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第三章 滴定分析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38
第三章 滴定分析概论(1学时)目的要求:掌握滴定分析的特点,滴定分析对反应的要求,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基准物质的条件,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和有关计算。
基本内容: 一、基本概念1.滴定(titration ):把标准溶液从滴定管中定量滴加到待测溶液中的过程。
一般把标准溶液称为滴定剂。
2.化学计量点(stoichiometric point ):当滴入的标准溶液与待测组分按化学反应式所表示的化学计量关系完全作用时,称反应达到了化学计量点,或称等当点(equivalent point )。
3. 标准溶液: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
4.基准物质:能够用于直接配制或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称为基准物质。
5.标定(Standardization ):利用基准物质或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来确定标准溶液的操作过程,称为标定。
二、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1.物质的量浓度(摩尔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物质的量(n B ),称为物质的量浓度。
用C B 表示。
BBB V nC =2.物质的量与质量的关系BBB M m n =3.滴定度(T )有两种表示方法:(1) 每毫升标准溶液中所含有的溶质的质量表示。
例如:T HCl =0.003646g/ml ,表示每毫升HCl溶液中含有HCl 的质量为0.003646g 。
(2) 每毫升标准溶液所能滴定的被测物质的质量表示(T T/A )。
例如:T NAOH/HCl =0.003646g/ml ,表示每毫升NaOH 标准溶液恰能与0.003646g 的HCl 反应。
三、主要计算公式1.滴定剂与待测物质(溶液间)相互作用的计算。
AT A A TT A T T A A C V C t a V V V C t a C V C t aV C T ==∙∙=∙ 2.滴定剂与待测物质(溶液与固体间)相互作用的计算A T T A M ∙∙=V C tam 如果体积用ml 单位,则为:1000M A T T A ∙∙=V C t am 3.滴定度与滴定剂浓度之间的关系1000M A T A T ∙=C t aT 4.待测组分百分含量的计算%1001000M (%)AT T ⨯∙∙=SV C taA 重点与难点滴定分析法是目前完成化学分析任务最常用的一类分析方法,包括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等,而化学平衡是分析化学中大多数基本分析方法(包括滴定分析)的理论基础。
一、判断题1、(标准溶液的概念) 盐酸标准溶液可用直接法配制。
(×)2、(标准溶液的概念) NaOH标准溶液可用直接法配制。
(×)3、滴定分析中,滴定至溶液中指示剂恰好发生颜色突变,该点即为化学计量点。
(×)4、标准溶液,指的是具有准确已知浓度的试剂溶液,在滴定分析中常用作滴定剂。
(√)5、只要反应平衡常数足够大,则该反应一定可作为滴定反应。
(×)6、滴定反应平衡常数越大,则滴定突跃越不显著。
(×)7、化学计量点就是滴定终点,两者含义一样。
(×)8、滴定分析中要求被测物质与标准溶液之间的反应按照由滴定反应方程式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定量进行,为此应不发生或少发生滴定反应以外的其他反应。
(√)9、滴加的标准溶液与待测组分恰好符合化学计量关系的这一点称滴定终点。
(×)10、硫代硫酸钠溶液可用直接法配制。
(×)二、选择题1、(利用化学计量关系的基本计算) 已知邻苯二甲酸氢钾的摩尔质量为204.2g∙mol-1,用它来(D)标定0.1 mol∙L-1的NaOH溶液,采用常规的滴定管,则宜称取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
A、0.25g左右B、1g左右C、0.1g左右D、0.45g左右2、(利用化学计量关系的基本计算) 0.2000 mol·L-1NaOH溶液对H2SO4的滴定度为g·mL-1。
(C)A、0.00049B、0.0049C、0.009800D、0.000983、下列物质中可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是。
(B)A、固体NaOH(GR)B、固体K2Cr2O7(GR)C、固体Na2S2O3∙5H2O(AR)D、固体KIO3(GR)4、在滴定分析中,计量点与滴定终点间的关系是。
(B)A、两者含义相同B、两者越接近,滴定误差越小C、两者越接近,滴定误差越大D、两者必须吻合5、用间接法配制,需要标定的溶液为。
(B)A、分析试剂B、标准溶液D、待测溶液D、分析助剂6、某基准物质A的摩尔质量为50g/mo1,采用常规的50mL滴定管来标定浓度约为0.20 mo1/L的B溶液,设标定反应为A+2B=P,则每份基准物质的称取量为。
