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峡广场景观文化mall物业投资分析报告文案

三峡广场景观文化mall物业投资分析报告文案

三峡广场景观文化mall物业投资分析报告文案
三峡广场景观文化mall物业投资分析报告文案

三峡广场景观文化MALL

物业投资分析报告

第一部分项目概况

三峡广场景观文化MALL位于重庆沙坪坝地区三角碑商贸中心的核心地段,东起三角碑转盘,西至陈家湾天桥,北与文化广场、双巷子步行街相连,南通历史文化名人广场、绿色广场。它是锦绣三峡广场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目前重庆市最大的地下商业步行系统,同时是集景观、文化、商业为一体的全新形态的商业单位。

第二部分市场环境分析

一、项目区位条件评估

1、区位条件:

重庆市是中国继北京、上海、天津之后的第四个直辖市,同时也是最大的直辖市,重庆的城市特征是多核心式城市结构,即通常所讲的组团式城市群所形成的特大城市。由于嘉陵江、长江和众多山丘的分割,自然地把重庆分割为沙坪坝组团区、杨家坪组团区、南坪组团区、解放碑组团区、观音桥组团区等,每个组团区均有独立的中心区,各个组团区的中心有完备的商业系统、政治系统,由于各组团区相距较远,区域消费大约有90%在各组团的中心区。

根据相关理论,每个城市中心区域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它们在城市中心区域的某个部位形成聚集点,

亦为结节点。它比一般中心区域的土地有更大的活动强度,从而更具有吸引力。它一般为一片范围不大的繁华街区式商业中心,在此除聚集了大量的专业商店和综合性百货公司外,还汇聚了饮食、邮政、影剧院、银行、保险、交通等服务部门,其来往人流、车流量很大,其周围的街口、广场也是城市的交通枢纽。

三角碑地区是沙坪坝区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备受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并被规划成为重庆市除解放碑商圈外的重庆市第二商圈。该区域集中了数个城市广场,广场间以商业步行街相连,其间已分布着知名的百货公司、专业商店、银行、酒店、影院等,是目前沙坪坝区的消费集中区和繁华商业中心,尤其是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其在重庆市中心商圈的地位已直逼与解放碑商圈。

三峡广场景观文化MALL正位于三角碑商业中心区的核心地段,其横贯东西的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商业口岸价值,它像一根纽带将目前三角碑地区现有的城市广场连为一体,同时与南北向的中心商业步行街相辅相成,将目前各大商业场所串连形成体系,从而形成目前重庆乃至西南地区最大城市中心的步行商业系统。

三峡广场景观文化MALL建成及投入使用,将使三角碑商业中心区的规模堪与北京王府井大街、上海南京路、广州中山路相比美,该区域独有的景观文化商业价值使其具有极强的影响性、显著性和辐射力,也使三峡广场景观文化MALL所在地段具有极高的商业口岸价值。

2、交通条件

三峡广场景观文化MALL所在三角碑地区是沙坪坝的交通中心,

道路系统发达,是沙坪坝区通往渝中区、江北区、九龙坡区、磁器口镇等地的交通枢纽地段。此外,火车北站作为客运站更方便了沙区与其他地区的联系,其交通通达度极高。尤其是三峡广场景观文化MALL 位于环绕三角碑至陈家湾商贸中心区的道路系统的中心,目前其环形道路交通系统每天的汽车通达次数极高,据定点统计数据显示渝碚路的汽车通行量在每小时至万辆,每天流入三角碑商圈的人流量超过20万人次,而且道路与步行街的多方位联接,更增加了三角碑商圈接纳及辐射能力,所以对于三峡广场景观文化MALL而言,三角碑地段便捷的交通条件也为项目的辐射力及影响力创造了有利条件。3、配套条件

城市基础设施是搞交通、能源、供水通讯、环保和防灾抗灾条件,它是城市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作为沙坪坝的中心商贸区,三角碑地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十分完善,尤其是这几年三角碑商贸区的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周边环形道路网的建设,城市广场如商业文化广场、历史文化名人广场、绿色广场的建成,双巷子步行街的建成完成及新建的银贸大厦、华宇广场、融信大厦的都使三角碑商圈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水平达到了全新的高度,为其成为现代化的城市商贸中心提供有利的基础支持,也为三峡广场景观文化MALL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4、人气方面

