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剖析
- 格式:doc
- 大小:429.50 KB
- 文档页数:18
工业机器人:分析工业机器人的原理、结构和应用引言工业机器人作为工业生产中的重要设备,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它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减少人力成本,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生产质量。
本文将对工业机器人的原理、结构和应用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工作原理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优势。
工业机器人的原理工业机器人的原理主要包括传感器、控制系统和执行系统。
传感器工业机器人通过感知外界环境和与外界交互来完成任务。
传感器是工业机器人感知和控制的关键部件。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触觉传感器、视觉传感器、激光传感器等。
触觉传感器可以帮助机器人感知物体的力和位置,视觉传感器可以帮助机器人识别物体和环境中的目标,激光传感器可以帮助机器人获取距离和位置信息。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工业机器人的大脑,负责对机器人进行控制和决策。
它由硬件和软件组成。
硬件部分主要包括控制器和处理器,控制器用于接收传感器的信号,处理器用于执行控制算法。
软件部分主要包括编程、路径规划和决策算法等。
通过编程和路径规划,可以指导机器人完成各种任务,比如抓取、装配和焊接等。
决策算法可以帮助机器人做出智能决策,根据环境和任务要求自主地调整动作和行为。
执行系统执行系统是机器人完成任务的关键部件。
它由机械臂、驱动系统和末端执行器等组成。
机械臂是机器人的主要运动部件,可以实现多个自由度的运动。
驱动系统主要通过电机和减速器等装置,提供动力和控制机械臂的运动。
末端执行器是机器人实际进行物体操作的部分,常见的末端执行器包括夹爪、吸盘和焊接枪等。
工业机器人的结构工业机器人的结构主要包括机械结构、电气结构和控制结构。
机械结构机械结构是工业机器人的骨架,它决定了机器人的运动范围和灵活性。
常见的机械结构包括直线型机器人、旋转型机器人和关节型机器人等。
直线型机器人通过直线轨道实现线性运动,旋转型机器人通过旋转底座实现旋转运动,关节型机器人通过多个关节连接实现多自由度的运动。
工业机器人的构造和运动原理
工业机器人:
1、构造:
工业机器人由传动机构、控制机构和执行机构组成。
其中,传动机构主要指传动、固定和支撑机构,具有定义机器人的类型、精度、范围等作用;控制机构主要指电器设备,包括输入控制部件、调节部件和输出控制部件,是机器人运动的指挥中心;执行机构主要指机器人系统中预定义好的精确运动部件,如安装在臂上的电动马达等,它是机器人实现预定义运动的运动执行器。
2、运动原理:
(1)机器人的联动原理:工业机器人是把用计算机控制的传动装置、定位装置和调整装置组合起来,实现六度空间运动。
因此,工业机器人具有多轴连接,可以实现任意位置、角度、抓取力和速度的控制。
(2)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原理:工业机器人使用比例控制和轮式编码系
统控制各个关节的运动,比例控制是指控制机构根据输入的指令将执行机构移动到指定的坐标位置;而轮式编码系统是指将每个轴的编码器的变化值放大和上传到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将放大的变化值放大后反馈给编码器,以实现指定角度位置的控制。
(3)机器人的运行机理原理:机器人的运行遵循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
它的工作由近端控制单元或者远端控制系统通过输入设备输入指令,将指令信息传输至控制机构,控制机构根据指令信息,分析处理输出电流、电压等控制信号,从而驱动各关节的定位、运动和调节传动机构实现有序的动作,最后完成机器人的动作。
工业机器人介绍及分析三篇篇一:工业机器人分析目录CONTENTS第一篇:智能制造顶层设计正在制定工业机器人产业获利 ------- 1 第二篇: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销售量以40%左右的速度增长-------- 3 第三篇:“机器换人”政策逐步落地工业机器人市场爆发 ------- 4 第四篇:20XX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猛增54% ----------------- 5 第五篇:机器换人时代来袭工业机器人现状与前景分析 --------- 6 第六篇:机器人再获政策红利工业机器人产业前景可期 --------- 8 第七篇: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将出服务/工业机器人同迎利好 -- 9 第八篇:中国制造2025再获力挺工业机器人发展分析 --------- 10 第九篇:工业机器人行业现状分析引领智能制造时代 ---------- 12 第十篇:20XX-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年销售量预测数据--- 13 第十一篇:机器人将成富士康支柱业务工业机器人发展态势趋好14 第十二篇:大族激光募重金发力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产业前景窥探15 第十三篇:“智”造中国工业机器人三大黄金市场分析 -------- 17 第十四篇:昆山富士康两年裁员5万人工业机器人产业兴起在即18 第十五篇:东莞无人工厂探秘:工业机器人前景分析 ---------- 19第十六篇:工业机器人市场空间大传感器发展现状分析 -------- 20 第十七篇:20XX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将破万亿-------------- 21 第十八篇:工业4.0概念凶猛引中兴入局工业机器人发展分析 -- 22 本文所有数据出自于《20XX-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第一篇:智能制造顶层设计正在制定工业机器人产业获利近日,工信部部长苗圩对媒体透露,工信部正在加强智能制造顶层设计,研究制定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编制智能制造专项规划;推动传统装备智能化改造和升级,分行业制定传统装备智能化改造路线图,组织开展重点行业智能车间、智能工厂试点,培育一批样板企业并组织推广行业应用示范。