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比推理三大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627.33 KB
- 文档页数:11
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一、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一种基于逻辑关系的推理方式,通过观察事实和已知的前提条件,从中推导出结论。
演绎推理遵循严密的逻辑思维规则,从而保证了推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演绎推理的基本原理演绎推理的基本原理是从已知的事实或前提出发,通过逻辑推导得出结论。
它主要依赖于以下三大要素:•前提条件:演绎推理的起点是一组已知的前提条件或已验证的事实,它们被假定为真实和可信的。
•规则/原则:演绎推理遵循一系列严谨的逻辑规则和推理原则,如假言推理、析取范式、消解和推理规则等,以确保推理的有效性。
•结论:通过对前提条件的逻辑分析和推导,得出一个更加确凿的结论。
2. 演绎推理的例子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演绎推理示例:•前提条件1:所有人类都会呼吸。
•前提条件2:约翰是一个人类。
•推导:根据前提条件1,我们知道所有人类都会呼吸。
根据前提条件2,约翰是一个人类。
因此,根据演绎推理的原理,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约翰会呼吸。
通过以上示例,我们可以看到演绎推理的过程是基于已知的前提条件,通过逻辑推导得出结论的。
二、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一种通过具体事例或观察到的模式来推断普遍规律的推理方法。
它基于从一组特殊情况中归纳出一般性结论的思维过程。
1. 归纳推理的过程归纳推理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收集和观察具体的实例。
•分析这些实例之间的共同点和规律。
•通过对这些共同点和规律的归纳,提出一般性结论。
•验证结论的普适性。
归纳推理常用于科学研究、实证研究以及一些从具体案例中总结经验和规律的场景中。
2. 归纳推理的例子以下是一个归纳推理的例子:•实例1:小明看到小猫是黄色的。
•实例2:小红看到小猫是黄色的。
•实例3:小李看到小猫是黄色的。
通过观察以上实例,我们可以归纳得出结论:小猫是黄色的。
这是因为我们在多个实例中都观察到了相同的模式,即小猫的颜色都是黄色的。
三、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一种基于相似性的推理方法,通过将一个问题或情境与另一个已解决的问题或情境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
山东临沂多维讲义类比推理综述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
简称类推、类比以关于两个事物某些属性相同的判断为前提,推出两个事物的其他属性相同的结论的推理。
综述类比推理是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必考题型之一,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固定地有10道题目。
常见题型有三种:二项型、三项型和对称型类比推理。
具体到词项间的关系,词组间的关系不仅仅是简单的并列、对立、包含等关系,很多词组间的关系很难进行概括,对常识的考查也越来越多,这样就将类比推理和常识考查结合了起来。
常见题型二项型 三项型 对称型二项型1 峨眉山:四川A.黄山:安徽 B.庐山:江苏 C.五台山:山西 D.泰山:山东二项型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许多考生往往题目还没看完,或者仅考虑表面的、非本质的联系便匆忙作答,很容易误选,因此,需要认真分析每个选项,并透过现象发现本质,避免犯“机械类比”的错误,尽可能多地挖掘词项间的逻辑关系,找到尽可能多的相同或相似的本质属性,进而从中选取最佳答案。
二项型抛开词项间的逻辑关系看,本题考查的内容实际涉及到常识问题,如果考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即使不分析词项间的逻辑关系,也能很快的得到正确答案,因此广大考生需要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
把握类比推理的解答技巧。
有些词语之间的关系,单纯从逻辑的概念角度谈,不容易找出规律,但是根据生活中二者存在或发生的关系进行判断却可以推断出二者确实有着联系,因此,注意从生活中寻找给出词语的关系。
二项型2 狗:鼠A.马:牛B.猫:虎;C.狼:狗D.鹅:鸭三项型3 考试:学生:成绩A.往来:网民:电子邮件 B.汽车:司机:驾驶执照 C.工作:职员:工资待遇 D.饭菜:厨师:色鲜味美三项型通常可用一个陈述句表述出来,即造句法。
“学生”通过“考试”获得“成绩”,A项“网民”通过“电子邮件”实现“往来”逻辑关系相似,但是词项间的顺序没有一一对应,排除;B项“司机”获得“驾驶执照”后才能驾驶“汽车”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职员”通过“工作”获得“工资待遇”,符合。
类比推理技巧1:包含关系与组成关系在行测考试中有一种常考题型叫做类比推理,这种题型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不过有很多同学在做类比推理的时候,经常还是在一种常考的题目上栽跟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包含关系和组成关系。
