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品管圈活动在药房减少近效期药品工作中的应用
- 格式:docx
- 大小:17.05 KB
- 文档页数:5
CHINA HEALTHINDUSTRY[基金项目]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JCZ18125);南通市药学会—常州四药医院药学科研项目(ntyx1819)。
[作者简介]沈凯(1990-),男,硕士,药师,研究方向为医院药学。
[通信作者]施霞(1966-),女,本科,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为医院药学门诊药房作为医院内提供药学服务的重要部门,门诊调剂的质量可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及满意度。
目前,在该院门诊药房存在患者因各种原因造成药品漏取的问题,给患者的后续治疗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严重的甚至导致病情加重。
品管圈活动是由在相同、相近或有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体,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灵活应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方法,来解决工作环境、管理及服务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1]。
基于此,该院门诊药房开展了以“降低门诊患者药品漏取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选取2019年10—12月门诊药房品管圈活动干预前45780张处方,2020年6—9月活动干预后门诊药房46077张处方,旨在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门诊患者药品漏取率中的作用效果。
经过全体圈员通力合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该院信息系统中收集2019年10—12月品管圈活动干预前门诊处方数据作为干预前组,经整理发现该季度门诊未取处方总数349张,取药处方共计45780张。
DOI:10.16659/ki.1672-5654.2021.08.001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门诊患者药品漏取率中的应用沈凯,沈娇妍,袁菊萍,张树梅,施霞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药学部,江苏南通226000[摘要]目的通过品管圈降低门诊患者药品漏取率。
方法在该院门诊药房开展品管圈活动,选取该院2019年10—12月品管圈活动干预前门诊药房处方45780张,2020年6—9月活动干预后门诊药房处方46077张,比较两组未取药处方的百分比。
结果门诊患者药品漏取率明显降低,不仅提高了药房工作效率,同时还大大提升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与集体荣誉感,药房工作流程也得以优化。
降低急诊药房近效期药品库存率
杨云帆;仇晓威;马维娜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年(卷),期】2022(29)9
【摘要】目的降低急诊药房近效期药品库存率。
方法成立品管圈圈组,通过现状调查、原因解析,明确问题真因,制定针对性对策,从优化信息系统设置、规范药品效期管理、完善病区退换药制度和流程、健全培训考核机制四方面予以改进。
结果急诊药房近效期药品库存率由5.83‰下降至2.45‰。
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急诊药房近效期药品库存率,减少了药品失效情况,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
【总页数】5页(P64-67)
【作者】杨云帆;仇晓威;马维娜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药剂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7.323;R954
【相关文献】
1.浅谈门、急诊药房药品效期管理
2.品管圈在药房近效期药品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3.某院门诊药房近效期药品原因分析与改进措施
4.品管圈活动在减少门诊西药房近效期药品工作中的应用
5.品管圈在医院降低急诊药房近效期药品百分率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应用品管圈提高护士对病区备用药品“左进右出”原则的执行力摘要】目的:提高护士对病区备用药品“左进右出”原则的执行力,加强病区备用药品的效期管理。
