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原理第3章
- 格式:pptx
- 大小:322.98 KB
- 文档页数:67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原理电力系统自动装置是一种高科技电气装置,它的作用是消除电力系统中出现的故障,确保电力系统运行安全可靠,提高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应用广泛,包括变电站自动化、电力线路故障隔离、保护配电系统、自动调控电力负载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原理。
1.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分类电力系统自动装置按照作用原理可以分为三种:(1)过电流保护过电流保护是一种常见的保护方式,它通过检测电路中的电流大小来判断是否存在故障。
当电流大于额定值或持续时间超过一定时间时,保护装置会触发,使故障线路与电力系统隔离。
(2)差动保护差动保护是一种常用的变压器保护和母线保护方式,它是通过检测两侧的电流差异,判断电路是否存在故障,来实现快速隔离故障电路。
(3)接地保护接地保护是针对系统接地故障而设计的保护装置,它是通过检测系统中的接地电流大小和存在的故障类型来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故障进行自动隔离和恢复。
2.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工作原理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三个步骤:检测、判断和操作。
(1)检测电力系统自动装置通过传感器或直接连接到线路的电流和电压信号检测电力系统中的各种信号,如故障电流、电压等。
(2)判断当检测到电力系统中存在异常信号时,电力系统自动装置会进行判断,判断出异常信号的类型和位置,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例如,若判断出存在过电流故障,就会针对不同类型的故障进行不同的处理,如瞬时短路、接地故障或欠电压故障。
(3)操作电力系统自动装置会根据判断结果对电力系统进行相应的操作,如切断故障电路、自动重建回路、调整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等,保证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和可靠性。
3.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优点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和处理电力系统的各种故障。
(2)具有可靠性强的故障传递能力,当有部分装置发生故障时,其余装置仍能正常工作。
(3)能够大幅度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电力损耗和能源浪费。
1.并列操作:将同步发电机并入电力系统参加并列运行的操作2.不恰当并列操作影响:①产生巨大冲击电流;②系统电压严重下降;③使电力系统震荡以致瓦解3. 同步发电机并列原则:①并列断路器合闸时,冲击电流应尽可能小,其瞬时最大值一般不超过1~2倍;②发电机组并入电网后,应能迅速同步,暂态过程要短,以减小对电力系统的扰动。
4. 同步发电机并列方法:准同期并列、自同期并列5. 并列的理想条件:① ƒG =ƒX ②U G =U X ③ δe=0 (即相角差为0)6. 存在电压幅值差时,冲击电流主要为无功电流分量;存在合闸相角差时,冲击电流主要是有功电流分量;存在频率差时,待并发电机需经很长暂态过程才能同步,严重时甚至失步。
7.准同期并列主要是对脉动电压Us 和滑差角频率ωs 进行检测和控制。
8.准同期并列装置采用的提前量有恒定越前相角和恒定越前时间。
9. 计算题: 例:一次系统的参数为:发电机交轴次暂态电抗"q X 为0.125;系统等值机组的交轴次暂态电抗与线路电抗X X 为0.25;断路器QF t =0.5s,它的最大可能误差时间为±20%QF t ;自动并列装置最大误差时间为±0.05s ,待并发电机允许的冲击电流值为"i hm =2GN I 。
试计算允许合闸误差角ey δ、允许滑差角频率sy ω,与相应的脉动电压周期s T 。
解:按题意求解如下:① 取''q E =1.05,允许合闸误差角ey δ=''q ""21.82arcsin 2E X X i X q hm ⨯+)(=2arcsin 05.128.1225.0125.012⨯⨯+⨯⨯)(=11.38°=0.199 rad PS:若记不住以上公式,可用"''28.1h hm I i =和2sin X 2ey ''q "q"δX h X E I +=推导。
第三章 复习思考题1. 何谓并列?发电机并列操作应遵循哪原则?答:电力系统并列操作一般是指两个交流电源在满足一定条件下的互联操作,也叫同步操作、同期操作或并网。
并列的原则是:(1)并列瞬间,发电机的冲击电流不应超过规定的允许值;(2)并列后,发电机应能迅速进入同步运行。
2. 并列的方法有哪两种?各有何特点?答:并列的方法有准同步并列和自同步并列两种。
准同步并列的优点是并列时产生的冲击电流较小,不会使系统电压降低,并列后容易拉入同步。
自同步并列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并列速度快,在系统发生故障、频率波动较大时,发电机组仍能并列操作并迅速投入电网运行,可避免故障扩大,有利于处理系统事故。
3. 准同期自动并列的三个条件是什么?并列时如果不满足这些条件会有何后果?答:并列条件应为: (1)发电机电压和系统电压的幅值相同; (3)发电机电压和系统电压的相位相同,即相角差为0; (2)发电机电压和系统电压的频率相同。
不满足条件(1)时,会产生无功分量的冲击电流。
