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保险案例及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33.00 KB
- 文档页数:34
人身保险合规典型案例一、不如实告知的代价。
老张啊,他身体一直有点小毛病。
在买人身保险的时候,保险代理人问他有没有过往病史,老张寻思着那些小毛病应该不碍事,就说自己身体倍儿棒,啥病没有。
结果呢,没过多久老张因为之前隐瞒的一个老毛病住院了,花了不少钱。
他就去找保险公司理赔,保险公司一调查,发现他之前没如实告知病情,就拒绝赔付了。
老张这时候可傻眼了,本来想着省点事儿,结果把自己坑了。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啊,在买人身保险的时候,一定要如实告知自己的健康状况,可别抱有侥幸心理。
你以为保险公司查不出来,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人家保险公司在理赔调查这方面可是很有一套的。
二、代签名引发的纠纷。
有这么一对夫妻,丈夫给妻子买了一份人身保险。
当时办理手续的时候,妻子正好忙别的事儿不在场,丈夫就自己把字给签了。
后来呢,夫妻感情出现了点问题,闹到要离婚的地步。
这时候妻子突然想起来还有这份保险,就要求保险公司赔付,保险公司发现投保单上是丈夫代签的字,这就不符合规定啊。
按照保险合规的要求,投保单必须得是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本人签名才行。
于是,保险公司就拒绝了妻子的理赔要求。
这夫妻二人就因为这个事儿闹得不可开交,还把保险公司也给告上了法庭。
可最后呢,法院也因为代签名这个不合规的情况,判定保险公司不用赔付。
所以说啊,保险合同上的签名可不能乱签,必须得本人亲自来,这可关乎到自己的权益呢。
三、保险销售误导的后果。
小李是个普通上班族,有一天碰到一个保险销售员,那销售员口才可好了。
跟小李说,只要买了他们公司的这款人身保险,啥都能保,生病、意外,连以后老了没钱花都能解决,而且收益高得很,比银行存款划算多了。
小李一听就心动了,也没仔细看合同条款就买了。
过了几年,小李因为一些意外情况需要一笔钱,他就想从这份保险里把钱取出来。
这时候他才发现,这个保险根本不是销售员说的那样,取出来的钱少得可怜,而且所谓的高收益也都是有很多限制条件的。
小李觉得自己被骗了,就向保险公司投诉。
一、案例背景某企业为保障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人身安全,提高员工福利待遇,特为全体员工购买了一份意外伤害保险。
然而,在保险期间内,一名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不幸发生意外事故,导致重伤。
企业立即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申请,但保险公司以保险条款中关于意外伤害的定义为由,拒绝赔偿。
企业不服,遂将保险公司告上法庭。
二、案例分析1. 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员工在工作中发生的意外事故是否属于保险合同约定的意外伤害。
2. 法院判决法院审理后认为,根据保险合同约定,意外伤害是指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间内,因意外事故导致身体受到伤害,并达到合同约定的残疾程度或死亡。
在本案中,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故符合意外伤害的定义,故保险公司应按照合同约定支付保险金。
3. 总结分析(1)意外伤害保险的保障范围。
意外伤害保险的保障范围主要包括:意外伤害导致的残疾、意外伤害导致的死亡、意外伤害导致的医疗费用等。
在本案中,员工因意外事故导致重伤,符合保险合同约定的意外伤害定义。
(2)保险合同的解释。
在保险合同解释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文义解释原则,即按照保险合同条款的字面意思进行解释;二是诚实信用原则,即保险合同双方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履行合同义务;三是有利解释原则,即对保险合同条款存在争议时,应有利于被保险人。
(3)保险理赔的程序。
保险理赔程序主要包括:被保险人提出理赔申请、保险公司审核理赔材料、保险公司作出理赔决定、保险公司支付保险金。
在本案中,企业按照保险理赔程序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申请,但保险公司未按照合同约定履行理赔义务。
三、启示1. 企业在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时,应仔细阅读保险条款,明确保险合同的保障范围和理赔条件。
