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洛宾生平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1
王洛宾生平大事记1913年12月28日,生于北京东城区一个职员家庭。
1919年9月,入北京“京师八旗子弟高等小学堂”学习。
1928年6月暑期在哈尔滨结识了塞克,塞克是他走进艺术殿堂的向导与启蒙。
1928年底,王洛宾为塞克的诗集《紫色的歌》第一首词“在海的那边”谱曲,这首歌当时在哈尔滨妇孺皆知,流传甚广。
与此同时,王洛宾还和塞克共同创作了“西巴扎尔夜歌”。
1931年毕业于北京通州潞河中学。
1931年9月,王洛宾被保送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学习。
他的钢琴教师是德国人谷不克,声乐教师是沙俄贵族霍洛瓦特·尼古拉·沙多夫斯基伯爵、作曲教师是从巴黎留学归国的汪德昭。
王洛宾从他们那里受到正统的音乐教育,这为他以后的音乐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在北京铁路扶轮中学任音乐教员。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前往山西参加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驻地在万安镇。
在这里王洛宾幸运的见到了贺老总,服务团共200多人,王洛宾成了乐队指挥,并创作了《洗衣歌》、《风陵渡的歌声》、《献给你》、《老乡、上战场》等歌曲,这些歌曲从黄河两岸传唱到抗日前线,传唱到了全国各地,受到了朱老总的嘉奖,1938年,为萧军《八月的乡村》谱写主题歌“奴隶只爱”,后随塞克在兰州参加西北战地服务团,前往甘肃、青海等地宣传抗日。
《西北歌声》在兰州出版。
1939年,在青海创作改编《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玛依拉》、《青春舞曲》、《虹彩妹妹》等民歌。
1940年,王洛宾在兰州结识了维吾尔族歌手,记录创作了许多首维吾尔族民歌,有名的《马车夫之歌》后改名《达坂城的姑娘》就是在这里创作的。
同年,他又深入哈萨克住地,创作了《流浪的哈萨克》、《小马驹》、《沿着天山》、《美丽的姑娘》等哈萨克民歌,并且出版了《西北歌声》、《青海歌声》两部歌集。
其中《在那遥远的地方》、《马车夫之歌》一直传唱到当时的重庆,蜚声海外。
民族音乐家王洛宾生平简介王洛宾(1913.12.28-1996.3.14),名荣庭,字洛宾,曾用名艾依尼丁,汉族人,出生北京,中国民族音乐家。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毕业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民族音乐家王洛宾,希望大家喜欢!王洛宾生平简介王洛宾出生在北京一个油画匠家庭。
他的祖父是浙江人,原本是靠卖茶叶蛋为生了,后来辗转流落到北京。
王洛宾的爷爷则是非常有名气的民间艺术家,在北京很是有名气,他的爷爷还很喜欢音乐,游族成家庭乐队,在家自娱自乐,好不热闹。
可能王洛宾的父亲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的影响下,吹拉弹唱无所不精。
民国十六年夏天,王荣庭就读于北京通州潞河中学。
同年秋天,他参加了基督教的教堂唱诗班,富有音乐天赋的的王荣庭很快就脱颖而出,成了唱诗班的佼佼者。
民国十七年,王荣庭的父亲因病去世,他去姐姐家报丧,不想在打工时,认识了塞克、金剑啸、沙蒙等艺术上的好友。
他还和塞克学了七弦琴(现在的吉他)。
塞克作为王荣庭的启蒙老师,不但教会他弹吉他,还教会他怎么唱歌、作曲。
九一八事变,王洛宾被送到北平师范大学艺术系学习,在哪里他学到了正统的音乐教育,为之后的创作打下深厚的基础,也在那一年王洛宾创作了出了他的第一首曲子《奴隶之爱》。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王洛宾便几集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期间创作了《老乡上战场》、《风陵渡的歌声》等脍炙人口的抗日歌曲。
之后改编了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后,便同西部结下不解之缘,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被人称为是“西部歌王”。
王洛宾作品特点王洛宾是我国的的民族音乐家,他一生的创作无数,那么王洛宾作品特点是什么?他早期多以抗日歌曲为主,在建国后,则是与西部结缘,创作多为民歌。
所以前期王洛宾作品特点是歌曲前期多是慷慨激昂为主,能鼓舞士气。
后期民歌,则贴近生活,朗朗上口。
