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报告书写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78.50 KB
- 文档页数:53
放射科CT报告单患者信息:姓名:xxx 性别:xxx 年龄:xxx岁临床信息:患者主诉:xxx体征:xxx既往病史:xxx影像所见:1.头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脑组织密度均匀,脑室大小、形态正常,脑沟纹理自然。
颅骨结构完整,无明显骨质改变。
2.颈椎CT平扫:C1~C7椎体形态、密度正常,未见明显退变或骨质损伤。
蛛网膜囊肿:未见明显异常。
椎间盘:未见明显突出,未见明显骨赘形成。
3.胸部CT平扫:心脏大小、形态正常,心包腔未见明显积液。
两肺野内未见明显实变影、结节影或肿块样影。
支气管未见明显阻塞或狭窄。
胸壁未见明显异常。
4. 腹部CT平扫:肝脏大小正常,边缘规整,密度均匀,尚可见到多个囊性病变(右叶最大为约xcm),边界清晰,其中含有液态成分。
脾脏大小、形态正常,密度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
胰腺见到弥漫性增大,边界清晰,内部密度均匀,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
肾脏大小、形态正常,盂系统、输尿管未见明显异常。
肠道未见明显梗阻或积气。
腹腔内未见明显积液。
5.盆腔CT平扫:子宫大小、形态正常,光滑,子宫内膜厚度正常。
附件未见明显异常。
膀胱壁未见明显增厚。
直肠及乙状结肠未见明显异常。
6.骨盆CT平扫:髋关节未见明显异常,髋臼形态正常。
骶髂关节未见明显异常。
骨盆骨质未见明显异常。
结论与建议:1.头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2.颈椎CT平扫显示椎体形态、密度正常,未见明显退变或骨质损伤。
3.胸部CT平扫所见无明显异常。
4.腹部CT平扫提示肝脏中多个囊性病变,脾脏、胰腺、肾脏等结构正常。
5.盆腔CT平扫所见无明显异常。
6.骨盆CT平扫无明显异常。
根据以上影像所见,综合临床信息,建议进一步检查或随访以明确诊断。
放射科报告书写模板第一部分呼吸系统一、正常胸部平片1、正常胸片: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
两肺门大小,位置及密度正常。
两肺纹理走行自然,未见扭曲及聚拢。
两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
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无增宽。
心脏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内。
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2、肋骨像: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
片中所示骨性肋骨骨质连续性完整,未见中断影像。
二、气管和支气管疾病1、先天性支气管囊肿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两肺纹理增多增粗,以右肺明显,气管居中,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以右肺纹理增多增粗为主要判断理由)2、支气管炎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两肺纹理增多增粗,以右肺明显,气管居中,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以右肺纹理增多增粗为主要判断理由)3、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
胸廓呈捅状,肋骨平举,肋间隙增宽,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
两肺门大小,位置及密度正常。
两肺纹理增多紊乱,肺野透亮增强,肺纹理变细,双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京戏狭窄。
心脏呈垂位型,心脏无扩大。
双侧膈肌变平,肋膈变平,肋膈角锐利。
4、支气管扩张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
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两下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
并隐约可见多个囊状透亮区。
余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
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无增宽。
心脏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内。
双侧膈肌光滑,肋隔角锐利。
三、肺部炎症1、大叶性肺炎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
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右上肺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下缘清楚平直,上缘模糊,余肺野清晰,未见实性变及肿块影。
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无增宽。
放射科诊断报告模板篇一:放射科诊断报告书写规范放射科诊断报告书写规范1、一般项目完整,登记时必须准确登记检查号、姓名、性别、年龄、检查部位、申请医生。
住院病人要准确登记住院科室、床号、住院号。
打印报告才能准确反映上述各项目。
2、平片、CT报告正文上方必须标明检查部位、方位、检查名称。
如‘右膝正侧位片’、‘胸部CT轴位平扫+增强扫描’。
特检、MR只标出检查部位、名称。
3、对病变的描写要客观准确,表达清楚,说明其部位、大小、形态、密度(信号)、内部结构、边缘,增强扫描者(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放射科诊断报告模板)说明增强程度及特点。
正常部分按顺序提及重要的阴性征象,特别是与临床疑诊有关的。
必须语句通顺,标点正确,不可出现俗称等非专业用语、外文缩写、诊断名词。
4、诊断结论要准确,与描写内容相符,应包括部位、病名、并发症。
病名要写全名,不能用缩写(如‘支扩’)。
诊断不明确的按可能性从大至小可用‘考虑XX’(或‘符合XX影象学表现’)、XX可能、XX?,不能列出任何病名者可写出主要异常征象。
对临床疑诊而无相应疾病表现者,应特别提示。
5、审核下级医生的报告时,要复核阳性征象和重要的阴性征象,修改所有错误及不妥之处。
描写中错漏较多时可退回重写。
6、并考虑上次影像学诊断是否合适,如认为不妥,应与上次报告医生勾通商讨,如不能达成一致,应由上级医生决定。
