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口译人员的要求

浅谈口译人员的要求

浅谈口译人员的要求
浅谈口译人员的要求

专心翻译 做到极致

浅谈口译翻译人员的要求

1.过硬的双语功底

口译员的工作要在至少两种语言之间进行转化,因此必须具备过硬的双语功底。译员的双语能力不仅指通晓基本语言知识,如语音语调、语法结构、词汇语义等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如何运用听、说、读、写、译等语言知识的技能。此外,译员还应该了解各种文体或语体风格和语用功能,掌握一定数量的术语、委婉语、习语、略语、诗词等的翻译方法。

2.广博的学识

口译还具有跨文化交际的功能,因此需要有广博的学识才能在不同文化的沟通过程起到桥梁作用。译员中间有这样一句话流传甚广:An interpreter should know something about everything and everything about something 。意思大家也都明白,一语道出了对译者的高要求,即译者既要做各个领域的通才,又要做某个专业领域的专家,译员的奋斗目标就是成为generalist 的同时成为specialist 。因此,译员必须掌握广博的百科知识、常识性知识、文化知识、语境或情景知识。要做到这点,必然要求译员应该要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具备快速学习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

3.娴熟的表达技巧

译员必须具备娴熟的表达技巧,口译的质量要求,一般来说,就是语言流畅,语速适中,无明显错译、漏译,做到吐字清晰自然、措辞准确恰当、表达干净利落、语句简洁易懂,概括起来就是“流畅、平稳、准确、完整”。准确从来都是翻译的最基本要求,对原文的忠实是译员翻译工作的基本要求。而流畅是口译表达的特殊要求,它是时间和精神压力下对于口译员功力的考验,最能反映出口译员跨越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素养。

4.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在我所知道到的口译员中,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心理素质都超强。他们的口译工作经历,无时无刻不在向世人告知:口译难,难于上青天,但要上青天也不是不可能,那就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口译员在工作时,都是神经绷得紧紧的,他们拼的不是寂寞,是脑力、体力和心理。在这种高压环境下工作时间过长,译员就会感觉缺氧、想吐,有头晕目眩的,有全身大汗淋漓的,甚至有当场晕倒的。所以同声传译员每持续工作20分钟,就必须轮换休息。在翻译现场,经常出现一些突发情况:会议上事前没有安排发言的人临时上台发言,对译员的心理和应变能力是一种考验;不同口音,如印度口音,中东口音,甚至是不太标准的英语发音,会让传译员面临输入障碍的同时,也增大输出的难度;有时还要对平常

专心翻译 做到极致 没有准备的专业词语或生僻词语进行紧急处理。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口译员,没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是绝对不行的。

5.良好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行为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的职业道德知识、情感、意志、信念支配下所采取的自觉活动。对这种活动按照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进行有意识、有目的训练和培养,称之为职业道德行为养成。养成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贯彻落实到职业活动之中,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进而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并达到崇高的职业道德境界。

英语口译 课程标准

《英语口译》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英语口译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教学学时:32(理论)+32(实践) 课程学分: 4 先行课程:高级英语听力,英语视听说,基础英语等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 参考教材:1、《英语口译实务》,外文出版社,2009年1月(主编:梅德明) 2、《实战口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9月(主编:林超伦) 3、《英语中级口译证书考试:中级口译教程(第4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年3月(主编:梅德明) 4、《英语中级口译证书考试:中级听力教程(第4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年3月(主编:周国强) 一、课程性质 《英语口译》是英语专业三年级翻译系列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也是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着重口头翻译训练。口译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语言交际活动,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所感知和理解的信息准确而又快速地由一种语言形式转化成另一种语言形式,进而达到完整并及时传递交流信息之目的的交际行为,是现代社会跨文化,跨民族交往的一种基本沟通方式。表面上看,它似乎是一种被动,单一,机械性的语言传达活动,其实不然,它是一种集语言信息,语境信息,文化信息,心理信息等于一体的综合交际活动,是一种综合运用视,听,说,写,读等知识和技能的语言操作活动。准确、流利是衡量口译优劣的两条基本标准。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与专业相关主题的有关词语、表达方式及句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基本国策及国情,同时也能了解其它国家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概况。本课程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双语基本功,了解口译活动的基本过程,口译过程中大脑的反应,对笔记的要求,各类句式的处理,各类意外情况的处置,以及基本的社交礼仪(着装,提前到场,文具准备)等。本课程以英汉互为口译为主,培养学生掌握口译的基本理论和专题连续传译的技能,帮助学生掌握口译记忆方法,口头概述,口译笔记,及公众演讲技巧以求学生能较准确、流畅地进行汉英对译。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英语专业学生,属英语类专业技能课。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掌握良好的口语水平和娴熟的口译技能。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了解口译基本理论,掌握口译技巧,并运用到不同情景的口译实践当中,可从事一般的生活翻译,陪同翻译,涉外导游以及外事接待等翻译工作。 (一)专业能力目标: 在对语言理解和运用方面,以英语录音、录像、电影电视、多媒体教学片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观赏英文电影、电视、多媒体教学片等,使学生能够增加对语境和语用场合了解;能较好地复述所观看的故事情节,讲述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具备用英语讲述和组织语言的能力;能针对特定语境和语用场合中的若干话题,进行模仿、对话、讨论等,具备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强的上口能力和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较快的语速。经过系统

