2019-2020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3章 第2节 内能教案2 新人教版.doc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2
13.2 内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
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难点:内能与温度有关。
导学过程:(一)、复习复习机械能的知识。
通过事例说明物体怎样才能具有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要特别强调由于地球和地面上的物体相互吸引,才使地面上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
(二)、情景导入装着开水的热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出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引入新课——内能。
自主预习案阅读教材,完成下列任务。
1、装着开水的暖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起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于。
2、分子动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在不停地做,像所有运动的物体具有能一样,物体内运动着的分子也具有,称为分子动能。
3、分子势能: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这种作用力好似分子间连着一个看不见的弹簧一样,在弹簧被压缩或被拉伸时,弹簧具有。
当分子间距离发生变化时,分子间的“无形弹簧”被压缩或被拉伸,具有的势能叫。
4、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和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5、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
内能的单位是。
内能也不同于机械能。
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有关。
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是能改变钢球内的动能和势能。
那么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呢?合作探究案1、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演示实验: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红墨水,观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水扩散的快慢。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3章内能第2节内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3、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3、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养成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3、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使学生养成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教学难点】温度、内能、热量概念的辨析。
【教学准备】教师用:多媒体、空气压缩器、乙醚、棉花、广口瓶、带导管的橡皮塞、打气筒。
学生用:粗铁丝、酒精灯、烧杯、热水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播放视频】:蒸汽火车和火箭升空提出问题:推动火车和火箭的能量来自哪里?从而引出新课。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以及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观看视频思考二、新课教学(一)内能的概念【知识回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你能回答出这些问题吗? 1、物体由于______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_____和________。
3、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决定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______ 。
4、分子热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5、分子运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观察对比】1、运动的篮球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吗?小结:分子作无规则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动能2、树上苹果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具有势能,分子间也存在相互吸引的力,分子具有势能吗?1、2、3小题回顾机械能便于同内能进行对比学习 4、5小题便于得出分子具有动能和影响分子动能大小的因素通过对比法得出分子具有动能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物体温度有关小结:互相吸引的分子具有势能3、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排斥而具有势能,互相排斥的分子之间有没有势能?小结: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所以由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势能。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3.2内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②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
③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④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②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③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②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③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内能概念;教学难点: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教学准备:上面固定有条形磁铁的小车两辆,试管及橡皮塞,内能、机械能互变演示器,硝化棉,乙醚,高锰酸钾晶体,纱带,钢锯条,粗铁丝,小球,火柴等。
教学方法:教师演示讲授,学生边学边实验,师生共同分析讨论。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复习提问:①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②什么是机械能?什么是动能、势能?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回答)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形式的能:内能二、新课教学㈠什么是内能?演示1 小球在桌面上滚动。
问:小球具有什么能?(动能)演示 2 在试管里装入一些热水,用橡皮塞塞住,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使水沸腾,水蒸气膨胀做功冲开塞子。
问:水蒸气对橡皮塞有没有做功?水蒸气是否具有能?学生:做了功,具有能。
问:水蒸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有何特点?该具有什么能?学生:水蒸气是由大量水分子组成的,这些水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着无规则的运动,因此该具有动能。
演示3 高举起小球。
问:小球与地球相互吸引具有什么能?(势能)问:分子间有什么力?(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演示4 将两根分别固定在两辆小车上的条形磁铁,分开一段适当的距离(异名磁极相对),然后松开手,则可看到,小车互相靠近,直至两磁铁吸引在一起。
内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根据分子动理论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
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改变内能的方法。
3、知道热量的概念及单位。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来看,初三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因此,要通过各种情境资料和演示实验启发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要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活跃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并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形成较全面的物理认知。
一部分学生还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探究改变内能的方法。
难点: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导入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装着开水的热水瓶有时会把瓶塞(盖)弹出来,推动瓶塞的能量来自哪里?2【讲授】内能前面我们学习过运动物体所具有的能叫什么? 上节课我们有学习构成物质的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它有没有动能?叫什么?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什么能? 分子间也有相互作用力,那么分子也有势能,我们把它叫做什么? 宏观的动能和势能统称为什么? 那么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什么? 内能它是能量,所以它的单位是什么?用什么字母表示。
内能和机械能是一回事吗?3【活动】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内能,接下来我们研究内能与温度有着怎样的关系。
思考:炽热的铁水和冰冷的冰块他们都有内能吗?这一实例说明了什么?4【活动】改变内能的方式内能与温度关系我们知道了,接下来请同学们探究:怎样才能将30cm长的细铁丝变热(温度升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请同学们自己利用器材,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试验,得出结论。
2019年 九年级全一册 物理 人教版 教案:13.2内能
1 / 1
内能
课题 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热量
教学重点 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知道热量的初步概念 教学难点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教学方法 讲授、综合分析 教 具
无 知识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实质是能量由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
热传递具有方向性,只能自发地由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 二、热量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可以度量内能的改变量,单位为焦耳.