包含关系和组成关系是两个同学们极其容易混淆的两个考点,包含关系强调其实就是种属关系,也就是说一个概念的外延完全在另外一个概念的外延内。
比如苹果和水果。
苹果是水果的一种。
这就是包含关系;组成关系实质就是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将整体进行机械式的拆分,强调谁是谁的一部分。
例如屏幕和电视。
当然如果光是从概念上去区分,同学们可能很难在考试中迅速分辨清楚,这个时候给大家推荐一个小技巧,就是造句排除。
当我们分不清是组成关系还是包含关系时,可以在两个词间以“是”相联,如果可以形成完整的一句话,那么两者就是包含关系;如果不可以形成完整的一句话,还需要加上“一部分”,那么两者之间就是组成关系。
举个例子:我们可以说,苹果是水果,但是我们不能说屏幕是电视,而应该说屏幕是电视的一部分。
我们来一起做道题感受一下【例】男人:人A.鲸鱼:鱼B.西藏:中国C.鸽子:鸟D.哺乳动物:牛【解析】C。
观察题干可以发现,男人是人,所以题干中两者是包含关系,并且是后者包含前者。
A项,鲸鱼不是鱼,是一种哺乳动物,排除。
B项,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组成关系,排除。
C项,鸽子是鸟,两者是包含关系,并且是后者包含前者。
D项,牛是哺乳动物,两者是包含关系,但是是前者包含后者,排除。
类比推理技巧2:先横后纵对于类比推理,很多都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类比推理和其他的题型相比,没有那么复杂,也没有很难理解的内容,都是属于一些常识性的内容,或者是之前上学时都接触过的知识,难度并不大。
而恨在于,虽然题干给出的词语都是很熟悉的词语,但是在选择的时候却犯了难,不能正确找到题干的关系,往往还是凭感觉做题,尤其是对那些天马行空的,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做完了发现正确率惨不忍睹。
类比推理三大解题技巧陈首宇类比推理是国考的必考题型,主要测查的是报考者对词语概念之间关系的理解、比较和分析能力。
其题干和选项都以词语的形式呈现,字数少但时间也较短,所以考生的正确率不高。
近两年来,难度也加大。
因此,考生就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来掌握类比推理的解答技巧,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类比推理解题的核心关键是找词项间的关系。
上图所列三大技巧正是分析词项间关系的精髓所在。
造句找关系,可以帮助考生准确快速地确定两个或多个词项之间的关系;横纵反复对比,可以帮助考生找到更加本质的关系,并排除迷惑选项。
无论考试中出现什么样的新关系,都可以应付自如。
一、造句找关系释义:即利用语感对题干和选项给出的词组分别进行造句,通过句子可以更直观地看出词项之间的关系。
适用条件:所给的词项之间的关系往往并不明显,很难直接判断,此时可以通过造句,取得词项间的关系。
小贴士:运用造句找关系,通常需要引入其他元素将其联系起来,从而发现其中的关系。
【例题1】(2013·国家)风险:规避:损失A.保险:购买:赔偿B.老人:关爱:长寿C.锻炼:加强:肥胖D.军队:保卫:战争【解析】1.对题干词组造句:规避风险可以避免损失。
2.对选项词组造句:A项:购买保险可以获得赔偿;B项:关爱老人可以使老人长寿;C项:加强锻炼可以避免肥胖;D项:军队在战争中保卫国家。
只有C项关系与题干相同,故答案选C。
二、横看不行竖着看释义:当词项经过横向比较后仍得不出答案时,就要“竖着看”,纵向来查看题干与选项的关系。
适用条件:有些题目的词项经过横向比较后,会发现选项中没有一项与题干词项的关系相符或不止一项与题干词项的关系相符,此时就要考虑纵向查看题干与选项的本质关系,以得出正确答案。
小贴士:纵向对比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②感情色彩(褒义、贬义、积极、消极)③属性(某种类型、对象功能)④词义(近义词或反义词)⑤词的构成(主谓、偏正、动宾结构,或连绵词、复合词等)⑥其他特性【例题2】(2013·国家)柏油公路:阳光大道A.蔚蓝行星:美丽地球B.纳米涂料:超级墙漆C.双峰骆驼:沙漠之舟D.液晶屏幕:璀璨荧屏【解析】1.横着看柏油公路和阳光大道都与道路有关,且柏油是铺设柏油公路的材料;B、D两项符合。
2015三支一扶考试行测类比推理三大解题技巧一、词性对照法准确判断词性要在答题时将四个选项看完,然后逐一分析,找到与题干词项有最多共性,以及在本质属性上最为相似的备选项。
通过对词语的本质词性的判断,有时候可以排除1~2个干扰选项,甚至直接选出答案。
一般在题干逻辑关系不明显或较复杂时使用。
例1:考试:考生:成绩A.往来:网民:电子邮件B.汽车:司机:驾驶执照C.工作:职员:工资待遇D.饭菜:厨师:色美味鲜【解析】词项间的逻辑关系是“学生通过考试获得成绩”,按此句型分析各选项。
A 项“网民通过电子邮件实现往来”,与题干逻辑关系相似,但是词项间的没有一一对应;再从词性进行考虑,题干是一个动词和两个名词的组合,B项中三个词项都是名词,不符合; D项中“色美味鲜”是形容词,不符合。
因此,答案选C项。
二、遣词造句法遣词造句即通过语感对题干所给出的刻苦进行造句,再将四个选项代入所造句子结构中,最为合适的即为答案。
实质上,这种方法就是通过造句的方法自然取得词项之间的关系,是解答类比推理题(尤其是三词类题目)最常用的方法。
例1:记者:采访:节目A.科学家:实验:论文B.工人:工作:生活C.司机:驾驶:汽车D.地铁:交通:铁路【解析】这道题考生如果不分析三个词之间的关系,直接运用遣词造句法,“记者采访节目”,很容易误选C项“司机驾驶汽车”。
正确的做法是:第一步,分析三个词之间的关系。
“采访”是“记者”的工作,“节目”是“采访”的成果。
