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嘉定区联考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137.51 KB
- 文档页数:23
上海市16区2015-201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大萧条”中的资本主义世界、1917年俄国革命与苏联现代化道路)本资料收集整理了上海市浦东新区、宝山区、长宁区、奉贤区、虹口区、黄浦区、嘉定区、金山区、静安区、闵行区、普陀区、青浦区、松江区、徐汇区、杨浦区、闸北区等16个区2015-2016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分类汇编而成。
【“大萧条”中的资本主义世界】一、选择题以下每小题2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016·嘉定期末·29)有学者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历史为“焦虑的时代”。
导致“焦虑”的原因有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②法西斯势力的崛起③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④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2.(2016·嘉定期末·30)1941年3月,美国国会授权总统可以向“对美国防务至关重要的国家”出售、转让、交换、出借军事设备和其他物品。
该授权来自A.《租借法案》B.《大西洋宪章》C.《联合国家宣言》D.《开罗宣言》3.(2016·长宁期末·30)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写道“1929—1932年无疑是一道深谷……在思想知识界及政治舞台上,共有三股势力争霸。
马克思共产主义是其一。
第二种势力则是改良式的资本主义。
至于第三条路,就是法西斯路线了。
”这“三股势力”的典型代表分别对应的是A.苏联、日本、德国 B.中国、德国、日本C.中国、美国、德国 D.苏联、美国、日本4.(2016·奉贤期末·23)罗斯福新政时期实行的《社会保险法》属于调整A.企业内部的劳资关系 B.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C.国家与企业间的关系 D.各阶层财富分配的关系5.(2016·奉贤期末·24)“英国不想为捷克牺牲一兵一卒,英国同意任何合理的解决办法,只要不用武力”。
下列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事件是A.《慕尼黑协定》签署 B.《凡尔赛和约》签订C.《四国条约》的签订 D.《大西洋宪章》发布6.(2016·奉贤期末·25)英美苏等大国达成“(法西斯)攻击一方,就是攻击我们全体”一致认识是在A.法国政府投降后 B.德国进攻苏联后C.敦刻尔克撤退后 D.日本偷袭珍珠港后7. (2016·虹口期末·24)下面是1930年和1940年美国部分机器产量数据变化表,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原因之一是当时罗斯福总统实行新政1930年1940年拖拉机92万台156.67万台谷物联合收割机6.1万台19万台玉米摘收机5万台11万台A.推行“以工代赈” B.致力于国家工业复兴C.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D.实施农业减耕减产政策8.(2016·黄浦期末·19)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率(一定时期全部就业人口中有工作意愿而仍未有工作的劳动力数字),旨在衡量闲置中的劳动产能。
上海市16区2015-201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分类汇编(战后科学技术革命与经济全球化)本资料收集整理了上海市浦东新区、宝山区、长宁区、奉贤区、虹口区、黄浦区、嘉定区、金山区、静安区、闵行区、普陀区、青浦区、松江区、徐汇区、杨浦区、闸北区等16个区2015-2016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分类汇编而成。
一、选择题以下每小题2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016·宝山期末·29)二战结束后不久,欧洲某政治家疾声呼吁:在这一世界性的理念之下和之内,我们必须以一种也许可称为欧洲合众国的地区性结构,重建欧洲大家庭。
在随后的“重建欧洲大家庭”实践中,取得的标志性的成果是:A.欧共体成立 B.欧盟成立 C.《马约》签订 D.欧元发行2.(2016·宝山期末·30)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此举主要直接应对:A.美苏冷战 B.杜鲁门主义C.欧洲复兴计划 D.柏林危机3. (2016·虹口期末·27)右面一幅漫画旨在表现A.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控制B.欧盟与美国金融领域的竞争C.美国控制西欧共同对抗苏联D.欧共体经济上与美国平分秋色4. (2016·青浦期末·29)某课题的中心词是“冷战”、“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
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A.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B.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全球经济一体化C.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5 (2016·闸北期末·14)“煤钢生产的联合经营将保证欧洲联邦共同经济基础的建立和发展,还可改变这个地区长期从事武器制造使它自己不断成为牺牲品这一命运。