如无充分证据,不可随意更改影像学诊断。
诊断结论之后应提示本次检查与上次检查所见的变化。
篇二:放射报告模版循环系统先天性心脏病心房间隔缺损主动脉结小,肺动脉突隆,心左缘圆隆,心右缘向肺野突出,右心房段延长。
两肺血管纹理增多增粗,呈明显肺多血改变,右下肺动脉宽径约。
心房间隔缺损(二孔型)。
心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结小,肺动脉平直,心影明显向左增大,心尖部向下延伸,心胸比率。
两肺纹理增粗,右下肺动脉宽径。
心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结增大,肺动脉段明显突隆,心影明显向两侧增大,以左侧为著,心影呈“葫芦形”改变,心胸比率。
放射科报告模板篇一:放射科报告书写范文普通X线检查诊断报告书写规范普通X线检查的重要性在改变,部分的检查项目与检查技术已由CT、MRI与DSA替代。
尽管如此,我们仍认为普通X线检查与诊断仍是整个放射科影像诊断的基础,我们仍建议要对普通X线表现要作全面的描述与讨论。
以下就普通X线常用各个系统诊断报告书写规范作一描述,供作参考。
一、胸部X线报告胸廓:对称、畸形、骨骼情况。
肺野:肺内血管纹理,肺内有无病灶,如发现病灶要描述其部位、形态、边缘、大小、有无空洞等等情况。
肺门:正常、增大,有无肿块等。
纵隔:气管是否正中,纵隔有无增定及有无肿块发现等。
横隔:位置、形态有无改变,肋隔角与心膈角情况。
心脏:外形有无异常变化,心胸比率,各房室情况。
二、心脏平片X线诊断报告摄片位置:后前位、右前斜位、左前斜位,左侧位。
胸廓:纵隔与横形态有无异常。
肺部:重点描述肺门、肺内动、静脉血管纹理的变化,有无肺动脉高压或肺淤血等表现.心脏:心外形增大的类型,肺动脉段外形变化,各房室增大的情况,食道左房压迹变化情况。
三、泌尿系统X线诊断报告1、平片:(1)两肾轮廓、位置、形态与大小。
(2)全尿路区域有无钙化或结石样阴影。
(3)腰大肌及腹壁脂肪线影像情况。
(4)脊椎、骨盆区、骨骼有无异常。
(5)肠道内容情况及其他腹部异常阴影。
2、排泄性尿路造影(IVP)。
(1)两肾轮廓、位置、形态、大小。
(2)使用对比剂名称、剂量、浓度。
(3)两肾功能显影情况:正常、延迟、不显影。
对肾功能差者,造影需延时45’-60’或更长时间摄片观察。
(4)两侧肾盏、肾孟轮廓显示情况。
(5)膀胱充盈情况。
(6)两侧输尿管显示情况。
3、逆行肾盂造影(RCP)(l)两肾轮廓、位置、形态、大小、注明导管位置。
(2)使用造影剂的名称、浓度、剂量。
(3)两侧肾盏、肾孟、输尿管充盈显示情况。
(4)腰骶椎与骨盆区骨质情况。
4、膀胱造影(1)造影剂名称、浓度、剂量。
(2)膀胱充盈的轮廓、形态、大小;病理性改变应说明病变范围大小,边界与邻近脏器的关系。
一.X线1.胸部未见异常: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居中,未见增宽。
肺门形态、大小、位置未见异常。
两肺纹理走行自然,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
心脏形态、大小未见异常。
两膈光整,两肋膈角锐利。
肺炎: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居中,未见增宽,双肺门结构未见异常。
两肺纹理增多,肺可见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
心脏形态、大小未见异常。
两膈光整,两肋膈角锐利支气管炎: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居中,未见增宽,肺门形态、大小、位置未见异常。
两肺纹理增多、紊乱,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
心脏形态、大小未见异常。
两膈面光整,两肋膈角锐利。
支气管肺炎: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居中,未见增宽。
肺门影增大、模糊。
双肺纹理增多、模糊,可见散在小斑片状模糊影。
心脏形态、大小未见异常。
两膈面光整,两肋膈角锐利。
慢性肺气肿: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居中,双侧肋间隙增宽,肺野透光度增强,肺纹理增多、紊乱。
肺门血管扩张,心影狭长,两膈面低平,两肋膈角变钝。
胸腔积液: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
肺门形态、大小、位置未见异常。
侧第前肋以下一致性密度增高,上缘呈外高内低之弧形,膈面被掩盖,肋膈角消失。
余处肺野清晰,未见异常密度改变。
心脏形态、大小未见异常, 侧肋膈角锐利。
陈旧性肺结核: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居中。
肺门形态、大小、位置未见异常。
两上肺见斑点状及条索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清楚。
两肺纹理略多。
心脏形态、大小未见异常。
两膈光整,两肋膈角锐利。
肺间质纤维化: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居中,未见移位,纵隔未见增宽。
肺门形态、大小、位置未见异常。
两肺纹理增多、紊乱,纹理间及胸膜下可见网格状及细条索状影。
心脏形态、大小未见异常。
两膈光整,两肋膈角锐利。
中心性肺癌: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未见移位。
纵隔未见增宽。
侧肺门可见一类圆形团块影,大小约为×cm,叶肺组织膨胀不全。
肺未见异常。
心脏形态、大小未见异常。
膈抬高,两肋膈角锐利。
肺转移: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未见移位。
放射科报告模板篇一:放射科报告书写范文普通X线检查诊断报告书写规范普通X线检查的重要性在改变,部分的检查项目与检查技术已由CT、MRI与DSA替代。
尽管如此,我们仍认为普通X线检查与诊断仍是整个放射科影像诊断的基础,我们仍建议要对普通X线表现要作全面的描述与讨论。
以下就普通X线常用各个系统诊断报告书写规范作一描述,供作参考。
一、胸部X线报告胸廓:对称、畸形、骨骼情况。
肺野:肺内血管纹理,肺内有无病灶,如发现病灶要描述其部位、形态、边缘、大小、有无空洞等等情况。
肺门:正常、增大,有无肿块等。
纵隔:气管是否正中,纵隔有无增定及有无肿块发现等。
横隔:位置、形态有无改变,肋隔角与心膈角情况。
心脏:外形有无异常变化,心胸比率,各房室情况。
二、心脏平片X线诊断报告摄片位置:后前位、右前斜位、左前斜位,左侧位。
胸廓:纵隔与横形态有无异常。
肺部:重点描述肺门、肺内动、静脉血管纹理的变化,有无肺动脉高压或肺淤血等表现.心脏:心外形增大的类型,肺动脉段外形变化,各房室增大的情况,食道左房压迹变化情况。
三、泌尿系统X线诊断报告1、平片:(1)两肾轮廓、位置、形态与大小。
(2)全尿路区域有无钙化或结石样阴影。
(3)腰大肌及腹壁脂肪线影像情况。
(4)脊椎、骨盆区、骨骼有无异常。
(5)肠道内容情况及其他腹部异常阴影。
