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环境保护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几个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11.36 KB
- 文档页数:4
涪陵区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涪陵区位于重庆市东北部,是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区域,同时也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地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绿色发展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涪陵区在推进绿色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寻求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一、存在的问题1. 工业化发展对环境的影响较大:涪陵区的工业体系相对庞大,工业企业庞大,废气、废水排放量大,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2. 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农业在涪陵区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由于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存在着自然资源的严重浪费和土壤污染等问题。
3. 能源消耗问题: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能源被消耗,而且主要依赖于传统能源,存在严重的能源枯竭问题。
4. 人民生活质量不高:与发展水平不相称,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期望有一定差距。
二、对策研究2. 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型:涪陵区应推行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突破传统农业模式,加强农业保护和资源的科学化利用,减少农业对环境的破坏。
3. 发展绿色能源:涪陵区应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4. 加强环境教育:加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推进环保教育,提高居民对绿色环保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
5.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促进绿色技术的研发,提高关键技术创新水平,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6. 完善政策法规: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法规建设,强化对环保的行政管理,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7. 加强监督管理:加大对环境保护的监督力度,严格依法惩处对环境造成破坏的行为,维护环境的良好生态。
涪陵区在推进绿色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促进环保生产方式的转型,从源头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加强环保意识的普及,建立健全的环保管理体系。
只有这样,涪陵区才能朝着绿色发展的目标稳步迈进。
重庆生态环保工作总结
近年来,重庆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保工作,不断加大投入,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全市各级政府部门和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下,重庆的生态环保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重庆市政府加大了对环保工作的投入。
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政府不断加大对环保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大力推动生态环境建设。
例如,加大了对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提高了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有效减少了水体污染。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环保科研和技术创新的支持,推动了环保技术的不断进步。
其次,重庆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了对环保工作的监管和执法力度。
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环境违法企业进行了严厉的处罚,有效震慑了一些不法企业的违法行为。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了一些环境问题。
然而,重庆的生态环保工作仍面临一些挑战。
一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和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是一些企业和个人对环保意识不强,环境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三是一些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行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环保工作的效果。
综上所述,重庆市政府在生态环保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今后,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环保工作的投入,加强对环保工作的监管和执法力度,提高市民对环保的意识,共同努力,为重庆的生态环保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就。
重庆市永川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问题及对策卢本琼 肖弟康(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402160)[摘 要]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此,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梳理当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主要工作情况,发现其中存在农民主动参与度不高、资金投入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强化组织领导、落实重点工作、发动社会力量等措施来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环境整治;农村人居;重庆市永川区[中图分类号] D422.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06-131-40引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之后,“三农”工作重心逐步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则成为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1]。
