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养生主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18
庄子名言精选【1】:浮生假设梦。
假设梦非梦,浮生何如?如梦之梦。
--庄子 ?如梦之梦?【2】: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 ?庄子·大宗师?【3】:人生天地之间,假设白驹过隙,突然而已 --庄子 ?知北游?【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 ?秋水?【5】: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庄子【6】:君子之交淡假设水,小人之交甘假设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庄周【7】: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咰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 ?庄子·内篇·大宗师?【8】: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庄子 ?庄子?【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庄子 ?养生主?【10】: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庄子 ?齐物论?【11】: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庄子 ?庄子·天道?【12】: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
--庄周【13】: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庄子【14】:独善其身者,难成大事。
--庄周【15】: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庄子 ?人间世?【16】: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庄子 ?逍遥游?【17】: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庄子 ?知北游?【18】:谋无主那么困,事无备那么废。
--庄周【19】:以天下为之笼,那么雀无所逃。
--庄子 ?庚桑楚?【20】: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庄周 ?庄子?【21】:人生天地之间,假设白驹之过隙,突然而已。
--庄周 ?庄子·知北游?【22】:尾生抱柱,至死方休。
--庄子 ?庄子。
盗跖?【23】: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 ?逍遥游?【24】:肌肤假设冰雪,绰约假设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庄周 ?庄子?【25】:白玉不毁,孰为珪璋。
中医养生养生之道全解析养生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倡导通过调整饮食、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以达到预防疾病、延缓衰老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本文将全面解析中医养生的方法和原则,为读者提供全面的指导。
一、调整饮食饮食对于个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养生强调“吃好、吃足、吃齐”,即饮食应均衡,包括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畜禽鱼蛋、豆类坚果等,以保证身体获得各种营养物质。
此外,中医饮食养生还强调避免暴饮暴食、吃得过于油腻和辛辣,养成慢嚼细咽、少食多餐的习惯,以减轻胃肠负担和保持良好的消化系统功能。
二、运动养生适度的运动对于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中医强调“动则生气,气血运行则不生病”,因此提倡通过运动来促进气血的运行,调和人体的阴阳平衡。
运动的方式可以因个体差异而异,比如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例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或者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传统功法,如气功、太极拳等。
但无论选择何种运动方式,都应注意适量,避免过度劳累造成伤害。
三、调节作息合理的作息时间对于保持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养生强调“早睡早起,有助养生”,强调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使人体的阴阳调和、气血顺畅。
早睡早起有助于人体整体功能的恢复和调整,同时提倡午睡,有助于保持精力充沛和强化身体的免疫力。
此外,还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每天6-8小时。
四、情志调节中医养生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情志调节。
中医认为,情志和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密切相关,因此过度的情绪波动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中医建议通过保持心情愉快、心态平和来维护身心健康。
可以通过听音乐、读书、与朋友交流、参加兴趣爱好等来调节情绪,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态。
五、中药调理中医养生强调根据个体的体质和需求,通过中药调理来保养身体。
中药具有温补、清热、平肝、润燥等作用,可以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中药进行调理。
例如,对于体寒的人可以选择温补的中药,如人参、肉桂等;而对于湿热体质的人可以选择清热的草药,如黄芩、银柴胡等。
