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褶皱山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参展教师:宜四中王真树课题内容第二节山地的形成(褶皱山)华山喜马拉雅山庐山峨眉山武夷山翠屏山山地类型断层山褶皱山火山目录一、褶皱的形成二、背斜和向斜三、褶皱山四、褶皱构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活动:岩石圈中的岩石呈现层状分布称为岩层。
看上图回答:在正常状态下形成的岩层是_____于地表(填“平行”或“垂直”),而且越往深处岩层越_____(填“新”或“老”)。
平行老当水平的岩层受到地壳水平挤压力作用时,岩层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叫褶皱。
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即褶皱的一个弯曲。
褶曲褶曲返回活动:看图比较背斜和向斜在岩层形态、岩层新老关系、形成地貌上的不同。
形成地貌:背斜山岩层形态:向上拱起岩层新老关系:中间老、两翼新Array新新老岩层形态:向下弯曲岩层新老关系:中间新、两翼老形成地貌:向斜谷老老新向斜成山?背斜成谷?分组讨论:为何会出现向斜成山、背斜成谷这种地形倒置现象?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底,而向斜由于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名称岩层形态地形判断依据背斜向上拱起未受侵蚀,成为山岭;久经侵蚀,形成谷地中间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向下弯曲未受侵蚀,成为山岭;久经侵蚀,形成谷地中间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归纳总结二、背斜和向斜返回即时巩固:判断下图褶曲的基本形态,乙为斜,丙为斜背向三、褶皱山褶皱山的概念褶皱山的分布褶皱山的成因褶皱山的概念: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地或谷地的总称褶皱山的分布阿尔卑斯—喜玛拉雅山系三、褶皱山返回褶皱山的成因:板块构造学说油气资源和地下水的分布:背斜储油、向斜储水活动:假设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为什么?甲处,因为背斜顶部排水条件好;受张力岩层不易崩坍且易开挖。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导课:我们伟大的祖国有很大名山大川,有号称世界第三极的世界屋脊喜玛琅雅山、有风光秀美的黄山、有避暑胜地庐山等等,当我们置身其中感悟造物主的神奇的同时,你有没有想过它们是怎么形成的吗?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山地的形成。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板书)山地按照不同的成因主要分为:褶皱山、断快山和火山,这节课我们共同来研究褶皱山。
褶皱山(板书)褶皱山,就是在内力作用下因褶皱而形成的山地,那么什么是褶皱呢?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褶皱。
(在黑板画岩层)岩石在最初形成时,往往是最下边的岩层较老,最上边的岩层较新,当岩层受到内力作用挤压时,会发生塑性形变,产生的波状弯曲叫做褶曲,两个以上的褶曲叫褶皱。
在地形剖面图上,我们来观察一下,同学们会发现岩层有什么特点呢?有的向上拱起,有的向下弯曲。
(找学生回答)向上拱起的弯曲有点像骆驼后背上的驼峰,叫背斜,那向下弯曲的部分,像马鞍的,叫向斜。
这是最简单的判断方法,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是地貌,如何根据地貌图来判断是背斜还是向斜呢?请同学们观察:背斜和向斜的中心岩层与两翼的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背斜的中心岩层比两翼老,而向斜的中心岩层比两翼新。
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背斜和向斜可以分别发育成什么地貌呢?背斜因为岩层向上拱起可以发育成山岭,向斜因为向下弯曲可以发育成谷地。
在受到外力作用的时侯,会有什么变化呢?我们做个小实验:我们用手弯一把塑料尺子,使尺子向上弯,当达到一定力的时候,尺子就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在拱起的中间处断开师:为什么?因为背斜的顶部受到张力作用而破碎,在破裂面受到外力作用而被侵蚀,形成谷地。
我们再来做个对比实验:如果我们向下弯一把塑料尺子的时候,下边的手会受到尺子的压力的作用,尺子受到了挤压力的作用。
容易断裂吗?学生:不易断裂师:为什么呢?因为向斜的槽部受到的是挤压力作用。
由于受到挤压力的作用,不易被外力侵蚀,所以往往形成山岭。
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褶皱山
褶皱山是地表岩层受垂直或水平方向的构造作用力而形成岩层弯曲的褶皱构造山地。
新构造运动作用下形成高大的褶皱构造山系是褶皱地貌中最大的类型。
褶皱山
褶皱山(foldedmountain)由褶皱岩层构成的山岳地形。
这种地形分布广泛。
原始的褶皱山是背斜岩层构成山,向斜岩层构成谷,这种地形称为顺地形。
但是随着山岳的不断破坏,背斜因顶部岩层软弱,易剥蚀而形成谷地,原来的向斜岩层形成的凹地则因岩层坚硬反而变成山岭。