利用语感造句“记者进行采访,最后可能制作成节目”。
第二步,套用该句型,代入选项。
A项中“科学家进行试验,最后可能发表成论文”。
因此,选A项。
三、纵横对比法考生一般只通过词项间的横向比较来确定关系,却忽略了题干词项和选项词项之间的对应关系,即纵向对比。
这种方法多在词项之间关系差异细微时运用。
答题时将四组备选项看完后,针对与题干词项有最多共性,或在本质属性上最为相似的备选项进行对比判断。
例1:树根:根雕A.纸张:剪纸B.陶土:瓷器C.竹子:竹排D.水泥:砚台【解析】题干为原材料与成品关系。
北京公开录用人民警察:类比推理三大题型解题技巧在招警考试中,行测部分出现的类比题型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包括三种题型:两项式,三项式和填空式。
两项式:此题型给出的是两个词,找相类似的规律,首先将题干的两个词语的关系研究透彻,尽量找出最多的本质的联系,然后根据这种联系去寻找最合适的选项。
三项式:此题型给出的是三个词,研究的三个词之间的关系,所以的难度比两项式稍大,但稍仔细分析,还是很容易找到规律。
填空式:此题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两组词中都只给出了一个词,需要代入选择一个合适的选项,另一类是两组词中已经给了一组,需要根据这一组词的关系,选择一组合适的词,只是在形式上进行创新,其本质与二项式相同。
一、复习要点纵观近几年河南招警考试的类比推理题型,经过一个发展,题型的不断丰富到现在也比较成熟,难度到达了一个高度,继续增加难度的可能性不大。
类比推理总的来说,题型已经较为固定,考察的关系也出现相对较强的规律性,当然不排除出现个别偏题、怪题。
对于广大考生而言,应该把握典型题型以及解题的思路,多积累各方面的常识。
二、解题步骤1、分析题干中词语的内涵和外延2、多角度思考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3、细节分析(主要考虑前后顺序、具体指代、词性等)三、注意事项解答类比推理时,中公教育专家发现,考生容易出现两种错误倾向:一是麻痹大意,觉得类比推理非常容易,草草一看就匆忙作答;二是纠缠不清,在一个考题上反复考虑,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这两种倾向都要避免,一定要在考试时注意应试的技巧,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条:1、把握类比推理在招警考试中所占的地位和难易度,做题时不要掺杂主观看法,保持一种客观的心态。
2、掌握基础知识,尽可能多地了解两个词语间的常见逻辑关系。
因为只有储备了尽可能多知识,才能准确地对类比对象进行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逻辑关系,得到正确结论。
3、答题时要将四个选项看完之后,逐一分析,紧紧抓住题干中两个词的关系来看选项,找到与题干词有最多共性,以及在本质属性上最为相似的选项,切勿匆忙作答。
判断推理系统课讲义第二章类比推理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常见题型:1.两词型——A∶B2.三词型——A∶B∶C3.填空型——A对于()相当于()对于B【注意】类比推理有三大关系:语义关系、逻辑关系、语法关系。
(共10道,需在5-8min内做完,正确率需保证在90%以上。
)第一节语义关系一、近义关系、反义关系近义关系:理想∶梦想锲而不舍∶坚持不懈(成语不会太难)反义关系:勇敢∶懦弱言而有信∶言而无信如果一级关系,即看意思(近反义关系)选不出唯一答案时,需进行二级辨析常见二级辨析:1.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2.词语结构大同小异【例1】(2017江西)精致∶粗糙【反义词】A.河水∶海水B.山峰∶深渊C.违背∶遵循D.怀疑∶守信【例2】(2016吉林)大义凛然∶卑躬屈膝【反义词;褒贬】A.安分守己∶好高骛远B.穷奢极欲∶节衣缩食C.得心应手∶百无一能D.持之以恒∶虎头蛇尾【例3】(2017国考)生死∶存亡【同义词】A.轻重∶缓急B.亲疏∶长幼C.真伪∶对错D.好坏∶优劣【例4】(2016厦门)成败∶呼吸【内部反义】A.拉扯∶拖拽B.好歹∶始终C.匆忙∶潇洒D.推荐∶录用二:比喻义、象征义比喻义、象征义:把一种事物比喻成另外的事物,或者词语本身的含义同时是另外一种事物的象征。
(无需刻意区分)月亮∶玉盘(比喻)松鹤∶长寿(象征)【例1】(2015联考)沧桑∶白发A.清纯∶酒窝(王宝强)B.稚嫩∶乳牙C.鲁莽∶健壮D.博学∶眼镜(戴眼镜的小学生)【例2】(2015年国考)七寸对于()相当于()对于头绪A.尺度线索B.要害眉目C.七步头脑D.关键脉络练习【练1】(2016年春季多省联考)指鹿为马:颠倒黑白【近义词】A.师心自用:固执己见B.目无全牛:鼠目寸光C.不以为然:不屑一顾D.不孚众望:众望所归(师心自用、固执己见、刚愎自用均表示自以为是)【练2】(2015年云南事业单位)邯郸学步:东施效颦【近义词;都是贬义】A.如法炮制:依样葫芦B.循规蹈矩:步人后尘C.滥竽充数:鱼目混珠D.兔死狐悲:狗仗人势【练3】(2016年广东)陈词滥调:老生常谈【近义词;贬义、中性】A.按部就班:循序渐进B.博闻强识:见多识广C.见义勇为:助人为乐D.八面玲珑:面面俱到【练4】(2014年春季多省联考)荆棘:困难【象征;前者为名词】A.布衣:学生B.折柳:惜别C.心腹:信任D.桎梏:束缚【练5】(2015陕西)古为今用∶天罗地网A.阴晴圆缺∶里应外合B.左顾右盼∶深入浅出C.好逸恶劳∶旗开得胜D.刻舟求剑∶叶公好龙第二节逻辑关系一:全同关系【例1】(2015国考)春夏秋冬∶四季【全同】A.喜怒哀乐∶情绪 B.赤橙黄绿∶颜色C.早中晚∶一天D.东南西北∶四方练习【练1】(2015春季多省联考)五行:木火土金水A .五经:诗书礼易大学B .五音:宫商韵征羽C .五色:青黄赤白绿D .五味:酸苦甘辛咸【练2】(2013年浙江)岳父:丈人【全同】A .