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历史学案答案版
- 格式:doc
- 大小:106.32 KB
- 文档页数:5
初一历史学科竞赛知识点答案版班级:姓名:家长监督默写然后签字:第11课“秦王扫六合”1、秦朝的建立:前221 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①政治上:“实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监察;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②经济上: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货币;统一度量衡;③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成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来推广隶书。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接受李斯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军事上:北方-命大将蒙恬反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让蒙恬负责,修筑了“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用来抵御匈奴。
南方-统一了东南和岭南;在南方兴修了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3、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南达南海。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第12课“伐无道,诛暴秦”1、秦的暴政表现:①繁重的徭役;②赋税也很重,农民收获的2/3要上缴国家;③刑法残酷。
④秦二世则更为残暴,与赵高狼狈为奸。
2、陈胜吴广起义:时间:前209年地点大泽乡领导人陈胜、吴广经过:起义军在陈建立政权,陈胜自立为王,迅速发展壮大。
但由于秦军的强大,起义军被镇压下去。
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②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反抗残暴的统治。
3、项羽、刘邦起义推翻秦朝:前 207 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对秦朝灭亡起着决定作用;同时,刘邦率兵攻入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4、西汉建立时间前202 ,建立者刘邦,定都长安。
刘邦就是汉高祖。
第13课大一统的汉朝1、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是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
2、汉初统治者(汉文帝、汉景帝)发展生产措施: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②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2019年六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导学案鲁教版主备:秦关汉马审核:授课人:课型:新授日期:学习目标:了解唐太宗李世民和武则天的基本史实,掌握唐太宗、武则天的治国方法,了解他们对唐朝的贡献学习难点:“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
学习过程:一、前置自学:1、唐朝的建立隋朝太原留守在太原起兵,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2、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A、注重总结,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B、注重,减轻人民;C、崇尚;D、任用贤才、虚心。
3、贞观之治出现的表现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经济,出现繁荣景象,国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4、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二、展示点拨:三、合作探究:1、什么是“贞观之治”呢?形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四、小结回扣: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达标拓展:1.贞观时期,名相、名将辈出,其中敢于犯颜直谏200多次,流芳青史的是()A.房玄龄B.杜如晦C.魏征D.张玄素2.图中这位坐着的人就是唐朝以善于用人和善于纳谏而著称的皇帝,他就是()A.唐高祖B.唐太宗C.唐高宗D.唐玄宗3.唐朝哪位皇帝的统治被史学家评价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A.唐高宗B.唐中宗C.唐玄宗D.武则天4.武则天的统治被后人称赞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能说明这一点的史实包括()①武则天改国号为周②由皇后成为皇帝③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④继续推行唐太宗选贤才的政策⑤当政期间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③④⑤D.①③④5.以下史实不属于唐太宗的是()A.建立唐朝B.合并州县C.注意发展生产D.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6.“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最能说明唐太宗( )A.认识到了人民力量的伟大B.认识到了隋亡的原因C.认识到了水与舟的辩证关系D.认识到了统治者应采取的统治权术7.唐太宗患有气喘病,臣下因其居所潮湿而奏请在宫中为他建立一个暖阁。
唐太宗说“破土兴工,花费很多……不可浪费民力”,这说明( )A.唐太宗勤于政事,善于听取正确意见B.唐太宗廉洁奉公C.唐太宗“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D.唐太宗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8.对于“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唐太宗善于吸取隋亡的教训,以史为鉴②唐太宗注重发展经济③唐太宗任用贤才,要求臣下廉洁奉公④贞观时期,名相、名将辈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她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C.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D.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10.下列内容不属于唐太宗的主张的是( )A.皇帝要勤于政事B.大臣要廉洁奉公C.君臣须讲究排场D.政府要轻徭薄赋11.下列统一王朝中,定都长安的是( )①秦朝②西汉③西晋④东汉⑤隋朝⑥唐朝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⑤⑥12.下列关于武则天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②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③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④任用房玄龄和杜如晦为宰相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618年,李世民建立唐朝,隋朝灭亡B.由于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故将这一时期称为“贞观之治”C.“房谋杜断”从侧面反映了唐太宗虚心纳谏D.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14.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之句,“唐宗”指的是( )A.唐太宗B.唐玄宗C.唐高祖D.唐高宗学后记:附送:2019年六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开元盛世导学案鲁教版年级:初一科目:历史课型:新授执笔:审核:时间:一.课前导学(一)认清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要求:1.掌握“开元之治”和“开元盛世”这两个历史概念;2.概括唐玄宗时期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3.认识唐玄宗统治前期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居当时世界先进地位。