方法:组建品管圈,按照品管圈的十大步骤开展品管圈活动,应用品管手法,分析造成护士对病区备用药品“左进右出”原则执行力差的原因,拟定对策并组织实施,对比实施前、后护士对病区备用药品“左进右出”原则执行力的合格率和病区备用药品按“左进右出”顺序排列摆放的合格率。
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护士对病区备用药品“左进右出”原则执行力的合格率从42.5%提高到100%,病区备用药品按“左进右出”顺序排列摆放的合格率从55%提高到100%。
结论:应用品管圈可有效提高护士对病区备用药品“左进右出”原则的执行力,有效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加强病区备用药品的效期管理,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关键词】品管圈;备用药品;效期管理;执行力【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6-0328-03品质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简称品管圈,是指由工作性质相近的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从尊重人性出发,小组成员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的原则下,以品管各种统计手法作工具,以全员参与的方式对自己工作场所的质量管理品项进行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以达到不断对自己的工作现场进行维持与改善的活动[1]。
病区备用药品作为临床药房供药的必要补充,在临床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2]。
护士作为病区备用药品的保管者和直接使用者,风险暴露概率高[3]。
为做好病区备用药品的效期管理,我院遵循“左进右出”的原则,以确保备用药品“先进先出,近期先用”。
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护士对药品“左进右出”原则的执行力差,使许多药品无法按有效期的先后顺序使用,以致无法达到病区药品效期管理的要求。
为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加强病区备用药品的效期管理,我们开展应用了品管圈活动,并通过持续改进,切实解决了护士对药品“左进右出”原则执行力差的问题,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静配中心成品输液出门前差错卢其雯发布时间:2023-07-06T06:37:30.329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7期作者:卢其雯[导读] 目的为降低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的出门差错率,提升工作质量,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方法利用品管圈手法中的甘特图、鱼骨图、直方图、柏拉图、要因分析等工具,制定改善措施,降低出门差错率。
结果出门差错率显著降低,由改善前的0.357/‰降低至0.124/‰。
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显著降低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的出门差错率。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静脉输液配置中心 212000摘要:目的为降低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的出门差错率,提升工作质量,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方法利用品管圈手法中的甘特图、鱼骨图、直方图、柏拉图、要因分析等工具,制定改善措施,降低出门差错率。
结果出门差错率显著降低,由改善前的0.357/‰降低至0.124/‰。
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显著降低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的出门差错率。
关键词:品管圈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出门差错品管圈(Qualitycontrolcircle,QCC)是指由工作性质相近或相关的人员组成品质管理圈,针对所选定的部门内问题,以自发的精神,发挥集体智慧,通过团队力量,运用各种QCC工具,使品管圈成员在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同时,获得成就感、自信心以及提高对工作的认可度,是一种提高工作品质管理的方法[2]。
出门差错是指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调剂发放药品时发生且已经被护理人员或患者发现的药品调剂差错事件。
