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文档2篇
- 格式:docx
- 大小:216.41 KB
- 文档页数:10
学校对学生科技创新的奖励方案1. 引言学校为了鼓励学生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努力,制定了以下的奖励方案。
该方案旨在提供激励,促进学生们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成长和发展。
2. 奖励项目2.1 科技创新比赛奖励学校将定期举办科技创新比赛,鼓励学生参与。
对于在比赛中表现出色的学生,将给予以下奖励:- 一等奖:奖金500元,获奖证书- 二等奖:奖金300元,获奖证书- 三等奖:奖金200元,获奖证书2.2 学术论文发表奖励对于学生在科技创新领域发表的学术论文,学校将给予以下奖励:- 发表国际顶级期刊论文:奖金1000元,获奖证书- 发表国内一流期刊论文:奖金800元,获奖证书- 发表学术会议论文:奖金500元,获奖证书2.3 科技成果专利奖励对于学生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专利成果,学校将给予以下奖励:- 发明专利:奖金2000元,获奖证书- 实用新型专利:奖金1500元,获奖证书- 外观设计专利:奖金1000元,获奖证书3. 评选标准学校将根据以下标准评选获奖学生:- 创新性:项目的创新程度和独特性- 实用性:项目对社会的实际应用价值- 成果:项目的实际成果和效益- 学术水平:论文和专利的质量和影响力4. 申请流程学生在参与相应科技创新活动后,需要按照以下流程申请奖励:1. 填写奖励申请表格,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2. 学校进行初步评审和筛选3. 学校组织专家评审团进行最终评审4. 公布获奖名单并颁发奖励5. 奖励使用学校鼓励获奖学生将奖励资金用于以下方面:- 进一步科技创新研究- 参加学术会议和培训- 购买科研设备和材料6. 结语学校对学生科技创新的奖励方案旨在激励学生的创新潜能,并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我们期待着更多学生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优秀成果,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合肥市科学技术奖推荐书(科技进步奖)一、项目基本情况推荐奖励类别:学科(专业)评审组:编号:合肥市科学技术局制二、项目简介三、项目详细内容458四、本项目曾获科技奖励情况五、申请、获得专利情况六、主要完成人情况七、主要完成单位情况八、推荐部门意见12九、专家推荐意见(由各推荐专家独立填写)13十、应用单位证明14十一、附件目录1、鉴定证书或其他形式评价证明;2、研究技术报告、论文或相关技术资料;3、应用单位证明;4、其他相关必须证明。
十二、填写说明1、《合肥市科学技术奖推荐书》是合肥市科学技术奖评审的基本技术文件和主要依据,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如实、全面填写,并报齐应有的附件,否则不予受理。
《合肥市科学技术奖推荐书》要严格按规定格式打印,左边为装订边,正文内容所用字号不小于5号字,推荐书及其规定的附件备齐后合装成册,其大小规格应与申报书一致。
装订后的《合肥市科学技术奖推荐书》不需另加封面。
2、《推荐奖励类别》是指科技进步类。
3、《学科(专业)评审组》是市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设立的专业(学科)评审组。
4、《项目名称》要简明、准确、恰当地表达项目的主要内容,字数不得超过30个汉字(含符号),项目名称若与鉴定证书或评审(价)证书名称不一致,需在项目简介中说明。
5、《主要完成人》是指对该项目的完成作出创造性技术贡献的主要成员,以鉴定证书为准。
6、《主要完成单位》指项目主要完成人所在的基层单位,几个单位共同完成的需联合申报并盖章。
7、《学科(专业)分类名称及代码》指项目所属的专业学科,按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写二级学科名称和代码。
8、《计划(基金)名称和编号》自选项目请注明。
9、《项目起止时间》指申报项目立项研究到项目揭题或主要论文公开发表的日期。
10、《组织鉴定单位》指组织成果鉴定或评审的单位。
11、《鉴定时间》指成果作出鉴定或评审意见的时间。
12、《应用时间》指在实践中已稳定应用的时间。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2014年度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正文:----------------------------------------------------------------------------------------------------------------------------------------------------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2014年度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合政〔2015〕8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提升创新能力,涌现出一批具有领先水平的科技创新成果。
为表彰先进、鼓励创新,根据《合肥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规定,经市政府第50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授予陈学东2014年度合肥市杰出贡献奖;授予Daniele Gaglione(丹尼尔?卡纽莱)和Hari Nair(聂豪锐)2014年度合肥市科学技术合作奖;授予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全IP移动携行指挥所”等6项成果合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凯HFF6129G03EV第五代纯电动城市客车”等14项成果合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合肥赛为智能有限公司“轨道交通车载乘客信息系统及产业化”等28项成果合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希望全市各行各业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以获奖者为楷模,大力弘扬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的精神,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激情、务实的作风,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切实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为合肥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2014年度合肥市科学技术奖授奖项目2015年7月3日附件2014年度合肥市科学技术奖授奖项目合肥市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1项)1.获奖人:陈学东团队成员:杨铁成、范志超、董杰、陈永东、艾志斌、崔军、章小浒、关卫和、王冰、胡明东工作单位: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合肥市科学技术合作奖(2项)1.获奖对象:丹尼尔·卡纽莱(Daniele Gaglione)合作单位: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获奖对象:聂豪锐(Hari Nair)合作单位: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48项)一等奖6项1.全IP移动携行指挥所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陈仿杰、胡斌、陆跃年、王飞、王春、梅宇、钱超、倪峰、方青、陈爱华2.2.0L VVT纵置汽油发动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杨林强、张应兵、钱德猛、刘俊、黄立功、朱凌云、张微奇、苏晓芳、代永刚、陈玮3.动态数字出版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教育网络出版有限公司,卢玲、林清发、阮怀伟、吴雷、虞勇勇、昌磊、黄建全、王辅仁、汪琳4.锻压装备高品质摩擦副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合锻机床股份有限公司,翟华、王玉山、吴玉程、李贵闪、黄新民、刘家琴、时春生、洪占勇5.蓝莓标准化种植及深加工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安徽徽王食品有限公司、合肥师范学院,樊胜华、樊基胜、徐德聪、吴林生、程小云、鲁红侠、许昆、张束焕、陈志明、张春龙6.一体化污泥高干脱水技术开发与应用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有限公司,刘帮樑、杨明、何涛、李波、鲍家华、王晓义、叶传德、周强、叶翠云二等奖 14项1.安凯HFF6129G03EV第五代纯电动城市客车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朱鹤、王孝来、徐川、张立辉、朱洪雷、刘超、徐凌飞、张金武2.大直径超深立井新型凿井装备与施工技术研究中煤矿山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矿深井建设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淮北),赵士兵、杨仁树、徐辉东、温富成、武杰、秦晓光、张鲁鲁、刘志强3.ESF-150/200系列高效率高功率密度PFC电源合肥华耀电子工业有限公司,陈虎、扶廷武、张奇、顾秀慧、蔡桥胜、刘寅4.高压辊磨机新型耐磨辊面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中建材(合肥)粉体科技装备有限公司、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陈代彦、王庆、王青、高霖、许瑞超、丁浩、韩修铭、凌兴国5.甲酸钠绿色制备技术开发与应用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方立贵、谢中平、王晓华、段聪仁、江兵、曹宗元、罗守元、韩荔6.大型跨江跨河桥梁平行钢绞线斜拉索产品组件结构优化及其施工工艺创新安徽金星预应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余海平、徐先俊、杨方、陈宜强、钟智强、朱徐平、XXX、汪忠宝7.基于冷榨加工工艺技术的油菜籽脱皮与皮仁分离成套装备安徽宏实光机电高科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徐道际、姜绍通、罗水忠、严波、李帅、袁林、李小月、王顺8.绿色聚合高性能聚马来酸酐安徽省蓝天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马培勇、吴珲、李玲、张翼、杨飞、宁秀梅、杨秀梅、薛超9.森林火灾监测分析及决策系统安徽兆尹安联科技有限公司,郭宝贵、王黎升、谢名亮、汪绪柱、刘牛、孙燕、李美景10.