浅谈口译学习

很早就想写关于翻译的一点东西,就象自己喜欢的某种东西偶尔会忍不住想发个它的PP.可很早之后总是罢笔, 因为不敢拿自己的一点见识出来晾晒,见过一些一线的人类, 他们的风度,从容,流畅和应变,在我眼里象小女孩观看童话里的王子公主,仰之弥高,也恐自己驾御不住这个美丽的水晶球了. 直到今天,在一些认识的和不认识的朋友的询问下,想在这里一次分享一点自己的东西.可能有点新意,可能是个小卒的老套或是絮叨,若能有点点启发,当欣然而笑了,同道中人,有译共享吧. 先说词汇吧,昨天有朋友问我,词汇要什么样的,六级的? GRE的? 对于词汇方面,口译涉及到的大多数是常用词汇,在特殊的场合是专业术语.后者是要临时用功"DO HOMEWORK"的.而对于前者,我觉得英语专业八级的词汇量就可以应付了,而且大家如果熟悉人事部二级口译实务的那本教材,会发现上面的演讲的词汇都比较简单,主要难的是所用的特别的句式和短语搭配,比如说,一个词组或句子里每个词都认识,却当场译不出来或是错译(口译中最严重的错误之一,恶于漏译)或是译不好(我们很多人都感觉自己会遇到的情况),这也属于词汇量的问题,解决和提升方式就是通过平时有心的积累.想大家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今天看到的一个用法,明天口译练习或是工作中就遇到了,刚好派上用场,心里偷偷乐了。 所以对于词汇,这个必须要保证的DD,是个积累,巩固和常用常新的任务.我以前考试记过专四词汇,后来做笔译往脑子里输过红宝书,估计一万左右的词汇是做口译要基本保证的,红宝记下来的话估计二万左右,不过用的比忘的快,剩下残存的还是平时用的上的. 关于词汇的记忆,我比较喜欢分解记忆,看词根,别的各种杂七杂八的做法就不登大雅之堂了. 再说听力, 我觉得上海高口和人事部二口(综合92,实务70)能一次顺利通过,听力占了很重要的角色. 众所周知听力是英语学习者的瓶颈, 而对做口译的人来说又是至关重要的部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般在某个阶段会感觉英译汉比汉译英难搞定的原因. 而解决方式就是多听.而且要用心听,据个人经验,耳机里面放英语做背景声音,然后一边干别的事情好象是灭什么提高听力的效果的(MS只能隔个音什么的).对于这两个考试的准备,高口(三天),二口(四个星期), 我就象个配给不足的小兵,把主要火力全放在了听力上.材料是梅德明的<高级听力教程>,<汉英口译实践>和<英汉口译实践>, 第一本是两遍吧记不清了,后两本不下三遍. 听不懂就再放一遍(不过一般不超过3遍,一是因为没那么多时间,二是要听3遍以上都译不出来的缎子我还是做阅读好了.). 后两本书的MP3有个好处就是,在放完一个英文段子后紧接着就是它的汉语翻译,所以可以在中间按个暂停自己先翻一遍,然后对照看遗漏了那些重要信息点.建议抓大放小,因为小鱼开始游泳的时候,象那些"MOSTLY","TO A LARGE EXTENT"..这样的词挺容易就被忽略了呵呵. 记得以前某个高翻译员说,要想提高听力,用一年的时间,把十盘磁带听坏, 每天三个小时. 这个听起来有点象是某些世外高人和有鸿图之志者所为,我怕要是那样对健康会不会有点损伤? 不过也明确了提高听力

英语口译教学大纲

《英语口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D0111007 D0111005 课程名称英语口译 课程性质英语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含各方向) 开课学期秋季学期 总学时34 先修课程:综合英语1-4 英语听力1-4 英语口语1-4 英语语法翻译理论与实践1-2 英语词汇学跨文化交际学英语语法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英语语言学英文报刊阅读高级英语1-2 英语国家社会与 文化1-2 平行课程:英语测试英语论文写作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教育英语新教材分析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翻译导游业务模拟导游 后续课程:无 课程简介: 口译课是为高年级学生开设的英语基本技能课程。通过讲授口译基本理论、口译背景知识和口译基本技巧训练,使学生掌握口译的基本理论和专题连续传译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口译记忆方法、口头概述、口译笔记及公众演讲等口译技巧,能够基本准确、流畅地进行汉英双语对译。 推荐教材:《口译教程》(雷天放,陈菁主编。新世纪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参考书目: 1、钟述孔,《实用口译手册》,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 2、吴冰,《汉译英口译教程》,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社,1995. 3. 冯建忠,《实用英语口译教程》,译林出版社2002.3 4、林超伦,《实战口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9 5、仲伟合,《英语口译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 6、 CHINA DAILY, CHINA TODAY, VOA,BBC,CRI,CCTV-9 等。 二、课程总目标 本课程旨在进一步加强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听、说、读、译等基本外语能力,并通过英语口译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巧、口译背景知识的讲解和各种题材的口译练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口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常用题材口译要运用到的词语、表达方式等,了解口译记忆方法、口头概述、口译笔记及公众演讲技巧,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母语和外语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基本胜任一般性口头翻译工作;同时结合各项专题口译知识学习,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工作应变能力,开拓职业合作精神,为社会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在课程结束时,学生对外事联络陪同口译工作有初步的了解,并能基本胜任这项工作。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目标 课程主要以介绍基本口译技巧为主线,技巧主要包括:信息听辩、口译记忆、逻辑分析、口译笔记、公众演讲、数字口译、应对策略等。口译技巧训练不仅能培养从事口译工作所需要的技能,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快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以及出色的公众演讲技巧,同时也是学生毕业后胜任实际工作的有利条件。