冲击电流的电动力会对发电机绕组产生影响,当电动力较大时,有可能引起发电机绕组的端部变形;不满足条件(2)时,产生有功分量的冲击电流,合闸后发电机与电网间立刻交换有功功率,使机组转轴受到突然冲击,这对机组和电网运行都是不利的;不满足条件(3)时,断路器两侧出现脉动电压,如果发出合闸命令的时刻不恰当,就有可能在相角差较大时合闸,从而引起较大的冲击电流。
此外,如果在频率差较大时并列,频率较高的一方在合闸瞬间会将多余的动能传递给频率低的一方,即使合闸时的相角差不大,当传递能量过大时,待并发电机需经历一个暂态过程才能拉人同步运行,严重时甚至导致失步。
4. 准同期自动并列的实际条件是什么?答:(1)待并发电机电压幅值与系统电压幅值应接近相等,误差不应超过±(5%~l0%)的额定电压;(2)待并发电机频率与系统频率应接近相等,误差不应超过±(0.2%~0.5%)的额定频率;(3)并列断路器触头应在发电机电压与系统电压相位差接近零度时刚好接通。
第一章自动装置及其数据的采集处理第一节自动装置的组成1、教学时数:1学时2、教学要求:明确自动装置硬件的基本结构形式及软件的功能模块划分。
3、内容要点:①采样过程与采样定理;②量化与编码技术。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采样过程、编码技术难点:无5、教学方法:板书+PPT6、内容安排:我们刚才将自动装置组成的硬件和软件已经做了介绍,那么在自动装置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你的模拟信号如何进入设备,计算机如何进行应用。
这些模拟信号要进入自动装置由计算机进行处理,它必须进行采样、量化、编码等过程,计算机才可以应用。
那么,我们现在就进入这一节的学习。
第二节 采样、量化与编码技术首先,我们来学习采样。
一、采样1.采样过程先来看什么叫采样。
采样定义:对连续模拟信号(我们用x(t)来表示,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τ),抽取相应的瞬时值,(就组成了一系列的信号,用()s s X nT 来表示)这个过程称为“采样”。
采样信号的定义:对连续的模拟信号抽取相应的瞬时值,所组成的一系列脉冲信号()s s X nT 。
采样时间的定义:采样过程所持续的时间τ。
采样周期:两个脉冲信号之间的间隔,用s T 来表示。
采样频率:1s sf T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什么是脉冲信号,在一定的时间间隔τ内,有一个幅值,即信号;而在此间隔外,其值为0。
从时域图中可以看出,在时间间隔内,幅值为E ,此时间段内,幅值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为1.这就是我们所理解的脉冲信号及其特点。
从上图中,我们来了解什么是具体的采样过程,曲线就是我们的连续模拟信号x(t),在一个时间间隔s T 内,有一个采样时间为τ的采样信号,在时间间隔τ内取值,这就是我们所理解的采样过程。
从刚才的图我们可以看出,采样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脉冲调制过程,而我们的脉冲信号就可以称作我们的调制信号,采样开关可以看作是调制器。
这个信号称为脉冲调制信号()t δ。
我们的模拟信号x(t)与调制信号的乘积,就是我们要得到的调制结果。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原理第五版第一章介绍本书是关于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原理的第五版,旨在向读者全面介绍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应用技术。
通过对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原理的深入研究,读者将能够理解并掌握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运行机制,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二章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基本原理本章主要介绍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基本原理。
首先,需要了解电力系统的结构和组成,包括输电线路、变电站和负荷等。
其次,介绍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故障类型,以及自动装置对故障的检测和处理的基本原理。
最后,介绍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分类和应用技术,例如保护自动装置、自动重合闸装置和补偿装置等。
第三章电力系统保护自动装置的原理和设计本章主要介绍电力系统保护自动装置的原理和设计方法。
首先,需要了解电力系统保护的基本概念和目标,以及保护自动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其次,介绍保护自动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故障检测、故障定位和故障隔离等。
最后,介绍保护自动装置的设计方法和应用技术,例如差动保护、过电压保护和接地保护等。
第四章电力系统自动重合闸装置的原理和设计本章主要介绍电力系统自动重合闸装置的原理和设计方法。
首先,需要了解自动重合闸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以及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场景。
其次,介绍自动重合闸装置的工作原理,包括故障检测、故障排除和系统恢复等。
最后,介绍自动重合闸装置的设计方法和应用技术,例如自动重合闸时间的设置和重合闸控制策略的优化等。
第五章电力系统补偿装置的原理和设计本章主要介绍电力系统补偿装置的原理和设计方法。