三、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内能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例题:如果铁丝的温度升高了,则( ) A . 铁丝一定吸收了热量 B . 铁丝一定放出了热量 C . 外界可能对物体做了功 D . 外界一定对物体做了功 答案:选项C 正确 四、小节
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五、作业 课后习题
复习上一节内容,提出问题:要是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除了对它做功,还有别的方法吗? 讲解
问题:有一铁丝的温度升高了,则是否就知道是做功还是热传递使其内能增加的?
思考问题
自己分析出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思考并回答问题,得出结论: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2019-2020年(秋)九年级物理全册 13.2 内能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几种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知道热量的概念及热量的单位。
3.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改变的一些事例。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和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和演示实验,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难点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教具准备配有活塞的玻璃筒、硝化棉、烧瓶(可乐瓶)、打气筒、塞子及管子等。
教学流程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机械能,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种能——内能。
二、合作探究1.内能[想想议议]装着开水的开水瓶,有时瓶塞会弹起来,推动瓶塞的能量来自哪里?[生]开水的动能。
[生]水蒸气的动能。
[生]水蒸气的弹性势能。
[师]以上说法都不准确,推动瓶塞的能量来自水蒸气的内能。
那么什么是内能?[师]我们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
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的速度越大,它们的动能也就越大。
除此之外,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类似弹簧形变时的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间也有势能,这种势能叫做分子势能。
[师]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师]运动着的足球具有哪些能量?[生]足球有高度,具有重力势能。
[生]足球有速度,具有动能。
[生]足球内的分子在做热运动,具有内能。
[师]弹簧发生形变时,具有哪些能量?[生]具有弹性势能和内能。
[师]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而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
[师]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生]炙热的铁水具有内能。
[生]冰冷的冰块具有内能。
[师]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一、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2. 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3. 内能与质量的关系:物体质量越大,内能也越大。
4. 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5.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即系统内能的改变等于外界对系统做的功和系统吸收的热量之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与温度、质量的关系。
2. 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改变方式,即做功和热传递。
3.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质量的关系,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质量的关系,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情景,如烧水过程中水温升高,引导学生思考水温升高的原因,从而引出内能的概念。
2. 讲解内能的概念:解释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3. 讲解内能与温度、质量的关系: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物体质量越大,内能也越大。
4. 讲解内能的改变方式:介绍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对内能的影响。
5. 讲解热力学第一定律:解释能量守恒定律,即系统内能的改变等于外界对系统做的功和系统吸收的热量之和。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内能与温度、质量的关系: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物体质量越大,内能也越大。
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即系统内能的改变等于外界对系统做的功和系统吸收的热量之和。
2019-2020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3章第2节内能教案2 新人教版【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3.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观察、实验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3.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
3.通过分析、类比、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
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理想和志向。
【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关键:做好探究实验,从实验中分析,总结完成知识的建构。
【教学资源】
多媒体电脑、PowerPoint课件、网络视频、酒精灯、铁丝、钳子、布、火柴、热功互换器、压缩空气引火仪、铅笔、砂纸、冰块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
那么公司也同一切运动物体具有动能一样,也具有动能。
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这又使分子具有势能。
新课教学
(1)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物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每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
的内能。
内能是指物体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内能也不同于机械能。
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
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是能改变钢球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
那么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呢?
(2)内能的变化:物体内能既然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那么当分子运动加剧时,物体的内能也就增大。
上节课我们曾进过: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
科学的论断,必须要有证据,在物理学中,通常是用实验来证实论断的。
今天我们同样用实验来证实上面的论断。
实验演示: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观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扩散的快慢。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
扩散得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大,即分子无规则运动激烈。
因此: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
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增加。
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减小。
正是由于内能跟温度有关,人们常常把物体的内能叫做热能,把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3)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这是因为物体内的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
炽热的铁水,温度很高,分子运动激烈,它具有内能。
冰冷的冰块,温度虽低,其内部分子仍在做无规则运动,它也具有内能。
(4)内能和机械能
通过机械能和内能的对比,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内能概念。
分析在水平光滑桌上滑动的木块具有什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