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一)
- 格式:docx
- 大小:11.94 KB
- 文档页数:1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西方社会保障制度是一套为保障公民在各种风险和困境中获得合理的薪酬和福利所建立的制度体系。
这一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源于对社会不平等和贫困的思考和反思。
本文将探讨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并分析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9世纪工业化时期。
随着工业化的兴起,社会阶层的分化和贫富差距的扩大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工人工作条件的恶化、低薪、长工时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一些西方国家开始实施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如最低工资法和工时法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不仅提高了工人的工资和工作条件,也为后来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初,西方国家进一步推出了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
最著名的例子是英国的国民保险和德国的社会保险。
国民保险是英国于1911年引入的一项为工人提供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的制度。
社会保险是德国政府于1883年建立的一套为工人提供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的制度。
这些制度的建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其目的是通过公共部门的干预来解决社会问题,并确保每个公民都能享有基本的权益和福利。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西方国家的福利国家模式逐渐形成。
福利国家模式是指国家通过各种社会政策和福利机构,为公民提供医疗保障、失业救济、养老金等福利服务。
这种模式追求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强调社会责任和共识。
它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减少了社会不平等和贫困,增强了社会稳定和秩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社会保障制度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和困境。
其中之一是制度的可持续性问题。
由于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增长放缓等问题,一些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着财政压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些国家开始进行,如提高退休年龄、增加社会保险金的缴纳比例等。
另一个挑战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问题。
在一些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不够公平和公正。
一些人获得了过高的福利,而另一些人无法获得足够的保障。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西方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改革以及社会福利制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20世纪初期,得到了生态与政治规章的改革,社会保障制度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西方社会之中。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过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英国的早期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于1909年,这在当时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但实际上它只局限于当时的英国政府的义务实施范围,也就是营救性的保险制度,所以早期的社会保障制度仅限于赔偿伤残、失业以及老年福利等基本的营救性领域。
随着人们对社会福利研究的不断发展,20世纪上半叶英国实施了第一个社会保障系统,它以受害雇员支付伤残费给为基础,它也包括了房屋改建、失业保险、社会福利以及养老金系统等,这标志着社会保障制度在西方社会的重要地位获得了明确的识别。
随着20世纪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与发展日益发展,许多国家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社会保障法案,德国作为一个典型的案例,早在1919年就制定了德国社会保障法,凡是合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都可以从社会保障中得到赔偿,从而保护了劳动者及其家庭的经济利益。
此外,一些欧洲国家,如法国和荷兰等,也制定了社会保险制度,将社会保障制度的受益范围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大。
在抗''争史的历程中,欧洲也受到了联合国的影响,联合国于1945年成立,根据《世界人权宣言》,承认了所有劳动者和游民的基本社会权利,其中包括实现自我价值和获得公正的薪酬以及合理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其中将社会保障纳入Doctrine of Basic Social Rights,确保了社会保障制度在西方社会的合法性及其地位。
到了20世纪七十年代以后,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各国政府都给予了社会保障制度一定的倡导,将社会保障制度的受益范围有限的扩大到特定的社会阶层,如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残疾人等,这样一来,促进了社会保障对社会阶层的更加广泛的帮助,使社会保障制度在西方社会中得到了更广泛的发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
2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演变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演变可以追溯到中世纪。
