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 第三单元 欧洲宗教改革和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 格式:ppt
- 大小:2.16 MB
- 文档页数:45
历史上重大改革性质和异同点辨析人类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并成为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
改革虽然不象革命那样来的轰轰烈烈,却以其特有的方式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人类历史上的改革有很多,选修3模块精选了其中9个重大改革,这9个改革贯通古今中外,或成功或失败,其中也充满了曲折与反复,然而它们都对历史的前进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被历史所铭记!9大改革的形式多种多样。
从改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改革的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
从改革的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宗教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风俗改革。
改革性质梳理一、奴隶主阶级的改革1、春秋推行的一些变革措施齐桓公任用管仲为辅佐,进行改革。
管仲首先从经济入手,实行“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的好坏征收赋税,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管仲改革调动了土地所有者经营土地的积极性,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为齐国的强大奠定了物质基础。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
规定不论公田和私田,一律"履亩而税"。
这就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
管仲和鲁国的改革,没有脱离奴隶制度的框架,属于局部改良,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
2、梭伦改革梭伦改革触及了当时主要生产资料——土地的占有关系,是对旧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性质的改革,所以恩格斯称它是一场“革命”,但这是一场不彻底的革命,旧势力没有被彻底清除,下层人民的要求也没有很好地满足。
梭伦推崇“中庸”,企图用妥协的办法来求得斗争双方的和解,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他形容自己“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但结果两面都不讨好,最后自己被迫远走埃及。
二、封建地主的改革在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类型主要有三种:一是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如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促使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变;二是封建统治政策的调整,如北宋中期的王安石变法,都是地主阶级为挽救统治危机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运动;三是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所进行的封建化改革,如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第3讲欧洲的宗教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考纲] 1.欧洲宗教改革。
2.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3.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课标] 1.欧洲宗教改革:(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2.穆罕默德·阿里改革:(1)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
(2)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
3.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一、欧洲宗教改革1.背景(1)天主教会在中世纪的西欧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阻碍了社会进步。
(2)14、15世纪,欧洲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产生并得到发展。
(3)文艺复兴的推动,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4)四分五裂的德国是受教皇压榨最严重的地区。
2.概况Ⅰ.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揭开序幕: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4)实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及思想改革运动。
Ⅱ.加尔文宗教改革(1)背景: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深入研究《圣经》宣传宗教改革。
(3)意义: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影响极大,比路德教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国际性影响。
传入英国,成为英国清教徒的宗教信条。
日内瓦也由此成为“新教的罗马”。
Ⅲ.英国国教:亨利八世宗教改革(1)背景:英国借助王权建立起附属于王权和政府的民族教会。
①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要求宗教改革;②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社会各阶层反教会情绪不断高涨;③日益强大的王权力图摆脱罗马教权的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