2、排泄性尿路造影(IVP)。
(1)两肾轮廓、位置、形态、大小。
(2)使用对比剂名称、剂量、浓度。
(3)两肾功能显影情况:正常、延迟、不显影。
对肾功能差者,造影需延时45’-60’或更长时间摄片观察。
(4)两侧肾盏、肾孟轮廓显示情况。
(5)膀胱充盈情况。
(6)两侧输尿管显示情况。
3、逆行肾盂造影(RCP)(l)两肾轮廓、位置、形态、大小、注明导管位置。
(2)使用造影剂的名称、浓度、剂量。
(3)两侧肾盏、肾孟、输尿管充盈显示情况。
(4)腰骶椎与骨盆区骨质情况。
4、膀胱造影(1)造影剂名称、浓度、剂量。
(2)膀胱充盈的轮廓、形态、大小;病理性改变应说明病变范围大小,边界与邻近脏器的关系。
放射诊断报告模板1. 患者信息•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门诊号•检查日期2. 报告时间•报告日期3. 检查部位•部位名称(例如:头部、胸部、腹部等)4. 检查方法•检查方法名称(例如:X光、CT、MRI等)•使用的设备型号5. 检查结果在这一部分,记录详细的检查结果,可以按照不同部位或系统进行分段描述。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包括以下内容:5.1 头部•头颅结构是否正常•颅骨是否有骨折或骨质改变•脑部是否有血肿、瘤块、卒中等病变•神经系统是否正常5.2 胸部•纵膈是否正常•肺部是否有斑点状阴影、结节、肿块、积液等病变•心脏及大血管是否正常•胸部骨骼是否异常5.3 腹部•胃肠道是否正常•肝脏、胆囊、胰腺、脾脏是否正常•肾脏、膀胱、生殖器官是否正常•腹腔是否有积液或其他异常5.4 骨骼•骨骼是否有骨折、骨质疏松、肿瘤等异常•关节是否正常•脊柱是否有异常5.5 其他部位根据具体检查部位的不同,描述相应的结论和异常情况。
6. 结论根据检查结果的分析,给出综合性的结论。
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正常或未见明显异常•异常结论的具体描述,例如病变位置、大小、性质等•定性诊断,例如炎症、肿瘤、感染等•引起异常的原因或可能的病因分析7. 注意事项•若发现异常情况或诊断需进一步确诊,请及时转至相关科室进一步检查或治疗。
8. 接诊医生•医生姓名•医生职称•医院名称以上是放射诊断报告模板的基本要求,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在编写报告时,注意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尽量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并确保准确传达检查结果和结论。
放射科报告模板放射科报告是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常用的一种重要工具,它可以通过影像学技术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放射科报告模板,帮助医生在撰写报告时更加高效和准确。
一、病例信息在放射科报告的第一部分,医生需要包括病例信息,例如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和就诊日期等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院统计和管理病例,确保医疗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二、检查目的放射科报告的第二部分是检查目的。
医生应明确所做放射学检查的目的和疑似病变部位,帮助确立正确的诊断方向。
例如,如果是对头部进行CT扫描,检查目的可以是排除颅内出血或检测脑肿瘤等。
三、检查方法在放射科报告中,医生需要简要介绍具体的检查方法,包括所用的设备和技术参数。
这部分内容可以帮助其他医生了解检查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并提供必要的参考。
四、影像学表现放射科报告的核心部分是对患者影像学表现的描述和分析。
医生需要结合影像学图片,详细描述异常影像学表现,包括病变的形态、大小、位置、边缘特征、密度、信号强度等。
同时应注意将正常结构的形态和位置予以描述,以便与异常结构对比和定位。
五、诊断意见在放射科报告中,医生需要根据影像学表现和临床信息,提供诊断意见。
诊断意见应基于医生对病变的认识和经验,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建议。
六、结论和建议在放射科报告的最后部分,医生可以总结报告的主要发现,并提供进一步诊疗的建议。
例如,如果发现病变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医生可以建议患者进行手术。
此外,医生还可以就其他可能的诊疗方案进行讨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放射科报告是医生进行放射学影像学检查的重要工具和记录。
采用上述报告模板,可以帮助医生更有效地撰写报告,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同时,医生还应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不断完善自己在放射科领域的专业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放射科述职报告
尊敬的领导、同事们:
我是放射科的一名医生,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在过去一年的工作情况。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首先,我在过去一年里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我参加了多次放射科学术会议,学习了最新的医疗影像技术和诊断方法,为我在工作中更加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其次,我在工作中注重团队合作,积极与其他科室的医生和护士进行沟通和协作,共同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
我与其他科室的医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及时沟通病情,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最后,我在工作中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始终把患者的健康放在首位。
我尽最大努力为患者提供精准的医疗影像诊断,为他们的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同时,我也将继续加强团队合作,与其他科室的医生和护士共同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
谢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和信任!
