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91.21 KB
- 文档页数:2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作者:申宾德,仲生仁,颉栋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9期申宾德,仲生仁,颉栋(武威职业学院机械工程系,甘肃武威733000)摘要:通过对武威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阐述,指出了适应我院“一体三通”的以工学结合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目的是让其他同类高职院校借鉴学习提供可以参考的思路和依据。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9-0127-02作者简介:申宾德(1982-),男,甘肃武威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仲生仁(1962-),男,甘肃民勤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数学;颉栋(1983-),男,甘肃天水人,助教,学士,研究方向:焊接工艺与设备。
根据教育部文件(教高[2006]16号)精神:“高等职业学院要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所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完善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办学特色、服务社会经济的首要所在。
本文主要针对武威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发展和建设,就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过程和运行效果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探讨,作为一所国家第三批骨干高职院校的建设单位,旨在通过示范建设的引领作用,为其他同类院校提供一些典型模式,以便参考学习。
一、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主要是其工作重心从抓规模扩展转向抓内涵建设上来。
在教学思路上,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更要求人才培养贴近生产实际,这一定位决定了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办学的特色,也是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质量的重要途径。
所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高职教育改革当中有其独特的必要性。
(一)能很好的满足高职院校教学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它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掌握未来所从事职业应具备的岗位能力,包括专业技能、方法能力和职业道德。
基于工作流程的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作者:郑琰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5年第7期郑琰(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新乡 453006)摘要: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从教学改革的深化中转变教学实践,强化对校企合作的密切度,特别是近年来对工作流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
本文将从市场营销专业入手,就工作流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特点展开研究,并提出完善学校、学生、企业共赢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工作流程;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D9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9-0185-01收稿日期:2015-06-18作者简介:郑琰(1986-),女,河南新乡人,本科,助教,从事市场营销研究。
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上逐步调整为就业导向下的工学结合模式,特别是校企合作的加强,需要从职业教育的质量评估及保障体系的完善上,优化校企合作制度,鼓励学生从实习实训工作中提升职业能力。
一、工作流程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内涵工作流程是校企合作的细化与深化,特别是基于合作关系的校企合作,从战略上实现教育理念与职业岗位的衔接,凸显教育一体化和人才培养的岗位能力。
工作流程是将校企合作中的“教、学、做”工作进行了统合,从课程内容、教学实施、课程体系优化等方面,凸显学生的职业教育质量,强化就业导向下的能力本位,并通过企业行业的职业实践活动来强化对学生职业能力的优化。
其特点表现在:一是注重对工作流程中具体人才培养目标的细化,凸显市场营销职业岗位能力;二是关注课程资源整合,尤其是与企业行业工作流程的衔接,从校企合作环境中来引导学生从学习实践中掌握能力。
如对市场工作的调研、对商品的推销、对市场营销活动的策划、对销售及终端的维系等训练内容进行系统研究,强化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三是注重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特别是在工作流程理念下,从课程架构与整合上凸显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四是注重教师、学校、企业三方的联动与示范,特别是从关注流程中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2012年12月第12期 高教论坛Higher Education ForumDec.2012.No.12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谭鸿健,苏树海,何首武(桂林理工大学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应用系,广西 南宁 530001)摘要:面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课程教学的困境,努力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2+1”课程分层次教学模式,大胆革新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构建基于“2+1”模式课程体系,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课程体系;探索;改革;构建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19(2012)12-0061-03作者简介:谭鸿健(1977-),男,广西上林人,讲师,研究方向为软件设计、计算机教学。
收稿日期:2012-08-22 修稿日期:2012-09-29 一、引言随着现代化建设事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各行各业需求高技能人才很迫切,并要求他们具备精湛专业技能,能在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等领域的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迅速解决好生产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面对这样的新形势,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学肩负重任。
二、高职院校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广西高等职业技术(以下简称“高职”)人才培养与国家、社会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课程教学模式还是比较陈旧,具体表现在:一是理论脱离实际,学生厌学,进校的学生高考分数排名都是靠后的,知识水平普遍低、知识面很窄;二是传统的教学方法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比较严重,“教、学、做”三者不能有机结合,动手能力差,就业碰到实际技术问题而又解决不了的情况较多;三是教学局限在校园内,缺少与社会各行业的接触联系。
在以往的高职毕业生中,多数都是经过再培养才能上岗。
因此,对传统的理论脱离实际课程体系,必须进行改革。
三、探索“2+1”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传统的两年半学基础理论知识、半年集中实习的模式经过多年实践证明,很难达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预期效果。
基于工作过程培养模式下的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摘要:本文结合本校的实践经验,从建设内容、原则、运行管理、措施保障等方面论述基于工作过程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培实训基地;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育人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核心,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既不同又紧密联系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课堂教育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培养适应生产、服务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
在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作为主体的学生在学习期间,既要在学校接受与职业相关的知识技能教育,又要在实训基地进行相应的职业技能训练,还要在企业完成一定的生产性作业。
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依赖于雄厚实训条件的培养模式,实训基地建设是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要素之一,其建设情况和运行状况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质量。
一、实训基地在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工作过程的完整,一个是课程的一体化。
建设完善、高质量的实训基地是保证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双师型”教师团队成长的摇篮。
1.实训基地是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开发的基础。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必须依托完善、高质量的实训基地,而高质量的实训基地能给学生以真实的工作环境,能给教师课程改革提供可实施的平台,是六步教学法、一体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实施的基础。
2.实训基地建设是“双师型”团队成长的摇篮。
实训基地建设包含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是企业与学院合作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企业专家团队与专业教师团队共同制定基地建设方案,决定设备选型及安装调试等。
教师团队在与企业专家团队的合作中,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产、教、研能力得到增强。
3.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载体。
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为依托建设实训基地,与传统的实训基地的最大区别在于:校企共建真实的工作环境为实训环境,引厂入校把企业文化、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融入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生产工作氛围和真实的企业文化熏陶。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王新春(6),女,山东威海人,济南职业学院计算机系副教授,在读博士。
基金项目本文系济南职业学院院级课题(KG )部分成果之一。
2011年6月第3期(总第86期)济南职业学院学报J ournal of J i nan Vocati onal C olleg eJ un .2011No .3(Serial No .86)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王新春(济南职业学院,山东济南250103)摘要:本文根据高职信息管理专业的特性,分析了信息管理专业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建立信息管理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并提出具体的课程建设思路。
关键词:高职信息管理专业;岗位要求;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G 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270(2011)03-0069-031引言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整合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整合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使学生得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开发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面临的核心任务。
计算机信息管理在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中涉及范围宽泛、实践性强。
因此按照课程设置基于工作岗位、课程内容基于工作任务、课程教学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建设思路,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应根据信息技术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形成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引导,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基于信息处理和信息管理等专业课程体系。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更好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在2008级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学中,进行了以工作过程导向的信息管理有关课程体系设计和开发实践探索。
2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信息管理专业是一个管理学与计算机科学交叉的专业,培养的是具备现代管理理论,熟悉计算机及应用,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