首先,需要了解电力系统补偿的基本概念和目的,以及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场景。
其次,介绍补偿装置的工作原理,包括无功补偿、功率因数调节和电压调节等。
最后,介绍补偿装置的设计方法和应用技术,例如容性补偿和电容器组的选择与配置等。
第六章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本章主要介绍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首先,分析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原理》知识点杨冠城主编绪论1.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对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设备运行的控制与操作的自动装置,是直接为电力系统安全、经济和保证电能质量服务的基础自动化设备。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有两种类型:自动调节装置和自动操作装置。
2.电气设备的操作分正常操作和反事故操作两种类型。
(1)按运行计划将发电机并网运行的操作为正常操作。
(2)电网突然发生事故,为防止事故扩大的紧急操作为反事故操作。
防止电力系统的系统性事故采取相应对策的自动操作装置称为电力系统安全自动控制装置。
3.电力安全装置发电厂、变电所等电力系统运行操作的安全装置,是为了保障电力系统运行人员的人身安全的监护装置。
自动装置及其数据的采集处理电力系统运行的主要参数是连续的模拟量,而计算机内部参与运算的信号是离散的二进制数字信号,所以,自动装置的首要任务是数据采集和模拟信号的数字化。
1、硬件组成形式从硬件方面看,目前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结构形式主要有四种:即微型计算机系统、工业控制机系统、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DCS)和现场总线系统(Field bus Control System——FCS)。
2、采样对连续的模拟信号x(t),按一定的时间间隔T S,抽取相应的瞬时值,这个过程称为采样。
采样过程就是一个在时间和幅值上连续的模拟信号x(t),通过一个周期性开闭(周期为T S,开关闭合时间为τ)采样开关S后,在开关输出端输出一串在时间上离散的脉冲信号x S(nT S)。
3、采样定理采样周期T S决定了采样信号的质量和数量: T S太小,会使x S(nT S)的数据剧增,占用大量的内存单元;T S太大,会使模拟信号的某些信息丢失,当将采样后的信号恢复成原来的信号时,就会出现信号失真现象,而失去应有的精度。
因此,选择采样周期必须有一个依据,以保证x S(nT S)能不失真地恢复原信号x(t)。
这个依据就是采样定理。
第一章:电力系统自动装置概述1.1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定义1.2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作用1.3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分类1.4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发展历程第二章:保护装置2.1 保护装置的概述2.2 保护装置的分类2.3 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2.4 保护装置的应用案例第三章:自动控制系统3.1 自动控制系统的概述3.2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3.3 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3.4 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案例第四章: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运行与维护4.1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运行管理4.2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维护保养4.3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故障处理4.4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运行与维护案例第五章: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设计与开发5.2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设计流程5.3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开发工具5.4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设计与开发案例第六章: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工程应用6.1 工程应用概述6.2 保护装置在工程中的应用6.3 自动控制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6.4 工程应用案例分析第七章: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调试与测试7.1 调试与测试的基本概念7.2 保护装置的调试与测试7.3 自动控制系统的调试与测试7.4 