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视眼验光配镜原则
- 格式:docx
- 大小:12.10 KB
- 文档页数:1
远视眼外隐斜配镜处方原则
远视眼外隐斜配镜是指在远视眼的基础上,加入外隐斜配镜的治疗方法。
其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确定外隐斜度:首先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检查和测试,确定患者的外眼隐斜度。
这可以通过斜视角度的测量、斜里巴垂直横模式检查等来完成。
2.确定散光度数:根据患者的视力情况和屈光度,确定外隐斜处方的散光度数。
一般来说,对于远视眼外隐斜,患者的散光度数为正值。
3.确定配镜度数:根据患者的视力情况和散光度数,确定外隐斜配镜的度数。
配镜度数包括球镜度数、散光度数和轴位。
4.选择合适的材质和设计:根据患者的年龄、视力需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材质和设计进行外隐斜配镜。
常见的材质选择包括塑料镜片和玻璃镜片,设计选择包括单光镜、分段镜、渐进镜等。
5.进行验配和调整:配镜完成后,需要进行验配和调整。
验配时需要测试患者的视力和视物情况,调整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反馈和需要进行合适的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远视眼外隐斜配镜处方需要由专业的验光师或眼科医生来完成。
每个患者的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具体的配镜处方还需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第六章验光配镜处方原则第一节近视眼镜处方准则一、近视眼及处方特点:近视眼是外界平行光线进入眼球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的一种情况。
这段差距是不可能通过眼自身的调节作用来弥补的。
因此配镜的目的就是用镜片的屈光能力来弥补这段差距。
二、在近视镜处方时,要充分注意睫状肌调节痉挛的存在。
要知道调节痉挛不仅见于青少年也见于成年人,不仅见于轻度近视,也见于高度近视,因此要特别注意防止度数偏高。
三、从未戴过眼镜或一次增加度数较多者要注意睫状肌调节力不足。
要注意查近视力,防止看近困难。
四、青少年学生根据不同情况配0.8—1.0的视力的最低度数。
五、为了减轻调节负担,减轻近视度数发展,青少年学生在不同距离,宜配戴不同度数的眼镜,或者配戴渐进镜。
六、成年人配近视镜,若是近距离工作较多的人,度数应略低一点。
七、高度近视配镜应强调主觉验光,如果视力出入不大,应尽量取低一点,或者先按近视力选择度数。
八、、-8.0D以上的高度近视一般都有较明显的眼底病变存在,常常不能矫正到正常视力(加小孔镜可鉴别)九、高度近视可以取由低到高逐步到位的方法。
十、青少年学生裸眼视力不到0.6者最好经常配戴。
十一、外隐斜的近视度数可以略高一点。
如果是显性外斜视可以试行超强度矫正,一般可增加1D-5D 平均2.5D。
十二、近视镜矫正的一般原则1.浅度近视(AC/A偏低)完全矫正。
2.近视十集合过强(AC/A偏高)低度矫正。
3.近视十集合不足(AC/A偏低)完全矫正。
4.近视十外隐斜(AC/A偏低)强度矫正5.近视十外斜视(AC/A偏低)超强度矫正。
十三、青少年学生近视配镜处方应过5关。
1.一减:减-0.25D2.二加:加-1.5D3.三平:平衡双眼视力4.四问:“问”眼胀否,能否看近。
5.五走:走路时有无不适。
第二节远视眼镜处方准则一、远视眼及处方特点远视眼是外界平行光线进入眼球后焦点落在视网膜后面的一种情况。
它的特点是可以动用眼自身的调节功能把焦点向前移位。
科学验光配镜的原则眼镜作为一种常见的视力矫正器具,其配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近视、远视、散光等视力问题的矫正效果。
因此,在选择眼镜和镜片时,需要遵循一些科学的原则来进行验光和配镜。
下面介绍一些科学验光配镜的原则。
1. 个性化验光原则不同的人眼球的形态、角膜曲率、晶状体相对于眼轴的位置等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针对每个人的眼球特性进行个性化的验光,才能得到最适合的镜片。
