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
- 格式:doc
- 大小:291.00 KB
- 文档页数:6
台风等级划分台风等级划分是根据台风的风速和强度来进行分类的。
根据国际上的标准,台风等级一般分为五个级别,分别是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和强台风。
1. 热带低压:热带低压是指风速在17.2米/秒(33节)以下的气旋。
这个等级的台风一般风力较弱,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较小。
但是,热带低压也可能会逐渐发展为更强的台风,因此也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2. 热带风暴:热带风暴是指风速在17.2米/秒(33节)至24.4米/秒(47节)之间的气旋。
这个等级的台风风力较强,可能会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
热带风暴一般会伴随着较强的降雨和强风,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3. 强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是指风速在24.5米/秒(48节)至32.6米/秒(63节)之间的气旋。
这个等级的台风风力更强,可能会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造成较大的影响。
强热带风暴可能会引发破坏建筑物、倒树、断电等情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
4. 台风:台风是指风速在32.7米/秒(64节)至41.4米/秒(83节)之间的气旋。
这个等级的台风风力很强,可能会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的影响。
台风往往会伴随着猛烈的降雨、强风和巨浪,可能引发洪涝、风灾、海啸等灾害,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中断、电力中断等问题。
5. 强台风:强台风是指风速在41.5米/秒(84节)以上的气旋。
这个等级的台风风力非常强大,可能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强台风往往会伴随着狂暴的风暴、暴雨和巨浪,可能引发严重的灾害,造成大面积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总结一下,台风等级划分是根据台风的风速和强度来进行分类的,主要分为五个级别: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和强台风。
不同等级的台风带来的影响也不同,人们需要根据台风等级及时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以保障自身的安全。
台风知识点摘要:一、台风简介1.台风的定义2.台风的形成原因3.台风的命名规则二、台风的分类与等级1.热带风暴2.台风3.超强台风4.台风等级划分三、台风的影响1.对我国的影响2.对其他国家的影响3.台风的正面与负面影响四、台风的预防与应对措施1.气象部门的预警2.居民的安全措施3.政府部门的组织协调4.灾难后的救援与重建正文:台风是一种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具有强大的破坏力。
它给人们带来严重影响,同时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台风的相关知识,包括台风的定义、形成原因、命名规则,以及台风的分类、等级、影响和预防应对措施。
首先,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是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由暖湿气流形成的。
在西北太平洋地区,台风经常给我国以及周边国家带来严重的影响。
台风的命名规则通常是以热带气旋中心附近的最大风速来划分,分为热带风暴、台风、超强台风等不同等级。
台风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我国,每年都会受到台风的侵袭。
台风带来的强风、暴雨、洪水等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然而,台风也有其积极作用,如带来丰沛的降水,缓解干旱等。
因此,正确认识台风的影响,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应对措施,是降低台风灾害的关键。
在台风来临之前,气象部门会发布预警信息,提醒人们做好防范。
居民要遵循政府部门的指导,采取加固房屋、储备食物和水源等安全措施。
政府部门则需要组织协调各方力量,进行抗灾救援工作。
在台风过后,及时进行灾后重建,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生活。