人是城市中的主导者,也是最活跃的因素,作为城市区域商业中心,其所在区域的人口密度越高,消费力及消费总量越大,同时辐射

及影响力越大。

目前沙坪坝区的综合经济实力目前已位列重庆市主城区的第二位,沙坪坝区的人均收入水平及消费能力已位列重庆第一位,同时沙坪坝区67.5万的总人口中三分之二以上聚集在以三角碑商贸圈为中心的东部区域,其中尤以区内多所大专院校的师生人口为主。据国内权威经济机构的统计资料,学生群体是目前消费能力最强的群体。目前三角碑商圈每天近50万的人流量中,学生占有很大比重,该群体给地处三角碑商圈的各商业单位带来无限商机。

三峡广场景观文化MALL地处三角碑商圈的枢纽和节点位置,其吸引三角碑人流的能力和辐射力极强。尤其是随着项目建成后三角碑商圈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到于商圈内的人流量将比目前提高2-3倍,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三峡广场景观文化MALL将成为最聚人气的中心商业单位。

二、政治经济环境评估

1、宏观方面

中国经济持续保持高增速长,拉动内需政策的实施已使国民经济走出“九五”后期通货紧缩的困境,新世纪第一个五年计划——国民经济“十五”计划中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列为国策以及中国加入WTO的日益临近均为重庆市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重庆市作为最年轻的、面积最大的直辖市在“九五”期间,紧紧抓住设立直辖市、三峡移民迁建和库区开发、实施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

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8%,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7%。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一定进展,三次产业结构由1995年的25.9:42.3:31.8调整为2000年的17.8:41.3:40.9,城镇化水平提高到21.7%。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2409亿元。集中力量加快了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形象明显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4%,达到6276元。

重庆市“十五”计划纲要表明,“十五”期间重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统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加速推进市场化、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的战略支撑、对外窗口和辐射带动功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总体水平位居西部地区前列,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实现2010年前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6%,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质量较大改善。“十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左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左右。2005年全市居民服务性消费比重提高到30%;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增加到24平方米。

从重庆市经济发展目标的制订可以看出,三峡广场景观文化MALL 的建设及投入使用拥有绝佳的宏观政治经济环境。

2、区域方面

沙坪坝区作为重庆市的科教文化区,拥有一大批在西南乃至全国知名的高等学府,“九五”期间沙区政府利用这一优势,狠抓科技兴区的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到长足的发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95年的1083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1536美元,区属增加值比“八五”末翻了一番以上,区属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提高了7.2%;同时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公有制企业改制面达到90%以上;城区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500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成了214平方米的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为沙区招商引资打好硬件基础。

沙区“十五”计划纲要表明,沙区综合经济实力保持在主城区前列,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全区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城镇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增长400元。同时在“十五”计划的主要任务中进一步将三角碑中心商贸圈发展成为重庆市的第二商贸中心,并将锦绣三峡广场工程列为“十五”计划的六大工程之一,做为锦绣三峡广场工程的组成部分的“三峡广场景观文化MALL”拥有无可比拟的政治经济环境优势。

三、商业环境评估

1、商业聚集效益和繁华度

在一个城市中心区里正常聚集了数百家不同类型的商店及相应的服务设施,由于商务繁多,服务项目齐全,社会需求的物品几乎应有尽有,可供选择的余地很大,因而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当今商业、

百货业的发展已趋向多元化、立体化,商业服务中心的吸引力主要取决于聚集规模和级别,聚集规模越大、服务功能越完善、级别越高,对顾客吸引力越强,相对应的繁华度也越高。现代人的消费观念是购物、休闲、娱乐、参观、欣赏等“一站式”服务需求,而不是单一的购某一种商品到某一地消费。

三峡广场景观文化MALL正是满足了人们的消费心理,把人的不同需求的各项商业服务结合为一体,此外其所在的三角碑商业中心像北京的王府井大街、上海南京路等中心商业区一样采用商业步行街的形式,其商业的聚集效益和繁华度是最高的。同时三峡广场景观文化MALL面对区域内高比例、高密集度的校园人口群,进行了针对性的商业规划,所以三峡广场景观文化MALL自身具有良好的商业聚集和繁华度。

2、特色独具的文化商业设计理念:

(1)核心店的配置

一般而言,核心店的面积都是很大的,且具有较大的顾客吸引力(聚集人气)。同时核心店最理想的位置是在商场的最里侧或是整个卖场的最里侧,希望所有前往核心店的顾客都能够先经过其他商店。若有两家核心店,当然最理想的做法就是将他们分开设置在商场的两端,使所有顾客能在核心店间的街道上川流不息地往来。根据三峡广场的实际情况,在确定在三角碑附近引进开放式书城作为核心店,同时设置餐饮娱乐区,以保证整个商场的便利性和流畅性,更能为商城创造出更大的价值空间。