个性化验光需要更加严谨的测试方法和更加高级的设备,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2. 镜架选配原则镜架的选择应该根据个人的脸型、鼻形、肤色、头发等特点来考虑。
一款款式适合的镜架不仅可以增强个人形象的美感,还可以让镜片的视力矫正效果更加精准。
此外,注意镜架的舒适性和合适性也非常重要,以避免配戴不适。
3. 镜片材料原则镜片的材料对视觉效果和抗衡镜片磨损程度影响非常大。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镜片材料有玻璃、树脂、聚碳酸酯等。
其中,树脂和聚碳酸酯镜片具有轻便、抗压、耐磕碰等优点,而玻璃镜片则清晰度和色彩还原度更好。
选择镜片材料时应根据个人的需要和习惯作出选择。
4. 全视区镜片原则在眼睛运动时,焦点会不断移动,完全依靠中心部分的视野来获取图像是不现实的。
因此,使用全视区镜片可以保持清晰的视野和视野的连续性,避免因中视区不同而导致的视觉变形。
5. 防辐射和防蓝光镜片原则现代社会人们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越来越长,过多的接触电子屏幕会给人的眼睛带来辐射伤害和蓝光伤害,导致眼睛疲劳、干涩等症状。
此时,选择防辐射和防蓝光镜片就成为了一种必要的保护措施。
6. 配镜调试原则为保证镜片配戴的质量,某些细节调节也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镜片中心位置、镜片的相对高度、镜片的倾斜度等都需要仔细调试,使得鼻托、鼻垫和耳挂的位置符合个人习惯,舒适度和视觉效果都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总之,科学验光配镜是可帮助人们用最准确的方式解决视力问题的方法。
当然,验光技术和配镜技术是需要人才和设备资源的,需要注重人才培养和设备投入。
眼科学的验光与配镜近视、远视、散光等视力问题是很多人面临的视觉障碍。
眼科学中的验光与配镜是为了帮助人们获得正确的视力矫正方式,提供清晰舒适的视觉体验。
在本文中,将详细介绍眼科学的验光与配镜过程,以及常用的验光方法和配镜原则。
一、验光过程1. 视力检查验光师会通过让患者阅读视力表、进行投影测试等方式,测量患者的视力情况。
通常,标准的视力是指在20英尺的距离上能够看清的字体大小。
通过视力检查,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视力问题。
2. 自动折反射屈光检查自动折反射屈光检查是目前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
它利用电脑或自动仪器来测量患者眼球的屈光度。
患者只需注视屈光仪器,仪器会自动调整光线的聚焦点,通过多次测量得出平均结果。
这种检查方法准确度较高,且操作简便。
3. 眼底检查眼底检查是为了评估眼球结构和眼底血管情况。
这一步通常需要医生使用眼底显微镜等仪器来观察患者的眼底。
通过眼底检查,可以发现一些可能导致视力问题的异常情况,比如黄斑病变、视网膜血管疾病等。
二、验光方法1. 自动屈光测量法自动屈光测量法是常见的验光方法之一。
它利用电脑和自动仪器来测量眼球与光的折射情况,获得患者的屈光度数据。
自动屈光测量法准确度较高,且快速方便,适用于常规的验光需求。
2. 目前主流的验光方法还包括手动屈光测量法和电脑辅助验光法。
手动屈光测量法需要验光师使用手持式仪器来测量患者的屈光度,较为繁琐。
电脑辅助验光法则是通过计算机程序来协助进行屈光测量,减少了人为误差。
三、配镜原则1. 矫正视力配镜的主要目的是矫正患者的视力问题,使其能够获得明晰的视觉效果。
根据患者的屈光度和视力情况,选用合适的镜片进行配镜。
近视需要凹透镜来矫正,远视则需要凸透镜来矫正。
2. 舒适度除了矫正视力,配镜还需要考虑患者的舒适感。
镜片选用时要注意减少图像畸变、抗眩光等因素对患者的影响,以提供更好的视觉体验。
3. 个人需求每个人的视力需求和使用环境都不同。
配镜师需要与患者详细交流,了解其使用镜片的要求,比如是否需要防蓝光镜片、太阳镜片等等。
远视的验光配镜原则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远视的定义和与视觉问题相关的原因、鉴别远视的特征,以及本文将要探讨的远视的验光配镜原则。