总之,了解台风的知识,提高预防和应对台风的能力,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途径。
台风对人类会造成什么影响(最详)台风对人类会造成什么影响1、强风,台风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库,其风速都在17米/秒以上,甚至在60米/秒以上,对建筑、作物和树木带来损害,对交通带楼晒踹影响。
2、暴雨,台风是非常强的降雨系统.一次台风登陆,降雨中心一天之中可降下100-300毫米的大暴雨,甚至可达500-800毫米.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是最具危险性的灾害,台风暴雨强度大,洪水出现频率高,波及范围广,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
3、风暴潮,强台风的风暴潮能使沿海水位上升5-6米.风暴潮与天文大潮高潮位相遇,产生高频率的潮位,导致潮水漫溢,海堤溃决,冲毁房屋和各类建筑设施,淹没城镇和农田,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风暴潮还会造成海岸侵蚀,海水倒灌造成土地盐渍化等灾害。
台风分为几个等级颜色根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发生的紧急程度以及发展态势,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一般划分为四级: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重),分别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中英文图标标识。
台风蓝色预警信号台风蓝色预警信号发布意味着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8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此时,相关部门及个人要做好防风准备,并随时关注台风信息。
台风黄色预警信号台风黄色预警信号发布意味着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8级以上,或者阵风10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各部门接到预警后要进入防风状态,停止户外大型集会。
台风橙色预警信号台风橙色预警信号发布意味着12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10级以上,或者阵风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此时防御状态继续升级,相关部门进入紧急防风状态,停止大型集会、停业停课,转移疏散人员。
台风红色预警信号台风红色预警信号是最高级别的预警信号,意味着6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12级以上,或者阵风达14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台风台风和飓风都是一种风,只是发生地点不同,叫法不同,台风是在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以西,包括南中国海;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风,也就是说在美国一带称飓风,在菲律宾、中国、日本一带叫台风。
台风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
台风经过时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天气。
风向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等压线和等温线近似为一组同心圆。
中心气压最低而气温最高。
台风分级台风按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的大小进行分级。
过去中国气象部门将8级至11级风称为台风,12级和12级以上的称为强台风。
1989年1月1日起,采用国际统一分级方法,近中心最大风力在8级~9级时称为热带风暴,近中心最大风力在l0级~11级时称为强热带风暴,近中心最大风力在12级或12级以上时称为台风。
2006年根据中国气象局“关于实施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GBT 19201-2006 的通知,热带气旋按中心附近地面最大风速划分为六个等级:近中心最大风力在16级或以上时称为超强台风,近中心最大风力在14-15级时称为强台风,近中心最大风力在12-13级时称为台风,近中心最大风力在l0级~11级时称为强热带风暴,近中心最大风力在8级~9级时称为热带风暴,近中心最大风力在12-13级时称为热带低压。
为了叙述简单,以下仍统称为台风。
台风路径台风路径大致可分为三类:①西进型台风自菲律宾以东一直向西移动,经过南海最后在中国海南岛或越南北部地区登陆。
