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第3次上机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96.50 KB
- 文档页数:10
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指导书(专题一)操作系统上机实训前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门工程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践性环节的教学非常重要。
对于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除了学好理论知识外,还需进行相应的实验。
通过这些实验,一方面让学生加深理解理论课上学到的各种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计算机科学导论是一门概述性的先导课程,以课堂讲授和多媒体演示进行教学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掌握了解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要点。
上机内容主要通过教师穿插在课堂教学中的有关实践内容讲解,以及学生的课外学习和上机实践,着重培养学生计算机和网络的使用能力,以及基本编程能力,进一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思考。
本课程实验要求学生在学习导论课的同时,再课外阅读一些有关实验的资料和参考书籍,作好预习;上机时独立或合作完成实验内容,并在实验后,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1 熟悉Windows环境一.实验目的熟悉Windows使用环境,熟练操作技巧;了解树文件系统逻辑结构,学会使用资源管理器;控制面板的使用和设置二.实验内容1.掌握对任务栏的操作,能够移动、隐藏任务栏,并改变其大小。
2.了解窗口各部位的名称,能够熟练改变窗口的大小和位置。
3.掌握各种创建快捷方式的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采用不同的方法创建快捷方式。
4.熟练使用开始菜单提供的各种方法运行程序。
5.能够使用控制面板对系统进行一些基本的设置。
6.掌握创建保存文档的方法。
7.熟练地对文档进行各种操作,如:打开,复制,粘贴,删除,查找等。
8.学会如何创建文件夹,从而能够合理有效的管理个人计算机。
三.实验步骤和说明建议:实验所涵盖的操作内容总是有限的,但Windows的操作基本相似。
学习操作最好的办法,有问题看帮助,边看帮助边操作。
Windows有非常完善的帮助文档,有问题请按“F1”1.任务栏操作(1)移动任务栏:将鼠标光标指向任务栏的空白区域,按下左键,拖动鼠标,将任务栏分别拖动到屏幕的左侧、右侧和顶部。
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上机实验报告题目: java上机实验心得体会姓名(学号):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编制时间: 2012年12月19日版本: 1.0.0指导教师: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编制实验1 熟悉java运行环境实验目的:熟悉jdk环境和操作,编写简单的java应用程序。
心得体会:在该实验中,我碰到的问题是jdk环境变量的设置。
解决方法是通过查阅资料书和网上搜索相关解决方法及同学的有力帮助。
实验2 选择语句练习实验目的:正确理解并能够熟练操作和使用java的if和switch语句。
心得体会:我个人感觉有了c的编程基础,if和switch这些简单的流程控制语句运用起来比较轻松,实现简单的逻辑运算也跟c非常相近,所以上手比较快。
但是在这次程序中,首次涉及到了java程序的数据输入,与c区别很大。
但经过老师的讲解和查阅相关资料,基本明白相关的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
在第二个小题中还涉及到了charat()方法,经查阅jdk 文档,知道charat()方法返回一个位于提供给它的参数索引处的字符,如: str.chatat(0)检索str中的第一个字符,str.charat(str.length()-1)检索最后一个字符。
我运用此方法解决了比较字符串间首字母异同的问题。
实验3 迭代练习实验4 方法的实现练习实验目的:声明、定义和调用方法,理解实参和形参的含义。
心得体会:在该实验中,我掌握如何写方法、调用方法,并掌握如何向方法中传递信息和从方法中返回信息。
方法声明为非void(构造方法除外)则需要用return语句返回一个相应类型的返回值。
实验5 简单类型数组练习实验目的:学习创建简单类型的数组,并能用循环语句处理数组。
心得体会:通过该实验,我学会了如何让建立简单类型的数组,并掌握了将数组作为方法的传入参数和返回值。
在该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如何将一个连续的多位数在存入数组时,每个数组元素只对应改多位数的一个组成数。
实验一C语言的运行环境、运行过程和表达式的使用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Dos、Windows环境下C语言的运行环境,了解所用的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学会独立使用该系统。
2、了解在该系统上如何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C程序。
3、通过运行简单的C程序,初步了解C源程序的特点。