王洛宾作曲家,他可以说是个土洋结合的音乐人,他受到过正统的音乐教育,又是出生于书香门第。
王洛宾编写的歌曲
【原创版】
目录
1.王洛宾的个人背景和音乐生涯简介
2.王洛宾的歌曲创作特点和风格
3.王洛宾的歌曲代表作及其影响力
4.王洛宾对我国音乐界的贡献和影响
正文
王洛宾,原名王义贞,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家,他的音乐生涯跨越了近一个世纪。
自幼酷爱音乐的他,在 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在上海从事音乐创作,后赴香港发展,成为我国早期流行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长达六十多年的音乐生涯中,王洛宾创作了众多脍炙人口的歌曲,为我国音乐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王洛宾的歌曲创作特点和风格独具匠心。
他擅长将民族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出富有时代感和地域特色的作品。
王洛宾的歌曲旋律优美、动听,歌词内涵丰富、深入人心。
此外,他还十分注重歌词与旋律的和谐搭配,使得他的作品在演唱时更具表现力。
王洛宾的歌曲代表作有《在那遥远的地方》、《掀起你的盖头来》、《茉莉花》等,这些作品在我国及世界范围内都具有极高的知名度。
特别是《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曲被誉为“东方小调”,风靡全球,成为我国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
王洛宾对我国音乐界的贡献和影响不容忽视。
他的音乐作品不仅丰富了我国的音乐文化,还在国内外传播了我国的民族文化。
同时,他以自己的实践推动了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音乐人。
第1页共1页。
王洛宾墓志铭王超海公元一九九六年三月十四日凌晨洛宾仙逝,二十日向遗体告别,二十二日送骨灰进京,边城乌鲁木齐三降大雪。
天公为其志哀,世人无不称奇。
王洛宾原名荣庭,一九一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生于北京,三四年肄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三七年投身抗日救亡宣传。
辗转千里,驻足青海。
四九年参加解放军进入新疆。
乐坛耕耘六十余载,创作歌剧六部,搜集、整理、创作歌曲千余首,出版歌集八部。
情音怡神,中外沸扬,殊才饰疆,懿范流光。
洛宾名重。
其歌获国家金唱片奖,《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半个月亮爬上来》,为二十世纪世界华人音乐经典,《达坂城的姑娘》和《阿拉木罕》等歌久唱不衰,他多次赴国外办音乐会与讲学,联合国总部展示其民歌成就,巴黎音乐学院音乐教材和世界歌星罗伯逊保留曲目均有其歌。
王洛宾重谊。
为学生幼儿谱曲,为边关将士挥笔,为工农大众抒情,为海外华人合唱团赠歌,情深意切,众口皆碑。
洛宾谦逊。
对民谣之父、音乐大师、西部歌王等称谓淡然处之,却将新加坡友人赠其“传歌者”三字视为珍宝。
洛宾爱国。
两次铁窗之苦,未断其云游乐海、振兴民乐之梦,终生致力于让中国民歌流行世界五百年之宏愿。
洛宾大志。
先生舍爱妻黄玉兰及三幼子在京只身西进。
五一年妻病故后独身苦将三子养育成人,耄耋之年坚持自理,拈米舔骨节俭之至,乐骑单车至八十有二。
其作品通俗朴实大气,盖源其品性也。
千里驹兮杂于马群,需伯乐兮相而拔晋。
西部曲兮流于民唇,承洛宾兮识而传真。
驹无伯乐兮无以千里,曲无洛宾兮中外寡闻。
民间瑰宝兮撷之于民,人间绝唱兮得之于心。
传歌之志兮可喜可钦,洛宾之功兮青史永存。
《音乐生活报》1996年5月31日评析:该墓志铭写得文彩飞扬,旷野大气,盖洛宾先生之品性滋染所致。
全文介绍了洛宾并不复杂的经历后,重墨浓笔写其一生的艺术成就。
而洛宾先生的艺术成果,作者洋洋洒洒写了很多,这些又均是久盛不衰的艺术珍品。
其间所提到的洛宾先生的音乐活动又无不展现了其不求名利但求艺术,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
“中国民歌之父”王洛宾王洛宾,原名荣庭,1913年12月28日出生于北京。
我国著名作曲家、艺术家,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政治部宣传部文艺科副科长、新疆军区政治部文艺科科长、新疆军区歌舞团音乐创作员、新疆军区歌舞团艺术顾问等职。
1988年6月离职休养(艺术一级,文艺六级)。
1988年9月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章。
