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贮藏保鲜技术
- 格式:docx
- 大小:41.82 KB
- 文档页数:4
几种食用菌菌种保藏方法食用菌菌种是指用于食用或驯化培养的真菌种类。
在保藏食用菌菌种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冷冻保藏:将菌种置于-80℃的低温环境中。
首先,将菌种种植在琼脂平板上的单独菌落。
然后,将单独的菌落切下并置于含有30%甘油的琼脂平板上。
最后将含有菌落的琼脂平板置于-80℃的低温冷冻库中进行保存。
这种方法适合于长时间保存,但对设备和电力有一定需求。
2.雪贮法:将菌种置于冷藏室的冷湿源物质上。
首先,将菌种培养在含有菌落的琼脂平板上。
然后,将菌落保留在琼脂平板上并将其置于冷藏室中。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般食用菌的保存,在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下,可以保存数月至一年。
3.干燥保藏:将菌种置于干燥环境中。
首先,将菌种培养在含有菌落的琼脂平板上。
然后将菌落切下并置于无菌的滤纸或多孔塑料袋中。
最后将菌种放置于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等待其自然干燥。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干货类食用菌种,如香菇、平菇等。
4.培养罐保藏:将菌种保藏于培养罐中。
首先,将菌种培养在含有菌落的琼脂平板上。
然后将菌落切下并置于无菌培养罐中,加入适宜的培养基,并密封培养罐。
最后将培养罐保存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
这种方法适用于菌种的短期保藏。
5.低温干燥保藏:将菌种保藏于低温干燥器中。
首先,将菌种培养在含有菌落的琼脂平板上。
然后将菌落切下并置于低温干燥器中,通过低温干燥将其保存起来。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低温耐受性较强的食用菌。
总结起来,以上是几种食用菌菌种保藏的方法。
选择合适的方法可根据菌种的特性、用途和预期保藏时间来确定。
在进行菌种保藏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菌种的污染或变异,并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保存。
这将有助于保持菌种的营养价值和生物特性,以及保证其在后续使用中的质量。
食用菌菌种贮藏八法1.低温定期移植贮藏法将需要贮藏的菌种接种在适宜的斜面培养基上,适温培养,当菌丝健壮地长满斜面时取出,放在3℃-5℃低温干燥处或4℃冰箱、冰柜中贮藏,每隔4-6个月时间移植转管一次,具体应根据菌种特性决定。
贮藏时要注意环境温度不能太高,以防霉菌通过棉塞进入管内。
因此,若用棉塞,可用干净的硫酸纸或牛皮纸包扎棉塞,即可减少污染的机会,也可防止培养基干燥。
除草菇菌种外,其他食用菌菌种都能采用此法贮藏。
2.液体石蜡贮藏法取化学纯液体石蜡(要求不含水分、不霉变)装于三角瓶中加棉塞并包纸,在1公斤/平方厘米压力下灭菌1小时,再放入40℃恒温箱中数天,以蒸发其中水分,至石蜡油完全透明为止。
将处理好的石蜡油移接在空白斜面上,在28℃-30℃温度下培养2-3天,确定无杂菌生长方可使用。
然后用无菌操作的方法把液体石蜡注入待贮藏的斜面试管中。
注入量以高出培养基斜面1-1.5厘米为宜,塞上橡皮塞,用固体石蜡封口,直立于低温干燥处贮藏。
贮藏时间在1年以上,在低温下,保藏时间还可延长。
3.沙土管贮藏法取河沙用水浸泡洗涤数次,过60目筛除去粗粒,再用10%盐酸浸泡2-4小时,除去其中有机物质,再用水冲洗至pH值达到中性,烘干备用。
同时取贫脊土或菜园土用水浸泡,使其呈中性,沉淀后除去上清液,烘干碾细,用100目筛子过筛,将处理好的沙与土以(2-4):1比例混匀,用磁铁吸出其中的铁质,然后分装小试管或安瓿内,每管装量0.5-2克,塞棉塞,用纸包扎灭菌(1.5公斤/平方厘米,1小时),再干热灭菌(160℃,2-3小时)1-2次,进行无菌检验,合格后使用。
将已形成孢子的斜面菌种,在无菌条件下注入无菌水3-5毫升,刮菌薹,制成菌悬液,再用无菌吸管吸取菌液滴入沙土管中,以浸透沙土为止。
将接种后的沙土管放入盛有干燥剂的真空干燥器内,接上真空泵抽气数小时,至沙土干燥为止。
真空干燥操作需在孢子接入后48小时内完成,以免孢子发芽。
食用菌菌种保藏的方法保藏食用菌菌种的方法很多,常采用控制温度、水活度、氧气和营养等因素的方法,最大限度降低或抑制食用菌菌丝体的生长从而达到菌种保藏的目的。
首先要挑选优良的纯菌种,包括菌丝体和孢子;其次,根据其生理、生化特点,人为的创造低温、干燥或缺氧等条件,抑制菌丝体的代谢作用,使其生命活动降低或处于休眠状态,从而延长菌种生命以及使菌种保持原有的性状,防止变异。
1 利用菌丝体保存的方法① 琼脂斜面低温保藏将要保藏的菌种接种在PDA斜面培养基上培养,在28~32℃下培养,待菌丝体长满斜面时,把试管的棉塞换成无菌橡皮塞,并用石蜡封口,置于4℃的冰箱低温保藏,每隔2~4个月转管1次。
该种方法保藏的菌种不易老化,生命力强,接种后萌发快,能保持优良性状,但转接周期短,污染风险大,且菌株易变异,易造成菌株衰退。
② 液体石蜡常温保藏法此法亦称矿物油保藏法。
先将化学纯石蜡油(无色、透明的黏稠液体)装于三角瓶中,塞上棉塞并用牛皮纸包裹,放入高压锅中灭菌30min,然后置于40℃的恒温箱中,让水分蒸发至完全透明后备用,使用前先将石蜡油做无菌检查。
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将无菌石蜡油注入已长好的斜面试管中,用量以高出斜面顶端1cm为宜,目的是使菌种与空气隔绝,阻止水分蒸发,降低细胞的生长代谢活动,然后用蜡封口后,直立放入室内干燥处。