②登陆型: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穿过台湾海峡,在中国广东、福建、浙江沿海登陆,并逐渐减弱为低气压。
这类台风对中国的影响最大。
近年来对江苏影响最大的“9015”和“9711”号两次台风,都属此类型。
③抛物线型:台风先向西北方向移动,当接近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时,不登陆而转向东北,向日本附近转去,路径呈抛物线形状。
台风灾害。
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灾害性天气系统,但有时也能起到消除干旱的有益作用。
其危害性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大风。
台风的拼音
台风[tái fēng]。
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
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
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
我国把南海与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按其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风速)大小划分为6个等级,其中中心附近风力达12级或以上的,统
称为台风。
台风与飓风二者没有本质区别,只是不同地域称呼不同。
台风名称使
用在指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生成及活动的热带气旋,而飓风名称使用是指
在中东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上生成及活动热带气旋。
台风常带来狂风、暴雨
和风暴潮。
形成原因:
台风的形成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海面水温在26。
5℃以上;一
定的正涡度初始扰动;环境风在垂直方向上的切变小;低压或云团扰动至
少离赤道几个纬度。
由于如今人们对台风形成的认识并不充分,因此,以
上所列只是台风形成的必要条件。
台风的初始阶段为热带低压,从最初的低压环流到中心附近最大平均
风力达八级,一般需要2天左右,慢的要三四天,快的只要几个小时。
在发展阶段,台风不断吸收能量,直到中心气压达到最低值,风速达
到最大值。
而台风登陆陆地后,受到地面摩擦和能量供应不足的共同影响,台风会迅速减弱消亡。
关于台风的介绍
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通常在夏季和秋季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等海域形成。
它们常常带来强风和大雨,对周围地区造成严重影响。
台风的形成是由于海洋表面温度高、水汽充足、地球自转等因素共同作用,形成强热带气旋。
当风速达到17级以上时,即可被称为台风。
台风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形成、成熟和消散。
在形成阶段,由于海洋表面温度高和水汽充足,空气会上升形成低气压,随后形成风暴。
在成熟阶段,风暴的范围和强度逐渐增加,风力也逐渐加强。
在消散阶段,风暴逐渐减弱并消失。
台风带来的主要影响是强风和大雨,这对周围地区的农业和交通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此外,台风还会引发海浪、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极大的威胁。
为了减轻台风带来的影响,人们采取了各种措施。
例如,台风来临时,人们会关闭大门和窗户,以免窗户被强风吹破。
同时,人们还会加强建筑物的结构,使其更加耐风、抗震和防水。
在台风过后,人们还会对受损的建筑进行修缮和加固,以保证其安全和稳定。
为了及时掌握台风的动态和趋势,人们还会利用各种气象卫星和气
象站,进行台风的预报和监测。
这样可以及时向公众发布相关预警信息,提醒公众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台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很大的威胁。
为了减轻其影响,人们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并及时掌握台风的动态和趋势,以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台风——基本知识一、台风的由来台风(或飓风)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热带气旋。
它好比水中的漩涡一样,是在热带洋面上绕着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同时又向前移动的空气漩涡。
随着发生地点不同,叫法有所不同。
在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范围内发生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风”。