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分析工业机器人是指一种可以自动执行工业生产任务,按照预定程序来完成各种工作的机器设备。
其主要应用于制造行业中的装配、焊接、喷涂、搬运等工作任务。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已经成为制造行业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设备之一,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和应用。
1.车间自动化:工业机器人可以在制造过程中完成高重复性、精确度要求高的装配任务,取代了字节劳动力的工作,可以更加高效的完成生产任务。
通过使用工业机器人来实现车间自动化,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制造成本和劳动力成本。
2.焊接:机器人可以完成各种物体的焊接工作,包括大型和复杂形状的工件。
利用机器人进行焊接可以提高工作的精确性、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使用机器人焊接可以避免人为误操作带来的安全风险,并且可以保证生产质量的一致性。
3.喷涂:工业机器人可以完成各种大小、形状和材质的物体的喷涂任务。
使用机器人喷涂可以提高涂料施工的效率和质量,并且可以确保喷涂的均匀性。
与传统的手工喷涂相比,机器人喷涂可以节约更多的喷涂时间和涂料,在喷涂过程中还能保证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干净。
4.搬运:工业机器人可以在工厂内自动搬运货物,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
使用机器人搬运可以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可以减少货物的损坏和实现更高的运输效率。
在大型制造企业中,机器人搬运可以解放大量人力,提高车间内物流效率,降低业务成本。
5.机器人维护:工业机器人可以通过内置传感器和系统来自我维护,并且可以监测系统异常和机器人零部件的磨损情况。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前判断是否需要维修或更换零部件,还可以减少因为设备故障而导致的生产暂停和停机损失,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总体来看,工业机器人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
通过机器人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质量、可靠性和生产现场的安全性。
在未来,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和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创新,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为制造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贡献。
工业机器人智能化分析声明:本文内容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一、智能化工业机器人技术现状工业机器人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实现任务执行的机器人。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工业机器人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为工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效益。
(一)机器人感知技术1、视觉感知技术视觉感知技术是智能化工业机器人最重要的感知手段之一。
目前,机器人视觉感知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通过搭载高分辨率摄像头和图像处理算法,机器人能够对周围环境进行实时感知和分析,识别物体的形状、位置和姿态等信息,从而实现更精准的操作和控制。
2、声音感知技术声音感知技术是机器人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搭载麦克风阵列和声音处理算法,机器人可以实现语音识别、声源定位和语音交互等功能。
这使得机器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响应人类的语音指令,提高与人类的交互效果。
3、触觉感知技术触觉感知技术是机器人实现智能化操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搭载力传感器和触觉算法,机器人能够感知外部物体的压力、摩擦力和形状等信息。
这使得机器人能够更准确地控制力度和姿态,实现更精细的操作,例如在装配过程中避免损坏脆弱零件。