远视,也被称为远视眼或远视度数过高,是一种常见的视觉问题。
远视患者在看近处物体时会感到模糊或不清晰,在远处看物体则表现正常。
这是因为远视眼的眼睛聚焦在视网膜后面,导致近距离物体的光线没有正确聚焦在视网膜上。
导致远视的原因可以多种多样,其中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长时间过度使用眼睛等。
家族中有远视的成员,或者在小时候用眼不当(例如过度接触电子设备或长时间阅读)可能增加了患远视的风险。
鉴别远视的特征包括眼睛难以聚焦近处物体、头痛或眼痛、疲劳感、时常眯眼、眼睛干涩、看远处事物清晰等。
若出现类似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验光检查,以确定是否患有远视。
在本文中,我们将着重探讨远视的验光配镜原则。
通过正确的验光和配镜,可以有效纠正远视,改善患者的视力问题,提高其生活质量。
我们将介绍远视的验光原则和方法,并总结适用于远视配镜的原则。
同时,还将展望远视配镜的影响和发展趋势,以期为远视矫正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对远视验光配镜原则的概述,文章结构的介绍以及研究的目的。
正文部分将具体讨论远视的定义和原因,并重点介绍远视的验光原则和方法。
在远视的定义和原因中,将阐述远视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原因。
在远视的验光原则和方法方面,将介绍常用的验光方法和原则,例如自动折反射验光法、自动屈光仪验光法等,以及远视配镜时需要考虑的相关因素和注意事项。
结论部分将对远视的验光配镜原则进行总结,并展望远视配镜的影响和发展趋势。
在总结部分,将概括远视的验光配镜原则,并强调其重要性和实用性。
在展望部分,将探讨远视配镜的发展趋势,包括可能出现的新技术、方法以及对患者的影响。
通过以上的文章结构,旨在全面深入地介绍远视的验光配镜原则,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远视的相关知识,并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远视的验光配镜原则
远视是一种常见的视力问题,它使得人们在远距离看东西时变得困难。
对于远视者来说,验光配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远视的验光配镜原则,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远视问题。
根据远视的程度和个体的需要,验光师会选择合适的镜片。
在远视的情况下,镜片的度数往往是正值,以便将近视的光焦点前移。
在选择镜片时,验光师还会考虑到远视者的年龄和使用习惯等因素。
验光师还需要考虑远视者的瞳孔距离。
瞳孔距离是指双眼瞳孔中心的距离,对于镜片的定位和调整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瞳孔距离与人的身高和鼻梁宽度等因素有关,因此验光师会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以保证镜片的准确度位。
配镜还需要考虑到远视者的视野范围。
视野范围是远视者能够清晰看到的区域,而远视者的视野范围往往比正常人要小。
因此,在配镜过程中,验光师会尽量调整镜片的曲度和大小,以扩大远视者的视野范围。
远视者在佩戴镜片后也需要进行适应训练。
适应训练可以帮助远视者更快地适应新的镜片,并提高视力。
适应训练包括眼球运动训练、视觉训练和眼部保健等内容,它们都可以有效地改善远视者的视力问题。
远视的验光配镜原则是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镜片,并考虑瞳孔距离和视野范围等因素。
配镜后的适应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合理的配镜和适应训练,远视者可以获得更好的视力,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以上内容对于远视者和关心远视问题的人们有所帮助。
验光配镜的处方原则大部分人有配戴眼镜的需求,儿童、青少年、成年人的屈光不正、中老年人的老花等。
然而,眼镜处方的确定并不是独立单一的过程,而是需要综合考虑视觉的发育状态、用眼需求等诸多因素。