4、掌握C语言数据类型,熟悉如何定义一个整型、字符型、实型变量,以及对它们赋值的方法,了解以上类型数据输出时所用的格式转换符。
5、学会使用C的有关算术运算符,以及包含这些运算符的表达式二、上机实验及运行结果1、例题实验及运行结果例一:#include"stdio.h"void main(){printf("Hello,World!\n");printf("Wolcome to the C language world!\n");printf("Everyone has been waiting for.\n");}运行结果为Hello, world !Welcome to the C language world!Everyone has been waiting for.在第一次输入源程序时,由于粗心在printf(“Hello,world!”)后面忘记输入“;”,在编译中检查出来,修改后编译成功。
例二:#include"stdio.h"void main(){int a,b,sum;a=123;b=456;sum=a+b;printf("sum is %d\n",sum);}运行结果为:sum is 579。
一次编译就成功了。
例三:#include"stdio.h"void main(){int a,b,c;int max(int,int);scanf("%d,%d",&a,,&b);c=max(a,b);printf("max=%d",c);}int max(int x,int y){int z;if (x>y) z=x;else z=y;return(z);}键盘输入“8,9”,屏幕上输出“max=9”例四:#include"stdio.h"void main(){char c1 , c2;c1=97;c2=98;printf("%c %c", c1, c2);}在此基础上1)加一个printf语句,并运行之。
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科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机实验作为计算机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报告旨在阐述上机实验的目的,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
二、上机实验的目的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上机实验是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上机实验,学生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熟悉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环境:上机实验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熟悉操作系统、编程语言等软件环境,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掌握编程技能:上机实验让学生通过编写程序,学会算法设计、程序调试和优化,提高编程能力。
(3)培养动手能力:上机实验要求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提高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上机实验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1)激发创新意识:上机实验过程中,学生面对实际问题,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寻找解决方案,从而激发创新意识。
(2)培养创新思维:上机实验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寻找最佳解决方案,培养创新思维。
(3)锻炼创新实践能力:上机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尝试、调整和优化方案,锻炼创新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上机实验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完成,这有助于培养学生以下能力:(1)沟通能力:上机实验过程中,团队成员需要相互沟通、协作,提高沟通能力。
(2)协作能力:上机实验要求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协作能力。
(3)责任意识:上机实验中,每个成员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培养责任意识。
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上机实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以下能力:(1)信息检索能力:上机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查阅资料、了解相关知识,提高信息检索能力。
(2)自学能力:上机实验要求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通过查阅资料、请教他人等方式解决问题,培养自学能力。
最新上机实验报告二实验目的:1. 熟悉计算机上机操作环境,掌握基本的软件使用技巧。
2. 学习并实践编程基础,增强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内容:1. 环境搭建:安装并配置必要的编程软件,如IDE、版本控制系统等。