1991年7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30年,王洛宾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
那是中国音乐教育的初创年代,相当程度地采用欧洲音乐教学的方法。
当时,他的作曲教授是留学归国的汪德昭先生,钢琴教授是德国人谷布克,声乐教授则是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的亲妹妹霍洛瓦特·尼古拉·沙多夫斯基伯爵夫人。
1937年11月,他在山西参加由丁玲领导的西北战地服务团,后受西北战地服务团委派,前往兰州等地做唤起民众的工作。
1938年5月,他在兰州参加“西北抗战剧团”,进行抗日救亡宣传。
1949年9月,他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随军进入新疆。
他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的音乐艺术家。
在中华民族危难之时,他毅然奔赴抗日前线,几次参加抗日宣传组织,积极进行抗日救国的宣传工作。
他用满腔的爱国热情,先后创作了《老乡,上战场》、《洗衣歌》、《风凌渡的歌声》、《奴隶之爱》等大量抗日歌曲,唱遍华北前线,鼓舞了许多有志青年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满怀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创作了《萨拉姆毛主席》、《社会主义光芒照在我老汉的心坎上》、《亚克西》等100多首歌颂党和社会主义的歌曲,在整个新疆乃至全国广为传唱,鼓舞着各族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而努力奋斗。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获新生的王洛宾又积极投身于音乐创作,并以惊人的速度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带血的项链》、《托木尔的百灵》、《奴隶的爱情》等3部歌剧的音乐创作。
其中以反映哈萨克族生活为题材的《带血的项链》,于1981年在北京参加全国会演,荣获二等奖。
他为传播和发展祖国的西部民歌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艺术欣赏结课论文——作曲家王洛宾生平简介班级:08金融学姓名:王博学号:0806505021王洛宾(1913—1996年),中国作曲家。
原名荣庭,字洛宾,1913年12月28日出生于北京一个普通职员家庭,7岁入北京“京师八旗子弟高等小学堂”学习,12岁考入北京通县潞河中学,1931年被保送到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学习,1934年因母亲病故家庭生活困难,肄业于北师大艺术系。
七七事变后北京沦陷,他南下参加八路军,并改名为王洛宾。
1938年,他创作了30多首歌曲。
同年,他经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处长伍修权的介绍,加入西北抗战剧团,到各地巡回演出了7个月。
1939—1941年,王洛宾到青海回教中学任教,其间他经常深入民间采风、参加郑君里的《祖国万岁》电影摄制组工作及到各地巡回演出,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马车夫》、《达板城的姑娘》、《康定情歌》等优美动听、流传极广的民歌。
1941年因宣传抗日,王洛宾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关押在兰州沙沟监狱达一年。
1949年9月,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被任命为第一兵团宣传部文艺科副科长。
1950年1月任新疆军区文艺科科长,翻译出版《苏联最新歌曲集》。
1950年5月,王洛宾请假到西宁探亲,携家属到兰州工作,因家庭困难得不到解决,写信给新疆军区政治部要求辞职。
1950年11月携家属回北京居住,并到北京八中任教,被选为北京市音教联常委等。
1951年6月,根据新疆军区要求,王洛宾被北京市公安局逮捕,妻子受惊吓卧床不起,留下三个无人照料的儿子离开了人间。
1952年2月,新疆军区军法处以散布谣言、长期逾假不归为由判处他两年劳役。
服役期间,他完成了话剧《丰收》的谱曲并创作了一批歌曲。
1954年8月被释放后,他被安排到南疆军区文工团任教员。
1960年4月,王洛宾又因历史问题被关进乌鲁木齐第一监狱长达15年之久。