2. 员工在工作中应提高安全意识,遵守操作规程,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率。
3. 保险公司应加强保险理赔服务,提高理赔效率,切实保障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
4. 保险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保险市场的监管,维护保险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人身保险》教学案例与分析人身保险教学组选编案例一:保险金属于赠与财产吗?近日,山东省枣庄市中级法院审结一起财产权属纠纷案,被告艾永昔日为儿子投保“少儿一生幸福”,因其在离婚后私自退保并领走3600元保险金,其14岁的儿子将父亲告上法庭。
法院终审判决,被告艾永于判决生效后10日内返还儿子保险费3600元。
儿子6岁时,艾永夫妇为他买了一份“少儿一生幸福”保险,每年的保险费720元,交费期11年,后因夫妻感情不合离婚,艾永的儿子选择跟着母亲一起生活。
2002年10月,艾永前妻雪梅到人寿保险公司续交保险费时,得知儿子的保险已被艾永退掉,此前交纳的3600元保险费也已被领走。
雪梅认为,前夫擅自将赠与儿子的保险金领走,侵犯了儿子的合法权益。
在雪梅母子多次索要未果的情况下,艾永被告上法庭,要求其立即返还赠与的保险金,并承担诉讼费用。
在法庭上,被告艾永辩称,为儿子投保、退保,是一种保险合同关系,作为投保人,有权决定停止交纳保险费或解除保险合同,退保金理应由投保人所有,即使与原告存在赠与关系,也只是一种道义上的赠与,作为赠与物的保险金,投保人是可以收回的。
一审法院经审理后认为,保险合同是在艾永、雪梅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基于抚养关系共同为儿子设定的,所支付的保险费是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共同处分。
但双方离婚时未提及这笔财产,离婚后,被告仍主动投保,说明是为了原告的利益,其支付的保险费具有赠与性质,被告不应在未告知原告及监护人的情况下,擅自退保并领走保险金,致使合同终止,其行为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权益。
法院判决被告艾永返还原告保险费3600元。
一审判决后,艾永不服,他认为原保险单上已经注明受益人为儿子及投保人艾永,在这起案件中,二人同为受益人;另外,一审法院将设立保险的行为定性为赠与行为,没有法律依据。
于是,艾永向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请求二审法院依法改判。
中级法院审理后认为,艾永为儿子办理的保险是基于抚养关系而设定,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赠与的行为。
1995年10月,王某因患肺炎无法正常上班,便办了提前病退手续。
1996年4月,王某投保了简易人身险,保险期限20年,王某还在健康询问栏中填写了“健康”字样。
1999年9月10日,王某身故,其家属要求死亡给付。
保险公司进行了调查,发现被保险人投保前患有严重肺炎,并且是因患病而提前病退,这显然不符合简易人身险的投保条件(应当是:身体健康,能正常劳动和正常工作,即符合全勤工作和劳动条件的人)。
王某故意隐瞒重要事实,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违反了《保险法》第16条的规定。
王某死于肺心病,这与其曾患的肺炎有一定联系。
对于这种情况,保险人是有权解除保险合同的。
【案例分析】不可抗争条款是指人寿保险合同生效满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或两年)以后,就成为无可争议的文件,保险人不能再以投保人在投保时违反最大诚信原则,未履行告知义务等理由而主张保险合同自始无效。
此案中,保险合同订立已超过两年,应适用不可争条款。
保险法规定:“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保险合同的条款内容,并可以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
投保人故意隐瞒事实,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或者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
”这一条更多的体现了对保险人权益的保护。
在国外,一般来讲,对保险人的这项权益的保护是有所限制的,即保险公司只能在一定期限内行使这项权利。
在此期间,保险公司只要查明真相,均可行使保险合同解除权,超过了这个期限就意味着保险公司主动放弃了保险合同解除权。
美国法律规定:要约人不管是由于过失,还是故意甚至欺诈订立了合同,只要过了不可争议期间,即为不可抗争。
英国、法国、日本等国保险法都有不可抗争条款的规定。