分析化学习题册答案第一章 绪论一、填空题1. 分析方法 分析原理2. 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 结构分析3. 化学分析 仪器分析二、简答题答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试样分解-干扰组分的分离-分析测定-结果的计算和评价。
第二章误差与数据处理一、填空题1、系统,偶然2、系统,偶然,真实值,平均值3、0.002,0.0035,1.7%4、精密度,标准5、空白,对照,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量6、±0.02 ,±0.0002,20,0.27、5,28、准确,不确定9、3 10、28.70 11、系统,系统,偶然二、选择题1、A2、D3、B4、B5、D6、D7、B8、A9、B 10、C 11、C 三、简答题1.解:(1)产生系统误差。
通常应该烘干至恒重,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置于称量瓶中,采用差减法称量。
(2)使测量结果产生系统误差。
一般可通过空白试验来消除由此引起的系统误差。
(3)产生偶然误差。
原因是滴定管读数的最后一位是估计值,是不确定的数字。
(4)产生系统误差。
应该使用基准物质重新标定NaOH 标准溶液的浓度。
(5)滴定终点颜色把握不准,深浅不一致,由此带来的误差正负不定,属于偶然误差。
2.称取0.1000g 的试样时,称量的相对误差为0.1%;称取1.000试样时的相对误差为0.01%。
因为分析天平的绝对误差为±0.1mg ,所以称量的绝对误差一样大,称量的准确度好象一致,但二者的相对误差不一样大,称量1.000g 试样的相对误差明显小于称量0.1000 g 试样的相对误差。
因此,用相对误差表示准确度比绝对误差更为确切。
3.甲的报告是合理的,因为取样质量只有两位有效数字,限制了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使分析结果最多也只能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四、计算题1.解:应先计算出纯(NH 4)2SO 4试剂中氮的理论含量,再与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ω(B)(理论值)=%100132.13214.01100%)SO)((NH(N)2424⨯⨯=⨯M M =21.21%绝对误差为:21.14%-21.21%=-0.07% 相对误差为:%.%..0301002121070-=⨯-2.解:计算过程(略),结果如下:第一组:1d = 0.24% S 1 = 0.28% RSD 1= 0.74% 第二组:2d =0.24% S 2 = 0.33% RSD 2= 0.87%第二组数据中的最大值为38.3,最小值为37.3;第一组的最大值为38.4,最小值为37.6。
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思考题3.下列物质中哪些可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哪些只能用间接法配制?为什么? 答:直接法:K 2Cr 2O 7, NaCl, AgNO 3 有可以直接配制的基准物质间接法: NaOH, H 2SO 4, HCl, Na 2S 2O 3, KMnO 4性质不稳定,无对应基准物质5.若用硼砂Na 2B 4O 7·10H 2O 基准物长期保存在硅胶干燥器中,当用其滴定HCl 溶液浓度,则结果是偏高还是偏低?答:长期放于干燥器中结晶水会逐渐消失,即m 会减小,根据C HCl =m/MV 可知,用其滴定HCl ,结果会偏低。
6. 写出下列物质溶液的电荷平衡(1)H 2SO 4电荷平衡式:[H +] = [OH -] + [HSO 4-] + 2[SO 42-](2)H 3AsO 4电荷平衡式: [H +] = [OH -] + [H 2AsO4-] + 2[HAsO 42-] + 3[AsO 43-] (3)MgBr 2电荷平衡式:[H +] + 2[Mg 2+] = [OH -] + [Br -]7.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的质量平衡式(总浓度为c ) (1)Mg(OH)2 : [Mg] = c [OH -]-[H +] =2c (2)Zn 2(Fe(CN)6): [Zn 2+] = 2CC=[Fe(CN)64-]+[Fe(CN)53-]+[Fe(CN)42-]+[Fe(CN)3-]+[Fe(CN)2]+[FeCN +]+[Fe 2+] (3)NaH 2PO 4 :[Na +] = C C = [H 3PO 4] + [H 2PO 4-] + [HPO 42-] + [PO 43-]习题答案1. 已知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 3,其中含H 2SO 4约为96%(质量分数),求其浓度。
若配制0.15mol/L H 2SO 4溶液1L,应取多少毫升浓硫酸? 解:浓硫酸的浓度:L mol C /181/08.98100096.084.1=⨯⨯=取浓硫酸 mL V C C V 3.810001815.01212=⨯==2. 有0.5540mol/L KOH 溶液100.0mL ,需加多少毫升水才能配成0.5000 mol/L 的溶液? 解:由2211V C V C =得: mL V V 80.10)0.100(5000.00.1005540.0=⇒+⨯=⨯3. 试计算K 2CrO 7标准溶液(0.02000mol/L )对Fe,FeO,Fe 2O 3和Fe 3O 4的滴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