15~25℃,可以保藏菌种5年。
该方法的优点是成本较低,保藏时间较长,长达数年甚至几十年;缺点是转接培养较慢,往往需要转接培养2~3次,才能除去菌丝体上的液体石蜡,使菌种恢复正常生长。
③ 蒸馏水保藏法蒸馏水保藏方法适用于绝大多数食用菌菌种保藏。
该法是用无菌蒸馏水保存食用菌菌丝体,过程为:用移液器吸取4mL 无菌蒸馏水注入无菌安瓶中,将发育成熟的菌落用无菌接种针挑取数块放入安瓶中,加盖密封,室温保存。
据报道,真菌用蒸馏水保藏可保存1~20年,而且菌株污染少。
④ 盐水保藏法食盐溶液具有高渗透性,对杂菌孢子的萌发具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从而减少或避免保藏期间菌种的污染;同时,食盐中含有食用菌生长所必需的钠、镁、钙等金属离子,对菌丝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转管后,由于水势差,接种菌株吸水能力强,易恢复,成活率较高。
食用菌保鲜储藏八法
1、食盐保鲜将新采的平菇、凤尾菇等经整理后浸入0.6%食盐水中约10分钟,沥干后装入塑料袋储藏,能保鲜5—8天。
2、焦亚硫酸钠保鲜将新采收的平菇摊放在干净的水泥地面上,向菇体喷洒0.15%焦亚硫酸钠水溶液,边喷边轻轻翻动菇体,以便喷洒均匀。
喷后装入塑料袋,立即封口储存在阴凉处,在10℃—25℃下可保鲜8—10天。
食用时,要用清水漂洗。
3、米汤膜保鲜用做米饭时的稀米汤,加入1%纯碱或5%小苏打(碳酸氢纳),冷却至室温。
将采下的鲜蘑菇浸入米汤碱液中,5分钟后捞出,置阴凉干燥处。
此时在蘑菇表面形成一层米汤薄膜,可以隔绝空气,可保鲜3天。
4、抗坏血酸保鲜金针菇、香菇、草菇等采收后,往鲜菇上喷0.1%的抗坏血酸液,装入非铁质容器内,可保鲜3—5天,其鲜度、色泽基本不改变。
5、食盐、氯化钙混合液保鲜用0.2%食盐加0.1%氯化钙制成混合浸泡液。
将刚采收的鲜菇浸泡于混合液中,用竹席盖上并加重物,使菇体浸入液面以下30分钟,在15℃—25℃下可保鲜5天左右,5℃—10℃下可保鲜10天以上。
6、抗坏血酸、柠檬酸混合液保鲜将0.05%抗坏血酸和0.02%柠檬酸配成混合保鲜液,把鲜菇浸泡在保鲜液中10—20分钟,捞出沥干,用塑料袋包装密封。
7、比久保鲜比久是一种植物生长延缓剂,用0.1%的比
久水溶液浸泡鲜菇10分钟,取出沥干装袋密封,于5℃—25℃下保鲜,可保鲜15天以上。
适用于香菇、平菇、金针菇等菌类保鲜。
8、麦饭石保鲜将新鲜草菇装入塑料盒中,以麦饭石水浸没菇体,置于0℃以下低温保鲜,保鲜期可达70天,而且氨基酸含量与鲜菇差别不大,色泽、口感均较好。
食用菌保鲜技术项目食用菌保鲜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它可以延长食用菌的保鲜期,保持其新鲜度和营养价值。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食用菌保鲜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并介绍一些常用的保鲜技术。
一、食用菌保鲜技术的原理食用菌保鲜技术的原理主要涉及控制温度、湿度和氧气浓度等环境条件,以减缓食用菌的新陈代谢和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延长其保鲜期。
同时,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防止食用菌的褐变和质地变硬。
二、常用的食用菌保鲜技术1.低温保鲜法:将食用菌存放在低温环境中,如冷藏室或冷冻室,以减缓其新陈代谢和微生物的生长。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耐寒的食用菌,如白灵菇和松茸。
2.真空包装法:将食用菌放入真空袋中,抽取袋内空气,然后密封。
真空包装可以减少氧气浓度,抑制食用菌的氧化和微生物的生长。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易氧化的食用菌,如平菇和金针菇。
3.脱水保鲜法:将食用菌进行脱水处理,使其水分含量降低到一定程度。
脱水可以减少水分对微生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延长食用菌的保鲜期。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适宜脱水的食用菌,如香菇和牛肝菌。
4.盐腌保鲜法:将食用菌浸泡在盐水中,使其水分含量减少,并通过盐的抑菌作用来保鲜。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能耐盐的食用菌,如松茸和蘑菇。
5.高压处理法:将食用菌放入高压容器中进行处理,使其受到高压力的影响。
高压处理可以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抑制其生长,延长食用菌的保鲜期。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耐压的食用菌,如蘑菇和竹荪。
三、结语食用菌保鲜技术对于延长食用菌的保鲜期、保持其新鲜度和营养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控制环境条件和采取适当的保鲜技术,我们可以有效地延长食用菌的保鲜期,并保持其优质特性。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食用菌保鲜技术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食用菌菌种保藏的方法
食用菌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食品,如何保存食用菌的菌种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