”以上内容出自A.《舒曼计划》B.《巴黎条约》C.《罗马条约》D.《马约》6. (2016·闸北期末·15) 2015年11月30日,以“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十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后期,被称为人的发现和觉醒的时代。
在西方,这个时代被称为轴心时代,在中国,人们将它称之为A. 百家争鸣B. 帝制时期C. 理性时代D. 停滞时期【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后期”所给时间可知中国同时期处于春秋战国时期,在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
中国进入帝制时期是从秦始皇确立帝制以后,B选项不符合题意。
理性时代是西方启蒙运动时期,C选项不符合题意。
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的时代背景的准确把握。
2.“嬴政大帝摆脱了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
”其中“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和“划时代的突破”分别是指A. 分封制、郡县制B. 宗法制、郡县制C. 分封制、行省制D. 郡县制、行省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王朝在地方实行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而秦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吸取周朝灭亡的教训,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制的出现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显著标志,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A选项符合题意。
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行省制度是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
B、C、D选项排除。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与郡县制,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3.儒学一跃而为经学,儒家思想真正成为国家的政治统治思想得益于A. 孔子B. 孟子C. 董仲舒D. 朱熹【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C选项符合题意。
孔孟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并未受到统治者的重视,A、B选项排除。
上海市16区2015-201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天朝的危机)本资料收集整理了上海市浦东新区、宝山区、长宁区、奉贤区、虹口区、黄浦区、嘉定区、金山区、静安区、闵行区、普陀区、青浦区、松江区、徐汇区、杨浦区、闸北区等16个区2015-2016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分类汇编而成。
一、选择题以下每小题2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016·嘉定期末·14)“中国人还担心,(如果拒绝美法的要求)法国人和美国人将为那些通商特权去感激英国人而不感激中国人。
……中国决定同意美国和法国的签约要求。
”这一现象当发生在A.两次鸦片战争时期B.甲午战争时期C.八国联军侵华时候D.华盛顿会议时期2.(2016·嘉定期末·15)有一机构,“并请另给公所,以便办公,兼备与各国接见。
……一切均仿军机处办理,以专责成。
俟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即行裁撤,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
”这一机构是A.礼部B.宣政院C.总理衙门D.外务部3.(2016·长宁期末·15)下表是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这一现象造成棉花A.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民族棉纺织企业大量破产C.列强控制了中国棉纺织业的命脉D.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4.(2016·长宁期末·16)19世纪后半期,晚清通过整顿士气和经世致用来恢复统治秩序出现了“同光中兴”。
但这里所谓的“中兴”没有日本明治维新那样的内涵。
这里的内涵主要指A.向近代化的转型 B.中央集权的重建C.社会性质的转型 D.民主制度的建设5. (2016·虹口期末·17)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
”这一事件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 D.维新运动6.(2016·黄浦期末·23)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
上海市16区2015-201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本资料收集整理了上海市浦东新区、宝山区、长宁区、奉贤区、虹口区、黄浦区、嘉定区、金山区、静安区、闵行区、普陀区、青浦区、松江区、徐汇区、杨浦区、闸北区等16个区2015-2016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分类汇编而成。
一、选择题以下每小题2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016·嘉定期末·12)下列措施中体现中国君主专制趋于极端的是A. 内外朝制B. 三省六部制C. 文官体制D. 内阁制2.(2016·宝山期末·6)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指出:“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