也就是说,台风在欧洲、北美一带称“飓风”;在东亚、东南亚一带称“台风”;在孟加拉湾地区称“气旋性风暴”;在南半球则称“气旋”。
台风经过时常伴随着大风、暴雨或特大暴雨或闪电等强对流天气。
风向在北半球地区呈逆时针方向(在南半球则为顺时针方向)旋转。
在气象图上,台风的等压线和等温线近似为一组同心圆。
中心气压最低而气温最高,天气条件极为恶劣,但台风眼附近通常风平浪静。
转音说:一是由广东话“大风”演变而来,二是由闽南话“风筛”演变而来,三是荷兰人占领台湾期间根据希腊史诗《神权史》中的人物泰丰Typhoon而命名。
源地说:根据台风的来源地的一种说法。
将台风定义为在台湾岛附近出现的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风暴或来自台湾的大风。
另外,由于台湾位于太平洋和南海大部分台风北上的路径要冲,很多台风是穿过台湾海峡进入大陆的,从大陆方向看,这种风暴来自台湾,因此称为“台风”。
从空中看台风从地面看台风二、台风的形成台风的成因,是热带海面受太阳直射而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水蒸发成水汽升空,而周围的较冷空气流入补充,然后再上升,如此循环,使整个气流不断扩大而形成风。
由于海面广阔,气流循环不断加大直径乃至有数公里。
由于地球由西向东高速自转,致使气流柱和地球表面产生磨擦,由于越接近赤道磨擦力越强,这就引导气流柱逆时针旋转(南半球则顺时针旋转),由于地球自转的速度快而气流柱跟不上地球自转的速度而形成感觉上的西行,这就形成我们现在说的台风和台风路径。
台风的中心就在我们目前看到的风向成丁字形的位置,根据风向和风速就可判断台风中心的距离和走向。
台风小知识一、什么是台风台风是指在热带海洋上形成的强烈气旋,是一种热带气旋的一种,也叫做热带气旋。
二、台风形成的条件1.温暖的海水:台风需要海水温度在26℃以上,这样才能提供足够的热量。
2.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会形成科氏力,使得气旋呈现旋转状态。
3.纬度低:台风主要在赤道附近的热带海洋上形成。
三、台风的分类根据风力的强弱,台风可以分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四个等级。
四、台风的特点1.巨大的风力:台风的风力非常强大,最强的台风甚至可以达到17级以上的风速。
2.强降雨:台风伴随着大量的降雨,往往会引发洪涝灾害。
3.巨大的风暴潮:台风过程中,海面上升形成风暴潮,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的威胁。
五、台风的影响1.风灾:台风的强风会导致树木倒伏、建筑物受损,甚至引发火灾等。
2.水灾:台风伴随着暴雨,会导致河水暴涨、山洪暴发,引发洪涝灾害。
3.海上事故:台风过程中,海上交通受阻,船只容易发生事故。
4.农作物损失:台风过后,农田受灾严重,作物受损严重。
六、台风预警信号1.蓝色预警信号:表示可能受到台风影响,需加强监测。
2.黄色预警信号:表示台风可能影响到该地区,需做好防范准备。
3.橙色预警信号:表示台风已经或即将影响到该地区,需采取行动。
4.红色预警信号:表示台风已经严重影响到该地区,需采取紧急避险措施。
七、台风的命名台风的命名通常采用国际公认的命名方式,每个地区有自己的命名规则。
台风的命名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识别和记忆,方便进行预警和应对措施。
八、如何应对台风1.及早关注气象预报,听从政府的安排和指导。
2.做好防护措施,固定好室外物品,关好门窗。
3.避免靠海居住的人员及时撤离,确保人身安全。
4.注意防范水灾,清理排水系统,确保排水畅通。
5.避免涉水,尽量不要驾车行驶,防止发生交通事故。
九、台风的灾后重建台风过后,需要进行灾后重建工作。
这包括修复受损的建筑物、修复交通运输系统、恢复供水供电、恢复农田等。
灾后重建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民众共同努力,以恢复受灾地区的正常生活秩序。
台风天气有哪些造成的危害_怎么防御台风天气有哪些造成的危害1.台风带来的狂风的摧毁作用。
例如狂风平均风速在30m/s以上,这样大的风速在每平方米的面积上可产生200kg或更大的压力,能吹倒树木、作物、毁坏农业设施、房屋倒塌危害人畜安全。
2.台风带来的暴雨危害。
台风引起的暴雨可达500~600mm,甚至1000~2000mm,能造成山洪暴发,冲垮水库、堤围,中断交通。
3.台风引起的海浪和海潮威胁海上航行、船只的安全和渔业生产。
同时海潮使沿海水位上升,可以冲垮海堤,海水倒灌,淹没农田。
台风确实是一种破坏性很强的灾害性天气,但其破坏力限于一定范围,一般为80~160km,弱的仅25km,强大的可达500km。
此外,台风季节正是盛夏江南伏旱时期,它带来丰沛的雨水对缓解旱象,消除酷暑是有利的。
台风名字怎么命名的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是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最重要气象灾害,关于台风的命名,以前是没有统一的,也就是各个国家自己命名,这样会带来很多的交流等麻烦。