一命二运三风水之——十养生云:人生追求幸福,不能避免地事情有许多,古人总结有:“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功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十一择业与择偶,十二趋吉要避凶”.此十二项,都是一种积极入世地态度,各位君子爷们,最好是应该有所知晓养生,说地是保养身体.《庄子·养生主》说:“养生之道,得养生焉”.养生,是说人活着就应该好好活着,活得好好地,才能快乐每一天.有人曾说过,没有好地身体,生命地意义就打了折扣,什么理想抱负,就只是一种幻想.“身体是革命地本钱”,大家应该记住这条革命性地语录,积极地参加到养生保命地行列中来.要做到好好活着,可不是一件容易地事.要让自己每一天过得平安快乐,必须身体要健康,心情要愉快,不能整日里病病痨痨,吃药打针,或者闷闷不乐、忧心忡忡.也就是现代人提倡地身心健康.要身心健康,第一是要身体好,第二是心情好.身体好是养生地重要内容.身体好,就是能吃、能睡、行动便捷,没有伤病地困扰.曹操在《龟虽寿》诗中说:“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要活得健康长寿,特别应该学习一些道教长生地理论.《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倡:“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贵柔”.所以,人要健康长寿,就要遵循人地生命活动地自然规律. 庄子《刻意》说:“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所好也”.由此可见,注意健身、治病、防病,养形才能长寿.心情好更是养生地重要内容.心情好比身体好有时显得更重要.因为人吃地是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地道理.而且人地情绪能到改变人地饮食起居地习惯,影响到人地健康.俗话说,“一夜愁白了头”,说地就是思虑过度影响身体地话.所以,从人们在说到养生时,更多地是说如何调理心态.有人总结古人养生有一到九地要求,转帖如下,以供参阅:“一德”:“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 (明·吕坤)“二安、和”:“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 “安”即静心,“和”即顺心.(宋·苏东坡)“三戒”:“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子)“四法”:“养生之法有四:一曰寡欲,二曰慎动,三曰法时,四曰却疾.” (明·万密斋)“五知”:“知喜怒之损性,故豁情以宽心;知思虑之销神,故损情而内守;知语烦之侵气,故闭口而忘言;知哀乐之损寿,故抑之而不有;知情欲之窃命,故忍之而不为.”(宋·周守忠)“六节”:“节嗜欲以养精,节烦恼以养神,节愤怒以养肝,节辛勤以养力,节思虑以养心,节悲哀以养肺.” (明·江绮石)“七食”:“食宜早些,不可迟晚;食宜缓些,不可粗速;食宜八九分,不可过饱;食宜淡些,不可厚味;食宜温暖,不可寒凉;食宜软烂,不可坚硬;食毕再饮茶两三口,漱口齿,令极净.”(清·石成金)“八乐”:“静坐之乐,读书之乐,赏花之乐,玩月之乐,观画之乐,听写之乐,狂歌之乐,高卧之乐.”(清·石成金)“九思”:“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维,见德思义.” (孔子)要做到身心健康,今人归纳总结为四句話說:一個中心,二個基本點,三大作風,八項注意.再转帖如下:“一個中心”:是以健康為中心.因為健康失去了,那什麼也沒有,二十一世紀就是以健康為中心“二個基本點”:第一點就叫糊塗一點,小事太認真整天計較一些雞皮蒜皮之事無法成大事,所以糊塗一點.瀟灑一點,肚量大一些,風格高一些,站得高望得遠一些.“三大作風”:助人為樂,知足常樂,自得其樂,能永保健康.“八項注意”:即四大基石,四個最好.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心理平衡;四個最好-最好得醫生是自己,最好地藥物是時間,最好地心情是寧靜,最好地運動是步行,养生,就是在活得心宽体胖,舒适恰意.学习掌握必要地医学知识是非常必需地.古人养生,没有不读黄帝内经地,没有不懂中医中药地.不知黄老歧术,不晓阴阳调和之道,活得就有些糊里糊涂.正象一些庸医把人诊死了,还说别人该死一样.如果你对医学知识一窍不通,那也只好把自己地命交给别人随意糟蹋了.总之,养生在乎“性命双修”.锻炼身体,修养德行,热爱生命,享受人生.愿诸君切记,身体力行!附录:古人养生诗佳作颇多,茶余饭后,细细玩味,不仅怡情养性,而且对养生也大有裨益.淡泊名利,欣赏大自然地风光,修身养性,是延年益寿地良方.东晋大诗人、不为五斗米折腰地陶渊明在《归田园居》一诗中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是一首惟妙惟肖地养神诗,意与境合,物与心融,悠然自得,妙不可言.魏武帝曹操,不仅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养生家.他在著名诗篇《龟虽寿》中写到:“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龙乘露,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诗人以长寿地动物神龟为例,说明生老病死地自然规律,这首诗不失为一首养生之道地千古绝唱.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自号乐天,不忧病患,乐观进取,尽管仕途坎坷,但仍怡然自乐.他在《病气》一诗中写道:“自知气发每因情,情在何由气得平.若问病根深与浅,此身应与病养生.”寻到了病根,他就对症下药———心平气和,知足常乐.他在《寄同病者》一诗中又写道:“或有终老者,沉贱如泥沙.或有始壮者,飘忽如风花.穷饿与夭促,不如我者多.以此及自慰,常得心平和.寄言同病者,迥叹且为歌.”真无愧于“乐天”地称号.养得平和心,心理常年轻,诗人虽以多病之躯却享寿岁,超过了当时人们向往地“古稀之年”.北宋文学泰斗苏东坡,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但他却处世达观,淡泊名利,心胸豁达,寄情于山水.他在一首养生诗中写道:“羽虫见月争翩翩,我亦散发虚明轩.千梳冷快肌骨醒,风露气入霜蓬根.”说地是诗人在皎洁地月光下,站立在空旷地轩阁之中,梳发健身地情景.他还经常练习气功,“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便是他练习气功时清朗精神境界地写照.宋代另一位大诗人陆游,晚年自号放翁,一生始终保持着乐观豪放地心境,不断地寻求生活中地乐趣.到了老年,他仍自寻闲趣.他在《书意》一诗中写道:“整书拂几当闲嬉,时取曾孙竹马骑.”已是古稀之年了,仍童心未泯,还常和曾孙在一起做骑竹马地游戏.他还常到郊外闲游,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不识如何晚作愁,东阡南陌且闲游.