狱中,王洛宾以惊人的毅力,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下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包括用中、英文对照写出的《共产党宣言》组歌、《毛主席语录》组歌及8首歌曲等。
王洛宾:1913年12月出生在北京一个小职员的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个京戏迷,13岁那年只身跑到东北投奔红色苏俄未成,18岁考入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跟随俄国沙皇的小姑母学习西洋音乐,后来因家贫难以供养而辍学,24岁那年,北平芦沟桥事变爆发,他再次出走,奔赴大西北参加了作家萧军、塞克、丁玲领导的西北抗日战地服务团。
在六盘山下,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到了一个名叫“五朵梅”的乡村妇女唱的一首“花儿”,他被那纯朴、率直、热情、奔放的旋律所震撼,下决心在西北扎下根来,搜集整理和创作西域民歌。
一晃半个世纪过去了,王洛宾在西北已创作出了《达坂城的姑娘》、《草原情歌》、《阿拉木罕》、《半个月亮爬上来》等700多首情歌,很快写出了三部歌剧的音乐:《托木尔的百灵》、《带血的项练》、《奴隶的爱情》。
其中《带血的项练》获1980年全国文艺汇演二等奖。
《在那遥远的地方》、《达坂城的姑娘》,《等待———寄给死者的恋歌》:千里驹兮杂于马群,需伯乐兮相而拔晋。
西部曲兮流于民唇,承洛宾兮识而传真。
驹无伯乐兮无以千里,曲无洛宾兮中外寡闻。
民间瑰宝兮撷之于民,人间绝唱兮得之于心。
传歌之志兮可喜可钦,洛宾之功兮青史永存。
音乐名人名言音乐是上天给人类最伟大的礼物,只有音乐能够说明安静和静穆。
———柴科夫斯基音乐之目的有二,一是以纯净之和声愉悦人的感官,二是令人感动或激发人的热情。
———罗杰·诺斯拥有音乐,对人的一生而言已然足够,但是,只用有限的一生去拥抱音乐,是不够的。
———拉赫曼尼诺夫音乐与音符并没有任何关系,音符不过是传达音乐实体的媒介物而已。
———柴利毕达克音乐使一个民族的气质更高贵。
———福楼拜音乐只对安宁的心境具有魅力。
———蒲柏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大声不入里耳、曲高和寡。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乐也。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古人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
1、“你曾在橄榄树下等待再等待,我却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再徘徊,人生本是一场迷藏的梦,请莫对我责怪”——王洛宾王洛宾(1913-1996),名荣庭,字洛宾,曾用名艾依尼丁,汉族人,出生北京,中国民族音乐家。
1934年,毕业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
1938年,王洛宾在兰州改编了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这首歌传遍了全国,之后他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将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有“西北民歌之父”、“西部歌王”之称。
王洛宾是一位民间音乐家。
他一生就生活在人民之中,与最基层的民众相依为命、休戚相关。
正因如此,他了解他们,熟悉他们的生活、思想及情感的表达方式,他们的喜怒哀乐就是王洛宾的喜怒哀乐,他为他们创作、歌唱。
在与人民大众的共同生活中,他不断汲取营养,丰富、充实了自己,积蓄着创作的灵感。
他一生经历坎坷,多次因莫须有的罪名入狱,而在狱中他仍然没有停止歌曲创作,甚至有很多囚歌作品。
主要作品有《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达坂城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阿拉木汉》、《在银色的月光下》等。
回复 v732 收听王洛宾谈民族音乐。
2、“我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
悲观主义者站在那里担心下雨,我却早已淋得全身湿透”——莱昂纳德·科恩莱昂纳德·科恩(Leonard Cohen 1934-2016),出生于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加拿大演员、歌手、作词作曲、编剧、小说家、艺术家。
早年以诗歌和小说在文坛成名,小说《美丽失落者》被评论家誉为60年代的经典之作。
