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考常见成语的含义、用法和出处。
2. 提高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丰富语言表达。
3.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含义和用法2. 成语的来源和演变3. 成语的分类和特点4. 高考成语题型解析5. 成语运用实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含义、用法、来源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高考成语题目和实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成语。
3. 练习法: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成语的起源和演变,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成语的含义、用法、分类和特点。
3. 实例分析:分析高考成语题目和实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成语。
4. 练习: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整理本节课学习的成语,总结其含义、用法和出处。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搜集成语故事,了解成语的来源和演变。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检查学生对成语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3. 练习题成绩:评估学生在课后练习中的表现,了解学习效果。
六、教学内容1. 成语辨析与运用2. 成语错误类型分析3. 成语辨析技巧讲解4. 成语运用实例解析5. 高考成语辨析题目练习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辨析与运用的方法及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错误类型及实例,提高学生辨析能力。
3. 练习法: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成语辨析与运用知识。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八、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讲解:讲解成语辨析与运用的方法及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成语错误类型及实例,提高学生辨析能力。
4. 练习: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成语辨析与运用知识。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成语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典型例句分析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高学生的成语辨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成语的来源和构成3. 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4. 成语的常见错误用法及辨析5. 成语在高考语文试题中的考查形式和策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的错误用法及辨析。
2. 难点:成语的错误用法及辨析,成语在高考语文试题中的考查形式和策略。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例句分析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高学生的成语辨析能力。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3. 练习法: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成语的正确用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成语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成语的来源和构成,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
3. 案例分析:分析成语的错误用法及辨析,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成语。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5.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成语的正确用法。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拓展1. 成语故事:介绍一些成语的由来,让学生了解成语背后的文化底蕴。
2. 成语接龙: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和反应能力。
3. 成语运用实例:分析一些著名文学作品中的成语运用,让学生学会在实际语境中正确使用成语。
七、高考成语真题解析2. 解析高考成语真题中的错误用法,让学生了解高考成语考查的难点。
3. 指导学生掌握高考成语真题的解题策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八、成语辨析练习1. 设计成语辨析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成语辨析能力。
2. 分析练习题的答案,讲解成语错误用法的原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成语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并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提高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3. 培养学生对汉语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成语的积累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成语的含义、用法和来源。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例句分析成语的运用。
3. 练习法:通过练习巩固所学成语。
四、教学准备1. 成语资料卡片。
2. 成语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成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成语:选取五个成语进行讲解,包括成语的含义、用法和来源。
3. 案例分析:给出典型例句,分析成语的运用。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成语练习,巩固所学成语。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成语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继续积累和运用成语。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和理解成语。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汉语传统文化的热爱。
六、教学内容与目标章节:六至十内容:六、成语的故事与出处七、成语的分类与特点八、成语的运用与辨析九、成语接龙游戏十、成语复习测试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2. 通过对成语的分类和特点的学习,提高学生运用成语的准确性。
