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桩基础施工技术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17
第1篇第一章绪论1.1 桩基础工程概述1.2 桩基础工程的意义和作用1.3 桩基础工程的发展趋势第二章桩基础工程分类及特点2.1 桩基础工程分类2.2 桩基础工程特点第三章桩基础工程设计3.1 桩基础工程设计原则3.2 桩基础工程设计步骤3.3 桩基础工程设计计算第四章桩基础工程施工准备4.1 施工准备概述4.2 施工图纸会审4.3 施工组织设计4.4 施工资源配置第五章桩基础工程材料与设备5.1 桩基础工程材料5.2 桩基础工程设备5.3 材料与设备质量控制第六章桩基础工程施工工艺6.1 桩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概述6.2 桩基础工程打桩施工6.3 桩基础工程拔桩施工6.4 桩基础工程接桩施工6.5 桩基础工程终止桩施工第七章桩基础工程质量控制7.1 桩基础工程质量控制原则7.2 桩基础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7.3 桩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第八章桩基础工程安全与环境保护8.1 桩基础工程安全措施8.2 桩基础工程环境保护措施8.3 桩基础工程事故预防与处理第九章桩基础工程进度管理9.1 桩基础工程进度计划编制9.2 桩基础工程进度控制9.3 桩基础工程进度调整第十章桩基础工程成本管理10.1 桩基础工程成本构成10.2 桩基础工程成本控制10.3 桩基础工程成本核算第十一章桩基础工程案例分析11.1 案例一:某高层建筑桩基础工程施工11.2 案例二:某桥梁桩基础工程施工11.3 案例三:某地铁车站桩基础工程施工参考文献附录《桩基础工程施工》教材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桩基础工程施工的基本知识、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安全与环境保护、进度管理、成本管理等。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合理,适合作为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桩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监理人员等参考使用。
第2篇一、教材概述《桩基础工程施工》是一本针对桩基础施工技术的专业教材,旨在为建筑行业相关技术人员、施工操作人员、监理人员以及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如何概括桩基工程施工技术一、桩基工程的分类桩基工程按其工作原理和用途可分为静力桩和动力桩两种。
1. 静力桩是指通过桩身周围土力辅助桩身承载力进行承载的桩。
静力桩可以分为灌注桩、钻孔灌注桩、桩基础等类型。
2. 动力桩是指通过动力设备施加的荷载和动力作用,将桩身打入地下来传递截面和端部抗力。
常见的动力桩有锤击桩、振动桩、压浆桩等类型。
二、桩基工程的施工工艺桩基工程的施工工艺主要包括桩基础的设计、施工前的准备、施工过程中的操作及后期的检测等环节。
1. 桩基础的设计:在进行桩基工程施工之前,需要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确定桩的型号、长度、孔径和承载力等参数。
设计人员应根据地质勘察和荷载要求进行合理设计。
2. 施工前的准备:施工前需要确定桩基的位置、布置及顺序,并进行施工现场的平整和清理工作。
同时要检查施工设备和材料是否完好。
3. 施工过程中的操作: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桩基的打桩、浇筑、灌浆等操作。
在执行施工工艺时需要注意控制施工的质量和进度,确保桩基的承载能力。
4. 后期的检测:施工完成后,需要对桩基进行质量检测,包括静载荷试验、桩身和端部的检测,以保证桩基工程的安全可靠。
三、桩基工程的施工设备桩基工程的施工需要使用一系列专用设备,包括钻机、振动锤、混凝土泵、搅拌车等,这些设备能够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1. 钻机:钻机是桩基工程重要的施工设备,用于开挖桩孔和灌注桩体。
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可选择旋挖钻机、摆振钻机等类型。
2. 振动锤:振动锤是打入桩身的主要设备,利用其振动作用将桩身打入土壤,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桩基工程。
3. 混凝土泵:混凝土泵用于向钻孔中注入混凝土,灌注桩体,并通过搅拌车将混凝土输送至施工现场。
4. 搅拌车:搅拌车是将混凝土与水泥、骨料、水等混合搅拌成混凝土,并用于灌注桩孔和浇筑桩顶。
四、桩基工程的施工注意事项1. 施工现场的环境要求:施工现场应具备平整、稳固的地基,且避免因周围环境的震动和噪音对施工造成干扰。
建筑施工技术 - 桩基础工程桩基础工程是大型建筑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作用在于通过锚固钢筋强化,并向地下承载荷载,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
在进行桩基础工程之前,必须对地面进行勘测,确保其能够承受钻机和挖掘机的重量。