因此在第三十一届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会议通过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
台风命名表分别由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日本、老挝、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和越南等14个成员提供,每个成员提供10个名字。
这140个名字分成10组,每组里的14个名字(每个成员提供1个名字),按每个成员的字母顺序依次排列,命名表按顺序、循环使用。
台风命名常见的方式台风命名是为了便于管理和通信,通常由国际和地区的气象机构负责制定。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台风命名方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式:1、国际台风命名:由世界气象组织(WMO)负责。
WMO将全球海域划分为六个区域,每个区域设有一个台风委员会,每个委员会定期发布的台风名称列表中有21个名字,按照字母顺序排列。
当发生台风时,依次从列表中选取一个名字。
台风的描述台风是一种强烈的气象现象,通常伴随着狂风大雨和巨浪。
台风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非常常见,尤其是在东亚地区。
它们是由海洋表面温度升高和气压梯度变化引起的。
台风有时也被称为“风暴”或“飓风”。
台风的形成通常需要一定的条件。
首先,海洋表面温度需要达到28摄氏度以上,这是台风的主要能量来源。
其次,大气中的水蒸气含量需要足够高,这样才能形成云团和降水。
此外,大气中的风速和风向也对台风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一旦台风形成,它会开始旋转并向外扩散。
台风的中心部分被称为“眼”,眼的直径约为10-50公里。
眼的周围是密集的云团,云团中心的气压最低。
这种环绕眼的云团被称为“台风壁”,台风壁是台风最强的区域,也是狂风和暴雨的主要来源。
台风的强度通常用风速来衡量。
根据国际标准,风速达到每秒17.2米(每小时62公里)以上时,才能被称为台风。
台风的风速可以非常高,有时甚至可达到每秒70米(每小时252公里)以上。
这种巨大的风力可以摧毁建筑物、破坏农作物和树木,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威胁。
台风还伴随着强烈的降水。
台风的云团中含有大量水蒸气,当这些云团遇到山脉或陆地时,会迅速升高并形成降水。
台风降水通常非常剧烈,可能引发洪水、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
此外,降水还可能导致水库溃坝、河流泛滥和城市内涝等问题。
台风的路径通常是不确定的。
它们受到大气环流和地形的影响,可能改变方向和速度。
因此,预测台风路径和强度对于准确预警和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至关重要。
现代气象技术已经能够通过卫星和雷达观测到台风的形成和演变,提供及时的预警信息。
台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影响。
在台风来临前,人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如加固房屋、储备食品和水等。
当台风来袭时,人们应尽量避免外出,确保自己的安全。
政府和救援机构也需要做好应对台风的准备工作,及时展开救援和恢复重建工作。
台风是一种强烈的气象现象,具有巨大的风力和降水能量。
它们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和困扰。
说明台风形成的原因及危害台风形成的原因及危害1、台风最初是由积雨云引起的,在热带海洋上,海面受到太阳直射,会使温度高达26℃以上,此时成水蒸气,在空气凝结成积雨云。
空气后热膨胀后会形成低压中心,逐渐形成一个对流系统,慢慢的形成台风了。
2、导致大风。
热带气旋达台风级别的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2级以上,最高时速可达200公里以上,所到之处会有极大的破坏力。
3、导致暴雨。
台风经过的地区会产生150~300mm降雨,少数台风可以直接或间接产生1000mm以上的特大暴雨。
4、导致风暴潮。
一般台风能使沿岸海水产生增水,江苏省沿海最大增水可达3m,会引起洪水泛滥,严重时会摧毁庄稼、各种建筑设施等,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台风形成在什么层台风是在热带或者副热带的洋面上形成的,当洋面受到太阳直射就会使海水的温度升高从而蒸发,水汽在抬升的过程中发生了冷凝结,释放了大量的潜热,使海平面的气压下降,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空气的旋转会更加猛烈,最后就形成了台风。
台风可引起的后果台风会带来狂风,台风的风速大多会在17米每秒以上,因此当台风来临时甚至可以通过风吹起巨浪将沿海的船推上陆地,强风足以摧毁一些较细的栏杆,树干,造成人身财产损失;台风会带来降水,往往台风会伴随强降雨,极易造成洪涝灾害,破坏力巨大,冲毁房屋,淹没庄稼;造成次生灾害,台风常常会造成泥石流、山洪等次生灾害。