3.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增强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4. 通过对成语接龙游戏的参与,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反应能力。
5. 通过复习测试,检查学生对成语学习的效果,查漏补缺。
七、教学重难点六、成语的故事与出处重点:成语的出处和背后的故事。
难点:理解成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七、成语的分类与特点重点:成语的分类和特点。
难点:掌握各类成语的用法和表达效果。
八、成语的运用与辨析重点:成语的正确运用和辨析。
难点:区分近义成语和避免成语误用。
九、成语接龙游戏重点:成语接龙的规则和技巧。
难点:流畅地进行成语接龙,避免卡顿。
高三成语专题复习教学设计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
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高三成语专题复习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1、明确考纲要求,把握熟语误用类型。
2、积累重要熟语,了解熟语的意义、使用对象、感情色彩等,能学以致用。
1、明确熟语误用类型,掌握做题思路、方法。
2、能区分易误解的成语解释,分清熟语的使用范围、适合语境。
1、熟语误用类型2、试卷讲解分析一、熟语误用类型(一)、语义不当1、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2、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
3、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二)、对象不当1、201宿舍里的六位小伙子都是十八九岁的年纪,豆蔻年华,风华正茂。
2、古人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3、该房屋建筑装潢工作室有经验丰富的专门美术设计师,他们作风严谨、技术精良,把居室交由他们装修,保管使您蓬荜生辉。
(三)、轻重不当1、李老师当班主任20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积劳成疾仍坚持工作。
2、劳动光荣,坐享其成可耻,是我们新社会的特点。
(四)、褒贬不当1、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趋之若鹜。
2、为了迎接第六届华商大会,青年志愿者队伍粉墨登场,大显身手。
3、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五)、语法不当1、包围圈越缩越小,这群罪大恶极的歹徒已成了瓮中捉鳖。
2、折扇和信封上面,龙飞凤舞着文艺界几十名委员风采各异的签名。
3、他往四周一看,发现漫山遍野都是这种怪石,这时他心中就有了出奇制胜叛军的妙计了。
(六)、逻辑不当1、领导者应当在问题出现之时就未雨绸缪,而不应在问题出现之后惊慌失措。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考成语的常见错误类型及原因。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高考成语常见错误类型及原因分析3.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4. 成语辨析练习三、教学过程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介绍成语的概念、来源和构成,分析成语的特点。
2. 高考成语常见错误类型及原因分析:归纳总结高考成语错误类型,分析错误原因。
3.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讲解成语的正确用法,举例说明。
4. 成语辨析练习: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成语辨析练习。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错误类型及正确使用方法。
2. 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子讲解成语的正确用法。
3. 练习法: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成语辨析练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和答案的正确性。
3. 学习效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错误类型及正确使用方法,让学生对成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成语的正确用法。
在教学评价方面,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练习完成情况和学习效果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教学调整。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
六、成语复习策略1. 分类复习:将成语按照词义、用法、出处等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2. 归纳总结:对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进行归纳总结,分析错误原因,提高识别和避免错误的能力。
3. 成语接龙:通过成语接龙游戏,增加学生对成语的记忆和运用能力。
七、成语辨析技巧1. 词义辨析:掌握成语的准确词义,区分近义成语的细微差别。
2. 语境分析:根据句子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进行填空。
3. 逻辑关系:注意成语之间的逻辑关系,避免使用错误的成语。
高考成语复习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使学生在日常交际和写作中能够运用成语丰富语言。
3. 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提高学生对成语故事和文化背景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成语的来源和分类3. 成语的正确运用4. 成语的辨析与练习5. 成语在阅读和写作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和分类,成语的正确运用。
2. 难点:成语的含义理解和辨析,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和分类,分析成语的正确运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成语实例,分析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 练习法:设计各种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成语知识。
4. 讨论法:分组讨论成语的使用场合和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成语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成语的重要性和作用。
2. 讲解:详细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和分类,举例说明成语的正确运用。