因此,配镜遵循处方原则很重要。
学龄前儿童配镜需充分考虑视觉发育及屈光度发育的问题;学龄期患者配镜需要考虑近视进展问题;青年人配镜需要考虑用眼需求及舒适度问题;中老年配镜除了考虑用眼需求及舒适度,还需要重点关注视近的清晰舒适持久问题。
关键词:近视、远视、散光、老视、处方原则在人的一生中,眼睛的视力、屈光度、双眼视功能状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各个年龄阶段都有其各自的特点。
为了更好的促进配戴者的视觉发育及满足配戴者清晰、舒适、持久的用眼需求,年龄是配镜处方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以下是我考虑年龄因素总结的配镜处方原则。
学龄前儿童学龄前儿童的眼睛屈光状态正处于正视化的发展过程中。
所谓正视化【1】,就是出生时人眼几乎都是远视眼,随着眼睛结构的发育,远视度数逐渐下降,直到6到8岁变成正视眼的过程。
我们把学龄前儿童的这种远视度数叫做生理性远视,具体见表1。
在给学龄前儿童下配镜处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生理性远视度数不矫正;生理性远视是正常的屈光状态,不需要远视眼镜矫正。
二、保留生理性远视度数进行矫正;患者的远视度数超过了生理性远视度数,且影响了视力发育,可保留生理性远视度数进行矫正。
三、远视度数全部矫正;远视者为了看清物体,会应用一定的调节;由于调节、集合、缩瞳三联动,大量的调节可能产生过度的集合,从而影响眼位产生内斜症状。
对于远视伴有调节性内斜的患者,需要在充分麻痹睫状肌的情况下,验出全远视的度数并足度矫正即足矫。
表1 年龄与生理性远视度数对应学龄前儿童的视觉功能处于不断发育过程中,特别表现在视力的提升上。
刚出生的婴儿只有手动的视力,只能依稀看到拥抱着他的妈妈的脸轮廓。
在外界物像的不断刺激下,视力得到发育并逐渐提升。
视力的发育见表2。
远视的处方原则验光的主要目的是给患者提供一个配镜处方,该处方为戴镜者提供良好的矫正视力,使之拥有舒适的视觉,并能够进行持久的阅读,而不会对眼睛造成任何损害。
任何配镜的处方原则,都必须紧紧围绕这四个配镜目标展开。
经过规范的验光获得了患者准确的验光度数后,跟着就是开具配镜处方。
由于个体对视力的需求和感觉差异很大,准确的验光度数并不一定是患者最合适的配镜处方。
验光师在给予配镜处方时,并没有一个完全固定的公式可以遵循:有了准确验光度数,还要考虑患者的年龄、视力需求、职业特点、戴镜情况等因素,还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眼部健康情况、双眼视觉情况。
以患者准确的主客观验光结果为基础,结合各个因素进行分析和平衡,按照其配镜目的和要求,给每一个患者一个个体化、个性化的配镜处方。
换言之,验光度数(屈光不正度数)完全相同的患者,综合各个因素以后,要根据不同的需求,分别给出能够满足配镜目的、合乎个体需求,不尽相同度数的眼镜处方。
合格的验光师应当熟悉各个年龄阶段屈光不正的特点,掌握不同屈光状态矫正的侧重点,以及其他相关因素对配镜的影响。
只有充分掌握上述的知识点,才能够为患者提供理想的配镜处方。
在开具配镜处方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和要求?本章将按近视、远视、散光和老视的大类,讨论各类的配镜处方原则,最后讨论一些特殊情况的配镜处方原则。
远视的处方原则远视眼处方的基本原则是使用凸透镜(正镜)矫正,选用处方的度数标准:使患者获得最佳矫正远视力的最高度数正镜片。
当患者的远视度数较低时,患者可以利用其调节力来增加眼的屈光力,从而获得清晰视力;但频繁并过度使用调节,会导致远视患者出现视疲劳症状。
根据调节与远视的关系,远视可分为显性远视和隐性远视(又称潜伏性远视)。
在日常检查中,能被调节所代偿的那一部分远视,称为隐性远视。
临床上常听到的抱怨“我年轻的时候眼睛好得很,怎么到30多岁时就有远视了?”实际上,患者从小就是远视,正是由于自身调节的弥补,提高了视力,所以并不为其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调节力不断下降,隐性远视慢慢浮现出来了。