台风前兆有哪些现象1、海、陆风不明显:平时日间风自海上吹向陆地,夜间自陆地吹向海上,称为海风与陆风,但在台风来临前数日,此现象便不明显。
2、高云出现:在台风最外缘是卷云,白色羽毛状或马尾状甚高之云,当此种云在某方向出现,并渐渐增厚而成为较密之卷层云,此时即显示可能有一台风正渐渐接近。
3、能见度良好:台风来临前两三天,能见度转好,远处山树皆能清晰可见。
4、骤雨忽停忽落:与当高云出现后,云层渐密渐低,有时候下大雨,有时又没有雨,意味着台风将逼近。
5、雷雨停止:原本该有雷雨的时候却突然没有了,说明台风要来了。
台风名称台风名称由来(共140个)导语:每次有台风到来的时候,人们总会关注到它们各种不同的名字。
每次台风的命名是有相关规定的,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来介绍一下,140个台风命名表是什么?140个台风命名表顺序是什么?下面请大家跟随小编的步伐,一起来了解下吧。
140个台风命名表台风140个台风命名表有海葵、悟空、玉兔、白鹿、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海棠、启德、珊珊、万宜、玲玲、凤凰、白海豚、彩云、狮子山、马鞍、榕树、三巴、贝碧嘉、蝴蝶、琵琶、黄蜂、莲花、烟花、玛瑙、梅花、珊瑚等等。
国家和地区提供的台风名字:中国:海葵、悟空、玉兔、白鹿、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海棠;中国香港:启德、珊珊、万宜、玲玲、凤凰、白海豚、彩云、狮子山、马鞍、榕树;中国澳门:三巴、贝碧嘉、蝴蝶、琵琶、黄蜂、莲花、烟花、玛瑙、梅花、珊瑚;韩国:格美、飞燕、百合、浣熊、蔷薇、天鹅、银河、鲇鱼、奥鹿、杜苏芮;朝鲜:鸿雁、云雀、桃芝、杨柳、海鸥、红霞、舒力基、蒲公英、米雷、尼格;日本:天秤、摩羯、天兔、剑鱼、北冕、鲸鱼、小熊、圆规、蝎虎、天鸽;柬埔寨:达维、安比、康妮、罗莎、娜基莉、美莎克、科罗旺、灿都、莎莉嘉、纳沙;越南:山神、谭美、利奇马、夏浪、巴威、环高、康森、桑达、桑卡、苏拉;泰国:派比安、山竹、韦帕、芭洛、米克拉、艾莎尼、妮妲、暹芭、玫瑰、卡努;老挝:布拉万、丽琶、帕布、法茜、巴蓬、灿鸿、蔷琶、南川、洛坦、帕卡;菲律宾:马力斯、西马仑、丹娜丝、海贝思、黑格比、莫拉菲、卢碧、马勒卡、塔拉斯、泰利;马来西亚:杰拉华、温比亚、圣帕、塔巴、鹦鹉、浪卡、查帕卡、莫兰蒂、苗柏、玛娃;密克罗尼西亚:艾云尼、苏力、木恩、米娜、森克拉、沙德尔、尼伯特、雷伊、南玛都、古超;美国:玛莉亚、百里嘉、范斯高、麦德姆、海高斯、艾涛、奥麦斯、艾利、洛克、兰恩。
台风图片台风的命名方法台风的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之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
台风科普知识一、什么是台风?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是指在热带海洋上形成并具有明显旋转风眼的强风暴系统。
台风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包括足够的海水温度、湿度和一定的纬度等。
台风的特点是强风、暴雨和风暴潮,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灾害。
二、台风的形成过程台风的形成需要一系列的过程。
首先,海水温度达到26℃以上,空气湿度高,形成热带低气压。
接着,低气压区域中的水汽上升,形成云团,同时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开始旋转。
随着旋转加强,台风的中心逐渐形成。
当台风中心的风速达到每秒17.2米以上时,台风就会命名并形成。
三、台风的分类根据风速的不同,台风可以分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四个等级。
其中,台风的风速在每秒33.5米至每秒41.4米之间,是最常见的台风等级。
而超强台风则是指风速达到每秒51.5米以上的台风。
四、台风的影响台风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是强风带来的破坏力,可以摧毁建筑物、拔起树木、吹翻车辆等。
其次是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可能导致城市内涝、山洪、泥石流等。
此外,台风还会带来风暴潮,造成海水倒灌,淹没沿海地区。
台风还会对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造成破坏,给灾区的救援和恢复工作带来困难。
五、如何防范台风为了减少台风造成的灾害,人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首先是加强气象监测,及时掌握台风的动态,预测其路径和强度。
其次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建筑物的抗风能力,加固沿海防护工程。
此外,人们还需要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储备足够的食品、水和应急物资,制定应急预案,确保人员安全。