3.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辨别成语的正确与错误,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4. 讨论:分组讨论成语的使用场合和注意事项,分享成语故事和文化背景。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成语的正确运用和注意事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练习题的正确率:统计学生练习题的正确率,评估学生对成语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期中期末考试:设置相关成语题目,评估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资源1. 成语教材或成语词典:提供成语的定义、例句和故事背景。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成语例句、成语故事和教学课件。
高考成语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复习高考必考的常见成语,掌握其基本含义和用法;2.加深学生对成语的认识和应用能力,提高语文综合运用水平;3.培养学生的语感和修辞能力,提高写作和阅读水平。
二、教学内容:1.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常见高考必考成语的解释和用法;3.成语的运用和创新。
三、教学过程:1.成语的定义和特点(10分钟)导入例子:请同学们举出一些常见的成语,并询问他们对成语的理解。
解释成语: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是具有固定结构和特定含义的词组,通常由四个字组成。
常见成语的特点是形象、生动、简练,能够准确表达一定的意义和象征。
2.常见高考必考成语的解释和用法(40分钟)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研究一个或两个成语,解释其含义和用法,并准备小组展示。
展示成果: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研究的成语,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讨论。
常见高考必考成语:- 突飞猛进:形容进展很快,发展迅猛。
- 拔苗助长:比喻急于求成,反而适得其反。
- 不可或缺:形容非常重要,不能缺少。
- 不胫而走:形容消息传播得很快,像没有腿而能够奔跑一样快。
- 触类旁通:从一个事物推知另一个事物。
- 心领神会:指对别人的意图、情绪、要领等有很深的理解。
3.成语的运用和创新(60分钟)创新游戏:请学生们以小组形式创造一些与生活和时事相关的新成语,要求含义准确,运用得当,并能进行合理解释。
创新展示:每个小组轮流上台展示他们创造的新成语,并进行合理解释和运用扩展。
四、教学评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以及小组展示等方式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对高考必考的常见成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通过小组讨论和创造新成语的方式提高了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阅读成语等语文素材,培养了学生们的语感和修辞能力,对于提升写作和阅读水平有一定好处。
教师可以结合听、说、读、写的方式进行教学,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023年成语复习教案5篇成语复习教案篇1一、成语的一般特点成语是定型的语素组合,不但结构稳定,其构成语素的音、形、义也是相当固定的。
譬如“心广体胖”的“胖”,只能读pán,而不能读pàng,因为它是安泰舒适的意思;“自怨自艾”的“艾”只能读yì,而不能读ài,因为它是治理、惩治的意思。
又如“闻鸡起舞”的“舞”只能指舞剑,而不是指跳舞;“不名一文”的“名”只能是占有的意思。
懂得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现在各种媒体尤其是其中的广告,乱写、乱读、乱用的情况实在太多,这给知之不多的高中学生制造了很大的混乱。
不少成语有特定的含义,不能随意解释,不能不分场合随意乱用。
譬如“文不加点”,形容写__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绝不是写__不加标点符号;“七步之才”指很有才华,绝不是才华很低;“江郎才尽”,是指本来有才而后“尽”了,不能用于本来就无才的人;“豆蔻年华”只能用于形容十几岁的少女,而不能形容其他人;“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而“汗牛充栋”只是形容书籍多,而不表明学问大;“美轮美奂”,形容高大华美,一般多用于称赞房屋,而不能用于化妆品。
这也是应该注意的。
成语同其他词语一样,也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
譬如,“无微不至”是褒义的,“无所不至”、“无所不为”是贬义的;“东山再起”是中性的,“死灰复燃”是贬义的。
“杀一儆百”是书面语体的,“杀鸡吓猴”是口头语体的'。
二、成语的结构如前所说,成语的结构是稳定的。
从结构形式看,同其他短语一样,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并列、承接、目的、因果、主谓、偏正、连动、兼语等:懂得一点成语结构的知识,有助于正确书写、理解,从而正确使用。
如“纷至沓来”是“纷至”与“沓来”的并列,“至”与“来”的意思相近,“沓”与“纷”也就意思相近,因此就不能将“沓”写成“踏”。
“待人接物”是“待人”与“接物”的并列,“物”就是指人,因而这个成语是指与人相处,而不是其他意思。
高考成语复习题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成语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2. 让学生熟悉高考成语题的出题方式和答题技巧。
3. 通过复习,提高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基本特点2. 高考成语题的出题方式和答题技巧3. 成语的分类和用法4. 成语的辨析和修改5. 成语的应用和练习三、教学重点:1. 成语的定义和基本特点2. 高考成语题的出题方式和答题技巧3. 成语的分类和用法4. 成语的辨析和修改5. 成语的应用和练习四、教学难点:1. 成语的辨析和修改2. 成语的应用和练习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分类和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高考成语题的出题方式和答题技巧。
3. 练习法:进行成语辨析、修改和应用的练习。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成语的辨析和应用,互相学习和交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讲解成语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2. 分析高考成语题的出题方式和答题技巧。
第二课时:1. 讲解成语的分类和用法。
2. 进行成语辨析的练习。
第三课时:1. 讲解成语的修改方法。
2. 进行成语修改的练习。
第四课时:1. 讲解成语的应用和答题技巧。
2. 进行成语应用的练习。
第五课时: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评价学生对成语定义、特点、分类和用法的掌握程度。
2. 通过成语辨析和修改的练习,评价学生对成语辨析和修改的能力。
3. 通过成语应用的练习,评价学生对成语应用和答题技巧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成语教材或教辅资料。
2. 高考成语题真题和模拟题。
3. 教学PPT或黑板。
八、教学步骤:1. 引入成语的概念,讲解成语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2. 分析高考成语题的出题方式和答题技巧。
3. 讲解成语的分类和用法,进行相关练习。
4. 讲解成语的修改方法,进行相关练习。
5. 讲解成语的应用和答题技巧,进行相关练习。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提高学生对成语的识记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准确表达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成语的来源和演变过程,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成语是固定结构,具有特定的含义,往往隐含一定的道理。