为此,笔者以重庆市永川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为例,分析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希望能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1永川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及成效1.1 主要工作情况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打的第一场硬仗。
根据《永川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建设目标,“十四五”时期当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清脏、改厕、治污、减排、创美共5个方面。
现将这5个方面的工作情况分述如下。
1.1.1 立足全面“清脏”,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情况。
一是建体系。
永川区建立了“户集、村收、镇运输、区处理”的垃圾收运模式,基层垃圾收运网络基本完善。
二是增设施。
截至目前,永川区新配备垃圾桶28 499个、垃圾箱2 684个、垃圾运输车辆85台,新设置垃圾中转站9座。
三是强队伍。
当地建立了以村(社区)为基础的保洁单元及各村垃圾前端收集保洁专职队伍。
目前,永川区共有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兼职管理人员423人、农村保洁人员2 208人。
1.1.2 抓住关键“改厕”,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重庆发展问题和建议经过15年发展,重庆市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积极探索内陆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路子,把重庆努力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围绕这一目标的实现,要求重庆建成“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贸易大通道,成为内陆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先行区”。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失衡,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发展的不平衡最根本的是对外开放程度不平衡,我国东部经济的对外依存度过高,而西部经济对外开放度又过低。
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快西部大研发战略。
推动内陆开发型经济的大发展。
这是实现我国经济协调发展的个大问题,重庆市作为内陆城市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体系,发展对外易,并以刺激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或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这是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回顾我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一个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南到北,由东到西的过程。
中西部内陆省会城市,包括重庆在内的几个长江沿岸城市,是在继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之后,第四个层次开放的。
由于开放较晚,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一定的差距。
因此,重庆的对外贸易发展,既要借鉴沿海发达地区的实践经验,又要因地制宜,找好切入点,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为加快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提出有益的经验。
从发展先后看,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往来,大都是先发展货物贸易,货物贸易是国际贸易中最基本、最主要的部分,也是最能引起注意的部分。
1986 年初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根据当时国际经济往来的实际情况,把服务的进出口也纳入对外贸易的范畴。
国际服务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发生的,以提供活劳动的形式而满足他人需要并获取外汇报酬的交易活动,包括商业性服务、销售、金融、通讯、运输、建筑及教育卫生、旅游等服务内容广泛而丰富。
重庆将要建成的国际贸易大通道和对外开放的先行区。
重庆生态环境调查报告随着人口密集度和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重庆市作为我国重要的中西部城市,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改善重庆市的生态环境,近期市政府对重庆市的生态环境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
本文将对《重庆市生态环境调查报告》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调查背景重庆市位于长江上游,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由于历史原因和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态环境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为了更加科学地认识重庆市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制定出科学的保护和治理方案,《重庆市生态环境调查报告》应运而生。
此次调查由重庆市固体废物处置中心牵头,重庆市环保局等16家单位参与,历时近半年完成。
二、调查结果1.生态环境总体概况重庆市总面积为8.23万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区面积为35.6万公顷,占地面积的43.2%。
重庆市境内景观类型较为丰富,主要包括石山、丘陵、平原、山地、湖泊和河谷等景观。
2.大气环境质量重庆市空气质量总体上仍处于较差的水平,PM2.5、PM10等主要污染物浓度较高,导致城市大气污染问题严重。
重庆市水环境质量总体状况尚可,但南岸区和江北区的江河水质较差,主要原因是排污口集中、废水处理不彻底等问题。
4.土壤环境质量重庆市土壤环境质量较差,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农药、有机污染物等。
其中,工业用地、农业用地和市区用地的土壤污染比较严重。
5.噪音和固体废物重庆市噪音污染比较严重,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和交通干道。
固体废物处理方面,近年来重庆市推行了一系列垃圾分类、绿色回收等措施,但仍存在垃圾分类难度大、垃圾神仙少等问题。
三、调查分析1.生态环境总体状况重庆市的生态环境总体状况还是比较良好的,除了城市化进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外,还有许多地方保留了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
2.大气环境质量重庆市作为一个山城,地理条件并不利于空气污染排放,因此,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需要更加严格的规章和控制,以减轻空气污染的负担。
水资源和水环境对重庆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水污染是城市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