在这个时期,社会保障的概念主要是由教会提供,包括提供食品、住宿和医疗等方面的援助。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革,社会保障制度也发生了变化。
在18世纪和19世纪初,西方国家开始建立起社会保障体系。
这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人阶级的兴起和社会问题的增加。
早期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私人慈善机构和社会团体来提供援助。
例如,一些工厂主会组织工人共同支付保险费用,以提供医疗保险和失业救济。
此外,一些国家也建立了政府赞助的社会保险制度,以提供工人的退休金和其他福利。
20世纪初,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进一步的发展和。
这主要是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和经济危机的爆发。
这些事件使得政府认识到需要更全面和普遍的社会保障制度来保护公民免受贫困和风险的侵害。
在这个时期,许多国家建立了全民健康保险制度,提供医疗保健的普遍覆盖。
社会保险也扩大到包括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金等方面。
20世纪后半叶,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和扩大。
这主要是由于福利国家的兴起和社会需求的增加。
福利国家的理念是通过政府提供广泛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来确保公民的福祉。
在这个时期,很多国家建立了全面的福利制度,包括免费教育、住房补贴和儿童福利等方面。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保障制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增长的放缓,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很多国家开始进行社会保障制度的,以应对这些挑战。
一些国家通过增加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的退休年龄,减少福利支出,并鼓励个人自行储蓄以应对退休和医疗开支的增加。
总的来说,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演变经历了从教会援助到私人慈善机构再到政府赞助的社会保险制度的转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发展和,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经济条件。
然而,社会保障制度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难题,需要继续进行和适应,以确保可持续性和公平性。
社会福利政策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改革—以西方国家为例社会福利政策与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范围内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和不断完善。
本文将以西方国家为例,探讨社会福利政策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改革。
一、社会福利政策的发展社会福利政策的发展起源于19世纪末的欧洲社会改革运动。
随着产业化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以及社会不公平问题。
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始推行社会福利政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德国的Bismarck 模式和英国的Beveridge模式。
Bismarck模式强调职工的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等。
这种模式通过由政府和员工共同缴纳保险费的方式,确保了职工在生活困难时能够得到一定的补偿和支持。
Beveridge模式则更着重于国家对社会的整体保障,提出了全民社会保障的理念。
此模式强调各个社会阶层都享有社会福利的权益,通过国家提供医疗保健、失业救济和公共住房等措施,全面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社会保障制度也在不断改革和调整。
这是为了适应人口结构变化、经济发展需求以及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1. 人口结构变化现代社会普遍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这使得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面临压力和挑战。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压力,西方国家普遍推出了养老金改革等措施。
其中,延迟退休年龄、提高社保费率和改善养老金支付方式成为主要措施。
2. 经济发展需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有了更高的期望。
西方国家纷纷加强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提高失业保险和住房保障的标准,并推出各种激励措施鼓励就业。
3. 全球化的挑战全球化对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
全球化带来了经济的竞争和劳动力的流动,增加了社会福利政策的负担。
为了平衡全球化带来的影响,西方国家普遍加强了社会保护和对弱势群体的支持,推动更加公平和包容的社会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是人类社会不断协调发展、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简史▪(一)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时期(1601—1882年)▪1、标志▪英国政府于1601年颁布了历史上第一部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伊丽莎白《济贫法》(旧《济贫法》)。
于1834年颁布了新《济贫法》。
▪▪2、背景▪英国的圈地运动和工业化。
▪3、保障特点▪旧《济贫法》:就业保障(强迫劳动)+财政补贴(福利救济)▪新《济贫法》:国家为责任主体的政府救济▪▪(二)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时期(1883—1934年)▪1、标志▪德国俾斯麦政府于1883年颁布了《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年颁布了《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
▪2、背景▪工业化和德国工人运动▪3、特点▪针对工人实行的强制性的社会保险制度。
▪▪问题:为什么会在德国首先建立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1、经济上:欧洲工业革命完成,德意志统一后超过英、法。
