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2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1.90 MB
- 文档页数:10
第二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the research method in the cell biology)教学目的1、熟悉要紧工具与常用方法,侧重掌握基本原理与基本应用;2、认识工具与方法与学科进展的有关性。
教学内容本章从下列5个方面介绍了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1.显微成像技术2.细胞化学技术3.细胞分选技术4.细胞工程技术5.分离技术6.分子生物学方法计划学时及安排本章计划3学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生命科学是实验科学,它的很多成果都是通过实验才得以发现与进展的。
许多细胞生物学的重要进展与新概念的形成,往往来自新技术的应用。
因此,方法上的突破,关于理论与应用上的进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这是学习本章应确立的基本思想。
1.显微成像包含直接成像与间接成像。
显微技术是细胞生物学最基本的研究技术, 包含光学显微技术与电子显微技术。
在光学显微技术中要掌握几种常用显微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包含普通双筒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相差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倒置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是研究亚显微结构的要紧工具, 透射与扫描电镜的是两类要紧的电子显微镜, 对其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与样品制备方法则是学习的重点。
2.细胞化学技术介绍了酶细胞化学技术、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细胞分选技术, 其中流式细胞分选技术是细胞生物学与现代生物技术中的重要技术, 应重点掌握。
3.细胞工程技术是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的交叉领域,要紧利用细胞生物学的原理与方法,结合工程学的技术手段,按照人们预先的设计,有计划地改变或者制造细胞遗传性的技术。
包含体外大量培养与繁殖细胞,或者获得细胞产品、或者利用细胞体本身。
要紧内容包含:细胞融合、细胞生物反应器、染色体转移、细胞器移植、基因转移、细胞及组织培养。
4.分离技术是一大类技术的总称,包含细胞组分的分离与生物大分子的分离, 应掌握各类分离技术的原理与用途。
本章对分子生物学方法作了简要介绍, 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简言之,本章教学重点是仪器方法的基本原理与基本应用;教学难点是电镜制样及分子杂交技术。
Chapter 2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2.1 显微成像技术2.1.1 光学显微镜焦距(focal length):是透镜的中心平面到焦点的距离。
角孔径(angular aperture):是光从样品进入显微镜的物镜半角α,因此角孔径实际表示有多少光离开样品通过透镜,最好的光学显微镜的角孔径大约是70度。
分辨率(resolution, r) :显微镜或人眼在25 cm明视距离处,能清楚分辨被检物体细微结构最小间隔的能力。
r=0.61λ/ n sinα其中:n=聚光镜和物镜之间介质的折射率, 空气为1, 油为1.5;α=样品对物镜角孔径的半角λ=照明光源的波长。
0.61是一个恒定的参数r值越小,分辨能力越高。
波长越短,分辨能力越高。
分辨极限(limit resolution):①一般地说,一定波长的射线不能用以探查比它本身波长短得多的结构细节,这是一切显微镜的一个基本限度。
②对可见光(0.4~0.7 μm )来说,能清楚地分辨出相邻两点之间的最小间隔是0.2 μm。
放大率(magnification) :最终成像的大小与原物体大小的比值称为放大率。
2.1.2 常用光学显微镜1.普通光学显微镜2.荧光显微镜(fluorescence microscope):荧光显微镜以紫外线为光源照射被检物体,使之发出荧光,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的形态及其所在位置。
要求:被检物体发荧光(自发荧光、诱发荧光)用途:用于研究细胞内物质的吸收、运输及化学物质的分布和定位等。
3.相差显微镜(phase contrast microscope)优点:能够观察无色、透明、活细胞中的结构。
特点:能将物体本身的相位差(光程差)转换为振幅(光强度)变化的显微镜。
波长(颜色) 振幅(亮度) 相差(看不见的)实验原理:相差显微镜的环状光栏和相板(phase plate)能使活细胞或末经染色的标本中各部分的折射率或厚度的微小差异,产生相位差,然后利用光的衍射和干涉的原理,把相差变成振幅(明暗)之差,使人的肉眼能够辨认出来。
(生物科技行业)第二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第二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theresearchmethodinthecellbiology)教学目的1、了解主要工具和常用方法,侧重掌握基本原理和基本应用;2、认识工具和方法和学科发展的相关性。