”宋初的政治改革主要针对的是:A.文官体制 B.藩镇割据 C.加强皇权 D.武将专权3. (2016·宝山期末·7)“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
…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提出这一观点的是:A.李斯B.董仲舒 C.王安石 D.朱元璋4.(2016·宝山期末·8)在决定翻译《几何原本》时,利玛窦认为:“……或许是没有人比中国人更重视数学了,虽则他们的教学方法与我们的不同,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命题,却都没有证明。
”他的理由是:A.中国人重视数学 B.中国与西方的教学方法不同C.中国人善于提问 D.中国数学缺乏西方式的科学5.(2016·长宁期末·11)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
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了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6.(2016·奉贤期末·11)“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
朕今选儒臣……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宋太祖的这段话褒扬的是A.科举制度B.文官制度C.行省制度 D.内阁制度7.(2016·奉贤期末·12)“(元世祖)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吐蕃)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后期,被称为人的发现和觉醒的时代。
在西方,这个时代被称为轴心时代,在中国,人们将它称之为A. 百家争鸣B. 帝制时期C. 理性时代D. 停滞时期【答案】A2.“嬴政大帝摆脱了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
”其中“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和“划时代的突破”分别是指A. 分封制、郡县制B. 宗法制、郡县制C. 分封制、行省制D. 郡县制、行省制【答案】A3.儒学一跃而为经学,儒家思想真正成为国家的政治统治思想得益于A. 孔子B. 孟子C. 董仲舒D. 朱熹【答案】C4.“士”从贵族阶层逐渐走向庶民阶层,“成为庶民之首”。
这一改变出现在A. 秦汉时期B. 隋唐时期C. 宋元时期D. 明清时期【答案】B5.赵匡胤曾问赵普:“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在这里,宋太祖面临的主要困境是A. 政府军费开支太大B. 地方藩镇拥兵自重C. 辽和西夏屡屡进攻D. 农民起义连绵不断【答案】B6.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万物本源角度来论证纲常伦理的合理性并发展了儒学,由此A. 使儒学出现危机B. 使儒学神学化C. 使儒学日益僵化D. 回应了佛道挑战【答案】D7.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1899年晚清状元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开工生产。
两者的共同之处是A. 都是晚清政府的自救B. 都促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C. 都是中国近代化的体现D. 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答案】C8.《新青年》创刊后深受青年知识分子的欢迎,之所以有如此反响,是因为它A. 宣传爱国主义思想B. 以民主、科学为其主旨C. 歌颂了十月革命D. 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答案】B9.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
其含义是A. 主张民主共和B. 深入学习西方思想文化C. 挽救民族危亡D. 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答案】D10.中国共产党“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的历程中,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历史事件是A. 北伐战争B. 遵义会议C. 重庆谈判D. 渡江战役【答案】B1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渐融合为一个整体。
长宁、嘉定区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质量监测高三年级历史学科试卷2018.1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40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一般认为我国历史从“大同之世”进入“小康之世”是在A.尧舜禹时期B.夏朝建立后C.平王东迁后D.秦统一之后2. 图片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西周末期B.东汉时期C.北魏时期D.隋唐时期3. 关于夏朝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政治的表述中最贴切的一项是A.君主政治B.民主政治C.君主专制D.君主立宪4. “省”作为我国地方一级行政机构,始于A.魏晋B.隋唐C.元朝D.清朝5. “工部局“、“公董局”、“巡捕房”这些机构最早出现在近代中国的A.广州B.香港C.上海D.天津6. “中体西用”论渐趋沉寂大致在A.鸦片战争结束后B.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C.甲午战争结束后D.五四运动爆发后7. 