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主动避撞系统技术发展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防碰撞发展现状防碰撞技术是汽车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旨在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减少车辆碰撞事故的发生,提高驾驶员和乘车人员的安全性。
目前,防碰撞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发,取得了很多成果。
以下是防碰撞技术的一些现状:1. 车载传感器技术:车载传感器技术是防碰撞技术的关键,它能够感知车辆周围的环境和其他车辆的状态,通过传感器搜集的数据提供给驾驶员或车辆系统进行处理和决策。
目前较为常见的车载传感器技术包括雷达、摄像头、超声波和激光雷达等。
2. 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AEB是一种利用传感器监测前方车辆和行人等障碍物的距离和速度,并在不需要驾驶员干预的情况下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大大减少追尾碰撞事故的发生,并提高行车安全性。
3. 自动驾驶技术:自动驾驶技术将传感器、计算机和控制系统相结合,使车辆能够自主地进行加速、制动和转向等动作。
自动驾驶技术不仅能够提高行车安全性,还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和能源浪费。
4. 车联网技术:车联网技术将车辆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可以实时获取车辆的位置、速度和状态等数据,并将其发送到云端进行分析和处理。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实时监测交通状况和提供行车路线建议等方式,帮助驾驶员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
5. 全景监控系统:全景监控系统通过多个摄像头对车辆周围的环境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可以实时显示车辆周围的情况,并提供驾驶员所需的各种信息。
这种系统可以帮助驾驶员更全面地了解周围道路情况,提高行车安全性。
尽管防碰撞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传感器的精度和可靠性有待提高,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和普及还需要时间,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和推广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总的来说,防碰撞技术的发展现状是积极的,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扩大,防碰撞技术有望在未来减少车辆碰撞事故的发生,提高行车安全性。
汽车智能防撞系统的研究摘要:本文综述世界智能车辆技术在自动防撞方面的应用现状,结合我国高速公路、驾驶习惯及现有传感器的技术状况,分析探究适合中国高速公路及现实国情的汽车智能防撞装置。
根据所要实现的基本功能,对比当前采用的四种常用测距方法,最终选用红外激光测距原理,建立了系统方案。
汽车红外激光智能防撞装置是一种主动式防撞系统,它能使反应时间、距离、速度三个方面都能得到良好的优化控制,可以有效地避免汽车追尾碰撞事故的发生,该系统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与其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会是相当可观的。
关键词:智能防撞激光测距雷达测距单片机语音报警1 前言1.1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提高,汽车己经进入千家万户,公路交通呈现出行驶高速化、车流密集化和驾驶员非职业化的趋势;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交通事故逐年上升。
2004年,全国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共受理道路交通事故51.8万起,造成107077人死亡,比2003年增加2705人,上升2.6%;直接财产损失23.9亿元。
在各类事故形态中,机动车碰撞事故占绝大多数。
2004年,全国共发生机动车碰撞事故400389起,造成77081人死亡、375620人受伤,分别占总数的77.3%、72%和78.1%。
其中,正面相撞事故123577起,造成31715人死亡、128447人受伤,分别占总数的23.9%、29.6%和26.7%;侧面相撞事故196798起,造成29900人死亡、186683人受伤,分别占总数的38%、27.9%和38.8%;追尾相撞事故80014起,造成15466人死亡、60490人受伤,分别占总数的15.5%、14.4%和12.6%。
从以上数据,足以说明公路交通安全已是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
