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1.8《制作我的小乐器》教案(1)·2020教科版
- 格式:doc
- 大小:11.54 KB
- 文档页数:5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8《制作我的小乐器》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制作我的小乐器》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八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制作自己的小乐器,了解乐器的制作原理和音乐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制作乐器的方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实际情况选择制作。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尝试。
但是在音乐方面的知识还不够丰富,对于乐器的制作原理和音乐的基本知识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乐器的制作原理和音乐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制作自己的小乐器,了解乐器的制作原理和音乐的基本知识。
2.难点:学生对乐器的制作原理和音乐的基本知识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践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和教学资源。
2.准备制作乐器的材料和工具。
3.准备音响设备,以便在教学中播放音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乐导入,播放一段学生喜欢的音乐,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美妙,激发他们对乐器的兴趣。
2.呈现(5分钟)向学生介绍乐器的制作原理和音乐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对乐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进行制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完成乐器制作后,进行小组展示,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5.拓展(5分钟)学生尝试用制作好的小乐器演奏简单的曲子,感受音乐的魅力。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乐器的制作原理和音乐的基本知识。
1.8 制作我的小乐器(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中“1.8 制作我的小乐器”。
这一章节旨在让学生了解乐器的结构和原理,并亲手制作一个小乐器。
首先,教师可以简要介绍乐器的分类和常见乐器,如弦乐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
然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简单的材料,如塑料杯、橡皮筋和木棍等,制作一个简易的弦乐器,如橡皮筋琴。
学生通过亲手制作,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弦乐器的工作原理。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索不同材料和结构对乐器音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乐器的结构和原理,能够培养科学思维,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
在亲手制作小乐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锻炼动手实践能力,培养耐心和细致的工作态度。
此外,通过探索不同材料和结构对乐器音质的影响,学生能够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知识,更能够培养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理解乐器的结构和原理,制作一个小乐器。
难点:如何利用简单材料制作出音质较好的小乐器。
解决办法:通过PPT或视频展示乐器的结构和原理,让学生直观理解。
提供详细的制作步骤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材料和结构,以探索最佳音质。
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制作技巧,提高乐器的音质。
四、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
分发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教材,让学生能够跟随教材中的指导和图片进行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收集各种乐器的图片,展示不同乐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制作图表,总结乐器的分类和特点。
准备制作小乐器的视频教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制作过程。
3.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2020教科版(新教材)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8《.制作我的小乐器》一. 教材分析《制作我的小乐器》这一课是四年级科学上册的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乐器的制作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材中提供了几种简单的乐器制作方案,如笛子、鼓等,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的方式,探究乐器的制作过程。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对于简单的科学实验和手工制作活动感兴趣,乐于参与。
但部分学生在活动中可能对细节把握不够准确,需要老师在过程中进行引导和纠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乐器的制作原理和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制作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2.动手操作的准确性和熟练度。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思考、实践、总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完成乐器的制作。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制作乐器的材料和工具,如竹子、剪刀、胶水等。
3.音乐播放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乐播放设备,播放一段学生喜欢的音乐,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乐器声音,激发学生对乐器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几种简单的乐器,如笛子、鼓等,引导学生观察乐器的结构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乐器的制作原理。
3.操练(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制作乐器的材料和工具,引导学生按照教材中的制作方法,动手制作自己的小乐器。
老师在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制作的乐器演奏一段音乐,其他学生欣赏,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对乐器制作原理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还可以制作哪些乐器?如何改进现有的乐器?让学生发挥创新意识,拓展制作思路。
6.小结(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自己制作的乐器的原理和特点。
《制作我的小乐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改变物体的属性可以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科学探究目标●经历从设计、制作、调整、展示小乐器的过程,并将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起来。
科学态度目标●养成乐于动脑、动手的习惯,感受到身边处处是科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随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并不断改变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并制作小乐器。
难点:如何调整物体的属性,让它发出高低不同的、有规律的声音。
【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任务驱动教师播放乐器演奏《茉莉花》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乐器,思考如何模仿制作乐器、不同乐器的发声原理是什么,布置制作乐器,驱动学生学习本课,完成班级大合奏的任务。
二、聚焦设计小乐器的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前几节课中乐器是怎样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然后直接提出本课任务:根据你了解的乐器的发声原理,自己设计、制作小乐器。
三、设计和制作自己的小乐器根据教师提供的设计思路表格,设计小乐器,用什么材料制作小乐器?用什么方法让材料发出声音?怎样让材料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画出小乐器的设计图。
制作小乐器,根据设计图,制作,边制作边调试,看看它能否发出高低不同的、有规律的声音。
调整和校对小乐器的音准,让它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乐器。
制作完成后,用小乐器试着演奏《小星星》。
四、展示自己制作的小乐器学生拍摄自制乐器的演奏视频上传班级学习群,教师出示小乐器的评价要点1.能发出有规律的高低不同的六个声音;2.设计图图文结合,产品与设计图一致;3.能提出建议,对他人有帮助。
五、乐器设计与制作的案例介绍教师引导学生模仿古筝、编钟等乐器的设计并播放制作、调试的视频。
六、拓展介绍自制乐器达人赵洪啸老师的一些自制乐器的作品,启发学生自制乐器。
七、练习1.一个小乐器要想发出不同的声音必须选用不同材料来制作。
(×)解析:同一种材料,振动的频率不同,也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要想让杯子发出比较高的声音,就要多放水。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8《制作我的小乐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制作我的小乐器》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探索乐器的制作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制作乐器的方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方式,制作出自己的小乐器,体验创作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乐器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喜欢动手操作的特点。
但在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制作方法,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乐器的制作原理,知道不同材料和方式对乐器音色的影响。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相互欣赏和鼓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乐器的制作方法和音色特点。
2.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乐器,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制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作品展示: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教学资源。
