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漆螺钿工艺在当代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 格式:docx
- 大小:29.14 KB
- 文档页数:4
大漆螺钿工艺在当代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青岛黄海学院 邮编 266427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中国大漆螺钿工艺的历史和当代国内外大漆螺钿产品,以此为基础探析中国大漆螺钿工艺与现代蓬勃发展的文创产业相结合的可能性。通过研读和学习历史文献里关于螺钿大漆工艺的相关记载,并且结合日本、韩国现在的大漆螺钿文创产品进行分析,最后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总结,了解传统大漆螺钿器物的精致工艺和艺术价值,以及大众审美下的、有创新的大漆螺钿产品通过后续亲自创作大漆螺钿作品实践,从中感受和领悟大漆螺钿工艺在当代创新和实践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漆螺钿工艺;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前言:中国大漆工艺已有千年的历史,大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自商周时期以来,大漆螺钿镶嵌工艺一直在不断发展和演变,形成了多种技法分支,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无可估量。
一、螺漆器工艺概述
(一)螺钿的种类及其加工工艺
螺钿,也被称为螺钿、螺填或坎螺,是一种由古代文化和时间演变而来的物品,它的名字源于“螺钿”。“螺钿”指的是将水生动物的坚固贝壳制作成可嵌入或黏附在器物上的物品,而“螺钿”则指的是将这些物品嵌入在器物上的装饰品。螺钿取材于蚌类、贝类坚硬的外壳,经过加工、割锯、打磨后形成一片片的薄片。也因为取材载体的不同,螺钿的种类可以分为淡水蚌和海水贝两大类,不同种类外壳所加工出的螺钿都有着不祥的色泽和纹理,在进行镶嵌的时候可以进行不同的选择来满足作品的需求螺钿因为加工手段的不同使其有着厚薄之分,厚螺钿也被称为“硬螺钿”。杨明于《秦饰录》注:“壳片古者厚,而今者渐薄”也就是说杨明认为螺钿工艺的发展是从厚逐渐越走越薄,而这个分界点,根据初学者们对出土文物的分类研究,普遍认为约是在宋朝时期。现如今,厚薄螺钿的加工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并且经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已可以通过机械切割与压制等手段制作出更为轻软的螺钿纸[1]。
(二)螺钿的种类
1.河蚌加工制作成的螺钿。河蚌,多生活在淡水湖泊、池沼、河流等水底,相对容易捕捉。也正是因为其便于古人获取,在唐朝以前,出土的螺钿漆器多数以蚌类加工、切割、打磨制成蚌泡、几何蚌片的装饰品后镶嵌于器物之上。河蚌所加工制成的河螺钿偏白或淡黄色,其色泽相对于贝类螺钿来说稍弱一些纹路不会过于花哨,显得内敛许多。河螺钿体型较大且坚硬厚实,在用拉花锯拉切造型的时候更方便且不容易碎裂。在出土饰有螺钿漆器的早期文物中,所镶嵌的螺钿基本均较为厚实坚硬,大多为河蚌所制,这与早期河蚌较为常见更利于获取且河蚌打磨技术还未成熟有关。例如于20世纪 80 年代初在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所发掘,世界上迄今为止最早的几件以河螺钿镶嵌打造出纹饰的漆器中,有一件文物名为彩绘兽面凤鸟纹螺钿漆击,其器物表面虽有剥落,但不难看出镶嵌了大量的河螺钿。这种漆击通过将蚌壳切割成形状大小较为相似的方形、圆形,按照图案线条的走势拼接成更大、更完整丰富的几何图案,并且在图案中心空缺处放入小蚌泡加以点缀。蚌类所加工的螺钿颜色不仅素雅许多,偏牙黄的色彩也能更好突出图案。
2.海贝加工制作成的螺钿。海贝螺钿取材于咸水里的海贝,经熬煮、切割、研磨后制成大小不一的海贝螺钿片,光线照射后会反射出斑斓的珠光色泽。海贝的种类繁多,是一种在海底生活的物种,海贝的壳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时期就被作为货币用于商物的交易,也是中国最早的货币,并在商周时期已经开始作为装饰品流行于祭器或者兵器上。