我国的高速公路起步随晚,但发展较快。
据统计,高速公路每百公里事故率为普通公路的4倍多。
汽车防碰撞系统研究文献综述1.引言汽车碰撞有汽车碰撞到固定的物体或与行驶中的汽车相撞两种类型。
为了防止汽车在行驶中,特别在高速行驶时发生碰撞,一些现代汽车已装备了自动控制防碰撞系统,这是一种主动安全系统。
汽车行驶时,防碰撞系统处于监测状态,当汽车接近前车车尾或超越前车时,该系统将发出警告信号。
在发出警告后,如果驾驶员没有采取减速制动措施,该系统便启动紧急制动装置,以避免发生碰撞事故。
2.概述防碰撞控制系统装有测距传感器,它们利用激光、超声波或红外线,测得汽车与障碍物间的距离,这个距离信号,加上车速传感器和车轮转角传感器的信号送入电子控制器,通过计算求出行驶汽车与前方物体的实际距离以及相互接近的相对速度,并向驾驶员发出预告信号或显示前方物体的距离。
当将要碰撞时,控制器向制动装置和节气门控制电路发出控制指令,使汽车发动机降速并及时制动,从而有效地避免碰撞。
3.测距传感器(1)防碰撞传感器① CCD照相机CCD(电荷耦合器件)摄像元件可以读取受光元件接收的光通量放出的电流值,并作为图像信号输出。
在夜间,由于照相机处于低照度的环境,只有在汽车前、后照灯打开时才能确认障碍物。
汽车装设的CCD照相机如上图所示,当点火开关接通时,变速器换档杆换到前进档或倒档,多功能显示板上就能显示出车辆前方或后方的图像。
② 激光雷达激光雷达是从激光发送至被测物体,然后反射回来被接收,其间的时间差即用来计算至障碍物的距离。
早期的车用激光雷达都是发送多股激光光束,并依靠前车反射镜的反射时间来测定距离。
现代汽车除了测定前方车的距离外还要对前方多辆车的位置进行辨识,因而开始采用扫描式激光雷达。
根据物体的反射特性,激光的反射光亮变化很大,因此可能检测出的距离也是变化的。
由于车辆后部的反射镜等容易反射,故可以检测出稳定的较长距离。
有少许凹凸的铁板等因不能得到充足的反射光量,故测出的距离较短。
另外,在检测侧面方向及后方的障碍物时,与检测前方障碍物的情况不同,如果障碍物上没有反射镜,那么由于各种障碍物的反射特性变化很大,故可能稳定测出的距离 变短。
哈尔滨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摘要汽车追尾在交通事故中占到30%-40%,为了减少交通事故和人员伤亡,研究和推广汽车防撞系统日益显得重要和迫切。
自动发现可能与汽车发生碰撞的车辆、行人、或其他障碍物体,发出警报或同时采取制动或规避等措施。
人们主要把精力集中于汽车被动安全性方面,例如,在汽车的前部或后部安装保险杠、在汽车外壳四周安装弹性材料、在车内安装安全带及安全气囊等等,以减轻汽车碰撞带来的危害。
而发展汽车防撞技术,对提高汽车智能化水平有重要意义。
防撞装置是借助于遥测技术监视汽车前方的车辆、障碍物。
理论上,汽车防撞装置可在任何天气、任何车速状态下探测出将要发生的危险情况并及时提醒司机及早采取措施或自动紧急制动,避免严重事故发生,这里应该指出,汽车安全如今越来越成为一个必须综合考量的问题,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安全系统,都有互相结合的趋势。
专家们提醒,除了汽车本身以外,如果没有良好的驾驶习惯,乘员也是不安全的,甚至反而会使安全配备无法发挥其应有作用。
如驾乘不系安全带,酒后驾车,超速行驶等,如果发生险情与车辆的安全性是没有关系的。
所以安全意识才是汽车行驶安全的关键!关键词:汽车追尾防撞装置安全气囊安全性AbstractAutomobile rear end up 30%-40% in the traffic accident, in order to reduce traffic accidents and casualties, research and promotion of automobile collision avoidance system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and urgent. Automatic discovery of possible objects and collision of vehicles, pedestrians, vehicles or other obstacles, alarm or at the same time take braking or circumvention measures. People mainly focus on automobile passive safety, for example, in the front of the car mounted on the rear bumper, or in the car shell installed around the elastic material, installation of seat belts and airbags in cars and so on, in order to reduce automobile collisions bring harm. While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otive anti-collision technology, hav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intelligent vehicle. Anti-collision device is the vehicle, obstacle by telemetry