重庆中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重庆,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面临着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
城市发展的迅猛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导致了各类污染源的增多,特别是大气污染问题更是突出。
本文将从污染源分析、影响及解决方案三个方面来探讨重庆作为中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的现状和解决途径。
一、污染源分析重庆空气污染问题的根源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工业排放重庆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工业城市,工业排放是重要的污染源之一。
大量的燃煤和化工行业的废气排放,以及工业废水排放中的污染物,都对空气质量造成了直接的影响。
2. 交通尾气城市交通是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重庆作为交通枢纽,机动车数量众多,尤其是摩托车和公交车的使用率高,导致排放的尾气污染严重。
3. 煤炭燃烧重庆地区以燃煤为主要能源,大量的家庭和工业用煤排放的烟气,成为重要的空气污染源。
尤其是冬季取暖季节,燃煤污染尤为严重。
二、影响重庆空气污染的严重程度对居民的生活和健康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1. 健康问题重庆的空气污染使得居民的健康状况受到威胁。
大量的悬浮颗粒物和有毒气体进入人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如哮喘、慢支和肺癌等。
2. 经济影响重庆空气污染的严重程度也对城市的经济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由于空气质量低下,企业和人才的吸引力减弱,大气污染治理成为限制重庆经济发展的瓶颈。
三、解决方案解决重庆空气污染问题需要全面的措施和持续的努力。
1. 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传统工业向清洁高效、低污染的产业转型,减少污染源的排放量。
鼓励发展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降低对煤炭的依赖。
2. 加强交通管理采取措施减少机动车的数量和尾气排放。
推广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便利性和覆盖范围。
加大对尾气排放的监管力度,推广清洁能源车辆的使用。
3. 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加强大气污染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提高对污染源的监管和惩罚力度。
完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积极开展科研和技术创新,提高污染物治理的效能。
政治必修四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高二政治期中考试快到了,政治必修四复习的如何呢?做一份试卷检测下吧!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政治必修四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政治必修四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5分,共计20分)1.某人得了重病,大家劝他去医院检查,可是他说:“这都是命啊,是由天注定的,我何必与天命作对呢。
”结果,这个人的病情进一步加重。
由此可见(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②自发的世界观不利于更好地生活③生活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④2.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我注意过,即使是那些声称‘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在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
”可见( )①声称者的“言”体现了其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②声称者的“行”带有自发唯物主义的倾向③声称者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脱节的④唯心主义在理论上是没有意义的,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A.③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④3.一艘轮船在航行中突然遇到暴风雨,船长大声喊道:“谁会祈祷?”船上一名神父自告奋勇地回答:“我会!”船长说:“那好,你就开始祈祷吧!其他人都套好救生圈等待,因为缺少一个救生圈!”从哲学角度看,船长的做法 ( )A.是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表现B.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表现C.是对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肯定D.是对唯心主义世界观的暗讽4.毛泽东说:“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
”这表明( )①人们创造哲学最终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②哲学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于宇宙和人生的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思考而形成的科学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④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A.③④B. ②④C.①③D. ①②5.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对这里“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 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B. 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C. 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D.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6. 2010年10月9日上午11时32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三次近月制动,顺利进入轨道高度为100公里的圆形环月工作轨道。
2023年重庆环保行业市场环境分析一、市场概况重庆市是我国内陆城市中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其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在中西部地区领先。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重庆市加大了环保领域的投入,逐步形成了以重庆市环保局为核心的良好市场环境。
重庆环保行业市场环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二、市场需求重庆市的环保需求市场主要包括空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处理等细分领域。
重庆市的特点是:人口多、市场大,石油化工、燃气、电力、钢铁等重点行业集中,环保治理难度大,但需求量极大。