出门差错会导致用药差错的产生,会给患者带来潜在的危害,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1.资料对出门差错登记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汇总,时间范围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此数据作为改善前的基础数据;对策实施后即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的数据作为改善后数据。
2.方法2.1品管圈组圈与主题选定品管圈起名为苹果圈,圈长由1名主管药师担任,辅导员1名由组长担任,其他成员包含3名主管药师,1名药师和1名护士。
品管圈(QCC)活动在西药房门诊服务中的作用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西药房门诊服务中的作用。
方法:门诊西药房全体成员组成爱心圈,按照品管圈启动、现况分析、提升服务方法进行品管圈活动,活动时间为2014年2月~2015年2,比较实施前后的患者满意度状况。
结果:实施后患者对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候药室环境及服务流程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QCC活动可有效提升患者对门诊西药房服务的满意度,提升西药房成员的和谐度、责任感、沟通配合、喻悦感、凝聚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标签:品管圈活动;西药房;门诊服务;作用1 研究对象本次品管圈在2014年2月~2015年2月间开展。
设立品管圈,该品管圈由门诊西药房主任担任圈长,由质量负责人担任指导员,成员为门诊西药房全体成员,圈名为爱心圈。
圈内成员总计13名,其中男5名,女8名:学历情况:大专4名,本科9名;职称情况:中级职称2名,初级职称11名。
本次品管圈活动的主题为提升门诊西药房服务的满意度。
2 研究方法2.1 一般方法品管圈启动为了更好地了解、发现日常门诊西药房工作中存在的影响满意度问题,制定科学、合理及可行的改善方法,按照QCC的选定主题、活动计划、把控现状、设定目标、对策解析、确定效果等步骤进行。
由圈长主持召开QCC 会议,共同研究影响门诊西药房服务满意度的相关因素,采用头脑风暴及民主投票的方法按照选定主题的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及上级政策进行综合确定。
2.2 现况分析通过圈长召开的QCC会议,经由各种形式对影响门诊西药房服务满意度的因素进行探讨,对实际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多使用5W2H分析法,在由What Why的分析过程中,多注意中间环节,即How的使用。
最终确定影响门诊西药房服务满意度的原因主要有:①工作人员因素。
由于部分时段患者排队过长,工作环境嘈杂,喇叭音量小造成工作人员心理压力增加,服务热情下降,降低了工作效率,引发患者对服务不满意。
运用品管圈活动加强病区备用药品管理目的:加强医院备用药品的贮存、使用各环节,确保医院备用药品质量安全。
方法:根据药学部每月检查病区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品管圈活动,分析其中原因,并做出对应得整改措施。
对整改3个月后的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总结运用PDCA循环改善病区药品管理的效果。
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病区药品数量与基数不符问题、药品近效期情况、药品多批次等问题出现频次较改善前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利用品管圈活动,通过PDCA循环,提高医护人员对备用药品的重视,减少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确保药品贮存、管理符合规定要求,保证药品安全性。
【关键词】医院管理;备用药品;持续改进备用药品是按照各科室、病区的实际需要储存于科室及病区供临床急救和周转的必备药品。
有效管理备用药品与采取各种抢救措施同等重要,也是抢救患者的前提[1]。
药品储存和使用的规范化对保证药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PDCA循环在其他医院病房药品管理中的应用经验[2-3],我院药学部同护理部及病区医护人员,利用PDCA循环加强病房药品管理。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全院住院部15个病区备用药品进行检查。
2021年1~3月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组,2021年7~9月检查结果作为为观察者。
对整改后病区管理结果进行分析。
1.1.PDCA管理方法的应用1.2.1 问题聚焦改进前病区备用药品现状:①药品数量与基数不符:护士领取日常治疗药品后与备用药品一起存放,导致药品实物超基数。