monitoring the front of the automobile. In theory, automobile anti-collision device can be in any weather, at any speed test measure will happen in a dangerous situation and timely to remind the driver to take measures or automatic emergency brake as soon as possible, to avoid serious accidents, it should be noted, automobile safety now has become a must consider the question, whether active or passive safety system, have the combination of trend. Experts reminded, in addition to the car itself, if there is no good driving habits, the crew is not secure, even it will make the safety equipment can not play its due role. Such as driving without a seat belt, drunk driving, speeding, if the safety accident occurs and the vehicle is it doesn't matter. So the safety awareness is the key to vehicle safety!Keywords: rear-end collision anticollision device air bag safety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III)绪论 (V)第1章构成原理作用 (6)1.1 构成 (6)1.1.1 信号采集系统 (6)1.1.2 数据处理系统 (6)1.1.3 执行机构 (6)1.2 工作原理 (7)1.2.1 跟踪识别 (7)1.2.2 智能处理 (7)1.2.3 报警提醒 (8)1.2.4减速刹车 (8)1.3 作用 (8)1.4 模式 (8)第2章国外研发 (10)2.1 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研发情况 (10)2.2 沃尔沃公司研发情况 (10)第3章国内研发 (11)3.1 泰远汽车自动防撞器技术介绍 (11)3.2 研发历程 (12)第4章汽车自动防撞器的安装 (14)第5章汽车防撞系统的现状及前景 (15)5.1 发展现状 (15)5.2 发展前景 (15)第6章汽车防撞系统的性能 (17)6.1 探测距离 (17)6.2 制动性能 (17)6.3 自动防撞前方障碍物的性能 (17)6.6 开启和关闭性能 (17)第7章防碰撞预警 (18)结论 (19)致谢 (20)参考文献 (21)绪论汽车自动防撞系统(automatic bump-shielded system of the automobile),是智能轿车的一部分。
2023年汽车主动安全系统行业市场环境分析在汽车安全的领域中,主动安全系统是当前最为重要的领域之一。
主动安全系统通常指的是那些能够在事故发生前就可以预测危险,从而及时提醒车主或自行实现安全控制的安全装置。
主动安全系统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物流运输等行业,在广阔的市场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下面,将对主动安全系统行业的市场环境进行分析。
一、市场需求及趋势随着汽车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交通事故频发的现状也愈加凸显。
而主动安全系统正是应对这一难题的最佳方式之一。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统计,近几年来世界范围内交通事故不断增加,因此,人们对主动安全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统计数据表明,全球的主动安全产品市场已经达到数百亿美元,有望在未来进一步增加。
二、技术创新与发展随着高端技术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汽车主动安全系统开始应用于市场。
比如倒车雷达、盲区检测、自动驾驶等新型技术不断涌现,为主动安全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相较于传统汽车产品,主动安全系统产品能够更加智能化、自主化、智能互连化。
因此,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主动安全系统的市场将越来越广泛和成熟。
三、政策环境与法规规定国家与地方的政策法规对于主动安全系统行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政策法规包括对安全技术的硬性要求、法规保险的规范、质量标准等,各种规范都对行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我国的情况下,各项法规的完善、改革和实施的逐步完善,对主动安全工业的商业态势、价格、节能环保等方面都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四、竞争环境与产业格局汽车主动安全系统行业牵涉到整个汽车产业链,产业格局及竞争环境是相当复杂的。