学生在使用成语时,要确保成语的意义与句子的上下文相符合。
2. 成语的来源和演变:成语来源于古代文学、历史、神话等方面,学生在学习成语时,要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增强文化底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成语的来源和演变。
2. 教学难点:成语的准确运用,成语的来源和演变过程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例句,分析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2. 故事导入法:以成语背后的故事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成语的用法和来源,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一个成语背后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2. 讲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通过典型例句,分析成语的意义和用法,让学生掌握成语的正确运用。
3. 讲解成语的来源和演变:介绍成语的起源,讲解成语的演变过程,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成语的用法和来源,教师巡回指导。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成语接龙游戏: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接龙比赛,要求每个成语都要准确无误,接龙过程不能中断。
通过游戏让学生加深对成语的记忆和运用。
2. 成语辨析大赛:学生分组进行成语辨析,教师给出成语,学生要快速判断成语的使用是否正确,并解释原因。
通过比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游戏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成语运用准确性:通过成语接龙和成语辨析环节,评价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成语的准确性。
3.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成语的准确运用和作文中的成语使用。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成语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成语误用类型的辨析能力。
4. 引导学生学会成语的积累和运用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 成语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2. 成语误用类型的辨析。
3. 成语的积累和运用方法。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例句,分析成语的误用情况。
2. 讨论法:分组讨论成语误用的原因和对策。
3. 实践法: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
四、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基本特点1.1 成语的定义1.2 成语的基本特点(来源、结构、意义等方面)2. 成语误用的类型及原因2.1 成语含义与语境不符2.2 成语用法错误2.3 成语搭配不当2.4 成语色彩误用2.5 成语重复或矛盾3. 成语的积累和运用方法3.1 成语来源分类积累3.2 成语用法分类积累3.3 成语典故和例句记忆3.4 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成语的定义和基本特点,引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2. 讲解成语误用的类型及原因,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成语误用的严重性。
4. 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检测学习效果。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成语的正确使用和积累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实践环节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成语接龙游戏1. 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接龙游戏,要求每个成语的第一个字与上一个成语的一个字相同。
2. 教师点评游戏的精彩瞬间,纠正成语使用不当的情况。
活动二:成语辨析竞赛1. 教师给出成语,学生判断其是否使用正确。
2. 学生分组进行竞赛,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
3. 教师总结错误类型,并进行讲解。
七、教学策略策略一:案例分析法1. 教师展示成语误用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
2. 学生通过案例学会识别成语误用的类型,提高辨析能力。
策略二:情境教学法1. 教师创设实际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运用成语。
成语专题复习教案㈠成语专题复习教案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方法,通过适量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①了解易设误的成语的几种类型;②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③有的放矢,加强积累。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以练为主课时安排:6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考点解析一、知识准备1.了解成语的有关知识(1)成语的语法结构关系①并列式:披坚执锐防微杜渐②承接式:先斩后奏见异思迁③目的式:削足适履越祖代扈④因果式:水滴石穿水落石出⑤主谓式:把人忧天夜郎自大⑥动宾式:不见经传拒人千里⑦动补式:退避三舍无动于衷⑧连动式:画蛇添足刻舟求剑⑨兼语式:请君人瓮引狼人室⑩偏正式:衣冠禽兽扶摇直上(2)成语的感情色彩①褒义:风起云涌殚精竭虑②贬义:处心积虑满城风雨③中性:今非昔比风雨交加(3)成语的出处①古代寓言故事:望洋兴叹及虎谋皮②历史故事:煮豆燃萁闻鸡起舞洛阳纸贵③古代典籍作品:祸起萧墙举一反三昭然若揭二. 研习高考试题1.(2008年全国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往往捉襟见肘....。
B、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堵车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
C、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D、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答案为D。
“如数家珍”的释义为“好象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
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本句中各种老式钟表本身就是老王的“家珍”,谈不上“如”,因此是错误的。
A“捉襟见肘”的意思为“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
形容衣服破烂。
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B“未雨绸缪”中“绸缪”意为“紧密缠缚”。