舅舅:外甥B .姨妈:婶婶C .伯父:侄子D.祖母:奶奶浪漫∶罗曼蒂克老鼠∶耗子二:并列关系【例1】(2015河南)开∶关【矛盾】A.小麦∶水稻 B.痛苦∶快乐(反对)C.盈利∶非盈利D.工作∶休息【例2】(2014江苏)()之于钢琴相当于乒乓球之于()A.舞台∶球台 B.手风琴∶足球C.音乐家∶运动员D.琴声∶喝彩【例3】(2015江苏)人民币∶美元∶欧元A.海鲜∶海鸥∶海滩 B.贵州∶杭州∶常州C.兰花∶牡丹∶菊花D.宽恕∶品性∶诚信练习【练1】(2016年吉林)动:静【矛盾】A.东∶西B.贫:富(小康、中产)1.矛盾关系:例:生∶死对称∶不对称2.反对关系:例:苹果∶香蕉红色∶白色C.黑∶白D.曲∶直【练2】(2017年春季多省联考)番茄之于()相当于()之于蹴鞠A.美洲∶中国 B.炒饭:健身C.植物∶人类D.白菜∶篮球【练3】(2016年政法干警)()之于钢琴相当于马褂之于()A.羌笛∶长袍 B.胡琴:西服C.京剧∶长裙D.琴键∶唐装三、包容关系1.种属关系:A是B的一种苹果∶水果2.组成关系:A是B的一个组成部分轮胎∶汽车【例1】(2017吉林)快餐∶中式快餐∶日式快餐A.团队∶队长∶队员B.行为∶合法行为∶非法行为C.颜色∶黑色∶白色D.体育课∶音乐课∶英语课【例2】(2015天津)衣服∶衣领∶衣袖A.鱼∶鱼头∶鱼尾B.警察∶刑警∶交警C.音乐∶古典音乐∶流行音乐D.人民币∶美元∶韩币【例3】(2015政法干警)针筒∶注射器∶医疗器械A.飞机∶螺旋桨∶推进装置B.潜艇∶核潜艇∶核反应堆C.齿条∶千斤顶∶起重设备D.泳衣∶比基尼∶游泳服饰练习【练1】(2015年国考)音符:乐谱:五线谱A.笔画∶汉字∶金文B.树木∶森林∶自然C.稻穗∶稻谷∶香米D.卫星∶星云∶宇宙【练2】(2015年国考)八卦:乾坤A.九族∶师生 B.七情∶情志C.五音∶宫商D.四书∶五经【练3】(2017年春季多省联考)麻雀:动物:生物链A.豆浆∶早餐∶豆制品 B.开水∶纸杯∶便利品C.发卡∶首饰∶妆扮品D.钢笔∶电脑∶办公品【练4】(2017年春季多省联考)进士:状元A.河水∶海水 B.银河∶天文C.学位∶博士D.宪法∶民法四、交叉关系【例1】(2017四川)花瓶∶瓷器A.电视机∶电器 B.中药∶植物C.画作∶诗篇D.桌子∶八仙桌练习【练1】(2017年江苏)文物:建筑A.烹饪∶佐料 B.故宫∶楼房C.诗人∶教授D.皮鞋∶布鞋【练2】(2014年河北,2015年北京事业单位)大学校长:教授【交叉】A.编剧∶诗人B.白洋淀∶衡水湖女士∶公务员C.市长∶市政府D.刑警∶消防队员五、对应关系【例1】(2015国考)小麦∶馒头【原材料】A.麋鹿∶麝香 B.叶绿体∶细胞C.乌贼∶墨汁D.棉花∶布鞋【例2】(2015河北)烧∶泥∶陶瓷A.砸∶玉∶手镯 B.水∶鱼∶鸬鹚C.淬∶铁∶剑D.土∶树∶树化石【例3】(2016广东)玉石∶雕琢∶玉器【原材料;加工工艺;物理变化】A.蚕丝∶织造∶丝绸 B.粮食∶酿造∶美酒C.生铁∶冶炼∶钢材D.蚊香∶点燃∶烟雾【例4】(2014国考)木材∶抽屉∶收纳【原料;主要功能】A.钢铁∶剪刀∶切割 B.棉花∶毛线∶保暖C.城墙∶石头∶防御D.橡胶∶气垫∶缓冲【例5】(2017国考)白醋∶消毒【次要功能】A.热水器∶加热B.汽油∶去渍例:白酒∶发酵例:银行卡∶支付例:盐∶咸例:学习∶考试例:航行∶航线例:炎热∶中暑例:老师∶上课例:小麦∶馒头1.材料2.工艺3.功能4.属性5.时间顺序6.依据7.因果8.职业高频对应关系:C.白糖∶调味D.人参∶滋补【例6】(2016联考)黄连∶苦涩【必然属性】A.班级∶团结B.钻石∶坚硬C.花朵∶鲜红D.城市∶繁华【例7】(2016国考)素描∶单色∶绘画【特点】A.色素∶食品∶添加剂B.书签∶阅读∶工具C.变脸∶表演∶艺术D.新闻∶纪实∶文体【例8】(2016江苏)规划∶实施∶验收【时间顺序】A.诉讼∶审判∶取证 B.销售∶宣传∶生产C.投标∶开标∶招标D.播种∶管理∶收获【例9】(2014河南)报警∶救援【先后;主体】A.违章∶罚款B.毕业∶就业C.消费∶生产D.手术∶住院【例10】(2014国考)抽样调查∶抽样原则【依据】A.调查问卷∶征求意见 B.人物访谈∶访谈内容C.数学模型∶建模软件D.设备操作∶操作规程【例11】(2017国考)教案对于()相当于()对于分类A.课件信息 B.教学归类C.提纲商品D.授课标准【例12】(2017江西)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果】A.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B.召之即来∶挥之即去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D.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练习【练1】(2016年春季多省联考)鱼饵∶鱼竿【配套使用】A.笔∶书籍B.写诗∶笔C.锅铲∶炒锅D.电脑∶无线路由器【练2】(2015年国考)铁匠∶火炉∶镰刀【中间为工具】A.医学家∶试管∶药剂B.记者∶摄像机∶新闻稿C.科学家∶科技文献∶新产品D.网民∶互联网∶营销【练3】(2017年春季多省联考)面粉∶面包∶充饥A.芦苇∶纸∶书写B.黄金∶戒指∶婚戒C.轮胎∶汽车∶运输D.琉璃∶屏风∶装饰【练4】(2016年国考)重力对于()相当于()对于昼夜交替A.物体质量月圆月缺 B.潮汐地球公转C.地球月球D.自由落体地球自转【练5】(2017年春季多省联考)盲动∶一败涂地∶重起炉灶【因果;先后】A.超速∶风驰电掣∶按部就班B.跟风∶鹦鹉学舌∶真知灼见【练6】(2016年河南)报名∶培训∶结业【先后】A.高考∶招生∶毕业B.设计∶产品∶使用C.驾驶∶公路∶旅行D.挂号∶看病∶痊愈【练7】(2017年国考)故人西辞黄鹤楼对于()相当于()对于怀古A.出游越王勾践破吴归 B.场所千古兴亡多少事C.送别折戟沉沙铁未销D.离别西出阳关无故人【练8】(2017年春季多省联考)爸爸∶叔父∶兄弟A.哥哥∶婶婶∶夫妻B.妈妈∶嫂子∶婆媳C.姨妈∶伯伯∶兄妹D.奶奶∶姑姑∶子女(母女)【练9】(2016年山东)春雨∶杏花∶江南A.夏荷∶烈日∶江北B.秋风∶腊梅∶华北C.秋霜∶枯草∶塞外D.冬雪∶牡丹∶边疆【练10】(2017年春季多省联考)水对于()相当于()对于光合作用A.生命二氧化碳 B.水蒸气阳光C.空气氧气D.灌溉土壤【练11】(2016四川)面粉∶鸡蛋∶蛋糕【原材料】A.香蕉∶西瓜∶水果B.纸张∶打印机∶文件C.菊花∶茱萸∶重阳D水泥∶钢筋∶房屋【练12】(2017联考)储存∶光盘∶硬盘【主要功能】A.晾晒∶绳索∶衣架B.吃饭∶钢叉∶锅铲C.书写∶签字笔∶毛笔D.游泳∶泳圈∶泳衣第三节语法关系1.主谓关系例:学生∶学习学生是主语,学习是谓语。