2019年六年级历史下册第5-8课导学案鲁教版五四制学习目标:掌握隋唐时期中原与少数名族的关系,同时了解对外的友好交往,隋唐时期的灿烂第5课(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1、吐蕃人是_________的祖先2、七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首领________统一青藏高原,定都________。
3、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求婚。
__________把_________嫁给他。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世纪初,唐朝(唐中宗)将_________嫁给吐蕃。
(二)回纥的勃兴1、回纥是_________的祖先,8世纪中期,回纥建立汉国,唐玄宗封其首领为__________。
2、后来,回纥改名为________,政权瓦解后,迁到今甘肃、新疆等地(三)、车书本一家隋唐时期,我国东北的松花江、黑龙江流域,生活着靺鞨族。
7世纪末,粟末靺鞨统一各部,建立起政权。
唐玄宗在那里设州,以其首领为都督,封_________。
粟末靺鞨政权以“_______”为号,有“_________”之称。
(四)苍山、洱海间的南诏六诏居民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
在唐朝的支持下,最南边的南诏统一了六诏。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___________。
第6课(一)、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1、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_______、_______以至_________都有往来2、唐政府________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城市,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4、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人称中国人为“_________”(二)唐朝与日本的交往1、表现:2、影响:3、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高僧中最有影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东渡成功,设计的________,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三)唐与新罗的关系新罗指今天的_____________(四)玄奘西游中国同天竺交往最杰出的使者是__________。
鲁教版六年级下册历史同步训练答案20211、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①反封建同时反侵略②《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思想③运动规模空前巨大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单选题]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正确答案)D. ③④2、在尚未普及电影和电视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拥有一本精美的连环画是很多孩子的梦想,很多人就是在童年时通过连环画来阅读名著的。
试试你的眼力,看看那一组搭配是错误的()*A.大闹天宫——《西游记》B.三顾茅庐——《三国演义》C.黛玉葬花——《西厢记》(正确答案)D.武松打虎——《水浒传》3、西藏由中央政府直接统辖始于元朝,元朝统辖西藏的机构是()[单选题] *A.中书省B.行省C.澎湖巡检司D.宣政院(正确答案)4、61.五代时期武人得势,士卒可以拥立帝王,视文人“初等职官”。
宋朝初年,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这一变化反映了宋朝()[单选题] *A.民族关系发展B.摆脱统治危机C.实现富国强兵D.重文轻武政策(正确答案)5、西汉与西亚、欧洲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主要条件是()[单选题] *A.西汉丝织业的发展B.张骞沟通了与西域的联系(正确答案)C.西汉在西域设西域都护D.甘英到达了波斯湾6、72.下列示意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单选题] *A.政治清明任人唯贤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正确答案)C.政权分立战乱不断D.整顿吏治减赋禁奢7、乐府诗主要是什么加工而成的()[单选题] *A.风、雅、颂(正确答案)B.楚辞C.汉赋D.民歌8、54.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是()[单选题] *A.中华文明的起源B.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C.大一统局面的开创(正确答案)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9、84.《史记》记载的历史时期是()[单选题] *A.西周到战国时期B.夏朝到汉武帝时期C.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正确答案)D.西汉到东汉时期10、元朝建立的这个制度,不仅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而且对中国行政区划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部编版历史六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提供部编版历史六年级下册的所有教学计划和反思,全册共包括以下内容:1. 第一单元:新时代的开始2. 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的变革3. 第三单元:旧中国的崩溃4. 第四单元:新中国的诞生5. 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6. 第六单元:共和国的六十年教案中包含了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等详细内容,以便教师能够有效地进行教学。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部分主要总结了本教材的教学实践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优点-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了近现代中国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历史。
- 教学目标明确,能够引导学生按照预定目标进行研究,促使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
- 教学方法多样,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地考察等,使学生在互动中获得知识。