②存在近效期药品:护士缺乏专业的药学知识,对药品养护意识淡薄,近效期药品未及时更换。
③药品多批次:使用备用药品时未遵循先进先出,近效期先出原则,导致药品批次变多。
④备用药品存放不规范:专人管理不到位,日常治疗药物与备用药品贮存,导致备用药品管理混乱。
⑤特殊管理药品贮存、标志不规范:高警示药品未专区贮存,未粘贴高警示药品标识;精二类药品与常规备用药一起存放,未及时上锁等不规范情况。
品管圈提高住院药房对病区用药发药速度的应用与效果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住院药房病区用药发药速度,提高患者满意度,保障患儿救治的及时性,提升药师工作的成就感。
方法:品管圈以自愿报名的形式,组成8人的活动小组,按照品管圈活动的十大步骤,根据“二八”法则,找出住院药房病区用药发药速度慢的因素,通过鱼骨图进行原因分析,对得出的原因进行投票,选定要因,对要因进行次数统计分析,根据“二八”法则选出真因,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并实施,最终进行效果确认。
结果:平均发药时长由活动前的31.72min,下降到活动后的18.22min,目标达成率97.97%。
结论:品管圈活动应用在提高住院药房病区用药发药速度是有效的、科学的管理手段。
【关键词】品管圈;住院药房;发药速度我院住院药房新成立于2015年6月,由住院药房、静配中心、手术室麻醉药房组成。
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处方审核、非口服药物的调配、口服药物单剂量分包、出院带药处方调配、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调配以及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管理工作,同时还承担了病区备药检查以及合理用药宣教等工作[1]。
自住院药房成立以来,就把品管圈活动引入到日常管理中来,利用其较强的规范性、实操性、易学、广适等优点[2],持续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障患儿用药安全。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调查住院药房2021年2月15~28日(活动前)和2021年6月14~27日(活动后)各流程段耗时统计,以护士汇总医嘱开始,护士接收病区用药结束,住院药房病区发药时间=医嘱审核时间+医嘱打印时间+药品调配时间+物流小车呼叫时间+物流小车运送药品时间。
1.2方法1.2.1品管圈的组成本次品管圈活动(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3]以自愿报名的形式,由8名药学人员组成。
其中主管药师6名,药师2名。
1.2.2主题选定通过头脑风暴,对收集的5个主题,进行评价,最终选定“提高住院药房对病区用药的发药速度”为这次活动的主题。
品管圈在门诊药房拆零药品管理中的应用目的优化门诊药房拆零药品管理制度,解决门诊药房拆零药品的管理问题。
方法通过品管圈活动针对门诊药房拆零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措施持续改进,以拆零药品管理的成效与圈员的成长率作为评价品管圈活动实施效果。
结果在品管圈活动中,通过对制度、人员、拆零药品摆放位置、拆零药品目录4个因素拟定出包括优化管理制定、培训药师、改变药师随手拆拿整瓶药品的习惯、固定拆零药品摆放位置、重新梳理拆零药品目录等相应政策,最终优化了门诊药房拆零药品的管理制度,固定了拆品药品摆放的位置,对调剂拆零药品的药师提出具体要求、重新调整了拆零药品目录。
除此之外,全体圈员通过活动的实施,在责任心、积极性、荣誉感、品管手法、团队精神、沟通与协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7个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成长率显著增加。
结论品管圈活动能优化该院门诊药房拆零药品管理制度,解决了门诊药房拆零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标签:品管圈;门诊药房;拆零药品;管理制度拆零药品是医院药房中较为常见的用药方式,即拆除药品原包装分装售卖给患者。
药品拆零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利用药品资源,减少药品的浪费,使药品的使用更加合理化[1],方便患者使用。
该院门诊药房拆零药品主要分为两种,一种由中心供应室药品自动包装机分装的拆零药品,另一种是保留原包装,药师调剂时分装至小袋中、现配发、现拆零的药品。
该研究中主要探讨第二种拆零药品,因其存在问题较多,如拆零药品摆放位置较多、非常混乱,同一种药品开封的瓶数较多,不同批次混放,未做到先进先出;未建立拆零药品目录;未建立拆零药品登记制度,拆零药品效期管理制度未执行,已建立的拆零药品管理制度较多不能执行;缺乏拆零药品知识的培训,对进修人员以及实习人员也未进行培训等。
品管圈是由同一个工作场所的5~12名工作人员自发组成的团队,成员进行分工合作,应用品质管理的工具分析解决问题[2]。