下面将详细介绍桩基础工程的相关技术。
桩基础种类桩基础可以分为用途不同的两类:沉桩和钻孔灌注桩。
其中,沉桩又分为宏观沉桩和微观沉桩。
宏观沉桩宏观沉桩是最常用的桩基础类型。
它们通常比较长,一般需要深入地下数米。
沉桩可以根据其使用的材料分类,有混凝土液化桩、锚桩、钢筋混凝土、木材和钢桩等。
混凝土液化桩具有高强度和抗震能力,因此在地震区建设使用最为广泛。
锚桩适用于山地建设和土壤松散、不同类型的土壤中。
微观沉桩微观沉桩是针对建筑物结构设计的,用来加强建筑物的承重和稳固性。
这些桩比较小,通常不超过1米。
微观沉桩的材料可以是钢筋混凝土或者是特殊的钢材,并且其锚固被设计成可以接受任何方向的荷载。
钻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是在地下钻孔后喷涂混凝土形成的桩型基础。
这种桩基础适用于地下水位高、沉积物厚的地区。
在进行钻孔灌注桩之前,必须进行专业的勘测和分析,以确保地基是否能够承受桩的荷载。
桩基础施工流程桩基础施工流程通常需要按照以下的顺序进行:1.为了确保施工区域安全,在进行施工前必须进行排查隐患的工作。
然后,需要在施工区域上铺设防尘网,并进行铺设防尘布以避免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2.按照设计规格要求设置桩头,并在周围夯实土壤。
3.钻孔或打基础井。
4.测量打桩的轴线、位置和孔径尺寸,井壁应策略地防止塌陷和裂变。
5.提前设置卸荷装置,以确保车辆离开后锚索和钢筋的位置不发生变化。
在放入混凝土之前,必须进行检查,检测桩的质量和荷载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6.浇注混凝土。
先采用隔层放筋的方法,前一层钢筋的长度应超过后一层,注意本层钢筋放置的布点。
7.等待混凝土完全固化。
8.将钩钢放置在顶部并检查是否水平,然后开始打桩。
9.打完桩后,必须进行钢筋放置。
建筑施工中桩基施工技术摘要:桩基属于建筑结构的基础部分,有效建设桩基对于保障上方结构稳定和建筑整体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出建筑桩基施工技术的应用优势,需梳理技术的应用流程,准确把握施工要点。
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建筑施工中桩基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施工;桩基;施工技术引言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一旦桩基施工出现问题,会直接影响整体建筑施工质量,因此需要对桩基施工技术做好细致的管理工作,提升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帮助工作人员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逐渐提升桩基工程施工质量,进一步确保建筑工程整体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施工企业单位需要控制好桩基础工程施工质量,了解桩基础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将桩基础技术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进而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1桩基础的分类以及桩基础工程的重要作用桩基础属于一种基础施工形式,能够把建筑物本身的重量顺畅的传递给地基。
桩基础包含有桩体、桩承台和基础梁,能够更好地承受建筑物本身的重量。
桩根据承台的不同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例如高承台桩基和低承台桩基。
根据成桩地点的不同可以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两种。
根据成桩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锤击桩与冲孔灌注桩和静压桩等。
桩基础的主要作用,就是把基础梁、桩承台和桩体结合在一起,三者共同来承受建筑物的重量,并把建筑物的荷载传递给地基,保障建筑物施工强度和稳定性。
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对地基的承载力以及变形情况加强重视,并在施工之前提前做好施工现场的勘察工作。
桩基础施工和其他地基工程施工有一定的区别。
桩基础工程量比较大,施工成本比较高,对于施工现场有较高的要求。
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需要勘察好施工现场,确保桩基础施工满足建筑物本身的稳定需求和承载要求。
2建筑施工中桩基施工技术2.1施工场地环境勘察(1)依据勘察单位提供的勘探资料,在施工现场对现状的土层、水文情况进行复核,充分了解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针对有错漏区域,及时反映至业主和地勘单位,协助设计院提供真实数据,依据设计院出具的最新设计变更施工[1]。
桩基础工程施工论文前言第一部分将介绍桩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原理。
桩基础是一种以某种形式置入地下的柱状或圆柱状结构,以通过其端部的摩擦力或端阻力来承受荷载。
根据桩的工作原理和材料,桩基础可分为摩擦桩、端阻桩、摩擦端阻桩等不同类型。