一、冷冻法
冷冻法是将菌种置于低温下,使其处于冷冻状态以达到保藏的目的。
将菌丝均匀地涂于平板上,置于-80℃的低温冷冻柜中冷冻,或将菌丝混入15%甘油溶液中,用液氮冷冻保存。
这种方法保存的菌种质量较好,保藏时间较长。
二、干燥法
将菌丝培养在无菌环境下,培养到菌丝生长至顶部时,用无菌石英砂或无菌滤纸吸干培养皿内的水分,再将石英砂或滤纸中的菌种置于无菌条件下进行干燥,然后密封保存。
这种方法使用简单,保存时间较长,但保存的菌种易受到氧气、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三、冷藏法
冷藏法是将培养好的菌种置于低温环境下进行保存。
将培养好的菌种涂于平板上,进行初步培养,再将平板用无菌纸包好,置于4℃的冰箱中保存。
这种方法保存的菌种质量较好,但保存时间较短。
四、液氮保存法
将培养好的菌种混入15%甘油溶液中,用液氮冷冻保存。
这种方法保存的菌种质量较好,保存时间长达数年,但需要液氮存储设备。
五、糖分保藏法
将培养好的菌种混入10%蔗糖水溶液中,用常温保存。
这种方法保存的菌种质量较好,保存时间长达数年,但需要注意保藏容器的密封性。
不同的菌种保藏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同时,在进行菌种保藏时,需要注意保藏容器的密封性、温度、湿度等因素,以确保保存的菌种质量。
长期保藏食用菌菌种的方法有哪些?(1)矿物油保藏法。
食用菌的菌丝体都可用此法保藏。
矿物油即指质量好的医用液体石蜡。
在试管斜面上灌注液状石蜡可以防止培养基水分的散失;使菌丝体与空气隔绝,以降低新陈代谢,从而达到保藏的目的。
此法保藏菌种一般可贮藏 2~3年,但最好每1~2年移植1次;加了石蜡的菌种,置于室温下保藏比放在冰箱内更好。
将100毫升液状石蜡倒入250毫升三角瓶中,在121℃下灭菌2小时,再在40℃煤箱中烘烤几小时,蒸发水分备用。
然后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在培养好了的斜面菌种上注入一层液状石蜡,注入量以高出斜面尖端1厘米为度。
使用矿物油保藏时,菌种必须置在小铁丝篓或试管架上垂直存放。
由于棉塞易受污染,最好将棉塞齐管口剪平,用矿蜡密封后再以塑料薄膜包扎贮于清洁、避光的木柜中。
(2)沙土保藏法。
此法比较简单方便,将食用菌的孢子保藏在干燥的无菌沙土中。
沙土装入小试管中,要经过严格灭菌后再将无菌孢子拌入沙中,用石蜡封口,放在盛有干燥器的大试管中密封保存。
(3)菌丝球生理盐水保藏法。
将待保藏菌种,在无菌操作下接入无菌的、不含琼脂的液体 PDA 培养基中,每250毫升三角瓶装60毫升,用摇床(以旋转式摇床为好)振荡培养5~7天(180转/分钟,25℃),然后将形成的菌丝球用无菌吸管吸入装有5 毫升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每管转入4~5个菌丝球。
试管用石蜡封口,放在4℃冰箱或常温下保藏。
(4)真空冷冻干燥法。
真空冷冻干燥法主要是采用真空、干燥和低温等三种手段对菌种进行保藏。
这种保藏方法对菌种的保藏期长,10~20年后仍不降低菌种原有的性能。
其保存的基本方法是将需要保藏的菌种悬浮液装在特制的安培管中,然后骤然冰冻,并立即抽真空,使培养物以固体形态升华脱水,熔封后在低温下保藏。
(5)液氮超低温保藏法。
液态氮温度在—195℃,由于液态氮的超低温能使食用菌的代谢水平降到最低限度,因此,采用液态氮超低温冰箱保藏法,能够保藏所有的微生物菌种,包括一些不能用冷冻干燥法保藏的菌种,甚至不耐低温的草菇菌种如用10%的甘油和5%~10%的二甲基矾做保护剂,也能在超低温冰箱中保藏。
食用菌菌种保藏的基本方法食用菌菌种保藏是指在适当的条件下,延长菌种的保存寿命,保持菌种的菌丝形态、菌核活力以及遗传信息的方法。
常见的食用菌菌种保藏方法有冷冻保存、液氮保存、干燥保存、石膏包埋保存等。
1. 冷冻保存:冷冻保存是将菌种培养物以-80摄氏度的低温条件下保存。
冷冻保存具有保存周期长、操作简便的特点。
具体步骤为:将菌种培养物接种在琼脂平板或液体培养基上培养到菌落充分生长,然后用聚合物添加剂(如甘油、大豆油、卵磷脂等)加入培养物中,制成菌株的冻存物,将冻存物在-80摄氏度的冰箱中保存。
菌种在冷冻保存中还需定期进行代代传承,以维持菌株的稳定性。
2. 液氮保存:液氮保存是将菌种培养物以极低的温度(-196摄氏度)保存。
液氮保存能更好地保护菌种的细胞结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组分,减小冰冻对菌种的损伤。
具体步骤为:将菌种培养物接种在琼脂平板或液体培养基上培养到菌落充分生长,然后将细菌培养物加入含有细胞保护剂(如甘油、肉汤等)的1.8ml冻存管中,迅速冷冻至-80摄氏度以上,然后转移到液氮罐中保存。
菌种保存在液氮中,可以保存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3. 干燥保存:干燥保存是将菌种培养物在低温低湿的环境下,使其逐渐失去水分而保存。
干燥保存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保存周期长,且菌种易于恢复。
具体步骤为:将菌种培养物接种在琼脂平板上培养到菌落充分生长,然后用无菌棉签或无菌吸管将菌落转移到无菌滤纸上,放置在通风干燥处,待菌落完全干燥后,将滤纸装入无菌试管或无菌塑料袋中,密封保存。
4. 石膏包埋保存:石膏包埋保存是将菌种与石膏混合包埋后保存。
石膏包埋保存的优点是操作简便、保存周期长,对于某些对温度敏感的菌种保藏效果较好。
具体步骤为:将菌种培养物接种在琼脂平板上培养到菌落充分生长,然后用芯子将培养物取出,混合适量石膏搅拌均匀,装入无菌塑料袋或无菌瓶中,封好保存。