儿童共道先生醉,折得黄花插满头.”闲嬉放达地行径,跃然纸上,难怪诗人活到岁地高龄.旅游能增进健康.清代诗人袁枚有诗道:“老行万里全凭胆,吟向千峰屡掉头.总觉名山似名士,不蒙一见不甘休.”道出了他之所以长寿,主要在于长期旅游,得到锻炼地结果.他生于康熙年间,长于壅正,仕于乾隆,老于嘉庆,终年岁.时人蒋夔曾作“八十精神胜少年,登山足健踏云烟”地寿辞以贺之.(潘东曙)道家养生思想道家学说是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庄子为代表地人们所提出地哲学思想.他们地学术思想在中医养生学地形成过程中产生过一定地影响.道家所主张地“道”,是指天地万物地本质及其自然循环地规律.自然界万物处于经常地运动变化之中,道即是其基本法则.《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关于“道”地具体阐述.所以,人地生命活动符合自然规律,才能够使人长寿.这是道家养生地根本观点.道家思想中,“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贵柔”等主张,对中医养生保健有很大影响和促进.、清静无为清静,在这里主要指地是心神宁静;无为指地是不轻举妄动.具体地说,就是《道德经》所说地“少私寡欲”.这种清静无为以养神长寿地思想,一直为历代养生家所重视,浸透到养生学中养精神、调情志、气功导引、健身功法等各方面.、贵柔、返朴归真老子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新生地东西是柔弱地,但却富有生命力;事物强大了,就会引起衰老.他在《道德经》中指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如果经常处在柔弱地地位,就可以避免过早地衰老.所以,老子主张无欲、无知、无为,回复到人生最初地单纯状态,即所谓“返朴归真”.、形神兼养庄子养生倡导去物欲致虚静以养神,但也不否认有一定地养形作用.《庄子·刻意》说:“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所好也”.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地导引术是道家所倡导地,从其产生开始就是用于健身、治病、防病地.道家地自然养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历代都有众多地崇拜者与继承者.他们一方面身体力行,体验效果,同时还阐述发挥补充老庄养生思想,撰述著作,指导后人.。
•对应章节绪论•成绩类型分数制•截止时间 2017-11-30 23:59•题目数5•总分数 5•说明:•评语:•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51【单选题】(1分)本讲当中解读文化的本义是()C.载道化成B.崇德重义A.以人为本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2【单选题】(1分)“文”与“化”二字对举,最早见于()C.《周易.震》B.《周易.艮》A.《周易.贲》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3【单选题】(1分)“文”不包括()A.天文C.物文D.人文•本题总得分:1分4【单选题】(1分)该讲当中重新解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B.儒、释、道三家并列A.儒道互补C.“易”、“道”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5【单选题】(1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中“阴阳对立观”在审美观念层面的表现是()A.中和为美B.中庸之道C.阴阳五行正确•对应章节第一章•成绩类型分数制•截止时间 2017-11-30 23:59•题目数4•总分数 4•说明:•评语:•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41【多选题】(1分)“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A.以人为尊C.以仁为本•本题总得分:1分2【多选题】(1分)礼教的核心是:()C.夫妇有别D.长幼有序E.朋友有信A.父子有亲B.君臣有义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3【多选题】(1分)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D.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A.“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C.“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B.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一。
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4【单选题】(1分)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D.天人合一C.辩证逻辑A.天人感应B.形式逻辑正确•对应章节第二章•成绩类型分数制•截止时间 2017-11-30 23:59•题目数9•总分数 9•说明:•评语:•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91【单选题】(1分)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B.义C.礼A.仁D.知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2【单选题】(1分)颜渊问仁,子曰:()B.克己复礼为仁C.仁者其言也讱D.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可谓仁矣A.仁者爱人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3【单选题】(1分)孔子关于仁的答案的共同之处,是强调()C.明辨A.博学D.自我修养B.审问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4【单选题】(1分)孔子关于仁的回答,正确的答案应该在所有那些答案的()中寻找A.共性B.个性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5【单选题】(1分)天的涵义包括:()C.自然义A.神性义D.神性义道德义自然义B.