加之政府的政策支持,环保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空气污染治理是当前的重点之一,该领域的市场需求集中于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领域。
随着交通量的增加,汽车尾气排放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空气净化设备需求量不断增加。
水污染治理是另一个重点领域,目前主要涉及江河湖泊和工业废水两个领域。
水质恶化导致水资源短缺,饮用水压力加大。
固体废弃物处理领域是另一个市场需求大的细分领域,市场需求主要来源于城市垃圾处理和工业固废处理。
三、市场竞争重庆市环保行业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主要包括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等。
国有企业具有资源和资金优势,拥有优质的客户资源和政策支持。
但是,国有企业经营效率低,企业体系不灵活,缺乏创新和动力。
国际品牌企业在技术创新、资金和品牌优势上实力强大,同时能够引入国际资本和先进科技。
但是,外资企业在市场准入、项目合作等方面受到限制。
民营企业由于创新力强、资源灵活、管理灵活,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但是,由于缺少政策和资金支持,它们往往难以融入市场竞争。
四、市场前景我国加强环保治理,推动绿色发展的政策越来越明显,对环保行业从业者带来了更大的机会。
未来几年,重庆市环保行业市场对具有核心技术和品牌优势的企业将更加重视,市场份额将更加多样化,竞争更加激烈。
关于强化城市生态修复,促进重庆城市品质提升的建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重庆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为了促进城市品质的提升,我们建议加强城市生态修复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重庆市应该大力推进城市绿化建设,增
加公园、绿地、林地等自然场所的建设和改造,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2. 建立城市生态系统。
重庆市应该建立完善的城市生态系统,
加强各种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保证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发展。
3. 推广绿色出行。
重庆市应该积极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如骑行、步行、公共交通等,减少汽车的使用量,降低空气污染和交通堵塞。
4. 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
重庆市应该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和治
理体系,加强对环境污染源的监管,对环境污染进行有效治理,保障城市生态环境的健康和稳定。
以上建议旨在加强城市生态修复工作,促进重庆城市品质的提升,希望得到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
- 1 -。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1.27•【字号】渝府发〔2022〕11号•【施行日期】2022.01.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现将《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2022年1月27日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2022年1月目录第一章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形势第一节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第二节生态环境保护仍然任重道远第三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迎来重要机遇第二章开启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新征程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主要目标第三章以碳达峰碳中和为总抓手引领绿色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第一节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第二节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第三节开展碳排放达峰行动第四节推动“一区两群”绿色发展第五节加快科技创新助力环保产业发展第四章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第一节构筑生态安全空间格局第二节保护重要生态系统第三节治理修复生态退化区域第四节保护生物多样性第五章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第一节改善水环境质量第二节提升大气环境质量第三节协同防治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第四节治理农业农村环境污染第五节管控噪声环境影响第六章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领域重大风险第一节健全环境风险防控体系第二节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管理第三节防范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风险第四节强化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防控第五节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领域社会稳定风险第七章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加强区域联防联治第一节推动生态共建第二节深化污染共治第三节共推绿色发展第四节促进信息共享第五节加强与其他省市交流合作第八章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节健全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第二节提高生态环境精准治理能力第三节提高生态环境科学治理能力第四节提高生态环境依法治理能力第五节健全生态环境治理市场机制第六节健全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第九章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第十章健全规划实施机制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切实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根据《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0.05.11•【字号】•【施行日期】2000.05.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决定(二000年五月十一日)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确保三峡工程库区和整个长江流域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为完成江泽民总书记交办的四件大事,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完成中央赋予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历史使命,实现巴渝大地山川秀美,现就加强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如下决定: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祖国秀美山川,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三峡工程库区,是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地区。