矫形力载荷下鼻上颌骨复合体生物力学机制的研究合肥市口腔医院,王斌、张晏更、贾珊珊、吴建华、陈玉成、徐琛、王焕11.化工反应釜搅拌系统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合肥华升泵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巫建波、石海峡、何玉杰、柴立平、李强、胡敬宁、宫恩祥、蔡明虎12.高速轧制用高耐磨长寿命导卫材料及制品合肥市百胜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娄霆、吴玉程、张文斌、解挺、李运强、林琳、陈林、申晓庆13.轻简、高效、安全防控花生蛴螬技术研究与推广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苏卫华、戚仁德、张光玲、谢明惠、陈浩梁、程家兴、汪涛、李民14.3/4G布控球网络摄像机安徽创世科技有限公司,纪勇、王大勇、张传金、刘治国、尚子君、朱维法、马福运、石经理三等奖 28项1.轨道交通车载乘客信息系统及产业化合肥赛为智能有限公司,贾平、林必毅、赵瑜、管才路、刘焕霞、周勇2.纯电动乘用车成套控制线束研发及产业化合肥得润电子器件有限公司,关绍文、罗杰、谷洪涛、张明亚、翟阿蕾3.循环经济型磷酸铁锂电池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公司,宋金保、谢佳、刘大军、XXX旭、杨续来、刘成士4.多介质数字立体图像打印机合肥海闻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龙梅、郭润峰、汪海涛5.汽车空调用电动压缩机控制器合肥同智机电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张红、彭松柏、孙胜友、白晓旻、徐国富、孙磊6.双精确变频技术研究及应用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魏邦褔、李子胜、涂小平、赵利华、刘全义、徐明章7.丝管蒸发器全自动滚焊设备合肥长城制冷科技有限公司,田四光、肖璐、肖翔、张梦8.Φ1200/6盘钢带铠装机的研发与应用合肥合宁电工设备有限公司,董正康、钱江、朱斌、严军、李严、焦祥9.基于物联网的大型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安徽富煌钢构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魏振春、杨俊斌、卫星、戴阳、韩江洪、沈万玉10.基于语义计算的互联网舆情监测评估系统安徽博约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郑中华11.CY-MS1型一体化雷达测速仪安徽超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邱换春、韦勇继、凌强、王庚中、严春早、张乾坤12.面向智慧城市的物联网交通大数据应用平台合肥文康科技有限公司,金庆江、柏龙灏、隋新、吴晓凌、刘国华、徐秋红13.主动式配电网通信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科大智能电气技术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陶维青、曹军、李林、郭晋楠、汪丽丽、柳慧超14.水性高闪光汽车用高性能铝颜料合肥旭阳铝颜料有限公司,董前年、丁明、张彩云、朱双单、操玉节、黄丽15.电站超重超大设备发电机定子就位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应用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李传玉、王朱勤、余世宏、成林峰、叶文敬、何坤16.先排水预压后注浆复合路堤桩成套技术研究安徽省交通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葛锦玲、王新泉、凌宏义、崔允亮、齐昌广、张世民17.安徽省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分析研究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范鲁雁、秦侃、李春水、徐丙发、李磊、孔薇18.腹膜主动切开和限局性分离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临床研究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吴立胜、汪宏、方胜、卢寅、朱丽丹、卢凌19.改良肠内营养滴注法对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影响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潘爱红、于卫华、余梅、李业桂、胡小欧、赵方20.TACE联合射频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分析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殷世武、项廷淼、潘升权、张惠林、高宗根、张慧敏21.DWI ADC值测定及rADC值测定联合DTI、DTT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季鹏、袁晓毅、朱瑞、胡茂能、王全帮、章尚乐22.青少年犯罪和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多维度心理社会因素研究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周晓琴、李晓驷、李泽爱、刘丽军、刘寰忠、钟慧23.合肥地区母血清产前筛查中位数建立及临床应用研究合肥市妇幼保健院,许晓红、刘辉、黄大雁、肖培、何刘媛、方庆云24.妊娠期中期血清IL-1水平与牙周炎的关系及其临床对策研究合肥市口腔医院,汪涌、陈莹、许晓红、黄忠锁、丁晓红、郭凤芹25.HLA高分辨组织配型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安徽省血液中心、合肥市中心血站,吕蓉、王震、邹宇飞、邢昕、於娟、李敏26.重组人干扰素α2b重大生产技术改造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宋礼华、王荣海、邹文艺、范清林、宋社吾、许培27.泥鳅良种繁育与生态养殖关键技术研究安徽合龙水产养殖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王永杰、解兵、蒋业林、王银东、陈红莲、舒伟28.香型优质多抗杂交稻国香11号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示范与推广安徽国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韩仁长、余洪根、赵辉、陈世春、丁龙、黄冠——结束——。
合肥市人民政府文件合政〔2008〕62号关于2007年度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科技创新试点市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根据《合肥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规定,市政府决定授予魏臻同志为2007年度市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授予“普通话口语智能评测和辅助教学系统”等6项成果为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电视节目播出停播劣播网上监测系统”等14项成果为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SEC2000发电机全静态微机励磁系统”等28项成果为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希望全市科学技术工作者要向魏臻同志及全体获奖者学习,继续发扬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附件:2007年度合肥市科学技术奖授奖项目二○○八年六月十六日附件:2007年度合肥市科学技术奖授奖项目合肥市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1项)获奖人:魏臻工作单位:合肥工大高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合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48项)一等奖(6项)1、普通话口语智能评测和辅助教学系统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吴晓如、刘庆峰、胡国平、刘庆升、魏思、易中华、王仁华、胡郁、钟锟、严峻2、1-2吨G系列交流三支点蓄电池叉车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马庆丰、游骏、葛立银、吴天福、龚伟权、吴信丽、张再磊、纪晓华、王旭兵、王勇3、BCD-188ZM2 S冷藏冷冻箱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王应民、白连社、魏邦福、江峰、季涛、王力学、韩爱林、陈珊、吴卓林、江利华4、开发ZYL160轮胎式液压挖掘机合肥振宇工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胡乾桂、陈国俊、方余宝、许斌、孔昊、汪标、许家胜、马中伟、项贤峰5、双甘膦氧气氧化法合成草甘膦技术及其工业化安徽氯碱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茆庆文、郝祥忠、苌光、王国用、张兵、蔡宝玉、江兵、王绍礼、张林松、曾凡刚6、蜂产品安全与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安徽省依科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安徽农业大学蜂业研究所,余林生、孟祥金、沈咏舟、曾明华、郑新勇、沈乐平、纪鸿、吴齐才、陈明虎、王文洋二等奖(14项)1、电视节目播出停播劣播网上监测系统安徽现代电视技术有限公司,吴延师、徐炼鸿、梁章辉、姜万勐、郭向东、王鹏飞、汪大勇、王荣2、车载移动式应急气象服务平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安徽省气象局,陈之涛、方亚明、牛忠文、张苏、孙俊平、孔俊松、唐毅、方海涛3、合肥市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合肥市测绘设计研究院,黄北新、魏建平、胡正星、丁锐、付先国、邬晓光、刘德明、刘家祥4、安凯HFF6890KZ-8/HFF6902K55/HFF6900KZ-8系列客车研发及应用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王龙群、岳庆宏、汪俭、王黎明、刘有建、戴磊、杨宏波、陈顺东5、HFC1045KRD轻型载货车开发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任国清、赵虎、李飞、方亮、洪剑峰、秦光宇、章剑兵、吕敬恩6、大型高效电除尘器的研制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高进、毛志伟、李健、王洪池、石峻、胡建鹏、梁显文、王悦蓓7、高纯度2,6—二氯喹喔啉产业化合成