(二)机器人决策与规划技术1、路径规划技术路径规划是指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选择合适的路径,以达到最优的效果。
目前,机器人路径规划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通过采用算法如A算法和DijkStra算法等,机器人能够根据环境地图和任务要求,快速计算出最优路径,并避免障碍物。
2、运动规划技术运动规划是指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选择合适的姿态和运动方式。
随着机器人关节数目的增加,运动规划技术也变得更加复杂。
目前,机器人运动规划技术已经能够实现高精度、高速度的运动控制,并且能够根据任务要求进行灵活的路径规划和姿态调整。
3、决策技术决策技术是指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做出合适的决策。
工业机器人内部结构及基本组成原理详解工业机器人详解你对工业机器人有着什么样的了解?关于工业机器人,我们过去也反反复复推送了很多的文章,在这一次,我们将尝试解决有关---在工业环境中使用的最常见的机器人和作业时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关于工业机器人定义我们经(也不同机器人有不同类型的结构。
控制面板---操作员使用控制面板来执行一些常规任务。
(例如:改变程序或控制外围设备)。
应用“机器人工人”----什么时候应该使用工业机器人而不是人工?相信这个问题大家思考的次数并不少了。
理想情况下,这应该是双赢的。
想快速看到效果,你需要知道什么是别人最不喜欢的工作。
想得最多的是那些重复的,乏味的工作,需要从工作人员那边进行大量单调的行动,这个思考是正确的,因为正是如此,例如从一个输送机到另一个输送机。
如果总是相同的任务,您可以使用专门针对您的需求量身定制的自动化解决方案。
工厂的工作处理需要越来越灵活,在这些情况下,正确的解决方案是:可以试用用于不同任务的可重新编程的机器人进行任务操作。
此外,就是那些对人类工工作。
当然,关看起来觉得很愚蠢,但是也是因为它是很容易被忽略掉的部分,所以这个需要在这次文章中重点说一下。
(你应该考虑,因为它可以节省你很多钱。
也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例如:你已经知道你需要一个电弧焊机器人。
但是,您可以更深入地考虑这个是否有扩张的可能性?以后可能会有其他或稍微不同的任务可以分配给同一个机器人?也许同一个工业机器人手臂可以在不同的时间用不同的工具?还有技术支持。
您可能需要指导员工,获得软件更新,保修维护等。
需要考虑经销商应尽可能靠近您。
我们都知道,如果需要维护,机器人经销商所在的距离越远,停机时间越长,人员培训的费用就越高。
当然,也有例外,就像你有一个特定的任务,唯一可以提供一个机器人需要的是远的。
否则,你应该真正选择最接作:将机器人整合到我们的经济中,以提高生产率,减少我们依赖采掘业,同时让人们不必花大部分时间来谋生。
对工业机器人的了解和认识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具有高度智能化和自主性的现代化机器人。
它们能够在工业生产线上完成各种繁重、危险和重复性的工作任务,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在本文中,我们将全面了解和认识工业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工作原理以及发展趋势。
一、工业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工业机器人是一种由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机械工程技术等多种技术综合应用于制造业领域的机器人。
它们被设计用于代替人力完成工厂生产过程中的重复性、繁重或危险的任务,如车间装配、焊接、搬运、喷涂等。
工业机器人具备自主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能够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和条件自动执行任务。
二、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工业机器人在许多制造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是汽车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在汽车生产线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能够完成汽车零部件的组装、焊接、喷涂等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其次是电子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在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如电路板组装和焊接。
此外,工业机器人还在食品加工、医药制造、塑料制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三、工业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工业机器人通过感知、决策和执行三个关键步骤完成工作任务。
首先,它们通过传感器感知周围的环境和目标物体,获取必要的信息。
然后,机器人根据预先编写的程序和算法进行决策,确定如何执行任务。
最后,机器人根据决策结果,通过运动控制系统驱动执行器,完成任务。
四、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要求,工业机器人正不断发展和演进。
首先,人机协作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机器人能够与人类工作人员在同一工作区域内共同完成任务。