放射科医生,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病例基本信息页
影像ID号:放射编号:
性别:年龄:
基本病史:
阳性检查:
关键图像:
填写说明:
1.本表作为影像报告书写的首页填写,所填写的基本信息必须具备真实性和可追溯性,请勿调整首页结构,请用A4纸打印。
2. 基本病史填写患者的主诉及体格检查情况,阳性检查项填写有意义的实验室检查。
3.关键图像是指所写病例中主要病变的关键层面,可在PACS系统复制粘贴。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
影像报告单病人号:检查号:检查日期
姓名:性别:年龄:
科室:住院号:报告日期
检查项目:
影像表现:
影像诊断:
报告医师:指导老师:
合计得分:。
放射科述职报告
尊敬的领导:
我是放射科的一名医生,现就我在放射科的工作情况向您做一份述职报告。
自我加入放射科以来,我始终秉承着“精益求精,精心服务”的工作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在工作中,我认真负责,严格遵守医疗规范和操作流程,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安全、准确的放射诊疗服务。
在放射科的工作中,我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我认真研读最新的放射学文献,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能。
同时,我注重与同事的合作,积极参与科室的学术讨论和病例讨论,不断提高团队的整体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医疗服务。
在工作中,我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尊重患者的意见和需求,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让他们感受到医生的关怀和温暖。
我努力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为他们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让他们感受到
医院的温馨和关怀。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我将继续加强团队合作,与同事共同努力,为放射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谨以此报告,希望得到领导的认可和指导,共同努力,为医院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
CT影像报告单模板
放射科医生阅片后所写的CT影像报告单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告知医生和患者身体状况、诊断结果以及后续治疗方式。
以下是一份常见的CT影像报告单模板,供参考:
部位:(填写CT扫描的部位)
病史:(简要记录患者的病史)
观察及分析:
本次检查观察到以下情况:
1. 影像部位未见明显异常
2. 发现影像部位可疑病变,下列为详细观察和分析:
a. 形态:(描述病变的形态)
b. 位置:(描述病变的位置,例如左肺上叶)
f. 与周围结构关系:(描述病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3. 其他发现:(如淋巴结肿大等)
诊断:
1. 影像表现符合正常范围
2. 发现病变形态可疑,需要做进一步检查确诊
3. 诊断为:(根据影像表现做出的诊断,例如:肺癌、肺炎、肺结核等)
治疗:
1. 观察随访:需定期复查(时间和频率)
2. 治疗方式:(根据病情和诊断结果确定治疗方式)
其他建议:
如有需要,可以提供其他建议和专科医生的会诊意见等。
放射科述职报告
尊敬的领导和同事们:
我是放射科的一名医生,在过去一年里,我有幸能够为医院的
放射科工作,并且在这一年里,我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
能力,为患者提供了高质量的放射诊断服务。
在工作中,我严格遵守医疗规范和操作流程,严格执行放射检
查的各项操作规范,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够得到准确、安全的放射
诊断服务。
同时,我不断学习新知识,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放射诊断需求。
在与患者的沟通中,我始终保持着耐心和责任心,尊重每一位
患者的需求和感受,努力为他们提供舒适的检查环境和专业的诊断
意见。
我始终坚信,医者应该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的健康负责,
这也是我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医院的放射科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我也将继续秉承医者
的责任和使命,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最后,感谢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支持和信任,我会继续努力,为医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
放射科诊断报告书写规范一、医学影像学资料反映疾病在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和(或)功能改变。
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是提供临床参考的重要诊断依据,对临床诊断治疗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诊断报告的内容必须客观地反映其变化,符合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
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格式应包括以下5项:1)、一般资料。
2)、检查名称、检查方法或技术。
3)、医学影像学表现。
4)、医学影像学诊断。
5)、书写报告医师签名.二、规范化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内容规范化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五个项目所包括的内容各不相同,但却有一定联系。
每一项目应书写的内容如下。
1.一般资料医学影像学的诊断报告书一般为表格式,各医院可根据各种不同设备设计各自的表格。
一般资料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病区、病床、门诊号、影像序号、检查日期、报告日期等。