康有为读到《天演论》译稿后称译者“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此处“第一者”是指A.达尔文B.林则徐C.严复D.李大钊8. 下列关于武昌起义爆发时间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宣统三年B.辛亥年C.1911年D.民国元年9. 19世纪末20世纪之交,席卷欧美的“新史学”运动在中国的代表人物是A.司马光B.章学诚C.刘知幾D.梁启超10 中国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起点是A.中共八大B.文革结束C.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三大11.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最有利的是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B.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C.实行征兵制,宣扬武士道D.实行文明开化,发展近代教育12.主张通过契约产生统治者,否定“君权神授”,支持君主拥有绝对的统治权。
上海市长宁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后期,被称为人的发现和觉醒的时代。
在西方,这个时代被称为轴心时代,在中国,人们将它称之为A.百家争鸣B.帝制时期C.理性时代D.停滞时期2.“嬴政大帝摆脱了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
”其中“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和“划时代的突破”分别是指A.分封制、郡县制B.宗法制、郡县制C.分封制、行省制D.郡县制、行省制3.儒学一跃而为经学,儒家思想真正成为国家的政治统治思想得益于A. 孔子B. 孟子C. 董仲舒D. 朱熹4.“士”从贵族阶层逐渐走向庶民阶层,“成为庶民之首”。
这一改变出现在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5.赵匡胤曾问赵普:“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何如?”在这里,宋太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政府军费开支太大B.地方藩镇拥兵自重C.辽和西夏屡屡进攻D.农民起义连年不断6.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万物本源角度来论证纲常伦理的合理性并发展了儒学,由此A.使儒学出现危机B.使儒学神学化C.使儒学日益僵化D.回应了佛道挑战7.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1899年晚清状元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开工生产。
两者的共同之处是A.都是晚清政府的自救B.都促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C.都是中国近代化的体现D.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8.《新青年》创刊后深受青年知识分子的欢迎,之所以有如此反响,是因为它A.宣传爱国主义思想B.以民主、科学为其主旨C.歌颂了十月革命D.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9.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
其含义是A.主张民主共和B.深入学习西方思想文化C.挽救民族危亡D.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10.中国共产党“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的历程中,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历史事件是A.北伐战争B.遵义会议C.重庆谈判D.渡江战役1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渐融合为一个整体。
上海市16区2015-201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古代希腊罗马)本资料收集整理了上海市浦东新区、宝山区、长宁区、奉贤区、虹口区、黄浦区、嘉定区、金山区、静安区、闵行区、普陀区、青浦区、松江区、徐汇区、杨浦区、闸北区等16个区2015-2016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分类汇编而成。
一、选择题以下每小题2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016·嘉定期末·2)某帝国文化是剑的文化,它强调理性、功利和实用,因此制度和法律在该帝国表现得很充分。
该帝国最可能是A.古代埃及 B.古代希腊 C.罗马帝国 D.阿拉伯帝国2.(2016·宝山期末·2)有人把公元前8-2世纪的中国、印度、希腊都称为“轴心时代”。
其中下列最能定义希腊文明特点的是:A.荷马时代 B.古典时代 C.城邦时代 D.伯里克利时代3. (2016·宝山期末·4)右侧示意图反映了罗马国家处于:A.城邦时期 B.共和时期C.帝国时期 D.分裂时期4.(2016·长宁期末·2)雅典民主制度中,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A.公民大会 B.元老院C.民众法庭D.五百人议事会5.(2016·长宁期末·3)为统治庞大的国家,罗马帝国的皇帝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法学家们纷纷前来献策。
下列四人的主张不可能被采纳的是A.甲倡导所有自由民平等、法律公正B.乙建议保护一切自由民的私有财产C.丙主张废除一切对奴隶不公的条款D.丁提出增加处理商品经济纠纷条款6.(2016·奉贤期末·2)“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这种个性愈是高度发展,愈是强烈地被意识到,就愈不愿意哪怕是部分地牺牲它……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