代表作有电影《我是你的男人》、专辑《Ten New Songs》等,荣获第52届格莱美音乐奖终身成就奖。
他被《纽约时报》赞誉为“摇滚乐界的拜伦”。
柯恩就是柯恩,一颗总在深思的老灵魂,一缕总在爱恋的孤独男声,一个不爱穿牛仔裤的老嬉皮,他的歌与诗,看似平淡质朴却十分耐嚼。
2016年10月21日,科恩发布了自己第14张专辑 《You Want It Darker》。
永远的西部歌王!王洛宾精选作品30首,每一个音符都让人陶醉!王洛宾(1913-1996)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之一。
他1938年在兰州改编了第一首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从此在大西北生活了近六十年,将传奇般的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
他是不朽的歌者——王洛宾。
01《在那遥远的地方》在那遥远的地方音乐:王洛宾 - 王洛宾歌曲精选集(演唱篇) 02《掀起你的盖头来》掀起你的盖头来音乐:王洛宾 - 王洛宾歌曲精选集(演唱篇) 03《达坂城的姑娘》达坂城的姑娘音乐:王洛宾 - 王洛宾歌曲精选集(演唱篇) 04《青春舞曲》青春舞曲音乐:王洛宾;李毓敏 - 王洛宾歌曲精选集(演唱篇) 05《在银色的月光下》在银色的月光下音乐:王洛宾 - 王洛宾歌曲精选集(演唱篇) 06《牡丹汗》牡丹汗音乐:王洛宾 - 王洛宾歌曲精选集(演唱篇) 07《高高的白杨》高高的白杨音乐:王洛宾 - 王洛宾歌曲精选集(演唱篇) 08《阿拉木汗》阿拉木汗音乐:王洛宾 - 王洛宾歌曲精选集(演唱篇) 09《半个月亮爬上来》半个月亮爬上来音乐:梦之旅合唱组合 - 流淌的歌声之真情依旧 (一) 10《都达尔与玛利亚》都达尔与玛丽亚音乐:王洛宾 - 王洛宾歌曲精选集(演唱篇) 11经典曲目第一辑沙里洪巴音乐:王洛宾 - 王洛宾歌曲精选集(演唱篇)黄昏里的炊烟音乐:王洛宾 - 王洛宾歌曲精选集(演唱篇)黑眉毛音乐:王洛宾 - 王洛宾歌曲精选集(演唱篇)小白鹿音乐:王洛宾 - 王洛宾歌曲精选集(演唱篇)一江水音乐:韩红 - 红 12经典曲目第二辑康定情歌音乐:阎维文 - 克拉玛依之歌送我一朵玫瑰花音乐:黄灿 - 西域情歌可爱的一朵玫瑰花音乐:云飞 - 云飞传奇虹彩妹妹音乐:朱逢博 - 那就是我亚克西音乐:刀郎 - 喀什噶尔胡杨 13经典曲目第三辑蔓莉音乐:刀郎 - 大漠情歌战士第二个故乡音乐:李双江 - 再见吧妈妈玛依拉音乐:董文华 - 池中萍哪里来的骆驼队音乐:刀郎 - 天山情歌阿瓦尔古丽音乐:刀郎 - 大漠情歌 14经典曲目第四辑花儿与少年音乐:会声民乐团 - 民歌精华版 / 大板城的姑娘 2 等待音乐:谭维维 - 等待我等你到天明音乐:阎维文 - 西域情歌杭州姑娘音乐:蔡幸娟 - 情韵精典3哈森心里有句话音乐:黑鸭子演唱组。
三毛:西北民歌大师王洛宾三毛:东南平易近歌巨匠王洛宾现今正在外国年夜陆被尊称为“东南平易近歌之女”的平易近族音乐野王洛宾,平生编直做词濒临千尾。
他的做品之外,例如《掀起您的盖头去》、《芳华舞直》、《马车妇之歌》、《那里去的骆驼队》、《年夜坂乡的密斯》……简直是每个外国人几多可以唱没去的歌直。
而这尾《正在这悠远之处》,更是人人晓得,至古传播。
正常人只知叙那是边陲平易近歌,殊不知词直暗地里还有故事。
王洛宾于私元1913年没熟正在南京,1930年入进南京师范年夜教音乐系。
这是外国音乐学育的草创年月,至关水平天接纳欧洲音乐学教的方式。
其时,他的做直传授是留教返国的汪德昭师长教师;钢琴传授是德国人谷布克;声乐传授则是俄国沙皇僧今推一世的亲mm霍洛瓦特·僧今推·沙多妇斯基伯爵妇人。
王洛宾正在那样的学育高,实现了高档音乐学育,1937年,王洛宾战做野萧军、萧红、塞克结陪往东南游览,果为连日年夜雨,使失他们一止蒙困正在六盘山的一间客栈。
便正在这儿,经由一名“车马店”父嫩板的心外,王洛宾首次接触到了东南最本初的山歌。
这种平易近歌,是东南名为“花儿”的调令。
唱山歌“花儿”的父嫩板,正在年青时有一个斑斓的外号,鸣作“五朵梅”。
当王洛宾听到了那样的调令之后,他被“五朵梅”驯服了。
那个沙多妇斯基伯爵妇人的下徒,拜倒正在一名平民欠衫的屯子嫩夫里前,今后入进了丰盛多彩的外国平易近族音乐世界,平生离没有谢外国年夜东南,再出有归到南京。
1941年春季,导演郑君面来青海拍摄一部影戏,约请其时住正在青海省西宁市的王洛宾加入表演。
他们一止人到了青海湖畔。
郑君面物色了一名千户少的父儿卓玛,充任影戏故事面的牧羊父。
王洛宾脱上了匿袍,随着卓玛赶羊群。
拍摄的事情朝没夜回,王洛宾正在影戏世界面过了3地实邪的牧羊人糊口。
卓玛是一个匿族密斯,像山家面的陈花,二只黑溜溜的年夜眼睛,渲染精精的辫子,金丝镶边的彩色匿裙,包裹着她健美的身躯。
