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试验要求及数据表格
- 格式:doc
- 大小:70.00 KB
- 文档页数:2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方座支架(或玻璃板支架),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原理:光的反射规律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 检查器材。
(2) 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 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 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 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并记录。
(6) 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实验步骤(4)、(5)两次。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 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半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 O 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O ______________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11、15 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一、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废物缸。
三、实验原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 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 把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位置基本正确。
将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实验报告学校:姓名:实验目的: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实验器材:电源、电流表、三个小灯泡(其中至少两个规格不同)、开关、导线若干实验电路图: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器材。
2、设计实验电路,画出测量A点电流的电路图。
3、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若没有问题,方可闭合开关,使两个灯泡均发光,记录A点电流。
4、将电流表分别串联在电路中的B点、C点,并分别记录测量的电流值。
5、换上另外两个规格不同的小灯泡,重复实验一次。
6、整理器材。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实验结论:澧县2021年学生实验操作考核评分表实验名称: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学校:姓名:第轮号总分:监考老师:《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实验报告学校: 姓名:实验目的: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
实验器材:电源、电流表、三个小灯泡(其中至少两个规格不同)、开关、导线若干。
实验电路图: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器材。
2、设计实验电路,画出测量A 点电流的电路图。
3、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若没有问题,方可闭合开关,使两个灯泡均发光,记录A 点电流。
4、将电流表分别串联在电路中的B 点、C 点,并分别记录测量的电流值。
5、换上另外两个规格不同的小灯泡,重复实验一次。
6、整理器材。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实验结论: 。
澧县2021年学生实验操作考核评分表实验名称:探究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学校:姓名:第轮号总分:监考老师:《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究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和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的关系。
实验器材:电源、电压表、三个小灯泡(其中至少两个规格不同)、开关、导线若干。
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器材。
2、设计实验电路,画出测量A、B两点间电压的电路图。
3、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若没有问题,方可闭合开关,使两个灯泡均发光,记录A、B两点间的电压。