汽车厂商、零部件供应商等处于整个生产流程中的各个环节的生产商都可能会对市场产生竞争。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竞争企业有博世、德尔福、福特、通用、宝马、奥迪等,这些企业均是全球主动安全系统领域的领军者,所以当前的竞争环境对于行业的发展和格局变化有着关键性影响。
五、市场机遇与挑战景气度较高的汽车市场及国家对于汽车主动安全系统产业开展专项支持,为主动安全系统行业提供了较为乐观的商业前景;同时,由于目前主动安全系统的研发成本相对较高,产品的售价也相对较高,因此,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市场调研、新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都是主动安全系统企业所面对的主要挑战。
车辆主动安全技术预防碰撞保护行人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车辆安全已经成为制造商和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尤其是行人碰撞事故,造成了大量的伤亡和不可挽回的损失。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车辆主动安全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车辆主动安全技术的功能和优势,并分析其在预防碰撞保护行人方面的应用。
一、车辆主动安全技术概览车辆主动安全技术是一套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驾驶员和车辆对潜在风险的感知和反应能力的系统。
它包含了一系列传感器、控制模块和执行器,能够主动监测道路条件、交通状况和周围环境,进而通过自动控制、报警和干预等方式,避免潜在的碰撞风险,保护驾驶员和行人的安全。
二、车辆主动安全技术的功能和优势1. 环境感知:车辆主动安全技术通过使用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设备,实时监测车辆周围环境的情况。
这些传感器能够感知行人、车辆和障碍物等潜在风险,并将信息传递给车辆系统。
2. 风险识别:利用先进的算法和数据处理技术,车辆主动安全技术能够分析传感器收集的数据,识别出潜在的碰撞风险。
无论是前方车辆急刹车、行人突然横穿马路,还是车辆侧面变道,系统都能及时做出警示和干预。
3. 警示和干预:一旦系统识别到潜在风险,它会通过声音、振动、警示灯等方式向驾驶员发出警示,提醒驾驶员采取行动避免碰撞。
在某些情况下,车辆主动安全技术还能够自动减速或制动,避免碰撞发生。
4. 自动驾驶: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车辆主动安全技术也能够实现自动驾驶。
这意味着车辆能够根据环境和交通状况自主决策和行驶,大大降低了人为驾驶错误和事故的风险。
三、车辆主动安全技术在预防碰撞保护行人中的应用车辆主动安全技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保护行人的安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技术在预防碰撞保护行人中的应用:1. 行人检测系统:这一系统利用摄像头和传感器,能够识别行人并追踪他们的动态。
当系统检测到行人潜在的碰撞风险时,会发出警示或自动制动,以避免事故发生。
2. 自动刹车系统:车辆主动安全技术中的自动刹车系统能够在发生碰撞前自动制动,从而减少事故的严重程度,保护行人免受伤害。
车辆安全技术有效预防碰撞事故的方法随着汽车的普及和交通量的不断增加,碰撞事故成为现代社会中一个非常严重且普遍存在的问题。
为了减少车辆碰撞事故的发生,人们采取了多种车辆安全技术来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性以及人车之间的交互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车辆安全技术,以预防碰撞事故的发生。
一、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utomatic Emergency Braking System,AEB)是一种利用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来监测前方交通状况,并在预测到碰撞风险时自动制动的技术。
AEB可以通过实时感知和分析车辆与前方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和速度差,减轻或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
这项技术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做出制动反应,大大提高了驾驶员的安全性。
二、主动巡航控制系统(ACC)主动巡航控制系统(Adaptive Cruise Control,ACC)通过车辆前置传感器、雷达等设备,实时感知前方车辆的速度和距离,并自动调整车辆的行驶速度,以保持与前车的安全距离。