浅述验光配镜处方应注意的方面及几项原则俞铭元验光配镜是矫正眼屈光不正的主要方法之一,为使患者配上一副合适的眼镜,验光师必须懂得与验光有关的眼屈光学、眼科学、眼镜光学和隐形眼镜学等知识,还必须掌握验光配镜处方的技巧,在实际的工作中,使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我们在验光过程中,切不能将验光试镜结果作为唯一的验光配镜处方,应根据各患者对远、近视力的试镜效果和行动感受及配镜用途等因综合考虑,对球镜、柱镜的增减,使患者配镜后感觉舒适视觉清晰。
一、我们在开写验光配镜处方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了解患者的年龄、职业、健康状况,从年龄上我们可以基本判断有否老视现象,从职业上可知其工作学习环境和用眼程度,从健康状况上可以了解影响视功能的疾病(如糖屎病、高血压、眼疾史等),以估计其所需的调节范围和影响视力的发病因素。
2•注意了解患者验光配镜的真实目的与要求、心理状况、生活中用眼习惯,针对患者的配镜目的,是以看远为主,还是以看近为主又有因工作学习之需远近兼顾,还是需配隐形眼镜等,对个别患者担心屈光度增加后,戴镜会越来越深的心理因素,应给予准确的解释与疏导,提出合理建议。
3. 注意检查患者的裸眼视力和眼位,检影度数和试镜时矫正视力最佳的屈光度之间的关系,同时进行比较分析,以判别其调节紧张度的强弱及睫状肌的张力,估计出所能接受并能长期戴用的屈光度,以免出现配镜后不适现象。
4•注意了解患者的戴镜史和旧镜处方及测量旧镜度数,对原有的眼镜进行比较,如清晰度,满意度,舒适度等,对球柱镜、轴向差异较大的需反复比较,在矫正视力或舒适程度有所提高的前提下,处方时一定要向患者交待清楚,戴镜后可能出现的一些症状,使之配合克服,患者同意后方能处方。
5•注意和掌握患者屈光不正的性质和配镜目的后,我们在处方时要尊重患者的主观要求,不要把验光师的主观意向强加于患者。
因眼疾或其它疾病影响验光原因的,在不明了病因的情况下,不要草率下结论(可请医生帮助检查),以免患者产生心理上的情绪障碍,影响配镜效果。
配镜处方原则一、远视眼1.≤3岁的小儿,如远视度数≤3.00D,无明显散光和屈光参差,可先不配镜;>3.00D,部分矫正;2.4-10岁,相应视力下限:4-5岁:0.6;6-7岁:0.7;8岁或以上:0.9;中低度远视,视力正常,可不配镜;凡视力未达到上述视力下限,都应予以配镜,初次配镜度数不宜低于散瞳验光度数的1/2;高度远视,可进行分次配镜;,或的3.7-18岁,属学龄期和青春期,有学习的需求;如近视影响到学习,即使浅度数也予以配镜;配镜度数≤-0.50D的需在备注中注明原因;4.19-40岁,近视度数趋于稳定,根据用眼需求和适应情况进行配镜,更改配镜处方需谨慎;5.>40岁,近视度数会趋于变化,应定期复查;6.近视眼的配镜度数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散瞳验光度数基础上稍作调整,允许比散瞳验光度数高-0.25~-0.50D;7.假性近视不要配镜,转门诊医生处理调节紧张;8.中高度近视,如有试戴不适的,可分次配镜;9.如旧镜过矫:I如为青少年,处于近视发展阶段,不宜过矫;配镜时应根据实际情况一次性或分次降到验光度数,并向病人及家长充分解释;II如成人过矫≤0.75D,无任何疲劳症状者,可暂不换镜或按旧镜度数配镜;过矫≥1.00D或有疲劳症状者,应根据实际情况一次或分次降到验光度数;III调节紧张明显的转屈光科;10.近视眼应如何戴镜;-2.50D以下的低度近视,可在视远时戴,视近不用戴;-2.50D以上的近视,建议经常戴镜;11.有屈光科或眼肌科意见的,按专科意见进行配镜;三、散光眼,散如果散光的等效球柱镜度为正,类似远视眼,可考虑适当降低正球镜度,保留生理性调节;以下内容仅涉及球镜度的调整,柱镜的处方原则请参见之前所述;1.单纯远视散光/复性远视散光等效球镜度为正,可考虑降低球镜度,保留生理性调节;应以等效球镜度作为依据:可降低的最大正镜度为等效球镜度,但一般不宜超过等效球镜度的一半;参考例子8岁小儿,验光度数为+2.00×90;等效球镜度为+1.00D,可保留生理性调节,可降低的最大正镜度为+1.00D,但一般不宜超过+0.50D.假设柱镜足矫,以下处方都是正确的:球镜度足矫: +2.00×90球镜度降低+0.25D:-0.25/+2.00×90;球镜度降低+0.50D:-0.50/+2.00×90;也可通过降低正柱镜的形式保留生理性调节,但不建议单纯为保留生理性调节而降低柱镜度,柱镜度是否调整应参照之前所述的处方原则考虑;2.单纯近视散光/复性近视散光等效球镜度为负,不考虑保留生理性调节的问题;3.混合性散光此类散光的等效球镜度可能为正,为零,或为负,在进行处方时要区别对待:等效球镜度为负:不可降低正镜度;等效球镜度为零:不可降低正镜度;1.