▪2、政治上:▪a、德国的工人运动:一方面工人受资本家的压迫很重;另一方面,德国盛产哲学家,无产阶级思想影响工人运动。
▪b、铁血宰相开拓海外殖民地,攘外必先安内。
▪3、理论上:新历史主义的理论。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时期(1935—1947年)▪1、标志▪1935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2、背景▪1929年到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3、特点▪社会保障制度从社会保险为主的保障制度步入综合性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为什么美国出台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1、经济上: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导致经济衰退,失业增加,社会危机剧增。
▪2、政治上:罗斯福新政。
危机→政府干预+扩张性财政政策+提高社会总需求。
▪a、举办公共工程b、扩大社会保障开支c、拉动消费d、促进就业▪3、理论上: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四)社会保障制度的繁荣时期(1948—1979年)▪1、标志▪ 1948年英国第一个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
简答题1.简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答: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是:(1)社会保障覆盖面问题。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还比较低, 与国际比较, 只相当于低收入国家水平。
(2)个人账户和社会保障基金问题。
目前我国个人账户空账问题严重, 由于个人账户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实行, 很多中老年人没有个人账户积累, 退休后只能依靠统社会筹基金中的缴费积累来支付, 甚至有些地方动用新人个人账户支付。
如果空账继续, 将会导致若干年后养老保险的支付危机。
(3)就业与失业问题。
我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 就业压力大, 失业率高, 社会保障制度需要与失业问题和就业压力相适应, 从而保障这部分人生活。
(4)城镇的贫困人口问题。
目前我国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在实施中存在很多问题, 如资金来源不足, 保障标准太低等。
(5)农村的养老保障制度。
目前国家对农村的养老保障做得非常不到位。
(6)社会保障的管理体制问题。
存在很多问题, 管理分散, 政出多门, 没用统一的管理体制。
2.简述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流派及其发展脉络。
《第二章社会保障理论》答: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主要流派包括:(1)民主社会主义学派;(2)自由主义学派;(3)中间道路学派。
西方社保保障理论发展的大致脉络:19世纪末20世纪初, 适应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 自由主义思潮得到极度的张扬;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为集合国家整体实力重振经济, 国家干预主义备受推崇;20世纪90年代以来, 西方国家社会保障进入两难选择境地, 而奉行中和左右, 取自由放任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相互融合的“中间道路”。
西方社会保障理论流派的演进与发展, 从表面看, 是自由放任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思潮的兴衰交替, 从深层次上分析, 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结果。
3.简述社会保障基金的概念及其分类。
《第三章社会保障基金》答: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单位及个人统筹积累起来的专项基金, 用于受益人出现生、老、病、死、失业等情况时, 提供给他们一定的社会物质帮助。
西方近现代社会保障的理论依据〔1〕功利主义学说与思想早期的资产阶级福利思想产生于以边沁为代表的功利主义哲学之中。
他认为,追求幸福或福利是基于人类本性的根本动机,而所谓的福利就是功利。
“功利是指任何客体的这么一种性质:由此,它倾向于给利益有关者带来实惠、好处、快乐、利益或幸福,或者倾向于防止给有关者遭受损害、痛苦、祸害或不幸;如果利益有者是一般的共同体,那就是共同体的幸福,如果是一个具体的个人,那就是这个人的幸福。
〞在边沁看来,无论是个人、共同体还是国家,只要他们的活动“倾向于增大个人快乐的总和〞,或者“增大共同体幸福的倾向大于它减少这一幸福的倾向〞,就是符合功利原则的,即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快乐是测量对错的尺度。
’判断政策的好坏只能依据他们是增加共同体的快乐还是减少这种快乐的倾向来定。
〞可见,功利原则不仅是道德上的善恶标准,也是立法上的优劣标准。
社会成员只能在整体的利益中获得自己的福利。
约翰·穆勒〔1806-1873,英国〕坚持并发挥了边沁的功利主义学说。
首先,他认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幸福。
不过,作为幸福的标准,不是单个人的幸福,而是全体人的幸福,功利主义的人生观就是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最高道德标准,因此,关心他人幸福,改善人类,不是手段,而是目的。
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本身不是抽象的理念,而是真实快乐的源泉。
其次,约翰·穆勒认为,正义的行为,就是能够促进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行为。
国家应采取*些干预政策,通过法律手段,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以及把不容无视的资产阶级利益和无产阶级的要求调和起来,在保存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和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前提下,限制遗产继承,开展合作社,增加对全民的救济。
〔2〕德国新历史学派新历史学派又被称为“讲坛社会主义〞,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施穆勒〔GustavSchmoller〕、布伦坦诺〔Lujo Brentano〕等人。
传统经济学认为,国家的职能就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平安,而不是干预经济。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对我国的启示话题:教育学习成功经验社会保障制度摘要: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危机与变革的过程。