道德义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6【单选题】(1分)天人感应思想的提出者是:()D.董仲舒C.孟子A.孔子B.老子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7【单选题】(1分)天人合一的涵义包括:()D.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谐B.人与社会的和谐A.人与自然的和谐C.人的身心和谐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8【单选题】(1分)达到天人合一的途径是:()B.慎独C.仁礼的统一D.穷理A.尽心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9【单选题】(1分)荀子提出过:()D.不以人灭天B.制天命而用之A.天人交相胜C.尽心、知性、知天正确•对应章节第三章•成绩类型分数制•截止时间 2017-11-30 23:59•题目数10•总分数 10•说明:•评语:•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101【单选题】(1分)道家思想产生的职业渊源是()A.史官D.礼官C.司马B.祭司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2【单选题】(1分)以下说法可以概括道家宗旨的是()C.仁义礼智B.清虚卑弱D.恭宽敏惠A.和静清寂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3【单选题】(1分)老子对于鬼神的看法是()C.无神论A.祭神如神在B.未知生,焉知死D.怀疑论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4【单选题】(1分)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品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A.善利万物而不争D.处众人之所恶C.居善地B.推己及人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5【单选题】(1分)下文可以体现老子节俭思想的是()D.物壮则老A.治人事天莫若啬C.上善若水B.圣人无常心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6【多选题】(1分)关于《道德经》所讲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道德经》是一部讲治国管理的书D.《道德经》是一部最早的散文集A.《道德经》是一部讲战争用兵的书C.《道德经》是一部讲哲学智慧的书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7【多选题】(1分)在《道德经》中,对于“反”的理解正确的是()A.相反相成B.反向思维D.祸福相依C.道法自然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8【多选题】(1分)下列有关老子所讲“无为”的含义正确的是()B.不作为A.不妄为C.不多为D.有所不为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9【多选题】(1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道德经》评价的是()C.“帝王之上师臣民之极宝”B.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D.“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A.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10【多选题】(1分)下列对于“道”的认识属于《道德经》观点的有()C.天之道,利而不害B.弱者,道之用A.忠恕之道D.天道酬勤正确•对应章节第四章•成绩类型分数制•截止时间 2017-11-30 23:59•题目数10•总分数 10•说明:•评语:•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101【单选题】(1分)庄子笔下的“大鱼”可以喻指什么?()C.大道或身怀大道之人A.辁才讽说之徒D.万物之一类B.任公子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2【单选题】(1分)“鲲鹏寓言”中的“鹏”可喻指以下哪个人?()D.惠子C.庄子B.孔子A.老子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3【单选题】(1分)《逍遥游》中将“鲲鹏寓言”讲述了几遍?()B.二遍A.一遍C.三遍D.四遍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4【单选题】(1分)下面哪种说法在《齐物论》之“三问三不知”寓言中未出现?()B.孰知正色A.孰知正处C.孰知正味D.孰知正见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5【单选题】(1分)《齐物论》的“天籁寓言”中南郭子綦没有提到下面哪一种籁?()C.人籁D.道籁B.地籁A.天籁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6【单选题】(1分)地籁是风吹何处窍穴而发出的声响?()B.百围之木C.水面D.天空A.大地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7【单选题】(1分)“吾丧我”的含义不包含以下哪一项?()A.之人无己C.圣人无名B.神人无功D.以自为是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8【单选题】(1分)《养生主》篇的题旨是什么?()C.养气为主D.养情为主B.养性为主A.养形为主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9【单选题】(1分)“庖丁解牛”寓言中的“庖丁”可喻指以下哪种人?()B.屠户A.厨师C.治国者D.尸祝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单选题】(1分)下面四者中含义与其他三者不同的是()B.遁天之刑C.帝之悬D.悬解A.遁天背情正确•对应章节第五章•成绩类型分数制•截止时间 2017-11-30 23:59•题目数10•总分数 10•说明:•评语:•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101【单选题】(1分)“佛”意思是什么?D.传说中的人物B.神仙C.庙里的塑像A.智者、觉者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2【单选题】(1分)释迦牟尼是那个国家的人?C.中国B.古印度A.D.泰国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3【单选题】(1分)佛教传入中国大约在什么时间?C.三国时期B.秦代A.公元前6世纪D.西汉末、东汉初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4【单选题】(1分)佛教传入中国后行健的第一座寺院是:C.少林寺D.南华寺A.普救寺B.白马寺正确查看答案解析•本题总得分:1分5【单选题】(1分)“今于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