当前方车辆突然减速或停车时,主动巡航控制系统会立即减速,避免相撞。
该技术在高速公路上起到了很好的安全防护作用,有效预防了追尾事故的发生。
三、盲点监测系统(BSD)盲点监测系统(Blind Spot Detection,BSD)利用雷达或摄像头监测车辆两侧的盲区,当其他车辆或物体进入盲区时,系统会发出警报或显示在车辆后视镜等位置,提醒驾驶员。
这项技术可以帮助驾驶员避免变道时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大大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四、车道保持辅助系统(LKAS)车道保持辅助系统(Lane Keeping Assist System,LKAS)通过车辆的摄像头或激光雷达等设备,识别出车道线,并辅助驾驶员保持在车道内行驶。
当驾驶员不慎偏离车道时,系统会通过辅助转向或视觉警示等方式提醒驾驶员调整车辆行驶轨迹。
这项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因违规变道或偏离车道而引发的碰撞事故。
五、倒车监测系统(RVM)倒车监测系统(Rearview Monitor,RVM)利用摄像头或雷达等设备,帮助驾驶员在倒车时检测后方障碍物的距离和位置,并通过显示屏或声音提示驾驶员。
车身碰撞安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随着交通事故的频发,车身碰撞安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变得尤为重要。
车身碰撞安全系统是一种集成多种技术的系统,旨在通过预防碰撞、减轻碰撞力量、保护乘客等方式,提高车辆在碰撞事故中的安全性能。
本文将探讨车身碰撞安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以及其在现代汽车行业中的应用。
设计车身碰撞安全系统的第一步是确定安全需求。
这包括分析不同类型的事故和碰撞方式,并根据这些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
例如,车辆前方碰撞的系统需要能够及时感知前方障碍物,并迅速采取制动等措施。
而侧面碰撞的系统需要实现侧面气囊的快速充气和车身的加固等功能。
通过详细分析各种碰撞情况和其产生的力量以及乘客受到的影响,可以制定出更加科学、有效的安全需求。
接下来,在车身碰撞安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传感器和控制单元的应用。
传感器可以用来感知车辆周围的环境,包括前方、侧面和后方的障碍物。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和摄像头等。
这些传感器将所获得的信息传输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传感器的数据作出相应的决策。
例如,当传感器检测到前方有障碍物时,控制单元可以通过制动系统或自动刹车系统来避免碰撞。
除了传感器和控制单元,车身碰撞安全系统还需要一些被动安全设备。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气囊系统。
在碰撞发生时,气囊能够迅速充气,为乘客提供额外的保护,并减轻碰撞力量对乘客的影响。
同时,车辆的车身结构也需要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车辆的刚性和抗碰撞能力。
经过精心设计和优化的车身结构可以有效地吸收和分散碰撞力量,保护乘客免受严重伤害。
在开发车身碰撞安全系统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各种测试和验证。
通过在实验室和道路上进行碰撞测试,以及模拟各种碰撞情况,可以评估车身碰撞安全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在测试过程中,需要检测系统的灵敏度、反应时间以及各种控制单元和传感器的准确性。
只有通过严格的测试和验证,才能保证车身碰撞安全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如今,车身碰撞安全系统已经成为许多汽车的标配。
利用车载摄像头实现车辆主动避障技术研究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汽车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汽车的安全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智能小车避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小车避障系统在日常生活及各种工业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
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这类系统可以在没有人工操作的情况下自动避障。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智能小车避障系统的设计理念和实现过程。