桩基础被广泛应用在各种地质条件下,包括软土地基、淤泥地基、河床地基等复杂地质环境,其作用是将建筑物或桥梁的荷载传递到更深的地层,并消减土体的变形。
第二部分将重点介绍桩基础工程施工中的关键技术。
在桩基础工程施工中,地基勘测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其目的是确定地层性质、土体参数和桩基设计参数。
根据地基勘测结果,施工方可以选择合适的桩基础类型、尺寸和长度,确保桩基础与地层的有效连接。
在机械化施工中,常用的施工方法包括钻孔桩施工、打桩机振动桩施工、钢筋混凝土摩擦桩施工等。
此外,桩基础施工还需要注意土层的处理和桩基础的垂直度、水平度等要求,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护和环境保护。
第三部分将重点介绍桩基础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方法。
桩基础施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和稳定,因此质量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施工方应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控制程序,明确施工要求和施工步骤。
其次,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现场监督和施工检查,保障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最后,施工方需要配备合适的检测设备和资质齐全的检测人员,对桩基础的垂直度、水平度、坚实度和抗压强度等关键指标进行检测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标准和规范。
第四部分将总结桩基础施工的相关研究成果。
近年来,随着桩基础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逐渐丰富。
在桩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方面,已有许多学者提出了桩基础的施工监测和检测方法,以及施工中的常见质量问题和解决方案。
此外,还有许多学者对桩基础的施工材料、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为进一步推动桩基础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综上所述,桩基础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程。
本文将对桩基础施工的关键技术和质量控制进行深入探讨和总结,希望能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桩基础技术概论古旧桩基础是最古老的基础形式,更早在有文字记载的史前,人类在构筑遮风挡雨的住房的时候采用桩来支承。
首先是干阑式建筑,这种高架木屋,先民不仅用来居住,而且也作仓储和圈养家禽牲畜之用。
的地基恶性条件不良的河谷和冲洪积层采用木桩是最好的选择(图1-1)。
桩在中国的起源为距今6000~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
中国考古学家于1973年和1978年相继在浙江省东部余姚市的河姆渡村发掘了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出土了占地约4万m²的木桩和木结构遗存。
经测定,其浅层第二、第三文化层大约距今6000年,深层第四基岩大约距今7000年,这是太平洋西岸迄今发现的时间最早的一处文化遗址。
1982年在发掘智利南美洲的一处文化遗址所见到的木桩则年代更为久远,大约距今12000~1400年。
可见一单桩基础是人类进步史上一笔重要的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我国古代许多雄伟壮丽的历史建筑,历久弥坚,正是成功地运用了桩基础,才抵御了无数次地震灾害和之威海浪冲刷而至今不失当年雄姿。
例如建于公元247年的上海龙华塔;10中世纪世纪筑成的杭州湾大海塘的石砌岸壁,是最早采用木桩基础而完好保存至今的著名工程;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亦为木桩基础,历经几余年保存完好。
可见,桩基础源远流长,是建筑工程不可或缺的基本非常重要结构要素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创设之前,20世纪20年代或稍晚一些,在软弱地基上建造3~4层的房屋,常用的都是木桩,一般都是几米长,大头直径约中300mm。
直至20世纪30年代上海外滩号称万国建筑博览会的许多大型建筑物,也大多采用木桩或是木桩底端接上一段混凝土桩管的复合桩。
194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才前我国第一高楼-—上海国际饭店),高83.8m,地下二层,地上22层,常称24层,是我国历史上采用木桩支承的最高建筑心盘和最后一座高楼。
19世纪后期,国际上生产了混凝土桩和混凝土桩,中国随之于20世纪20年代钢结构开始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和灌注桩,从而出现了木桩、混凝土桩和钢筋混凝土桩三者多管齐下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