2. 基础编程:完成一系列编程练习,包括数据类型、控制结构、循环、函数等。
3. 算法实现:编写程序解决具体问题,如排序算法、查找算法等。
4. 调试与优化:学习调试技巧,优化代码性能,提高程序运行效率。
5. 版本控制:学习使用版本控制系统,如Git,进行代码管理和协作开发。
实验步骤:1. 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实验环境的搭建和配置。
2. 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逐步完成基础编程练习。
3. 分析并选择合适的算法解决给定问题,编写代码实现。
4. 利用调试工具进行代码调试,修正发现的错误和不足。
5. 学习并实践版本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操作,进行代码的提交、更新和合并。
实验结果:1. 成功搭建了实验所需的软件环境,并熟悉了各个工具的基本操作。
2. 完成了所有基础编程练习,并通过测试,代码逻辑清晰,运行无误。
3. 实现了排序和查找算法,并通过案例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和效率。
4. 通过调试,优化了代码结构和性能,提升了程序的运行速度。
5. 掌握了版本控制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基本的代码管理和协作。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上机实验,我不仅巩固了编程基础知识,还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有效地使用调试工具和版本控制系统,这些技能对于未来的编程学习和软件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编写可读性强、可维护性高的代码的重要性。
在未来的学习中,我将继续提高我的编程技能,并更加注重代码质量。
南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微机原理实验报告书班级:智控151学号:***********名:***南通大学计算机类课程实验报告南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微机原理实验报告书班级:智控151学号:1512042022姓名:王建棋南通大学计算机类课程实验报告六、实验结果<一><二>七、实验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程序一:检查发现第16行的“ADD AL,20H”将数字0写成了大写字母O,排除错误后可正常运行。
字符串后忘了加$,导致转换为小写字母后出现如下乱码:字符串后加结束符$后乱码消除。
程序二:分析表明第28行“CMP BL,0FFH”中FFH前要加0八、实验心得和建议南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微机原理实验报告书班级:智控151学号:1512042022姓名:王建棋南通大学计算机类课程实验报告ADD AL,30HMOV DL,ALMOV AH,2INT 21HMOV AX,4C00HINT 21HCODE ENDSEND START(如不够,请另附纸)六、实验结果七、实验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分析表明错误原因如下:(1)O写成0;(2)相对寻址只限于用SI、DI、BX、BP,而程序中却用了其它寄存器。
修改后仍有错误如下:错误原因:使用“INC BYTE PTR[BX+2]”忘了加BYTE PTR修改后仍得不到正确结果,错误如下:错误原因:“CMP [DI],'0'”应改成“CMP BYTE PTR[DI],'0'”错误全部修改后得到所要的结果八、实验心得和建议南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微机原理实验报告书班级:智控151学号:1512042022姓名:王建棋南通大学计算机类课程实验报告MOV AX,4C00HINT 21HCODE ENDSEND START(如不够,请另附纸)六、实验结果七、实验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出错原因:(1)DEC,DW 是保留字;(2)“MOV CL,10000”中10000超过范围CL的最大范围。
实验一认识Tddebug集成操作软件实验日志指导教师曾素华实验时间:2013 年04 月02 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0411005 学号2010211912 姓名李新娱实验室s401一、实验题目认识Tddebug集成操作软件二、实验目的1.熟悉汇编程序的开发过程。
2.认识Tddebug集成操作软件。
3.掌握在Tddebug集成环境中编辑、编译、连接汇编语言程序方法。
4.掌握INT 21H软件中断来调用DOS内部子程序的方法三、实验内容及说明1.实验内容:数据传送实验1)编程将数据段中的一个字符串传送到附加段中,并输出附加段中的目标字符串到屏幕上。
参见示例出程序。
2)修改此程序,采用字符串传送指令完成。
2.实验中使用DOS功能调用(INT 21H):参见教材《32位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89页(1)显示字符串入口:AH=09H调用参数:DS:DX=串首地址,‘$’为结束字符。
(2)返回DOS系统入口:AH=4CH调用参数:AL=返回码四、实验主要步骤要求一数据传送实验1.运行Tddebug软件,选择Edit菜单编写实验程序2.使用Compile菜单中的Compile和Link对实验程序进行汇编、连接,生成执行文件。