在那遥远的地方——永远的王洛宾,永远的西部情在那遥远的地方——永远的王洛宾,永远的西部情【王洛宾,1913年12月28日出生北京—1996年3月逝世乌鲁木齐】为纪念王洛宾诞辰99周年而作文:劳燕编辑:晓枫婉月金银滩金银滩,在青海湖的北岸,这里是一片茫茫草原,草原位于青海省海晏县境内,它的西部同宝山与青海湖相临,北、东部是高山峻岭环绕,南部与海晏县三角城接壤(三角城是西海郡遗址,建于西汉王莽秉政时期)。
在这方圆1100平方公里的大草原上,贯穿过一条安静的小河:麻皮河和哈利津河,河的北岸盛开着亮黄的金露梅,河的南岸生长着许多洁白的银露梅。
这里就是青海有名的金滩、银滩大草原。
藏民兄弟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热土地上,有三十多万支牛羊在这牧区生息。
美丽的金银滩大草原,7、8、9月间,金露梅、银露梅和同百花盛开,百鸟翔飞,尤其是百灵鸟的歌声,动听迷人……美得足以让你震颤:大草原碧草如茵,高高大草原上蓝蓝的天,蓝得醉人,蓝天草原上的云,白得可心,草原的山,美得如画,就连草原的空气也甜得让人心怡。
金银滩高高的大草原啊,高得让你感觉伸手可以从蓝天撂下一片白云来。
高高浮云般的羊群,棕黑相间的牦牛,星星点点地徜徉在青草和野花丛中。
穿着藏服的藏民,骑着骏马,悠然从草原上缓缓驰来。
远处,山峦起伏,偶尔有雄鹰飞过,从莲花般的蒙古包的远处出没在白云深处。
金银滩的名字早在上世纪就跟一个伟大的音乐家连在了一起。
王洛宾,西部歌王,早在四十年代初,他在金银滩创作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似乎早已成为代表他的一个符号,从金银滩、青海湖出发,唱遍了青海,唱遍了全中国,风靡海内外。
感染着无数的人。
中国人,没有人不知道这首歌,也没有人不喜欢它。
二十世纪过去了,多少年了,王洛宾,一个让人熟悉又让人敬重的人。
熟悉他创作的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歌,在受了那么多的委屈,那么多的苦后,他的歌曲依然充满了浓浓的爱意。
使人感佩敬重。
20世纪30年代末,王洛宾在青海湖边的祁连山下搜集民间音乐,在一个小旅馆里,他听到了老板娘哼唱的一首哈萨克民歌《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
王洛宾王洛宾(1913-1996)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之一。
他1913年12月在北京出生,1934年考入北平师范学院音乐专业,1937年毕业,1996年在新疆乌鲁木齐去世,活了83岁。
一生中创作了近千首歌曲,其中有50多首广为流传并为人们所喜爱,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就能听到他创作的歌曲。
特别是《在那遥远的地方》风靡全球,被多个国家作为经典收藏,法国、德国还把这首歌编为中音乐教材,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马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等把演唱这首歌曲作为保留节目。
王洛宾是一个执着的音乐至圣者。
一生历尽坎坷,饱经沧桑。
曾当过国民党军官,被马步芳任为部队的高级音乐教官,授上校军衔。
后来被“解放”,经王震批准,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新疆军区文工团从事音乐专业创作。
以“莫须有”的罪名,坐过国民党和军阀的牢,蹲过共产党的狱。
一生中屡遭打击,受尽磨难,生活一度穷困潦倒,几近绝境。
是音乐让他坚强、乐观。
即使在监狱服刑和劳动改造期间,他依然没有停止自己的创作。
其公开发表的作品中,包括《离别》、《阿顿江》、《撒阿黛》、《高高的白杨》等63首歌曲都是在狱中编写的。
他是音乐的布道者、信奉者,他为音乐而活着。
王洛宾是一个音乐的游牧人。
从他在甘肃六盘山下马客店听了老板娘三朵梅的“花儿”之后,他就放弃了去法国巴黎留学的念头,留在青海、留在新疆,至死也没有离开西部这片神奇的土地。
他过着游牧式的生活,足迹遍布西部的各个角落,就像一只辛勤的蜜蜂,从五光十色的花儿中采集、酝造着香甜的令人陶醉的蜜糖。
他的歌曲散发着西部诱人的生活气息和情调,给人以纯朴优美轻松快乐的享受。
如《达坂城的姑娘》、《青春小鸟》、《掀起你的盖头来》、《在银色的月光下》、《半个月亮爬上来》....等等,为人们所喜欢,为大众所流传,为不同时代不同肤色的歌星所演绎,唱出不同的风格,唱出不同的韵味,又赋予新的音乐艺术生命。
如果说,王洛宾是一个音乐游牧人,走遍西部的草原、戈壁、雪山,那么他创作的歌曲就是他的灵魂,将畅游整个世界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民族音乐家王洛宾王洛宾先生,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之一,生于1913年。