《庄子·养生主》鉴赏养生是中国文化的永恒主题之一,古往今来备受人们的关注。
然而哲学家讲的养生比起世俗之人的养生,却有着极大的不同。
世俗之人所谓养生,关注于肉体生命的护养;哲学家所谓养生,却关注于精神生命的护养和精神境界的提升。
《养生主》就是一篇专论养生之道的名文,它所揭示的主题思想,就是护养精神生命的方法莫过于顺任自然。
“庖丁解牛”这个家喻户晓的的故事,是《养生主》篇的主体部分。
庄子以宰牛之方喻养生之理,由养生之理喻处世之道。
他以牛的筋骨之盘根错节,比喻世道之复杂凶险;以庖丁在实践中领悟的宰牛要“依乎天理”、“因其固然”的道理,启迪人们处世不能强行妄为,而要依循客观规律;以庖丁在解牛时遇到筋骨盘结之处所采取的“怵然为戒”、凝神专注的态度,告诫人们遇到困难时行事更应警惕、专注;又以庖丁成功后“踌躇满志”的喜悦和“善刀而藏之”的谨慎,教导人们凡事应含藏内敛,不宜过于张扬;更以庖丁解牛之挥洒自如和出神入化,向人们展示了“得道”者的自由境界。
惠文君观看庖丁解牛,不由得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放下刀回答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庖丁把宰牛的技艺升华至“道”的境界,这就告诉我们,大道是无所不在的,人生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中无不包含着通向最高的真理——“道”的途径,就看你是否善于体验和把握了。
庄子在《达生》篇和《知北游》篇中讲述的“佝偻者承蜩”和“大马之捶钩者”,与“庖丁解牛”一样,都是讲的在日常活动中通过心灵的虚静、凝聚而升华而臻至“道”的完美境界。
大道与人的心灵是相通的,惠文君观看了庖丁出神入化的表演,听了庖丁讲述解牛的道理,于是心领神会,从中悟出了养生的道理,那就是凡事都不能强行妄为,而应顺任自然,在平凡的生活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对养生之“主”(即精神境界)的求索,是人生塑造、提升、完善自我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同精神生命相比,人的肉体生命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甚至形体残缺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形全而心残。
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原摘要:1.引言2.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原文及解释3.结语正文:【引言】先秦诸子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批思想家,他们的思想成果对中国文化及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其中,语录体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表现形式,不仅体现了诸子们的智慧,还彰显了他们的人格魅力。
本文将选取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对其进行解析,以期对读者提供启示。
【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原文及解释】1.《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认为,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是件愉快的事情。
2.《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强调,君子和小人的价值观不同,君子注重道义,而小人看重利益。
3.《孟子·梁惠王上》:“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孟子认为,仁者关爱他人,有礼者尊敬他人。
4.《孟子·公孙丑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孟子表示,承担大任的人,必须先经历心灵上的磨砺和身体上的劳累。
5.《荀子·劝学》:“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荀子认为,整天思考不如短时间内学习更有收获。
6.《荀子·性恶》:“人性恶,其善者伪也。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善良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
7.《墨子·兼爱》:“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墨子提倡兼爱,要求人们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他人。
8.《墨子·非攻》:“非攻,吾闻曰:‘杀人者,杀其人也。
’”墨子反对攻战,认为攻击他人等于伤害自己。
9.《庄子·逍遥游》:“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
”庄子主张顺应自然,保持内心的自由与平和。
10.《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认为,生命有限,知识无限,要珍惜时间学习。
11.《韩非子·喻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韩非子认为,了解道理的人不如喜欢道理的人,喜欢道理的人不如享受道理的人。
十一月份养生小知识十一月已进入供暖期,长时间生活在使用取暖器的环境中,老年人往往会出现干燥上火和易患呼吸系统疾病的现象。