浅谈英语口译中数字口译的方法和技巧_包欣欣

2013年第11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11,2013 第29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9(总335期) Total No .335 收稿日期:2013—06—12 作者简介:包欣欣(1972—),女,黑龙江肇源人,集宁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英美文学)。 浅谈英语口译中数字口译的方法和技巧 包欣欣 (集宁师范学院外语系,内蒙古乌兰察布012000) 摘要:由于中英文数字具有不同的计量方法,数字口译让翻译人员感觉到十分困难,也成了中英文口译活动中一个容易出现错误的环节。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准确地进行数字口译,这对口译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针对这个问题,就英语口语中数字口译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以期为口译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英语口译;数字口译;口译方法;口译技巧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3)11—0062—0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中外交流也日益频繁,这使口译的需求增加,对于口译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商务谈判、各种陪同访谈以及研讨会上,数字经常出现,并不可避免的被运用,但由于中英双方数字计量方法不同, 给翻译人员造成了困难,且数字口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很多数字不容易记忆,要让翻译人员在极短的时间内,翻译一些繁琐的数字,给他们带来了很大挑战。在经贸以及外事谈判的过程中,如果漏译或错译一些数字,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这不仅使谈判失败,甚至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争端。因此,对于英语数字口译,一定要掌握方法和技巧,避免数字口译的失误,以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一、英语与汉语在数字表达上的区别 英语和汉语由于计量方法的不同,在表达方式上也产生了诸多差别,要想掌握英语口译的方法和技巧,首先要了解英语和汉语在数字表达上的区别。 (一)数字位数表达不同 中文与英文对于数字的位数有着不同的表达方法, 在中文中,每一位数字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法,这是我们都了解的。中文数字从小到大的排列次序依次是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中国的计量单位简洁、易记。英语中的数字表达却与中国存在着很大差异, 英语中是以三位数作为一个计量单位,按照次序,其计量单位依次是百(hundred ),千(thousand ),百万(million ),十亿(billion ),对于其他一些数位,要按照这四个基本单位进行计数,例如,一万,中文有“万”这一计数单位, 但是英语中没有这一计数单位,就要根据基本的计数单位进行推算,“一万”用英语计数即ten thou-sands 。另外,在翻译的过程中,还要重视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数字表达,它们在表达上也具有一定的差异,其重要的差异是在“十亿”这个数位上,下面通过例子说明。例如60亿,这一翻译,美式的英语翻译为six billion ,但是英式英语要翻译为six thousand million ;再比如800亿,美式英语可以翻译为eighty billions ,但是,英式英语要翻译为eighty thousand million 。从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英式英语中对于billion 的表达方式,要通过thousand million 来实现。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掌握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差别,减少口译过程中的失误率。 (二)数字单位的不同 中国与国外的数字单位有很大不同,汉语表达中, 我们经常用到一些常见单位,比如亩、尺、斤,但是英语的表达中却没有这些单位,在英语数字单位的表达中,主要有gram ,kilometer ,inch ,mile 等。由于这些数字与中国的表达不同,给翻译人员带来了一定困难, 翻译人员不仅要掌握这些单位的表达,而2 6DOI:10.16083/https://www.doczj.com/doc/4e3960812.html,ki.jeijp.2013.11.013

口译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口译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11-08-14 11:51:51 Tag: 英语学习资料 学习 我要评论(0) 口译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口译人员要懂得翻译的基本理论和要求,同时必须掌握和运用翻译技巧。在临场翻译之前要尽可能做一些语言上、技术上和心理上的准备;口译时兼做编辑工作,对讲话人的语意进行调整和删减,使译出的话语条理清楚;脑记和笔记有机并用,避免遗漏讲话内容;知识广泛是做好口译工作的基础;树立信心、注意礼仪是做好口译工作的前提。 口译和笔译虽然同属翻译工作,但两者各有特点,其理论技巧和要求各有不同。口译的最大特点是时间的紧迫性,理解表达的准确性,工作的独立性。它对措辞很少有时间进行推敲,甚至根本不容推敲,而且大多数场合不可能借助任何工具书,译员要善于在短促的时间内准确地把握两种语言的反复转换。 无论是谈话,还是谈判或讲课,译员能否以清晰流畅的语言把交谈者的讲话内容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是谈话、谈判或讲课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那么,怎样做好口译工作呢?根据自己在口译实践中的探索和研究,笔者就此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事前准备是做好口译的基础 接受口译任务后,一定要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时间可长可短,视具体情况而定),包括语言上、技术上和心理上的准备。首先要对翻译的内容有所了解。有一次,我临时接到一个翻译任务,世界银行一个代表团要来我市考察一个水利投资项目,代表团中有农业专家、水利专家、环保专家,还有金融专家,作为首席翻译我感到压力很大,因为翻译中必然会有很多自己不熟悉的专业术语。为了不负众望,在不到一天的准备时间内,我查阅了水利、金融和环保方面的相关资料,请教有关专家了解这些专业的常用术语。这样一来,我对这些方面的相关词汇和常见专业术语就有一个大概了解,甚至对将来几天的口译范围也有一个基本估计。再则,就是找项目负责人了解情况,对项目情况熟悉了,翻译起来自然就比较顺手。 口译工作有时侯是以讲课方式进行的技术交流。遇有这种情况,应对讲课人的课题内容,听众的基本情况都有所了解,才不至于临场慌乱。要重视和外宾的第一次见面、安排日程等活动。这种活动一般不涉及很深的技术内容,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正式翻译的一种准备。首先,你可以通过这种初次见面了解并逐渐适应外宾的语言、语调。搞翻译的人都知道,外国人的语音、语调五花八门。比如一个讲英语的代表团并不一定每个成员都来自英美国家,即使这样,也不一定都是正宗的英国人或美国人,其中往往有亚裔、非裔或欧裔等,其口音大不相同。这就要求口译人员不仅能听懂标准外语,而且要能很快适应各种怪腔怪调、不规范的外语。再则,通过初步接触,也能对谈判或讲课的内容有所了解(在事前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案头准备的情况下,这种了解十分重要),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初步接触可以消除临场的紧张感,为下一步正式场合的翻译做好心理准备。 另外,还有一种准备方式,效果更好,这就是和讲话人共同准备,商定讲话纲要,这实际上等于先打一个草稿。有些场合可以这样做:如谈判时中方要提的问题、宴会或其它比较正式的场合可以预先准备讲话内容的开幕词和祝酒辞等。 口译任务中最让人头疼的是讲话人事先准备了讲稿,照稿宣读,而译员对这份讲稿事前又一无所知。这无异乎用口译的方式做笔译的工作。一旦遇到这种情况,译员当然也不能回