报告书写者应逐一填写。
检查号可以统一编号或分成几项,如X线号(CR、DR、)。
2.检查名称,检查方法或技术.对于常规检查要注明检查名称,特殊检查要注明检查方法或技术.3.医学影像学表现1)、临床对医学影像学诊断所要求的内容,即阐明有无临床疑似疾病的表现或征象。
如有,则应对所出现的病变部位、大小、范围、密度、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加以描述,并对该疾病应该或可能出现而未出现的征象说明“未见”。
2)、临床所疑疾病以外的阳性发现:①意外或偶然发现“临床所疑疾病"以外疾病的征象,如骨外伤患者所摄骨骼片上偶然发现骨软骨瘤;②正常变异的表现;③成像伪影;④难以定性的或可疑的征象。
3)、对有鉴别诊断意义的阴性征象应加以描述。
4.医学影像学诊断医学影像学诊断有其局限性。
不同疾病可有类似表现,同一疾病又可有不同表现,而且随时间改变,病变可发生变化。
因此,医学影像学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必要时要亲自检查患者,以提高诊断符合率.医学影像学诊断为整个医学影像检查的结论,不少阅读报告的临床医师只阅读这一项.报告书写者必须根据医学影像学表现恰如其分地做出检查结论。
核磁mri报告模板
一、患者基本信息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检查日期:
- 放射科医生签名:
二、检查目的
- 详细描述患者前病史、症状及临床诊断。
三、检查设备
- MRI设备型号:
- 所用线圈:
- 图像采集序列:
四、MRI检查部位
- 描述具体的检查部位,例如脑部、脊髓、腰椎等。
五、MRI检查技术参数
- 磁场强度:
- TR(重复时间):
- TE(回波时间):
- TI(恢复时间):
- 层厚和间隔:
- FOV(扫描视野):
六、MRI影像表现及分析
- 针对每个采集序列进行详细描述,包括T1WI、T2WI、增强扫描等。
七、诊断意见
- 结合临床资料和检查结果,给出诊断意见。
八、既往影像对比分析
- 与既往影像进行比对,描述变化情况。
九、医生建议
- 根据检查结果,给出治疗、随访等医生建议。
十、图像附录
- 将MRI图像附于报告末尾,以供医生参考。
以上是一份核磁MRI报告模板,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增加或调整内容。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医生放射影像报告范文示例尊敬的患者先生/女士:您好!经过对您的检查和观察,我们针对您的放射影像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读。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临床信息:姓名:XXX 性别:男(女)年龄:XX岁就诊日期:XXXX年XX月XX日二、检查影像:采用放射影像方式:XXXX(如X光、CT、MRI等)检查部位:XXXX(如头部、颈椎、胸部等)影像编号:XXXX三、影像解读:影像表现如下:1. 影像特点:描述影像的性质、特点、形态等。
2. 影像结构:描述影像中出现的解剖结构、器官、组织等。
3. 影像异常:详细描述影像中异常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信号等特征。
四、初步印象:根据影像结果,初步判断可能的病理情况,提供诊断的方向和线索。
五、综合分析: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等信息,对影像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判断。
六、医生建议:根据影像结果和综合分析,针对患者的情况给出医生的建议,如进一步检查、治疗方案等。
七、注意事项:如有特殊情况需要特别注意的,提醒患者注意的事项。
八、报告结论:结合所有信息,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总结,并给出最终诊断或报告结论。
九、医生签名:报告的负责医生签名、职称、联系方式等。
以上是我们对您的放射影像结果的详细解读和报告。
希望我们的解读能为您提供参考和帮助。
如果您对报告内容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请随时咨询我们的医生。
祝您早日康复!此致敬礼(医生签名)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放射科报告模版CT正常人体组织CT值(Hu)水0±10 肝脏50~70 脂肪-20~-80水肿7~17 脾脏50~65略低脑白质25~32脑脊液3~8 胰腺45~55 脑灰质30~40血浆3~14 肾脏40~50 空气<-200血液13~32 胆囊10~30 钙化80~300血块64~84 肌肉40~80 骨骼>400注:脑组织:<25为低密度,>40为高密度,介于25~40之间为等密度脑CT线性测量方法及正常参考值项目正常值mm第三脑室最大横径 3.8±1.2侧脑室体部中间最大径123.1±12.1四叠体池最大径 4.1±1.5脑沟宽度 2.5±0.7两额角间最大径34.7±6.9颅骨内板最大径293.7±5.3升主动脉直径大于4.5cm,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直径大于4.0cm为主动脉增粗。
卵巢2cmX3cm子宫CT值40-80Hu上下径前后径横径7-8cm 4-5cm不同年龄前列腺大小(<cm)年龄上下径前后径横径钙化率%6~30 3.0 2.3 3.1 030~40 3.8 2.9 3.7 1640~50 4.2 3.6 4.5 1450~60 4.5 3.7 4.8 6060~70 5.0 4.3 4.8 60>70 5.0 4.4 5.1 43一些常用正常值:眼环:2~4mm三脑室宽度:3~8mm脑沟宽度:<5mm垂体高度:2~8.4mm垂体宽度7~21mm正常内听道口前后径宽度:3~5mm两侧宽度差不超过2mm颅缝分离:颅缝两侧相差>1mm,单侧缝间距相差1~2mm,成人颅缝单侧>1.5mm儿童颅缝不超过2mm。
造影增强程度:轻度<10Hu中度10~20Hu重度>20Hu判断脑积水:①脑室扩大与蛛网膜下腔的大小不成比例②第三脑室呈气球状压迫丘脑并使之下移③胼胝体升高与上延④脑室周围水肿带⑤侧脑室前角、下角膨出呈球形头颅头颅正常: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病灶影,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正常,中线结构居中,颅骨及头皮软组织结构无异常。
一.X线1.胸部未见异常: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居中,未见增宽。
肺门形态、大小、位置未见异常。
两肺纹理走行自然,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
心脏形态、大小未见异常。
两膈光整,两肋膈角锐利。