教学内容本章从以下5个方面介绍了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1.显微成像技术2.细胞化学技术3.细胞分选技术4.细胞工程技术5.分离技术6.分子生物学方法计划学时及安排本章计划3学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生命科学是实验科学,它的很多成果都是通过实验才得以发现和发展的。
许多细胞生物学的重要进展以及新概念的形成,往往来自新技术的应用。
因此,方法上的突破,对于理论和应用上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这是学习本章应确立的基本思想。
1.显微成像包括直接成像和间接成像。
显微技术是细胞生物学最基本的研究技术,包括光学显微技术和电子显微技术。
在光学显微技术中要掌握几种常用显微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包括普通双筒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相差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倒置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是研究亚显微结构的主要工具,透射和扫描电镜的是俩类主要的电子显微镜,对其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样品制备方法则是学习的重点。
2.细胞化学技术介绍了酶细胞化学技术、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细胞分选技术,其中流式细胞分选技术是细胞生物学和现代生物技术中的重要技术,应重点掌握。
3.细胞工程技术是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的交叉领域,主要利用细胞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工程学的技术手段,按照人们预先的设计,有计划地改变或创造细胞遗传性的技术。
包括体外大量培养和繁殖细胞,或获得细胞产品、或利用细胞体本身。
主要内容包括:细胞融合、细胞生物反应器、染色体转移、细胞器移植、基因转移、细胞及组织培养。
4.分离技术是壹大类技术的总称,包括细胞组分的分离和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应掌握各种分离技术的原理和用途。
本章对分子生物学方法作了简要介绍,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简言之,本章教学重点是仪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应用;教学难点是电镜制样及分子杂交技术。
2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2.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生命科学是实验科学,它的很多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以发现和发展的。
方法上的突破,对于理论和应用上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1显微成像技术最早的光学显微镜是1590年Z.J a n s s en和他的侄子H.J a n s s e n共同研制的。
其后,R o b e r t H o o k e和An t o n i e v a n L e e u we n h o e k对光学显微镜的分辨本领进行了极大的改进,由此发现了细胞。
20世纪30年代发展起来的电子显微镜导致细胞结构和功能研究发生了一次革命,使生物学家得以从亚显微水平上重新认识细胞(图2-1)。
图2-1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2.1.1光学和电子显微镜成像原理不管是何种显微镜,镜像的形成都需要三个基本要素:①照明系统,②被观察的样品,③聚焦和成像的透镜系统(图2-2)。
图2-2光学和电子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中,照明系统是可见光,使用的是玻璃透镜系统,可直接通过目镜观察镜像。
在电子显微镜中,照明系统为电子束,使用电磁透镜,通过荧光屏观察样品的镜像。
照明系统的波长是显微镜成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波长决定能被检测样品的最小极限。
波长越长,波幅的跨度就越大,所能观察到的物体极限就越大(图2-3)。
图2-3波的移动、波长和干扰请对图2-3作出说明●光学和电子显微镜成像的光学原理是相同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光子和电子都具有波的行为。
当光子和电子穿过透镜到达聚焦点时,由于波的干涉(i n t e r fe r e n c e)性质而成像。
实际上通过透镜观察到的样品的镜像是通过透镜波的干涉累加或消除,即衍射(d i ffr a c t i o n)的结果。
●焦距与角孔径焦距(fo c a l l e n g t h)是透镜的中心平面到焦点的距离(图2-4),而角孔径(a n g u l a r a p e r t u r e)是光从样品进入显微镜的物镜半角α(图2-5),因此角孔径实际表示有多少光离开样品通过透镜,最好的光学显微镜的角孔径大约是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