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建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要坚持立足国情、循序渐进的方针;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仅要注意拓宽筹资渠道,更要突出重点。
关键词: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历程;启示社会保障制度(social protection system)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为公民提供各种基本生活保障的社会制度,既包括国家以各种形式提供的或主办的保障项目,也包括企业、团体、个人提供的各类保障。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任务迫在眉睫。
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过了几百年的变迁,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这对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关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有许多不同的看法。
有人甚至将它追溯到《圣经》中关于利他主义的道德说教,认为欧洲中世纪世俗和宗教的慈善事业是社会保障的起源;有人把英国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实行的“旧济贫法”看作是西方社会保障的开端;大多数人则认为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始于德国俾斯麦统治时期。
当时的德意志帝国议会相继通过了三项保险立法,这是社会保险立法的开端,奠定了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
此后,英国、挪威、丹麦、荷兰、瑞典等欧洲国家纷纷颁布了自己的社会保障法。
19世纪末20世纪处是西方社会保证制度的产生与形成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起来。
1929年的“大危机”和随之而来的“大萧条”使西方各国饱受失业的磨难与创伤。
于此同时应运而生的凯恩斯主义主张扩大政府支出,刺激社会总需求,以征所得税为手段调节经济和社会生活,这种理论为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在此背景下,法国1903年颁布了《社会保障法》,瑞典1935年实施了《失业保险法》。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西方社会的保障制度最早起源于人类社会早期,当时出现了最原始的社会救助。
中世纪以后,人类互助共济的习俗与宗教的泛爱精神紧密结合,社会保障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但当时的社会保障的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贵族地主的好恶和当年收成的好坏,这种保障具有很大的主管任意性和不可预测性,以施舍的方式给予受保障人,是教区或贵族地主的自我保护,没有任何法律约束。
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从欧洲社会发展历程上看,以国家立法形式确立社会保障制度,开始于16世纪30年代,标志是法国的福利改革和英国的《济贫法》的出台。
社会救济制度的形成英国的《济贫法》圈地运动以后英国偷盗者、流氓人、乞讨者增多,社会不安因素急剧增加。
英国统治者被迫考虑救济贫民问题。
1601年英王室通过了一个新法案以就业保障和财政补贴,兼有强迫劳动和福利救济为性质的《济贫法》。
《济贫法》的主要内容:(1)建立地方行政和征税机构,向教区内居民和房地产所有者征收济贫税;(2)为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劳动场所;(3)建立收容场所,资助老人、盲人等丧失了劳动能力的人;(4)建立“贫民习艺所”,组织穷人和儿童学艺;(5)提倡父母子女的社会责任;(6)从比较富裕的地区征税补贴贫困地区等。
《济贫法》的制定,在主观上是为了阻止劳动力的流动,稳定社会秩序,消除失业、流浪和贫困现象,但在客观上却使社会保障的形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它使社会团体实施的慈善救济转化为以国家为责任主体的政府救济。
这种职能的转变,使得社会保障摆脱了原有的地域狭隘性的特征,走上国家化、社会化的道路。
当今社会《济贫法》的原则和理念,至今仍然是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制定公共救助立法的重要依据。
社会保险制度的形成以社会保险为特征的社会保障制度是19世纪末在德国首先发展起来的。
德国的社会保险制度是自上而下建立起来的。
19世纪下半叶的德国,阶级关系复杂、政治流派繁多。
工人阶级的力量相当强大,而新兴的资产阶级势单力薄,在国内政治生活中表现得软弱无助。
简述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近代以来,西方社会以不断创新的保障制度支持社会发展,西方国家的保障制度大致可分为早期的社会保障制度和随后发展起来的社会保障制度。
早期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指的是传统的伦理责任体系及其支持的地方性的社会福利服务。
它主要通过宗教组织、个人感情以及家庭关系来确保社会保障,从而形成以廉价劳动力、社会慷慨和宗教仁慈为基础的社会资源分配体系。
到19世纪末,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西方国家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而开始改变传统的社会关系,开始向国家主义和公共政策的方向发展。
这一历史过程极大改变了西方国家的社会结构,使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式和政治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进一步发展了起自己的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的过程中,西方国家还着力保护贫困和弱势群体,实施大规模的社会重型投资,以促进全民参与经济发展,使资源更加公平合理地分配。
在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开始于1834年的施特福德(Shetfield)改革,该改革主要提出了地方政府应负责农村贫困的改善,并负责提供养老福利、就业机会、社会救济、学校教育等。
当时,英国也启动了一系列改革,在政治经济上发动了资本主义革命,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从而推动了社会福利的结构变化。