肺炎: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居中,未见增宽,双肺门结构未见异常。
两肺纹理增多,肺可见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
心脏形态、大小未见异常。
两膈光整,两肋膈角锐利支气管炎: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居中,未见增宽,肺门形态、大小、位置未见异常。
两肺纹理增多、紊乱,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
心脏形态、大小未见异常。
两膈面光整,两肋膈角锐利。
支气管肺炎: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居中,未见增宽。
肺门影增大、模糊。
双肺纹理增多、模糊,可见散在小斑片状模糊影。
心脏形态、大小未见异常。
两膈面光整,两肋膈角锐利。
慢性肺气肿: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居中,双侧肋间隙增宽,肺野透光度增强,肺纹理增多、紊乱。
肺门血管扩张,心影狭长,两膈面低平,两肋膈角变钝。
胸腔积液: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
肺门形态、大小、位置未见异常。
侧第前肋以下一致性密度增高,上缘呈外高内低之弧形,膈面被掩盖,肋膈角消失。
余处肺野清晰,未见异常密度改变。
心脏形态、大小未见异常, 侧肋膈角锐利。
陈旧性肺结核: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居中。
肺门形态、大小、位置未见异常。
两上肺见斑点状及条索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清楚。
两肺纹理略多。
心脏形态、大小未见异常。
两膈光整,两肋膈角锐利。
肺间质纤维化: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居中,未见移位,纵隔未见增宽。
肺门形态、大小、位置未见异常。
两肺纹理增多、紊乱,纹理间及胸膜下可见网格状及细条索状影。
心脏形态、大小未见异常。
两膈光整,两肋膈角锐利。
中心性肺癌: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未见移位。
纵隔未见增宽。
侧肺门可见一类圆形团块影,大小约为×cm,叶肺组织膨胀不全。
肺未见异常。
心脏形态、大小未见异常。
膈抬高,两肋膈角锐利。
肺转移:骨性胸廓对称,纵隔及气管未见移位。
实用文案实用文案实用文案实用文案实用文案实用文案实用文案实用文案实用文案实用文案实用文案实用文案实用文案实用文案实用文案实用文案实用文案实用文案实用文案实用文案实用文案实用文案实用文案实用文案实用文案实用文案实用文案实用文案实用文案实用文案实用文案实用文案实用文案实用文案实用文案实用文案7)双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并双侧下肢静脉曲张:操作过程:常规准备,分别踝上浅静脉阻滞,消毒后经足背静脉穿刺成功后,缓慢注入欧乃派克40ml,透视下跟踪分段摄片,术中患者无不适。
术前静注地塞米松5mg,选影后观察0.5小时,病人无异常反应,拔出穿刺针,--------。
影像分析:双侧胫前、胫后静脉、腘静脉、股静脉、髂外静脉顺序显彰,血管管腔增粗,管壁光滑,对比剂通过顺利,未见充盈缺损。
双下肢小腿深浅静脉均见迂曲增粗,双侧腘静脉增粗,边界规则。
双侧髂股静脉通畅。
瓦氏试验可见髂静脉、股静脉上段静脉返流。
各组瓣膜比率失调。
8)肝癌第一次介入治疗术后:操作过程:常规准备,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成功后,送入导管,选插腹腔干,“冒烟”证实导管到位后,注入对比剂行DSA检查。
用SP微导管进一步超选肝右动脉远端,先经导管注入乙碘油10ml + 顺铂100mg + 丝裂霉素10mg +300—500um的PVA颗粒少许,栓塞完毕后行DSA检查。
然后选插脾动脉近脾门部,注入对比剂行DSA检查;而后透视监视下经导管注入对比剂 + 庆大霉素32万U + 1/2片明胶海绵颗粒。
栓塞完毕后,注入对比剂行DSA检查。
再将肝管头端置于腹腔干起始部,经导管注入5- Fu1.25g,CF100mg,白介素――II100万U,拔管穿刺点加压包扎。
书中患者无明显不适。
术前静注欧贝8mg,地塞米松5mg。
影像分析: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肝左动脉走行正常;肝右动脉迂曲,其末端可见纤细紊乱肿瘤血管;实质期于肝右叶可见类圆形及不规则小片状肿瘤染色。
放射科报告书写模板第一部分呼吸系统一、正常胸部平片1、正常胸片: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
两肺门大小,位置及密度正常。
两肺纹理走行自然,未见扭曲及聚拢。
两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
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无增宽。
心脏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内。
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2、肋骨像: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
片中所示骨性肋骨骨质连续性完整,未见中断影像。
二、气管和支气管疾病1、先天性支气管囊肿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两肺纹理增多增粗,以右肺明显,气管居中,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以右肺纹理增多增粗为主要判断理由)2、支气管炎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两肺纹理增多增粗,以右肺明显,气管居中,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以右肺纹理增多增粗为主要判断理由)3、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
胸廓呈捅状,肋骨平举,肋间隙增宽,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
两肺门大小,位置及密度正常。
两肺纹理增多紊乱,肺野透亮增强,肺纹理变细,双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京戏狭窄。
心脏呈垂位型,心脏无扩大。
双侧膈肌变平,肋膈变平,肋膈角锐利。
4、支气管扩张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
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两下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