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赵邦斌、何普泉、季汝泉、吴永虎、赵国平、金劲松、林昌志、苏朝辉8、高剥离耐水解无纺布聚氨酯合成革安徽安利合成革股份有限公司,姚和平、王义峰、黄万里、李道鹏、惠坚强、陈茂祥、程艳西、笪丽红9、液态油性有机物特效吸附分离材料及仿生网络吸附系统合肥市东方美捷分子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朱守诚、刘瑾、赵青春、张伟、杨宏星、胡先海、褚维发、李真10、家蚕夏秋新品种517×518育成及应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安徽省农业委员会蚕桑服务站、肥西县蚕桑生产办公室,黄德辉、张虹、杨学俊、陈斌、王磊、李学齐、章玉芳、漆学文11、花生新品种选育及其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肥东县花生原种场,项立松、何嘉华、李炳坤、李定波、韦秀平、刘永松、张学胜、王存红12、人工肾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张琳、章车明、钟明媚、王道标、海地、潘爱红、艾皖平、彭松13、脐血库的初步建立及临床应用研究合肥市红十字会中心血站、安徽省立医院、加拿大脐血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忠、孙自敏、杨宏友、何立群、李惠芝、吕蓉、方勤、郭晓婕14、合肥市生产性化学毒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措施研究合肥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汪百鸣、倪修寿、徐影、张继荣、褚勇、张金霞、卢威、杜东风三等奖(28项)1、SEC2000发电机全静态微机励磁系统科大创新股份有限公司,符仲恩、彭辉、夏维珞、程若发、邓凯、宣自平2、中波同步广播载频激励器安徽省广电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宫为保、胡平、董玉兴、江建中、黄向东3、基于软件工业构件复用技术的电力ERP软件安徽科大恒星电子商务技术有限公司,陈意云、董永东、刘文杰、陆军、王宁、谢晓燕4、交通信息流采集处理发布管理系统安徽广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刘兵、王海玉、吴鉴、李学英、高杰、刘芳5、品牌资源数字化系统安徽易商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葛晓滨、李友涛、王彬、周基初、王光明、孙娟6、红外感应LED照明灯合肥三川自控工程有限公司,李保、高劲松、储可明、王靖绚、胡昊、汤川微7、5.0kg~7.0kg电解水、超音波系列全自动波轮洗衣机合肥荣事达三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张智、王爱军、汪素萍、江河、杨宇澄、章杰8、安凯HFF6137K86-1/K86-2系列车型研发及应用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刘有建、陈顺东、岳庆宏、李亚妮、杨宏波、戴磊9、QYCD60-WX型6t内燃牵引车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铸锻厂,黄世晔、杨思源、王亮、朱庆生、吴来发、李晓华10、JP38/26型石油测井用耐高压保温瓶安徽万瑞冷电科技有限公司,章学华、韩锐、张俊峰、杨坤、罗智、程琳11、瑞风商务车系列传动轴总成开发合肥万向钱潮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黎维会、朱伯贤、杨建虹、张飞、陈观荣、张云香12、RSD-3200座便器用智能洁身器合肥荣事达佳优电子电器有限公司,金友华、肖凤生、吴家俊、黄欣、王琦、李凤云13、膨胀土边坡治理与生态防护综合技术研究合肥市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指挥部市政工程办公室、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宏泰交通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省恒信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袁庚、汪松涛、徐建东、余宜林、杨旭升、李德章14、双面热封型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安徽国风塑业股份有限公司,欧雪光、李丰奎、门松涛、陈铸红、刘昌民、许实中15、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与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合肥市园强保温防水材料厂、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翟红侠、朱绍峰、汪翼湧、何保国、马小俊、董如何16、等离子弧气相合成纳米氮化钛陶瓷粉体合肥开尔纳米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张芬红、陈天恩、王国增、常逢云、胡庆、张彤17、生物酶一步催化生产L-天门冬氨酸钠技术安徽华恒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黄建坡、郭恒华、尹若春、蒋光玉、宋世洲、唐思青18、注射用盐酸赖氨酸的研制及产业化安徽安科新星药业有限公司,李晓祥、李德刚、武玉虹、徐自奥、徐玉梅、李爱玲19、合肥大房郢水库水质污染控制集成配套技术的应用研究董铺·大房郢水库管理处、安徽农业大学,祖国掌、徐春雷、韦众、陈富中、郑家贵、陈三兵20、以色列番茄种质资源利用及设施高产优质栽培模式研究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喜丰种业有限公司,林毅、金青、翁元才、蔡永萍、蔡德军、詹少华21、合肥市水稻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安徽农业大学、肥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黄义德、杨世安、夏世祥、朱启升、黄雅丽、张大来22、“安生”系列西瓜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安徽省安生种子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农科院绿色食品工程研究所,李云峰、闫晓明、何成芳、马卫东、朱鸿杰、姜家山23、合肥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支撑体系建设研究合肥市经济委员会、安徽省机械工程学会、合肥市机械电子行业办公室,魏晓明、王家富、王文松、王裕如、刘光复、苏沙沙24、资质认证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于卫华、李志菊、戴夫、李建中、丁小芹、陈霞25、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昏迷研究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李秀、丁震、王同、吴祖凤、张素萍、张春美26、术前区域性动脉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淋巴结的影响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文刚、戴夫、徐圣德、张秀珊、王成宏、彭琼27、影响学龄前儿童龋病发生因素及综合干预措施的研究合肥市口腔医院,黄忠锁、任重鸿、张建凤、王芳云、司武强、陈红28、合肥市主要职业病危害预警预测系统建立研究合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徽医科大学,吴英、方四新、杨永坚、李俊、胡传来、张鹏川主题词:科学技术奖励决定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法院、检察院,合肥警备区,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
科学技术奖励规章制度一、总则为激励科技人才创新创造,促进科技发展,提高国家科技实力,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奖励对象1. 有突出科技创新成果的科技工作者;2. 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科研团队;3. 对科技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企业。
三、奖励种类1. 科技成果奖:分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2. 科技创新奖:分为个人奖、团队奖;3. 科技进步奖:分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4. 科技贡献奖:分为企业奖、个人奖。
四、奖励条件1. 科技成果奖:提出者须为本领域内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科技工作者,科技成果须为新颖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并得到学术界的认可;2. 科技创新奖:提出者须为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工作者或团队,科技创新成果须为具有重大创新性的成果;3. 科技进步奖:提出者须为在促进科技进步方面作出显著贡献的科技工作者或团队,科技进步成果须为在本领域内有明显提升的成果;4. 科技贡献奖:提出者须为在推动科技产业发展、提高技术水平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企业或个人,科技贡献成果须为对科技事业发展有实质性影响的成果。
五、评选程序1. 提名推荐:由科技部门、科研院所、高校等单位推荐符合条件的科技工作者、科研团队或科技企业;2. 资格审查:由评选委员会对提名者进行资格审查,确认符合条件的提名者;3. 评审专家评议:由评审专家对提名者的科技成果、创新成果、进步成果、贡献成果进行评议;4. 终审评选:由评选委员会对评审专家评议结果进行终审评选,确定获奖者;5. 公布获奖名单:公布获奖者名单,并颁发奖励证书和奖金。
六、奖励标准1. 科技成果奖:一等奖奖金100万元,二等奖奖金50万元,三等奖奖金20万元;2. 科技创新奖:个人奖奖金50万元,团队奖奖金100万元;3. 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奖金50万元,二等奖奖金30万元,三等奖奖金10万元;4. 科技贡献奖:企业奖奖金100万元,个人奖奖金50万元。
七、奖励资金来源1. 中央财政拨款;2. 地方政府拨款;3. 科技企业捐赠;4. 社会捐赠。
