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朱苏东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随着我国广阔人民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均寿命的延伸,近来几年来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糖尿病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的常有病、多发病,据统计,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约 3500 万人。
糖尿病可引起白内障、视网膜病变、暂时性屈光不正、眼外肌麻痹等眼部病变,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为常有。
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世界范围内被公认为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据国内报道,糖尿病发病5 年内眼底视网膜病变不常有,5 年后视网膜病变发生率约为 25%,10 年后增至 50%,20 年后可高达80%~9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常有于患糖尿病时间较久者,患病时间越长,眼底变化的可能性越大。
自从胰岛素〔1922〕应用以来,由于延伸了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例也趋于增多。
眼底病变一般常有于50 岁左右,但在20-30 岁患者也可见到。
常双侧发病,也可仅见于单侧。
其致盲的三大体素是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走开、虹膜再生血管及再生血管性青光眼。
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相关因素1.糖尿病的种类和病程I 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比II 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更常有。
其他,随糖尿病病程加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率逐渐高升。
2.血糖的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因还没有明确定论,但是高血糖必然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原因。
已经有多项国际大规模研究证明,优异的血糖控制能够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降低。
但其实不能够预防而只能延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而且优异的血糖控制对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在于糖尿病开展过程中的早期。
一旦病变开展到达一个“无逆转点〞,一系列体内生物化学、血液动力学、内分泌激素等作用被激活,严格的血糖控制便不再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进展起任何作用。
3.高血压的作用高血压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开展的作用已根本获取必然。
高血压病人由于血压长远连续性高升,血管管腔内压力增大可增加血液成分外渗进入细胞缝隙,加重视网膜水肿;慢性高血压陪同慢性视网膜动脉缩短变细又引起血流减少,促使血栓形成,加重视网膜缺血,进而以致视网膜病变加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定义:由于糖尿病引起视网膜微血管异常而导致的视网膜病变。
病因:高血糖引起视网膜微血管异常、毛细血管周细胞坏死、内屏障功能受损,血管内液体渗出引起。
症状:早期无症状,晚期不同程度视功能障碍。
体征:增殖前期:微血管瘤/出血点、硬性渗出、墨迹样出血、棉绒斑、静脉窜珠、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增殖期:新生血管、视网膜前出血、玻璃体出血及增殖膜。
诊断:根据糖尿病史及症状体征可诊断,FFA可帮助诊断及区分增殖期与非增殖期。
治疗:1、治疗原发病:控制血糖血压等高危因素;2、激光光凝:重度非增殖期与增殖期行全视网膜光凝;3、黄斑水肿可行局部或格栅样光凝;抗VEGF药玻璃体腔注射;4、继发玻璃体积血、严重增殖行玻璃体切除术;5、轻中度非增殖期每年随访。
糖尿病引发的视网膜病变健康讲座引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可导致眼部血管损伤、视网膜神经退变,严重时可引发失明。
本次健康讲座旨在提高大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认识,加强糖尿病患者的眼健康管理,从而降低失明的风险。
目录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基本概念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与评估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策略6. 糖尿病患者如何进行眼健康管理7. 总结与展望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基本概念1.1 定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影响视网膜微血管和神经细胞,导致视力损害。
1.2 发病率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2.85亿糖尿病患者,其中约30%-40%的患者伴有视网膜病变。
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2.1 糖尿病导致眼部血管损伤高血糖状态可引起眼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使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导致血管渗漏和炎症反应。
2.2 糖尿病引起视网膜神经退变长期高血糖还可导致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影响视网膜神经传导功能。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3.1 早期症状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没有任何症状,难以察觉。
3.2 晚期症状晚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模糊、扭曲、视野缺失等。
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与评估4.1 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眼底摄影、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
4.2 评估指标主要包括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视野缺损程度、视力状况等。