20世纪30年代,英国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具有普及性的保险制度,确定了由国家负责财政补贴,促进受全国政策扶持,向不同收入水平人群提供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今天,西方主要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形成,主要由社会保障、基本养老金和社会救济等三大支柱构成,西方国家也开始注重健康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医疗保健政策及教育投入,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改善社会保障水平,减少社会保障的不平等性。
总体而言,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经历了由伦理责任到国家主义和社会政治资源共享的发展历程,从而增强了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能力,带动了西方国家经济和社会的长足发展。
一、社会保障制度形成时期(1883-1934)既反对斯密的自由放任主义,也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革命道路;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主张法律至高无尚;主张实施包括社会、工厂法在内的社会政策,主张走调和劳资关系的道路以消除德国面临的最大社会问题。
更强调调和阶级矛盾2、特点:与职业相关的单项社会保险项目出台,从保障的对象看尚未实现普遍性,从保障项目看也不具全面性,全国性的整体制度此时尚未形成。
3、标志:德国的社会保险立法;1883《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时期(1935-1947)●历史背景: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社会保障政策●标志:美国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案》(The Social Security Act)●出发点:需求管理工具三、社会保障制度的繁荣时期(1948-19791、标志:1948年英国第一个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从摇篮到坟墓”2、民主社会主义五项原则:政治自由、混合经济、福利国家、凯恩斯主义和平等信念3、社会立法:1)国民保险法2)国民卫生保健服务法3)住房法和房租管制法4)国民救济法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时期(1979年以后)●1、历史背景:石油危机;滞胀;●新经济自由主义●2、改革理念:开源节流在英国,有社会学家认为已经出现了iPod 一代(iPod generation),这里说的并不是苹果电脑推出的可下载音乐的iPod,而是指年轻的一代承受没安全感(insecure)、压力大(pressured)、同时承担过重的税负(overtaxed)及高筑的债务(d ebt-ridden四种压力,有人因而对人生丧失热情。
第二节社会保障制度的本质及内部结构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1、最广泛的意义上—社会保护制度。
2、较次广泛的意义上—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及社会福利制度。
3、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并依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及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分散个人的风险,以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经济有序进行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简述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也源远流长。
从美国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到现在全球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封闭式社会保障制度、开放式社会保障制度和全球式社会保障制度。
1.封闭式社会保障制度:封闭式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源于19世纪晚期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即著名的“自由市场原则”,其理论要求政府应当尽量减少行政官员的干预和管制,营造自由市场的氛围,让企业家自由经营,由市场自我调节,以期达到更高层次的经济发展。
那时社会保障制度以市场自我调节为主,政府只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不提供有针对性的社会保障政策。
2.开放式社会保障制度:20世纪初期,封闭式社会保障制度受到挑战,出现了伦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如托尔斯、班杜拉等开放式社会保障制度理论的倡导。
他们认为,政府有责任保障人民的社会保障权利,应当为每个公民提供有针对性的社会保障。
这一理论受到不断的发展和深入,社会保障制度也由原来的封闭式改为开放式,有针对性的社会保障政策从此出现,如政府提供的医保、社会救助、低保等。
3.全球式社会保障制度:20世纪末,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得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也不断地演变着。
新世纪以来,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已经超出了国家的范畴,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全球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应当建立以全球为目标的全球社会保障制度。
如联合国诞生的《全球社会保障系统框架》。
全球式社会保障制度以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和为全球居民提供基本的社会公共服务为目标,积极探索全球性的社会保障制度,以满足人们的基本社会需求。
从以上可以看出,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由封闭式社会保障制度向开放式社会保障制度较为渐进,并越来越关注全球的发展,在不断的完善修改之中推动全球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
同时,西方国家也一直在努力探索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形式,用更严格的考核机制、更高的服务水平和更明确的发展思路,努力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性,以满足社会贫困人口及其它需要保障的群体需求。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保障的理论(一)马克思关于社会保障的理论、思想、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实质的钥匙,是推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理论指导。