2.制作乐器的材料和工具,如纸杯、筷子、塑料瓶等。
3.音响设备,用于播放音乐和演示乐器。
4.计时器,用于记录制作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音乐,引导学生关注乐器和音乐的关系,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几种常见的乐器,如笛子、鼓等,让学生观察乐器的结构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原因。
2020年秋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8 制作我的小乐器》教案一. 教材分析《制作我的小乐器》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探索乐器的制作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不同乐器的特点和制作方法,并亲自动手制作一个小乐器,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乐器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具有较强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但在音乐创作和乐器制作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同乐器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3.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使他们在演奏中体验音乐的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了解乐器的制作原理和特点。
2.动手制作一个小乐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乐器的制作原理和特点。
2.演示法:展示乐器的制作过程。
3.实践法:学生动手制作小乐器。
4.合作学习: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小乐器的制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乐器的图片和实物,用于展示和讲解。
2.准备制作小乐器的材料和工具,如纸盒、彩纸、胶水、剪刀等。
3.准备录音机、音乐CD等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了解乐器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乐器的认识和喜好。
2.呈现(10分钟)展示乐器的制作过程,讲解乐器的制作原理。
引导学生关注乐器的结构和材料。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开始制作小乐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他们完成制作。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小乐器,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5.拓展(5分钟)让学生尝试用制作好的小乐器演奏简单的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
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乐器的制作原理和特点。
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探索乐器的制作,提高动手能力。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8制作我的小乐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8制作我的小乐器》这一课是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书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探索不同乐器的制作和演奏方法,以及音乐的基本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制作一个简单的小乐器,并能够用它演奏简单的旋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于观察、实验和探究有一定的基础。
同时,他们对于音乐也有一定的兴趣和基础,能够识别简单的音符和节奏。
然而,他们可能对于乐器的制作和演奏方法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探索。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不同乐器的制作和演奏方法,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和演奏,探索乐器的制作和演奏方法,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科学的乐趣,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制作一个简单的小乐器,并能够用它演奏简单的旋律。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乐器的制作和演奏方法,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兴趣。
2.实验法:通过观察和动手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制作和演奏过程。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简单的乐器样品,如笛子、鼓等,用于展示和示范。
2.材料:准备一些制作乐器的材料,如纸管、瓶子等,供学生制作使用。
3.音响设备:准备音响设备,用于播放音乐和录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音乐,引起学生对乐器的兴趣,然后展示一些简单的乐器样品,引导学生思考乐器的制作和演奏方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乐器的制作和演奏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乐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操练(10分钟)教师演示制作一个简单的小乐器,如纸管笛子,并指导学生动手制作自己的小乐器。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8《制作我的小乐器》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制作我的小乐器》这一课是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八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乐器的制作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制作乐器的方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实际情况选择制作,同时也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制作出独一无二的乐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对于简单的工具和材料的使用已经不再陌生。
他们在前三单元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对于乐器的原理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工具的使用不熟练,对于乐器的制作流程不够熟悉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乐器的制作原理,知道不同材料制作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3.让学生在制作乐器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学的乐趣,增强对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乐器的制作原理,掌握制作乐器的步骤。
2.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制作乐器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出能够发出美妙的音乐的乐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乐器的制作原理,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制作出独一无二的乐器。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的制作乐器的材料和工具。
2.教师准备的制作乐器的示例。
3.教师准备的制作乐器的指导书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三单元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复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原理。
然后,教师引入本课的主题,让学生知道本课要学习的内容是制作自己的小乐器。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乐器的制作原理,让学生知道不同材料制作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
同时,教师展示已经准备好的制作乐器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对制作乐器的过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根据乐器的制作原理,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制作出自己的小乐器。
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8.制作我的小乐器》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制作我的小乐器》这一节内容,位于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制作小乐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音的产生原理以及一些简单的物理知识。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制作小乐器的方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实际情况选择制作。
教材还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设计出自己独特的小乐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了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动手欲望,对于制作小乐器这样的实践活动充满兴趣。
然而,他们在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知道乐器的制作原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乐器的制作原理。
2.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制作小乐器。
五. 教学方法1.演示法:教师通过演示制作小乐器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方法。
2.探究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声音的产生原理。
3.合作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小乐器的制作。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等相关教学资料。
2.制作小乐器的材料和工具。
3.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音乐,引发学生对乐器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知道音乐是如何产生的吗?乐器又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各种乐器的图片和制作方法,让学生了解乐器的制作过程,同时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进行制作。