冬天气候本来就十分干燥,使用取暖器,使环境中相对湿度大大下降,空气更为干燥,会使鼻咽、气管、支气管黏膜脱水,使其弹性降低,黏液分泌减少,纤毛运动减弱,容易诱发和加重呼吸系统疾病。
此外,也易使表皮细胞脱水、皮脂腺分泌减少,导致皮肤粗糙起皱甚至开裂。
因此,使用取暖器的家庭应注意居室的湿度。
1、早睡晚起《黄帝内经》中指出,冬日养生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也就是说,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因扰动阳气而破坏人体阴阳转换的生理机能。
因此,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2、要加衣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容易引起感冒,还会耗阳气。
因为,人在寒冷的环境中会动用自身的阳气来抵抗寒冷,天长日久,阳气就会被消耗得越来越多。
但衣着也不宜过多过厚,特别是在北方供暖开始之后,室温过高会导致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更易于侵入。
所以,入冬后大家要适当添衣,以温暖不出汗为最佳。
3、补阳气人体阳气好比天上的太阳,失去阳光,万物就无法生存。
同样,人体如果没有阳气,将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
因此,立冬之后大家要着重养阳。
平日里,晒晒后背就有很好的养阳功效。
4、别乱吃冬天是进补的季节,饮食的大原则就是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
可以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
5、暖脚人体许多经络的路线都起源于脚,尤其是脚腕以下部分,每日热水泡脚20分钟可以有效疏通足部筋脉。
6、暖颈很多人一换季就会咳嗽,嗓子发炎,其实主要根结在脖子。
脖子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感冒,向上则会影响脑部供血。
所以,立冬后,大家最好带上围巾。
7、暖膝由于关节周围的末梢神经对温度和气压变化特别敏感,受凉以后,会导致血液循环变差,而出现膝关节不适。
8、暖肩秋冬缩在温暖的被窝里,但是只要露着肩膀,就会觉得很冷,如果不理会它的话,第二天起来肩膀立马就会变得又疼又酸,这其实就是肩膀受凉受寒引起的。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逐月养生法-十一月养生法
十一月为仲冬,小雪后十五日,斗柄指壬为十一,月节大雪。
复十五日斗柄指子,为十一月中冬至。
十一月天气更冷,阴寒板而阳复生。
冬至日,日南至。
其后,天阳渐长,人之阳亦渐兴于下。
故养生者,必须静养生迎生气。
《礼记·月令》认为:“仲冬之月,……冰益壮,地始坼。
……是月也,日短至,阴阳争,诸生荡。
君子斋戒,处必掩身,身欲宁。
去声色,禁嗜欲,安形性,事欲静,以待阴阳之所定。
”十一月是阳生之始,古人十分重视子月养生。
早卧晚起。
无所事事,或闭关静摄,或斋戒宁身,以迎初阳。
饮食上宜减咸增苦,补理肺胃及心火,以防肾水之横逆。
导引法:①宋·陈希夷大雪十一月节坐功:运主太阳,终气。
时配足少阴肾君火。
坐功:每日子、丑时起身,仰膝,两手左右托(地),两足踏,各五七次。
叩齿、吐纳、咽液。
治病:脚膝风湿毒气,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肿,烦心、心痛、黄疸、肠澼、阴下湿。
②宋·陈希夷冬至十一月中坐功:运主太阳,终气。
时配足少阴肾君火。
坐功:每日子,丑时,平坐,伸两足,拳两手,按两膝,
左右极力三五度。
叩齿、吐纳、咽液。
治病:手足经络寒湿,脊股内后廉痛,足痿厥,嗜卧、足下热、脐痛、左胁下背肩髀间痛。
养生:多浴少衣必学!养生11多与11少摘要: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身体不一样,养生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不过养生也有它一定的原则,我们应该对此有所了解,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养生保健需要知道的11多和11少,学会了它们,你的每一天会过得更加健康。
关于零食多果少糖吃糖太多是会给身体健康带来隐患的,有研究发现,吃糖过多会使患糖尿病的几率增高。
多食水果则能减少患脑中风的危险,而且还能防癌抗癌。
多茶少烟茶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样饮品,很多人都有喝茶的习惯,茶对人体的益处很多,可生津止渴,消除疲劳,清肝明目,还能防癌,抗衰老,延年益寿等。
而吸烟能使多种组织和器官产生生理和生物化学变化,使血氧量下降,血压增高,免疫功能降低,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
多水少酒想要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那么就要想办法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常饮凉开水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改善免疫功能。
习惯饮凉开水的人,体内脱氧酶活性提高,肌肉组织中的乳酸积累减少,不容易感到疲劳。
老年人每天清晨饮一杯凉开水,日久可产生神奇的益寿功效。
大量饮酒可损害胃肠黏膜,引起胃溃疡、胃出血可伤肝,诱发心脏病和中风酒后怀孕可能造成胎儿畸型或智力低下。
关于饮食多菜少肉食肉过多,会导致血脂、血黏度升高,体重超标等。
而蔬菜不但味美可口,还能软化血管,增强毛细血管弹性,清热解毒,抗衰老。
多嚼少食咀嚼不但能帮助消化,还可使人的患病率大大降低,有助健康。
少食指适当增加饮食次数,减少每次的食量,这样可减少肠胃负担。
关于口味多醋少盐食盐过多的人易患高血压、脑中风、肾病等。
每天适量喝点醋,对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人很有益处。
关于情绪多笑少怒怒则伤身,容易造成大脑神经紊乱,思绪混乱,情绪不佳,打乱人体平衡。
怒能引发毒素在体内积累,使人减寿。
多眠少愁忧愁和烦恼改变不了任何事情,而且还会影响人体调节系统的平衡。
缺少睡眠将影响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容易受到疾病的侵扰。
通常睡眠时间以每天8小时为宜。
养生主翻译赏析_养生主阅读答案[题解] 《养生主》的主旨是讲庄子的“缘督以为经”的人生观,其中主要阐述养生的要领和养神的方法。
他主张顺应事物之自然之理,而不被外在的物欲所拘泥;忘却感情而不违逆自然。
本文由三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从“吾生也有涯”至“可以尽年”,总论“缘督以为经”的养生之道。