加拿大的保险法律也有不可争之规定,但规定“若有欺诈行为,不论契约经过期间如何,均为可争”,即只要是有欺诈行为的,就不适用不可抗争条款。
案例二:自杀条款与复效条款【案情介绍】王某为自己投保了一份终身寿险保单,合同成立并生效的时间为1998年3月1日。
第1篇一、案例背景甲,男,30岁,某国有企业员工。
2019年2月,甲通过乙保险公司购买了一份人寿保险,保险金额为100万元,保险期限为10年。
保险合同约定,若甲在保险期间内因意外伤害导致身故,保险公司应支付保险金100万元。
2020年3月,甲在下班途中遭遇车祸,不幸身故。
甲的妻子乙得知此事后,向乙保险公司提出理赔申请。
二、案件争议焦点1. 甲的意外身故是否属于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责任范围?2. 乙保险公司是否应向甲的妻子乙支付保险金?三、案例分析(一)甲的意外身故是否属于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责任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十八条的规定:“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责任范围,是指保险合同当事人约定的,由保险人承担的保险责任。
”在本案中,甲购买的保险合同明确约定,若甲在保险期间内因意外伤害导致身故,保险公司应支付保险金100万元。
甲在保险期间内因意外伤害身故,符合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责任范围。
(二)乙保险公司是否应向甲的妻子乙支付保险金1. 乙保险公司应承担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保险人应当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及时支付保险金。
”在本案中,甲的妻子乙已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向乙保险公司提出理赔申请,乙保险公司有义务在接到理赔申请后,及时对甲的意外身故进行核实,并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支付保险金。
2. 乙保险公司未履行合同义务,应承担违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在本案中,乙保险公司未在法定期限内支付保险金,已构成违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乙保险公司应承担赔偿责任。
四、法院判决经审理,法院认为甲的意外身故属于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责任范围,乙保险公司应向甲的妻子乙支付保险金100万元。
典型人身保险案例解析人身保险是指以人的生命、健康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形式。
在现实生活中,人身保险案例屡见不鲜,有些案例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典型的人身保险案例,来探讨相关的法律问题和保险理赔的流程。
首先,我们来谈谈一起重大悲剧:酒驾引发的交通事故。
小李是一名年轻人,在一次聚会上喝了很多酒之后开车回家,不幸导致了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
小李购买了交通意外险,但由于酒驾属于违法行为,保险公司拒绝了他的保险理赔请求。
按照保险合同的条款,保险公司通常不会对违法行为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
酒驾本身就是违法行为,因此小李的保险公司无法履行赔偿义务。
这一案例反映了保险合同的合法性原则,即保险合同必须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内进行。
第二个案例是关于健康险的。
小王是一名中年人,不幸患上了癌症。
他在购买人身保险时,选择了包含重疾保险的健康险。
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如果被保险人被诊断出患有重大疾病,保险公司将按照合同约定赔付保险金。
小王的保险合同中约定了癌症属于保险范围内的重大疾病。
经过医生的确诊,小王提出了保险理赔请求。
保险公司在核实相关资料后,同意支付保险金,帮助小王缓解了他的经济困难。
这个案例展示了保险合同的责任约定原则,即保险公司根据合同约定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三个案例是关于人寿险的。
小张是一名健康的中年人,购买了一份人寿保险,将其妻子和孩子列为受益人。
然而,小张不幸在车祸中去世。
保险公司在核实身故事故后,按照合同约定,向小张的妻子和孩子支付了相应的保险金额。