不足- 教学资源不足,教材中的图表、图片等辅助材料有些欠缺,需要教师通过其他途径补充,以增强学生的视觉效果。
- 教学内容过于宏观,有些抽象概念对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和掌握,需要教师通过具体案例和实例进行详细解释。
- 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师需要设计更多的互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提高研究的主动性。
改进措施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 多媒体辅助:在教学中增加多媒体辅助材料,如视频片段、图片展示等,以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
2. 案例教学:引入具体案例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同时在教学中增加实例分析和讨论环节,激发学生的思考。
3. 小组合作研究:引导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合作研究和团队讨论活动,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动力。
通过以上改进措施的实施,相信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部编版历史六年级下册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以上是《部编版历史六年级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的全部内容。
最新人教部编本历史六年级下册全册课后
练习及答案
单元一:远古时期的人类生活
1. 问题:远古时期人类的生活方式有哪些特点?
答案:简单的狩猎、采集和渔猎生活;以部落为单位居住。
2. 问题:远古时期人类是如何获取食物的?
答案:通过狩猎、采集和渔猎获得食物。
3. 问题:远古时期人类最初的居住地在哪里?
答案:远古时期人类最初的居住地在洞穴和天然遮蔽处。
单元二:大河文明与黄河
1. 问题:什么是大河文明?
答案:大河文明是指在大河流域形成的具有较高文明水平的古代文明。
2. 问题:黄河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摇篮",有何特殊之处?
答案:黄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和发展中心,同时也是中国境内流经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的一条大河。
3. 问题:黄河造成的洪水有哪些影响?
答案:黄河洪水经常造成灾难,导致农田被冲毁,给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单元三: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问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哪些?
答案: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封建制度和官僚制度。
2. 问题:封建制度是如何运作的?
答案:封建制度是以封建君主为核心,通过向诸侯封授土地,建立诸侯与君主的封建关系,实行统治的制度。
3. 问题:官僚制度是什么?
答案:官僚制度是由官吏组成的行政管理机构,通过选拔考试和职权划分来实现行政管理。
...以下类似
请注意,以上提供的答案均根据课本内容整理而来,可能不包含特定的细节。
建议查看实际的教材以获取更全面和详细的信息。
北师大版小学历史六年级下册教案(表格式)教案名称:北师大版小学历史六年级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内容和意义2. 了解经济活动在古代中国的发展和变化3. 了解古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和变革4. 了解古代中国的交通运输发展和变化5. 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教学内容走进古代中国- 研究目标:了解古代中国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研究目标:掌握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创造过程和应用经济活动的发展和变化- 研究目标:了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古代中国的发展和变化科技发展和变革- 研究目标:了解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和影响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 研究目标:了解古代中国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和改变文化传承和发展- 研究目标: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教学方法1. 演讲讲授:通过老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相关知识点。
2.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讨论并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理解。
3. 视听教学:利用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相关信息,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4. 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到博物馆、历史遗址等实地考察,亲身感受历史文化。
教学评估1. 课堂练:通过针对每个主题的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评估:布置相关作业,包括问答题、阅读理解等形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参与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评估他们的研究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资源1. 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历史六年级下册教材。
2. 多媒体资源: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3. 实物展示:相关历史文物、工艺品等。
教学流程第一课:走进古代中国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理地貌特点和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古代中国的兴趣。
2. 通过图片和地图等资源,讲解古代中国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
3. 学生小组讨论古代中国的地理特点和历史造就对中国古代发展的影响。
第二课:中国古代四大发明1. 通过演讲讲授和视听教学,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内容和意义。
部编新版人教版六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目标
本教案旨在帮助六年级学生研究部编新版人教版六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内容。
教学内容
以下是本教案涵盖的教学内容:
1. 第一单元: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
2. 第二单元:近代交通运输的发展
3. 第三单元:近代工业的兴起
4. 第四单元:国家的领土变化
教学目标
本教案旨在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 了解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认识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