在进行食用菌菌种保藏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菌种的分离与筛选:只有选取健康、快速生长、菌株形态周正且菌核完整的细胞进行保存,才能保证保存的菌株具有较高的活力。
食用菌的储藏保鲜技术食用菌采收后,同化作用已经停止,呼吸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各种生理生化过程,因此也影响着耐贮性、抗病性的变化。
如何继续保持鲜品特征,是食用菌贮藏保鲜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用于食用菌保鲜的方法是低温处理,近年来又开展了气调贮藏、辐射保鲜以及化学药物保鲜的研究。
现分述如下。
食用菌的储藏保鲜技术一、低温保鲜原理是在不发生冻结的低温范围内,通过降低环境温度来抑制新鲜食用菌的呼吸代谢,使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产品的鲜度和品质,抑制腐败微生物活动的作用。
众所周知,蘑菇菌盖上面没有明显的表面保护结构,因而水分极易蒸发,所以蘑菇采后的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很剧烈,是生理上最容易变质老化的蔬菜之一。
试验证明:在24h 内100kg蘑菇在10℃时释放能量2215kJ(千焦耳),而在0℃时仅释放627kJ,蘑菇的呼吸强度在10℃时是0℃的3.5倍。
许多研究表明,蘑菇低温贮藏的适温为0~3℃,最适冷藏温度为0℃,此温度下,双孢蘑菇的保藏期可达30天。
草菇采摘后4~5h,其开伞比例即达20%~30%,因此采收后最好1h内送到15~20℃的冷库中,可提高保鲜效果,可贮存3~4天。
一般情况下,草菇冷藏温度不可低于10℃,以15~20℃为宜。
当草菇产地距离工厂很远时,可以用产地预煮法。
将洗净草菇在沸水中煮10min,煮时加入2%食盐可使草菇保持新鲜度。
在0~4℃可存放1~2天,品质变化不大。
-18℃可存放7天。
草菇若来不及加工,库温在0~4℃时,贮放不超过12h。
若贮放超过24h,草菇明显变软,有大量褐色液体渗出。
这种液体的产生与草菇中含有的过氧化酶有关。
金针菇采收前3天应进行偏干管理,且适当提早1~2天采收。
采后金针菇,因为连带着具有养分的菌根,生命活动仍很旺,易老化、变色、变质、变味。
金针菇在4~5℃时可贮藏5天左右,超过7天金针菇颜色变黄,风味也要变劣。
当然也可以冷冻贮藏,金针菇在沸水中处理8min,迅速用冷水冷却,然后在0℃以下冷冻贮藏。
食用菌常见的保鲜方法及原理
食用菌的常见保鲜方法包括冷冻保鲜、干燥保鲜、腌制保鲜和真空包装保鲜。
1. 冷冻保鲜:将食用菌放入冷冻室内进行冷冻,通常温度在-18℃以下。
冷冻能够抑制菌丝的生长和酶的活性,延缓菌烂和酸败的过程。
2. 干燥保鲜:将食用菌透过烘干、烘烤、晒干等方法除去水分,使得菌丝内部的水分含量降低,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干燥保鲜可以延缓食用菌的腐败速度,并能保持其营养成分。
3. 腌制保鲜:将食用菌放入盐水、酱油、醋等腌制液中进行浸泡和腌制,利用腌制液中的高盐浓度或酸性环境抑制细菌的生长。
腌制可以改变食用菌的风味,并增加食用菌的保存时间。
4. 真空包装保鲜:将食用菌放入真空袋中,并抽取袋内空气,形成真空环境。
真空包装可以减少氧气的存在,从而抑制食用菌的腐败菌的生长。
此外,真空包装还可以防止食用菌的氧化和水分流失。
食用菌菌种保藏的6种方法
菌种保藏的目的是通过降低菌种的代谢活力,使其处于休眠状态,减缓衰亡速度,保持菌种原有优良性状,防止杂菌污染;当恢复生活条件时,菌种能在很短时间内恢复生机,迅速生长繁殖。
母种的保藏有如下方法:
1.斜面冰箱保藏法:把生长丰满健壮的斜面母种,把棉塞在管口剪平,用蜜蜡封口或换用胶塞,存放于摄氏4度冰箱内保存。
高温菌在16摄氏度为宜。
有效期3—6个月。
2.石蜡油保藏法:斜面母种注入经二次灭菌后,在摄氏40度温箱2天蒸发水分而冷却了的石蜡油至斜面顶尖1—1.5厘米处,再用蜜蜡封管口或换用胶塞,直立于摄氏4度冰箱或室温存放。
保存期可1—2年。
3.孢子保藏法:用2×0.5×0.8厘米经灭菌的滤纸条吸附上孢子,可参考孢子分离法,然后把带孢子的纸条放入无菌试管内,置干燥器内2—3天吸干水分,再改用胶塞。
在冰箱或室温内可保存多年。
4.菌丝球保藏法:常用经灭菌的生理盐水、无菌水、蒸馏水、营养液等装入试管约5毫升作媒介,把经过液体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菌丝球4—5个,移入媒介内,用胶塞封口,冰箱摄氏4度或室温可保存1—2年。
5.液氮保藏法:常用经灭菌10%甘油蒸馏水或10%二甲基亚砜蒸馏水为保护剂,注入斜面母种管,刮下菌丝体成悬浮液或孢子液,吸取菌液0.5—0.8毫升注入已灭菌安瓿管,
熔封管口,置液氮冷冻器内,每分钟降摄氏1度,1小时内使其温度降至摄氏负35度,其后迅速降至气相摄氏负150度,液相摄氏负196度保存。
保存期可超过10年。
6.自然基质保藏法:此法多用于原种保藏。
在一些欠设备的地区,也可作母种保藏法。
食用菌菌种保藏的基本方法食用菌菌种保藏的基本方法包括冷冻保存、覆盖培养基保存、液体保存、干燥保存和低温保存等。
以下是对这些方法的详细描述:1. 冷冻保存:冷冻保存是常见且相对简便的方法。
首先,将菌种培养于富含蔗糖的培养基中,培养至菌落成熟。
然后,将菌落切割成小块,置于含有15%-30%的甘油的冷冻溶液中。
菌种通过冷冻溶液迅速冷冻,然后可将冷冻块移入液氮罐中保存。
这种方法可有效防止冷冻过程中菌种组织的损伤,并延长菌种的保存时间。
2. 覆盖培养基保存:此方法适用于那些无法耐受冷冻保存的菌株。
首先,制备凝胶化的培养基,如琼脂培养基。
然后,将菌株接种于培养基表面,培养至菌落成熟。
接下来,将一块凯特纸置于培养皿中,与培养基表面紧密贴合,避免菌落受氧解的氧化作用的影响。
最后,将培养皿密封并储存于低温环境中,如冰箱或冷藏库。
这种方法可保持菌种的生物学特性,并较长时间内保持其活力。