文化广场景观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模板

文化广场景观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市文化广场景观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依据 按建设方提供的招标文件和施工图纸编写而 成。 二、工程概况 1 、本设计范围南起北一环, 北至职业中学, 西至市中实习工厂, 场地为 一三角形, 对该地段进行绿化景观设计, 由育才路直通一条路到北一环, 与交通北路贯通, 便于人流、车流迅速疏散, 于市中与市职中前增设校前区, 便于人流集散。紧临北一环路设停车场, 车流控制在校前区外, 保障学生安全。 2、全园面积约1157.3m2(包括市中与职中前硬地部分) , 其中广场占地面积5036m2,停车场占地面积213.2m2,绿化面积为5570.7m2。 三、工程特点本工程地面建筑较少, 大量的都是以绿化造景, 铺设地面用广场地砖。由于本工程工期紧, 施工中的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具有较大的难度。 四、施工计划的指导思想该工程是我们在**** 市的一个景观工程, 我们将以文明优质的施工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了今后能更好地为**** 市景观工程服务, 拓展在**** 市的景观工程市场, 我们将竭尽全力。 五、施工准备 1 、拆除现场所有有碍施工的障碍物, 清除垃圾杂物, 排除积水, 搞好场

地平整,并做好围护,挂好”五牌一图”。 2. 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计算出最高峰时所需的最大用水量和用电 量,并以此为依据请建设方将电源和水源接到施工现场边缘,并安排好单独表具,以便今后费用的结算。 3. 为方便施工和生活,以文明安全工地标准为依据,搭设施工用房和生活用房,施工用房和生活用房要相隔一定距离。搭设工作棚100平方、其 它仓库30平方米、施工现场管理室5*6=30平方米、职工寝室150平方米、小食堂30平方米、厕所10平方米。合计用房占地面积约350平方米。 4. 确定砼搅拌机、砂浆机等机械设备的放置位置,合理安排堆放地点, 做到取用方便、整齐有序。主要机械配备如下:砼搅拌机1台、砂浆机1 台、手堆车10台、蛙式打夯机2台、经纬、水准仪各1台、平板式、插入式振捣机各 1 台。 5.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对材料的需求,做好材料的采购及运输工作,决不发生停工待料的事。 6. 建立一个具有较高管理水平和施工经验的现场项目部,项目部人员及组织网络如下:

景观设计工作室策划书

景观设计工作室策划书 一、目的 二、工作室运行管理方法 三、工作室岗位设置及工作流程 四、图纸成果 五、工作条件 六、预期效果

一、目的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既要掌握相应的设计理论,又要有一定的设计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熟练地利用手绘、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手段,综合各个课程知识能力,设计出合理、美观、实用的作品。 景观工作室应运而生,工作室的成立可以增强各个课程之间的联系,完成课程间的综合应用训练,在工作室同学们作为一个团队,相互帮助,相互合作,团结一致,每位同学都是工作室的主人,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整个大专业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达到国家对职业教育大力倡导的“零距离”就业模式,提前了解工作流程,不仅为毕业设计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使学生“能力更强、专业更专”,为以后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解决学生就业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工作室运行管理办法 1、成员产生 工作室成立之后,面向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和园艺技术专业开放,采用学生自愿报名,然后参加面试的模式产生。老师面试大三的学生,大三的学生面试大二学生,大二的学生面试大一学生。进入工作室之后,有一个月的试用期,在这个期间了解工作流程,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了解适合的岗位,决定是否留在工作室。 2、管理模式 工作室由学生自主管理,选举产生正副负责人,以及各部负责人,

日常任务布置及完成均有负责人组织,遇到技术问题由工作室指导老师指导,指导老师以企业设计师身份参与管理并指导学生,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参与实际设计过程。 强调自立、自主的教育精神和自我学习的过程,在开放的环境、开放氛围中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套图纸。 同时强调纪律、道德等职业素养,如果无特殊原因违纪懈怠的视为自动退出。作为工作室成员要有主人翁精神,平时应以工作室工作为重,确实有特殊重要情况的方可请假。 3、工作模式 前期以模拟真实任务为起点,然后可以参加一些竞赛,锻炼各项职业能力,在恰当的机会来临之时,可以承接社会实际项目。 任务前期可由教师负责下达,后期由学生自主确定任务,确定任务后明确最终交图时间,然后写好计划进度表,各个部门各位同学严格按照计划进度执行。 三、工作室岗位设置及工作流程 (1)岗位设置