2. 了解近代交通运输的发展历程,研究不同交通工具的特点与应用;
3. 了解近代工业的兴起,认识工业对社会的影响;
4. 了解国家的领土变化,研究重大历史事件对国家领土的影响
与变化。
教学活动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教案推荐以下教学活动:
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蒸汽机的应用领域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2. 观看视频:观看相关视频,了解近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与特点;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当地工业区参观,了解现代工业的生
产过程;
4. 小组演讲:学生分组进行演讲,介绍一项关于国家领土变化
的重大历史事件。
以上是本教案的初步设计,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需求,可
以适当调整和拓展。
冀教版六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第一课:秦始皇统一中国(课时1)教学目标:- 了解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背景和原因- 掌握秦始皇推行的一系列统一措施- 了解秦始皇的成就和负面影响教学准备:- 课本《冀教版六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多媒体设备- 印有秦始皇图片的PPT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秦始皇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导入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后续知识的研究做准备。
比如:“你知道秦始皇是谁吗?他是怎么统一中国的?”3. 研究新知:通过阅读课本内容,介绍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背景和原因,并讲解秦始皇推行的一系列统一措施,如修筑长城、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
4. 检查理解:设计互动环节,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例如提问学生:“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措施都有哪些?”5. 拓展思考:让学生思考秦始皇的成就和负面影响,并展开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肯定。
展示资源:- PPT上的秦始皇图片课堂评价:-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环节,展现出了对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兴趣和理解。
- 学生能够说出秦始皇推行的一系列统一措施,并理解其中的意义。
-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发展了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第二课:汉武帝的外交政策(课时2)教学目标:- 了解汉武帝时期的外交政策及其特点- 掌握汉武帝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 了解丝绸之路对中国与西方交流的影响教学准备:- 课本《冀教版六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多媒体设备- PPT上的丝绸之路图片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丝绸之路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古代贸易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导入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后续知识的研究做准备。
比如:“你知道丝绸之路是什么吗?它对中国和西方的交流有何影响?”3. 研究新知:通过阅读课本内容,介绍汉武帝时期的外交政策及其特点,并详细讲解汉武帝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对中国与西方交流的影响。
最新湘教版六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中国历史发展概述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历史的主要发展阶段和特点- 熟悉中国古代的文化和社会制度- 掌握古代中国的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教学内容1. 中国历史的主要发展阶段2. 什么是社会制度,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简介3. 先秦时期的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4. 中国古代的文化和艺术教学活动1. 利用图片和地图展示中国历史的发展阶段2. 观看视频,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3. 分组研究先秦时期的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并进行展示4. 绘制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的思维导图教学评估- 设计小组合作项目,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制作展板- 分发练册,进行知识检测- 课堂讨论,思辨中国历史的发展特点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的变革与崛起教学目标- 了解近代中国的变革与崛起过程- 掌握近代中国的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 了解中国近代的科技发展和文化影响教学内容1. 近代中国的变革和崛起过程2. 近代中国的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3. 中国近代的科技发展和文化影响教学活动1. 观看纪录片,了解近代中国的变革和崛起2. 分组研究近代中国的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并进行展示3. 设计实验,了解中国近代的科技发展4. 分析文化作品,探讨中国近代文化的影响教学评估- 组织辩论,让学生就中国近代的变革是否有利于国家崛起展开讨论- 设计小组合作项目,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制作展板- 分发练册,进行知识检测第三单元:当代中国的发展与建设教学目标- 了解当代中国的发展与建设成就- 了解当代中国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情况- 掌握当代中国的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教学内容1. 当代中国的发展与建设成就2. 当代中国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情况3. 当代中国的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教学活动1. 分组研究当代中国的发展与建设成就,并进行展示2. 观察实地图片,了解当代中国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情况3. 分组研究当代中国的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并进行展示4. 