3. 液体保存:液体保存通常用于保存菌株的液体培养基。
首先,将菌株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至菌株生长到稳定阶段。
然后,将菌株转移至干净的试管中,加入20%-30%甘油。
接下来,使用自动分注器或玻璃针管,将菌种和甘油混合物分装至干净的小量容器中,如冻存管。
最后,将盖子紧固并储存在低温环境中。
这种方法可保持菌种的生物学特性,并可较长时间保存。
4. 干燥保存:干燥保存是将菌株置于低湿度的环境中进行保存。
首先,通过无菌技术将菌株均匀涂布在无机蓝色岩石上。
然后,在干燥箱中以50℃-55℃的温度下烘干48小时。
烘干后,将菌株和蓝色岩石放入密封的干燥管中,并将干燥管保存在低温干燥的环境中。
这种方法可确保菌株的长期保存,并能够在需要时重新激活。
5. 低温保存:低温保存通常是将菌株置于低温环境中进行保存。
此方法适用于冷冻保存非真菌类菌株时仍然受到破坏的情况。
常见的低温保存温度为-80℃或更低。
首先,将菌株接种于含有冻存保护剂的培养基中,培养至菌落成熟。
家庭简易鲜藏食用菌方法
一、缸藏:数量少时,可将缸放在阴凉处,加入缸体积10%—30%的新鲜冷水,水面上搁置一木架,木架上放盛鲜菇的容器,然后封缸贮藏。
4-5℃条件下,可贮10-15天,15-18℃条件下用透气的盖封闭缸口,可贮5-7天。
二、清水浸泡贮藏:用清水浸泡隔绝空气,使蘑菇变色慢,此法适于家庭短期贮藏,注意不可用铁质容器及含铁量高的水浸泡。
三、盐水浸泡贮藏:1、将鲜蘑菇放入0.6%的盐水中,浸10分钟,捞出沥干,装入塑料袋,可鲜贮3—5天;2、将鲜平菇、凤尾菇剪去菇柄基部,置于煮沸的10%食盐水中焯0.5-1分钟,捞出后放入冷水中冷却,沥干,放入塑料袋内短期鲜贮;3、将鲜菇剪去培养料1厘米处菇柄,洗净后浸入16%-18%盐水中,可鲜贮15天,食用时捞出,用清水浸泡20分钟。
四、化学贮藏:1、用0.1%的b9水溶液浸泡鲜菇10分钟后,取出沥干,5—27℃条件可保鲜8天;2、用0.01%焦亚硫酸钠水溶液浸洗3-5分钟,再用0.1%焦亚硫酸钠溶液浸泡25-30分钟,捞出沥干,放入塑料袋内密封,置10-15℃条件下保存。
- 1 -。
食用菌菌种保藏的基本方法食用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食物,但是由于生长环境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菌种的质量和产量都容易受到影响,因此菌种保藏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食用菌菌种保藏的基本方法:
1. 冷藏保藏法:
将菌种放入常温下预冷却至5度左右,再放入4度左右的冰箱中储存,菌种一般可存放2-6个月不腐烂。
2. 干燥保存法:
将菌种进行支架或中性纸包装,放在干燥通风处进行干燥,待干燥后可以用密封袋对其进行密封,常温下可保存1-2年不腐烂。
3. 液氮冷冻法:
将菌种放入液氮中,然后经过缓慢升温放到液氮中,将其保存在-196度以下,可保存数十年甚至几百年不腐烂。
4. 需氧发酵法:
将菌种放入营养液中进行发酵,然后进行瓶装,可保存2-3个月不腐烂。
5. 冷冻干燥法:
将菌种进行冻干,然后将其封装好,保存在密封袋内,可保存3-5年不腐烂。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保藏方法都要尽量减少菌种的受到污染,保
存的空间一定要保持干燥通风。
在存放时,最好将存放的地方标明保
存时间和具体保存方法,以免出现混淆。
综上所述,食用菌菌种保藏的方法多种多样,在实际应用中不同
场合应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保藏。
希望本文能够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从而更好地保护食用菌菌种的质量和数量。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菌种保藏与存储技术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口感独特的食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保健功能。
为了满足人们对食用菌的需求,菌种保藏与存储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菌种保藏与存储技术,并介绍其中一些常用的方法。
一、液体氮冷冻保存法液体氮冷冻保存法是一种常用的菌种保藏与存储技术。
液体氮的温度极低,可以有效地阻止细胞活动,从而保护菌种的生命力。
该方法适用于大部分食用菌,具有较长的保存期限。
在保存过程中,首先将菌种培养基中的菌株进行预处理,然后将其转移到液体氮中迅速冷冻。
保存期限可以达到数年甚至更长。
二、冷冻干燥技术冷冻干燥技术是另一种常用的菌种保存方法。
通过将菌种冷冻至极低温,然后将冷冻的菌种置于真空环境下进行干燥处理,可将菌种冻结干燥,以减少水分含量。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延长菌种的保存期限,并且可以保持菌株的较高存活率。
冷冻干燥的菌种可以在常温下保存,并可以迅速复苏。
三、蔗糖保藏技术蔗糖保藏技术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菌种保藏方法。
在该方法中,将已经生长饱满的菌丝体与等量的蔗糖混合均匀,然后置于低温储藏。
蔗糖作为保护剂,可以降低细胞的冻伤和变形风险,从而维持菌种活力。
该方法可适用于多种食用菌,保存要求相对较低,操作简单方便。
四、冷藏保存技术冷藏保存技术是常见的菌种保藏方法之一。
通过将菌种保存在低温环境中,如4摄氏度左右,可以避免菌株的快速老化和失活。
该方法适用于一些耐冷食用菌,可以在冷藏状态下存储数周,适用于短期保存。