3.使用Rmrun菜单中的Run运行程序,观察运行结果。
4.使用Rmrun菜单中的Debug调试程序,查看程序段、数据段、附加段装入内存后的分配情况。
单步执行数据传送指令后,观察各寄存器及数据区的内容。
过程如下:3)按F7单步执行,在代码区中有一个三角,表示正在执行的指令。
每一条指令的执行一定会使目标寄存器和状态寄存器发生变化,从相关窗口看结果。
4)检查内存数据区的内容,关键是找出用户程序的数据段和附加段:●方法1:在CPU窗口按Tab键使内存数据显示区成为活动区,按Ctrl+G键,输入:“DS或ES寄存器的值:偏移地址”,即可显示用户指定的数据区●方法2:选择菜单View| Dump,弹出内存数据显示窗口。
计算机实验报告计算机实验报告(集锦15篇)在生活中,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
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计算机实验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计算机实验报告1一、需求分析建设一个以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现代计算机校园文化为核心,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能覆盖全校主要楼宇的校园主干网络,将学校的各种pc机、工作站、终端设备和局域网连接起来,并与有关广域网相连,在网上宣传自己和获取Internet网上的教育资源。
形成结构合理,内外沟通的校园计算机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满足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需要的软硬件环境,开发各类信息库和应用系统,为学校各类人员提供充分的网络信息服务。
系统总体设计将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体现系统的技术先进性、高度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可扩展性、冗余性。
本着为学校着想,合理使用建设资金,使系统经济可行。
具体包括下以几个方面:1、内网络能够高速访问FTP服务器现在或上传文件实现资源共享功能,实现对不同类型的用户划分不同的权限,限制不同类型的用户只能访问特定的服务资源。
可以下载和上传资料文件,访问速度可以对指定的用户进行级别的划分。
2、建设Web服务器对外实现信息发布,对内实现教学教务管理。
网站发布学校新闻、通知、学校的活动等相关内容。
实现学生能够在网上进行成绩查询、网上报名、网上评教等功能;以及教师的信息查询、教学数据上传等。
3、建设邮件服务器以满足校园内部之间和内、外网这间的大量邮件传输的需求。
4、实现内网划分多个VLAN,实现校园内不同校区,不同楼宇,不同楼层的多客户接入。
5、内部实现PC间实现高速互访,同时可以访问互联网。
网络内同一IP段内的PC机可以通过网上邻居实现高速互访,传送资料文件等,解决不同楼宇,不同楼层之间通过移动存储设备传送数据费时、费力的问题。
2024年上机实验心得体会范本上机实验是一种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巩固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我通过这几次上机实验的学习和实践,不仅巩固了我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也使我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下面是我对上机实验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上机实验中,我们需要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实验开始前,我们会先讲解实验的目标和要求,然后自己动手实践。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并结合实际情况,独立思考来解决问题。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难题,需要通过查阅资料和请教同学来解决。
这种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是学习的关键,也培养了我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在上机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只是理论的部分,而实践则是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
通过实践,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编程和调试的过程来发现和理解理论的应用,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在实验中,我们也可以将不同知识点进行串联,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此外,上机实验还能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计算机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践操作,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
在上机实验中,我们需要运用编程语言来解决问题,需要熟练掌握各种编程语法和算法。