其次,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能够通过学习和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任务要求。
此外,机器人的柔性化和模块化设计也是未来发展的重点,能够满足不同生产情况下的需求。
综上所述,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主执行工作任务的现代化机器人。
它们在各个制造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工业机器人内部机构详解今天给大家讲讲工业机器人内部结构的知识,教教大家控制、驱动、传动、执行等一些有关于机器人的基础知识。
大家可不要小瞧了这基础的内容,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有了坚实的基础,对日后的学习和拓展都很有帮助的。
德国kuka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内部结构构造一、机器人驱动装置概念:要使机器人运行起来, 需给各个关节即每个运动自由度安置传动装置。
作用:提供机器人各部位、各关节动作的原动力。
驱动系统:可以是液压传动、气动传动、电动传动, 或者把它们结合起来应用的综合系统;可以是直接驱动或者是通过同步带、链条、轮系、谐波齿轮等机械传动机构进行间接驱动。
1、电动驱动装置电动驱动装置的能源简单,速度变化范围大,效率高,速度和位置精度都很高。
但它们多与减速装置相联,直接驱动比较困难。
电动驱动装置又可分为直流(DC)、交流(AC)伺服电机驱动和步进电机驱动。
直流伺服电机电刷易磨损,且易形成火花。
无刷直流电机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步进电机驱动多为开环控制,控制简单但功率不大,多用于低精度小功率机器人系统。
电动上电运行前要作如下检查:1)电源电压是否合适(过压很可能造成驱动模块的损坏);对于直流输入的+/-极性一定不能接错,驱动控制器上的电机型号或电流设定值是否合适(开始时不要太大);2)控制信号线接牢靠,工业现场最好要考虑屏蔽问题(如采用双绞线);3)不要开始时就把需要接的线全接上,只连成最基本的系统,运行良好后,再逐步连接;4)一定要搞清楚接地方法,还是采用浮空不接;5)开始运行的半小时内要密切观察电机的状态,如运动是否正常,声音和温升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停机调整。
2、液压驱动通过高精度的缸体和活塞来完成,通过缸体和活塞杆的相对运动实现直线运动。
优点:功率大,可省去减速装置直接与被驱动的杆件相连,结构紧凑,刚度好,响应快,伺服驱动具有较高的精度。
缺点:需要增设液压源,易产生液体泄漏,不适合高、低温场合,故液压驱动目前多用于特大功率的机器人系统。
工业机器人机器人本体设计分析声明:本文内容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一、机器人结构设计机器人的结构设计是指针对特定任务和工作环境,对机器人的外形、连接方式、关节结构等进行设计和优化的过程。
合理的机器人结构设计能够提高机器人的功能性、灵活性和稳定性,从而更好地完成各种任务。
下面将从机器人的外形设计、连接方式设计以及关节结构设计三个方面详细论述机器人结构设计相关内容。
(一)外形设计1、外形尺寸设计:机器人的外形尺寸设计需要考虑到工作空间的限制以及任务的需求。
合理的外形尺寸设计可以使机器人在狭小的空间内自由移动,并且能够达到所需的工作范围。
2、外形材料选择:机器人的外形材料选择应考虑到机器人的使用环境和任务特点。
例如,在潮湿的环境中工作的机器人可以选择防水材料,而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机器人则需要选择耐高温材料。
3、外形形状设计:机器人的外形形状设计既要满足机器人的运动需求,又要符合人类对机器人的认知和接受。
因此,外形形状设计需要考虑到机器人的动态特性和人机交互的需求。
(二)连接方式设计1、运动连接方式设计:机器人的运动连接方式包括传动装置、连接结构等。
传动装置的设计应满足机器人的工作要求,如速度、精度、承载能力等。
连接结构的设计应具有稳定性和刚度,以确保机器人在高速和大力矩下不发生松动或变形。
2、电气连接方式设计:机器人的电气连接方式包括电缆布线、接插件等。
电缆布线的设计应考虑到机器人的自由度和运动范围,并保证电缆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接插件的选择和布局应方便维护和更换。
3、通讯连接方式设计:机器人的通讯连接方式包括传感器和控制系统之间的通讯方式。
合理的通讯连接方式可以提高机器人的响应速度和数据传输效率,从而提高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三)关节结构设计1、关节类型选择:关节是机器人身体各部分连接起来并实现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机器人介绍及分析三篇篇一:工业机器人分析目录CONTENTS第一篇:智能制造顶层设计正在制定工业机器人产业获利 ------- 1 第二篇: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销售量以40%左右的速度增长-------- 3 第三篇:“机器换人”政策逐步落地工业机器人市场爆发 ------- 4 第四篇:20XX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猛增54% ----------------- 5 第五篇:机器换人时代来袭工业机器人现状与前景分析 --------- 6 第六篇:机器人再获政策红利工业机器人产业前景可期 --------- 8 第七篇: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将出服务/工业机器人同迎利好 -- 9 第八篇:中国制造2025再获力挺工业机器人发展分析 --------- 10 第九篇:工业机器人行业现状分析引领智能制造时代 ---------- 12 