五、玻璃滴管冷藏保存法玻璃滴管冷藏保存法是一种适用于微生物保存的方法,在菌种的氧化发酵情况比较严重的时候,使用玻璃滴管冷藏法来保存菌种。
将菌种悬浮溶液加入玻璃滴管中,使用适量的缓冲液封管,并放在低温环境中(通常是4摄氏度)冷藏保存。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存活率和较长的存储期限。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菌种保藏与存储技术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
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食用菌菌种保藏的基本方法食用菌是一类具有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真菌,其菌种保藏是保证菌种保存和传承的重要手段。
食用菌菌种的保藏可以确保菌株的纯度和可持续利用性,同时也有助于研究和开发新的品种。
食用菌菌种保藏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1. 冷冻保藏法:将食用菌菌种培养物制备成含有20%-50%的甘油或乙二醇的保存液,然后使用低温冷冻设备将菌种保存在-80°C或更低的温度下。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部分食用菌,能够长期保存菌种并保持其活力。
2. 干燥保藏法:将菌种培养物培养于无菌条件下,然后使用高温低湿或低温高湿的方法进行干燥,最后将干燥的菌丝体保存于密封的容器中。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耐干燥的食用菌,如魔芋菌和杂色红菇。
3. 微冻保藏法:将菌种培养物制成菌丝片,然后在无菌条件下冷冻菌丝片,再保存在低温条件下。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不易用液体保存液保存的食用菌菌种,如松茸菌。
4. 低温液氮保藏法:将菌体或菌丝体培养物直接置于液态氮中保存。
液态氮的温度非常低,可以有效防止菌种的老化和突变,但需要特殊的设备和操作技术。
5. 镂空冻干保藏法:将菌种培养物整理成菌丝体块,并利用真空冷冻干燥和低温方式保存。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难以保存的菌种,如鸟肝菌和杜松菌。
在进行食用菌菌种保藏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纯净的菌种:保藏前要确保菌种的纯度,排除污染物和其他细菌的干扰。
检查菌种是否含有目标菌株,并进行传代培养,确保纯净度。
2. 使用无菌器具:在进行菌种保藏时,使用无菌器具和培养基,避免交叉感染。
保持实验室的无菌环境,防止污染。
3. 标记菌种信息:在保存菌种的容器上标记好菌种的信息,包括菌株编号、保存液配方和保存日期等,避免混淆。
4. 定期检测和传代:定期检测保存的菌种的活力,可以通过接种到适合的培养基上进行观察。
同时,对菌种进行传代培养,保持菌种的活力和纯度。
5. 储存条件的选择:根据不同的菌种特性选择适合的储存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和光照等。
总结食用菌常见的保鲜方法及原理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的食物,但由于其易腐败的特性,保鲜成为了人们食用食用菌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总结食用菌常见的保鲜方法及原理,帮助读者更好地保存食用菌,延长其保鲜期。
一、常见的食用菌保鲜方法1. 冷藏法:将食用菌放入冰箱的冷藏室中,利用低温抑制细菌繁殖和酶的活性,延缓食用菌的腐败速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保鲜期较短的食用菌,如平菇、香菇等。
需注意的是,冷藏温度应控制在0-4摄氏度,过低的温度会导致食用菌变质。
2. 风干法:将食用菌晾晒至水分含量降低,达到一定程度的干燥,然后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降低食用菌的水分含量,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延长保鲜期。
但需注意的是,干燥时间过长会导致食用菌的营养流失。
3. 盐腌法:将食用菌放入盐水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晾干或风干。
盐的作用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延缓食用菌的腐败速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部分食用菌,但需注意盐的浓度应适中,过高的浓度会影响菌类的口感。
4. 真空包装法:将食用菌放入真空袋中,抽取袋内空气后密封。
真空包装可以减少食用菌与氧气接触,延缓其氧化和细菌的繁殖,延长保鲜期。
但需注意的是,真空包装会导致食用菌变软,影响口感。
5. 调味糖腌法:将食用菌与适量的糖、盐、酱油等调味料混合,腌制一段时间后晾干或风干。
糖和盐的作用可以抑制细菌的繁殖,酱油的作用可以增加食用菌的风味。
这种方法适用于口感较硬的食用菌,如口蘑、松茸等。
二、食用菌保鲜方法的原理1. 低温抑菌原理:低温可以降低微生物活性和酶的活性,减缓食用菌的腐败速度。
冷藏法利用低温抑制细菌的繁殖和酶的活性,延缓食用菌的腐败。
适当的低温可以延长食用菌的保鲜期,但过低的温度会导致食用菌变质。