设计个人项目,探索当代中国发展的未来方向教学评估- 设计小组合作项目,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制作展板- 分发练册,进行知识检测- 学生自主撰写小论文,思考当代中国发展的挑战和机遇以上是最新湘教版六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初一历史学科竞赛知识点答案版班级:姓名:家长监督默写然后签字:第11课“秦王扫六合”1、秦朝的建立:前221 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①政治上:“实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监察;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②经济上: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货币;统一度量衡;③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成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来推广隶书。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接受李斯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军事上:北方-命大将蒙恬反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让蒙恬负责,修筑了“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用来抵御匈奴。
南方-统一了东南和岭南;在南方兴修了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3、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南达南海。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第12课“伐无道,诛暴秦”1、秦的暴政表现:①繁重的徭役;②赋税也很重,农民收获的2/3要上缴国家;③刑法残酷。
④秦二世则更为残暴,与赵高狼狈为奸。
2、陈胜吴广起义:时间:前209年地点大泽乡领导人陈胜、吴广经过:起义军在陈建立政权,陈胜自立为王,迅速发展壮大。
但由于秦军的强大,起义军被镇压下去。
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②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反抗残暴的统治。
3、项羽、刘邦起义推翻秦朝:前 207 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对秦朝灭亡起着决定作用;同时,刘邦率兵攻入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4、西汉建立时间前202 ,建立者刘邦,定都长安。
刘邦就是汉高祖。
第13课大一统的汉朝1、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是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
2、汉初统治者(汉文帝、汉景帝)发展生产措施: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②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③他们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④重视“以德化民”。
这一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史称文景之治。
3、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西汉王朝实现政治、经济、军事、思想上的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
①政治上: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②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③文化上: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句话的含义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
还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这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以五经为主要教材。
④军事上:前119 年,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在漠北战役中大败匈奴,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第14课两汉经济的发展1、农业:黄河治理:西汉时,武帝下令治理黄河,亲临治河工地,命令文武百官堵塞决口。
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修河。
2、手工业:①纺织:汉代的丝织品,已经使用提花机,染色技术也很高。
②冶铁:汉代的冶铁技术处于当时世界前列;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提高冶炼质量。
水排的利用,比欧洲早一千年。
汉代时,铁制兵器已逐步代替青铜兵器。
3、商业: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规模宏大,人称东西二京;长安城内有专门的商业区,叫做市。
第15课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1、秦汉之际,匈奴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
2、匈奴生产迅速发展①畜牧业兴旺发达②冶铸业也发展起来③同中原交往中从汉族那里学会农耕。
3、汉与匈奴—“战”:汉初限于国立,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把公主远嫁给单于。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大规模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公元前 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分别出击匈奴,取得漠北战役的重大胜利。
4、汉与匈奴—“和”:西汉的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宫女王昭君自请前往,此后边境安定较长时间,意义: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
第16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1、西域: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成为西域。
汉武帝以前,这里的小国受匈奴的奴役和控制。
2、张骞通西域:第一次:时间:前138年目的:联络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结果:张骞被匈奴扣留,但加深了对西域的了解第二次:时间:前119年目的:访问西域结果: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3、西域都护:设立的时间前60 年,作用从此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包括今新疆开始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丝绸之路路线: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这就是沟通中西交通的路上要道,被称为著名的丝绸之路。
后来还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一> 纸的发明和改进:①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②东汉时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作原料造纸,后人称这种纸为“蔡侯纸”。