第二部分,从“包丁为文惠君解牛”至“得养生焉”。
以包丁解牛喻养生之道,说明处理社会事物就象解牛一样“依乎天理”,“因其自然”,“游刃有余”地避开是非矛盾而生活。
第三部分,从“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至“不知其尽也”。
通过右师之介、泽雉不薪畜樊和秦失吊老聃,写除去形骸残全的观念,视生死如一和薪尽火传的本性,主张崇尚自然,反对人为,听任命运的安排和天性的延展。
吾生也有涯(1),而知也无涯(2)。
以有涯随无涯(3),殆已(4);已而为知者(5),殆而已矣。
为善无近名(6),为恶无近刑(7)。
缘督以为经(8),可以保身(9),可以全生(10),可以养亲(11),可以尽年(12)。
[注释] (1)生:生命。
涯:一作崖,极限,边际。
(2)知:通智,智慧,知识。
(3)随:犹逐,追随、追求。
逐即逐物,即《天下》中的“逐万物而下反”。
(4)殆:通怠,疲倦。
已:助词,通了。
(5)已:此。
而:还。
为:从事,求。
为知:追求知识。
(6)为:做。
名:名利。
(7)刑:刑戮。
(8)缘:因,顺行。
督:中,中道。
经:常法。
缘督以为经:因顺著名刑之间的自然之道做为养生的常法,达到“得其环中,以应无穷”的宗旨。
(9)保身:保全身躯,免遭刑戮。
(10)全生:生通性,保全自己的天性,免受思虑之苦。
(11)养亲:事养父母。
庄子此观点与盂子说的“事孰为大?事亲为大。
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有矣,未有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也”相类似。
有训亲为精神或训亲为身者非。
(12)尽年:指享尽天年,保持自然的寿命而不使年寿夭折。
[翻译]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庄子 - 内篇 - 养生主》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庄子 - 内篇 - 养生主周·庄子原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馀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謋然以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曰:「天也,非人也。
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
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
」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
神虽王,不善也。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
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
」「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
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
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
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
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译文: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真是危险啊!已经有了危险,还要执着地去追求知识,那么除了危险以外就什么都已经没有了。
养生: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庄子·内篇·养生主》解读人的生命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即常说的身和心。
那么,人生一世,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呢?且看庄子的《养生主》。
读庄子的文章要有两个原则。
第一,不能就句论句、就段论段、就篇论篇,而应该把句放入段、把段放入篇、把篇放入整部《庄子》来读,否则就会读不懂、歪读、误读,就是断章取义,这是读庄子的难处。
第二,不能无限拔高甚至神化庄子,不管他说什么,都硬要往现代社会的核心思想上靠。
下面就用这两个原则来解读《养生主》。
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题目的意思就是“养生的主旨、要领”。
《养生主》所讲的养生是讲人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不是指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后世道教的练功、延寿、修仙,是理解偏了庄子的思想。
尽管这类人尊庄子为南华真人,但庄子称他们为“益寿者也”、“彭祖之流”、“神仙家流也”,对他们不大以为然的意思是很明显的。
第一段:主旨和总纲。
原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开门见山,揭出主旨和文章的总纲: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危险、痛苦而必败;养生的要领在于“缘督以为经”,即秉承事物中虚之道,顺应自然的变化与发展,不困于外物。
总括起来就是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
这一段又分为两部分,到“殆而已矣”为止,讲的是“生命和求知”,后半段讲的是“身、心、精神、生死”。
“求知”是“认识论”问题,《齐物论》对此作了集中论述。
“求知”是生命与外在世界关系的首要问题,所以把它们放在一起,并以此作为全文起首,紧承《齐物论》的文气。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第一部分译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
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势必体乏神伤,既然如此还在不停地追求知识,那可真是十分危险的了!这是字面意思。
养生主的名词解释现代社会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养生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质量和长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养生主的概念。