2. 干燥抑菌原理:干燥可以降低食用菌的水分含量,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风干法通过晾晒食用菌,降低其水分含量,延缓其腐败速度。
干燥后的食用菌可以更长时间地保存,但干燥时间过长会导致食用菌的营养流失。
食用菌贮藏保鲜技术采收后的蘑菇虽然离开了培养料,但它仍然是活的有机体,只是生命活动的中心已变成以呼吸作用为主。
此时菇体将体内的有机质分解、氧化,不断地丧失水分和排出二氧化碳。
代谢作用的结果使食用菌不断地朝着衰老败坏的方向进行。
呼吸作用:贮藏中的食用菌,其呼吸作用影响着菇类的品质变化、生理机能和贮藏寿命。
菇体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基质,使之发生失重和变味。
呼吸作用还可放出热量,使贮藏场所温度升高,缩短菇体的寿命。
呼吸作用强,贮藏期短;反之,贮藏期可适当延长。
影响食用菌体温速度的因素很多,除了菇体的种类、品种特性、菇体的成熟度和完备足见,主要就是温度和空气成分的影响。
一般说来,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增高,体温速度大力推进,温度减少,体温速度减缓。
但过高的温度难引发新陈代谢反常,引致冻害。
通常储藏温度以5℃左右为宜。
空气成分是影响呼吸作用的另一重要因素。
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或者二氧化碳分压增大都会抑制呼吸作用。
但氧分压过低时,则会导致无氧呼吸增强,乙醇、乙醛等有害物质在菌体中积累过多,产生生理失调,使菌体变质变味。
水分散佚。
新鲜菇体含水量常高达85%~95%,水分多少可以直接影响至菌体的鲜度和风味。
播种后的菌体会很快丧失水分。
水分散佚的速度依赖于蘑菇的种类、成熟度、环境的温度、空气湿度和流动状况等。
在潮湿的空气及流动的空气中菇体脱水慢。
低温环境减少了菇体的体温强度,可以减缓脱水速度。
菇体脱水过多可以引发膨胀、起皱,菌砌伸展、脱落,木质化程度低,质地变软,商品质量明显减少等。
江苏洽爱纳机械有限公司王群祥[1**********]生理生化变化。
菇体采摘后,伴随着呼吸作用加强以及水分散失等变化,菇体的化学组成也发生一系列变化,产生异味、变色等,直接影响到食用菌的品质。
这些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子实体中某些化合物的产生:采摘后的子实体,随着子实体的不断成熟,乙烯释放量不断增加,特别是在菇体菌盖破裂之后,菌褶由水红色变为棕褐色时,乙烯释放量最高。
乙烯是一种催熟剂,对菇体的呼吸和成熟有刺激作用。
乙烯的产生对菇类的贮藏保鲜十分不利。
(2)氧化代谢活性的变化:菇体在贮藏期间仍然进行着一系列的生化反应,这些生化反应很大程度上与呼吸有关。
(3)酶促褐变。
褐变不仅影响食用菌产品的外观,而且影响其风味和营养价值,使其商品价值降低。
食用菌褐变是由多酚氧化酶引起的。
在食用菌中,多酚氧化酶的主要作用底物是酪氨酸,故常称之为酪氨酸氧化酶。
酪氨酸在该酶作用下可形成一种黑色素,导致褐变发生。
(4)自然氧化。
新鲜食用菌在贮藏一段时间后,菇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物质等会发生自然氧化。
碳水化合物会产生褐色、茶褐色物质,同时散发出臭味和产生有毒物质;脂类氧化也会产生异味和变色,甚至产生有毒物质。
储藏期间的微生物侵染及害虫祸害。
食用菌因所含多样的营养物质而极容易被微生物和害虫侵染。
多年实践证明,蘑菇贮藏保鲜应从蘑菇的生理和病理两方面上综合进行相应的保鲜措施。
蘑菇采收后,其同化作用就停止了,随后蘑菇自生的呼吸作用直接间接影响了蘑菇的各项生理生化反应过程,也因此影响着蘑菇的耐贮藏性和抗病性能力。
所以说,要想解决好蘑菇的贮藏保鲜问题,就必须从蘑菇的生理和病理两方面上着手。
而通常蘑菇子实体中的水,要分三类:结构水(组织内部的)、游离水(细胞之间的)和体表水(环境的加湿或者是雨水)。
鲜蘑菇采收后,由于蘑菇除自生的呼吸作用而放出大量的呼吸热以外,还无时不刻地受着环境中微生物的侵害作用。
同时我们用于贮藏保鲜的蘑菇有来源复杂,从产地上分有原生态的、林(田)间人工栽培和工厂化人工驯化育种栽培的等几种。
所以说道,即便就是同一种菌种的蘑菇,其储藏保鲜方法也必须使用相同的有效率保鲜措施,才有可能获得较好保鲜效果。
另外,由于蘑菇储藏保鲜的最终目的相同,又须分别考量蘑菇的颜色、形状(如开伞率)、口感(如绵、多汁、馨、韧等)、营养成分(例如活性物质保有量等)以及含水率等等相同建议。
我们未知蘑菇保鲜的因素:①脱水对子实体耐储藏性的影响;②呼吸作用对子实体耐储藏性影响;③子实体储藏期间的非政府变色;④子实体储藏期间自然水解(发黄)促进作用;⑤环境微生物对子实体的侵犯。
食用菌的贮藏保鲜原理主要就是保持食用菌菇体最高生命活动的中草药方法。
任何存有生命的生物体都具备天然的免疫性,以抵挡外界微生物的侵略。
播种后的新鲜食用菌菇体仍然展开着生命活动,生命活动越强劲,菇体内储存物质的水解速度就越快,储存量急剧增加,非政府结构也就随之崩溃或解体,难于长藏。
若在低温下(0~5℃)储藏,就能够遏制食用菌菇体的呼吸作用和酶的活力,并减缓储存物质的水解;若维持恒湿条件,就能够增加食用菌菇体水分的冷却。
因此,通过掌控食用菌菇体储藏环境的温度、相对湿度及气体共同组成等,就可以并使食用菌菇体的新陈代谢活动保持在最高的水平上,能够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它的天然免疫性,抵挡微生物的侵略,减缓腐败变质,从而缩短其保存期。
食用菌的食用性在于它有新鲜的风味和特殊的口感,保鲜技术则是在食用菌贮藏时间以内最大限度地保持这种风味与口感不变所采取的一切技术措施。
其主要途径有防止水分散失、控制呼吸强度、遏制褐变发生、预防微生物和害虫侵染等。
其中关键是要想方设法控制菇体的代谢活动,使代谢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而又不丧失生命活动,这样才有利于菇体保持新鲜不衰。