英语口译教程

李天舒 主审:冯伟年 编委李天舒朱益平李艳李淑侠赵晓铃 张春娟张录侠何华李超慧宋美盈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 年出版定价:15 元 本教材出版后已作为英语系2001 级,辅修班2002 级,专升本2001 级学生口译课教材。 : 1.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本教材以我国对外交流与合作及口译工作的实际为出发 点,集口译理论、技巧和实践为一体。内容主要包括口译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涉外工作的礼仪 和程序等,重点是口译工作所涉及的各种话题的英汉互译。这些专题材料主要选自国内外中英文报 刊和有关网站的最新资料。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涵盖了我国对外交流中可能涉及到的各种话题,旨 在通过大量的英汉互译实践,使学生掌握口译的基本理论和技巧。 2.英译汉、汉译英并重,双向训练同步进行。口译教学不同于书面翻译教学,可采取英译汉、 汉译英分阶段进行。口头交际是一种双向交际活动;口译通常是在两种语言连续交替转换模式中进 行。因此,口译教学采取英汉互译,双向训练同步进行为好。本教材的总体框架就是根据这一原则设 计和编写的。口译实践是全书的主体部分 本教材分两大部分,十八个单元。第一部分三个单元。第一单元着重介绍口译的基本理论,包括 口译的产生、发展、特点、标准、类型、过程及口译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等。第二、三单元集中介绍口译 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直译法、反译法、意译法、增减译法、口译笔记及各种数字的口译及习语、 引语的口译。另外,第二、三单元在介绍了每一种口译技巧之后都附有相应的英汉互译练习及练习参 考答案。在使用本教材时,教师可根据教材顺序,集中一段时间进行口译理论和技巧教学,着重对 学生进行单项口译技巧训练,使他们通过口译实践尽快掌握口译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闯过口 译中经常遇到的几个难点,为在后面的专题口译训练中能灵活机动、综合运用各种口译技巧,顺利 进行英汉互译打好基础。

浅析口译特点及技巧(英语口译论文)

英语口译期末课程论文题目:浅析口译特点及技巧 班级:1009班 姓名:叶鹏 2014年1月2日

论文摘要 本文从口译的不同角度分析了口译特点, 包括即席性、准确性和复杂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口译的基本技巧及训练内容。文章首先提出了随着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交流日趋广泛,英汉口译变的越来越重要,对口译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接着,文章简单论述了口译的特点。最后分别论述了汉英口译的标准和口译技巧。 关键词:口译特点口译标准口译技巧 引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参与到国际交流中来,亲身感受到掌握一门外语的必要。英语之所以成为大多数人首选的外语,是因为目前全世界每七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是以英语为母语(Native Language)或第二语言(Second Language),还有更多的国家是把英语作为外语(Foreign Language)来使用的。就翻译而言,虽然口、笔译有所不同,笔译训练有助于口译。因此我们要求口译者具有一定的笔译基础,并能够用英语口头表达一般思想。除了语言因素外,直接影响到口译质量和效果的还有其他因素,其中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比如生理、心理的状况等等。 一、口译的特点 1、即席性 即席性即在场性, “是各种口译普遍具有的一个特征, 它是由口语的即席性特点决定的。”口译和口语是密切相关的,口语是口译的基础, 口语的即席性决定了口译的即席性。在此过程中边听边分析整理、边组织、边表达。口译的即席性要求翻译员在此过程中精力集中, 思维敏捷, 仔细观察。 2、准确性 准确性是口译一项最基本的要求。对数字, 人名, 地名等的翻译尤其需要准确性, 一个小小的失误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口译的准确性还体现为译员的口头表达必须准确、清晰、流畅。译员的工作工具是口语, 因此他们的语言表达直接影响谈话的顺利进行, 即使全面复述双方所要传达的意思, 用词不准确,显然非常不好。 3、复杂性 一个优秀的译员不仅要熟悉业务, 而且要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 包括知识水平, 心

浅谈口译教材

浅谈口译教材 口译的飞速发展客观上对从事口译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各大高校陆续开设相关课程培养了符合市场需求的口译人才。这一喜人现象的背后有诸多的条件支撑,比如国家方针政策支持、先进口译配套硬件设施的配备等。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细节但又攸关全局的因素还得继续加以重视,比如探讨激烈的口译教材问题,现今市场上纷繁的口译教程、资格证考试教辅让学习者在购买时莫衷一是,也让口译教学人员在选择时有些许顾虑。笔者在此想就市面上已有的教材,对比浅谈其优缺点以及对其的粗浅建议。 标签:口译;教材;发展 一、引言 最近,在各大高校设置翻译专业、笔译口译考试就是目前第四次“翻译高潮”的最好例证。近年来,由于我国与世界各国交流的加强和发展,对专业口译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语言学习者希望从事这一职业。因此,对译员培训及其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迫在眉睫。2000年,国家教委将口译定为英语专业本科必修课。选用不同的口译教材,影响到口译学习者的收获还关系到口译教学的未来发展,是攸关国计民生的大事。 二、口译教材现状 目前国内的应口译和口译研究教材很多, 这是一喜人的现象。口译研究不断深入,让具有我国特色的口译理论不断完善。截止到2004年底,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编辑出版了“翻译理论与实务丛书”50种,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引进版原著“国外翻译研究丛书”29种,湖北教育出版社先后推出了“中华翻译研究丛书”13种,另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青岛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北京大学出版社等机构近些年也分别编辑出版了若干部有关理论和教学研究的专注、论文集或教材。(刘和平,2005)据不完全统计,杨自俭教授提出20世纪90年代中国内地出版的翻译教材和翻译论著已经达到268种(鲍刚,2005)在我校图书馆搜索,90 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应用型口译教材就有:英语高级口译资格证考试《口译教程》(梅德明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杜,1996 年第1 版、2000年第2版) ;《商务英语口译教程》(夏天主编,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实用英汉口译技巧》(朱佩芬编著,上海华东理工出版社,1995 年第 1 版);《实用英语高级口译教程》(邬姝丽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现代汉译英口译教程》(吴冰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等。近年来针对翻译资格证考试的教材和辅导练习更是很多,如由江晓梅、杨元刚等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学校英语翻译教材系列,《英汉(汉英)交替传译教程》;由卢敏主编,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的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辅导丛书《英语三级(二级)口译考试真题精选》;仲伟合、刘绍龙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指导教程《英语口译实务》《英语口译综合能力》(二级、三级)等。这些口译教材既是口译研究的成果,又对培养和训练口译人员起