倘若老先生还在世,如今也已百岁高龄。
对于九零后来说,与老先生生活的时代确实差距很大,但先生的作品却留给我很深的印象,从《在那遥远的地方》到《掀起你的盖头来》、,再到《青春舞曲》,脍炙人口之作品比比皆是。
但却鲜有人知道,一部部精美旋律的背后有在大西北数十年的辛劳,有混乱年代十余年的牢狱生活,有并不顺利的感情生活。
人生没有一帆风顺,但王洛宾先生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生命的纯粹。
每每听到王洛宾的歌曲,除了对歌曲本身的赞美和欣赏之外,总会生出些别的情愫,有人说:音乐是一种语言,是一种发自人心灵的声音。
那么王洛宾的歌曲,便是融汇了民族个性,继而徐徐倾诉,却不同于狂妄直言。
举例来说,王洛宾爱写情歌,歌颂爱情、歌颂青春是他作品永恒的主题。
但缘于我们民族特有的含蓄,以及他个人的委婉,他的情歌中没有“你选择了我,我选择了你”式的直白表露;没有“我爱你直到地老天荒”式的海誓山盟;更没有“你是我胸口永远的痛”式的无病呻吟,但人们从他的歌中更能真切地体味到青春的可贵,爱情的美好。
这份含蓄与隽永无疑是王洛宾在音乐创作这条路上走向更远的推力。
在那片我生活了18年的土地上,王洛宾不断探索和搜寻,几十年的风雪霜露,使王洛宾感悟到了这种生命活力。
在那遥远的地方,在银色的月光下,在荒漠古国的残垣边,在维吾尔族毡房的篝火旁,他忘情地收集着各族民歌。
他在用自己的心灵重现着音乐的历史,而其中又融入了他无限的真情挚爱。
他从不停歇,他热爱他的事业,他也爱他所生活的那片神奇的土地。
也许条件艰苦,但他却凭借着对音乐的热爱和一颗赤诚的心,度过了生命中最有意义的时光。
在那里,王洛宾的青春像“小鸟一样不回来”。
王洛宾无疑是成功的,他在20世纪音乐史中留下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在大陆台湾无人不知;几十年来,中国人带着他饱含民族特色的《达坂城的姑娘》、《阿拉木罕》、《在那遥远的地方》走遍世界各地,让世界了解了中国人的爱情,中国人的音乐。
王洛宾墓碑碑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王洛宾墓碑碑文王洛宾墓志铭王超海公元一九九六年三月十四日凌晨洛宾仙逝,二十日向遗体告别,二十二日送骨灰进京,边城乌鲁木齐三降大雪。
天公为其志哀,世人无不称奇。
王洛宾原名荣庭,一九一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生于北京,三四年肄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三七年投身抗日救亡宣传。
辗转千里,驻足青海。
四九年参加解放军进入新疆。
乐坛耕耘六十余载,创作歌剧六部,搜集、整理、创作歌曲千余首,出版歌集八部。
情音怡神,中外沸扬,殊才饰疆,懿范流光。
洛宾名重。
其歌获国家金唱片奖,《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半个月亮爬上来》,为二十世纪世界华人音乐经典,《达坂城的姑娘》和《阿拉木罕》等歌久唱不衰,他多次赴国外办音乐会与讲学,联合国总部展示其民歌成就,巴黎音乐学院音乐教材和世界歌星罗伯逊保留曲目均有其歌。
王洛宾重谊。
为学生幼儿谱曲,为边关将士挥笔,为工农大众抒情,为海外华人合唱团赠歌,情深意切,众口皆碑。
洛宾谦逊。
对民谣之父、音乐大师、西部歌王等称谓淡然处之,却将新加坡友人赠其“传歌者”三字视为珍宝。
洛宾爱国。
两次铁窗之苦,未断其云游乐海、振兴民乐之梦,终生致力于让中国民歌流行世界五百年之宏愿。
洛宾大志。
先生舍爱妻黄玉兰及三幼子在京只身西进。
五一年妻病故后独身苦将三子养育成人,耄耋之年坚持自理,拈米舔骨节俭之至,乐骑单车至八十有二。
其作品通俗朴实大气,盖源其品性也。
千里驹兮杂于马群,需伯乐兮相而拔晋。
西部曲兮流于民唇,承洛宾兮识而传真。
驹无伯乐兮无以千里,曲无洛宾兮中外寡闻。
民间瑰宝兮撷之于民,人间绝唱兮得之于心。
传歌之志兮可喜可钦,洛宾之功兮青史永存。
《音乐生活报》1996年5月31日评析:该墓志铭写得文彩飞扬,旷野大气,盖洛宾先生之品性滋染所致。
全文介绍了洛宾并不复杂的经历后,重墨浓笔写其一生的艺术成就。
而洛宾先生的艺术成果,作者洋洋洒洒写了很多,这些又均是久盛不衰的艺术珍品。
王洛宾每当你听到《在那遥远的地方》、《达坂城的姑娘》《达坂城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等一首首抒情浪漫的情歌,你也许会以为它的作者王洛宾一定是个多情浪漫的西部男儿,他的一生环绕着鲜花与掌声。
然而,你错了。
在王洛宾的81岁生涯中,他的精神是浪漫的,他创作的歌曲是浪漫的,而他走过的人生之路却十分坎坷,好在王洛宾以“浪漫”对坎坷,潇洒走过人生路。
王洛宾1913年12月出生在北京一个小职员的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个京戏迷,闲来无事,常在四合院内拉起胡琴自娱自乐。