合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励规定正文:---------------------------------------------------------------------------------------------------------------------------------------------------- 合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励规定(1996年2月8日)第一条为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和《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暂行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市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评委会)负责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以下简称市科技进步奖)的评审、批准和授予工作。
市评委会办公室(设在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处理市评委会的日常工第四条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市科技进步奖:(一)凡已取得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生物新品种、资源新发现,以及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并有开发创新的科技成果;(二)在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工作中做出大量有效工作或创造性贡献,并取得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三)在重大工程建设,关键设备研制和企业技术改造中创造性地运用国内外新技术,取得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四)在科学管理和标准、计量、科技信息等工作中做出创造性贡献,并取得显著效果的。
第五条市科技进步奖按获奖项目的科学技术水平、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和对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分为四个等级。
获奖项目,由市评委会授予证书,并按下列标准发给奖金:一等奖5000元、二等奖3000元、三等奖2000元、四等奖1000元。
对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特殊贡献的科技项目,经市政府批准,可授予特等奖,其奖金数额应高于一等奖。
奖励资金由市财政统筹安排,市评委会包干使用。
关于印发合肥市社会科学成果奖励办法的通知发文单位:合肥市人民政府文号:合政[2005]49号发布日期:2005-5-9执行日期:2005-5-9生效日期:1900-1-1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经研究同意,现将《合肥市社会科学成果奖励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合肥市人民政府二○○五年五月九日合肥市社会科学成果奖励办法第一条为充分发挥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根据国家相关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公民或组织的社会科学成果,以及本市行政区域以外的公民或组织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成果,研究内容符合我国和法律规定,均可申报参加合肥市社会科学成果奖评选。
本办法所称社会科学成果,包括以下三类:(一)著作类,包括社会科学专著、译著、工具书、教材、古籍整理、通俗读物、研究资料、地方志书;(二)类,包括论文、译文、调查报告;(三)咨询成果类,包括咨询方案、决策建议方案、咨询报告、论证报告。
第三条市人民政府设立合肥市社会科学成果奖,并分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第四条合肥市社会科学成果奖评审工作应遵循下列原则:(一)成果内容合法原则;(二)高标准、宁缺毋滥原则;(三)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四)突出重点,兼顾各门学科原则。
第五条市社会科学成果奖的评选,每两年进行一次,奖励项目总数30项,其中一、二等奖在奖励项目总数中不得超过40%。
随着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奖励项目数可适当调整。
第六条申报参加合肥市社会科学成果奖评选的作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一)公开出版发行具有统一书号的社会科学著作;(二)在具有全国统一刊号的报刊上公开发表的社会科学方面的论文和调查报告;(三)达到公开发表水平但因故不宜公开发布,被市级以上国家机关采用、推广的咨询方案、决策建议方案、咨询报告、论证报告、调查报告。
申报参评的社会科学成果,须是本届评奖年度之内出版发表或被采纳的。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为了做好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工作,保证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以下简称“省科技奖”)评审工作的质量和公正性,制定了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下面是详细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做好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工作,保证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以下简称“省科技奖”)评审工作的质量和公正性,根据《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省科技奖的推荐、评审和授奖工作。
第三条省科学技术奖励工作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加强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方针。
第四条省科技奖的推荐、评审和授奖工作,实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不受任何组织或个人的非法干涉。
第五条省科技奖授予在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技术开发、技术合作和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等方面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个人或者单位。
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中仅从事组织管理和辅助服务的工作人员,不得作为省科技奖的候选人。
第六条省科技奖是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个人或单位的荣誉,授奖证书不作为确定科学技术成果权属的直接依据。
第七条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省科技奖评审的组织工作,并设立省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奖励办”),负责省科技奖评审的日常工作。
第八条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只可设立一项市级科学技术奖。
具体办法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规定,并报省科技行政部门备案。
第九条社会力量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设立面向社会的科学技术奖,应到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登记,由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报国家科学技术部备案。
未经登记设立面向社会的科学技术奖,省科技行政部门依法予以取缔。
社会力量经登记设立的面向社会的科学技术奖,在奖励活动中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二章奖项设置与评审标准第十条省科技奖分为自然科学、科学技术进步和技术合作三类。
省科技奖每年度评审一次,奖励项目的总数不超过一百八十项。
xx区科学技术奖励办法通政发【2012】53号第一条为了奖励在xx区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调动科学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本区科学技术进步,促进xx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根据《xx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xx区人民政府设立“xx区科学技术奖”(以下简称区科学技术奖),用于奖励本区行政区域内对科学技术创新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
第三条区科学技术奖励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鼓励自主创新、促进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密切结合,加速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第四条区科学技术奖的评审、授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五条区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区科学技术奖评审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第六条区政府设立xx区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审委员会)。
评审委员会下设若干专业评审组,依照本办法的规定,负责区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工作。
评审委员会由区政府相关部门主管科技工作的负责人组成。
评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人选,由区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提出,报区政府批准,任期两年。
各专业评审组由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组成人选由区科学技术行政部门确定。
