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力量与生命
- 格式:docx
- 大小:19.65 KB
- 文档页数:5
三年级生命安全教育教案第一单元悦纳自我,敬畏生命第一课做我真好教学目标:一、知道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都是充满力量的,都是美丽而灿烂的。
二、引导学生正确熟悉自我和他人。
教学重点:知道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都是充满力量的,都是美丽而灿烂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熟悉自我和他人。
教学准备:课件、镜子。
教学流程:一、情境园一、听老师读林肯的故事。
二、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二、智慧屋一、这个独一无二的“我”究竟是怎么样的呢?你了解自己吗?请同窗们拿出小镜子观察一下自己。
二、根据提示说说自己长什么样子:(1)我的眼睛。
(2)我的脸蛋(3)我的嘴巴(4)我的3、你了解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之处吗?分组交流。
三、训练场一、填填涂涂。
(1)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擅长的程度涂色。
“兴趣很大”涂红色,“兴趣一般”涂黄色,“兴趣不大”涂蓝色,“没有兴趣”涂绿色。
如有表上没有的其他爱好、特长,可填写在表格内,并涂上相应程度的颜色。
跳绳看动画片摄像唱歌游泳写作看漫画打篮球踢毽子拼装模型摄影跳舞滑冰电脑下围棋踢足球跳皮筋拉小提琴吹号绘画听音乐种花下象棋弹钢琴2(2)我的发现:此刻,咱们来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3)问问同窗们喜欢自己的哪些爱好、特长。
你欣赏谁的特长呢?二、小游戏—“我的手印”。
3、猜猜他是谁4、自编童谣。
四、锦囊小卷:我发现,我就是我。
五、我的收获咱们每一个人都有着()的相貌,性格、兴趣也是()的,是他人()替代的。
咱们不仅要()自己,还要()他人。
第二课我身上的“红绿灯”教学目标:一、熟悉自己的身体,知道自己身体的界限。
二、使学生从小可以成立健康的性心理,善待自己的身体,会与同窗进行健康地交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学重点:熟悉自己的身体,知道自己身体的界限。
教学难点:使学生从小可以成立健康的性心理,善待自己的身体。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师:你们已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了,那么此刻的你和在幼儿园念书时的你相较,身体上有什么转变吗?二、游戏:亲密接触一、同桌两人组成行动伙伴。
开学第一课爱是什么:爱是分享,爱是力量,爱是承担《开学第一课》在宏伟壮观的长城脚下开讲,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新中国成立60年这一时间节点上,进行爱的教育、爱国的教育,要传承五千年中华文明,更要面向未来。
《开学第一课》以"爱,让中国更美丽”为口号,融入演讲与互动,把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变成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主题班会。
晚会共分四个篇章:"爱是分享”、"爱是力量"、"爱是承担"、"爱是荣耀"。
通过这四个篇章,启示爱国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同学、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只有付出、传递“小爱”才能汇聚成荣耀祖国的“大爱”。
开场:爱是什么?《开学第一课》在彭丽媛的主题宣传片《爱是什么》中抒情开场,细腻描绘出一幅幅也许我们未曾留意却蕴涵真爱的画面:“爱是什么?可能一千个同学会有一千个答案。
汶川地震时,爱是妈妈为保护孩子而被压弯的身躯,是老师让学生先逃而撑起的生命之门,是战士们从废墟里救出孩子时的笑脸,爱,是大家捐赠的每一分钱,是全国共同跳动的一颗心,是天安门广场上发自内心的呐喊,“中国,加油!”。
“爱是临行前母亲密密缝制的棉被,是父老乡亲牵挂的眼神,是回望故乡时对家乡一草一木的眷念。
”“爱是战友们执行任务时流淌的汗水,是提振信心时嘹亮的歌声,是在平凡岗位上,踏踏实实尽职尽责的坚守。
”紧接着,钢琴女孩李木子清脆的童声“我爱你中国”划破了长城上的夜空,与西藏、云南、蒙古大草原、四川地震灾区等少数民族的孩子们齐声同唱一首歌,用不同民族的语言诉说出相同的“我爱你,中国!”爱是分享第一小节班会“爱是分享”请来了爱讲故事的知名学者于丹。
于丹这次讲的是一个和大草原有关的故事。
在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大兴安岭深处,有很多少数民族部落,这里的孩子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却都拥有天籁般的嗓音。
30多个稚气未脱的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和布里亚特、巴尔虎蒙古族孩子为了上学,走到了一起,组成了“五彩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团。
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1课第1站《神奇的生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神奇的生命》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命的多样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故事,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神奇,从而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教材还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教育学生尊重生命,爱护生命。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对生命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生命的起源和生命的多样性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生命的价值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命的起源,认识生命的多样性,理解生命的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生命问题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命的起源和生命的多样性。
2.生命的价值。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有趣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2.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问题。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体验生命的价值。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故事,用于引导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2.准备讨论题目,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3.准备一些实践任务,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体验生命的价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命的奇妙图片,如婴儿的诞生、动植物的生长等,引导学生对生命产生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故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命的多样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生命的价值和如何尊重生命。