19世纪后西方相继完成工业革命,由手工工场过渡到机器工厂后,生产力空前提高,市场经济迅速发展。
伴随着产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财富大量增加,出现了劳工问题和其他新的社会问题。
在市场竞争机制作用下,无数个体生产者失去生产资料,沦为雇佣劳动力。
在机器生产环境里,劳动强度增加,工伤事故不断,失业威胁增多,疾病治疗和老年生计等问题使雇佣劳动力忧心忡忡。
加之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带来了新的社会压力和社会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国家逐步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马克思是如何认识和批判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呢?一、批判资产阶级只顾资本增值不保障工人的利益观,从维护无产阶级利益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立场上阐述了社会保障供给的必要性马克思在论述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必要性的时候,他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的分配制度中得出结论的。
在分析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不合理的分配制度时,马克思认为资本家及其代言人从自己狭隘的利益出发,只是关心他们的不变资本的保值,只是从意外事故对不变资本:生产资料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的角度来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并不关心可变资本:劳动力所带来的损失的保障问题。
这是由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以私有制为经济基础的,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占有,而劳动力从某种程度上说只是资本家“外在”的东西,而且资本主义的资本积累规律决定了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存在着一支强大的无产阶级产业后备军,所以用来购买工人的可变资本即活劳动的损失对资本主义再生产构不成现实的威胁。
所以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生了灾害和意外事故,对资本家来说,他们所要求的只是对不变资本的保障。
马克思在剖析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后,从无产阶级的立场出发,认为在工业制度条件中,可变资本面临风险的不确定性更大。
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一)
摘要:本文从西方经济学发展的角度分析了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对西方经济学家关于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社会保障与自由放任或国家干预、社会保障与福利、社会保障与福利改名社会保障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分别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西方社会保障理论对建立我国社会福利保障学说的启示。
一、导论
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产生阶段,它经历了一个从否定社会救济到主张社会福利的思想发展过程,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英法古典经济学家否定社会救济制度的作用的社会保障思想、德国历史学派提倡国家福利的社会保障思想、福利经济学关于福利保障的思想。
二是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形成阶段,它标志着福利型社会保障思想的确立,具体内容包括两方面:凯恩斯主义的福利保障理论、“福利国家”论者的社会保障理论。
三是西万社会保障理论的多样化发展阶段,它表现为当代西方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理论,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新自由主义学派的社会保障理论(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社会市场经济学派、公共选择学派等关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理论)、其他经济学派的社会保障理论(新制度经济学派、经济增长学派、未来学派等关于社会福利保障理论)、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的福利经济理论。
英国社会学家贝弗里奇(WT.Beveridge)在1942年11月向英国政府提出的《社会保险及有关服务》的报告中已说明:“社会保险应旨在维持生存的最低限度的收入”,“‘社会保障就是对收入达到最低标准的保障”,“国家所组织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的目的在于保证以劳动为条件获得维持生存的基本收入”,至于有些阶层要求保障超出最低生活标准的需要,那可以通过参加私人举办的自愿深险计划去解决。
他认为,英国社会政策应以消灭贫困、疾病、肮脏、无知和懒散五大祸害为目标,主张通过建立一个社会性的国民保障制度,对每个公民提供七个方面的社会保障:儿童补助、养老金、残疾津贴、失业救济、丧葬补助、丧失生活来源救济、妇女福利。
报告中提出了三个原则;一是普遍性原则,社会保障的实施范围不限于社会的贫困阶层,应包括所有公民,并且不论贫富都按统一的付难交纳保险金;二是政府统一管理原则,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组织实施各种社会保障措施;三是全面保障原则或公民需要原则。
社会保障计划包括三种保障方法: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自愿保险。
可以说,贝弗里奇不仅在理论上确立了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基本功能与原则,而且说明了社会保障在实际运行中的机制。
贝弗里奇的社会保障理论为西方现代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西方对会保障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笔者由此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