二、系统设计目标与基本原理1. 设计目标:本系统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小车的自主避障,提高小车在复杂环境中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2. 基本原理:系统主要依赖于传感器进行环境感知,通过算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从而实现避障功能。
三、系统设计1. 硬件设计硬件部分主要包括小车底盘、电机驱动、传感器(如超声波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微控制器等。
其中,传感器负责获取环境信息,微控制器则负责处理这些信息并发出控制指令。
(1) 小车底盘:选用轻便且稳定的底盘,以适应各种路况。
(2) 电机驱动:采用高性能的电机驱动,保证小车的运动性能。
(3) 传感器:选用精确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传感器,如超声波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
(4) 微控制器:选用处理速度快、功耗低的微控制器,如Arduino或Raspberry Pi。
2. 软件设计软件部分主要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路径规划、控制指令发出等模块。
(1) 传感器数据采集:通过传感器实时获取环境信息,如障碍物的位置、距离等。
(2) 数据处理:微控制器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识别出障碍物并判断其位置和距离。
(3) 路径规划:根据处理后的信息,规划出避开障碍物的路径。
(4) 控制指令发出:根据路径规划结果,发出控制指令,驱动小车运动。
四、系统实现1. 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通过传感器实时获取环境信息,利用微控制器的处理能力对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和处理,识别出障碍物并判断其位置和距离。
这一过程主要依赖于编程语言的运算和逻辑处理能力。
2. 路径规划:根据传感器获取的信息,结合小车的当前位置和目标位置,通过算法规划出避开障碍物的最优路径。
这一过程需要考虑到小车的运动性能、环境因素以及实时性要求等因素。
护航公司车辆防碰撞系统(AEBS)情况介绍AEBS行业现状(AEBS)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定义:自动探测目标车辆,预估出前向碰撞危险,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提醒驾驶员,并在即将发生碰撞时,控制本车降低车速避免碰撞或减轻碰撞伤害程度的系统。
21世纪以来,随着传感器、计算机等技术的快速发展,AEB得到各跨国车企重视。
随后,沃尔沃、宝马等企业纷纷在高档车型上装备了AEBS,并且已经逐步引进国内。
AEBS系统其工作原理很简单,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环境感知、智能决策、执行机构。
目前环境感知传感器部分主要由三种探测技术,分别是: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视频识别。
三种探测技术各有利弊。
1.毫米波雷达其本质为电磁波,其探测距离远,波束角较大,探测范围宽,用于AEBS时探测时,在本车道前方50米左右位置,其探测宽度已达3.5米,超出本车道,相邻车道的车辆容易形成干扰,其抗干扰问题无法解决。
另外毫米波对金属物体非常敏感,车道前方的任何金属物体,如易拉罐、窨井盖等都容易被识别为障碍物,形成误报警、误刹车;另外对人体、墙体、树木等不敏感,所以像类似8.10事故这样的情况,根本不起作用,无法避免事故的发生。
所以,单纯依靠毫米波雷达,干扰大,误报、误刹率高,基本不能使用。
毫米波雷达工作示意图2.摄像头(视频识别)其本质类似于摄像机,通过这个手段可以直观识别前方障碍物情况,但是其探测距离非常有限,只能短距离探测;探测距离近,意味着留给驾驶员的反映时间大大缩短,只能低速防碰撞,无法解决高速情况下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的根本问题。
更为关键的是,无法全天候使用,白天对于太阳光直射情况下,无法识别;夜晚,对向车道远光灯直射时,引起误报。
所以,误报、漏报率极高,基本无法使用。
双目测距示意图3.毫米波雷达摄像头两种传感器数据融合后对前方车辆或障碍物进行判断,共同认为是障碍物后,方可进行预警或制动,这样组合使用降低了毫米波的探测距离,同时视频识别的短板也都全部存在。
车辆智能避障系统提高驾驶安全性与行车顺畅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汽车技术成为了现代社会的热门话题。
车辆智能避障系统作为智能汽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使用各类传感器和算法来提高驾驶安全性与行车顺畅性。
本文将深入探讨车辆智能避障系统的工作原理、应用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车辆智能避障系统的工作原理车辆智能避障系统借助多种传感器,如雷达、激光雷达、摄像头等,实时获取周围环境信息。