景观设计文本

景观设计文本 前些天,因为某公园报建景观设计文本的制作出现一些问题,我有了罗列 以下"文本制作模板/范例"的念头。 我看过很多关于景观设计文本、建筑设计的文本,有的是大公司,有的是 设计院的作品。但是文本内容中涵盖项目各分项图文的内容各不相同,是因为 概念设计阶段比较简单而初设时又抛弃啦前面的部分?还是因为他们"因项目需 要制宜"还是"因甲方口味制宜"的结果?这里我不想讨论。 报建文本的制作应该完成一个什么样的设计工作量,和出图量,各个园林 局想必都有规范。但是,如果要严谨的完成一个景观设计项目,要按部就班的 进行每一个分项,那么我就要思考:一个完整、系统的景观方案设计必须涵盖 那些工作?而一个完整文本的输出应该包含多少内容? 以下是我罗列的一份关于景观园林设计文本的目录,对"怎样逻辑的进行景观设计"和"一套完整景观设计文本应该包含的内容"作一个初探。及成为以后工作中的一个文本制作模板,也完善自己在景观设计过程中的逻辑性和严谨性。 封面(中英文项目名称;甲方名称,日期) 扉页(中英文项目名称;委托单位、设计单位;项目编号、日期;首席设计、方案设计、土建设计、植物水电设计等) 设计资质页(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资质*、工程设计*等) 文本目录页 一.项目概况[文字为主,可加现场照片] 1.1项目背景:(主要描述:位置、面积、地势、周边等,包含一些数据) 1.2场地概况:(环境概况:气候、季风、土质、水质等)(景观概况:地形 地貌、植被,水系,建筑等)

二.设计依据[可添加一些规划局的城市规划图或分区规划图] (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城市和项目周边总体规划、相关设计规范、各设计 控制指标等等) 三.设计原则[文字为主] 四.设计指导思想[文字为主] 五.设计目标[一段话/一句口号;甲方的要求;城市的需要;使用者的心声] 六.前期基址分析[对原始地形的分析,图文并茂] 6.1区位分析(与城市分区、主干道、其他绿地系统以及发展规划的关 系)(场地生态效益、绿地联动效应、交通沿线景观、未来发展规划分析) 6.2周边环境分析(与周边相邻道路、河流、山体、建筑和开放绿地的关系,周边游憩线路) 6.3竖向分析/高程分析(另加上建筑阴影的分析) 6.4 SWOT分析(内部优势、劣势;外部机会、威胁) 6.5功能分析(明确须满足的功能和对应位置;场地使用人群的行为构成) 6.6交通分析(包括与相邻道路的关系;停车位数量、位置) 6.7植被分析(上、中、下层植被;常绿、落叶植被;阔叶针叶植被;色相、季相等) 6.8视线分析(是否需要对景,障景,借景等) 6.9空间结构分析(空间的形态,属性,分隔,联系与过渡) 6.10图与底关系 6.11水环境分析

文化广场设计总说明

说明书 一、概述 本项目位于来县西部的北博农场内。北博农场现有土地总面积2500公顷,总人口1.5万人。农场以剑麻、水果为主导产业。北博农场属贫困农场,2007年以来农场积极利用国家扶贫政策,开发种植具有农垦特色的剑麻主导产业,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加大对农场各项基础设施投入,道路、教育、小城镇、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农场开始步入新的发展期。本项目的建设将成为北博农场一个重要的公共设施,为北博农场人民群众的休闲、锻炼提供一个室外公共场所,对建设和谐社会起重要积极作用。 受北博农场东湖居委会的委托,揭阳市电力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于2015年4月编制完成本施工图设计。 二、设计内容 包括:文化广场平面布置及地埕结构设计;公共设施(包含厕所及排污)设计;文化广场绿化设计;文化广场照明设计;公共文体设施设计;其它工程(填土方)等。 三、设计依据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 年版)》;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20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014-2006)2011 版; 《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城市绿化条例》(CJJ37-90);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 《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82-2012);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系统接地的形式及安全技术要求》(GB14050-2008);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2005); 建设方提供的规划图等。 四.施工设计说明: 1、本文化广场主要面层材料为混凝土、花岗岩和水泥填缝卵石。其面层结构和各层厚度以大样图为准。 2、花岗岩表面拼接未注明处均为平缝对接,施工时可现场适当调整花岗岩石板的拼接形式,要求达到图形平顺、规则。 3、本广场中所有材料的拼接均要求色泽均匀、表面平整、拼缝整齐、圆面光滑、阳角挺拔、阴角简明,灌浆密实无空鼓、地面平展无起伏。 4、本广场设计铺装形式较多。施工时应严格对位,头尾相接,左右相齐。 5、地面土方施工前应进行挖除草根,清除表土。土方填筑按30cm每层控制,逐层压实并填至设计标高,压实度应达95%方能进行垫层和面层施工。 6、本项目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M10水泥砂浆采用强度等级32.5Mpa 水泥,C20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32.5Mpa水泥。 7、建筑物混凝土拆模时间及拆模后的保护要满足施工规范要求。混凝土施工完成后要及时进行保湿养护,防止收缩干裂,影响外观和质量。 8、苗木要求:发育正常,苗包等包装牢固。树冠要捆扎好,防止折