实验空气热机Array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一、预习要点1.掌握热机原理及循环过程;在写预习报告的原理部分时,要结合视频讲解与教材及网上自行查找的资料,抓住重点:(1)写出空气热机(斯特林热机)的热循环原理(或画图解释);(2)至少列举出一个除卡诺循环外,其它类型热机的热力学循环过程;2.认真观看视频中对于三台仪器功能的介绍,熟悉实验操作流程;熟悉不同实验内容的线路连接与热源功率及力矩计的调节;3.记录实验数据时需要画图,请备好铅笔、直尺和橡皮;4.在课前写好预习报告,上课时务必将预习报告和原始数据表格一并带来,否则扣分。
二、实验注意事项1.热机汽缸等部位为玻璃制造,容易损坏,请谨慎操作。
2.加热端在工作时及停止加热后1小时内均处于高温状态,请小心操作,以免烫伤。
3.热机在没有运转的状态下,严禁长时间大功率加热;若热机运转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停止转动,必须用手拨动飞轮帮助其重新运转或停止加热,否则会损坏仪器。
4.当热机转速超过15 n/s(会伴随发出间断蜂鸣声),此时应立刻停止飞轮运转,将电加热器电源输出断开(调低),停止加热。
5.飞轮在运转时,应谨慎操作,避免被飞轮边沿割伤。
6.记录测量数据前须保证已基本达到热平衡,避免出现较大误差。
等待热机稳定读数的时间一般在5~10分钟左右。
7.在读取仪表上所显示的数据时,数字有跳跃现象,可能出现读数上的偏差,除采用多次测量减小误差外,同组人之间应分工合理,眼明手快。
8.在读力矩的时候,力矩计可能会摇摆,这时可以用手轻托力矩计底部,缓慢放手后可以稳定力矩计;如还有轻微摇摆,读取中间值。
9.根据示波器所显示的P-V图估计其面积时,一定要合理堆砌,仔细斟酌,减小偏差。
三、数据处理要求1.以ΔT/ T1为横坐标,nA/ΔT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作出nA/ΔT与ΔT/ T1的关系图,以此来验证卡诺定理。
一、要求得出实验规律的探究实验表格设计
4、凸透镜成像的规律:f= cm
总结分析表格:
或
二、要求作图象的探究实验表格(两个或两个以上物理量关系)
14、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U= V
17、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质量m/g 体积V/cm3质量/体积m/V ( g/cm3) 铝块1
铝块2
铝块3
铝块4
铝块5
铝块6
18、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质量m/g
重力G/N
三、测量物理量的探究实验表格设计
18、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实验装置
钩码总重力G/N
钩码上升高度
h/m
有用功W
有用
/J
拉力F/N
拉力移动距离
s/m
总功W
总
/J
机械效率η
19、探究;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塑料块的密度
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总/g 烧杯和剩余盐
水的总质量m余
/g
量筒中盐水的
质量m盐水/g
量筒中盐水的
体积V盐水/cm3
盐水的密度ρ/
(g/cm3)
20、测量石块的密度。
(3)实验结论:
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实验结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有关。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9、26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电流表,探究串联电路不同位置电流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电流表(0-0.6A、0-3A)),2个小灯泡(额定电压不同),开关,导线若干。
结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电
压。
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
探究电阻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电压表(0-3V、0-15V),电流表(0-0.6A、0-3A),定值电阻三个(5Ω、10Ω、15Ω),开关,导线若干,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10Ω)。
预接电路(按实验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待用)
三、实验原理:.
实验结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与额定电流
的乘积
结论:相同的电磁铁,通过的电流越大,它的磁性就越强。
实验结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有关。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1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9、24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连接串联电路一、实验目的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两只小灯泡,一个开关,两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导线若干条。