通过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系统能够判断出车辆所处的位置、距离、速度以及可能存在的障碍物。
当系统检测到潜在的碰撞风险时,它将通过声音、视觉或振动等方式向驾驶员发出警示信号,提醒其注意避障。
同时,智能避障系统还能够自动采取控制措施,如自动刹车、转向等,以降低碰撞的发生概率。
二、车辆智能避障系统的应用现状车辆智能避障系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许多汽车制造商将智能避障系统作为标配,在高端车型中更是普遍存在。
此外,一些新兴科技公司也开始将智能避障系统集成到他们的无人驾驶车辆中。
这些系统的引入有效地提高了驾驶员的安全性,减少了事故的发生。
三、车辆智能避障系统的优势与挑战车辆智能避障系统的引入带来了许多优势。
首先,它大大减少了驾驶员的驾驶压力,提高了驾驶的舒适性。
其次,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并处理大量的环境数据,以确保驾驶员的安全。
然而,车辆智能避障系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系统对传感器的要求非常高,一旦传感器出现故障,可能导致系统的失效。
此外,系统的成本也是一个考量因素,高额的投资会限制它在普通车型中的应用。
四、车辆智能避障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车辆智能避障系统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应用。
未来,智能避障系统有望通过与其他智能设备的联动,实现更加精确的环境感知。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将提升系统的判断能力和反应速度。
我们可以预见,车辆智能避障系统将会在未来成为智能汽车的标配,并进一步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行车顺畅性。
汽车主动避撞系统技术发展分析
目前研究开发的汽车主动避撞系统有以下3种类型:(1)车辆主动避撞报警CWS(collisionwarning)系统,此系统对探测到的危害情况给出警报,美国已经在一些重型载货车和公交车辆上实现商用。
(2)车辆自适应巡航控制ACC(adaptivecruisecontrol)系统,此系统可以实现简单交通情况下的主动避撞及巡航控制,一些汽车公司在高档车型上已经开始采用ACC技术。
(3)复合型车辆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针对复杂交通情况,特别是市区交通环境,采用ACC系统辅以车辆停走(stopgo)系统,提高车辆智能控制的实用性。
目前国内外汽车主动避撞系统的研究绝大多数集中在避撞系统的纵向控制,其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
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行驶环境中目标车辆识别及运动信息的获取、安全距离模型和避撞控制系统建模。
行驶环境识别环境识别的关键是距离的测量。
目前距离测量采用的技术手段有超声波测量、红外线测距、激光测量、机器视觉和雷达技术。
雷达测量的实时性、准确性较好。
目前工作在毫米波段的毫米波车载雷达系统被认为是解决汽车主动避撞条件下控制探测问题的较好方案。
很多公司的测距技术已经进入实用化。
通用公司正在研究的避撞报警系统采用的是激光雷达技术;德国维尔德黑布吕格公司研制的MEAR激光器测距系统,可向驾驶员提供与其它车辆和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及相对速度数据,同时提供视频图像;奔驰、日产等汽车公司都在应用德国ADC公司生产的毫米波雷达系统。
安全状态判断安全状态判断多采用安全距离逻辑算法,基于车辆制动过程运动学分析、乘坐舒适性、车间时距、驾驶员特性等因素建立不同的安全距离模型。
其中,基于车间时距的安全距离模型未考虑驾驶员实际感觉应当保持的车间距离还与相对速度有关这一因素,判断结果不符合驾驶员的主观感觉。
因而,日本的研究人员建立了驾驶员预瞄安全距离模型。
但该模型在前方车辆制动的避撞系统典型工况下,模型的加速度固定,导致模型的判断结果不符合驾驶员的主观感受。
针对此问题,进行了驾驶员最优预瞄加速度模型的研究。
避撞系统控制汽车主动避撞控制方式主要有上位控制和下位控制。
前者由安全距离出发,从运动学的角度应用控制算法获得当前情况下车辆应当具有的减速度等;后者从上位控制算法确定出的车辆目标减速度等目标参数出发,结合车辆制动系统模型,应用控制算法,实现对
节气门、制动、转向等精确控制,实现上位控制要求的目标。
控制算法有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适合于非线性目标的滑模控制算法和Back-stepping方法。
主动避撞系统存在的问题目前的研究考虑的侧面目标和其它类型距离目标非常少,系统存在冗余报警、误报及对驾驶员特性考虑不足等问题。
在控制模型中只考虑了纵向控制模型,对于车辆高速转向制动、超车等危险工况,必须建立考虑侧向控制的动力学模型。
而在模型的控制器设计方面,现有的上位控制器设计考虑驾驶员驾驶特点不够,而下位控制器的鲁棒性较差,不能满足避撞系统的需要,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