第十篇:20XX-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年销售量预测数据--- 13 第十一篇:机器人将成富士康支柱业务工业机器人发展态势趋好14 第十二篇:大族激光募重金发力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产业前景窥探15 第十三篇:“智”造中国工业机器人三大黄金市场分析 -------- 17 第十四篇:昆山富士康两年裁员5万人工业机器人产业兴起在即18 第十五篇:东莞无人工厂探秘:工业机器人前景分析 ---------- 19第十六篇:工业机器人市场空间大传感器发展现状分析 -------- 20 第十七篇:20XX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将破万亿-------------- 21 第十八篇:工业4.0概念凶猛引中兴入局工业机器人发展分析 -- 22 本文所有数据出自于《20XX-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第一篇:智能制造顶层设计正在制定工业机器人产业获利近日,工信部部长苗圩对媒体透露,工信部正在加强智能制造顶层设计,研究制定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编制智能制造专项规划;推动传统装备智能化改造和升级,分行业制定传统装备智能化改造路线图,组织开展重点行业智能车间、智能工厂试点,培育一批样板企业并组织推广行业应用示范。
机器人运动系统分析1、工业机器人的正运动学本文以PUMA560机器人[36]为对象。
PUMA560机器人是一种六自由度的臂式机器人,运动姿态由六个关节控制,其结构组成部分为腰部、肩部、大臂、小臂、腕关节。
它的前三个关节运动范围较大,关节连杆较长,所以主要用于确定机机器人末端的位置,后三个关节比较灵活主要用于确定末端的方向。
PUMA560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如下图1.4所示,分别建立各关节坐标系如图1.5所示,可以看出,机器人的末端三关节的轴线交于一点,交点为三关节坐标系重合的原点。
图1.4 PUMA560结构图图1.5 PUMA560坐标图表1.1为PUMA560机器人的D -H 参数表[37]。
表1.1 PUMA560机器人D -H 参数表表1.1中ιq 列括号里的值为图1.4中机器人关节变量的实际值。
根据齐次坐标变换和表1.1中机器人的参数,得到各连杆的齐次变换矩阵为:112233211233012123224445543445644550000000001000010000010000100010001000001001000000001001;;;;;c s c s c s a s c d s c -s -c c s a c s d -s -c s c ---⎡⎤⎡⎤⎡⎤⎢⎥⎢⎥⎢⎥⎢⎥⎢⎥⎢⎥===⎢⎥⎢⎥⎢⎥⎢⎥⎢⎥⎢⎥⎣⎦⎣⎦⎣⎦--⎡⎤⎡⎤⎢⎥⎢⎥-⎢⎥⎢⎥==⎢⎥⎢⎥⎢⎥⎢⎥⎣⎦⎣⎦T T T T T 66566000010000001c s -s -c -⎡⎤⎢⎥⎢⎥=⎢⎥⎢⎥⎣⎦T (1.10)其中,ji T 为坐标系{i}相对于坐标系{j}的齐次变换矩阵;sin i i s q =,cos i i c q =。
将以上各齐次变换矩阵依次相乘即可得到机器人末端相对于操作空间的齐次变化矩阵:0123456123456T =T T T T T T(1.11)式(1.11)为关节变量1q ,2q ,……,6q 的函数。
工业机器人的结构介绍,超详细,值得收藏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的结构工业机器人的总体结构上看,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六个系统”。
三大部分、六个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工业机器人结构三大部分是指用于实现各种动作的机械部分、用于感知内部和外部信息的传感部分和用于控制机器人完成各种动作的控制部分。
六个系统分别是驱动系统、机械结构系统(又叫执行系统)、机器人-环境交互系统、感受系统、人机交互系统和控制系统。
驱动系统驱动系统包括动力装置和传动机构,用以使执行机构产生相应的动作。
有电机驱动、液压驱动、气动驱动、其它驱动形式。
根据需要,可采用由这三种基本驱动类型的一种,或合成式驱动系统,目前最常用的是电机驱动。
选用原则:1,控制方式:对物料搬运(包括上、下料)、冲压用的有限点位控制的程序控制机器人,低速重负载时可选用液压驱动系统;中等负载时可选用电机驱动系统;轻负载时可选用电机驱动系统;轻负载、高速时可选用气动驱动系统,冲压机器人手爪多选用气动驱动系统。
2,作业环境要求:从事喷涂作业的工业机器人,由于工作环境需要防爆,考虑到其防爆性能,多采用电液伺服驱动系统和具有本征防爆的交流电动伺服驱动系统。
水下机器人、核工业专用机器人、空间机器人,以及在腐蚀性、易燃易爆气体、放射性物质环境中工作的移动机器人,一般采用交流伺服驱动。
3,操作运行速度:对于装配机器人,由于要求其有较高的点位重复精度和较高的运行速度,通常在运行速度相对较低(≤4.5m/s)的情况下,可采用AC、DC或步进电动机伺服驱动系统;在速度、精度要求均很高的条件下,多采用直接驱动(DD)电动机驱动系统。
电机驱动方式驱动电机主要要求:快速性,控制特性的连续性和直线性,能接受严苛运行环境,起动转动矩惯量大,加强调速范围宽,体积小,质量小,轴向尺寸短。
目前,由于高起动转矩、大转矩、低惯量的交、直流伺服电动机在工业机器人中得到广泛应用,一般负载1000N(相当100kgf)以下的工业机器人大多采用电伺服驱动系统。
工业机器人专业介绍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的自动化设备,它在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工业机器人的定义、应用领域、工作原理、技术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定义工业机器人是一种由电动机、传感器、控制系统和多关节机械臂等组成的自动化设备。
