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世纪的西方社会与文化
- 格式:ppt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15
西方启蒙运动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西方启蒙运动是17世纪至18世纪期间在欧洲兴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启蒙运动主张理性、自由和人权,提倡科学的思维和实证主义的观点。
本文将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个方面讨论西方启蒙运动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一、政治影响1.1 民主思想的兴起西方启蒙运动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主义,这些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了挑战。
启蒙思想家如卢梭、洛克等人提出了人民有权参与政治决策的观点。
这些思想促进了民主制度的形成,民主国家的产生也使现代社会更加平等和自由。
1.2 法治观念的确立启蒙运动强调法律的至上,主张建立以法治为基础的社会秩序。
启蒙思想家们提倡对政府权力的限制和监督,主张负责任的政府执政。
这些观点对法治社会的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现代国家的法制建设与此有关。
二、社会影响2.1 教育的普及和推广启蒙思想家们强调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主张广泛普及教育并提倡自由思考。
由此,现代教育体系得以建立,教育资源逐渐得到公平分配,教育水平普遍提高,维护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2.2 社会阶级意识的觉醒启蒙运动提倡个人的权利和平等,通过挑战封建时代的等级制度和特权观念,对社会阶级意识的觉醒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促使人们追求平等和公正,推动了社会的社会流动性和社会福利的提高。
三、文化影响3.1 科学知识的传播和发展启蒙运动追求真理和理性,高度重视科学的发展。
启蒙思想家们提倡实证主义和科学精神,对现代科学知识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
科学的进步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福祉,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
3.2 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包容启蒙运动鼓励人们超越各种偏见和成见,尊重不同文化和思想的多样性。
这种包容和尊重的观念对于现代社会的文化多元化和国际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结起来,西方启蒙运动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推动了民主制度的形成,确立了法治观念,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和社会阶级意识的觉醒。
第一讲中外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春秋战国时期(前8世纪—前3世纪)1. 总体特征:社会大变革,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2. 具体表现(1)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动荡,宗法分封制崩溃;地主阶级兴起,各国纷纷变法图强,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形成。
(2) 经济上:铁犁牛耕的出现和使用,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产生,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形成。
(3) 文化上:学术下移,私学兴起,“百家争鸣”,思想自由,儒、道、墨、法成为主要流派。
(4) 阶级上:士阶层的活跃;地主阶级和自耕农兴起。
(5) 社会关系上:礼崩乐坏,社会秩序混乱。
3. 转型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
明末清初(16—18世纪)1. 总体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稳固,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经济、文化、对外关系都有新的发展,封建社会由盛转衰。
2. 具体表现(1) 政治上:明朝废宰相、设内阁,清朝形成奏折制度,设立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2) 经济上:农耕经济高度发展,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政府强化重农抑商政策,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
(3) 文化上:文化专制、理学统治禁锢思想;出现批判传统儒学的早期民主思潮;出现总结性的科学巨著;文学艺术平民化、世俗化倾向明显,呈现出反封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4) 阶级关系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5) 外交上:政府实行“海禁”“闭关自守”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同时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随着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西方殖民活动影响了海疆。
3. 转型原因: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19世纪中期)1. 总体特征: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
17-18世纪中国与西方历史发展趋势比较学院:历史学院班级:世界史班学号:**********姓名:***17-18世纪中国与西方历史发展趋势比较摘要16世纪左右,中国与西方都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而且中国的社会发展水平绝不低于西方。
但到了18世纪中叶,中国最终在社会发展的竞赛中输给了西方。
中国逐渐走向衰落;而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却长足发展。
17-18世纪中国与西方的社会发展为何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17-18世纪;中国;西方;发展变化正文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汉朝和唐朝的封建帝国曾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文明之邦。
但是,到了明清两朝,当中国仍然在封建的传统制度下蹒跚踱步的时候,世界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新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成长起来,西方随即用剑与火叩开了中国的大门,腐朽愚昧的中国封建统治者面对新时代的浪潮和殖民主义者的侵略, 企图用与世隔绝的闭关锁国政策保住自己的天朝。
然而,历史无情地证明:闭关并不能阻止外来侵略,落后只能导致挨打的命运。