双眼等效球镜度相差小于2.50D的,尽可能足矫;2.双眼等效球镜度相差大于2.50D的,也有可能适应足矫;如果屈光参差是眼球长差异引起的,戴框架眼镜好;如果是眼球屈光力差异引起的,戴隐形眼镜好;在未知屈光参差性质的时候,可先给足矫或接近足矫的度数进行试戴;3.如果双眼矫正视力理想,但不接受框架眼镜足矫的,诊屈光专科决定配隐形眼镜,做激光手术还是高度数欠矫配框架眼镜;4.小儿屈光参差性弱视,应尽量予以足矫,转屈光科进行遮盖和弱视治疗;5.眼镜在垂直方向屈光差异大的,应建议病人尽量通过镜片中心区域视物;6.屈光参差太大或矫正视力相差太远,不可能获得双眼视的,按好眼进行配镜;如果差眼的屈光状态与好眼相同,配接近好眼的度数;如屈光状态相反,配平光;参考例子①OD:-2.00→1.2;OS:-10.00→0.05 屈光状态相同配镜:OD-2.00;OS:-2.00②OD:-2.00→1.2;OS:+10.00→0.05 屈光状态相反配镜:OD-2.00;OS:PL7.屈光参差如何戴镜:①屈光参差的等效球镜度≤1.00D的,戴镜方式参照相关屈光不正的戴镜方法;②屈光参差的等效球镜度>1.00D,建议经常戴镜;③屈光参差太大导致差眼废用的,戴镜方法参照好眼的屈光状态而定;8.有屈光科或眼肌科配镜意见的,按专科意见进行配镜;,。
远视的验光配镜原则
远视是一种常见的视力问题,指的是远处物体看不清楚,而近处物体可以看清楚。
为了纠正远视,验光配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远视的验光配镜原则。
远视的验光配镜原则是根据患者眼球的屈光情况来确定适合的镜片度数。
一般来说,远视的度数为正值,镜片度数应该为负值。
这样可以通过凹透镜的作用来纠正眼球的屈光问题,使患者能够看清远处的物体。
远视的验光配镜原则还要考虑到患者的屈光度数和角膜曲率半径。
根据患者的屈光度数,验光师可以确定适合的镜片度数。
而角膜曲率半径则决定了镜片的曲率,从而影响镜片的焦距,进而影响患者的视力。
远视的验光配镜原则还需要考虑到患者的年龄和用眼习惯。
年龄会影响眼球的弹性和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因此在验光配镜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来确定合适的度数。
同时,患者的用眼习惯也会影响镜片的选择,例如需要使用电脑工作的人可能需要特殊的镜片来减轻眼睛的疲劳。
远视的验光配镜原则还需要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
不同人的眼球结构和视力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在配镜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有些患者可能有其他眼部问题或疾病,需要
特殊的配镜方法来满足其需求。
总结起来,远视的验光配镜原则主要包括根据眼球的屈光情况确定镜片度数,考虑患者的屈光度数和角膜曲率半径,考虑患者的年龄和用眼习惯,以及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可以为远视患者提供准确、合适的镜片,帮助他们恢复清晰的视力,提高生活质量。
近视是平行光进入眼内后在视网膜之前形成焦点,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不能形成清晰的影象,病人主观感觉看远模糊,看近还清楚,用凹透镜矫正近视。
远视是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在视网膜之后形成焦点,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不能形成清晰的影象。
病人主观感觉看远模糊,看近更模糊。
用凸透镜矫正远视。
轻度的远视,通过晶体的调节,主观感觉不明显。
随着年龄的增大,调节力下降,视疲劳,视物模糊等症状慢慢表现出来。
散光是由于眼球在不同方向上对光线的曲折能力不一样而引起的。
近视远视或正常眼的屈光情况像足球篮球一样,而散光眼对光线的曲折就像橄榄球一样,有些方向曲折比较大,有些方向曲折比较小,因此成像就无法成为一个点。
你看视力表可能也会发现有些方向比较容易辨认,有些方向比较难辨认。
看远看近视力都会受影响,严重的时候会有重影。