巧解类比推理三大方法类比推理解题技巧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
简称类推、类比以关于两个事物某些属性相同的判断为前提,推出两个事物的其他属性相同的结论的推理。
如声和光有不少属性相同--直线传播,有反射、折射和干扰等现象;由此推出:既然声有波动性质,光也有波动性质。
从问题的设置入手类比推理题目不难,是整张试卷最好挤时间的点,但简单并不代表我们都能做对。
如果在这里失分,将非常可惜。
要做到又快又好,一定要在考试时注意应试的技巧。
具下面具体介绍几种技巧:技巧一尽可能多地了解两个词语间的常见逻辑关系。
逻辑关系大多为因果、递进、转折、层进、条件、假设、并列、相反、类属、代表等,后面将举例说明。
只有积蓄了这些逻辑关系,才能在短时间内准确地对类比对象进行分析,找出符合要求的逻辑关系,得到正确结论。
1.原因与结果【例1】努力:成功:失败A. 生根:发芽:开花B. 耕耘:丰收:欠收C. 发展:城市:乡村D. 起诉:原告:被告【考题解析】该题题干中的第一个词与后两个词具有某种条件(或因果)关系,即只有努力才能成功或者说努力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原因之一,同时努力了不一定成功,还可能失败。
努力能引起成功和失败两种相反结果。
弄清了这一关系,就很容易找出正确的答案。
答案是为B。
2.工具与作用【例2】伤人:汽车:运输A. 鱼网:编织:鱼群B. 海难:编织:鱼网C. 捕鱼:鱼网:出海D. 捕虾:鱼网:捕鱼【考题解析】中间是工具,两旁是两种不同用途的后果。
此题答案D。
3.物体与其运动空间【例3】轮船:海洋:陆地A. 飞机:海洋:天空B. 海洋:鲸鱼:陆地C. 海鸥:天空:地面D. 山:河流:芦苇【考题解析】前两词为物体与其运动空间,后两词为对应关系。
此题答案为C。
4.特定环境与专门人员【例4】商场:售货员:经理A. 生猪:工厂:城市B. 教室:学生:老师C. 农民:阡陌:大路D. 野兽:旷野:地球【考题解析】特定环境联想到特定人员。
行测类比推理部分类比推理是公务员考试行测中常见的一种题型,通过建立两种事物之间的共同特征关系,来推断出另一种事物之间的特征关系。
在类比推理题中,我们需要根据给定的事物关系,应用这种关系到新的事物中,从而找出与原有事物相类似的关系。
下面将详细介绍类比推理题的特点和解题技巧。
类比推理题通常包含两个部分,分别是前提和结论。
前提是一对有共同特征的事物关系,而结论是根据这个共同特征推理出来的与之类似的事物关系。
在解题时,我们需要理解前提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这种关系来推断出结论。
在类比推理题中,首先需要分析前提事物之间的共同特征。
这些共同特征可能是事物的性质、特点、关系等。
通过找出这些共同特征,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模式或规律,从而根据这个模式或规律来推断结论事物之间的关系。
解决类比推理题的关键是找到前提之间的共同特征。
为了找到共同特征,我们可以尝试通过分类、比较、归纳等方法来分析前提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
有时候,我们还可以通过排除法来找出共同特征。
即排除与其他事物不同的特征,留下与其他事物相同的特征。
这样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并有助于推断结论。
在解题时,还需要注意不要被表面的相似迷惑。
有时候,前提事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似之处,但其实际的特征关系并不相同。
我们需要仔细观察并分析前提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轻率地根据外表相似就做出结论。
此外,还有一些常见的类比推理模式,我们可以运用这些模式来帮助自己更好地解题。
例如,逆反关系模式,即前提事物之间的特征关系与结论事物之间的特征关系正好相反;缩小或放大关系模式,即前提事物之间的特征关系与结论事物之间的特征关系相似,但程度或数量不同;并列关系模式,即前提事物之间的特征关系和结论事物之间的特征关系在同一跨度范围内。
了解这些模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找到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
总之,类比推理是公务员考试行测中常见的一种题型,我们需要通过找出前提事物之间的共同特征,建立一个模式或规律,并根据这个模式或规律来推断出结论事物之间的关系。
2017年江西大学生村官行测指导——三大规律解类比推理以下内容是大学生村官考试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重庆行测指导“三大规律解类比推理”,供考生参考及学习!一、优先找内部规律1、内部规律即两个词横向之间的关系,题干给出A:B,选项中有C:D,优先看横向关系,即A与B之间的关系,在选项中找到相同关系的C:D。
【例题】瓷器∶黏土( )A.空气∶氧气B.桌子∶木头C.水杯∶玻璃D. 布∶棉花【解析】黏土是瓷器的原材料,而且成为成品后,不能再看出原来的物理性质。