品管圈1962年最早起源于日本,后在德国、澳大利亚、台湾得到推广应用于医院质量的管理[3-7]。
智汇大家诊疗Family life guide -165-师子明 (邢台市第三医院药剂科)摘要:目的:为分析减少医院住院药房药品的调配时间。
方法:2015年7月至11月,用缩短住院药房药品调配时间、增加效益、精确计算相应的改善服率的方法作为主要目标,我们在医院住院药房展开了品管圈式的活动,对比品管圈活动前、后随机选取的时间段里住院药房药品进行调配准确的时间,计算改善幅率。
结果:药品调配时间从使用改善前的40分15秒缩短到改善后的26分7秒。
结论:品管图式的活动的展开对药品调配时间有效减少,这样对增加患者用医的服务满意度和大大增加我们医院药学服务质量这两个方面都有很有意义的作用。
关键词:品管周;住院药房;缩短调配时间品管圈是一个对于全面质量的有效管理中的一个环节,在我们彼此的相互启发和权威专家的指导下,我们采取了使用多种种类质量控制手法,让全体成员一同参加,在各自的工作现场进行不断地努力保持与改良的活动,现在已经广泛投入使用于医院的药学的使用管理当中。
对于护理人员来说,使用合适的医院管理工具是对于我们的经验管理以及粗放管理这两个方面朝着科学的、严谨的管理机制、仔细化的管理升级的需求,并且也是对管理能力和团队竞争力的强性需求的大大提升努力。
我们为了让医院开展这一活动,做出了很多努力:在2014年11月开征了一个全国性质相关于品管圈类型的比赛,其目的是为了将该活动进行全球性的推广在各个医疗机构里。
我院是一个三级甲等型、综合服务型的医疗机构,对外开发2100个床位。
医院年出院患者近9万人次,手术患者达到2.5万余人次。
在我院住院药房一共有药师20人,他们主要是为提供整个医院的配药、增加具体效率以及增加效益为主要任务的品管圈活动。
在他们经过了7个月的时间进行实践分析后。
得到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
资料与方法我们归纳了在我院实施住院药房品管圈市的活动,在改善前(2015年7月2日-7月23日)和改善后(2014年11月10日-10月30日)药品调配时间,作为进行准确数据分析的根据。
中国卫生产业HEALTH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卫生经营管理[作者简介]余美玲(1982-),女,安徽安庆人,博士,主管药师,研究方向:药事管理。
[通讯作者]石庆平(1974-),男,安庆太湖人,硕士,主任药师,副教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药事管理,E-mail:sir_shi@。
拆零药品是医院药房中较为常见的用药方式,即拆除药品原包装分装售卖给患者。
药品拆零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利用药品资源,减少药品的浪费,使药品的使用更加合理化[1],方便患者使用。
该院门诊药房拆零药品主要分为两种,一种由中心供应室药品自动包装机分装的拆零药品,另一种是保留原包装,药师调剂时分装至小袋中、现配发、现拆零的药品。
该研究中主要探讨第二种拆零药品,因其存在问题较多,如拆零药品摆放位置较多、非常混乱,同一种药品开封的瓶数较多,不同批次混放,未做到先进先出;未建立拆零药品目录;未建立拆零药品登记制度,拆零药品效期管理制度未执行,已建立的拆零药品管理制度较多不能执行;缺乏拆零药品知识的培训,对进修人员以及实习人员也未进行培训等。
品管圈是由同一个工作场所的5~12名工作人员自发组成的团队,成员进行分工合作,应用品质管理的工具分析解决问题[2]。
品管圈1962年最早起源于日本,后在德国、澳大利亚、台湾得到推广应用于医院质量的管理[3-7]。
2001年品管圈被引进中国后也被应用于医院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8-13]。
近几年国内药事管理研究者也将品管圈应用于药品管理活动中,如用于高危药品、病区备用药品、抢救备用药品、血透室抢救车药品的管理[14-17],还应用于药库精细化管理[18],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该研究将应用品管圈首次解决该院门诊药房拆零药品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求规范该院门诊药房拆零药品的管理。
1组圈及主题选定圈员共8名,包括门诊西药房分管主任1名,组长2名,门诊药房调剂药师5名。
通过投票选出圈长1名,门诊药房分管主任任辅导员。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概念早期由日本传入中国,近年来随着医院药学的发展与服务理念的改变,QCC已越来越多应用在医院药学的日常工作中,其特点是发挥个人潜力,凝聚团体力量,寻找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持续改善各种问题的清单,讨论如何保持成果[1]。
我院药学部最早于2011年开展品管圈活动,本期品管圈为门诊药房第三期活动,时间为2017年7月~2018年3月,主题为降低门诊药房近效期药品件数,通过小组成员的密切合作与相互配合,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1.1圈名及组成:本期品管圈为门诊药房第三期活动,圈员共7人,平均年龄30岁,平均年资6年,圈名延续了之前两期的名称“药圈圈”。