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是完成江泽民总书记交办重庆的四件大事之一。
近10年来,特别是近3年启动重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以来,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较大成绩。
但是,由于历史、人口、资源、发展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市生态环境仍很脆弱,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生物多样性破坏较大,自然灾害频繁,人地矛盾突出,环境质量较差,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完全得到遏制,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任务重、难度大、时间紧迫。
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切实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上重要日程,坚定信心,严格要求,密切协作,持续奋斗,举全市之力,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动员和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打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攻坚战。
重庆市情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1999年,美国《财富》杂志将重庆列为中国排名第四的最具投资潜力、发展潜力和竟争力的城市。
2.重庆简称渝,是中国西部惟一的直辖市。
3.重庆雨季集中在夏秋,也有“雾都”之称。
4.重庆市常年雨量充沛,但分配不均,主要降水量集中在4月至9月。
5.古代重庆名为巴。
6.宋朝时,重庆的名称由恭州改为重庆府。
7.重庆市树为黄葛树,市花为山茶花。
8.重庆共 40个区县(自治县、市)。
9.重庆既以山城著称,又以江城扬名。
10.重庆要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首先要建成三中心、两枢纽和一基地。
11.把重庆建设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基本标志要求是资源配置市场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市政建设现代化和城市管理规范化。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多选、少选、不选皆不得分)1.下列关于重庆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CD )。
A.重庆是中国西部惟一的直辖市B.重庆的地貌以丘陵、高山为主,坡地面积大,层次性明显C.重庆坐落在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D.重庆既以山城著称,又以江城扬名2.下列关于重庆的历史变迁,说法不正确的有( B )。
A.古代重庆名为“巴国”B.战国时期,吴委张仪在巴国筑江州城(今重庆),以统治巴国,距今2200多年C.隋统一中国后,实行州、县二级制。
开皇三年,改江州为渝州D.明朝,在全国实行省、府、州、县四级行政建置,重庆府为四川省所辖13府之一,含3 州、17县。
其中,重庆府直辖11县3.新世纪,重庆被赋予进一步发挥( ABD),带动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重任。
A.区位优势 B.窗口作用C.强化生产作用 D.辐射作用4.将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基本要求之一为功能定位要求,包括(ACD )。
A.支撑功能 B.分散功能C.强化生产功能 D.服务功能5.关于重庆人口的年龄构成的突出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
A.人口年龄构成为老年型,并继续向老年型方向发展B.目前重庆市人口的生育高峰期尚未结束。
2024年重庆市环境统计公报2024 年,重庆市在环境保护方面持续发力,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公报旨在全面、准确地反映重庆市在这一年中的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情况。
一、环境质量状况(一)大气环境2024 年,重庆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_____天,较上一年度增加了_____天。
主要污染物 PM25 年均浓度为_____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了_____%;PM10 年均浓度为_____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了_____%。
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等污染物浓度也均有所降低。
(二)水环境重庆市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质总体保持稳定。
长江、嘉陵江、乌江等干流水质均达到或优于国家规定的Ⅲ类标准。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 100%,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_____%。
在重点流域治理方面,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水污染防治措施,部分支流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三)声环境重庆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_____分贝,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为_____分贝,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但在一些城市中心区域和交通要道,噪声污染问题仍需进一步关注和解决。
(四)土壤环境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未出现明显的土壤污染加重趋势。
但在一些工业集中区和农业生产区域,仍需加强土壤污染监测和防控工作。
二、污染物排放情况(一)废气污染物排放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_____吨,氮氧化物排放量为_____吨,烟(粉)尘排放量为_____吨。
其中,电力、钢铁、化工等重点行业的废气减排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部分中小企业的废气治理仍需加强。
(二)废水污染物排放工业废水排放量为_____万吨,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为_____吨,氨氮排放量为_____吨。
生活污水排放量持续增加,成为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三)固体废物排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_____万吨,综合利用率为_____%。
浅谈重庆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构想的基本原则及实现措施本文,主要就我国重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理念的基本战略进行分析,然后将其中的主要原则进行阐述,对于如何更好的构建绿色发展理念,进行进行了有效的逻辑分析,希望能够更好的提升我国当前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潜力和动力。