同时,应当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六、如何应对台风当台风来临时,人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首先是关好门窗,确保室内的安全。
其次是避免外出,尽量待在安全的地方。
同时,还需要注意防范风雨,避免被飞来的杂物伤害。
此外,需要及时关注天气预警,听从当地政府和气象部门的指导,遵守疏散指示。
在台风过后,要及时清理废墟,排除安全隐患,同时做好灾后重建工作。
台风为什么叫台风?台风是自然灾害的一种,指形成于热带或亚热带26℃以上广阔海面上的热带气旋,造成灾害的严重性、多发性已为世人所瞩目,当台风与热带风暴袭来时,往往伴有狂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有时还能引起海啸,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台风为什么叫台风吧!台风为什么叫台风?1、转音说:转音说包括三种,一是由广东话“大风”演变而来,二是由闽南话“风台”演变而来,三是荷兰人占领台湾期间根据希腊史诗《神权史》中的人物泰丰Typhoon 命名。
2、源地说:我国台湾位于太平洋和南海大部分台风北上的路径要冲,很多台风都是穿过台湾海峡进入大陆的,所以称为台风。
因此“台风”是音译词,英文中typhoon是根据中文粤语发音toifong音译至英文,再进入普通话词汇中的。
台风有什么好处?1、台风为人们带来了丰沛的淡水。
台风给中国沿海、日本海沿岸、印度、东南亚和美国东南部带来大量的雨水。
2、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干热难忍,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这些地区的热量,那里将会更热,地表沙荒将更加严重,同时寒带将会更冷,温带将会消失,我国将没有昆明这样的春城,也没有四季长青的广州,“北大仓”、内蒙古草原亦将不复存在。
3、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公里以上,所到之处,摧枯拉朽。
这巨大的能量可以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但也全凭着这巨大的能量流动使地球保持着热平衡,使人类安居乐业,生生不息。
4、台风还能增加捕鱼产量。
每当台风吹袭时翻江倒海,将江海底部的营养物质卷上来,鱼饵增多,吸引鱼群在水面附近聚集,渔获量自然提高。
台风有什么危害?1、台风带来的大风天气是台风的主要危害之一,特别是台风近中心大风威力巨大。
接下来的一段文字将给我们一个形象的概念了解大风的危害,六级举伞步行难,七级迎风走不便,八级风吹树枝断,九级屋顶飞瓦片,十级连根拔起树,高空坠物、危房倒塌等等都是台风天容易出现的事故。
2、台风影响时多数时候伴有暴雨,甚至是大暴雨或特大暴雨。
台风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具有暖心结构的气旋性涡旋,是达到一定强度的热带气旋。
台风伴有狂风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系统。
世界各地对台风的称呼不同,在东太平洋和大西洋称飓风,在印度洋称热带风暴,在南半球称热带气旋。
中国对发生在北太平洋西部和南海的热带气旋,根据国际惯例,依据其中心最大风力分为:热带低压(Tropical depression),最大风速<8级,(<17.2m/s =热带风暴(Tropical storm):最大风速(8~9)级,(17.2m/s~24.4m/s);强热带风暴(Severe tropical storm):最大风速10~11级,(24.5~32.6m/s);台风(Typhoon):最大风速≥12级,(≥32.7m/s)。
台风的生命期一般为(3~8)天,台风直径一般为(600~1000)km,最大的可达2000km,最小的只有100km。
在北半球台风集中发生在7~10月,尤以8、9月最多。
据统计,每年5~11月台风可能影响或登陆我国。
全球每年平均大约有80个热带气旋发生,其中半数以上可以发展成台风,台风集中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孟加拉湾、东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阿拉伯海、南印度洋、西南太平洋和澳大利亚西北海域等8个地区。
西太平洋是全球热带气旋发生最多的地区,约占全球总数的三分之一。
热带气旋的多发地带集中在5°~10°纬度带内,而南北半球纬度5°以内几乎没有热带气旋发生。
台风的结构
台风是一种天气尺度、暖中心的强气旋性涡旋,在北半球呈逆时针旋转,在南半球呈顺时针旋转。
发展成熟的台风其要素值多呈园形对称分布,台风涡旋半径一般为(500~1000)km,铅直范围一般到对流层顶。
台风中心气压值(即风暴强度)一般在960hPa以下,在地面天气图上等压线表现为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对称的、气压梯度极大的闭合低气压系统,水平气压梯度能达(5~10)hPa/10km,台风过境时,测站气压自记曲线出现明显的漏斗状气压深谷(如下图所示),发展成熟的台风往往有台风眼,即在深厚云区的中间有一个直径为几十千米近似圆形的晴空少云区,眼区为微风或静风,气压最低,平均直径为(30~40)km。