实验中,我们还需要进行调试和测试,这对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通过上机实验,我们可以不断提升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基础。
最后,上机实验还能培养我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实验中,我们往往需要分组或者合作完成一些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与小组成员进行良好的协作和沟通。
我们需要共同分配任务,制定实验计划,分工合作,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团队合作和沟通,我们不仅可以更快地完成任务,而且可以互相学习和分享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
计算机心得体会200字(10篇)计算机心得体会200字篇1计算机实习在不知不觉中就结束了,我感觉自己还有好多东西要学,还有好多的东西不懂呢!这是我大学以来第三次实习,每次实习我都感觉学到了好多东西!因为是一天到晚的不间断训练,所以记的会非常牢固。
不像平时上课,每上两次的理论课却只有45分钟的实际操作。
在课上,有老师在前面演示我们都还能跟着做,可轮到我们独立完成的时候,因为实际操作的少,早就忘光了! 我很感谢学校有实习这样的安排,把我们这一学期学的东西系统的集中的进行训练,对我们计算机水平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还要感谢我们的_老师,_老师很温柔,也很有耐心,即使老师讲了很多遍的问题,我们不会,老师还是会走进我们给我们耐心的指导,还给我们讲一些学习计算机的方法,让我们知道自己在哪方面不足,需要加强,也让我们了解到哪些需要认真的学习,那些是重点,不是没有方向的乱学一通,什么也学不好!经过这次的实习,我真真确确的感受到了计算机在我们生活中工作中的运用,这些软件、程序能让我们提高工作的效率,更直观更便捷的切入主题。
这次我们学习的是数据路的原理及应用的各方面知识,由老师带着我们不断操作。
accesss__能有效的组织、管理和共享数据库信息,能把数据库信息与wep 结合在一起,实现数据库信息的共享。
同实,access概念清晰,简单易学、实用是适合企业管理人员、数据库管理员使用的首选。
我觉得学习了这个,对我参加工作后制表、创建查询、数据分析和材料演示都有很大的作用,这样,我们能更清楚的了解信息并进行分析。
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这之中,因为要操作的东西很多,有时错一步,后面的结果就无法显示,而自己的计算机又太差,根本检查不出来是哪里出了错!这时候,老师都会耐心的过来帮助我,我很感谢窦老师也很感谢学校能安排这么优秀的窦老师来教我们!只是,我们太顽皮,有很多东西老师讲了我们也没能记住,我想在此说一句:老师,您辛苦了,下学期我们一定认认真真的好好学!一个星期的实习课很快结束了,我发现我对计算机有了新的认识,以前只知道玩游戏、娱乐和简单的应用。
上机实习报告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
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上机实习报告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上机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实习的目的是学习本专业方面的实践知识,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与分析能力,同时也能够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积累有用的经验。
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提高学生对日后工作的适应能力。
为了让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在实践中增加实践操作的能力,把会计专业知识与社会知识相结合,从而提高实践动手的能力,为进一步进入社会打好基础。
二、实习单位和岗位介绍成都宏旭嘉科技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投影机批发、多媒体教室、多功能会议厅、电视电话会议、大屏幕拼接、网络监控、安防报警、校园公共广播、网络系统集成等工程为主的高科技企业;公司多年来一直服务于学校、政府机关、电力、电信、交通、公安、企业、星级酒店等单位会议、培训、教学、指挥调度、监视、监控、网络及视频工程的设计、安装和调试。
本人于20xx年1月25日-20xx年4月25日在宏旭嘉科技有限公司实习财务助理岗位,负责帮助会计整理原始凭证,根据本公司的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填写记账凭证,协助财会文件的准备、归档和保管,以及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登记和管理,在会计的带领下编制明细账和各种科目汇总表总账。
三、实习内容及过程对于即将踏出学校走进社会的我们来说,在这段期间最应该拥有的一段经历就是实习,它能让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见识到书本上所没有见到的东西,从中学到一些实际动手的能力,从而打开了我们的视野,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增加了我们的见识,为以后我们进一步走进社会做好坚实的基础。