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策略5.1 药物治疗包括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
5.2 激光治疗对于严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可减轻视网膜病变程度,延缓病情进展。
5.3 手术治疗对于无法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玻璃体切割术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疾病健康教育
糖尿病视网膜病(DRP)就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对视网膜血管的损害,引起视网膜循环障碍,造成局限性视网膜缺氧症。
就是50岁以上人群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
一、病因
糖尿病主要损害视网膜微血管,使其内皮细胞受损,失去屏障功能,发生渗漏,微血管闭塞产生微动脉瘤,视网膜缺血缺氧,最终形成视网膜新生血管。
二、主要临床表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被广泛分类为非增生性与增生性。
1、症状:早期无自觉症状,病变发展到黄斑后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眼前黑影飘动与视野缺损。
2、体征: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的眼底特征就是微动脉瘤、视网膜小出血点,以及视网膜水肿。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眼底特征就是新生血管形成,造成视网膜前出血、玻璃体积血与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三、各种检查的注意事项
1、眼底检查、眼部超声波、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
(1)检查前充分散瞳,散曈后嘱患者注意休息,避免由于散瞳后视物不清造成跌倒等意外事件发生。
(2)检查时消除患者紧张情绪,指导患者检查体位。
(3)检查后嘱患者勿做揉眼等动作,以免影响次日手术进行。
四、围手术期的指导
(一)术前准备及注意事项
1、术前一日遵医嘱,遵医嘱进行剪睫毛及泪道冲洗术。
剪睫毛后如遇眼部不适,嘱患者勿揉眼或频繁眨眼,及时告知医生做相应处理。
2、局麻加强化及全麻患者术前严格遵医嘱禁食、禁水。
3、了解患者病情及全身情况,监测其血糖、血压变化,发现异常及时联系医生,使血糖、血压值控制在正常水平,以减少其继续对视网膜微血管的损坏。
4、病人一旦出现视网膜出血时,禁激烈运动,减少头部活动,适当卧床休息。
5、治疗及药物护理
(1)要据患者的病情、经济情况、药物的适应症及毒副作用等为患者选择成本低廉、效果好、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案,使患者坚持合理用药。
(2)频繁发生的低血糖反应也可使糖尿病眼病加重,所以护士要指导患者熟悉低血糖的常见表现、预防方法及处理措施,备好饼干等食物。
(3)阿司匹林能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视网膜血管渗漏。
但长期使用会引起胃部不适、出血等副作用,护士应注意观察与询问患者。
(4)玻璃体切除术患者按玻璃体切除术护理常规执行。
(5)应用降糖药注射胰岛素要注意在餐前准时、按剂量注射,定期评估注射部位,以防局部皮肤感染。
(6)监测血糖遵医嘱,准时检测血糖,及时做好记录,密切观察24小时血糖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主治医生。
(7)激光凝固法对严重的前增殖性、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或黄斑部水肿的早期治疗效果很好。
行激光光凝术前,应向患者解释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可以减少视网膜水肿及玻璃体出血,保持中心视力,就是减少失明的一种方法。
术后休息1~2天,少做头部向下运动。
(二)术中配合
全麻患者按全麻护理常规
(三)术后注意事项
1、按内眼手术术后护理常规。
患者若全麻手术,按全麻术后护理常规。
2、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或膨胀气体填充者应取头低俯卧位,每日保持16小时以上。
3、向患者讲解保持头低位的目的与重要性。
给患者提供专用面枕,定期巡视病房,观察患者体位就是否正确与舒适,及时纠正。
4、预防肘部压疮发生,术后给予透明贴膜贴敷,并定期更换。
5、做好心理疏导,护士要多关心、鼓励患者,瞧到患者卧位正确要及时表扬,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6、术后避免剧烈活动,不揉眼,不用力挤眼。
7、出现眼痛、眼胀、恶心、呕吐时,可能为一过性眼压高,护士应立即通知医师给予相应处理。
8、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咳嗽,遇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舌头顶住上腭,以减轻咳嗽引起的头部震动,防止视网膜再次脱离。
9、卧床时间长的病人,开始下床活动时,要得到保护,以防跌倒。
(四)康复指导及康复训练
1、康复指导
(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血糖控制不好、合并高血压有密切相关,因此让病人了解糖尿病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的危险因素、掌握自我保健方法有重要意义。
(2)糖尿病病人在发病五年内或眼睛有任何症状时必须瞧眼科,以后每年追踪一次。
(3)积极戒烟。
吸烟会导致体内CO增加造成体内相对缺氧及血小板凝集,加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
(4)注意用眼卫生,避免熬夜及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
2、康复训练:
科学进行有氧运动,运动时防止意外跌倒,避免眼球受到外力碰撞。
五、用药指导
1、术前用药目的及方法:
(1)为防止眼部术后感染,术前三日根据医嘱局部滴抗生素眼药水及其她眼药。
(2)术前1h遵医嘱点短效散瞳眼药——美多丽,每5min滴一次,共六次。
并观察瞳孔就是否充分散大,若瞳孔不能充分扩大,可能与患者存在虹膜粘连等因素有关,应告知手术医生。
(3)糖尿病专科用药目的及方法(详见糖尿病患者护理)
2、用药注意事项
(1)教会患者点眼药方法,点药后嘱患者压迫泪囊2~3分钟。
(2)如果患者术前正在服用以下抗凝药物,如阿斯匹林、波利维及华法令等,需提前告知医生,遵医嘱提前停药。
(3)了解患者病情及全身情况,监测其血糖、血压变化,发现异常及时联系医生,使血糖、血压值控制在正常水平,以减少其继续对视网膜微血管的损坏。
六、饮食指导
1、原则:严格控制全天总热量及食物成分,规律餐饮。
2、饮食指导:饮食就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糖尿病患者要有合适的总热量,食物成分,规律的餐饮等要求。
七、出院指导
1、出院随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术后一周内门诊首次复查,有背景性视网膜病变或病变严重者,则3~6个月就医一次。
2、遵医嘱出院后按时点药,嘱患者不得擅自停药。
八、延续护理
1、按时复查、门诊随访。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电话访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