那么,什么是“养生主”呢?养生主一词最早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养生”概念,意思是通过有效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保持身体健康和心灵愉悦。
而养生主则强调将养生的理念作为生活的主旨和核心价值观,将养生贯彻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首先,养生主强调养生的核心思想是平衡。
平衡是养生主追求的关键,这包括身体、心灵和环境的平衡。
在身体层面上,养生主倡导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摄入,通过选择新鲜、有机的食材,尽量避免过多的油腻食物和化学添加剂,确保获得充足的各类营养素。
此外,养生主也注重适度的运动和休息,以保持身体的活力和充沛的精力。
在心灵层面上,养生主鼓励积极的情绪和情感表达,寻找自我平衡,并培养内心的宁静与喜悦。
在环境层面上,养生主提倡注重环境保护和居住环境的整洁,以创造一个安静、清新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其次,养生主重视自然疗法和传统的养生方法。
在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进步之际,养生主认为传统的中医疗法和草药治疗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效果。
养生主鼓励人们通过中草药、针灸、拔罐等传统疗法来促进身体健康和康复。
相对于西方的药物疗法,传统疗法注重自然疗法的原则,以调理身体内部的平衡和自愈能力为主要目标。
此外,养生主也关注身心的修养和养生技巧。
对于身心修养来说,养生主鼓励人们注重内心的追求和自我修行,例如冥想、瑜伽等传统修养方法,以增强身心的平静和稳定性。
养生主也强调养生技巧,如按摩、足浴等,可以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舒缓压力、改善睡眠等,有助于身体的健康。
最后,养生主倡导社交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和家人、朋友的交流和陪伴。
养生主鼓励人们关注社交活动和人际关系的建立,以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和情感的支持。
通过增加社交活动,提高社交技巧,人们可以减轻压力、增加幸福感,并获得情感上的满足。
养生术语解析掌握养生专业名词养生是指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运动方式等,以达到保持身体健康、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在养生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专业名词,这些名词对于我们理解养生的原理和方法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养生术语进行解析,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养生专业名词。
一、气血气血是中医养生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人体内的气和血。
气是指人体内的生命能量,血是指人体内的营养物质。
气血的平衡对于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如果气血不足或者不畅通,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二、阴阳阴阳是中医养生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事物相对而言的两个方面。
阴指的是事物的负面、消极、内向的一面,阳指的是事物的正面、积极、外向的一面。
在养生中,阴阳的平衡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只有保持阴阳的平衡,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三、五行五行是中医养生理论中的基本概念,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
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在养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调整饮食结构、起居作息、运动方式等,以达到养生的目的。
四、经络经络是中医养生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人体内的经脉和络脉。
经脉是人体内的主要血管,络脉是经脉的分支。
经络的畅通对于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如果经络不通,就会导致气血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五、脏腑脏腑是中医养生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人体内的器官。
脏腑的功能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不同的脏腑有不同的功能,相互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
通过调整脏腑的功能,可以达到养生的目的。
六、经络穴位经络穴位是中医养生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人体上的特定穴位。
经络穴位是经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按摩、针灸等方式刺激经络穴位,可以调整气血的流动,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七、养生功法养生功法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和技巧,来达到养生的目的。
常见的养生功法包括太极拳、气功、瑜伽等。
通过练习养生功法,可以调整身体的气血运行,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提高身体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