标签:重庆长江经济带;生态绿色发展理念;路径研究一、引言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实,而在整个过程中,必须要通过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来实现,对于重庆长江经济带来说,其作为我国南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其可以很好的进行我国南方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实,因此,这就是在进行绿色发展理念时,必须要考虑的关键性问题,对于其中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来说,其主要的目标是为了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国家首次协同流域管理、区域发展、产业转型、空间优化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发展。
可见,这个战略主要是为了更好的提升我国长江经济带的后续发展动力,提升其主要的发展潜力。
因此,本文主要就我国重庆长江经济带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和原则进行研究,然后就如何更好的进行战略发展进行阐述,而在整个路径上,主要采用的就是重点任务、要素支撑、体制机制改革这3个方面,通过有效的相互协调,以便能够更好的提升我国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劲头,实现我国绿色发展的基本目标和要求,因此,下面就主要的原则性进行阐述,希望能够在坚持基本的方向上,进行有效的研究和发展。
二、重庆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构想的基本原则首先,明确基本方向。
对于重庆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构想的实现来说,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依据国家对于重庆和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要求进行制定相应的策略方法,只有在明确的原则性指引下,才能够真正的落实基本的策略。
其次,坚持基本理念。
在整个发展中要积极坚持住以“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为指导,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守住发展与生态的双底线,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家发展战略,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涪陵区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涪陵区作为重庆市的一个重要区域,一直致力于绿色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有效的对策,促进涪陵区绿色发展的持续、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一、问题分析1.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涪陵区的资源利用效率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涪陵区的工业发展较快,许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能源和资源的效率不高,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在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中也存在着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还对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2.环境污染严重尽管涪陵区近年来加大了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投入,但是由于区域内的工业企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较大,导致了涪陵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重。
空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影响了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也跟周边区域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3.生态保护工作不到位尽管涪陵区的自然资源丰富,但是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并不到位,导致了山水、植被等生态系统的破坏,也影响了区域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这不仅对区域的生态安全造成了威胁,也限制了涪陵区的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二、对策研究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涪陵区可以加大环保技术研发力度,提高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在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中也可以采取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2.加强环境治理为了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涪陵区可以加大对工业企业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的监管力度,推行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在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可以加大对环境治理工作的投入力度,改善区域的环境质量。
3.加强生态保护为了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涪陵区可以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保护好山水、植被等生态系统,促进其良性循环。
可以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激励各方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也可以加强对违规开发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好区域生态环境的整体利益。
2023年重庆环保行业市场分析现状重庆市作为中国最大的直辖市之一,拥有庞大的经济体量和人口基数,同时也是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
然而,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重庆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环保行业市场也因此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一、市场规模重庆环保行业市场规模庞大。
根据统计数据,目前重庆市环保产业总产值已经超过千亿元,占全市GDP比重约为5%。
其中,重庆市废弃物处理行业规模居全国前列,废水处理、废气治理等行业也迅速发展。
二、市场需求重庆市环保问题日益突出,对环保设施和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首先,废水处理市场需求旺盛。
重庆市水污染严重,废水处理设备和技术的需求量大。
其次,废气治理市场潜力巨大。
重庆市有大量的工业企业,废气排放问题突出。