重庆市沙坪坝地区气候与农业关系分析

重庆市沙坪坝地区气候与农业生产关系的分析 游静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在极大程度上受光、温、水等气象因子的影响。因而,在农业发展的战略上要充分考虑农业气候条件,合理利用气候资源, 才能实现地区的农业增产,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对重庆沙坪坝地区的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后表明,要在充分收集本地的气候特征数据的基础上,制定合理高效的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战略,并在实践中因地制宜,具体分析,同时利用本区历史文化的优势,实现本地区农业的特色循环发展。最后对本区农业发展的战略提出几点意见。 Abstracts:Crop yield per unit area in the largely is affected by light, temperature and water. Thus,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hould consider the agricultural climate conditions, use reasonably climatic resources, which can be used to develop economic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is article ,which tell the local climatic conditions of Shapingba, shows that in the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of full collection local formulated based on the data and effective ecological sightseeing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in practice, specific analysis area, at the same time us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advantage, to achie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agricultural circulation development. Finally for the strategy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d like to put forward several opinions. 关键词:沙坪坝气候农业生产

汽车客运站方案文本设计说明

说明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 建设地点 1.2 项目名称 1.3 建设单位 1.4 工程地址 1.5 建筑物性质及设计规模第二章设计依据及原则 2.1 设计依据 2.2 设计原则第三章规划篇 3.1 规划定位 3.2 规划结构与布局 3.3 道路交通规划 3.4 绿地景观规划 3.5 技术经济指标 第四章建筑篇 4.1设计要求 4.2 内部功能设计 4.3 外部造型及风格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建设地点:山西省大同市 1.2 项目名称:恒岳汽车客运站 1.3 建设单位:山西省大同市建设厅 1.4 工程地址:本工程基地位于大同市城区西北角,城市红旗广场的北侧,东接云城旅馆,北面与大同一中相邻,西面与华林新天地购物商场隔街相望, 规划用地面积约36000㎡。 1.5 建筑物性质及设计规模:建筑物性质为交通类的公共建筑,属于城市二级汽车客运站,总建筑面积为8383.08㎡,其中首层建筑面积为505 2.75㎡, 二层建筑面积为3330.33㎡。 第二章设计依据及原则 2.1设计依据: (1)甲方提供的地形图; (2)现有的规划设计条件; (3)有关国家及省级设计规范及规定; 2.2 设计原则: (1)坚持现代性与高起点的原则 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进行规划设计,结合当今比较前沿的先进交通类建筑片区进行规划设计理念与成果表达,通过规划的设计手法建设成为最具特色的城市片区。

(2)坚持“品牌性”的原则 以建设大同市最具特色的公路汽车站片区为目标,设计有鲜明的时代感与超前性的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树立品牌形象,使其成为该市的一个地标,做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3)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在规划设计中以提高人们的出行为始发点,在规划设计中应用先进的理念,配套完善的服务设施,通过合理的交通组织,建立高效的道路安全系统,同时注重步行系统的建构与静态交通的安排,创造一个布局合理,流线明确快捷的现代汽车客运枢 纽。 (4)坚持“绿色生态”的原则 充分利用基地现有的条件,合理规划基地内的道路与绿地的配置,同时在场地周边种植各种乔灌木,鲜明突出“阳光、空气、绿色”的生态主题。精心塑造生动和谐的旅客活动空间与交通流线空间,敲掉绿化空间与旅客活动空间的融合,形成层次分明、高低错落、富有特色 的建筑景观和天际轮廓线。构筑地域特色和现代气息并重的城市交通站场。 第三章规划篇 3.1规划定位:该基地位于城市西北角,是大同市连接其他城市和县镇的交通枢纽,是大同市的一个门户,对该市的风貌起着代表性的作用,规划设计 定义为中高档,规划风格定义为简约现代,概括起来就是: (1)中国风 ----简单现代,轻盈透明,坐落云城,大同市的精品雕塑 (2)园林生态化 ----大绿化恢宏,小绿化雅致,为塞北大同增绿 (3)服务人性化