xx年个人口译工作总结

xx年个人口译工作总结 xx年个人口译工作总结撰写人: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 xx年个人口译工作总结今年的口译工作差不多了,下周还有三次活,之后进入淡季。年中面试的公司聘用了却再无下文,大部分活都来自l和d引介的公司,因此内容都是面向公务团的交传,以讲座问答形式为主,领域集中在职业教育和农业。 交传水平自认有所提高,特别在理解/记忆方面。 听力基本无障碍了,即便有不熟悉的口音。 每次口译都会拿着纸笔,但最近一个月基本没记过什么,光靠脑子就够了。即使讲者长篇大论,之后也能清晰记起,主干和细节都不会遗漏。 边听会边在脑子里画出逻辑流程图,即便有数字人名,也可以在脑海屏幕里高亮显示,不致遗忘。 疲劳时甚至学会了心不在焉地听,并没有用上全部精力,还是能够全部记住。(仅限熟悉或不太生疏的领域)可以说,口译专用的短期记忆、对信息的梳理概括能力都上了个台阶。 在输出方面还有些可以提高的地方。 嗯嗯啊啊出现得不多,但是经常会“这样”“这个”“这种”“所说的”“之类”“等等”,回头一想完全没必要加上,只是为了拖延时间思考。 有些专用表达仍然会绊在英语词汇上,来不及思考意思本身。比如幼教专业的room leader,其实就是助教或班主任。当时还是陷入了room和leader的分别解释没跳出来。对于这样的简单词汇,经常还会条件反射去想词典上的中文对照,需要继续摆脱这个思维习惯。 还有些常用词汇则相反,中文对照记得不够牢,比如business finance administration……这些只能直译的词,还可以更加条件反射一点,进一步节省脑容量。 说话时的语气和音量总体而言还可以,谨记当年师哥教诲。但是

口译论文:浅析口译的特点与技巧

口译论文:浅析口译的特点与技巧 摘要:本文浅析口译的基本特点,介绍提高口译的技巧,希望对口译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口译;基本特点;技巧 一、口译的基本特点 口译是通过口头表达,将信息由一种语言形式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形式的语言交际行为;它是跨文化、跨民族交往的一种基本交际工具。同时,它又是一种集视、听、说、写、读之大成的综合性语言活动。译员除了应具备过硬的双语能力和"杂学"知识之外,还应具备短时间内处理语言和非语言信息的能力、理解能力、速记或强记能力。当然,掌握一定口译技法也至关重要。 口译主要涉及两个步骤--理解和表达。然而,与笔译不同的是口译涉及的是两种外语学习过程中的单项技能一听 和说。口译过程中,"听"是基础,只有听懂了才能谈得上转换;而"说"是媒介,以口头的形式传递信息。因此,口译有其自身的技巧和方法,涉及到如何记忆、记笔记、数字转换、成语翻译、释义、概括、猜测、信息分流、延时、思考,等等。 二、口译常用技巧 1.词类转换 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叙述多呈静态(stative),介词

相当活跃;而汉语倾向于多用动词,叙述多呈动态(dynamic)。因此,在英汉口译过程中,应尽量使用动词去译英文句中的名词、介词或形容词,并不一定要照搬原文的句式;而在汉英口译中,也应尽量采用名词、介词或其他非谓语形式去译汉语句中的连动式。例如: the structural adjustment of china's economy,overproduction,the migration of surplus rural labor to the cities, the establishment of non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and the growing use of new technologies,all this may be thecauses of growing unemployment and lay-offs. 重新调整中国经济结构,生产过剩,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乡村迁移,建立非农企业,以及不断使用新技术,这些都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人失业或下岗。 2.断句与分句 所谓"断句"主要指的是口译中将英语句子,按适当的意群或概念单位,进行切割处理并译成汉语。口译时,尤其同声传译时,信息源源不断涌来,译员一般只能顺句驱动,把听到的信息及时处理完,才能处理接踵而至的新信息。这样译员可以减轻记忆负担,适当断句可以大大提高口译的质量和速度。例如: (1)i came to china/at an important time.