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对生命的认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一些实践任务,如关爱身边的人和物,保护环境等,让学生体验生命的价值。
第1课生命最宝贵附:一、课前检测:1、为什么说世界生命是多彩的2、人的生命有哪些独特性3、为什么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4、怎样珍惜爱护我们的生命二、课堂检测题:1、这么美的世界,我们人类,是不是可以随意地生活?2、人与其他的生命有什么区别?3、如何对待人生命的独特性?4、生命如此壮丽,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关爱生命呢?三、作业设置:作业本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苏少版九年级美术教案第一课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赏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17册第一课,课题为《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赏析》。
属于欣赏•评述单元。
教材选取了西方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基本反应了外国雕塑的演变与发展过程。
通过赏析,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雕塑的特征,了解雕塑艺术品对生命的赞颂,雕塑作品所具有的恒久生命力。
雕塑艺术是人类情感外溢的物化形态,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古代还是现代,雕塑的创造都体现着时代的文化精神,是人类力量与生命的传达。
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赏析,了解雕塑艺术评议的特点,了解外国雕塑的艺术成就。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讨论、陈述、评价,初步掌握雕塑的艺术评议和艺术物点。
并结合雕塑本质特征,学会初步运用雕塑的基本欣赏方法去赏析具体的雕塑作品,提高学生对艺术节品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情感目标:雕塑的根本特点是立体造型。
即用三维空间的体积,表现某种形象和节律,达到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
通过赏析,感受艺术家赋予顽石的力量与生命,以及艺术家对生命的礼赞。
创造目标:雕塑既是提高的艺术,又是普通的艺术;既是古老的艺术,又是现代的艺术。
通过赏析,打通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链接整合能力,用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表达出对作品新鲜的认识。
教学重点:通过对雕塑本质特征,立体造型的理解,能够初步运用雕塑的基本欣赏方法赏析优秀的雕塑作品,感受雕塑艺术品对力量与生命的礼赞。
教学难点:通过党析,理解雕塑作品的抒情与象征性。
三、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学生对雕塑的相关知识在以往的教学中曾经接触过。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外国雕塑欣赏,学生对外国雕塑的演变与发展比较陌生,而且对外国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等都知之甚少。
要读懂这些经典的外国雕塑对于学生来说的确有些难度。
四、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合作学习法、故事引趣法、拓展延伸法。
第一课生命最宝贵项目一多彩的生命世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生命的可贵,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2.树立新的生态道德观、自然观,善待大自然,尊重其他生命。
【能力】1.发展对生命的可贵与美好的感受、体验能力。
2.观察、认识各种生命和自我生命的独特性,提高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1.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应该善待大自然,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
2.认识人类生命具有独特性,每个人的生命都具有独特性。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初悟事理(课前预做,15分钟)(一)整体把握1.朗读著名诗人汪国真的短诗《让我们把生命珍惜》,说说你对生命的思考。
2.快速浏览课本P3—P7(1)本项目共包含个层次,分别是和(2)第一个层次,主要是通过让我们了解千姿百态的世界,从而认识到道理;通过了解人是生命世界的一员,从而应该做到。
(3)第二个层次引导我们认识,是从和两方面进行讲述的。
3.请你初步把本项目的知识框架构建出来:(二)重点突破1.展开自己丰富的想像,勾勒出你心中美妙的生命世界。
2.阅读P4《小鱼在乎》,你认为人类应怎样与其他生命相处呢?。
3.在保护环境,保护生命方面我们应该。
写一则“爱护环境,保护生命”的公益广告语。
4.说一说“独特的我”我的性格我的特长我的不足第二部分共同探究(课堂教学,45分钟)(一)组内交流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收获,相互解疑。
2.本项目告诉我们的道理是3.共同构建(完善)本小组知识网络(二)班内交流1.以小组为单位提出学习中的困惑,在班内求解。
2.推举1—3个小组板书知识结构。
同时,请同学们“讲故事,明道理”(即小组推举代表叙述故事,并阐述体现的道理或受到的启示)。
(三)深化探究,引领提升1.师生共同纠偏与修正。
2.学习探究①在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今天,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能做点什么呢?②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我们应怎样认识自身的独特性,展现自身的独特风采呢?3.提升认识山东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举办的“拒食、拒烹野生动物”签名活动启动后,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初一政治上册期中复习提纲第一课生命最宝贵1、人类应怎样和其他生命相处?为什么?答:人类必须善待大自然中的其他生命,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原因:①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生命世界的一员。