常见眼疾的配镜原则眼镜行业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觉得视力不满意或者感到视力疲劳的人。
配镜目的常见有这样几种情况:1、希望通过配镜提高远视力的近视。
2、希望通过配镜矫正先天性远视以及因远视引起的内斜视及弱视。
3、希望矫正单纯近视或远视镜片仍不能提高视力的散光。
4、希望通过配镜解决近距离读写困难、年龄在四十岁以上的中老年性老视。
5、希望通过配戴隐形眼镜来达到矫正视力的屈光不正。
6、希望通过配戴眼镜遮盖眼部缺点或达到某些特殊目的的人士。
对上述情况,其处理原则分述如下:一、近视近视配镜,总的原则是:取其最佳视力(对数视力表的最低度数。
青少年学生配镜,应散瞳后检影,或者散瞳后电脑验光。
以便消除眼的调节,避免把假性近视或轻度远视,误认为真性近视而配戴不必要的近视镜。
如近视在以内的近视,可能为假性近视,暂不配镜,应先由医生进行治疗。
经治疗后,视力确不能提高,根据情况再行配镜,给这些青少年一个可能恢复正常视力的机会。
根据验光的结果还得认真调试,调试的这一过程又叫:主观验光或者主觉验光。
一副眼镜处方的确定,应该是电脑验光或人工检影(客观验光)加主观验光后的结果。
儿童弱视的配镜原则1.远视:根据患儿年龄,扣除生理远视度数配镜.例如:年龄6岁:+5.00DS配镜:+4.00Ds--3.50DS2.高度远视:最好配2副,足矫用以训练时和近用戴,平时则扣除年龄相关的远视度数来配.例如:5岁验光+8.00DS平时戴+6.5DS训练和近用取+8.00DS特殊情况:若矫正视力<0.1首次应于足矫.复查1次/1-2个月,6个月根据视力的进步,另配一副+6.00DS眼镜,平时用.(注:两镜片中心最好取看远和看近的平均值)3.屈光参差:配镜原则两眼相差小于3.00DS,否则双眼像差明显而不适.4.散光:顺规散光可稍减度数,对于高度散光,第一次配镜给予适度减低.逆规散光和斜散.应于足矫.(生理远视度数配镜如何扣?4-5岁:+2.00DS6岁:1.00DS7岁以上小于+1.00DS酌情减量)5.近视:儿童性近视性弱视一般都是病理性近视眼,应及早治疗.起初,常以混合散光形式出现,以后转为复性近视散光,且散光度数较大,常于先天眼病并存,,可有明显内斜,因此配镜是治疗的第一步,还要考屡其他治疗措施.配镜:第一副眼镜可以配得浅一些,以便患者适应,若短期适应好,该为足矫,以后每半年或一年,阿托品散瞳,复验,给予足较.有关是否需要弱视训练问题,北大刘教授有详细阐述.若近视度数增长大于1.00DS/年,可考虑给予后巩膜加固术.一般效果较好.儿童配镜“八步”曲儿童因屈光不正造成的视力低下需要配戴眼镜来矫正,因此眼镜是否合格尤为重要。
眼镜适配不当不仅不能矫正视力,还会造成不良的视觉环境,影响儿童的视觉发育。
家长在给孩子配镜时,一定要按正规的方法进行,千万不能草率行事。
第一步:散瞳12岁以下的儿童常用的散瞳药是1%阿托品眼膏,在验光前3天使用,每天3次,有内斜的儿童需连续使用7天。
无内斜的12岁的儿童用0.5%托吡卡胺,验光前1小时使用,连续滴4~5次,每次间隔5分钟,闭眼避光。
第二步:验光采用客观验光法。
宁德市康明眼镜有限公司学习资料《验光配镜原则》问题的提出:是否所有屈光不正的眼睛,都应该戴镜矫正?是否所有屈光不正的眼睛,都应该戴足光度矫正?与配镜相关的因素:屈光不正的型别、性质、程度、患者年龄、健康状态、生活习惯、工作类种、工作环境、工作光线等。
(一)远视眼的配镜1.远视眼:当调节完全休止时,因眼的总屈光度太弱,远放物体成像于视网膜后,这种光学状态的眼,称为远视眼。
2.总远视度:远视眼的总屈光不正度称为总远视度,临床上把睫状肌彻底麻痹下所测得的眼远视度作为总远视膜。
3.隐性远视:不作睫状肌麻痹时,远视眼的睫状肌常有一定程度的痉挛存在,它会使调节不可能松弛到象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后的那种程度,因而常有一部分远视不能用显然检影验光法测得,而这无法测得的部分,称为隐形远视。
4.隐性远视度:用显性检影法所测得的远视度数和睫状肌麻痹检影所测得的远视度的差值,即为隐性远视度。
5.显性远视度:用显性检影法所测得的远视度数,即为显性远视度。
6.绝对远视:人年轻时,调节力强,程度不高的远视,平时运用调节力完全可以克服。
随年龄的增长,调节力减弱,即使运用最大调节力,仍有部分远视不能克服而存在看远视力不足,这部分即称为绝对远视。
7.能动远视:显性远视中能为调节力所克服的部分,称为能动远视。