这体现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A.地少民寡 B.独立自治C.人民主权 D.轮番而治7. (2016·虹口期末·2)“公主在对面站定,奥德修斯不禁思忖,是抱住美丽的姑娘,以双膝的名义请求,还是远远地这样站定,用温和的语言,真切地恳告......”以上文字出自长期来颇受学界的怀疑,直到德国考古家施里曼的考古发掘,才证明其真实性的A.《吉尔伽美什》 B.《罗摩衍那》C.《摩诃婆罗多》 D.《荷马史诗》8. (2016·虹口期末·12)《希腊哲学史》中写道:“(城邦)一旦制定了法律,它就作为共同条例公诸于众,平等地不偏不倚地对待所有的人。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一模)题号一总分得分一、问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00.0分)1.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国家治理表现出四个重要特点,即“国家统一、要在中央、郡县体制、因俗而治”,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 国家统一如图是四个统一朝代的形势图,请按时间先后排序______ 。
(2) 要在中央中央集权是2000多年封建国家治理的基本制度体系,其核心是“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中央政府通过文书律令、官僚行政、官员选拔、考核监察等方式推行政令,维护中央权威。
下表以唐朝为例,请补全表格内容。
(将表中序号与表后各项匹配)方式说明文书律令《大唐开元礼》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是一部体系庞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
①______ 是唐玄宗年间官修行政法典,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
②______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善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
官僚行政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是皇帝直接掌控的政治中枢。
③______ 是受命于皇帝的决策机构,④______ 是审议封驳朝廷政令的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
三省长官并称宰相分掌相权,他们共同议政的地方叫⑤______ 。
尚书省下设六部,负责处理具体政务。
此制度使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
官员选拔唐朝统治者将⑥______ 作为官员选拔制度,此制度有利于打破魏晋以来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
考核监察唐朝官员考核归尚书省下属机构。
⑦______ 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考核官员,分为九等,依据考核结果确定官员升迁。
⑧______ 为最高监察机构,委派监察官定期或不定期对全国十个监察区巡回监察。
A.科举制B.中书省C.政事堂D.门下省E.《唐律疏议》F.御史台G.《大唐六典》H.吏部(3) 因俗而治“因俗而治”体现了政治治理的灵活性,是指“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适度保持自治、分治,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状况采取不同治理方式。
2016-2017学年上海市长宁区、嘉定区联考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40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在孟子看来,儒家道德准则仁、义、礼、智的基础与开端是()A.人性本恶B.人性本善C.先贤思想D.礼乐制度2.西周宗法时代君主政治建立的基础是()A.分封制B.郡县制C.内外服制D.行省制度3.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说:“王者受命于天的学说,既为行使皇权提供根据,又对行使皇权有所限制。
”冯友兰此处评价针对的是()A.先秦儒学B.汉代儒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4.康有为称严复的《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他如此推崇该书是因为()A.该书符合革命派政治需要B.为维新变法寻找到了依据C.该书介绍了西方社会学说D.严复也主张推行维新变法5.历史学家齐思和《民族与种族》中说:“清季朝政日紊,外侮日急,革命志士兴起种族思想……”“种族思想”在孙中山早年革命思想中的体现是()A.反对帝国主义B.创立民国政府C.驱除鞑虏专制D.实现五族共和6.下列文章中,最有可能在《民报》上发表的是()A.梁启超《开明专制论》B.陈天华《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C.陈独秀《文学革命论》D.鲁迅《狂人日记》7.在7﹣9世纪的264年里,它曾十几次派出使团到中国学习。
20世纪初,它成为中国学生留学的主要国家。
“它”是()A.朝鲜B.日本C.英国D.美国8.陈独秀称:“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
”他这样说的用意是提倡()A.中体西用B.维新变法C.民主共和D.民主科学9.下列史学家中以进化论史观为导向阐述中国历史演变的是()A.司马迁B.司马光C.刘知幾D.梁启超10.被誉为“中国近代史料宝库”,历史最久、影响最广的中文报刊是()A.《时报》 B.《申报》 C.《新报》 D.《苏报》11.甲午战争后,在西方“群学”影响下,民间社团兴起。