人寿保险是一种为家庭提供经济保障的保险形式。
在这个案例中,保险公司履行了赔付责任,保障了小张的家人的生活。
此案例突出了保险合同的合同利益原则,即保险公司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兑现保险金。
最后一个案例是关于意外伤害险的。
小刘是一名体育教师,非常注重健身锻炼。
一天,在进行高空训练时,不幸发生了事故,导致小刘失去了左腿的运动功能。
小刘购买了意外伤害险,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保险公司对失去肢体功能的意外事故进行赔偿。
人身保险合同的案例案例一:糊涂的受益人。
老张是个特别谨慎的人,他想着自己年纪大了,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得给家人留些保障。
于是,他就买了一份人身保险,受益人写的是自己的儿子小张。
老张身体一直不太好,有一天突然生病住院了。
病情还挺严重,小张这时候就想起老爸的保险了。
可小张这孩子啊,平时大大咧咧的。
他就只记得老爸有保险,具体啥情况一概不知。
小张跑到保险公司去问,结果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一查,发现小张根本就不清楚保险合同的条款内容,比如说理赔的具体条件啊、需要提供哪些证明材料啊之类的。
工作人员就很无奈地跟小张说:“你这孩子,你爸买保险的时候肯定是想让你以后有个依靠,你可不能这么糊涂啊。
”小张这才开始仔细看保险合同。
原来啊,老张的这个保险合同规定,在某些特定的疾病情况下,需要提供医院特定科室的诊断证明,而且必须是三甲医院的才行。
老张这次生病刚好属于合同里规定的特殊疾病,可小张之前不知道,没有在第一时间收集好这些证明材料。
还好,经过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的耐心解释,小张赶忙回医院按照要求把材料都准备齐了。
总算是顺利地拿到了理赔款。
这时候小张就感叹啊:“这保险合同可得好好研究,不能光靠老爸去操心,不然差点就吃大亏了。
”案例二:隐瞒病史的后果。
李女士想给自己买一份大额的人身保险。
她呢,其实之前有过一些不太好的健康状况,像是偶尔会心悸,还曾经因为肺炎住过院,但她觉得这些都是小问题,而且要是跟保险公司说了,可能保险就不好买或者保费会特别高。
于是,在填写投保申请表的时候,她就隐瞒了这些病史。
过了几年,李女士不幸被查出患有严重的心脏病,需要一大笔钱来治疗。
她这时候就想到自己买的保险了,赶紧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申请。
保险公司接到申请后,开始按照流程进行调查。
这一查可就发现问题了,他们发现李女士之前有未告知的病史,而且这些病史和她现在患的心脏病可能是有一定关联的。
保险公司就拒绝了李女士的理赔要求。
李女士特别生气,觉得自己都交了这么多年保费了,怎么能不赔呢?她就和保险公司理论,说:“我现在病了,你们就得赔我,我交钱了呀。
人身险案例分析某人投保了一份定额给付式的住院费用保险,保单规定每次事故的绝对免赔天数为4天,每日给付额为100元,每次住院最多给付天数为90天,整个保险期内累计最多给付天数为180天。
被保险人在保险期内三次住院,第一次住院112天,第二次住院75天,第三次住院60天。
试问保险公司如何给付保险金?计算题:(1)被保险人第一次住院112天,扣除绝对免赔天数4天,剩下108天;但因为每次住院最多给付天数为90天。
所以给付额为90天×100元/天=9000元。
(2)被保险人第二次住院75天,扣除绝对免赔天数4天,剩下71天。
所以给付额为71天×100元/天=7100元。
(3)被保险人第三次住院60天,扣除绝对免赔天数4天,剩下56天;因为整个保险期内累计最多给付天数为180天。
前两次已经累计给付161天,所以本次给付额为19天×100元/天=1900元。
1、案例介绍:1997年3月,江某在丈夫去世后为儿子温某投保了10万元终身保险,身故受益人一栏填写为“法定”。
1997年10月1日,温某与张某结婚。
1998年6月,温某意外死亡。
保险公司接到江某的索赔申请后,经审核认为属于保险责任,准备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给付10万保险金。
张某和江某因该笔保险金的分割问题产生异议,双方争执不下,媳妇将婆婆告上法庭。
江某认为,自己为温某投保时,温某尚未结婚,投保书中身故受益人一栏填写“法定”,本意是以自己为受益人;张某则称,自己作为温某身故时的法定受益人,有权按照规定得到部分保险金,请分析。
案例分析:江某认为,自己为温某投保时,温某尚未结婚,投保书中身故受益人一栏填写“法定”,本意是以自己为受益人;张某则称,自己作为温某身故时的法定受益人,有权按照规定得到部分保险金。
一审法院认为,江某在为儿子投保时,温某尚未结婚,因此,保险金的法定受益人应是江某,并且张某也无足够证据证明续期保费由其缴纳,故保险经营按照投保时的约定,由江某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