要说王洛宾一生与音乐结缘一定要有某种熏陶的话,那最多就是这一点点罢了。
24岁那年,北平芦沟桥事变爆发,他再次出走,奔赴大西北参加了作家萧军、塞克、丁玲领导的西北抗日战地服务团。
在六盘山下,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到了一个名叫“五朵梅”的乡村妇女唱的一首“花儿”,他被那纯朴、率直、热情、奔放的旋律所震撼,下决心在西北扎下根来,搜集整理和创作西域民歌。
王洛宾这个人称情歌大王的人,一生中竟然坐了两次大牢且长达19年。
王洛宾第一次被打入监牢是在1946年。
国民党马步芳的宪兵认为他早先是抗日的积极分子,怀疑他是共产党的“探子”,一次一次地殴打他,要他改变红色思想,脱离与共产党的关系。
面对酷刑,王洛宾死不开口。
每次过完“堂”,他都皮开肉绽,浑身是血,然而等他一静下来,他照样“提炼他痛苦的纯美”,写他“大我的情歌”。
王洛宾给自己暗暗定下了坐十年大牢的计划,他忍着精神和肉体的折磨,在狱中写了一首又一首歌颂民主自由的歌。
“太阳下山明早依旧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的开,美丽的小鸟一去无影踪,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
随着中国的发展,王洛宾又迎来了自己音乐的春天。
然而使他遗憾的是他那些流传已久的歌却很少署上他的名字。
他觉得一个民族诞生了名曲,但却未诞生创作名曲的作家,是这个民族的不幸,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洗去这个不幸。
于是他给音协写信,坦率地讲道:“许多音乐会都把我的歌曲放在前面,却不署我的名字,只写‘青海民歌’‘新疆民歌’,如果别人问这歌是哪个民族的,歌曲里的汉语是从哪里来的,我们说什么?唱一个没有作者的歌对我们并不体面。
王洛宾生平简介
有“西部歌王”之称,1934年期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
1937年11月在山西参加由丁玲领导的西北战地服务团,后受西北战地服务团委派,前往兰州等地做唤起民众的工作。
1938年5月在兰州参加“西北战剧团”,进行抗日救亡宣传。
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随军进入新疆。
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政治部宣传部文艺科副科长、新疆军区政治部文艺科科长、新疆军区歌舞团音乐创作员、新疆军区歌舞团艺术顾问等职。
1988年6月离职休养(艺术一级,文艺六级)。
1988年9月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奖章。
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6年3月14日在军区总医院因病逝世。
享年83岁。
1940年在西宁任音乐教育工作,负责组建“青海儿童抗战剧团”,创作歌舞剧《沙漠之歌》及《送郎出征》、《穆斯林青年进行曲》等抗战歌曲。
1941年春天前往兰州与妻子罗姗解除婚约。
之后被兰州反动当局以“共产党嫌疑”罪名逮捕,关押在兰州城北大沙沟监狱,苦狱三年。
在狱中创作《蚕豆谣》、《我爱我的牢房》、《睡在戈壁滩上》等二十余首囚歌。
1944年5月经多方营救出狱,回到青海继续从事音乐教育工作。
改编《阿拉木汗》、《可爱的一朵玫瑰花》、《依拉拉》、《曲曼地》等民歌。
1945年与妻子黄玉兰在西宁结婚,之后生育三子。
1951年冬天黄玉兰在北京病逝。
1960年在新疆因莫须有的罪名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20年。
关押狱中。
1962年被假释出狱,回原单位带罪服务,任音乐教员、创作员。
改编《江巴拉汗》、《草原上的金太阳》、《天上的云》等数十首民歌。
1965年被押回狱中继续服刑10年。
先后在狱中搜集改编《哈来龙》、《离别》、《阿顿江》、《高高的白杨》、《萨阿黛》等数十首民歌。
1975年刑满出狱。
在政治上继续被管制,在生活极度困难时改编《我愿变成一杯香茶》、《西淋江》、《你的热泪把我的手背烫伤》等数十首民歌。
1978年为新疆工一师文艺宣传队创作歌剧《托木尔的百灵》。
1996年3月14日因患胆囊腺癌在乌鲁木齐军区总医院去世,享年83岁。
20日王洛宾追悼大会在乌鲁木齐市举行,新疆自治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及社会各界1500多人参加,国内外社会团体及知名人士发来唁电、唁函500件,送花圈200多个,沉痛哀悼王洛宾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