此外,重庆市垃圾处理市场也十分活跃,对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和技术的需求量大。
三、市场竞争重庆市环保行业市场竞争激烈。
目前,市场上环保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众多,其中不乏大型环保设备制造商和运营商。
竞争主要体现在价格、技术、服务等方面。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吸引客户。
四、发展趋势未来,重庆市环保行业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一方面,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环保政策的力度也将不断加大。
另一方面,居民环保意识的提高也将推动环保行业的发展,消费者对环保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重庆市环保行业市场的现状分析可见,市场规模庞大,需求量大,竞争激烈,发展潜力巨大。
对于环保企业来说,要抓住机遇,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升竞争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政府应该继续加大环保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为环保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摘要: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和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性步骤之一。
党中央、国务院在作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同时,把西部的生态与环境保护列为西部大开发的首要内容和紧迫任务。
这是我国在发展与环境关系上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深化。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同志提出,西部地区在大开发的过程中要努力实行环境保护的跨越式发展(见2000年8月9日《中国环境报》)。
重庆市在西部大开发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
关于重庆市的环境保护在西部大开发中是否有必要和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问题,是重庆市政府在制定发展战略时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
关键词:跨越式一控双达标环境保护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和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性步骤之一。
党中央、国务院在作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同时,把西部的生态与环境保护列为西部大开发的首要内容和紧迫任务。
这是我国在发展与环境关系上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深化。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同志提出,西部地区在大开发的过程中要努力实行环境保护的跨越式发展(见2000年8月9日《中国环境报》)。
重庆市在西部大开发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
关于重庆市的环境保护在西部大开发中是否有必要和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问题,是重庆市政府在制定发展战略时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再谈必要性所谓跨越式发展,从字面上讲,应该是指超越常规“路径”的快速发展。
最近几年,我国电讯事业的发展就是一种典型的跨越式发展。
从世界角度看,中国廿多年改革开放形成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是一种跨越式发展。
所谓环境保护的跨越式发展,应该是指后进的地区不必重复先进地区曾经走过的一些路段,在先进地区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和在国家的帮助扶持下,加快环境保护的发展速度,较快地改变环境保护落后的状况。
如果说,西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决定着西部地区的环境保护必须实行跨越式发展,环境保护的跨越式发展是确保西部大开发沿着可持续发展道路前进的必要保障的话,那么可以说,这个论断特别适合于重庆市。
三峡库区的百分之八十在重庆,生态与环境问题是三峡工程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众所周知,江泽民总书记交给年青的重庆直辖市“四件大事”,其中之一就是生态与环境保护。
应当指出,三峡库区的生态与环境保护并非仅仅只关系到重庆市,而且关系到长江中下游的生态与环境安全,关系到长江中下游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三峡工程蓄水发电在即,库区环境工程进展滞后的情况下,重庆市环境保护的跨越式发展,不仅是重庆市的需要,也是国家的需要。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重庆的环境保护虽然取得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重庆的环境保护相对滞后。
环境管理、环境建设、环境投入、环境质量差距较大,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任务重、难度大、时间紧。
现在离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只有很短的时间了,离2009年三峡工程全面建成也只有7年多的时间了,重庆市尚有多达一百多亿元的水污染治理工程有待解决。
重庆市至今仍然是大气污染最重的城市之一。
重庆也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之一,稍有不慎,容易引起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解决这些时间紧、难度大的问题,不实行跨越式发展是不行的。
[!--empirenews.page--] 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重庆的经济发展必须而且可能走在西部地区前列。
这一点,已经成为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和重庆市人民政府的庄重誓言。
从重庆目前在西部地区的经济指标排位来看,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经济必须实行跨越式发展。
那麽,无论从直辖市地位来讲,还是从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意义讲,重庆的环境保护也应当走在西部的前列。
但从目前的城市面貌和环境质量来看,离西部前列还有相当的差距。
例如,大气质量重庆就不如昆明、成都、桂林、南宁等城市。
重庆市政府提出将重庆建成山青水秀的“山水园林城市”。
而上述几个城市目前都在重庆之前,尤其是昆明和桂林可以说已经是“山水园林城市”了。
总之,所有这些目标的实现,不实行跨越式发展是不可能的。
西部大开发需要良好的投资环境。
重庆市必须成为投资者愿意居住、工作和生活的地方。
除了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城市建设、政府行政效率等条件外,环境质量是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这个意义上讲,重庆市环境保护实行跨越式发展本身就是为重庆市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这种跨越式发展的设想能否实现?笔者认为,只要具备必要的条件,或者创造必要的条件,这种设想完全可以变为现实。