并隐约可见多个囊状透亮区。
余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
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无增宽。
心脏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内。
双侧膈肌光滑,肋隔角锐利。
三、肺部炎症1、大叶性肺炎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
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右上肺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下缘清楚平直,上缘模糊,余肺野清晰,未见实性变及肿块影。
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无增宽。
心脏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内。
双侧膈肌光滑,肋隔角锐利。
右侧位、肺门不大。
病变位于右肺上叶,呈一扇形密度增高阴影,前后肋膈角锐利。
2、支气管肺炎置及密度正常。
两肺下野纹理增多增粗,模糊,并可见沿肺纹理分布的不规则小片状或斑点状密度增高阴影,边缘模糊,以右肺明显,气管居中,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3、炎性假瘤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左肺下野近心膈角处见一核桃大小球形阴影,密度均匀,边缘光滑。
余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
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右侧位:肺门不大。
病变位于左肺前内基底段。
与心影重叠。
前后肋膈角锐利。
4、急性肺脓肿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左肺下中野可见一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边缘模糊不表,其内见一圆形空洞,空洞内壁尚光滑,并见一绞宽液平。
余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
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隔角锐利。
心影形态大小大正常范围。
左侧位示:肺门不大。
病变位于左肺上叶前段,前段,前后肋膈角锐利。
5、间质性肺炎深,增大。
两侧肺野内中带广泛性条纹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清楚或略模糊,交织呈网状。
其内可见小点状阴影。
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隔角锐利。
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四、肺结核1、原发型肺结核(支气管淋巴结核)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破坏。
右上肺第一、二前肋间见少许纤维索条影,右肺门见拇指头大小阴影,密度欠均匀,边缘欠光滑。
左肺未见实变阴影,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2、浸润性肺结核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两上肺野可见一斑片状密度增高阴影,边缘糊不清,其内见更高密度纤维索索条影,余肺野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隔角锐利。
心影形态大小正常范围。
3、浸润性肺结核伴空洞形成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破坏,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右上肺野可见一斑片状密度增高阴影,边缘模糊不清,密度不均,其内可见一蚕豆大小透亮区,余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
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纵隔中,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心影形态大小正常范围。
4、结核球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右上肺野可见一球形阴影,约()X()CM大小,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点状钙化,轮廓次清楚,阴影周围见散在纤维索条影,余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
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5、干酪样肺炎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右上肺野可见一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边缘模糊不清,密度不均,隐约可见虫蚀状透亮区,余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
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隔角锐利。
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右侧位:肺门不大。
病变位于右肺上叶后段。
下缘光整,前后肋膈角锐利。
6、急生粟粒性肺结核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双肺均匀分布,大小、密度一致的粟粒状阴影,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7、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右上肺野可见一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边缘模糊不表,密度不均,其内可见大小不等的空洞,周围见高密度纤维索条影。
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右侧位:肺门不大。
病变位于右肺上叶后段,前后肋膈角锐利。