成语复习教案6篇成语复习教案篇1一、活动目的:通过本次活动,提高学生了解和运用成语的能力。
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听力,语言表达、写作、合作学习等多方面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活动准备:1、把学生分成8个小组。
2、每组请一名学生按成语的意思练习表演。
3、指导学生通过校图书馆、上网查询等方式积累成语,作好活动的`准备。
一.成语接龙的活动形式开始上课:每人一个成语_同学们,几年来的语文学习,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积累了不少的成语了吧。
今天,老师就要和同学们一起进入成语活动,共同享受成语带给我们的乐趣吧!二、找成语。
老师即兴说一段话(内容关于学校及班级的变化,引起学生的兴趣),请同学们认真听,找出其中的成语,看看哪个小组找得又快又准。
三、写成语。
同学们,不仅咱们的学校,咱们的班级变化了,我们美丽的家乡开发区这几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能用几个成语来形容吗?四、走进成语乐园。
1、带数字的成语你知道吗?2、自然景物的成语知多少?3、人物品质的成语知道吗?4、动物园里的成语有多少呢?5、带近义词的成语你知道吗?五、走进成语植物苑顺()摸()()落归()粗()大()火()银()()红()绿沧海一()囫囵吞()胸有成()()断丝连世外()源()立()群()头()尾六、走进人体成语宫。
()瞪()呆()舞()蹈()亡()寒()红()赤劈()盖()()濡()染()来()去三()六()摩()接()推()置()七、我们和成语手拉手交朋友。
把意思相反的两个成语用线连起来,两全其美寥若晨星当局者迷两败俱伤雕虫小技鬼斧神工浩如烟海别开生面流芳百世默默无闻墨守成规并驾齐驱赫赫有名旁观者清分道扬镳遗臭万年八、看图猜成语。
出示活动图,同学们抢答成语九、成语表演。
请几位课前有准备的同学表演,然后请同学们猜出有关的成语。
十、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感觉到了成语带给我们的乐趣。
在我们的写作当中,如果用上了成语,也能为你的作文添色不少。
高三语文成语复习教案高三语文《百年孤独》教案教案一:成语复习一、教学目标:1. 复习和巩固高三学生所学的常用成语。
2. 通过成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
二、教学内容:1. 复习十个常用成语的使用方法和意义。
2. 听、说、读各种语境中的成语。
三、教学步骤:1. 复习已学的成语。
a. 通过让学生说出成语的意思和用法,进行复习。
b. 通过让学生完成成语的填空、翻译等练习,巩固成语的应用。
2. 制定游戏,让学生运用成语。
a. 设计成语接龙游戏,要求学生根据上一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说出以该字开头的成语。
b. 设计成语猜谜游戏,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提示词语,猜出正确的成语。
3. 听、说、读成语。
a. 让学生听录音,根据所听到的成语,选出正确的解释。
b. 让学生模仿录音,朗读给出的句子,体会成语的运用。
四、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说话、读写和做题情况,进行评价。
教案二:高三语文《百年孤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百年孤独》这部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2. 学会运用文学解读方法,分析小说的结构和文学手法。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通过阅读《百年孤独》的部分章节,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2. 分析小说的结构和文学手法,如时间跳跃、荒诞、寓言等。
3. 进一步了解拉丁美洲文学的特点和风格。
三、教学步骤:1. 阅读《百年孤独》的部分章节,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2. 分享阅读心得,讨论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3. 分析小说的结构和文学手法,如时间跳跃、荒诞、寓言等。
4. 学习拉丁美洲文学的特点和风格。
四、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写作的形式,评价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成语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2. 通过对成语的复习,加深学生对成语的含义、用法和来源的理解。
3.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含义与用法2. 成语的来源与故事3. 成语的分类与辨析4. 成语的应用与实践5. 成语的复习与测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成语的含义、用法和来源。
2. 难点:成语的分类、辨析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含义、用法和来源。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的故事和实例。
3. 小组讨论法:进行成语分类和辨析。
4. 实践法:运用成语进行表达和实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成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成语的含义、用法和来源,举例说明。
3. 案例分析:分析成语的故事和实例,加深学生对成语的理解。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成语分类和辨析,分享学习心得。
5. 实践环节:学生运用成语进行表达和实践,提高成语运用能力。
6. 复习与测试:进行成语复习和测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分享心得的准确性等。
3. 成语运用评价:通过学生的成语运用实践,评价学生对成语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4. 测试成绩评价:根据学生的成语测试成绩,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给予适当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成语。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问和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 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
八、教学资源1. 成语故事书籍和资料:用于讲解成语的来源和故事。
2. 成语卡片或挂图:用于学生分组分类和辨析成语。
成语复习教学设计(大全五篇)第一篇:成语复习教学设计成语复习教学设计课堂活动:成语运用错误常见角度教学目标: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方法教学重点:①理解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②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教学过程:学生小组探讨交流,最后总结成语运用错误常见有如下角度:角度一望文生义熟语意义具有整体性,而且意蕴是约定俗成的。
如果仅仅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导致理解不确切而造成的运用错误,就属于望文生义。