以下开启了立会之风的社团是()A.强学会B.兴中会C.同盟会D.国民社12.20世纪初中国性别秩序从“男率女从”逐渐走向“男女平等”,导致这一变化原因的解释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学东渐,文明交融B.政治革命,移风易俗C.思想解放,教育推广D.工业革命,经济转型13.“国王是上帝派到世间的最高权威,有无限的权力。
”欧洲启蒙运动中,与此相对立的关于国家起源的主张是()A.社会契约B.三权分立C.天赋人权D.君主立宪14.17世纪末,英国东印度公司运往欧洲的棉布贸易直线上升。
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
这说明()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15.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
他强调的是()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D.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16.19世纪中期阻碍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对外战争一再遭受到失败B.工业生产落后于西方C.发展工业缺乏自由劳动力D.农民生活水平较低下17.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颁布,国家权力掌握在军部和官僚手中,由此()A.确立了当今日本的政治制度B.建立起日本的君主专制制度C.便利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D.建立起日本的中央集权制度18.如图漫画《丢弃领航员》所示,1890年新继位不久的德皇威廉二世,决定革除权倾一时的俾斯麦在帝国政府中的首相职务。
对此事件最为合理的评述是()A.议会行使了弹劾权B.德皇有充分统治权C.德国军国主义浓厚D.德国仍是君主专制19.在1876年费城国际博览会上,英国展出的是最新蒸汽机车,美国展出了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了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材料表明()A.英国科技创新已落后美德B.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C.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D.德国致力于军备竞赛20.下表反映了1913~1938年美国汽车产量变化,下列对1933年数据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191 3192019251929 1 929 1 9331938汽车产量39万辆223万辆427万辆536万辆193万辆249万辆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60分)21.政治理想与古代中国儒、法、道是在乱世求治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三个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的学术思想流派,他们通过多角度观察人类个体与群体的永恒矛盾和处在这种矛盾中的人生价值观,提出了不同的政治理想。
或赞赏“洪荒无君”时代;或从“法先王”视角出发,赞赏“三皇五帝与三代”时代;或从“法后王”视角出发,赞赏“后世”时代。
其思想成为我国后世学术思想的源头。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如表学派政治理想的核心内欣赏的时代容儒家“礼治”A法家B“后世”时代道家“ 无为而治”C2、理解中国历史,就必须理解两个人:孔子、秦始皇,前者奠定了中国文化的主调,后者奠定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石。
问题:(1)孔子和秦始皇各自奠定了怎样的中国文化主调和中国政治制度基石?(2)请从不同视角,结合史实谈谈汉以后儒学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2.向现代文明社会迈进材料一《独立宣言》发表后,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
……在法国,《独立宣言》被广为印刷,成为反英宣传的主要材料……《独立宣言》的文字被一再借用,表明这种对欧洲传统惯例的激烈而又具有创造性的挑战得到了认可。
﹣﹣摘编自(美)迈克尔•埃默里《美国新闻史》材料二美国革命实际上已经成了巴黎一种新的信仰,《独立宣言》则是他们的“圣经”。
对法国人而言,要寻找“早已遗忘的,对神圣权利的绝妙阐述”,只需要这本“圣经”就足够了。
时任驻法公使杰斐逊说:“法兰西被我们的革命唤醒了,他们现在的目标非常明确。
”……在同一时间,美国人却为法国人民对权利的热情所唤醒,为1789年10月美国报刊上刊登的法国《人权宣言》而激动不已。
很明显,两个国家都在相互影响着对方。
﹣﹣摘编自(美)苏珊•邓恩《姊妹革命: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启示录》材料三美国国会于1789年9月25日通过10条宪法修正案,作为美国宪法的补充条款,并于1791年12月15日得到当时9个州批准开始生效。
美国宪法修正案节选批准时间条文节录1791年人民之人身、住宅、文件与财产不受无理搜查扣押之权利不得侵犯1791年本宪法所未授予合众国或未禁止各州行使之权力,皆由各州或人民保留之﹣﹣据《美国宪法及其修正案》(朱曾汶译)问题: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独立宣言》在法国受欢迎的原因。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1)说明美国《独立宣言》怎样对“神圣权利”进行“绝妙阐述”?(2)分析这一“神圣权利”在美、法两国革命时期的相互影响。