二、重庆市环境保护实行跨越式发展的有利条件与难点重庆市环境保护实行跨越式发展的最大难点是低收入水平与重污染、大投入的矛盾。
2000年重庆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足700美元。
二十年来,重庆拉大了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
例如,2000年上海人均GDP已经超过4000美元,越过了发达国家人均3000美元后开始大规模治理污染的起始线,更越过了东南亚国家人均1000美元后开始大规模治理污染的起始线。
我们必须要在1000美元以下走出一条新路子来,这就是实行跨越式发展。
重庆有许多有利条件。
首先,国家决定对重庆的经济发展尤其是生态与环境保护给予有力的支持。
这就使重庆的起点不是站在700美元的基础上。
第二,重庆市的四大班子,尤其是主要领导人,对重庆的生态与环境保护认识很高、领导得力、支持到位、作风务实。
其程度,是重庆市有环境保护工作以来从未有过的。
第三,重庆市正在经历经济结构大调整时期,保护生态环境已经作为经济结构大调整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
全市规划的三个经济圈,除主城区的发达都市经济圈、重庆西部的渝西经济走廊外,重庆的大部分地区已划为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圈”。
这种规划思路贯彻了可持续发展思想。
第四,有东部发达地区的经验可以借鉴。
第五,重庆的人民群众,尤其是知识界、青年学生和各级领导干部有改善环境质量的强烈愿望。
其环境意识比发达国家和东南亚国家在700美元左右的时期要高很多。
当然还可以举出其它一些有利条件。
但上述的有利条件,已足以要求重庆的环境保护实施跨越式发展了。
重庆的难点除了前面提到的低收入与重污染、大投入的矛盾以外,主要还有以下一些。
第一,经济结构调整的难度比较大。
要从计划经济体制下污染比较严重的老、重工业城市,调整到一、二、三产业结构比较协调、布局比较合理,摆脱工业的结构性污染;要从粗放型经济调整到集约型经济;要从低科技含量型经济调整到高科技含量型经济,从单一所有制经济调整到多种所有制经济,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尤其是一些新兴的经济发达城市,重庆市的难度要大很多。
[!--empirenews.page--] 第二,城市基础设施,尤其是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底子太薄,需求量太大,较短时间内解决问题的难度也比较大。
第三,普遍的低收入状况与强烈的致富期望的矛盾,对环境质量会造成比较大的压力。
第四,跨越式发展的需要与传统的管理思想、模式、体制还有明显的矛盾。
此外,还可以举出一些其它的不利因素。
但是,所有这些不利因素都是属于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创造条件加以克服的。
三、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创造的条件在前述已经具备的有利条件的基础上,重庆需要再创造一些必需的条件,从而实现环境保护的跨越式发展。
第一,在市委、市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全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工作需要有一个优秀的“参谋部”和“作战部”――当地政府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重庆市2000年环境保护“一控双达标”攻坚战的实践表明,进行大范围、大规模的环境整治,除了党委和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以外,一个优秀的“参谋部”和“作战部”十分重要。
在国务院提出“九五”环境目标三年以后的1999年,重庆市还有许多人对“一控双达标”目标的提出是否正确表示怀疑,对能否实现目标更缺乏信心。
工业企业中等待观望情绪普遍存在,对国有企业三年脱困与工业企业达标排放的相互关系疑虑重重。
但是,2000年底重庆市不但实现了这个目标,而且全市工业企业整体扭亏,重庆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值,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局面。
究其原因,除了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是第一原因外,也与“参谋部”和“作战部”实施了正确的工作方法、工作步骤和工作策略,进行了正确的“参谋”、强有力的“作战”是分不开的。
在这次攻坚战中,重庆市环保局遵照上级的指示,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市级各个主管部门和四十个区县政府,并落实考核。
在攻坚战中,环保部门真正做到了“统一监督管理”。
环保部门既有对企业的直接监督,更有对平级主管部门和下级政府的监督、考核,改变了上级环保部门只对下级环保部门和企业进行管理的传统模式。
其局面是二十几年来从未有过的。
重庆市2000年环境保护“一控双达标”攻坚战,打破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实际上就是一次环境保护的跨越式发展。
2000年~2001年6月,重庆市主城区实施的“清洁能源工程”也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在西部大开发中,实现重庆市环境保护跨越式发展,对于“参谋部”和“作战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有继续进行大规模大范围攻坚战的雄心壮志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如果在“一控双达标”基本完成以后,歇口气,然后转入常规工作状态和常规管理模式,那就不会有跨越式发展。
无所作为,或者“只能小有作为,难以大有作为”的任何思想或情绪,对于跨越式发展都是有害的。
其次,一个优秀的“参谋部”和“作战部”必须有一个按照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领导班子。
必须全心全意按照“三个代表”的思想,树立雄心壮志,百折不挠,艰苦奋斗,求真务实。
第二,要自觉走出封闭的思维模式。
既不悲观失望,也不夜郎自大;既不急于求成,也要契而不舍。
要在实践中,不断突破传统的渐进的发展模式,开创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较快地找到跨越式发展的基本途径。
[!--empirenews.page--] 要实现重庆市环境保护的跨越式发展,环保局不能只作“工业污染防治局”,也不能只在环保系统“内线作战”。
应当在现有基础上,将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从工业污染防治扩大到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到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
实行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并举,工业污染治理、城市环境保护与农业环境保护相结合。
应充分利用“十五”期间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解决好重庆市经济结构不合理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将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与工业布局调整、城市布局调整相结合。
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创新,就没有跨越式发展。
如果我们只会重复别人已经做过的工作,喊别人喊过的口号,提别人提过的方案,那就不可能有任何跨越式发展。
2000年“一控双达标”攻坚战,是一次跨越式发展。
它突破了许多传统模式,有许多创新,值得认真总结后应用于今后的工作。
当然也要看到,2000年“一控双达标”攻坚战是一次全国性的跨越式发展,西部和东部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差距总体上并未缩小。
作为西部地区的重庆市,应当借此势头,继续自觉地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走在西部的前头,逐步赶上东部先进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