1.1.2数据收集:圈员收集2017年8、9月门诊药房每周近效期药品件数及出现原因并记录原始数据。
本期活动中的近效期药品指距离规定有效期6个月的药品,药品件数指一种药品的一个规格即为一件。
1.2方法1.2.1主题选定与拟定活动计划:圈员们集思广益,对上报的主题根据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效益性、挑战性进行评分,“降低近效期药品件数”得分最高,评为本期活动主题。
经讨论圈长拟定活动计划甘特图,将各活动项目持续时间细化到周次,再根据每位圈员的特点明确分工,具体步骤专人负责,并将活动计划书张贴至门诊药房公告栏。
1.2.2现状把握:由圈员一起绘制门诊药房工作流程图,并记录2017年8月、9月门诊药房每周近效期药品件数及出现原因,得出在改善前,门诊药房平均每周近效期药品件数为19.2件。
制作查检表,将管理因素、人为因素、机器因素、药品因素及其他因素作为查检项目,绘制改善前柏拉图,通过二八法则,将管理因素(9.4件/周,占48.96%)与机器因素(7.2件/周,占37.5%)作为改善重点。
1.2.3目标设定:设定目标前先进行圈能力的客观评估,采用权重评分法,计算出圈能力=工作年资×40%+学历改善能力×30%+主题改善能力×30%+品管圈经验值=73.06%。
品管圈工具在降低我院近效期药品库存率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工具在药房近效期药品管理中的应用,以期降低近效期药品库存率,减少药品安全差错事故,使安全用药得到保障。
方法:成立品管圈,按照品管圈PDCA循环方法,充分运用头脑风暴法分析产生近效期药品原因,在现状把握中利用柏拉图找出改善重点,采取特性要因分析法从所有角度设想可能产生的全部原因,根据“三现”原则确定真因,拟定对策并实施。
最后对实施结果进行探讨,评价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对实施有效的对策制定标准化。
结果:出现近效期药品库存率高的主要原因是药师漏查药品效期、药师责任心不强、滞销药品退库不及时、频繁更换药品规格、厂家、批号及商业配送近效期药品等。
针对以上原因制定了新入职员工岗前培训,完善工作制度和药品养护的工作流程,制作固定位置警示牌等有效措施。
实施后效果显著,近效期药品库存率由3.3%下降到1.37%,目标达成率为104.9%,进步率为58.5%。
药师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品管手法中得到提升,活动的开展使药师的责任感、沟通协调能力、荣誉感等增强。
结论:品管圈工具对近效期药品的管理成果显著。
【关键词】品管圈;药房;近效期药品;库存率【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05-0237-02医院药房是为患者发放药品的关键部门,是患者看病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药房必须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质量有保证的合格药品。
目前我院日均门诊量约2800人次,住院床位数达1000张以上,临床科室技术水平高,设备齐全。
但是医院内科外科系统发展水平不同,内科发展实力强,患者人数较多,药品使用量大。
药房在药品的购销及养护过程中,时常出现药品为近有效期药品,导致造成药品成本损失的现象。
近效期药品的存在对于药房自身带来一定的隐患,对于医疗安全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通过引进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ricle,QCC)管理工具[1-3],开展为期6个月以“降低近效期药品库存率”为主题的药品管理活动,实施后成果显著。
浅谈品管圈活动在药房减少近效期药品工
作中的应用
品质管理圈(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是指工作性质相似的或工作在同一现场基层员工,自动自发地进行质量管理活动而组成的工作小组。
在自我启发的原则下,运用各种统训一手法,以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0世纪末,我国台湾地区将QCC应用于医疗界。
近几年,QCC作为一种加强管理的手段,已被应用为医药学管理中。
为了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加强近效期药品的管理,分析造成药品近效期甚至失效的原因,对近效期的药品进行有效管理,减少失效药品带来的安全隐患及经济损失。
我院药学部质控室牵头,成立了以减少近三个月效期药品品种数量为主题的QCC活动。