区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承担评审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第七条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财政性资源设立面向本区的地方性科学技术奖项,应当向区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财政性资源经登记设立面向本区的地方性科学技术奖项,在评审、奖励活动中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八条区科学技术奖的奖励范围:(一)在本区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建设与管理、城市安全和公共卫生等重大工程、重大社会问题中突破关键性技术,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二)研究、开发或者系统集成高新技术应用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取得较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三)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对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提出具有创新性的技术或者取得发明专利,实施后取得较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四)在转化、推广科技成果并使之产业化中,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五)在社会公益性领域研究、开发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计量、标准、档案等公共技术,并取得较大社会效益的;(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规律,在学术上有新见解,得到国内学术界公认的基础研究成果,对科学技术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的;(七)研究成果对推动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促进科技、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八)合法外国组织和个人在本区传授先进技术、培养科技和管理人才,促进国际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励办法的通知正文:----------------------------------------------------------------------------------------------------------------------------------------------------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励办法的通知合政办〔2015〕2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合肥市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励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5年7月9日合肥市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励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激发广大职工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我市“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各类企事业单位职工在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取得的创新成果。
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所取得的创新成果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合肥市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以下简称“职工创新成果奖”),每两年评选一次,分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参评奖五个等级,其中特等奖不超过2项(条件不具备时可空缺),一等奖不超过5项,二等奖不超过20项,三等奖不超过40项,参评奖若干。
第四条职工创新成果奖遵循客观、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面向基层一线职工,突出重点行业和产业,实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
第二章评选范围及条件第五条职工创新成果奖评选范围:(一)设备、工艺改造中的创新成果;(二)新材料、新产品开发应用中的创新成果;(三)研发新工具、改进操作方法中的创新成果;(四)推进节能、减排中的创新成果;(五)职业安全与卫生、环境保护中的创新成果;(六)其他生产技术领域中的创新成果。
第六条职工创新成果奖申报条件:特等奖:创新成果在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促进行业技术进步作用显著,并取得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成果经济增加值达到或超过500万元。
2014年合肥市市级科技进步奖评选摘要:1.2014 年合肥市市级科技进步奖评选背景2.评选流程和标准3.获奖项目介绍4.科技进步奖对合肥市科技发展的意义正文:【2014 年合肥市市级科技进步奖评选背景】2014 年,合肥市为了表彰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推动科技创新发展,举办了市级科技进步奖评选活动。
此次评选旨在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提升合肥市科技实力,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奠定基础。
【评选流程和标准】合肥市市级科技进步奖评选流程分为申报、初审、评审和公示四个阶段。
参评项目需符合国家科技政策,具有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且在技术创新、技术转化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
评选标准主要从项目的技术创新性、实用性、推广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获奖项目介绍】2014 年合肥市市级科技进步奖共评选出10 个获奖项目,涵盖了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其中,合肥某公司研发的高性能复合材料项目和合肥某研究院完成的基因编辑技术研究项目分别获得一等奖。
这些获奖项目均体现了较高的技术水平和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为合肥市科技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科技进步奖对合肥市科技发展的意义】合肥市市级科技进步奖的设立和评选,对于推动该市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科技进步奖鼓励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科技创新活动,提高了整个城市的创新氛围。
其次,获奖项目的实施和推广应用,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合肥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最后,科技进步奖评选活动加强了政府对科技创新的引导和支持,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合肥市科技竞争力。
总之,2014 年合肥市市级科技进步奖评选对于推动该市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合肥市社会科学成果奖励办法的通知(2007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合肥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10.15•【字号】合政[2007]112号•【施行日期】2007.10.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合肥市社会科学成果奖励办法的通知(合政〔2007〕112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市政府对《合肥市社会科学成果奖励办法》进行了修订,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市政府《关于印发合肥市社会科学成果奖励办法的通知》(合政〔2005〕49号)同时废止。
二○○七年十月十五日合肥市社会科学成果奖励办法第一条为奖励我市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作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引导全市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特别是合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进一步调动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我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为推进我市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根据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公民或组织的社会科学成果,以及本市行政区域以外的公民或组织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成果,研究内容符合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均可申报参加合肥市社会科学成果奖评选。
本办法所称社会科学成果,包括以下三类:(一)著作类,包括社会科学专著、译著、工具书、教材、古籍整理、通俗读物、研究资料、地方志书;(二)论文类,包括论文、译文、调查报告;(三)咨询成果类,包括咨询方案、决策建议方案、咨询报告、论证报告。