口译译员需要哪些条件

英语知识 很多人以为,只要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就可以当译员,虽然语言知识是译员的先决条件,就象拳击家必须有两只手一样。但是,众所周知,光有两只手并不足以成为拳击家。所以,仅有语言知识,也不能成为一个译员。语言只是一种工具,译员必须学会如何具体使用这种工具——在这方面就有个素质和修养的问题了。 大多数翻译机构对译员的素质要求并不很高,但要达到这些要求却不很容易。口译人员最基本的要求有:1.领悟力强。即无论发言人说什么,他都能毫无困难地加以领会;2.反应机敏。译员的翻译过程,就象在脑海中打网球一样,对每一个来球,都要能作出迅速而贴切的判断,并把它准确地打过网去;3.记忆力好。对译员的记忆力有三条要求:第一,能贮存几种语言的大量词汇并能在需要时立即取出最恰当的字句;第二,能在某些专业会议期间强记一批技术性很强的名词和术语;第三,对别人的讲话要能尽量清晰准确、一字不漏地记住,但记忆的时间不必过长,事后最好把刚才强记的一切都忘掉,以保持头脑的清新,好记忆更多的其他内容。在这一方面,译员的记忆与演员的记忆刚好相反。演员背诵台词,是为了更好地演出,因此要求记住台词的时间较长,以便今后能反复演出;译员的记忆是为了在片刻之后复述一遍,所以只要求一过即逝。 以上3个条件是从事口译人员的最基本条件,只有具备以上3个条件,才有可能做好口译工作。 作为一个会议口译译员,应该全面发展,不仅能搞同声传译工作,也要能搞即席传译工作,二者缺一不可。 由于同声传译比即席传译更加容易学习和掌握(这点恐怕同很多人的想象相反),所以,作为初学者,在掌握即席传译技术以前,最好先搞一段时间的同声传译工作。也就是说,应该先到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上去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是很少的。由于工作需要,绝大多

浅谈口译及其技巧

浅谈口译及其技巧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口译在国际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不仅对英语口译人员的基本功底提出了要求,也对口译人员在英语口译技巧上提出了相关要求。本文首先对口译的内涵和特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然后从口译的听辨理解、笔记、数字三个方面,对口译的技巧和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英语口译;口译特点及原则;口译技巧 1. 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成为了世界各国沟通的桥梁。从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得到显著提高,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了国际事务中,与世界的交流也变得愈发频繁。口译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国与国之间活动与交流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这个大车轮滚动的润滑剂。近几年,口译译员的需求日益增长,逐渐成为了众人瞩目的一个行业,特别是同声传译,被称为金饭碗、二十一世纪第一大紧缺人才等等。媒体的大量报道、丰厚的报酬、新闻中的露面,都使口译这个职业戴上了令人羡慕的光环。很多人都希望能加入到口译译员甚至同声传译的行列。 2. 口译及其特点与原则 首先,我们先谈论一下口译。什么是口译呢?口译的英语说法是interpretation,interpreting 或者 oral translation(其中"Interpret"来自拉丁语,是“表示、解释”的意思)。 口译从广义上来说,是泛指对晦涩难解之语的理解诠释或是不同语言之间的传译。狭义而言,它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所感知和理解的信息准确而有快速地由一种语言形式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形式,进而达到完整并即时传递与交流信息目的的交际行为,是现代社会跨文化,跨民族交往的一种基本沟通方式。 其实,简单来说,口译就是口头翻译,是翻译的一种形式,是指将一种语言所表述的内容用另一种语言即时准确地用口头表达出来,能够帮助使用不同语言的人顺利地交流和沟通的一种行为。 口译按照形式一般可以分为交替传译,同声传译。按照场合可以分为会议口译、商务口译、外交口译、导游口译、谈判口译等等。 口译的必备要素包括“一种场合、两种语言、三种身份”。“一种场合”是指口译是在一个特定场合为了某个交际目的而进行的交际行为;“两种语言”是指口译通常包含交际双方的两种语言;“三种身份”是指口译中包含speaker,

个人口译工作总结

个人口译工作总结 今年的口译工作差不多了,下周还有三次活,之后进入淡季。年中面试的公司聘用了却再无下文,大部分活都来自L和D引介的公司,因此内容都是面向公务团的交传,以讲座问答形式为主,领域集中在职业教育和农业。 交传水平自认有所提高,特别在理解/记忆方面。 听力基本无障碍了,即便有不熟悉的口音。 每次口译都会拿着纸笔,但最近一个月基本没记过什么,光靠脑子就够了。即使讲者长篇大论,之后也能清晰记起,主干和细节都不会遗漏。 边听会边在脑子里画出逻辑流程图,即便有数字人名,也可以在脑海屏幕里高亮显示,不致遗忘。 疲劳时甚至学会了心不在焉地听,并没有用上全部精力,还是能够全部记住。(仅限熟悉或不太生疏的领域) 可以说,口译专用的短期记忆、对信息的梳理概括能力都上了个台阶。 在输出方面还有些可以提高的地方。 嗯嗯啊啊出现得不多,但是经常会“这样”“这个”“这种”“所说的”“之类”“等等”,回头一想完全没必要加上,只是为了拖延时间思考。 有些专用表达仍然会绊在英语词汇上,来不及思考意思本身。比如幼教专业的.roomleader,其实就是助教或班主任。当时还是陷入了room和leader的分别解释没跳出来。对于这样的简单词汇,经常还会条件反射去想词典上的中文对照,需要继续摆脱这个思维习惯。 还有些常用词汇则相反,中文对照记得不够牢,比如businessfinanceadministration……这些只能直译的词,还可以更加条件反射一点,进一步节省脑容量。

说话时的语气和音量总体而言还可以,谨记当年师哥教诲。但是经常语速太快,说到最后喘不过气或噎到自己……既然记忆方面进步了,可以多放点力气在组织语言上。 对公务团这种活越来越熟悉,有时候甚至往老油条方向发展了。 比如知道他们不会在乎,就简单翻译或没翻译一些人名和公司名。这方面还是得自我警惕。 另外在知识储备方面,还是应该多了解点东西。上次硅谷的有名公司就完全不知道中文名,而澳洲的diploma、advanceddiploma那些到底能否翻成大专etc,一直记在心里却没去查。 最后,这两家公司给的活以后大概也都差不多,现在已经觉得有点无聊。找机会拓展业务领域吧。