通过近八个月的活动,提高了药剂科门诊药房、住院药房、库房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全民参与到了质量管理工作中,使全科质量管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现将我们的作法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资料收集QCC对策实施之前(自20xx年10月一20xx年08月)和对策实施之后(20xx年10月一12月)每月近3个月效期药品的统计数据,作为本次QCC品质管理活动效果的评价依据。
1. 2方法
1.2.1组圈在药学部质量监控室的组织下,由8名与质量管理工作
相关的药师组成了以保障药品质量,提高药学服务质量,让百姓用上放心药为宗旨的品管圈。
大家深入学习了QCC的相关知识,通过投票圈选了优质圈为圈名。
意义是用我们专业的药学知识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药品和优质的药学服务。
1. 2. 2主题选定全体圈员提出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初步选了3个候选主题。
每个圈员按照重要性、政策性、迫切胜、可行性、达成性和圈能力6项指标分别给予打分。
分为5,3,1三个档次的分值,6项得分相加取总分最高的候选主题为本次品管圈的活动主题。
结果减少近三个月效期药品品种数量得分最高,被选为本次活动的主题。
1. 2. 3拟定活动计划本次活动的计划用时6-8个月,通过甘特图拟定活动计划,每项活动均指派专人负责并由全体圈员参与并在品管圈活动结束后对效果进行持续跟踪。
1. 2. 4现状把握制作与主题相关的工作流程,收集品管圈对策实施之前20xx年10月一20xx年8月每月近三个月效期药品的统一数据,分析造成药品近效期的原因,绘制了改善前柏拉图。
根据80/20法则,将改善重点定为信息交流不畅、操作不规范、漏查。
1. 2. 5口标设定活动前我科平均每月的近三个月效期药品为14. 55种,圈能力设为:2.75/5 x100% =55%
口标值设定:口标值=现况值一改善值=现况值一(现况值x改善重点x圈能力)= 14. 55-(14.55 x79% x55%)=8. 23
改善幅度=(现况值一口标值)/现况值=( 14. 55 -8.23) /14.55 =43.44%
希望通过QCC小组的活动将每月的近三个月效期药品品种数量下降到我们的口标值8. 23个,改善幅度达到4344 %。
1. 2. 6解析根据调查数据所得到的结果,全体圈员展开头脑风暴,进行讨论解析,并运用特性要因图法鱼骨图,对信息交流不畅、操作不规范、漏查进行了分析、圈选,得出要因。
1. 2. 7对策拟定和实施针对收集、分析数据,得出真因,逐项拟定了对策,再根据可行性、经济性、小组解决能力等指标进行评分选定。
评分标准:全体组员就每一对策方案依可行性、经济性、小组解决能力匹配度3项进行评分(优5分、差1分),3项分数之和,即为该对策方案的总分。
根据80/20法则,10分以上为可实施对策,每项主要原因选出一个实施对策。
根据最终投票选定的8项对策,将对策进行编号排序并选定负责人逐项实施。
2结果
2. 1有形成果通过我们的QCC活动,我们对对策实施后连续三个月药剂科多个部门的近三个月效期药品的数量进行统计,得到平均值为7. 66个,较活动前14. 55个下降6. 89个,与本次活动设置的口标值8. 23比较仍下降0. 57个。
达到并超过了口标值,口标达标率为110%,进步率为47. 35 %。
证明通过大家努力,近效期药品的数量有了大幅度的下降,效果显著。
2. 2无形成果QCC活动前后对每个成员的协调能力、积极胜、运用品管圈手法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愉悦性等几个方而进行了调查打分,结果表明以上所有指标均得到提高。
其中解决
问题的能力一项成长最大。
通过大半年的活动后,圈员们之间沟通增加了,带动了整个科室之间的沟通大大增加了。
2. 3标准化确定对已实施的对策进行确认后,证明均为有效的对策,故将其标准化,形成日常管理的规定并改进了效期药品管理流程,将其作为质量管理小组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纳入每月的质量检查和考核中。
3讨论
通过本次近8个月的品管圈活动,我院药剂科改进了效期管理的流程,增补了相关管理规定使整个科室中近三个月效期药品品种数量明显减少,同时增强了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培养了员工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展品管圈活动使我们加深了对品管圈的认识,学习了与品质管理有关的知识并将其运用于实际的工作中去,解决工作中的履待解决的问题。
大家在一起讨论并深入分析了近效期药品的危害、造成药品近效期的原因及如何减少药品近效期甚至过期的对策。
期间大家讨论问题热情高涨,剖析问题毫无保留,解决问题各抒己见,整个过程发挥了药师们的主动性,真正做到自己的事自己管。
不仅减少了近效期药品的数量,保证了药品的质量,减少了窗口发药的风险,同时也提高了药师们的工作责任感和互相的信任感,为整个药剂科的和谐发展起到了纽带的作用。
但是,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也有做的不足的地方。
比如由于第一次组建品管圈在选定主题的时候,提出的问题较少,代表性较差;拟定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