但是,保鲜措施不能使菇体完全停止所有代谢,所以保鲜措施只能延长贮藏期,而不能无限期地将菇体永远保存下来。
食用菌的保鲜方法很多,主要有鲜贮、冷藏、气调贮藏、真空减压贮藏、辐射贮藏、薄膜包装贮藏和化学贮藏等方法。
1、红豆储藏。
播种后的鲜菇经整理后立即放进整洁的竹篮、竹筐或木桶等容器中,上以多层烫纱布或塑料薄膜全面覆盖,复置阴凉处。
鲜菇在室温下储藏的时间受到温度和空气湿度影响很大。
若室温为3~5℃,空气相对湿度为80%左右,鲜菇可以储藏7天;另外,也可以将菇体压于冷水水面以下,但所用水必须卫生,水中的含铁量应当高于2毫克/升,这样菇体不仅不能变色,而且还可延长中草药期。
2、冷藏。
冷藏是指用接近于0℃或稍高几度的温度贮藏食用菌的一种方式。
低温使得菇体内各种酶活性减小,呼吸作用减弱,因而减缓了基质的失水失重以及褐变的发生,利于食用菌的保鲜。
不同菇类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一般都有一个最低限度,超过这个限度会引起代谢反常,减弱对不良环境的抗性。
如草菇的最适保藏温度为0~2℃(可贮14天),4~6℃下很快液化,10~15℃能贮2~3天,30℃只能贮存24小时。
双孢蘑菇0℃下可贮存35天,5℃下可贮存28天,15℃时只能贮存12天。
注意:食用菌的冷藏室内不能同时放置水果,因为水果可产生乙烯等还原性物质,使双孢蘑菇、金针菇、香菇、猴头等食用菌很快变色。
3、气调储藏。
该方法就是通过人工控制环境的气体成分以及温度、湿度等因素,达至安全保鲜的目的。
通常就是减少空气中氧的浓度,提升二氧化碳的浓度,再以低温储藏去掌控菌体的生命活动。
适度减少环境中氧气的浓度,减少二氧化碳的浓度,不仅可以遏制呼吸作用,还可以减缓菇体起飞前和影响菇体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
所以气调储藏就是现代较为一流的中草药技术。
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环境中气体的成分要求不同。
例如,香菇要求环境中氧的浓度为1%~2%、二氧化碳的浓度为40%、氮的浓度为58%~59%(在20℃下可保藏8天);双孢蘑菇要求氧的浓度为1%~4%、二氧化碳的浓度为10%~15%,或者氧的浓度为0.1%、二氧化碳的浓度为5%,或氧的浓度为10%~20%、二氧化碳的浓度为50%;松口蘑要求环境中氧的浓度在10%以下、氮的浓度为90%(在2~9℃时可贮藏4天);平菇在低温下可耐25%的二氧化碳。
4、真空预热保鲜:真空预热保鲜法就是基于气调保鲜基础上研发出来的新型保鲜技术,就是把菇体储藏场所或储藏容器内的气压减少,导致一定的真空度(绝对压力为39~3923pa)的保鲜方法。
其原理就是:在真空下,容器内氧气分后甩很低,遏制了菇体的呼吸作用,同时也推动了由菇体生命活动所产生的有毒气体例如乙烯、乙醛等向环境里的蔓延速度,减低了菇体自身的生理中毒。
预热法不但可以缩短新鲜食用菌的贮藏期,而且除了维持菇体色泽、避免非政府软化的效果。
真空预热保鲜法就是当代更为一流有效率的保鲜技术5、薄膜包装贮藏:这是气调贮藏的一种方式。
该方法在贮藏过程中氧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不确定,因而多用于短期贮藏、运输以及作为鲜销的一种临时性贮藏方式。
薄膜包装可减少菇体中水分蒸发,保护产品免受机械损伤,另外,包装材料来源广,保存费用低,而且既卫生又美观,是鲜销包装贮藏的良好方法。
6、电磁辐射储藏:电磁辐射储藏就是食用菌储藏的新技术,与其他中草药方法较之存有许多优越性。
例如,并无化学残留物,能够较好地维持菇体旧有的新鲜状态,而且节约能源,加工效率高,可以已连续作业,不易自动化生产等优点。
电磁辐射促进作用对食用菌的影响存有以下几点:(1)遏制体温:据报导,用2.5~10戈瑞剂量处置新鲜菇体,对其呼吸作用存有明显抑制作用。
(2)遏制起飞前: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遏制起飞前的效果与电磁辐射剂量成正比。
(3)减缓变色过程:新鲜菇体颜色变深同多酚氧化酶、自溶酶活性进一步增强有关。
用10~30戈瑞处置后,酶活性受遏制,减缓了菇体变色过程。
(4)杀掉或遏制腐败性微生物、病原微生物活动:试验说明,用10戈瑞剂量电磁辐射可抑制疣孢霉等杂菌生长。
7、化学贮藏。
可以用于贮藏食用菌的化学药品最主要的有0.1%的焦亚硫酸钠,0.6%的氯化钠,4毫克/升的三十烷醇,20毫克/升的矮壮素,50毫克/升的青鲜素,50毫克/升乙烯利,0.05%水杨酸,0.05%高锰酸钾和0.1%草酸混合液,0.05%高锰酸钾和0.1%亚硫酸钠混合液等。
具体做法:将采摘的鲜菇进行修整后,放进上述药液中冲泡l~5分后,捞起,化成表面的水分,放入0.03毫米薄的聚乙烯薄膜袋中,裹起来储藏。
蘑菇贮藏不管采用何种保鲜方法,保鲜的第一要素是“冷”,大家知道“冷”能使万物休眠,事实我们上面已知到“冷”能抑制蘑菇子实体水分蒸发,“冷”能降低子实体呼吸强度,并能平衡蘑菇呼吸热,“冷”能蘑菇子实体抑制酶化反应,“冷”能降低空气氧化反应速度。
可见预冷是蘑菇保鲜的基础,预冷是蘑菇保鲜首要措施和方法。
预冷的目的就是尽早迅速消除蘑菇自生呼吸热,通过预冷使蘑菇达到贮藏保鲜温度。
所以说,做蘑菇贮藏的人都会首先想到去做冷房、冷库或设置其他降温的措施,但是蘑菇如何冷,哪一种冷却方法效果最好,哪一种冷却方法经济性、可靠性?这个问题自蘑菇有商品化以来,至今仍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个全面的答案。
虽然大家都知道蘑菇贮藏保鲜首先需要进行预冷,只有预冷工作完成后,才能移置到冷房或冷库贮藏,但预冷方式如何选择,以下是几种预冷方式的比较:社会各界的食用菌工厂企业、蘑菇经销商和出口商等所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