木头、玻璃分别是桌子、水杯的原料,但做成后还能看出原料;氧气不是空气的材料,而是组成部分。
D符合条件。
2、外部规律即两个词语纵向之间的关系题干给出A:B,选项中有C:D,那么当我们看横向关系无法排除所有选项时,可以看A与C,B与D之间的对应关系。
【例题】流芳百世:遗臭万年A.雪中送炭:雪上加霜B.迷迷糊糊:清清楚楚C.名垂青史:千古罪人D.理直气壮:理屈词穷【解析】C。
横向对比,流芳百世和遗臭万年是反义词,四个选项均符合。
纵向对比,流芳百世与名垂青史近义,遗臭万年与千古罪人近义。
因此,在做类比推理题目时,要优先观察内部规律,找题干之间的合理关系。
如果无法解决,就要去关注外部规律,找寻题干和选项之间的关系,更快更好的解题。
二、巧用造句排除法造句排除法就是利用词组、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寻求题目词项间的逻辑关系的方法。
有些类比推理题目词项间的逻辑关系比较隐晦,对于这类题目可以巧妙地运用造句排除法,来挖掘词项间的关系。
【例题】电脑:电子邮件:照片A.毛笔:国画:字帖B.卡车:货物:冰箱C.空调:温度:冷气D.手机:信息:彩信【解析】D。
对词组进行造句:电脑可以用来发送电子邮件,电子邮件的内容可以是照片;手机可以用来发送信息,信息的内容可以是彩信。
通过造句可以发现,D项和题干词项间存在相似的逻辑关系。
B项卡车可以运送货物,货物的内容可以是冰箱,但题干和D项都是信息的传送。
本文0(介绍类比推理三大考点中的逻辑关系。
逻辑关系包括全同关系、并列关系、包容关系、交叉关系、对应关系。
No.1 全同关系全同就是A=B,即两个词属于同一个事物。
常见的全同关系主要包括:古今、中外、自他、雅俗、同义词。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1)蒹葭和芦苇、蹴鞠和足球、司南和指南针。
上述两个词语表述的都是同一个事物,但是一个是今天的称谓,一个是古时候的称谓。
(2)麦克风和话筒、引擎和发动机。
上述两个词语表述的是同一个事物,但是一个是国外的称谓,一个是中国的称谓。
(3)令郎和犬子、令尊和家父、令堂和家母。
以上两个词语表述的是同一个事物,但是一个是自己对其的称谓,一个是他人对其的称谓。
(4)婵娟和月亮、嘉木和茶树、马铃薯和土豆。
两者表述的是同一个事物,但是一个是雅称一个是俗称。
(5)美丽与漂亮、眼花缭乱与扑朔迷离。
两个词语表述的是同一个事物,是同义词。
除此之外还有,中文名与音译名(浪漫罗曼蒂克),口语和书面语(纳闷困惑)等。
大家可以在刷题过程中积累,把一些特殊的关系记录下来。
No.2 并列关系并列关系的两个事物是完全不同的,但是他们属于同一类事物,或具有相同的属性,或具有相同的功能。
它包括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矛盾关系(A和非A)比如:生和死、男和女。
一个人如果是生绝对不会是死,如果不生绝对是死。
反对关系(除了A和B还有别的情况)比如:苹果和梨、杨树和柳树。
一棵树如果是杨树绝对不会是柳树,如果不是杨树可能是柳树。
这就是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的不同。
No.3 包容关系包容关系主要分为两种,种属关系和组成关系。
种属关系(A是B的一种)比如:英国和国家,树木和杨树,绵羊和动物。
组成关系(A是B的一个组成部分)比如:墙壁和房子、桌面和桌子、胳膊和身体。
可以单独用“是”造句的是种属关系。
我们可以说苹果是一种水果,但是不能说胳膊是一个身体。
No.4 交叉关系交叉关系是指概念间有重叠的地方,例如男人和老师,有的男人是老师,有的老师是男人。
2023国考行测方法:类比推理三大辨析角度1500字在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行政能力测验(行测)是考生必须备考的重要科目之一。
其中,类比推理是行测中的重要题型之一,考察的是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为了帮助考生顺利备考类比推理,下文将从三个角度进行辨析,帮助考生理解类比推理题目的出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一、关键词辨析类比推理题目通常给出一个类比关系,考生需要根据已知关系寻找另一个相似的关系。
在解答类比推理题目时,首先需要理解题目中所给的关键词,正确抓住题目的主旨和要点。
1. 对比关系:有些类比推理题目是通过对比两个事物的不同之处来进行推理的。
在解题时,考生要判断这些不同之处是哪些关键词,然后找到选项中与其对应的关键词。
2. 数量关系:有些类比推理题目是通过对两个事物数量的大小关系进行推理的。
考生必须清楚掌握所给数量的大小关系,然后根据这种关系在选项中寻找相符的关键词。
3. 功能关系:有些类比推理题目是通过两个事物之间的功能关系进行推理的。
考生需要判断这两个事物分别扮演着什么功能角色,然后在选项中寻找相似的功能关系。
掌握好以上三种关系的辨析能力,对于解答类比推理题目是非常重要的。
二、关系对比辨析类比推理题目中,关系对比是解题的核心。
在解答类比推理题目时,考生需要根据已知关系寻找另一个相似的关系。
以下是三种常见的关系对比辨析方法:1. 形状关系:有些类比推理题目是通过两个事物的形状关系进行推理的。
例如,问题中给出:“A是圆,而B是正方形”这样的关系,那么在选项中就要寻找与之类似的形状关系,如“C是长方形”。
2. 运动关系:有些类比推理题目是通过两个事物的运动关系进行推理的。
例如,问题中给出:“A是向前运动,而B是向后运动”这样的关系,那么在选项中就要寻找与之类似的运动关系,如“C是向左运动”。
3. 逻辑关系:有些类比推理题目是通过两个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推理的。
例如,问题中给出:“A是负数,而B是正数”这样的关系,那么在选项中就要寻找与之类似的逻辑关系,如“C是零”。
