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3宋词二首《水调歌头》练习长春版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3
《水调歌头》同步练习题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苏轼,字_____ ,号 ______ , _____ 文学家,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之一,与其弟—、其父____________ 合成“三苏”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_ 《赤壁赋》《水调歌头》等。
(2)这首词中,诗人选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题材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之情。
(3)这首词中诗人的情感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词的上阕描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阙对月抒怀,表达了_________ 的情怀。
(5)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 , 一个是、一个是。
2•赏析“又恐琼楼玉宇” 一句中“恐”字的表达效果。
3•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弄”和“清影”的表达效果。
4•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动词的表达效果。
5.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6•“不应有恨”,“恨”的意思是什么?“恨”的内容可能是什么?7•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
9•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0.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1.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明月儿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12理解性默写。
(1)化用“隔千里兮共明月”的两句诗是,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诗中以乐观旷达的祝愿表达情意深厚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也表达了对亲人浓浓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水调歌头》①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文学家,书法家,官场常失意。
其文想象力丰富,又流畅自然,有时还含有深刻的哲理。
与其弟苏辙、其父苏洵合称“三苏”。
作这首词时已41岁,为密州(现代的山东诸城)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与其弟子由(苏辙)已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寡欢。
但他并未因此幻想超脱尘世,而是热爱着人间的现实生活。
全词的感情基调是乐观的。
这首词把宇宙、人生问题融合在一起,把对官场的思考和对弟弟的感情贯穿到赏月中去,想象丰富又不离现实生活。
宋代词评家胡仔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把握作者思想情绪:因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与弟弟子由分别七、八年,中秋对月,无不抑郁惆怅之感。
但作者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却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1、翻译:⑴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读小序,弄懂意思,思考在小序中交代了什么信息?3、内容感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⑴上阕:⑵下阕:4、上下阙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内容是怎样联系起来的?(提示:古代诗词常常先写景,后抒情)情感:上阕:下阕:四、细腻品味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这句话表达对离别之苦的人的失意时,莫伤悲;苦闷时,莫彷徨;失败时,莫气馁。
正视失败,迎接挑战,我们的人生,定会成功。
检测1.苏轼在《水调歌头》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的祝愿,道出千载离人之思,唤起人类普遍情感体验的两句是2.《水调歌头》中作者将眼光放开去,将人与月、古与今都纳入视野心胸,而对人事自然产生达观之想的句子是。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练习题与答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持久,千里共婵娟。
1.这首词开篇发问,起笔不凡。
画横线的句子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思?(2分)答:中秋对月,抒发了强烈的思亲之情,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慨。
2.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你认为这首词为甚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3分)答:(1)词人借与明月的对话,讨论人生的意义(抒发人生感慨),富有哲理;(2)诗的意境豪放而阔大;(3)情怀乐观而旷达;(4)想象丰富,富有浪漫颜色;(5)言语如行云流水。
(意思相近即可,以上五点答对其中三点即给3分。
)(3)以下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愿,自始至终弥漫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怀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仇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圆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真假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
(2分)答案:世界上不可能有永世美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本来是自然的规律。
5、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转向对人间的爱好。
二宋词二首第二课时随堂训练一、积累与运用1.形似字辨析悴()遣()粹( ) 遗 ( )2、给加点字注音。
(1)伫倚..危楼风细细。
()(2)无言谁会凭阑.意()(3)右擎.苍()(4)鬓.微霜()(5)酒酣.胸胆尚开张()3.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A.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B.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C. 左牵黄,右擎苍。
D.会挽雕弓如满月4.下列句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拟把/疏狂/图一醉B.草色/烟光/残照里C.何日遣/冯唐?D.酒酣/胸胆/尚开张5.翻译下列句子(1)草色烟光残照里(2)无言谁会凭阑意。