浅谈新闻发布会口译技巧说课材料

浅谈新闻发布会口译技巧 导言 目前,新闻发布会已成为中国各级政府介绍新的政策、措施,通报重大事件调查进展情况的主要方式。它以记者提问,发言人回答的方式介绍相关信息,表明相关立场、态度。高层政府举行的发布会一般以两种语言交替翻译的形式进行。现场译员采用各种翻译方法准确、快速的将发言人的话用另一种语言口头传达给记者,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各国公众。新闻发布会中,口译一定是按照这三部分来完成的,即听取信息,转换信息和表达信息。因此,译员在新闻发布会的整个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听取信息在口译过程中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听取信息的质量好坏将严重影响译员的翻译质量。译员在听取原语发言人信息的时候,与一般意义上的听完全不一样。此时的听是听取原语发言人信息的意思,听出原语的逻辑与结构,为后面的口译表达做好铺垫。接收信息后,译员在头脑中马上进行了信息的转换,即把听取到的中文信息在头脑中转换成英文,或是把听取到的英文信息在头脑中转换成中文信息。在说话人停止说话的时候,译员就要马上进行信息的翻译表达了,即将听取到的信息用另外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由于双语的表达方式完全不一样,要求译员具有很强的口语表达能力,才能胜任这份工作。 译员在会中的表现将严重影响到大会的进行,举办一次新闻发布会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译员翻译质量的好坏将决定着大会的成败,所以译员在大会的整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译员个人所承受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掌握翻译的技巧是每个译员必做的功课,不仅为自己的名声,更为所有为这场新闻发布会而工作的人。 第一部分;新闻发布会口译的特点和过程 1.1新闻发布会口译特点 1.1.1即席性 口译是一种具有不可预测性的即席双语传言活动。口译人员需要在准备有限的情况下,即刻进入双语语码切换状态,进行现时现场的口译操作。在新闻发布会上,口译内容千变万化,往往难以预测。译员或许可以通过事先确定的交谈主题来预测交谈各方的话题。但是,译员的任何估计都不可能是充分的,而且主观预测也是靠不住的,甚至是危险的。此外,发言人与记者都希望能连贯表达自己的思想,并能迅速传递给对方。但是由于在语言不同的交际双方之间介入了一个传言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表达的连贯性和接收的快捷性。这就要求译员具有高超的即席应变能力和流利的现时表达能力。 1.1.2独立性 在新闻发布会中,译员属单打多的个体工作者,其劳动具有很强的独立操作性,译责重大。通常,译员在整个口译过程中基本上是孤立无援的。译员必须随时独立处理可能碰到的任何问题。有些问题属语言类,与译员的双语知识有关;有些属文化传统类,与译员的民族知识有关;有些属自然科学类,与译员的学科知识有关;更多的属社会科学类,与译员的社会、文化、国情、时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有关。 译员无法回避面临的任何一个问题,无路可退,只有正视每一道难题,及时处理每一道难题。在口译过程中,译员不可能查询工具书或有关参考资料,也不能频频打断说话者,要求对方重复自己所讲的内容,解释其中的难点。作为个体劳动者,译员要对自己的口译负责,不可胡编乱造,信口雌黄,自我得意; 不可“自圆其说”,瞎猜乱凑,以期歪打正着;不可“你说你的,我译我的”,两条铁轨,永不相交。译员应该认识到,“译(一)语即出,驷马难追”。自己的译语,字字句句,重如千金,随意不得。有些场合口译出错,还可期望在以后起草书面协议时予以纠正。然而许多口译,如国际会议口译,没有后道工序的补救机会。对于口译,所谓的“译责自负”原则没有多大意义。译员自知“译责”重大,只是在重要口译场合铸成大错,恐怕自己想“负”此责,也“负”不了。 1.1.3综合性 在新闻发布会中,口译是一种综合运用视、听、说、写等知识和技能的语言操作活动。“视”是指译

口译的标准

口译的标准 时间:2008-10-06 14:34来源:口译网作者:口译网点击:3066次 The Criteria of Interpretation 衡量口译优劣有两条基本标准:一是准确,二是流利。 自从严复提出了“信”、“达”、“雅”翻译三标准之后,翻译界尽管对“信、达、雅”的解释各有不同,但是大部分学者对这些标准所持的态度是肯定的。翻译能做到“信、达、雅”固然不错,问题在于翻译不是照相业的复制行当,难以做到“信、达、雅”三全。基于不同文化的各族语言在翻译过程中难保原汁原味原形原貌,因而“信、达、雅”只能是相对的。有时“信”虽然达标,而“达”和“雅”却有所不达,有所不雅。于是便出现了“信、达、雅”三标准之主从关系的争论。时至今日,争论仍在延续,焦点无非集中在翻译究竟应以“直译”还是“意译”为本的问题上。 其实,“信”、“达”、“雅”作为衡量笔译作品质量之优劣的三条标准,是一个互为依存、缺一不可的整体,片面强调“直译”或“意译”的孰主孰辅是无意义的。一篇上乘的译文从内容到形式都应忠实反映原文的内容和形式,都应被译文的读者所感知和理解。译文的内容、精神和风格不可顾此失彼,应该基本做到“信”、“达”、“雅”。任何刻意的直译或意译行为,单方面地求“信”、“达”、“雅”中的某条标准,严格说来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翻译,而是“改译”或“编译”。 至于口译的标准,套用笔译的“信、达、雅”三原则是恰当的。口译不同于笔译,口译的“现时”、“现场”、“限时”的特点决定了口译的标准有别于笔译的标准。衡量口译质量的基本标准应该是“准确”和“流利”。 首先,口译必须“准确”。不准确的口译可能是“胡译”,可能是“篡译”,也可能是“误译”,是不能容忍的。准确是口译的灵魂,是口译的生命线。准确要求译员将原语这一方的信息完整无误地传达给目标语的那一方。具体说来,口译的准确涉及口译时的主题准确、精神准确、论点准确、风格准确、词语准确、数字准确、表达准确、语速准确以及口吻准确等方面。归根结底,准确的译语应该同时保持原语的意义和风格。准确的口译不仅是双语成功交际的保障,而且也是译员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的集中体现。准确的口译不仅体现了译员对交际活动的尊重和负责,而且也体现了译员对交际双方的尊重和负责。必须指出,我们所讲的准确性并非是那种机械刻板的“模压式”口译或“盖章式”口译。例如,对原语者明显的口吃,不可妄加模仿。如法炮制说话人的语疾不是忠实翻译,而是人身侮辱。对交际一方过快或过慢的语速、明显的口误或浓重的口音,译员也不可模压炮制,鹦鹉学舌般地如数传递给另一方。 “流利”是译员必须遵循的另一大标准。译员在确保“准确”口译的前提下,应该迅速流畅