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观察开关是否断开。
2.正确连接电路元件组成串联电路。
3.改变开关位置,观察并记录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
4.整理器材。
5.分析填写实验结论。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记录数据2.串联电路里,开关的控制效果与开关位置无关。
(选填:有关或无关)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2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9、24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连接并联电路一、实验目的:会连接简单的并联电路。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2只小灯泡,3个开关,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导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
2.根据电路图(如图所示),连接成并联电路。
3.断开和闭合开关S,观察它控制电路的情况。
并记录实验现象。
4.闭合开关S后,只断开开关S1,观察它控制电路的情况,并记录实验现象。
5.闭合开关S后,只断开开关S2,观察它控制电路的情况,并记录实验现象。
6.断开开关S,拆除电路,并整理实验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干路开关S所控制的用电器是全部(①L2、、②L1、③全部用电器)。
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支路开关S1所控制的用电器是(①L1 (①L1和L2、、②L1、、③L2) 。
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支路开关S2所控制的用电器是、③L2 (①L1和L2、、②L1、、③L2) 。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3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9、26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练习使用电流表,探究串联电路不同位置电流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电流表(0-0.6A、0-3A)),2个小灯泡(额定电压不同),开关,导线若干。
福建农林大学 物理实验要求及原始数据表格1实验10 牛顿环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一、预习要点1. 读数显微镜的结构和用法;2. 等厚干涉实验的原理,平凸透镜曲率半径计算公式。
二、实验内容1. 置牛顿环装置于显微镜工作台上,调测微鼓轮使镜筒位于标尺中部(约25mm 左右处),牛顿环装置中心接触点(肉眼可见一暗斑)对准镜筒中央。
2. 钠光灯发出的光线射到镜筒下方与水平约45°角的半反镜上,经反射垂直入射到牛顿环装置上;略微转动半反镜(可全方位转动即上、下、左、右)使光线入射牛顿环装置,这时从显微镜中观察到一片均匀明亮的钠黄光。
3. 调节目镜调焦,使视场中的十字叉丝清晰;调节目镜放大倍数。
4. 转动镜筒调焦手轮至见到最清晰的牛顿环干涉图像。
5. 移动牛顿环装置,使十字叉丝对准牛顿环中心暗斑的中心,旋转测微鼓轮,使镜筒向牛顿环某方向(如向右)移动,用十字叉丝切准各暗环,并数出级数。
数到中心暗斑的右端第34暗环,将测微鼓轮反转回到第30暗环开始测量,记录右端第30环读数,再用十字叉丝对准右第28、26······暗环,每隔2环记下读数到右端第12暗环[注意记录表格内填写的位置],再使十字叉丝回到牛顿环中心暗斑,核对该中心是否0=k 。
经过中心后继续向左运行,记录牛顿环左端12、14······30暗环位置读数。
重复测一遍,但是从牛顿环的左30暗环测到右30暗环。
三、实验注意事项1. 测量时测微鼓轮只能单方向转动,否则有空程差引入;不能数错环数,把k 级当作k+1级读数;2. 钠光灯点燃后通常要过十几分钟才能正常发光,使用时一经点燃不要轻易灭,也不要在点燃时移动、撞击,钠光灯关闭后,必须稍等片刻才能重新打开。
一、要求得出实验规律的探究实验表格设计
4、凸透镜成像的规律:f= cm
总结分析表格:
10、压力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11、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
二、要求作图象的探究实验表格(两个或两个以上物理量关系)
温度/℃
16、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R= Ω
电压U/v
电流I/A
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U= V
电阻R /Ω
电流I/A
17、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质量m/g 体积V/cm3质量/体积m/V ( g/cm3) 铝块1
铝块2
铝块3
铝块4
铝块5
铝块6
18、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质量m/g
重力G/N
三、测量物理量的探究实验表格设计