第三条市人民政府设立合肥市社会科学成果奖(政府奖),并分为三个等级,其标准是:一等奖:对开辟一门新兴学科有重要建树或对某一学科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或对经济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有重大贡献,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2012年度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合肥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4.01•【字号】合政秘[2013]48号•【施行日期】2013.04.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奖励正文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2012年度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合政秘〔2013〕4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创新推动战略,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出了一批具有领先水平的科技创新成果,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表彰先进、鼓励创新,根据《合肥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规定,经市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通过,决定授予刘庆峰、包玮同志2012年度市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授予德国宇航中心交通系统研究所、海博?胡拉市科学技术合作奖,授予“北斗一号用户终端系列产品”等6项成果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26系列高效节能变频滚筒洗衣机的研制”等14项成果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PG型预涂底层光学聚酯薄膜”等26项成果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希望各级各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先进为榜样,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速推进成果转化,为实现“新跨越、进十强”、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3年4月1日附件:2012年度合肥市科学技术奖授奖项目合肥市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2项)1、获奖人:刘庆峰团队成员:胡郁、吴晓如、胡国平、王智国工作单位: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获奖人:包玮团队成员:张永龙、王学敏、杜明星、熊焰来、胡俊亚、王志凌、许瑞康、董立珂、徐从战工作单位: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合肥市科学技术合作奖(2项)1、获奖单位:德国宇航中心交通系统研究所合作单位:安徽科力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2、获奖人:海博?胡拉(巴基斯坦)合作单位:安徽江淮园艺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46项)一等奖6项1、北斗一号用户终端系列产品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沙雪松、孟宪伟、水孝敏、李军、吴昊、周同英、王宇、曾洁、李应彬、李高军2、HFC6512A4AC8F轻型客车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严刚、任国清、杨士钦、刘辉、江培应、姜永胜、张强保、王家军、张栋杰、屈龙洋3、高功率型磷酸铁锂复合材料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公司,徐小明、蒋华锋4、视频联网服务前置机安徽博微广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陈波、郑向宏、XXX、魏劲松、冯俊涛、刘兵、吴鉴、赵为、卢仁兴5、基于改善行驶平顺性的汽车悬架分析设计与应用合肥工业大学、合肥美桥汽车传动及底盘系统有限公司乘用车桥分公司、芜湖天佑汽车技术有限公司,陈无畏、王其东、赵林峰、胡延平、夏光、黄民锋、黄德元、姜武华6、球墨铸铁生产汽车轮毂技术合肥工业大学、合肥江淮铸造有限责任公司,潘德江、张雁飞、吴玉程、赵永征、陈冬颖、韦民、黄光伟、叶天汉、岑军、郑锐二等奖14项1、26系列高效节能变频滚筒洗衣机的研制合肥荣事达三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金友华、杨宇澄、杨光、王红强、金乃庆、吴增元、毛玉金、童怀俊2、易去污易清洁聚氨酯合成革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安徽安利合成革股份有限公司,黄万里、姚和平、王义峰、陈茂祥、杨滁光、程艳西、笪丽红、朱国炜3、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合肥得润电子器件有限公司,梁季、孔佑文、陆游4、基于Vmin-EKF的电动汽车锂电池组智能均衡能量管理系统安徽力高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刘新天、杨志华、许诺、王绪伟5、新能源车用变频电动涡旋式空调压缩机合肥同智机电控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张红、彭松柏、孙胜友、白晓旻、孙磊、黄智、李岩峰、李松6、矢量型底部灌浆锚固技术工艺创新与应用安徽金星预应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余海平、徐先俊、陈宜强、杨方、张忠良、朱徐平、汪忠宝、宋亚莉7、餐饮废水处理隔油提升一体化设备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安徽天健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李文兵、王玉峰、汤威、孟健、陆军浩、姚雪松、孟维俊、汪本付8、手持式反光标识检测仪安徽联合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杨茂林、胡辉9、基于移动终端的数字阅读发行平台合肥华恒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黄汪、王宝云、顾岩、赵亚军、范美辉、张翼10、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测脑微出血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研究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吴君仓、张继、王小强、群森、岳宏、张持、吕莲、杜旬平11、全舌再造的外科方法临床研究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陈传俊、陈晓阳、王军民、丁常春、冯大军、韩冬、葛婷、姜大川12、震波CT技术在采煤工作面内隐伏断层探测中的研究与应用安徽惠洲地下灾害研究设计院,刘盛东、唐润秋、倪圣军、陈光明、舒玉峰、郝志超、杨胜伦、魏帮俊13、高繁殖力肉用安徽白山羊新品系选育及配套繁育技术研究与推广合肥博大牧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农业大学,章孝荣、丁建平、凌英会、张晓东、李运生、孙志辉、韩春杨、张子军14、中草药酵母硒的研制及其在猪禽健康养殖中的应用合肥东升牧业有限公司、安徽科技学院,李升和、梁林、王珏、金光明、刘德义、周金星、谭丽、陈明强三等奖26项1、PG型预涂底层光学聚酯薄膜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熊跃斌、侯景滨、王旭亮、崔书海、高青、刘长丰2、纯电动汽车车载DC/DC转换器合肥华耀电子工业有限公司,周伟、王雪飞、李荣炜、何世磊、陆晓光、杨滔3、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智能辅助安防系统安徽继远电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尹涛、何鸣、王皓、王成进、杨建旭、余娟4、重钙立式磨粉磨技术研究及装备开发合肥中亚建材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秦广超、邓小林、叶卫东、袁凤宇、王国庆、迟源5、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与现场装置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安徽科大智能电网技术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陶维青、易波、李林、李林、张少雷、曹军6、WZB218挖掘机组合仪表合肥协力仪表控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余绍华、王多军、孙月兰、郑诗芹、周正凤7、复合陶瓷强化内燃机车柴油机进排气门表面技术的研究合肥金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任诗福、金其炳、赵俊贤、李玉森8、约翰芬雷FLL-1400W卧式离心机合肥约翰芬雷矿山装备有限公司,王亮、黄勇、周树盼、丁恩发、陈冰峰、唐阳洋9、多辊型钢导卫装置合肥东方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赵家柱、吴鹏、完永云、梁海峰、曹文明10、CCD 智能颗粒物色选设备合肥泰禾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宁、颜天信、李冬梅11、危险品现场作业监管平台系统安徽航天信息有限公司,李海波、黄梧、查利平、陆军、周辉、张先文12、恒卓配网优化辅助决策分析系统合肥恒卓科技有限公司,许剑、蒋志刚、张静鑫、徐晓波、孙之理、田明春13、网络智能优化器合肥开元精密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章永新、章惟康、胡德义、夏武松、康维维、鲍平14、稀土高铁铝合金电力电缆安徽欣意电缆有限公司,林泽民、余乐华、万有梅15、益坤宁颗粒上海海虹实业(集团)巢湖今辰药业有限公司,娄贯平、张日武、蒋小云、陈业仓、王方升16、预注依达拉奉联合Univent管对单肺通气肺损伤影响的临床研究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何文胜、张军、胡远、姜维、李侠、史天伍17、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心理学特征与载脂蛋白E基因相关性合肥市精神病医院,张许来、李泽爱、张晓莉、陶领知、杨佩玲、夏海森18、电子化临床护理通用路径的建立及应用研究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任俊翠、孙瑛、袁修银、王红莲、项海青、黄容19、合肥市16-45岁成人根尖周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合肥市口腔医院,张富华、孙业恒、张建凤、赵兵、何爱民、姚莉莉20、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研究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胡永胜、何新华、王自勇、付璇、杨越、高斌21、中学生网络成瘾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分层次干预合肥市精神病医院,李晓驷、沈怡芳、张晓庆、方东玲、谢雯、蔡春岚22、中学地理野外实践活动的研究合肥市第一中学,方小培、许传宝、王勇、康体鹏、倪宏忠23、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重症感染(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张琳、钟明媚、章车明、彭松、张金、艾皖平24、斑点叉尾鮰产业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安徽富煌三珍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王永杰、张波涛、许瑞红、李艳和、王浩、蒋业林25、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研究合肥福泉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聂凡、柯家厚、李国庆、张世昙、郭仕明、陈磊26、全程两段放鸭生产有机稻新模式及推广应用安徽省富硒香生物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向敏、黄鹤春、裴正峰、林胜、祝建平、胥振国。