这种地形称为逆地形(或地形倒置)。
顺地形的破坏和逆地形的发育既取决于外力作用的强度和地貌演化的阶段,也取决于褶皱构造本身的产状特点和软硬岩层的组合情况。
背斜山的保留条件是:褶曲舒缓,起伏不大,坚硬岩层厚,软弱岩层薄。
向斜山的发育条件是,褶曲陡峻,起伏很大,软弱岩层厚、坚硬岩层薄。
褶皱山往往沿褶皱方向延伸,其分布和褶皱轴一致。
即地形的起伏却和岩性密切相关。
褶皱山的地貌因褶皱形式而异。
当线状褶曲呈平行排列时,在地貌上表现为岭、谷相间平行排列分布的地形,例如川东的平行岭谷区。
在短轴褶曲中褶皱山多呈雁行式排列,短轴的背斜和向斜交替组成倾伏褶曲,在地貌上表现为“之”字形山脊。
总结:中国宁夏南部褶皱山地的弧形顶突向东北,层面倾向西南,第三纪地层向东北推挤或仰冲断层为压性、压扭性,西北段为左旋水平运动。
宁夏南部褶曲山地成因与青藏高原隆起有密切关系。
中公地理褶皱山逐字稿中公地理褶皱山是指地球上由于地壳运动而形成的一种地形类型。
褶皱山是由于地壳板块之间的挤压作用而形成的,通常出现在板块边界附近。
以下是关于中公地理褶皱山的详细解释。
褶皱山的形成是由于地壳板块之间的构造运动引起的。
地球的地壳由多个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上相对移动,有的板块向上升起,有的板块向下沉降,而一些板块则会相互挤压。
当板块相互挤压时,地壳就会发生弯曲和折叠,形成褶皱。
褶皱山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首先是挤压阶段,当两个板块相互挤压时,地壳会发生弯曲和折叠。
这些弯曲和折叠形成了地壳的褶皱结构,其中包括褶皱山脉、褶皱带等。
其次是侵蚀阶段,褶皱山在长时间的侵蚀作用下,经历了风化、水力作用和重力作用等,逐渐形成了具有特定地貌特征的山脉。
褶皱山的地貌特征通常表现为连续的山脉和山脊,形态多样。
褶皱山脉通常呈弯曲状,山脊陡峭,山谷深切。
褶皱山的高度和形状取决于板块的挤压程度和地壳的折叠情况。
褶皱山常见于大陆板块碰撞带和造山带,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
褶皱山对地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褶皱山的形成使得地壳更加稳定,减少了地震和地壳断裂的可能性。
其次,褶皱山的高度和陡峭度使其成为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系统,为周围地区提供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此外,褶皱山还对气候和气候变化有一定影响,如影响降水分布和风向。
总结起来,中公地理褶皱山是地球上由于地壳运动而形成的一种地形类型。
褶皱山的形成是由于地壳板块之间的挤压作用引起的,形态多样,常见于大陆板块碰撞带和造山带。
褶皱山对地球的影响包括地壳稳定性、水资源和生态系统提供、气候等方面。
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褶皱山结构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褶皱构造山地常呈弧形分布,延伸数百千米以上。
山地的形成和排列都与受力作用方式关系密切。
褶皱构造山可以按构造成因分为:静态褶皱构造山地和动态褶皱构造山地。
1、静态褶皱构造山地是指背斜或向斜构造受外力侵蚀作用后形成的山地。
由于侵蚀作用的增强与时间长短的区别,又可分为:
①原生构造地貌未完全破坏,地貌形态与构造一致的,称为顺地貌。
②原生构造地貌基本被破坏,地貌形态与构造不一致的,称为逆地貌。
③逆地貌面经侵蚀破坏,使地貌形态再一次与构造一致的,称为再顺地貌。
逆地貌类型主要有:单斜构造基础
上发育的单面山;发育于背斜轴部或节理较发育处的背斜谷;发育于向斜构造上的向斜山。
2、动态褶皱构造山地是指新生代以后的新构造活动形成的隆起或凹陷构造形成的山地地貌。
多在水平挤压力的作用下,地表褶皱隆起而形成山地。
如中国西部的一系列横向山地。
板块碰撞是其动力作用的基础。
总结:某一方向的水平挤压作用,使弧形顶部向前进方向突出。
有些弧形山地不仅地层弯曲,而且常有层间滑动或剪切断层错动,使外弧层背着弧顶方向移动,内弧层向方向移动。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褶皱山
褶皱山是地表岩层受垂直或水平方向的构造作用力而形成岩层弯曲的褶皱构造山地。
新构造运动作用下形成高大的褶皱构造山系是褶皱地貌中最大的类型。
褶皱山
褶皱山(foldedmountain)由褶皱岩层构成的山岳地形。
这种地形分布广泛。
原始的褶皱山是背斜岩层构成山,向斜岩层构成谷,这种地形称为顺地形。
但是随着山岳的不断破坏,背斜因顶部岩层软弱,易剥蚀而形成谷地,原来的向斜岩层形成的凹地则因岩层坚硬反而变成山岭。
这种地形称为逆地形(或地形倒置)。
顺地形的破坏和逆地形的发育既取决于外力作用的强度和地貌演化的阶段,也取决于褶皱构造本身的产状特点和软硬岩层的组合情况。
背斜山的保留条件是:褶曲舒缓,起伏不大,坚硬岩层厚,软弱岩层薄。
向斜山的发育条件是,褶曲陡峻,起伏很大,软弱岩层厚、坚硬岩层薄。
褶皱山往往沿褶皱方向延伸,其分布和褶皱轴一致。
即地形的起伏却和岩性密切相关。
褶皱山的地貌因褶皱形式而异。
当线状褶曲呈平行排列时,在地貌上表现为岭、谷相间平行排列分布的地形,例如川东的平
行岭谷区。
在短轴褶曲中褶皱山多呈雁行式排列,短轴的背斜和向斜交替组成倾伏褶曲,在地貌上表现为之字形山脊。
总结:中国宁夏南部褶皱山地的弧形顶突向东北,层面倾向西南,第三纪地层向东北推挤或仰冲断层为压性、压扭性,西北段为左旋水平运动。
宁夏南部褶曲山地成因与青藏高原隆起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