公务员行测考试类比推理题解读对于大部分小伙伴来说,行测言语是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特别是选词填空题,总是成功躲开正确答案,心中十分苦闷。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类比推理备考分析,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类比推理的三大关系类比推理题属于逻辑关系模块其中一部分,题型可以分为三大类:逻辑关系、常识关系、语言关系。
我们通过例题来进行解读。
1、逻辑关系什么叫做逻辑。
其实最简单最常见的,就是我们常说的包含关系、全异关系、交叉关系、全同关系等等。
这就属于一些简单的逻辑关系。
比如说,男人和女人,从逻辑方面说,是什么关系。
很明显它是全异的关系。
由于男人和女人之间没有共同点。
比如学生和大学生什么关系,我们知道,学生这个集合更大一些,大学生这个集合是不是更小一些。
这就是包含关系。
【例题】法律之于民法相当于( )之于( )A.实数;自然数B.定律;方法C.物理;公理D.华东;江苏【答案】:A。
【解析】:第一我们来看一下法律和民法之间有什么关系,这里做题的一个原则,就是对题干进行分析,然后看题干这两个词语之间,看似没有关系的词语之间,到底有什么内在的、本质的逻辑关系。
然后我们在选项中,找一个与此相对应的逻辑关系就可以了。
很明显,民法这个概念相对于法律来说范畴要小一些。
简单点说我们可以造一个句子,法律包括民法。
依照这个方法,答案选A选项。
实数包括自然数。
这是一个逻辑方面的考察。
可能有人会说,那么D项也对,华东和江苏。
华东是一个区域,江苏是一个省份,这种关系与题目中法律和民法都是法律不是同一性质,所以还是应当选A项。
2.常识关系曹操:张辽:《三国演义》A 宝钗:袭人:《红楼梦》B 宋江:关胜:《水浒传》C 唐僧:佛祖:《西游记》D 秦琼:程咬金:《隋唐英雄传》常识关系里面最常考的,就是这种情势,那么大家发觉他们有一个上下级的关系。
最后发觉选哪一个呢,挑选的是B选项。
这就叫常识领域的。
3.言语关系前进:倒退A鞭策:规劝B海洋:陆地C震动:安静D延长:紧缩言语关系考察的是词语的词性,词语的组成以及词语之间的关系。
行测判断推理类比推理题解答技巧该类题型主要考察的是考生平时生活中基础知识的积累及语言运用的熟练度,作答该题第一步分析题目所给词语性质,从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方面入手,其次在寻找两者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寻找逻辑关系一般常用遣词造句法,尤其在三词类比时经常用到),类比推理词项间关系归纳为概念间关系、近反义关系、描述类关系、条件类关系和语法类关系及常识类关系:一、概念间关系概念间关系主要有全同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并列关系和全异关系五种。
1、全同关系1)、同一事物的全称、简称、别称、美称、谦称、敬称等。
如:鄙人:自己、美国:USA。
【例题】()对于芙蓉相当于杜鹃对于()A.荷花—映山红B.芙蕖—兰花C.蔷薇—枣树D.荷花—红果【解析】芙蓉是荷花的别称,与此相似的是映山红之于杜鹃。
故选A,D中红果是山楂的别称。
2)、音译名与中文名、口语和书面语等。
如:麦克风:话筒、罗曼蒂克:浪漫。
2、包含关系1)、种与属。
如:苹果:水果、杂志:期刊。
【例题】古诗:李白A国家:楼兰 B民间艺术:手工陶艺C运动:拳击 D民族冲突:加沙地带【解析】李白是古代诗人中的巅峰人物,加沙地区是民族冲突最激烈的地方,故答案为D2)、整体与部分。
如:阳光:紫外线、书包:背带。
【例题】电脑:鼠标A水壶:茶杯 B手机:短信 C船:锚 D录音机:磁带【解析】鼠标属于电脑必不可缺的一部分,锚属于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故答案为C;磁带不属于不可或缺3、交叉关系:词语所表示的集合之间存在交集,即有些A是B且有些A不是B。
如:体育明星:江苏人、大学生:愤青。
【例题】警察:安全A太阳:温暖 B酒吧:娱乐 C乞丐:流浪 D飞机:战争【解析】警察带来安全,太阳带来温暖,故答案为A4、并列关系1)、同属于一类事物。
如:咖啡:绿茶、铅笔:钢笔。
【例题】鼠标:键盘A电脑:音响 B门:窗户 C棉花:丝绸 D红花:绿叶【解析】鼠标和键盘都是电脑必不可少的输入部件,门和窗户都是房屋必不可少的部件,故答案为B2)、具有相同属性或相同功能。
招警类比推理辅导:常见的三个逻辑关系一、概念间关系概念间关系包括了全同、全异、包含(于)、交叉。
1.全同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完全重合,比如“珠穆朗玛峰”和“世界最高峰”这两个就是全同关系。
2.包含关系是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相重合,就是说前一个概念包含后一个概念。
比如:“老师”包含了“大学老师”。
3.交叉关系是在概念A和概念B的关系中,如果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并且有的B是A,有的B不是A,那么A和B这两个概念之间就是交叉关系。
比如:“士兵”与“党员”。
4.全异关系是指外延没有任何重合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例如:“红色”和“白色”,“男”与“女”。
例如:( )对于表达相当于信件对于 ( )A.比喻沟通B.文字载体C.感情抒情D.交流包裹参考答案:A。
比喻是一种表达方式,信件是一种沟通方式。
二、近反义词关系近反义词关系,是经常考查的一个点,这需要考生有一定的词语积累,能准确理解成语的释义。