一、中国的“皇权”与西方的“王权”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皇权至上,到了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皇权更是达到了顶峰。
明朝朱元璋废丞相,皇帝直接控制中枢机构;此外,为加强皇权,明朝还设置了东厂、西厂、锦衣卫等特务机构,至此,中国君主专制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其腐朽性也日益显露。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
”这是不无道理的。
宦官专权就是明代腐朽统治的一个重要表现。
宦官专权的根本原因在于明代君主专制的高度发展,废丞相,建内阁,一切大权集中于皇帝手中。
一旦皇帝年幼或昏庸无能,就会把处理政务的权力交给朝夕伴随身边的宦官,从而导致宦官掌权。
中国明朝的封建专制政权是建立在自然经济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基础之上,统治者把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对不受明朝政权控制的私营工商业严加控制,对有损于封建专制政权统治的任何新的因素都无情扼杀,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话题2 17-18世纪欧美的社会转型】之小船创作17—18世纪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经济领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政治领域,形成了民主化趋势;思想领域,启蒙运动兴起;科技领域,经典力学诞生。
这些都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准备了条件,17—18世纪欧洲已经处于工业革命的前夜。
品主题纵横——知能提升一、转型的背景——西欧封建社会的逐步解体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兴起(14—16世纪)从一体化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从世界市场的角度看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标志着世界市场开始出现从社会转型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兴起加速了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西欧正在逐步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从思想文化看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文主义,不仅为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反神学的思想武器,而且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市场的拓展(17—18世纪)政治领域英、美、法相继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经济领域欧美国家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快速发展思想领域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整套政治构想对外关系积极进行对外殖民扩张,英国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科技方面科技取得巨大进步,其中,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概括和总结三、转型的回音——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后期)四、转型的深远影响1.欧美17—18世纪的变化本质上体现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思想上的要求,其矛头直指封建势力,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是17—18世纪社会转型的本质内涵。
2.欧美从传统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不仅促进了资本主义产生与进一步发展,而且依据国情的不同建立了不同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形式,为近代资本主义政治规划了框架,影响了今后几百年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
1.16、17世纪,建立在全球商品交换基础上的社会分工逐渐形成;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和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
第四章现代西方文化(17世纪上半叶至今)文艺复兴时代之后的西欧成为了世界最发达的地区。
大西洋文化获得了迅速发展,自此以后,西方文化进入了现代时期。
从精神层面来看,西方文化进入了理性时代;从物质层面看,则是进入了工业与科技时代。
一、启蒙运动(亦可参P97-99)(一)启蒙运动及其背景18世纪末在欧洲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思想革命运动,这就是启蒙运动。
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的要求是启蒙运动出现的基本历史条件;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得中世纪以来一直控制着欧洲思想领域的基督教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从而为启蒙运动的出现开辟了道路;16、17世纪欧洲出现的“科学革命”,则为启蒙运动的发生奠定了思想基础;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和印度文化对启蒙思想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的第二次思想革命,它以理性主义为主要特征。
从时间上说,启蒙运动开始于17世纪末,到18世纪末达到高潮。
从范围上说,启蒙运动波及整个西欧国家,但是,其中心是在法国。
(二)启蒙运动在西方的发展情况荷兰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是格劳秀斯和斯宾诺莎。
启蒙运动在法国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
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为准备时期,主要启蒙思想家为比埃尔·贝尔和让·梅叶。
贝尔的《历史和批判辞典》是一部百科全书性的著作,梅叶的《遗书》是空想共产主义的早期作品之一。
18世纪中期是法国启蒙运动掀起的阶段,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伟大旗手。
18世纪末,法国的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其重要代表人物是以百科全书派著称的狄德罗、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人,他们所编纂的《科学、艺术与工艺的详解辞典》即《百科全书》是法国启蒙运动达到高潮的标志。
启蒙运动还波及德国、俄国和美国。
德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为沃尔夫、莱辛、席勒、歌德等人,俄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为拉吉舍夫、赫尔岑等,而在美国,托马斯·杰斐逊、本杰明·富兰克林和托马斯·潘恩等都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