并且能够讲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会计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不至于单有想法却不懂怎么去实践。
实习还能让我对整个会计工作的流程有了详细的了解,熟悉了会计核算对象,利用真实的会计凭证以及公司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的核算和业务的记录。
操作系统上机实验报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操作系统上机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进程和线程实验⽬的:理解unix/Linux下进程和线程的创建、并发执⾏过程。
实验内容:1.进程的创建2.多线程应⽤实验步骤:⼀、进程的创建下⾯这个C程序展⽰了UNIX系统中⽗进程创建⼦进程及各⾃分开活动的情况。
1、实验指导fork( )创建⼀个新进程。
系统调⽤格式:pid=fork( )参数定义:int fork( )fork( )返回值意义如下:0:在⼦进程中,pid变量保存的fork( )返回值为0,表⽰当前进程是⼦进程。
>0:在⽗进程中,pid变量保存的fork( )返回值为⼦进程的id值(进程唯⼀标识符)。
-1:创建失败。
如果fork( )调⽤成功,它向⽗进程返回⼦进程的PID,并向⼦进程返回0,即fork( )被调⽤了⼀次,但返回了两次。
此时OS在内存中建⽴⼀个新进程,所建的新进程是调⽤fork( )⽗进程(parent process)的副本,称为⼦进程(child process)。
⼦进程继承了⽗进程的许多特性,并具有与⽗进程完全相同的⽤户级上下⽂。
⽗进程与⼦进程并发执⾏。
2、参考程序代码/*process.c*/#include#includemain(int argc,char *argv[]){int pid;/* fork another process */pid = fork();if (pid < 0) { /* error occurred */fprintf(stderr, "Fork Failed");exit(-1);}else if (pid == 0) { /* child process */ execlp( "/bin/ls", "ls",NULL);}else {/* parent process *//* parent will wait for the child to complete */ wait(NULL);printf( "Child Complete" );exit(0);}}3、编译和运⾏$gcc process.c –o processs4、运⾏$./process5、思考(1)系统是怎样创建进程的?⽤fork()系统调⽤创建。
宁波工程学院数据库理论与技术课程实验报告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实验时间:组名:组长:组员姓名:指导教师签字:成绩:实验三、SQL-数据查询语言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实验目的:深入理解连接查询和嵌套查询的语句格式、执行过程,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理解数据更新语言INSERT、UPDATE、DELETE语句的格式和作用,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和应用范围;理解视图的概念,掌握其定义方法和应用方法。
2、实验要求:在每次实验前,学生必须根据实验指导书设计出实验方案(程序和实验步骤);在实验过程中要求独立进行程序调试和排错,学会使用在线帮助来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运用理论的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记录下实验过程和结果。
上机结束后写出实验报告,并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1、在SQL SERVER 2005上附加数据库jxgl和ReadBook。
2、在jxgl中完成下列查询jxgl数据库中表及表中字段说明:Students(sno, sname,class,ssex,bday,bplace,mgrade,photo,sfzh,zxf)该表是学生基本信息表其中:sno-学号,sname-姓名,class-班级,ssex-性别,bday-出生日期,bplace-籍贯,mgrade-入学成绩,photo-照片,sfzh-身份证号码,zxf-总学分Course(cno,cname,cpno,credit)该表是课程情况表其中:cno-课程号,cname-课程名称,cpno-先修课程号,credit—学分SC(term,sno,cno,grade,point)该表是学生选课成绩表其中:term-学期,sno-学号,cno-课程号,grade-成绩,point-绩点TC(term,class,cno,tno,period)该表是教师上课情况表其中:list—序号,term-学期;class-班级;cno-课程号;tno-教师编号;period-学时Teachers (tno,tname,ps,wday,dept,pay,marry,resume)该表是教师基本情况表:其中t no-教师编号;tname-教师姓名;ps-职称;wday-入校日期;dept-系别;pay-工资;marry-婚否;resume-简历(1)查询选修课程学生的学号、姓名、所选课程号、课程名称以及所取得的成绩(2)查询每一门课程及其先修课程,查询结果中显示课程号、课程名和先修课程名(3)查询和“刘涛”在一个班级的学生的信息思考:该查询可用几种方法实现?(4)查询选修了…计算机基础‟课的学生的学号、姓名(分别用连接查询和嵌套查询的方法实现)(5)查询没有选修课程的学生的信息(6)查询其他班中比“03计算应用1”所有学生入学成绩高的学生的姓名和入学成绩(用两种方法实现)(7)查询每个学生超过该门课程平均成绩的学号(8)查询至少选修了“0311102”学生所选全部课程的学生的学号(9)查询既选修了“计算机基础”又选修了“C语言基础”的学生的学号3、在jxgl中完成下列数据更新(1)向course表添加一个新的元组。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实验报告第1页共11 页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上机实践报告实验目的利用MSP430勺基本结构和外围模块来设计一个较为完整的作品实验设备实验原理这次实验设计了一个带校时和闹钟的时钟系统。