教师提供制作材料和工具,并指导学生正确制作。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组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小乐器,让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8课《制作我的小乐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制作我的小乐器》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物理知识,如声音的产生、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等,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制作乐器的方案,教师可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进行教学。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对声音产生了一定的认知,但对声音的产生原理和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可能还不够了解。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这些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知道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学会制作简单的乐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原理2.音调与频率的关系3.乐器的制作方法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观察和动手制作,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讲授法:教师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和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及相关资料2.制作乐器的原材料(如塑料瓶、纸杯等)3.实验器材(如尺子、气球等)4.音响设备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音乐,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产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将要学习的声音的产生原理和制作小乐器的过程。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声音的产生原理和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些知识。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教材中提供的多种制作乐器的方案,为接下来的实践活动做好准备。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制作方案。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巩固(5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小乐器,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8.制作我的小乐器》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制作我的小乐器》这一课是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制作自己的小乐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乐器的制作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制作乐器的方案和材料,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创作。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他们对乐器的制作原理和基本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一些细节和技巧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乐器的制作原理和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和分享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制作乐器的原理和方法。
2.乐器的调试和演奏。
五. 教学方法1.演示法:教师通过演示制作乐器的全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方法和步骤。
2.实践法:学生通过动手制作自己的小乐器,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制作和演奏,培养团队合作和分享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2.制作乐器的材料和工具。
3.录音机和音乐播放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音乐,引起学生对乐器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几种常见乐器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了解乐器的种类和特点。
3.操练(15分钟)教师演示制作乐器的全过程,边演示边讲解制作方法和步骤。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制作自己的小乐器。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制作和演奏,相互交流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心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小乐器,提高演奏效果。
学生进行尝试和调试,优化自己的作品。
6.小结(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制作和演奏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8《制作我的小乐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制作我的小乐器》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学习制作简单乐器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乐器的制作原理,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对科学实验充满好奇心和热情。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乐器的制作原理和基本知识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乐器的制作原理,学会制作简单乐器,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乐器的制作原理和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制作出具有良好音质和美观的小乐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乐器的制作原理和方法。
2.演示法: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乐器的制作过程。
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乐器的制作原理和各种制作方法,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和工具。
2.学生准备:提前了解乐器的制作过程,准备相关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音乐,引导学生关注乐器的美妙声音,激发学生对乐器的兴趣。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乐器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吗?”从而引入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乐器的制作原理和基本方法,展示各种制作乐器的材料和工具。
同时,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些已制作好的小乐器,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优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重点关注学生的制作方法、材料选择和团队合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4.巩固(10分钟)学生完成制作后,进行作品展示和评价。
第1单元第8课《制作我的小乐器》( 1 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在乐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需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
科学探究目标经理从设计制作调整展示小乐器的制作过程,并将科学和技术技相结合。
科学态度目标养成乐于动脑动手的习惯,感受到身边处处是科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并不断改变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制作小乐器的过程,将科学和技术相结合。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带琴弦类的乐器材料,敲击类的乐器材料,吹奏类的乐器材料。
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制作方案,调整过程,总结经验。
【教学流程】···························································名言警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这句话出自唐代韩愈的《进学解》。
意思是: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
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
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教学资料范本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8《制作我的小乐器》教案(1)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1.8《制作我的小乐器》教案
课题制作我的小乐器单元一单元学科科学年级四年级
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在乐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需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
科学探究目标:
经历设计、制作、调整、展示小乐器的制作过程,并将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起来。
科学态度目标:
养成乐于动脑、动手的习惯,感受到身边处处是科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科学技术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并不断改变我们的生活。
重点在乐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需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
难点经历设计、制作、调整、展示小乐器的制作过程,并将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 新课聚焦播放视频《乐器表演》
乐器的种类很多,如吉他、排箫、鼓、扬
琴等,它们通过弹拨、吹奏、敲击等方式
发出优美的声音。
但是大部分乐器不能完
全机器制造,需要人工来完成,世界著名
顶级的乐器均由人工打造完成,我国的古
琴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掌握了
声音的发声原理,熟悉了弦的秘密,我们
也来做一个乐器的手工匠人。
回忆上节课中弦乐器是怎样发出高低不同
的声音的,根据你理解的乐器的发声原理
,自己设计、制作小乐器。
出示课题:制作我的小乐器。
(板书课题
)(刘老师工作室制作)
观看视频通过观看视频
,知道乐器的
种类有很多种。
课堂上动手制
作一个小乐器
,能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2. 科学探索探索一:认识常见的乐器
常见乐器:
1.西洋乐器
认识西洋乐器
和民族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