合肥市技术创新奖励暂行办法正文:---------------------------------------------------------------------------------------------------------------------------------------------------- 合肥市技术创新奖励暂行办法(合政[1999]40号1999年6月5日)第一条为促使我市经济建设与科学技术密切结合,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奖励在技术创新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根据本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技术创新是指与新技术(包括新工艺、新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及其商业化有关的技术经济活动,是从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系统工程,以市场实现程度作为检验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第三条合肥市技术创新奖评审委员会( 以下简称市评委会),由有关专家学者及市经贸、人事、科技、教育、财政等部门组成,负责本奖项的评审工作。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设立市技术创新奖。
市技术创新奖分为技术创新优秀项目奖、技术创新先进企业奖、技术创新优秀企业家奖和技术创新先进工作者奖四个奖项( 以下简称优秀项目奖、先进企业奖、优秀企业家奖和先进工作者奖)。
市人民政府对技术创新奖实行总量控制,其中优秀项目奖不超过10项,先进企业奖不超过5个,优秀企业家奖与先进工作者奖总共不超过30人。
市技术创新奖每两年评选一次,具体评选时间为该年度的第二季度。
第五条凡列入国家、省和市级的技术创新项目,通过市级以上鉴定验收,技术水平不低于省内先进,投产一年以上并形成批量,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本市企事业单位均可申报优秀项目奖。
优秀项目奖分一、二、三等奖三个等级,其申报评奖条件分别为:(一)一等奖:技术难度大,达到国际九十年代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投入产出比高,节能降耗显著,对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有推动作用;生产及市场状况好,经济效益显著,年新增收入1000万元以上,新增利税200万元以上(其中新增利润100万元以上)。
科技成果奖励规章制度是指为了鼓励和奖励科技人员的创新和成果,制定的一系列奖励规定和制度。
1. 奖励类别:规定不同类型的科技成果可获得不同类别的奖励,包括科技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科技创新奖等。
2. 奖励条件:规定获奖者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如科技成果必须具有独创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科技创新必须经过评估和验证等。
3. 奖励评审:确定获奖的流程和程序,包括申报、评审、公示等环节,确保评审的公正、公平和透明。
4. 奖励标准:制定不同奖项的评标标准和评分细则,以保证评选出的获奖成果具有一定的水平和质量。
5. 奖励措施:确定奖励方式和奖励措施,包括发放奖金、颁发证书、授予荣誉称号、提供资金支持等。
6. 奖励管理:建立奖励管理机制,设立奖励评委会或专家库,负责科技成果奖励的管理和组织。
7. 奖励宣传:制定奖励宣传计划和策略,积极宣传获奖成果,提高科技成果奖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科技成果奖励规章制度的目的是激励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科技成果的质量和水平,促进科技创新和发展。
通过合理的奖励规定和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科技成果奖励规章制度(二)第一章总则为进一步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创新创造,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一条为鼓励科技工作者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发展科技产业,提供科技成果奖励。
第二条科技成果奖励主要包括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转化奖、科技创新奖、科研团队奖、科研论文奖等。
第三条科技成果奖励分为国家级奖励和单位级奖励。
第四条科技成果奖励由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负责评审和发放。
第五条科技成果奖励的评审原则是公正、公平、公开。
第六条科技成果奖励的评审标准是科技创新水平、经济社会效益、科技成果转化等。
第二章科技进步奖第七条科技进步奖是对在某一科学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和突出贡献的个人或团队给予的奖励。
第八条科技进步奖分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第九条科技进步奖的评审以先进性、创新性、实用性为主要评价指标。
合肥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2009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合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09.06.20•【字号】•【施行日期】2009.08.01•【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合肥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1998年10月30日合肥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1998年12月22日安徽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批准2009年4月30日合肥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修订2009年6月20日安徽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本市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学技术应用、科学技术知识普及以及相关服务和行政管理活动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
第三条坚持科学发展观,把科学技术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贯彻实施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学技术(以下简称科技)工作指导方针,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
第四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重视科技知识普及,提高全体市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依法保护知识产权,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文化氛围,鼓励、支持技术创新和科学探索等科技进步活动。
第五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建立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联系制度。
市人民政府聘请的有关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在本市科技发展规划、重大科技项目立项、科研攻关、科技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提供决策咨询。
第六条市、县(区)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是同级人民政府综合管理科技进步工作的职能部门,对本地区科技进步工作进行指导、协调、服务和监督管理。
各有关部门按其职责负责本部门的科技进步工作,接受同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
Word格式 I A4打印 I 内容可修改
合肥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文档2篇Hefe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ward method document
编订:JinTai College
合肥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文档2篇
前言:办法是有关机关或部门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有关法规、规定,就某一方面的工作或问题提出具体做法和要求的文件。
本文档
根据办法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
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合肥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全文文档
2、篇章2:科学技术的作用文档
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下文是合肥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欢迎阅读!