(3)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6.“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出自()A.晏殊的《鹊踏枝》 B.苏轼的《定风波》C.柳永的《凤栖梧》 D.李煜的《浪淘沙》7.词坛有“怪胆狂情”的“才子词人”之称的词人是()A. 柳永B. 李煜C.秦观D. 苏轼8.综合探究。
暑假期间,育人中学开展了“我与师长共读名著”的读书活动。
李老师和小华同学共读《水浒》,当他们读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情节时,引发了一段对话。
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对话。
崇拜英雄的小华说:____________ 教政治的冯老师说:____________ 9. 文化积累——根据所提供的人物,写出其性格特征及能体现性格特征的相关情节。
二、阅读理解(一)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萌芽于_____(填朝代名),形成于____朝,盛行于________,最初称为“______”或“________”,也有人把它称为“___________”。
根据字数的多少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词中“太守”指________;“孙郎”这里借指_____________。
水调歌头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术: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和“月亮”在古诗中的意象情感。
进程与方式:反复朗诵,让学生“明其意,懂其理,诵其情”,通过联想和想象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学生酷爱诗歌的情怀,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
培育学生踊跃、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2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学习过古代诗词,对词的格式、语感和朗诵方式有必然的熟悉。
对本诗的作者苏轼,学生并非陌生,他们在课外读过许多有关苏轼的小故事,对其人其作品有初步的了解,而且本课是苏轼的名篇,千古传颂。
学习本课,学生对我国古代诗词名篇多了一分熟悉,还能在慢慢感受苏轼对亲人的怀念之情的进程中,情感作者表现出来的旷达胸怀。
3重点难点一、词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及其旷达胸怀在词中的表现。
二、训练学生合理、斗胆、独特的联想和想象。
把握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转变。
4教学进程活动1【导入】图片导入,视觉联想一轮明月,悠悠千载,它不仅见证了历史的浮沉,世事的变迁,同承载了古入往今来文人墨客太多的情怀:深切的思乡情,缠绵的恋人曲,更有那对亲人的思念与挂牵。
此刻咱们就先来一个“对月吟诗”。
师:同是这轮明月,东坡先生在一个中秋月圆之夜为我们吟下了千古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首词,去感受先生的情怀,走进苏轼,领略一位磨难中的智者的风采。
活动2【教学】以生为主,层层递进二、了解作者,熟悉背景一、学生预习汇报,教师补充苏轼(1037 -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广博,文章诗词书画均工。
著有《东坡乐府》。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在散文、诗词、书画方面均有较高成绩,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传诵甚广。
八年级水调歌头练习题《水调歌头》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这首词的内涵、艺术特色以及相关的练习题,对于提高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原文及注释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把酒:端起酒杯。
宫阙:宫殿。
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经受不住。
弄:赏玩。
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但:只。
共:一起欣赏。
婵娟:指月亮。
二、文学常识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2、《水调歌头》是词牌名,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时所作。
三、重点字词1、把酒:端起酒杯。
2、宫阙:宫殿。
3、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4、不胜:经受不住。
5、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6、何事:为什么。
四、句子翻译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译文:明月什么时候才有呢?我端起酒杯询问苍天。
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译文: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3、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译文:我想乘风回到天上,又怕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出的寒冷。
4、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译文:在月下起舞,清影随人,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5、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译文: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
《水调歌头》同步练习◆基础知识达标1、苏轼,字,号,与《水调歌头》一词的小序中提到的“子由”(即弟弟)及父亲同为“”,水调歌头是这首的。
2、选择下列对《水调歌头》一词判断有误的一项()。
A.词的上阕写出了作者寂寞的心情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B.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空灵澄澈的境界。
C.词的下阕点明题旨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D.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旷达豪迈的情怀。
3、《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月圆之夜,给远方的朋友发条祝福短信,你可以用《水调歌头》里“”的句子。
4、全词以问句开篇,上阕问,下阕问,归根到底是在问。
5、词中最富有哲理的一句是。
6、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决心的诗句是。
7、表达对天下离人的共同美好祝愿的诗句是。
8、词中作者的感情有哪些变化?9、“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为何无眠?10、词中哪句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或是人生感悟?为什么?◆课后能力提升1、谈谈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名句的理解。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思想感情)?3、本词中一共有几问?问的对象分别是什么?(写出句子)4、有人说这首中秋怀人之作,终篇浸透着离愁。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理由。