它能够执行人类所需的各种操作,具有高度灵活性和精确性,能够完成复杂的任务,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二、应用领域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各个制造业领域,如汽车制造、电子产品组装、食品加工、医药生产等。
它们可以完成焊接、喷涂、装配、搬运、包装等工作,有效提升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
三、工作原理工业机器人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感知、决策和执行三个环节。
1.感知: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力传感器等感知设备,机器人能够获取周围环境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
2.决策:机器人根据感知到的信息,经过处理和决策,选择合适的动作路径和执行方式。
3.执行:机器人通过多关节的机械臂和执行器,完成所需的动作,如抓取、搬运、装配等。
四、技术特点工业机器人具有以下几个技术特点:1. 多关节机械臂:机器人的机械臂通常由多个关节组成,可以模拟人的手臂,具有灵活的运动能力和较大的工作范围。
2. 高精度控制: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具有高精度的位置和力控制能力,能够保证动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传感器技术:机器人配备了各种传感器,如视觉传感器、力传感器等,能够进行环境感知和物体识别,实现更精确的操作。
4. 自动化协调:多个机器人可以通过网络或无线通信进行协调和合作,实现自动化生产线的优化配置和操作。
五、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工业机器人在未来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智能化:机器人将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更高级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任务需求。
2. 人机协作:机器人将与人类进行更加紧密的合作,实现人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安全性。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动完成工业生产任务的智能化设备,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精准性,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生产、化工生产等各个行业。
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组成以及其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将对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组成及作用进行简要的介绍。
一、基本组成1. 机械结构: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包括机械臂、关节、执行器等部件。
机械臂是工业机器人的主体,它具有多个关节,可以实现自由度的运动。
通过执行器,机械臂可以完成抓取、移动、旋转等动作。
2. 传感器系统:工业机器人的传感器系统包括视觉系统、力传感器、接触传感器等。
视觉系统可以帮助机器人感知周围的环境,识别物体的位置和形状;力传感器和接触传感器则可以帮助机器人控制力度,避免因外力变化而产生意外伤害。
3. 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由计算机、控制器、编码器等组成。
计算机为机器人提供智能化的控制能力,控制器负责传输指令、监控系统运行情况,编码器则用于监测机械臂的位置和角度。
4. 末端执行器:末端执行器是工业机器人的“手”,用于实现与物体的接触和操作。
末端执行器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夹爪、吸盘、焊枪等,根据具体的生产任务选择合适的末端执行器。
二、作用1. 自动化生产:工业机器人能够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自动完成各种生产任务,如搬运、装配、焊接、喷涂等。
它们可以持续、准确地执行任务,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 灵活适应:工业机器人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以根据生产需求进行快速、精准的调整。
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可以根据需要更换末端执行器,实现不同的生产任务。
3. 人机协作:部分工业机器人能够支持人机协作,通过传感器系统感知人体位置,避让人员或与人员共同完成生产任务,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保障工人的安全。
4. 数据处理:工业机器人通过传感器系统获取大量的生产数据,可以实时监控生产过程,对生产参数进行调整,实现智能化的生产管理。
工业机器人作为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设备,具有复杂的机械结构和多样化的功能,其基本组成和作用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机器人分析及种类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它能自动执行工作,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