(二)螺钿的加工工艺 前文所述,螺钿通过加工大致可以分为“硬螺钿”与“软螺钿”两大类,硬螺钿厚度约1毫米,而软螺钿厚度则在0.3毫米以下。从考古出土的资料可以发现螺钿这项技术最早盛行于东方,在公元前 3000 年左右西亚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遗存物里出现世界上公认最早的螺钿器物。中国在西周时期出现以蚌加工做成《周礼·地官·掌蜃》记载:“祭祀的厚蚌片、蚌泡镶嵌于器物上的螺钿漆器。共蜃器之蜃。”郑玄注:“蜃之器,以蜃饰,因名焉。”所谓的“蜃器”就是指嵌蚌泡、蛤片等作为装饰品的祭器,而“掌蜃”则是一种官职,是管理蚌、蛤、贝加工做成祭器的人。西周的螺钿加工工艺还停留在较为原始的直接切割与粗糙打磨,螺钿较为厚实,通过在器物表面挖出对应图案把修饰好的螺钿填进去或直接用大漆粘于器物表面上。到唐代,螺钿漆器迎来了空前繁荣的时期,在打磨螺钿的手段上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此时螺钿的加工工艺基本还是没有变化,螺钿片还是处于“硬螺钿”时期。直到宋元时期,螺钿加工手法才有了极大的改变,厚度不超过0.2毫米的“软螺钿”出现在了世人面前,也使得漆艺者在螺钿图案制作手法上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2]。
二、大漆螺钿工艺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一)大漆螺钿工艺文创产品的经济价值
大漆螺钿工艺文创产品是以手工所做出的作品,每一件作品都是第一位独一无二的。工匠们精心制作的螺钿漆器,融合了古今之美、匠心技艺、文化精髓、人与自然的和谐,让它们充满温暖的情感,拥有强大的亲和力。现在大漆螺钿手工艺的本质其实是追求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统一,中国优秀的大漆螺钿文化通过匠人用技法融入到器物之中,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工艺附加值理所当然是十分高的。
(二)大漆螺钿工艺文创产品的审美价值
在现在多元化的世界背景下,人们开始想要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对产品审美的要求也不是仅停留在一时的时尚潮流或者完全简约冰冷的工业复制产品上。传统工艺美术中,像螺钿大漆这样有着悠久文化内涵与内敛美的工艺慢慢被人们所重视起来。大漆螺钿工艺文创产品最大的特点莫过于在各种载体上通过细致的手工艺霖漆、打磨,使产品蕴含了人文的温度。这种包含以人为本、与自然相结合的传统手工艺产品更符合了现代人们的审美。现如今中国大漆螺钿文创产品刚起步,但坊间大多数大漆螺钿工艺制作的产品还停留在对于古时候的模仿,尤其对于明清时期的薄螺钿图案及设计的仿制,大多都是仅仅只嵌螺钿于漆器表面漆器载体也多停留于圆盘或者方形小木盒的样式。这些大漆螺钿产品更重视工艺大部分都失去了实用价值,轻视了设计与生活,没有良好的与时代接轨,对于大漆螺钿工艺的审美也还停留在上个世纪[3]。
结论:将大漆螺钿工艺与时下热门的文创产业结合,可以做出有创新、有发展前景的产品,对推广大漆螺钿工艺和普及大漆文化正当其时。作为现代设计师,我们理应将传统的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紧密地结合起来,在传承技艺的同时促进我国工艺水平的提升,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刘思轶.水韵汉魂视域下西安文创产品设计研究[J].收藏与投资,2022,13(12):77-79..
[2]刘苏萌,宓胜杰.非遗文创产品绿色设计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22,32(06):28-30.
[3]陈莎.文创产品开发新思路与传播新路径研究——以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2,No.971(12):117-120.
[基金项目]2022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非遗传承视域下螺钿工艺在青岛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22133202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