18、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实验装置
钩码总重力G/N
钩码上升高度
h/m
/J
有用功W
有用
拉力F/N
拉力移动距离
19、探究;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塑料块的密度。
实验8 单缝衍射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一、预习要点1. 夫琅禾费单缝衍射现象的衍射图样是什么样子?2. 示波器的如何使用?二、实验内容观察夫琅禾费单缝衍射现象,测量单缝夫琅禾费衍射的相对光强分布及衍射角。
三、实验注意事项1. 注意保护好组合光栅片;不能用眼睛直视激光器;2. 组合光栅片与CCD 光强仪之间的距离Z 应尽满足远场条件(2Z a λ?,a 为缝宽);四、原始数据记录表格组号________ 同组人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_示波器X 方向上1格等于CCD 线阵面X 方向的距离为=⨯=小格数一个完整的周期占有的mmb 011.02592五、数据处理要求(表格在背面)根据实验数据,算出各级明纹和暗纹的衍射角和相对光强,与理论值相比较,做出误差分析。
六、思考题1. 高级次暗纹与较低级次暗纹的Y 读数相差较大是什么原因?正方向与负方向暗纹的Y 读数相差较大是什么原因?并说明各自的解决方法?2. 采集到曲线“削顶”是何原因造成?如果测得的衍射图形不对称是什么原因?说明其解决方法。
七、数据处理注意事项1. 数据处理中,X ∆、Y 的值=左右两边数值的平均值;2. 光强Y 左边的值=空间位置Y 左边的值-一级,二级,三级暗纹Y 值的平均值;(右边同理);3. θ0YI I Y=各级光强值相对光强中央明纹光强;注意:各级暗纹的相对光强值为零;4.nm 650=λ,mm a 12.0=附:数据处理表格(注意表格中只填写结果,具体的计算步骤需写在实验报告纸上;)。
实验结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有关。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1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9、24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连接串联电路一、实验目的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两只小灯泡,一个开关,两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导线若干条。
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观察开关是否断开。
2.正确连接电路元件组成串联电路。
3.改变开关位置,观察并记录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
4.整理器材。
5.分析填写实验结论。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记录数据2.串联电路里,开关的控制效果与开关位置无关。
(选填:有关或无关)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2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9、24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连接并联电路一、实验目的:会连接简单的并联电路。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2只小灯泡,3个开关,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导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
2.根据电路图(如图所示),连接成并联电路。
3.断开和闭合开关S,观察它控制电路的情况。
并记录实验现象。
4.闭合开关S后,只断开开关S1,观察它控制电路的情况,并记录实验现象。
5.闭合开关S后,只断开开关S2,观察它控制电路的情况,并记录实验现象。
6.断开开关S,拆除电路,并整理实验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干路开关S所控制的用电器是全部(①L2、、②L1、③全部用电器)。
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支路开关S1所控制的用电器是(①L1 (①L1和L2、、②L1、、③L2) 。
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支路开关S2所控制的用电器是、③L2 (①L1和L2、、②L1、、③L2) 。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3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9、26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练习使用电流表,探究串联电路不同位置电流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电流表(0-0.6A、0-3A)),2个小灯泡(额定电压不同),开关,导线若干。
大学物理实验
实验15 示波器的使用
数据表格及数据处理方法(参考内容)
1、观察和描绘未知信号源电压波形
表一
波形图
扫描
时间
TIME/DIV
周
期数