它可以接受人类指挥,也可以按照预先编排的程序运行,现代的工业机器人还可以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下工业机器人维护、特点、优势、组成结构、技术原理及种类。
一、工业机器人维护维护六项•操作者必须检查机器人在不在原点位置,严禁不再原点位置启动机器人;•机器人示教与运行过程中,请确认机器人动作范围内没有闲杂人;•机器人运行中,需停下来时,可按外部急停按钮、暂停按钮、示教盒上的急停按钮,如需继续工作,可按复位按钮让机器人继续工作;•关闭机器人电源前,不用按外部急停按钮,可以直接关闭机器人电源;•当发生故障或报警时,请把报警代码和内容记录下,以便技术人员解决问题;•作业结束,必须关电源、关气阀、清理设备、整理现场。
二、工业机器人的特点可编程生产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是柔性启动化,工业机器人可随其工作环境变化的需要而再编程,因此它在小批量多品种具有均衡高效率的柔性制造过程中能发挥很好的功用,是柔性制造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拟人化工业机器人在机械结构上有类似人的行走、腰转、大臂、小臂、手腕、手爪等部分,在控制上有电脑,此外,智能化工业机器人还有许多类似人类的“生物传感器”,如皮肤型接触传感器、力传感器、负载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声觉传感器、语言功能等。
传感器提高了工业机器人对周围环境的自适应能力;通用性除了专门设计的专用的工业机器人外,一般工业机器人在执行不同的作业任务时具有较好的通用性,比如,更换工业机器人手部末端操作器(手爪、工具等)便可执行不同的作业任务;工业机器技术涉及的学科相当广泛,归纳起来是机械学和微电子学的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
第三代智能机器人不仅具有获取外部环境信息的各种传感器,而且还具有记忆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图像识别能力、推理判断能力等人工智能,这些都是微电子技术的应用,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密切相关,因此,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必将带动其他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水平也可以验证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和工业技术的发展水平。
总评成绩:《机器人应用技术》实验报告
专业:机电一体化
班级:机电141班
学号:140212107
姓名:刘宗成
河南工学院
机电工程系
实验一工业机器人机械结构
实验目的:1、认识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熟悉工业机器人基本工作原理
3、了解工业机器人技术参数
实验原理:
六自由度机械手本体结构图
实验器材:1、FANUC M-6i六自由度机械手二台
2、FANUC M-6iB六自由度机械手一台
3、ABB IRB-2400六自由度机械手一台
4、实验设备使用说明书各一本
实验步骤:1、学习ABB和FANUC六自由度机械手基本构成控制柜与机械本体
2、学习六自由度机械手本体各关节的作用
3、学习六自由度机械手本体中定位关节与姿态关节
4、学习六自由度机械手本体各关节驱动机构与传动机构
5、学习典型工业机器人机械本体质量分布,以及各关节中质量平衡和力矩平衡
6、学习六自由度机械手各关节运动范围及运动速度控制
7、学习工业机器人重复定位精度的定义,并且了解相应机器人的重复定位精度
8、学习工业机器人最大负载
9、学习工业机器人最大运动范围
实验报告:课后每位同学按照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思考题:1、画出六自由度机械手的结构简图
2、分析各关节机械手臂的运动范围
注意事项:1、实验开始之前认真学习工业机器人机械本体结构。
2、实验过程认真阅读实验设备说明书。
实验报告
实验二 机器人运动学实验
实验目的:1、了解四自由机械臂的开链结构 2、掌握机械臂运动关节之间的坐标变换原理 3、学会机器人运动方程的正反解方法 实验原理:
机器人运动学只涉及到物体的运动规律,不考虑产生运动的力和力矩。
机器人正运动学所研究的内容是:给定机器人各关节的角度或位移,求解计算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相对于参考坐标系的位置和姿态问题。
各连杆变换矩阵相乘,可得到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姿方程(正运动学方程)为 :
432140
A A A A T ==⎥⎥⎥⎥⎦
⎤⎢⎢⎢⎢⎣⎡10
00
z z z z y y y y
x x x x p a o n p a o n
p a o n 其中:z 向矢量处于手爪入物体的方向上,称之为接近矢量a
,y 向矢量的方向从一个
指尖指向另一个指尖,处于规定手爪方向上,称为方向矢量o ;最后一个矢量叫法线矢量n
,
它与矢量o 和矢量a 一起构成一个右手矢量集合,并由矢量的叉乘所规定:a o n
⨯=。
上式表示了机器人变换矩阵40T ,它描述了末端连杆坐标系{4}相对基坐标系{0}的位姿,是机械手运动分析和综合的基础。
实验器材:
1、RBT-4T03S 机器人一台;
2、RBT-4T03S 机器人控制柜一台;
3、装有运动控制卡和控制软件的计算机一台。
实验步骤:
1、 根据机器人坐标系的建立中得出的A 矩阵,相乘后得到T 矩阵,根据一一对应的关系,写出机器人正解的运算公式,并填入表6-1中;
表6-1机器人的正运动学的参数
2、 将变量45,23,15,104321=-=-==ϑθθd 这组数据带入表6-2中,求出各个分