5、词中的“婵娟”指月亮,请再写出两个月亮的别称。
并举例说说“月亮”“月光”在古诗词中常常蕴含的意义。
参考答案基础知识达标:1、子瞻东坡苏辙苏洵唐宋八大家词牌名2、C(应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4、月天自己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6、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8、由怨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到感悟人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最后又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以共赏人间美景作结。
表现出作者不为失意、离别所苦的豁达胸襟。
《水调歌头》同步练习
1、苏轼,字,号,与《水调歌头》一词的小序中提到的“子由”(即弟弟)及父亲同为“”,水调歌头是这首的。
2、选择下列对《水调歌头》一词判断有误的一项()。
A.词的上阕写出了作者寂寞的心情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B.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空灵澄澈的境界。
C.词的下阕点明题旨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D.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旷达豪迈的情怀。
3、《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月圆之夜,给远方的朋友发条祝福短信,你可以用《水调歌头》里“”的句子。
4、全词以问句开篇,上阕问,下阕问,归根到底是在问。
5、词中最富有哲理的一句是。
6、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决心的诗句是。
7、表达对天下离人的共同美好祝愿的诗句是。
8、词中作者的感情有哪些变化?
9、“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为何无眠?
10、词中哪句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或是人生感悟?为什么?
1、谈谈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名句的理解。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思想感情)?
3、本词中一共有几问?问的对象分别是什么?(写出句子)
4、有人说这首中秋怀人之作,终篇浸透着离愁。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理由。
5、词中的“婵娟”指月亮,请再写出两个月亮的别称。
并举例说说“月亮”“月光”在古诗词中常常蕴含的意义。
《水调歌头》同步练习
1、苏轼,字,号,与《水调歌头》一词的小序中提到的“子由”(即弟弟)及父亲同为“”,水调歌头是这首的。
2、选择下列对《水调歌头》一词判断有误的一项()。
A.词的上阕写出了作者寂寞的心情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B.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空灵澄澈的境界。
C.词的下阕点明题旨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D.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旷达豪迈的情怀。
3、《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月圆之夜,给远方的朋友发条祝福短信,你可以用《水调歌头》里“”的句子。
4、全词以问句开篇,上阕问,下阕问,归根到底是在问。
5、词中最富有哲理的一句是。
6、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决心的诗句是。
7、表达对天下离人的共同美好祝愿的诗句是。
8、词中作者的感情有哪些变化?
9、“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为何无眠?
10、词中哪句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或是人生感悟?为什么?
1、谈谈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名句的理解。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思想感情)?
3、本词中一共有几问?问的对象分别是什么?(写出句子)
4、有人说这首中秋怀人之作,终篇浸透着离愁。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理由。
5、词中的“婵娟”指月亮,请再写出两个月亮的别称。
并举例说说“月亮”“月光”
在古诗词中常常蕴含的意义。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1、子瞻东坡苏辙苏洵唐宋八大家词牌名
2、C(应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月天自己
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6、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由怨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到感悟人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最后又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以共赏人间美景作结。
表现出作者
不为失意、离别所苦的豁达胸襟。
9、夜已深了,失意和离愁,涌上心头,使词人难以成眠。
1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
正因为蕴涵了人生哲理,这句词也成为名句。
课后能力提升:
1、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这正如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规律。
2、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或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在仕途失意时旷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或表现了作者旷达超脱的胸襟和亲人的怀念之情,天时也流露出焦虑、烦恼、苦闷和无可奈何的矛盾情绪。
)
3、两问;问天:“明月几时有,”“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问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4、不同意;诗中写离愁,并非全篇浸透着离愁。
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可以看出作者释却了离愁。
5、银钩、玉钩。
玉弓、弓月。
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广寒宫、清虚宫。
望舒。
嫦娥。
婵娟。
弯镰、银镰、素魄、凝霜、冰镜、明镜、冰轮、夜光、素娥等等许多别称。
“月亮”“月光”在古诗词中常有思乡怀人的意义,如“床前明月光”“我寄愁心与明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