②人类和其他众多生命均以自己独特的形式生活着,以自己独特的价值存在着。
③众多生命构成一个共存共荣、息息相关的生命大系统。
④如果不善待大自然,将会危及自身的生存。
2、人类不珍爱其他生命的危害?答:人类必须善待大自然,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否则,将会危及自身的生存。
3、人类生命独特性的表现。
答:①人类生命的独特:人的生命和其他动植物等生命不同,人具有无穷的智慧和巨大的创造力。
②每个人生命的独特:每个人生命的独特性,不仅体现在外貌、性格、兴趣、意志、技能等方面,而且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等方面也呈现出多样性。
4、为什么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答:①生命是人们享受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创造有意义人生的前提。
②生命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无限的欢乐。
只有拥有生命才会让我们无比幸福。
人的一生不会永远一帆风顺,有欢乐,也有忧愁,正是它们丰富着我们的人生体验。
正确认识生活中的苦与乐,才会体会到生命的美好。
③人的生命是不可重复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且是短暂的。
5、我们应如何珍爱自己的生命?答:①我们要学习法律知识,明确法律赋予的权力,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
②我们必须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③无论遇到怎样的危机和挫折,都不能轻易放弃生存的希望。
④我们在珍惜、保护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爱护、尊重他人的生命。
当他人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应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6、有人说:“珍爱生命就是珍爱自己的生命”。
你认为对吗?为什么?答:珍惜爱护我们的生命,既包括自己的生命也包括他人的生命。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都是无可取代的。
我们在珍惜、保护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爱护、尊重他人的生命。
第9课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艺术教材分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创作方法的总称。
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黏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的艺术。
在人类还处于旧石器时代时,就出现了原始石雕、骨雕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在现代艺术中出现了反传统的四维雕塑、五维雕塑、声光雕塑、动态雕塑和软雕塑等。
本课以“顽石中的生命,力量之美,思想的表达,传递精神内涵,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五个小标题,对自旧石器时代晚期至当代的外国雕塑作品,做了学习方向的指引。
欣赏雕塑艺术应从雕塑的本质意识把握,即体积意识、环境意识和象征意识。
雕塑作为三维空间的实体,给予人的感受首先来自它的形体,要通过形体展示形象的动势、情绪与生命力,即体检意识。
雕塑作品形象单纯,不可能做复杂精细的描绘,所以通常赋予形体以象征性来表达主题,这就是象征意识。
雕塑作品大多是为某一特定环境制作的,置于室外就要与环境(日影、天光、地景、建筑等)发生关系,这就必需注重环境意识。
雕塑艺术是人类情感外溢的物化形态,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古代还是近现代,雕塑的创造都体现着时代的文化精神,是人类力量与生命的传达。
课时建议:本课建议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欣赏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外国的雕塑艺术。
以设疑探究的欣赏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雕塑的艺术特点与成就,以及这些雕塑作品所反映的时代文化精神。
第二课时重点欣赏18、19、20世纪外国的雕塑艺术。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掌握18、19、20世纪外国雕塑的艺术特点与成就,以及这些雕塑作品所反映的时代文化精神。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外国各个历史时期雕塑的艺术特点和艺术成就,了解雕塑的基本欣赏方法。
小学校长思政第一课讲话稿《珍爱生命,珍惜时光,快乐成长!》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同学们,2021年的寒假已经来临,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度过第一天?一、珍爱生命,感恩英雄自从疫情爆发以来,人们经历了从不了解到害怕甚至恐慌再到认识了解到冷静应对,这个过程的转变离不开无数医务工作者、党员干部和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同时,也让我们接触了很多有故事有温情的词,例如钟南山、李兰娟、火神山、雷神山、武汉……中国,让世界了解了什么是中国速度、中国力量。
为此, 我们应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和骄傲。
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冲上疫情防控第一线,他们有的主动请战,写下“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请战书;有的推迟婚期,立下“疫情不结束,我们不结婚'‘的承诺;有的亲人去世也没能送最后一程……但是,他们无怨无悔,夜以继日、连续奋战,全力以赴救治患者。
不少医务人员不幸被病毒感染,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
他们的付出换来了一个个患者的康复,换来了疫情防控形势的持续向好,他们是新时代最可敬、最值得关爱的人!英雄们,感恩有您,你们辛苦了,向你们致敬!二、珍惜时光,认真学习孩子们,当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地奋斗,当各方人员踊跃奔赴前线时,你们留守在家也是为战“疫'’作贡献,好好学习就是对自己最好的交代。
苦难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最能够成就人。
当离开了学校和课堂,也离开了老师,你应该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学习,成为一个小大人,承担起学习的责任。
成长的路必须自己走,没有人能代替你长大。
父母和老师只能努力地催促你上进,望你快些长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别再依赖父母了,父母不能替你上课,不能替你做作业,不能替你考试,更不能替你成长。
努力学习固然艰苦,但只要你下苦功了,一辈子都享用不尽读书的好处。
古时候的读书人,学习环境比我们更艰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哪怕到了三更半夜,依然在奋笔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