浅谈口译人员的要求

专心翻译 做到极致 浅谈口译翻译人员的要求 1.过硬的双语功底 口译员的工作要在至少两种语言之间进行转化,因此必须具备过硬的双语功底。译员的双语能力不仅指通晓基本语言知识,如语音语调、语法结构、词汇语义等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如何运用听、说、读、写、译等语言知识的技能。此外,译员还应该了解各种文体或语体风格和语用功能,掌握一定数量的术语、委婉语、习语、略语、诗词等的翻译方法。 2.广博的学识 口译还具有跨文化交际的功能,因此需要有广博的学识才能在不同文化的沟通过程起到桥梁作用。译员中间有这样一句话流传甚广:An interpreter should know something about everything and everything about something 。意思大家也都明白,一语道出了对译者的高要求,即译者既要做各个领域的通才,又要做某个专业领域的专家,译员的奋斗目标就是成为generalist 的同时成为specialist 。因此,译员必须掌握广博的百科知识、常识性知识、文化知识、语境或情景知识。要做到这点,必然要求译员应该要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具备快速学习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 3.娴熟的表达技巧 译员必须具备娴熟的表达技巧,口译的质量要求,一般来说,就是语言流畅,语速适中,无明显错译、漏译,做到吐字清晰自然、措辞准确恰当、表达干净利落、语句简洁易懂,概括起来就是“流畅、平稳、准确、完整”。准确从来都是翻译的最基本要求,对原文的忠实是译员翻译工作的基本要求。而流畅是口译表达的特殊要求,它是时间和精神压力下对于口译员功力的考验,最能反映出口译员跨越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素养。 4.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在我所知道到的口译员中,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心理素质都超强。他们的口译工作经历,无时无刻不在向世人告知:口译难,难于上青天,但要上青天也不是不可能,那就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口译员在工作时,都是神经绷得紧紧的,他们拼的不是寂寞,是脑力、体力和心理。在这种高压环境下工作时间过长,译员就会感觉缺氧、想吐,有头晕目眩的,有全身大汗淋漓的,甚至有当场晕倒的。所以同声传译员每持续工作20分钟,就必须轮换休息。在翻译现场,经常出现一些突发情况:会议上事前没有安排发言的人临时上台发言,对译员的心理和应变能力是一种考验;不同口音,如印度口音,中东口音,甚至是不太标准的英语发音,会让传译员面临输入障碍的同时,也增大输出的难度;有时还要对平常

《英语口译》复习大纲

《英语口译》复习大纲 课程编号: 03113 课程名称:英语口译任课教师:刘璐 适用专业、层次:英语专业专升本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为大学高年级英语专业学生培养专题连续口译能力,了解口译相关的知识而设置的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了解口译的基本解论,如口译简史、口译的大致分类、口译的目标、口译的过程、口译人员的基本要求。基本掌握外事简短致词的常用中英文表达,熟练掌握当今热门话题(教育、体育、改革开放、经济特区、妇女儿童、医疗卫生、环保、外交政策等)的汉-英连续性口译,并能逐步培养口译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重点章节简介 本课程共分16个单元,重点单元有: 第三单元:教育 第四单元:经济与改革

第七单元:外贸与经济特区 第八单元:妇女与儿童 第十单元:医药 第十四单元:环保 第十五单元:中国的外交政策 三、本课程重点和难点内容简介 1、专门话题 (1)体育专题的常用表达; (2)教育专题的常用表达; (3)改革与开放专题的常用表达; (4)外贸与经济特区专题的常用表达; (5)妇女与儿童专题的常用表达; (6)医疗卫生专题的常用表达; (7)环保专题的常用表达; (8)中国外交政策专题的常用表达; 2、口译技巧 (1)做口译笔记的基本技巧; (2)意译的基本技巧;

(3)口译中常用的重复、重新组织及忽略的基本技巧; (4)比例、百分比及多位数的口译技巧; (5)会议、外交场合致词的口译声音、语速技巧; 难点内容有:外贸与经济特区专题、环保专题、中国外交政策专题的段落连续性翻译以及口译技巧的形成。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要求能够对一般的简短致词,如欢迎词、答词、欢送词、告别词等进行熟练的汉译英或英译汉的传译。能够有意识地,并且逐步熟练地运用课堂所学口译技巧对体育、教育、改革开放、外贸、妇女儿童、医疗、环保和中国外交专题的相关表达进行连续性翻译。 四、本课程内容疏理及应用领域、应用方法讲解 口译外语工作者的基本功之一,汉译英口译教程有两大任务,一是帮助学生了解、熟悉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一些重大方针政策;二是培养学生的专题连续口译能力。学生上课前必须先预习并掌握教材的第一、第二部分,即背景阅读材料和专题的词汇和表达法,这样老师上课时可将重点放在段落的口译。应该特别指出的是目前国内外形式发展极快,学生必须关心国内外大事,随时学习并积累知识,收集资料。 由于中国频繁地和国际社会进行交流,外事活动日益增多,课程在前三单元安排了外事接待中常用的简短致词,如欢迎词、答词、欢送词、告别词、祝酒词。要求学生能非常熟练地对于常见的简短致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