例如:雪中送炭:火上浇油A.家喻户晓:默默无闻B.凤毛麟角:多如牛毛C.胸有成竹:不知所措D.锦上添花:落井下石参考答案:D。
题干是反义词关系,符合的只有BD,但是在词义上只有D项是相近的。
所以最合适的是D项。
三、组成关系组成关系通常都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例如:“车轮”和“轮胎”,大家要仔细去和包含关系做一个对比,不应搞混。
包含关系一定是“谁是谁的一种”,而组成关系更强调整体和部分。
例如:车轮:汽车:运输A.衣服:衣架:晒衣B.镜片:眼镜:读书C.听筒:电话:通话D.墨汁:毛笔:书法参考答案:C。
车轮和汽车是从属关系,镜片和眼镜,听筒和电话也是组成关系,但车辆的基本功能是运输。
电话的基本功能是通话,但眼镜的功能是矫正视力,所以C合适。
劳动力土地资本类比推理说到劳动力、土地和资本,这三个东西啊,简单来说就是经济活动的“三大支柱”。
你想嘛,一个地方要想发展,光有一块地是不行的,必须得有劳动力去耕种、去建设。
再加上资本,就是钱和资源,才能让一切变得有模有样,走上正轨。
别看这三个东西分开说简单,合起来就像三角形的三条边,缺一不可,一缺了,整个系统就会垮塌。
你要是仔细想想,这不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几个元素吗?想想看,你家里要开个小店,你得有地方对吧?没有地方哪儿摆货?然后你得有员工,给你打工、帮你忙,不然啥事都做不了。
然后呢,还得有资金,不然进货都困难,哪来的生意?所以说,这三者之间就是相互依赖,相互推动的,互为支撑。
地不够,你就得找地方;人不够,你就得招人;钱不够,嗯,你就得去借啊,或者找投资呗。
记得有一次我去乡下,看到一个农民正在田里干活,那个样子,真是拼劲十足。
他一手拿着镰刀,一手扶着篮子,汗水从额头一直流到脖子,好像连风都不敢靠近他一样。
你说他咋能不辛苦?没钱、没工具,还得自己忍受着天气的折磨。
要是没有这片土地,他根本就不能种田,根本就没有任何收入。
而且你说,他光有土地也不行啊,要是没有劳动力,他怎么可能自己一人把地种好,收成好?就算有钱买机器,有土地也不行,最后还是要人去操作,去维护,去收割。
所以,看,土地、劳动力、资本,就像是老母鸡抱蛋,三者紧紧相依。
再拿城市说吧,不管多大的城市,都得靠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的结合才能立得住。
你想啊,城市的高楼大厦、宽阔马路,都是资本的结果。
而且这些建设离不开工人啊,一砖一瓦,都是他们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而且现在高楼大厦也不可能是光靠地皮就能建成的。
土地虽大,但要有开发商愿意投入资金,才能从一块荒地上挖出一片繁华。
而工人呢,建筑工地上没有人力,光靠机器能干啥?所以这些东西啊,是一环扣一环,互相帮助的。
但也不能说土地就没有局限性。
你想啊,土地有限,耕地面积有限,想要多种点东西就得找其他办法,或者让土地更高效利用。
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判断推理之类比推理三大题型(一)与同属于判断推理模块的逻辑判断、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相比,类比推理表面上看起来是最简单的题目类型,因为类比推理的题干短、字数少、结构清晰,所以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认为其非常简单。
但是,练习或者考试的结果却往往令广大考生失望。
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两个主要方面:首先,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训练。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即使是最简单的一件事情,如果你不去努力,结果往往不会太好,更何况作为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题型,类比推理怎么会让你不费力气就能拿到分数呢。
所以,思想上的重视和一定量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类比推理主要考查的是词语之间的各种各样的关系。
因此,仅仅依靠自己的常识去想当然地做题是不够的,必须对词语之间可能出现的各种关系进行系统性地学习,增强敏感性。
为此,文都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的各位专家通过对近十年来公务员考试试题的研究与分析为广大考生精心编写了行测五大模块的专项突破教材,其中,《判断推理》就为大家集中归纳讲解了类比推理部分的18种重点常考关系和三种出题模型。
所以,大家对类比推理的复习备考,既不能毫不重视,也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精力,只要把《判断推理》这本书中所讲的三大题型、18种关系认真学习并掌握了,类比推理题目将让你轻松得分。
下面我们就来仔细分析一下这三种题型和18中关系。
第一种是单一类比推理单一类比推理需应试者从四个选项中找出与题干的一对单词具有共同属性的一个选项为正确答案。
通过对大量类比推理试题的分析,我们归纳出如下18种典型关系:1. 原因与结果【例题1】努力:成功。
正确选项为()A.生根:发芽B.耕耘:收获C.城市:乡村D.原告:被告【答案】B【解析】必要条件推理。
即只有努力才能成功或者说努力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原因之一。
弄清了这一关系,就很容易找出正确答案。
耕耘是收获的必要条件。
故正确答案选择B。
2. 工具与作用【例题】汽车: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