<二>《九章算术》和地动仪:①秦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其中某些内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②东汉前期,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一种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叫地动仪,这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三> 医学成就:①华佗是汉代名医,擅长开刀等外科手术,制成麻醉药剂“麻沸散”,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还编制了一套体操“五禽戏”。
②东汉末年,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后世尊成他为“医圣”。
第18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问答题: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⑴西汉早期已发明用麻做的纸。
⑵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人称为蔡侯纸。
⑶《九章算术》中某些内容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⑷东汉张衡发明了地动仪。
⑸东汉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和五禽戏。
(6) 东汉时期的水排领先世界一千年。
1、宗教: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①佛教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它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经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
②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创始于东汉时期,创始人张陵,尊老子为教主。
③统治阶级为什么提倡和扶植佛教、道教?(有利于统治)2、史学:司马迁和《史记》司马迁是我国伟大的史学家,他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编写了《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史事。
体裁: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雕塑:秦始皇陵兵马俑秦汉时期雕塑艺术水平很高,其中秦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第20课三国鼎立1、官渡之战: 200年,袁绍率十万大军与曹操的三四万大军交战,曹操以少胜多。
此后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2、赤壁之战:208 年,孙权、刘备双方组成五万人的联军在赤壁大败曹操。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三国鼎立的形成:国号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魏曹丕220 洛阳蜀刘备221 成都吴孙权222 建业4、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
蜀国丝织业发达,蜀锦行销三国;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第21课江南地区的开发1、西晋的兴旺和内迁的各族:⑴三国中 蜀汉 最早被魏国灭亡。
266 年, 司马炎 篡夺皇位建立西晋,定都 洛阳 。
280 年西晋灭掉吴国。
⑵东汉末年以来, 匈奴 、 鲜卑 、 羯 、 氐 、 羌 等少数民族内迁。
⑶ 316 年内迁 匈奴 人的一支灭亡西晋。
2、淝水之战:⑴东晋建立:时间 317 建立者 司马睿 都城 建康 。
⑵前秦兴起:时间 4世纪后期 ,前秦王 苻坚 重用 王猛 为相,前秦迅速强大。
⑶淝水之战:时间 383 交战双方 前秦、东晋 结果 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
⑷南朝建立: 420 年,大将 刘裕 自立为帝,国号宋,东晋结束,南朝开始。
3、江南地区的得到开发的原因:⑴江南地区 雨量充沛 ,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 农业 的优越条件。
⑵北方人迁到 江南 ,他们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⑶ 江南 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 比较安定 。
⑷ 南北方劳动人民 的辛勤努力。
4.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表现:修建了许多 水利工程 ,大片荒地被开垦为 良田 。
江南以种植 水稻 为主,稻田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推广到 江南。
长江中下游 一代的农业发展迅速, 福建 、 广东 等地,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
5.江南地区开发的意义:对我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为 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22课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1、 4 世纪后期, 鲜卑 族建立了北魏,439 年,统一了黄河流域。
民族融合已成为趋势。
2、北魏建立后,定都 平城 ,后来北魏 孝文 把都城从 平城 迁到了洛阳 。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为了加强北魏对 中原 地区(即 黄河 流域)的统治,同时加强鲜卑族学习和接受 汉 族的 先进文化 。
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迁都之前,孝文帝进行了 整顿吏治 、 推行均田制 等政治、经济改革。
迁都之后,进一步改革。
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①在 朝廷 中必须使用 汉语 ,禁用 鲜卑语 ;② 官员 及 家属必须穿戴 汉族服饰;③将 鲜卑 的姓氏改为 汉族 姓氏,把 皇 族由姓 拓跋 改为姓 元 ;④鼓励 鲜卑 贵族与 汉族 贵族 联姻 ;⑤采用 汉 族的 官职 、 律令 ;⑥学习 汉 族的 礼法 ,尊崇 孔子 ,以 孝 治国,提倡 尊老 、 养老 的风气。
4、北朝: 北魏 和其后北方先后出现的四个王朝,统称为 北朝 。
第23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魏西晋前秦 北魏1、数学: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他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
这项成果领先世界一千年。
2、农学: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他写的《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地理: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学家,他写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全书以注录水道系统系统为纲,详细介绍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
第24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1、书法: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
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
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