如把“泼冷水”的意思理解成“把冷水泼出去”就是典型的望文生义,这个熟语的意思是“挫伤别人的积极性或让他人清醒”;把“万人空巷”理解成“人们都离开街巷回到家里”也是望文生义,实际上正确的意思是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聚集在一起,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容易让人望文生义的成语很多,如“不名一文”“不足为训”“不经之谈”“不刊之论”“屡试不爽”“吊民伐罪”“细大不捐”“危言危行”“首当其冲”“明日黄花”等。
角度二褒贬误用有些成语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已经附带上一定的感情色彩,或褒义,或中性,或贬义。
具有褒义色彩的成语通常表达肯定、赞扬的情感态度,如“蔚为大观”(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殚精竭虑”(形容用尽心思)、“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等;具有贬义色彩的成语则表达否定或批判的情感态度,如“处心积虑”(形容蓄谋已久)、“始作俑者”(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弹冠相庆”(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等;具有中性色彩的成语则无褒义或贬义的感情色彩,如“四通八达”(形容交通极便利)、“筋疲力尽”(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等;还有一些成语,既能用在褒义方面,又能用在贬义方面,如“按图索骥”(既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线索寻找)、“暗送秋波”(本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现也引申为献媚取宠,暗中勾结)、“绵里藏针”(既比喻外貌柔和,内心刻毒,也形容柔中有刚)等。
运用时,不顾感情色彩,易造成误用现象。
高考语文复习成语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提高学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成语学习,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成语进行有效沟通和表达,增强语言魅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成语的定义与特点1. 成语的定义2. 成语的特点3. 成语的来源与构成第二章:成语的分类与记忆1. 成语的分类2. 成语的记忆方法3. 成语的积累与运用第三章:成语的运用与辨析1. 成语的正确运用2. 成语的误用与辨析3. 成语的运用技巧与实例分析第四章:成语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1. 成语在阅读理解中的重要性2. 成语在文段中的作用与分析3. 成语在阅读理解中的应对策略第五章:成语在写作中的运用1. 成语在写作中的作用与意义2. 成语的恰当运用与搭配3. 成语写作实例与评价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分类、记忆方法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的正确与误用,提高学生对成语运用能力的认识。
3. 阅读理解法:通过成语在文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4. 写作实践法:引导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写作,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分享。
2. 练习完成情况:学生按时完成练习和作业。
3.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成语在文段中的应用,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4. 写作能力:通过成语写作实例,评估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教学资源:1. 成语教材或教辅资料。
2. 成语故事书籍或文章。
3. 成语运用实例和误用案例。
4. 成语写作模板和优秀范文。
六、成语的来源与故事1. 成语的来源:古代文学、历史、神话、民间故事等。
2. 成语故事讲解:精选具有代表性的成语,讲解其背后的故事和寓意。
3. 成语故事的作用:增强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习兴趣。
七、成语的辨析与练习1. 成语的误用类型: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等。
2. 成语辨析方法:根据语境、词义、用法等方面进行辨析。
“正确使用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方法,通过适量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及难点:
①了解易设误的成语的几种类型;
②归纳成语运用正误的一些方法与技巧;
③有的放矢,加强积累。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考点解析:
二、考查重点:
高考重点考查的的是成语的意义和使用,尤其是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正确运用。
包括成语的含义、感情色彩、运用的对象与场合等。
三、复习重点:
1、辨析成语错用的主要类型
2、归纳成语运用正误的方法与技巧
四、结合练习归纳成语错用的主要类型:
1.曲解词语,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2、用错对象,张冠李戴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
3、误用褒贬,情感错位
成语从色彩上分为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从感情色彩上又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从语体色彩上又可分为书面语和口语。
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色彩,否则就会误用。
4、颠倒尊卑,不知谦恭
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
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
5、语义重复,自相矛盾
6、搭配不当,不合习惯
有些成语由于词性的限制,要注意它的用法。
7、夸大其辞,不知轻重
有些成语词义较重,也有些成语词义较轻,这就要求根据特定的语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8、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不少成语的词义后来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不能轻易认为它用错了。
在语言流传过程中,有些成语派生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甚至感情色彩也相反,这就决定了它们能适用于两种以上的语境。
如果对这类成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则易造成误判。
9、违背事理,不合逻辑
小结:
明确了高考成语题的设误类型,我们才能准确无误地判断出成语运用的正误,才能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使自己表述的语言增添亮色。
可见,要做到正确使用成语,这就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留心、多积累、多归纳,而在高考来临之际,抓住一些具有特殊性的成语加强训练,多注意近义成语的选用,多注意一些有历史渊源特殊意义的成语及典故,也就显得更加必要了。
五、总结答题技巧
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体会成语的感情色彩;
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