台风眼区外围的圆环状云区称为台风云墙或眼壁,云墙区主要是由一些高大对流云组成,其高度通常在15km以上,宽度为(20~30)km,在云墙区域有强烈的上升运动,其值可达(5~13)m/s,云墙附近是风雨最剧烈的地区,摧
毁性的大风暴雨常常发生在这里。
台风云墙到台风外缘是台风的螺旋云雨带,它也是台风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由一条或几条螺旋云带旋向台风中心眼壁的,云带区对流活动旺盛,有显著的上升运动。
1956年8月18日~8月2日07时浙江石浦气压变化曲线
台风表现为强烈的气旋性环流,低层有强烈的流入,高层有强烈的流出,并有极强烈的上升运动。
地面是气旋式辐合流场,气流从四周以螺旋曲线的形式流向台风中心区。
台风天气表现为大风、暴雨、狂浪和风暴潮。
T.T.Fusita等人根据卫星、雷达、飞机和常规资料给出了成熟台风的三维结构模式(如下图所示),下图a 是台风顶部流场特征,空气从台风中心向四周流出,从眼壁至200km处呈气旋性辐散流出,之外则呈反气旋性流出。
a图的右半部表示没有外雨带时的流场情况,其左半部为有外部对流云带的情况,b图是与a图对应的台风铅直剖面图,为了清楚地表达铅直方向上各物理量的分布,这里把铅直尺度放大了。
在台风低层由于边界层的摩擦作用,外围空气气旋式旋转着流向中心区,到达眼壁附近,内流急剧减小,相应地辐合最强,形成高耸的云墙。
台风顶部空气辐散外流,在台风外部开始下沉,形成台风的铅直环流圈。
有外雨带时,内外雨带之间也存在着一支下沉气流。
台风中心也有速度不大的下沉气流。
(a)台风顶部流场特征
(b)台风铅直剖面图
成熟台风的三维风场及云场模型
台风的移动
台风形成后,向哪里移动是台风预报中最关键的问题。
西太平洋台风和南海台风生成后,主要移动路径有西行、西北行、转向型等几种情况(如下图所示)。
但也出现异常路径,如打转、突然转向、蛇行路径等。
台风移动路径
台风移动除受自身旋转的影响外,最重要的是受环境流场的影响。
副热带高压对台风移动的影响是最直接、最主要的大型天气系统。
这不仅是因为副热带高压离台风近,而且由于其时间持久、空间尺度大。
当副热带高压呈东西向带状,且较强时,位于其南侧的台风将稳定西行。
当台风东侧有副热带高压脊南伸,台风移向具有明显的北分量。
当台风位于副热带高压西南侧时,将转向北上。
当台风进入西风带,处于副高北侧时,将在副高和西风带系统共同作用下,向东东北方向移动。
此外,台风的移动还受西风带天气系统和热带天气系统等的影响。
台风的形成及演变
热带海面受太阳直射而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水蒸发提供了充足的水汽。
而水汽在抬升中发生凝结,释放大量潜热,促使对流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令海平面处气压下降,造成周围的暖湿空气流入补充,然后再抬升。
如此循环,形成正反馈,即第二类条件不稳定(CISK)机制。
在条件合适的广阔海面上,循环的影响范围将不断扩大,可达数百至上千公里。
由于地球由西向东高速自转,致使气流柱和地球表面产生摩擦,由于越接近赤道摩擦力越强,这就引导气流柱逆时针旋转(南半球系顺时针旋转),由于地球自转的速度快而气流柱跟不上地球自转的速度而形成感觉上的西行,这就形成我们现在说的台风和台风路径。
在海洋面温度超过26℃以上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由于近洋面气温高,大量空气膨胀上升,使近洋面气压降低,外围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去。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流入的空气旋转起来。
而上升空气膨胀变冷,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又促使低层空气不断上升。
这样近洋面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最后形成了台风。
从台风结构看到,如此巨大的庞然大物,其产生必须具备特有的条件。
一、要有广阔的高温、高湿的大气。
热带洋面上的底层大气的温度和湿度主要决定于海面水温,台风只能形成于海温高于26℃-27℃的暖洋面上,而且在60米深度内的海水水温都要高于26℃-27℃;
二、要有低层大气向中心辐合、高层向外扩散的初始扰动。
而且高层辐散必须超过低层辐合,才能维持足够的上升气流,低层扰动才能不断加强;
三、垂直方向风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层空气相对运动很小,才能使初始扰动中水汽凝结所释放的潜热能集中保存在台风眼区的空气柱中,形成并加强台风暖中心结构;
四、要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转作用有利于气旋性涡旋的生成。
地转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于零,向南北两极增大,台风基本发生在大约离赤道5个纬度以上的洋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