文化广场的设计说明

文化广场的设计说明 一.地理背景 广场被四条主道围绕,广场四周是市政府,写字楼,图书馆,博物馆,图书馆外侧是历史名街,设计的时候,须考虑各个文化建筑的性质和文化 二.项目背景 本项目按照规划要求,建设文化历史和冰雪文化为一体的广场,改造城市面貌,美化环境,建立城市主体景观印象。塑造城市文化底蕴. 三.方案定位 有利于促进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形象,有利于展示和传承历史文化,有利于生态环境和生存条件,在这三个有利于的条件下着力打造具有综合性功能的文化广场。本方案将广场定位为具有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反映城市和场地历史,满足集会,市民休闲游憩,娱乐等综合性城市开放空间。充分考虑地域特点,注重历史文化和生态内涵。凸显市政府和博物馆大楼的庄严的形象,也要为图书馆的文化和写字楼的文化氛围营造景观环境,改善城市的公共环境面貌提升整个城市的形象。以人为本,以营造高品质的环境及庄严肃穆的精神为目标,精心塑造即生动和谐又不失严肃的文化广场,建筑和开放空间,构筑优美,舒适的绿化和休闲环境,安排亲切宜人的市民驻留活动场所,配置完善的服务设施,强化城市的文化气氛,以满足二十一世纪的城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高需求。独具特色的广场形象根据规划区的地形环境特征,结合白旗的历史文化传统,吸取国内外广场设计的优秀经验,塑造一个视觉景观强烈,连续开敞的,即有时代特征又独具地方特色的城镇风景线。 规划原则: 1.文化原则: 广场设计应力求挖掘本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并体现新时代城市的形象。 2.以人为本: 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营造良好的环境效果,为人们提供舒适、多样性的活动空间。广场空间应能满足人的多维感受,并进行无障碍设计。 3.生态原则: 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特征,并评估周边地区环境特征,实现人与自然,广场和区域的和皆共生。4.可持续性发展原则: 广场设计应为将来预留发展空间,并能与全局协调。 5.经济原则:

华润销售示范区景观设计任务书.doc

合同管理制度 慈溪中央公园三期销售示范区 景观设计任务书 委托方:华润置地(宁波)发展有限公司 受托方: 1项目名称 慈溪橡树湾小区三期(中央公园)销售示范区 2设计背景 展示项目品质、树立高端社区形象,促进三期产品销售。 3设计范围 设计区块位于项目三期南入口建筑回廊以北、32#楼和 33#楼以南、 27#楼以东、 36#楼以西,占地约为 2300 平方米;其中两个样板户型、大堂、品牌展示通道及大堂 外约 20 平方米的灰色空间由建筑完成。(具体详见任务书附件)

4设计内容4.1 设计依据 1 2 3 4 5 6 委托方提供的电子图、规划方案文本及设计要求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 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1999 风景园林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宁波市城市绿化条例2005.11.30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及政府文件 7甲方提供的其他相关文件和资料 8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4.2 设计深度及内容 4.2.1 设计深度 最终提交的设计成果需满足景观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 4.2.2 设计内容 销售示范区用地范围内的室外景观及其他相关景观配套设施之设计,包括周界围 墙、植栽、地形、园路及场地铺装、水景及其设备(如有)、景观构筑物及其他硬景部分的内容、景观给排水及照明系统、景观家具、室外营销道具(导示牌、刀旗、精

神堡垒)、雕塑(如果有)等,并保证完成后的效果与设计目标接近一致。 5设计要求 5.1 项目定位: A.慈溪高端客户的终极居所,精装修豪宅,套总价约300~1000万。 B.客户主要组群为处于金字塔尖的再改善型客户,民营企业家为主,少部分企事 业高级管理者及高级公务员。 C.主要居住者特性:平均年龄约 40 岁,有高端房产置业经历,对楼盘品质的识别力 强;要求小区业主较纯粹(均为高端同质人群),关注细节,要求小区设计人性化。 5.2 建筑特色: 项目三期住宅设计采用经典的ARTDECO风格语汇,通过建筑形体的变化、结合线脚、 材质等来塑造清晰明确建筑形象,塔楼式退台、对称构图、刚柔并济的横竖线条则体 现了建筑挺拔稳重的建筑个性。 5.3 景观设计原则: 1、遵循项目规划设计立意,结合建筑风格,突出尊贵感和创新精神。 2、设计布局要求达到场地的最大化利用,景观的空间尺度舒适、景观的场景感强。