2、观察低频信号发生器输出波形
表2
低频
信号频率波形图
扫描
时间
TIME/
DIV
周
期数
60HZ
2ms
3
T
600HZ
3
T
6KHZ
20us
3
T
3、观察李萨如图形及测量电信号频率 表3
李萨如图形
m/n
F X (Hz) F y(Hz)
测量电信号频率的数据处理及有关公式
(1) 计算Fy 1及Fy 1的不确定度,写出Fy 1的结果表达式: 根据公式y x m
F F n
,求出Fy 1。
计算Fy 1
的不确定
度11Fy Fx m u u n =
=(m ∆=示值
11%1%?Fx ⨯=⨯=)
相对不确定度111
100%Fy Fy y u E F =
⨯
Fy 1的结果表达式111y y y F F F u =± (P=) (2)、(3)、(4)同理可计算出2y F 、3y F 、4y F ,并写出结果表达式。
若波形不稳定,调节电平旋钮使之稳定.将扫描速率(sec/div)旋钮改为cm,再观察示。
五、数据记录:组号:;姓名1、二极管的正向特性2、二极管的反向特性五、电表改装数据记录:组号:;姓名1、待改装表的电阻Rg =2、将量程为Ig =1mA,毫安表的量程扩大为I=10mA的实验数据原电流表量程:Ig =___ _ mA 改装后量程:I=____ mAR =___ __Ω理论分流电阻:Rs=__ ___Ω实际分流电阻:S校对改装电流的数据:3、将毫安表的扩大电压表的数据原电流表量程:Ig =___ _ mA 改装后量程:U =___ _ VR=____ _Ω理论分压电阻:Rm=___ __Ω实际分压电阻:m 校对改装电压的数据:4、改装欧姆表的数据:中值电阻:;工作电压按下表给定的Rx值标定表面刻度:五、示波器图形与数据记录:组号:;姓名1、观察频率为1KHz的正弦波、方波、三角波,要求将一个周期的波形分别画在准备好的坐标绘图纸上,对应记录示波器的扫描时间。
扫描周期(正弦波),扫描周期(方波),扫描周期(三角波),2、将1/2、2和正弦波形画在坐标纸上,并记录示波器扫描时间:扫描周期(1/2个),扫描周期(2个),3、画出频率比为1:1、2:1和1:2的李萨如图形并记录相应的信号频率:(1:1):f x= ,(2:1)f x = ,(1:2个)f x= ,f y= f y = , f y = ,4、测量信号的有效电压:灵敏度:/div,信号所占格数:div,六、数据处理:计算信号的有效值:五、杨氏模量数据记录:组号: ;姓名1、金属丝长度: L = 钢卷尺仪器误差:光杠杆与标尺的距离:D =光杠杆常数:b = 卡尺的仪器误差: 砝码质量: 360g/1个砝码 ; 砝码质量误差: 1g/ 1个砝码 标尺的仪器误差:2、千分尺的零值误差: 千分尺的仪器误差:3、钢丝长度变化记录151r r l -= , 262r r l -=, 373r r l -=, 484r r l -=。
孝感学院《大学物理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报告日期:2011 年月日天气:__________ 实验室: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院系专业: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实验题目】实验1 用米尺、游标尺、螺旋测径器、读数显微镜测量长度【实验内容和实验数据记录】1.用米尺测量AB间的距离。
2.用游标尺测量铁杯的含铁体积。
表1 用米尺测A、B两点间距离表2 用游标尺测量铁杯的含铁体积3.用螺旋测径器测小钢球的体积。
4.用读数显微器测量挡光片AC、BD 两条边之间的距离。
D ______ mm表3 用螺旋测径器测小钢球的体积表4 用读数显微器测量挡光片AC、BD 两条边之间的距离(单位:mm)实验数据教师核查签字(未签字数据无效):______________【实验数据处理】1.用米尺测量AB 间的距离测量值 __________iX X n==∑A 类不确定度__________A X u S === B 类不确定度_________B u ∆==用方和根求总不确定度__________X u == 测量结果X X =±___________________X u = 2.用游标尺测量铁杯的含铁体积①外圆柱体积_______________D =,_______________H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V D H π==不确定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V u V ==____________________VV u u V V=⋅= ②内圆柱体积_______________h =,_______________h =,_____________________v =③杯子含铜体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V V v =-=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u ==杯测量结果V V =±_______________V u =3.用螺旋测径器测小钢球的体积(不确定度公式的推导及个计算要求实验者自己完成)4.用读数显微器测量挡光片AC 、 BD 两条边之间的距离测量结果AC AC X X =±____________________AC u =BD BD X X =±____________________BD u =孝感学院《大学物理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报告日期: 2011 年 月 日 天气:__________ 实 验 室: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院系专业: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实验题目】实验2 随机(偶然)误差的统计分布【实验内容和实验数据记录】测量单摆周期,重复测量120~200次。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一、预习要点1.认真观看视频,掌握米尺、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量程、分度值和仪器误差,以及各自的使用方法和读数规范;2.注意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零点误差及实际值计算;3.注意比重瓶的使用方法;4.掌握比重瓶法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密度的原理;5.在课前写好预习报告,上课时务必将预习报告和原始数据表格一并带来,否则扣分。