和MSP430来实现整个系统。
这个软件一上电就开始从 00: 00: 00记时,可以通过键操作set_alarm ,和set_time ,当time 到达和alarm 中的预设值相同时,蜂鸣器响2s 后停止(time 还是在不断累加)。
1.硬件部分:K1~K4四个按键和LED3(P1.0),LED4(P5.1)都是开发板上已经连接好的。
因为实验板上没有提供蜂 鸣器,所以外接了一个蜂鸣器。
参考实验原理图(图 发板上提供的一个 VCC 来为蜂鸣器提供电源。
然后再用a图1AVSSDVSSI AVCC课程名称: 指导教师:年级: 姓名: 上机实践成绩: 创新实践成绩: 上机实践名称:综合实验 上机实践编号:N0.6学号: 组号:1上机实践日期:2009/&9 上机实践时间:2学时1. 2.硬件:PO软件:IAR Embedded Workbe nch IDE 集成开发环境,Win dows XP 。
通过K1~K4^个按键,LED3~LED 两个LED,外接蜂鸣器, 1)上的DVSS2端口 99接蜂鸣器的GND 并插上开 (图2)P 1.1作为蜂鸣器的信号来控制其发声。
第6次实验综合实验学号10062130120姓名 甘甜LED :和LED4,Keyboard 部分如下图 (图5)心V-J» * 丄2 * * I□盼厂厂 -.■.心p T ・ K, •诃•• . • -■ ■PI j<rAiPl, lATAtyMCLK PIO/TAG实际物理连接如下图(图3),黄色的线为 上,绛红色的线接到 DVSS 上,为地。
P1.1,给蜂鸣器提供信号,红色的线接到开发板上露出的 VCC蜂鸣器部分如下图,就是用了某个板上的蜂鸣器部分。
哈尔滨工程大学
《程序设计基础》实验报告
基础实践三
姓名:麦豆班级:
学号:
实验时间: 2018 年 4 月 26 日
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心实验题目1:输入十个整数,输出其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设计思想:利用数组将十个数存储,然后,先假设第一个为最大值或最小值,直接用循环对数组进行两个比较然后交换值,前一个始终保持为最大值或最小值,最后输出.
实验代码及注释:
#include <>
int main()
{
/*输入十个整数输出其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直接用循环对数组进行两个比较然后交换值,前一个始终
保持为最大值或最小值*/
int
number[10];
实验题目2:猴子第一天摘下若干个桃子,当时就吃了一半,还不过瘾,就又吃了一个。
第二天又将剩下的桃子吃掉一半,又多吃了一个。
以后每天都吃前一天剩下的一半零一个。
到第10天再想吃的时候就剩一个桃子了,求第一天共摘下来多少个桃子
设计思想:声明x为前一天剩下桃子数,y为昨天早上吃完剩余桃子数,倒退可得x与y关系为x/2-1=y,利用循环可得第一天桃注意第十天早上猴子未吃故循环变量i<10
实验代码及注释:
#include <>
int main()
{
int
x,y=1,i;
实验题目3:输出以下图形
*****H
****e
***l
** l
*o
设计思想:倒序存储hello字符在数组中,用循环循环count次,当循环了count次,打印字符数组count-1号数组,同时count--,令i=0再次循环.
最后输出整个图形.
实验代码及注释:
#include <>
int main()
{
int i,count=5; {
printf("%c\n",c[count-1]);
count--;
i=0;
}
}
return 0;
}
验证与结论:
总结与心得体会:单个字符数组与字符串数组是有区别的,一般后者使用较多,也更为方便.
实验题目4:求1~2000之间的所有完数.完数是指一个数恰好等于它的因子之和(除自身外),则称这个数为完数.
设计思想:判断每个数是否为它的因子,利用数组将每个数的因
数存进去,再计算因数和是否等于其本身,若等于则输出.
实验代码及注释:
#include <>
#include <>
出所有完数.
实验题目5:打印所有水仙花数,所谓水仙花数是指一个三位数,其各位数字立方和等于该数本身.例如:
153=1^3+5^3+3^3.
设计思想:个位数用十取余,百位数用100除,十位数十位数先除10再对10取余分别得到对其用pow函数进行三次方并判断是否等于本身
实验代码及注释:
#include <>
#include <>
#include <>
/*打印所有水仙花数,所谓水仙花数是指一个三位数,其各位数字立方和等于该数本身.例如:
153=1^3+5^3+3^3.*/
int main()
{
int
i;
ow函数两项必须为double型,int型必须强制转换.
附加题目:产生特定范围内一随机数,输入数据来输出是大还是小来猜数.最多猜十次.
设计思想:
用rand()来产生随机数,利用for循环=输入数据,判断输入是大还是小
并输出.
实验代码及注释:
#include <>
#include <>
int main()
{
int
i,number,rand_num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