沙坪坝三峡广场分析

随着人口增长、现代多元文化交流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使景观环境 设计的内容有了更大范围的扩展。其中主要的一点就是从人类的心理 精神感受需求出发,根据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乃至精神活动的规律,利用心理、文化的引导研究如何创造使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沙坪坝三峡广场的建设正顺应了这样一个大的发展趋势。因此站在心理学的角度来审视三峡广场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沙坪坝三峡广场的背景和概况 沙坪坝是重庆市的科教文化中心和商业中心,人口众多,人的需求 也是丰富多样的。1997年一2000年,沙坪坝区陆续建成霖色艺术广场、 双巷子商业步行街、名人雕塑广场和三峡景园广场,极大地改变了城市中心形象,同时也为群众提供了文化交流、商业休闲、娱乐健身的良好场所。 二、三峡广场的认知和感觉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对环境的认知也可以理解成从环境中得到信 息。人正是从环境的刺激中收集各种信息。而人的眼、耳、鼻、舌、皮肤等正是作为接受这一刺激的感觉器官的窗口,由于接受器官向大脑传送刺激,使大脑产

生了判断、行为等。下面我们主要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几个方面来加以分析、评价。 1.视觉空间 视觉比其它器官都要发达,并于外界的大量信息有关。人从环境中 所接受到的信息大部分都要通过视觉、听觉和嗅觉来感受到。其中视觉可以得到听觉的千倍以上的信息。所看到的视觉空间才会具有方向稳定性和安全感。三峡广场的景观空间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为人们提供了较多选择性,在视觉上也给人们提供了一些体验,但是三峡广场水景区的公共空间的景观在设计时脱离了与周边建筑的很好的协调,使其很好的景观个体要素成为了人们视线的障碍。这就意味着人在广场范围内的移动和视线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人们无法欣赏到空间的整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体的视觉感官对人的视觉效果。 2.听觉空间 在人类的生活中,声音在各处都可以听到。因此在人类生活中声音 起着很大的作用。听觉起到视觉的辅助作用,也可以说听觉具有引起人们注意的重要作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声音都是有益的,现在噪音引起的伤害问题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对象。它给人们带来了健康的影响,而且在人们心理上产生种种压力。如何利用声音使其对人们有利,三峡广场是通过采用水景的手法来处理,内既引人了水体,给广场带来了活力,也为孩子们带来了亲水的地方,同时流水由于高度的限制声音也不大。在周末开放的喷泉和水幕电影也严格控制了时间。这一点上三峡广场做的较为成功。 3.嗅觉空间 嗅觉与视觉、听觉相比,从辨别其空间位置的能力来讲似乎不是很 高。只是嗅过气味时,人的感觉也会发生变化。难嗅的气味会给人带来感觉上的不厌恶感,它对肉体产生生理影响时,也十分强烈地影响到心情。 三、三峡广场空间属性对人行为的影响 人的行为与环境的关系。这在很早以前就被提出来,就是在人与环 境的关系方面人们是受到怎样影响。人类只有通过对环境的认知,才能从环境中获得指导行为的方法。如前所述,现在人工环境正在显著增长,因此,与以前大多数非人工环境的状况相比,有必要研究新的创造环境的方法。三峡广场内商户

文化广场设计说明

常德市草坪镇文化广场设计说明书 一、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设计的文化广场位于草坪镇龙相路与上河路交叉口东南角,东侧为惠阳大道(原207国道),西侧比邻民间艺术文化街,规划用地面积为1.89公顷。 二、规划依据 1.《常德市鼎城区草坪镇总体规划(2012-2030)》; 2.《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3. 其他相关国家规范、标准; 4. 对现有场地的踏勘等。 三、规划要求与目标 1. 规划设计要求 (1)将广场东南部的加油站搬迁至207国道东侧; (2)文化广场的规划重点强调文艺活动表演功能,宣传草坪文化; (3)设计风格融入地域文化特色,与民间艺术文化街建筑形式协调统一。 2. 规划目标 通过文化广场的规划设计,为草坪镇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化展示平台,成为民间文化艺术交流的窗口。 四、现状概况 1.交通状况:文化广场东侧与207国道相接,北侧现有一条乡土路,总规中将其规划为龙相路,交通便利。 2.广场现状:本次规划的文化广场内以及周边均为农田景观,视野开阔。广场东侧沿207国道有一条约4米宽的沟渠,设计中考虑以涵管的形式预埋在广场下面代替沟渠排水。广场东南部现有一栋3层楼私宅和加油站,总规中将其搬迁至其他位置。