二、实验内容1.用游标卡尺测量圆筒的外径、内径、筒长各3次,填入表1;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小钢球的直径4次,填入表2;3.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密度时各待测物的质量,填入表3,并计算此物体密度的平均值;测量顺序如下:在比重瓶中装满水的质量m水→不规则形状物体的质量m物→不规则形状物体、水和比重瓶的总质量m总(测量完毕后清洗、吹干)4.测量液体的密度时各待测物的质量,填入表4,并计算此液体密度的平均值;测量顺序如下:干燥的空的比重瓶的质量m瓶→在比重瓶中装满待测液体的质量m液→倒出待测液体,清洗比重瓶→在比重瓶中装满水的质量m水(测量完毕后清洗、吹干)三、实验注意事项1.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均要读取零点误差,零点误差有正负之分,待测量的实际值= 测量读数-零点误差;2.使用游标卡尺测量时,测量值为分度值的整数倍;测量圆筒外径时,外卡爪与圆筒侧边线相垂直测量;测内径时,应用内卡爪伸入筒内;测量筒长时,可用外卡爪夹住两底面,也可使用测条,但使用外卡爪测量则更为准确;读数时,固定螺钉要锁紧,以免滑动,用后放入仪器盒时,固定螺钉要松开;3.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时,旋转棘轮缓慢推动螺旋杆前进,从而夹住物体,以听到棘轮“嗒嗒嗒”三声为准,切忌夹得过紧,以免造成形变影响测量结果;测量结束,钳口间应留一空隙,再放入仪器盒内;4.每测量一种待测物的质量前,都应对电子天平进行清零/去皮;5.必须将测量物体净重时所用的小玻璃珠全部放入比重瓶,不得漏掉任何一粒;6.比重瓶瓶塞与瓶口是经研磨而相配的,不可“张冠李戴”;7.往比重瓶中注入液体时,应使用量杯将液体沿倾斜瓶壁缓缓倒入,以免产生气泡;8.称量比重瓶中装满某种液体的质量时,应使瓶外表面清洁干燥,毛细管中液面与瓶塞上表面平齐;并注意此时应使手指捏在瓶口位置,不可握住瓶身,以免瓶内液体温度发生变化;9.比重瓶和不规则形状物体使用完毕后电吹风吹干。
福建农林大学物理实验要求及原始数据表格
实验用电流场模拟静电场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一、预习要点
1.了解静电场的和电场线的基本特点,电位线与电场线的关系;
2.了解模拟法测绘静电场的原理与方法;
3.在模拟静电场时,对模拟电极和模拟介质各有什么要求。
二、实验内容、步骤及注意事项
做此实验要自备画图白纸或坐标纸。
用GVZ-3型静电场描绘实验仪模拟静电场。
从实验测量来讲,测定电位比测定场强容易实现,所以可先测绘等位线,然后根据电场线与等位线正交的原理,画出电场线。
这样就可由等位线的间距确定电场线的疏密和指向,将抽象的电场形象的反映出来。
1.描绘带电长直同轴圆柱面的等势面及电场线
(1)按要求连接好电路,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
(2)将坐标纸固定在静电场描迹仪上层载纸扳并用磁条压好,探针的下针放入电极内,上针放在坐标纸上准备打孔;(实验前,先用压纸磁条固定好所用白字或坐标纸,然后用同步探针定好电极位置,并用铅笔描绘出电极形式)
(3)将电源输出电压调整为10.00V,再将输出与测量开关转到测量端;
(4)将探针的下针对准内电极中心,上针在坐标纸上打孔;以该点为中心等角度地做八条辐射线,用探针沿着八条辐射线从里向外移动找到电势分别为 6.00V、5.00V、4.00V、3.00V、2.00V、1.00V的点并打孔;
(5)取下坐标纸,用直尺测出r a和r b的值及各等势点的半径记入表中;
(6)描画出带电长直同轴圆柱面的等势线及电场线。
(参考讲义)
2.描绘平行输出线的等势面及电场线
(1)同样方法测绘平行输出线的等势面簇,输出电压仍然调整为10.00V ;
(2)用探针分别找到电势为8.00V、6.50V、5.00V、3.50V、2.00V点并打孔,同一电势值在两电极之间至少找八个点;
(3)描画出平行输出线的等势线及电场线。
(参考讲义)
3.描绘一个劈尖电极和一个条形电极形成的静电场分布(方法与上面类似)
三、思考题
1.根据测绘所得等位线和电力线分布,分析哪些地方场强较强,哪些地方场强较弱?
2.为什么要用模拟法描绘静电场?为什么用电势而不用电场强度来测绘静电场?
3.从实验结果能否说明电极的电导率远大于导电介质的电导率?如不满足这条件会出现什么现
象?
1
福建农林大学 物理实验要求及原始数据表格
2
四、原始数据记录表格
组号________ 同组人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_
表1 ________c m a r =,
________cm b r =
表2
说明:
(1) 由式 ln
ln b
r a b a
r r U U r r = 计算 r U 对应的半径理论值r ;(10V a U =)
(2) 数据保留三位有效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