调试与测试案例分析第八章: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8.1 常见问题分析8.2 保护装置的问题与解决策略8.3 自动控制系统的问题与解决策略8.4 问题解决案例分析第九章: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技术改进与创新9.1 技术改进与创新的重要性9.2 保护装置的技术改进与创新9.3 自动控制系统的技术改进与创新9.4 技术创新案例分析第十章: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发展趋势10.1 发展趋势概述10.2 保护装置的发展趋势10.3 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10.4 发展趋势案例分析第十一章: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故障分析与诊断11.1 故障分析与诊断的重要性11.2 保护装置的故障分析与诊断11.3 自动控制系统的故障分析与诊断11.4 故障分析与诊断案例分析第十二章: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可靠性评估12.1 可靠性评估的基本概念12.2 保护装置的可靠性评估12.3 自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评估12.4 可靠性评估案例分析第十三章: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节能与环保13.1 节能与环保的意义13.2 保护装置的节能与环保措施13.3 自动控制系统的节能与环保措施13.4 节能与环保案例分析第十四章: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通信技术14.1 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装置中的应用14.2 保护装置的通信技术14.3 自动控制系统的通信技术14.4 通信技术案例分析第十五章: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未来挑战与机遇15.1 未来挑战概述15.2 保护装置的未来挑战与机遇15.3 自动控制系统的未来挑战与机遇15.4 未来挑战与机遇案例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相关知识,包括概述、保护装置、自动控制系统、工程应用、调试与测试、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技术改进与创新、发展趋势、故障分析与诊断、可靠性评估、节能与环保、通信技术以及未来挑战与机遇。
第一章绪论电能生产过程的最大特点是不能储藏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主要任务:保证电能质量(电压、频率);提高系统运行安全性;提高事故处理能力;提高系统运行经济性第二章同步发电机的自动并列装置同步运行:并列运行的同步发电机,其转子以相同的电角度速旋转并列操作:将带投入系统的空载发电机经调节后,满足并列运行条件,经开关操作与系统并列准同步并列操作:先加励磁,使幅值、频率、相位与并列电系统的分别相同,然后将发电机断路器合闸自同步将为加励磁、接近同步转速的发电机投入系统,随后加上励磁,在原动机转矩、同步力矩的作用下降发电机拉入同步,完成并列准同步的特点:并列时冲击电流下,不会引起系统电压降低,但是操作麻烦,过程长(主要并列方式)自同步的特点:操作简单,时间短,容易实现自动化,但是因未加励磁,并列时会从系统中吸收无功而造成系统电压下降,产生很大的冲击电流准同步可分为:手动,半自动,自动同步点:两侧均有电源,可以进行并列操作的断路器母线分段断路器一般不作为同步点滑差周期的大小反映了待并发电机和系统之间频率差的大小,越大表示的频差也越大并列操作的原则:并列瞬间,发电机的冲击电流应尽量小,不应超过允许值;并列后,发电机能迅速进入同步运行,暂态过程要短合闸瞬间的三个相等:幅值,频率,相位并列运行的实际条件:幅值接近相等,电压差不超过5%~10%;相差接近零,误差不应超过5°;频率接近,频差不超过额定频率的0.2%~0.5%合闸时间一般为提前0.1~0.7秒(断路器合闸时间)自动准同步装置的四个组成部分:电源、调压、合闸、调频提前量信号:相角提前;时间提前数字式并列装置:主机,输入、输出接口电路,输入、输出过程通道;人机联系第三章同步发电机的自动调节励磁装置励磁电流:作用于转子上,为了产生旋转磁场的直流电流励磁系统:与同步发电机励磁回路电压的建立、调整及必要时使其电压消失的有关设备和电路励磁系统的组成:励磁功率单元,励磁调节单元励磁系统的基本要求:可靠性高;保证发电机具有足够的励磁容量;具有足够的强励能力;保证发电机电压调差率有足够的整定范围(发电机机端电压调差率整定范围一般不应小于±10%);保证发电机有足够的调节范围;保证发电机励磁自动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调节特性同步发电机的正常运行分为单机运行和与系统并联运行单机运行随无功负荷电流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励磁电流,可以保证极端电压不变并联运行,可调节励磁电流来改变发电机发出的无功功率励磁自动调节器的作用:维持发电机或系统某点电压水平;合理分配及组件的无功负荷;提高发电机静稳定极限;提高系统动稳定,加快系统电压的恢复,改善电动机的自启动条件;限制发电机突然卸载时电压上升;发电机故障或发电机-变压器组单元接线的变压器故障时,对发电机实行快速灭磁,降低故障的损坏程度对励磁自动调节器的要求:正常运行时,能按机端电压变化自动调节励磁电流,维持电压值在给定水平;又很快的响应速度和足够大的强励顶值电压;有很高的运行可靠性同步发电机的励磁方式:直流励磁机供电,交流励磁机经半导体整流供电,静止电源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