五、肺肿瘤1、中内性肺癌伴右上肺不张胸廓不对称,肋骨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右上肺野可见一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下缘边界清楚,呈凹面向下之弧影,肺门区凸面向下,水平裂呈横“S”改变。
右肺门影增大模糊,气管向右侧移位,右上肋间隙变窄。
余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
左肺门不大。
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2、中内性肺癌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左上肺野内带可见一圆形肿块阴影,约()X()CM大小,密度均匀,边缘毛糙,左侧肺门稍上提,余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
右肺门不大,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左侧位示:肺门增大。
病变位于左肺上叶前段,前后肋膈角锐利。
3、周围性肺癌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右上肺野中内带可见一高密度阴影,约()X()CM大小,密度较均匀,边缘有分叶状改变,并可见细小毛刺,余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阴影。
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4、肺上钩瘤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右上肺第一前肋间类圆形高密度阴影,约()X ()CM大小,密度均匀,边缘不规则,分叶状,余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
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右侧位:肺门不大。
病变位于右肺上叶尖段密度增高肿块影,前后肋膈角锐利。
5、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两肺见弥漫性结节状阴影,直径2-5CM,病灶边缘境界沿锐利,右上肺野及左上肺野病灶有融合呈小团块状密度影,病灶以下肺较密集。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6、错钩瘤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
左肺门处见一直径约()CM大小球形阴影,边缘锐利似有浅分叶,病灶内隐约可见散在钙化影,余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
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膈角税利。
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7、肺转移性肿瘤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两肺见多个大小不等的球形阴影,直直径最大的为()CM,直径最小的为()CM左右,轮廓尚清楚,边缘完整,密度均匀。
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六、尘肺胸膜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两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
两肺中下野中内带见散在广泛性小点状致密影,直径()——()MM,边缘尚锐利,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七、其他原因疾病1、肺结节病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
两肺门结节状肿大,以右侧明显,主动脉结旁见半弧肿块影,右肺中下野见纹理增多、模糊,并见广泛片状阴影,部分融合成大片,左肺也见散在小片状阴影。
左膈光整,右膈显示不清。
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2、特发性弥漫性肺纤维化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两肺门阴影增深,增大。
两侧肺野弥漫性纤维索条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交织呈网状。
其内可见广泛分布蜂窝状阴影。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八、肺不张2、右肺上叶不张胸廓对称,右上胸廓略塌陷,右上肋间隙变窄,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
气管及纵隔向右移位,右肺门向上移位。
右上肺叶见一下缘清晰的扇形或三角形阴影,右下肺纹理呈垂柳状。
余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
胸膜无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右侧位:肺门不大略上提。
病变位于右肺上叶密度增高三角形影,其尖端指向肺门,基底与胸壁接触。
前后肋膈角锐利。
2、盘状肺不张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
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右肺下野近膈肌处见一厚度较扁的条状或盘状增高形阴影。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九、胸膜病变1、胸腔积液(中等量)胸膜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破坏。
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
两肺纹理走行自然,右下肺野密度均匀增高阴影,呈外高内低弧形凹面,余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
气管居中,纵隔居中,无增宽。
心脏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内。
右侧膈肌显示不清,右侧肋膈角消失,左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右位:肺门不大,病变位于右肺下后肋膈角斜形密度增高阴影,后肋膈角消失。
2、胸腔积液(大量)胸廓对称,右侧肋间隙增宽,肋骨骨质未见破坏。
右肺门被掩盖,左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右侧胸腔密度均匀增高阴影,达第一肋间隙水平呈外高内低弧形凹面,左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