一般在临床上,当一远视眼视力未达正常,可在眼前加上屈光度渐增的凸透镜,至恰能使视力达到正常,此时所加透镜的屈光度,就代表此眼的绝对远视度。
显性远视度减去绝对远视度,就是能动远视部分,也就是活动性调节能克服的部分远视。
基本结构如下框图:总远视隐性远视显性远视能动远视绝对远视8.举例:有一眼经显性检影验光,结果为+5.00DS,戴此镜的矫正视力为1.0。
裸眼视力为0.4。
插片试验,在眼前加+0.25DS,+0.50DS,+0.75DS,+1.00DS,+1.25DS均不能使视力达到1.0。
戴+1.50DS时,视力达1.0。
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所得为+6.00DS。
一、远视眼的配镜原则有远视的病人,轻度和中度者,在青少年期由于调节力强,很少出现视力减退和视力疲劳症状。
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健康状况下降,调节能力随之减退;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视力疲劳,有的甚至近视力和远视力均减退。
究竟什么程度的远视才给予矫正,这要以各人的年龄、视力、症状、调节力、眼外肌的平衡力量、体质、精神状况、习惯与职业而定。
7岁以下的儿童,有3.OOD左右的远视,是属于正常的生理性远视,随年龄的增长,眼球轴也伴着整个身体的发育而逐渐增长,远视度逐渐减轻,乃至发展至正视,一般不必矫正。
远视度数比较高且有斜视、弱视者应该尽早矫正,并经常戴镜。
验光检查一定要在用阿托品充分麻痹睫状肌、使调节消失的条件下进行。
对内斜视者应做充分矫正,坚持经常戴用,切不可间断,借此放松调节而使集合放松。
幼儿无法辨认视力表者,可在客观验光检查的结果中减去1.OOD~2.00D给予处方。
作这样的矫正,所配眼镜是难以被儿童接受的,戴镜前应先用阿托品麻痹睫状肌,戴镜前最好还隔日用药1次,维持1周。
这样才使睫状肌不发生痉挛,逐渐适应。
戴镜后每1~3 ei-,q复查1次,以观察其视力提高的程度和斜视度的改变情况。
如斜视度消失,应在能控制斜视度和保持较好的双眼视力功能的情况下,逐渐减少屈光度。
有外斜视而视力下降者,尽管远视度数不高只要加镜能使视力提高,也应将能提高的视力绝对远视度给予矫正。
总之,应在视力提高的原则上给予最低度数的镜片矫正,使其尽量使用调节,从而加强眼的集合,减少轻度、中度以上远视。
双眼弱视而无斜视者,当作充分矫正,视力相差仅1~2行,可不必施行遮盖;超出3行,应行全遮盖,或不完全遮盖。
儿童戴镜应每年验光检查1次。
如屈光度降低,应更换镜片,以免由于远视矫正过度而成为人工近视。
我们在多年的儿童斜视验光检查中发现,一般幼儿内斜视患者,经过戴矫正镜一年,再用阿托品麻痹睫状肌验光,屈光度没有减少,有些反而增加0.25D~0.50D,这说明儿童远视者由于调节力丰富,未戴矫正眼镜前,为了获得较好的视力过度调节,致使睫状肌痉挛,尽管连续用阿托品7天,睫状肌的调节力完全消失,通过戴镜矫正合理使用调节相当长的时间,才能使睫状肌的紧张力松弛下来。
远视眼处方的基本原则是使用凸透镜(正镜)矫正,选用处方的度数标准:使患者获得最佳矫正远视力的最高度数正镜片。
当患者的远视度数较低时,患者可以利用其调节力来增加眼的屈光力,从而获得清晰视力;但频繁并过度使用调节,会导致远视患者出现视疲劳症状。
根据调节与远视的关系,远视可分为显性远视和隐性远视(又称潜伏性远视)。
在日常检查中,能被调节所代偿的那一部分远视,称为隐性远视。
临床上常听到的抱怨“我年轻的时候眼睛好得很,怎么到30多岁时就有远视了?”实际上,患者从小就是远视,正是由于自身调节的弥补,提高了视力,所以并不为其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调节力不断下降,隐性远视慢慢浮现出来了。
遇到这些患者,验光师一定要跟患者说明:本身的远视是与生俱来的,并不是成人后才增加的,而且由于调节代偿能力的逐步下降,远视度数还可能进一步加深。
轻度远视如无症状则不需矫正;如果有视疲劳或有内斜视,即使远视度数低也应完全配镜矫正。
中度远视或中年以上远视者应配镜矫正,消除视疲劳。
只有理清楚远视与年龄的关系,才能处理好远视的处方问题。
远视眼的戴镜方式,一般要求全天配戴,以缓解调节紧张的需求和减低视疲劳,对于儿童则更是要求长期配戴,以防止弱视和斜视发生。
只有视近症状者,需考虑验配近用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