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成层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植物与环境相互矛盾统一 的反映。
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
成层现象(地上与地下成层)是群落中各种群之间以及种群 与环境之间相互竞争和相互选择的结果。它不仅缓解了植物之间
争夺阳光、空间、水分和矿质营养等的矛盾,而且由于植物在空间上的 成层排列,扩大了植物利用环境的范围,提高了同化功能的强度和效率。 成层现象愈复杂,即群落结构愈复杂,植物对环境利用愈充分,提供的 有机物质也就愈多。
生物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遍。动物之所以有分层现象,主要 与食物有关,其次还与不同层次的微气候条件有关。
水域中,某些水生动物也有分层现象。比如湖泊和海洋的浮游动物 即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影响浮游动物垂直分布的原因主要决定 与阳光、温度、食物和含氧量等。
麻雀总是成群地在森林的上层 的活动,吃高大乔木的种子。
资料分析;反映种间关系的实例
讨论:
1( 1)单独培养:在合适的条件下,大草履虫 和双小核草履虫均能正常生长繁殖。
1(2)混合培养:由于这两种草履虫具有相似的生活 习性(尤其是能以同一种杆菌为食),当它们被放在 同一个容器中培养时,起初两种草履虫的数量较少, 而食物(杆菌)数量较多, 因此表现为两种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愈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愈长, 生物种的数目愈多,群落的结构也愈复杂。例如在美洲大陆 上,从热带到极地生物种数逐渐减少。
营巢鸟 哥伦比亚 1395种 巴拿马 1100种 佛罗里达 143种 纽芬兰 118种 格陵兰 56种
高等植物 佛罗里达 2500种 马萨诸塞 1650种 拉布拉多 390种 巴芬岛 218种
群落的物种组成
平原的生物种类一般比山地的少,草地比林地的 少,远离大陆的岛屿比靠近大陆的岛屿生物种类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