量的值,填入表6-2中;
表6-2 机器人正运动学输入和输出参数
3、 运行机器人控制软件,点击“正运动学分析”按钮,出现如图6-1所示界面,输入各个关节的变量值,点击“计算”按钮,各个参数的值显示在相应的框内;
图6-1 机器人正运动学分析界面
4、将计算的值和控制系统软件计算出的值相比较,比较结果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请您分析原因。
实验报告:课后每位同学按照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思考题:
1、对于机器人来说,笛卡尔的坐标原点选择的不同,会对正运动学运算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注意事项:
1、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
2、机器人上电后,身体的任何部位不要进入机器人运动可达范围之内;
3、机器人运动不正常时,及时按下控制柜的急停开关;
实验报告
实验三机器人动力学软件仿真
实验目的:1、机器人动力学方程建立
2、机器人系统动力性能分析
实验原理:
以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为实验对象,运用牛顿-欧拉地推算法对机器人进行动力学分析,通过建立逆运动学方程,并用ADAMS软件建立了机器人的动力学仿真模型,进行机械手的动力分析。
实验器材:1、计算机一台
2、ADAMS仿真软件一套
实验步骤:1、按照实验要求建立运动模型
2、进行运动模型分析
3、运用牛顿-欧拉递推法对机器人进行动力学分析
实验报告:课后每位同学按照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思考题:1、建立六自由度机械手动力模型过程
2、简述动力分析过程
3、试分析各转动关节之间动力变化
4、试分析末端执行器对机械本体动力影响
注意事项:1、实验开始之前认真学习相关软件。
2、实验过程中注意模型建立及时与指导老师交流。
3、实验结束后正确关闭相关软件和计算机并清理使用的实验工位
实验报告
实验四机器人传感器实验
实验目的:1、掌握机器人各种传感器工作原理。
2、熟练传感器安装。
3、熟练掌握传感器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1、工业机器人组装套件一套
2、红外传感器二对
3、碰撞传感器4个
4、五金工具一套
5、万用表1只
实验步骤:1、红外传感器工作原理分析
2、红外传感器安装,红外传感器的插针是有方向性的,安装时应注意方向。
3、进行传感器控制编程编
4、连接电脑和控制器进行机器人调试
5、实验观察
6、碰撞传感器工作原理。
7、碰撞传感器安装
8、实验观察
实验报告:课后每位同学按照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思考题:1、工业机器人套件安装顺序
2、传感器在机电控制系统中的作用
3、在实验过程中传感器对机器人影响
注意事项:1、运行前充饱电,能使机器人运行效果更好。
2、轻拿轻放机器人,防止摔落地面。
3
免提持、拉扯、捧托碰撞环。
4
实验报告
实验五电机控制实验
实验目的:1、掌握步进电机工作原理
2、熟悉对步进电机转向、速度、行程进行控制的方法
3、了解常见的微型步进电机驱动器
实验原理:
电动机正反转互锁控制电气原理图
实验器材:1、计算机一台
2、proteus仿真软件一套
3、keil软件一套
实验步骤:1、分析步进电机(四相四线)工作原理
2、在proteus中绘制步进电机(四相四线)控制原理电路图
3、根据控制原理电路图在keil中编写相关控制程序
4、使用proteus进行程序和电路原理仿真
5、观察系统运行仿真结果
6、对比步进电机四相四拍和四项八拍运行方式的仿真结果
7、整理实验资料,正确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课后每位同学按照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思考题:1、画出完整电气原理图
3、简述步进电机工作原理
4、绘制四相四线步进电机控制时序图(四相四拍)
5、试分析步进电机的运行速度、行程和脉冲频率、数量、工作方式之间的关系
注意事项:1、实验开始之前认真检查相关软件是否正确安装,运行情况是否正常。
2、实验过程中认真记录、观察相关实验现象。
3、实验结束后正确关闭相关软件和计算机并清理使用的实验工位
实验报告
点击第三个
实验六机器人综合应用
实验目的:1、四自由度机械手臂软硬联调。
2、掌握四自由度机械手臂机械本体结构设计与控制系统设计。
3、了解四自由度机械手臂控制程序编写。
4、四自由度机械手臂编程及其自运行控制。
实验原理:
根据机械结构和控制原理进行创意设计。
实验器材:1、计算机一台
2、创意之星套件一套
3、气动机械夹一个
4、创意之星控制器一个
5、创意之星舵机调试器一个
6、五金工具一套
实验步骤:1、使用创意之星舵机调试器进行舵机调试,并且进行ID设置
2、使用创意之星套件搭建四自由度机械手臂机械结构
3、连接电脑和控制器进行机器人调试
4、编写四自由度机械手臂控制程序程序
5、观察系统运行结果
6、进行程序下载,进行四自由度机械手自运行控制
7、整理实验资料,正确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课后每位同学按照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思考题:
1、搭建四自由度机械手臂常用的机械结构以及传动结构有哪些,他们的功能分别是什么
2、简单描述自己搭建的四自由度机械手臂运动范围及速度控制方法。
3、四自由度机械手臂调试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注意事项:1、实验开始之前认真检查相关软件是否正确安装,运行情况是否正常,器件是否齐全。
2、实验过程中认真记录、观察相关实验现象。
3、实验结束后正确关闭相关软件和计算机并清理使用的实验工位
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