23.“体”与“用”材料一:“以中国之伦理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1861年冯桂芬:《校邠庐抗议》“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第25卷材料二:两广总督张树声遗折称:“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
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常不相及。
”﹣﹣《张靖达公奏议》卷8材料三:“道,用也;器,体也。
体立而用行,器存而道不亡”。
“器既变,道安得独不变?”﹣﹣《谭嗣同全集》第197页康有为和梁启超提出“以群为体,以变为用”的体用之说。
“以群术治群,群乃成;以独术治群,群乃败。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二第3﹣4页问题:1、依据上述材料,简要归纳“体”、“用”观的变化。
2、概述材料中“体”、“用”观变化的历史背景。
3、你如何看待材料中“体用”观的变化?2016-2017学年上海市长宁区、嘉定区联考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40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在孟子看来,儒家道德准则仁、义、礼、智的基础与开端是()A.人性本恶B.人性本善C.先贤思想D.礼乐制度【考点】孔子和孟子.【分析】本题考查孟子的思想.需要对孟子的思想主张的识记.解题时注意抓住关键信息“孟子”,结合孟子的思想解答即可.【解答】依据题干“孟子”,结合所学可知,孟子主张人性本善,故B项正确.A项是荀子的观点,应排除.C项不符合孟子的思想,应排除.D项是西周的制度,应排除.故选B.2.西周宗法时代君主政治建立的基础是()A.分封制B.郡县制C.内外服制D.行省制度【考点】西周的分封制.【分析】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影响.本题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题.学生只要对政治制度有准确的了解便可以得出结论.【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为了加强统治,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胡伟表里的政治制度,维持了西周较长时期的稳定.故A正确.B在战国时期出现,在秦朝在全国范围推行,故排除.C出现在西汉,故排除.D出现在元朝,故排除.故选A.3.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说:“王者受命于天的学说,既为行使皇权提供根据,又对行使皇权有所限制。
”冯友兰此处评价针对的是()A.先秦儒学B.汉代儒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考点】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材料中的“王者受命于天的学说,既为行使皇权提供根据,又对行使皇权有所限制”切入,结合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进行思考.【解答】材料中的“王者受命于天的学说,既为行使皇权提供根据,又对行使皇权有所限制”是指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主张.故选B.4.康有为称严复的《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他如此推崇该书是因为()A.该书符合革命派政治需要B.为维新变法寻找到了依据C.该书介绍了西方社会学说D.严复也主张推行维新变法【考点】康有为和梁启超民主思想.【分析】本题考查康有为的民主思想,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解答】严复的《天演论》大力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规律适用于人类社会,为维新变法寻找到了依据,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5.历史学家齐思和《民族与种族》中说:“清季朝政日紊,外侮日急,革命志士兴起种族思想……”“种族思想”在孙中山早年革命思想中的体现是()A.反对帝国主义B.创立民国政府C.驱除鞑虏专制D.实现五族共和【考点】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分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民主思想,民族主义:反对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解答】“清季朝政日紊,外侮日急,革命志士兴起种族思想”体现了民权主义思想,即反对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C.6.下列文章中,最有可能在《民报》上发表的是()A.梁启超《开明专制论》B.陈天华《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C.陈独秀《文学革命论》D.鲁迅《狂人日记》【考点】大众传媒的变迁.【分析】本题考查《民报》,《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11月26日创刊于东京,前身为宋教仁在东京创办的《二十世纪支那》.同盟会成立后,将其改为《民报》作为会刊.【解答】A.梁启超是维新派代表人物,排除A;B.根据所学知识,《民报》是革命派的政党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陈天华是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B项正确;C.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排除;D.鲁迅是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排除;故选B.7.在7﹣9世纪的264年里,它曾十几次派出使团到中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