篇章1:合肥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全文文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奖励在本市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
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组织,调动广大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促进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人民政府设立合肥市科学技术奖,包括合肥
市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合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合肥市科学技术合作奖。
第三条科学技术奖励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
创新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方针。
第四条合肥市科学技术奖的评审、授予,坚持公开、
公正、公平的原则,不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的非法干涉。
第五条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合肥市科学技术奖评
审的组织工作。
市人民政府设立合肥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负责全市
科学技术奖励的管理和指导工作。
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的组成人选由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提出,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
评审委员会,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开展市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工作。
第二章市科学技术奖的设置
第六条合肥市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授予下列科学技术
工作者及其团队:
(一)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创造性的、重大的科研成果,对推动本市科学技术进步及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
(二)在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
展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三)引进相关产业与企业,完善产业链和创新链,推
动产业发展成绩突出的。
合肥市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每次授予个人及其团队不超
过两个,可以空缺。
第七条合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授予下列个人或者组织:
(一)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在产品、工艺、方法、材料及
其系统等方面做出重大技术发明,经实施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
(二)在实施技术开发项目中,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创造显著经济效益的;
(三)在实施社会公益性项目中,长期从事科学技术基础性工作和社会公益性科学技术事业,经过实践检验,创造显著社会效益的;
(四)在实施重大工程项目中,采用先进技术方法,保障工程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
(五)在软科学研究项目中,经应用为推动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促进科学技术、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创造显著社会效益的;
(六)引进先进技术、创新团队,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经济效益显著的。
合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分为一、二、三等奖,各等级名额上限分别为六项、十四项、二十八项。
第八条合肥市科学技术合作奖授予市外、境外的下列人员或者组织:
(一)与合肥市开展产学研合作,进行技术开发和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产生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
(二)对促进合肥市与市外、境外进行科学技术合作,做出突出贡献的。
合肥市科学技术合作奖每次授予人员或者组织不超过两个,可以空缺。
第三章市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和授予
第九条市科学技术奖每年评审一次。
第十条市科学技术奖由下列组织或者个人推荐:
(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市政府组成部门、直属机构;
(三)经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组织;
(四)市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的候选人,还可以由三名以上同一行业科学技术专家联名推荐。
第十一条推荐组织或者个人推荐市科学技术奖候选人,应当填写统一格式的推荐书。
推荐人为组织的,应当提供科学技术成果初审结论;推荐人为个人的,应当提供推荐人对科学技术成果的评价意见。
第十二条评审委员会应当将评审结果向社会公告,公开征求公众对获奖人选、获奖项目、获奖种类及获奖等级的意见。
公开征求意见的时间为十日。
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根据评审委员会的建议,作出获
奖人选、获奖项目、获奖种类及获奖等级的决议。
第十三条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对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
会作出的市科学技术奖的获奖人选、获奖项目、获奖种类及获奖等级的决议进行审核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四条市科学技术奖由市人民政府颁发证书及奖金。
其中,市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由市长签署并由市政府颁发奖金。
第十五条市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奖金金额为五十万元。
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二、三等奖的奖金金额分别为十
万元、六万元、三万元。
市科技合作奖的奖金金额为十万元。
市科学技术奖奖励经费由市财政列支。
第十六条市科学技术奖获奖人员享受的优惠政策、待
遇按照有关规定执行,事迹记入本人档案,作为评审专业技术职务、考核等的重要依据。
第十七条下列人员可以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优先参
加市劳动模范或者先进工作者的评选:
(一)获得市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的首位人员;
(二)省重大科技成就奖的获得者;
(三)获得省自然科学奖、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一等奖的首位人员;
(四)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首位人员。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剽窃、侵夺他人科学技术成果,或者以提供
虚假数据、材料等不正当手段骗取市科学技术奖的,由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撤销奖励,追回奖金。
第十九条推荐组织或者个人提供虚假数据、材料,协
助他人骗取市科学技术奖的,由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取消其推荐资格;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严肃处理。
第二十条参与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及有关活动的人员,
在评审活动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市科学技术奖的评审规则由市科学技术行
政部门制定。
第二十二条市人民政府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不设立面
向全市的科学技术奖。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自20xx年12月1日起施行。
市人
民政府1996年2月8日发布的《合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励规定》同时废止。
篇章2:科学技术的作用文档【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经济发展
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只有发达国家的1/40。
科学技术一旦
转化为生产力将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其作用大大超过了资金、劳动力对经济的变革作用。
军事上战斗力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但“冷战”思维
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科技强国已经成为现代国家的共同选择。
政治上影响力
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已成为国际政治斗争中的一个筹码和
大国地位的象征。
邓小平曾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
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可能成为较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
社会进步
科学技术所开拓的生产力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但对科学技术的使用不当,又引发了世界范围内极其严重的环境问题。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