五、规划设计 1. 布局与设计理念 广场以文艺中心广场为核心,文化景观道作为景观轴线贯穿广场东西,主入口广场、露天舞台、贵宾席看台三者形成一条南北向景观轴线,文化长廊沿着中心广场南面环绕半周,形成一核心,两轴线,半环形的整体布局。整个广场的设计以展现草坪文化特色为宗旨,最大力度地创造开敞式大型文化活动交流空间,设置多样化草坪文化的设施小品,渲染广场的文化氛围。 2. 广场景观规划设计 文化广场由主入口广场、树阵广场、绿地景观、文艺中心广场、文化景观道、文化长廊、停车场和次入口广场组成。 (1)主入口广场 主入口广场设在龙相路南侧,位于广场北部,中心设置文化主题雕塑作为广场地标,通过台阶形成高差变化丰富空间感官,两侧则利用文化景观柱将视线引入文艺中心广场。 (2)树阵广场 树阵广场分布在主入口广场两侧,广场上以银杏树阵景观为主,利用树池,花钵,木质休闲椅组合成具有休憩功能的景观小品。 (3)绿地景观 广场绿地主要集中在广场外围,形式以草坪为主,配有规则模纹式植物景观以增添广场的庄重感。 (4)文艺中心广场 文艺中心广场由中心的露天舞台和四周的看台组成,露天舞台可容纳1000人进行表演,看台座位可容纳约2000人。露天舞台为开敞式铺装广场,便于大型表演活动灵活搭建舞台形式。看台的形式以露天为主,文化景观道以北的看台设有顶棚,顶棚形式为青灰色波形瓦单坡面屋顶。贵宾看台位于露天舞台的正南面,顶棚形式为青灰色波形瓦二坡屋顶,墙壁为白色。底层为管理用房与公厕,管理用房包括声光控制室、演员更衣化妆间等。底层中部设有10宽通道,连接中心露天舞台与次入口广场,保障交通的顺畅。广场铺装材质以青石板、麻石为主。 (5)文化景观道

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本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建设地点111项目名称 穆棱市文化广场建设项目。112拟建地点 穆棱市八面通镇长征路南侧和工农大街东侧。12项目建设单位、法定地址、法定代表人 项目建设单位为穆棱市中联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法定地址在穆棱市八面通镇长征路122号,法定代表人为公司董事长赫明辉。 13项目位置和建设规模131项目位置 穆棱市文化广场在穆棱市穆棱市城区的中心地段,北靠长征路,西靠工农大街,东、南两面为新建的穆棱市文化广场棚户区改造建设项目中的商服区。 132建设规模 穆棱市工程咨询技术中心- 1 - 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本

占地面积2008558平方米,其中: 景观工程占地面积1381358平方米,配套设施工程占地面积6272平方米。 1,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提高穆棱市城市品位的需要。穆棱市是园林性质的城市,市城区规划区总面积190km,建成区面积为1083km。本项目区在穆棱市城区的中心地段,也是从南、东两面进入穆棱市城区的咽喉地段。但是,该地段现有的房屋及建筑物大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设的,并建有大量的平房,房屋及建筑物破烂不堪,与园林性质的城市极不相协调。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穆棱市城区的基础设施,增加了园林城市的亮点,加快了穆棱市城市化的发展步伐。 二是满足人居环境的需要。穆棱市城区长征路的东端是金城公园,西端是西环广场,穆棱市文化广场在金城公园和西环广场之间,文化广场的南面是综合商服区。通过本项目的建设,一方面,增加了城区的景观,形成以长征路为纽带,将金城公园、西环广场和文化广场这三个景观联结在一起,相互配套、相互照应,。另一方面,文化广场在色彩上与文化广场南面的商服区相互协调,从而构建了以商服、娱乐为中心具有现代气息的综合商业中心。建成后的文化广场,景观、绿化、灯光等一系列设施,构建成开 放的公园,成为特色鲜明城市的地标,人气聚集地、商业活跃地、穆棱市工程咨询技术中心- 2 -

城市广场文化表达与形态的融合_重庆市三峡广场评析(1)

城市广场文化表达与形态的融合 ——重庆市三峡广场评析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Expression and Patterns of City Square——A Case Study of Three Gorges Square in Chongqing 肖国增 (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XIAO Guo-zeng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Garden,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434025, China) 摘要:本文对重庆市三峡广场进行了介绍,评价其广场文化表达与景观形态的关系,主张完美城市广场应该是文化与景 观形态的完美融合。 Abstract: The cultural expression and the landscape patterns of Three Gorges Square in Chongqing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of square cultural expression and landscape patterns, it concluded that a good city square should be the perfect integration of both above. Key words: The city square; Three Gorges Square; Culture; Patterns 关键词:城市广场;三峡广场;文化;形态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671-2641(2009)06-0028-04收稿日期:2009-03-02修回日期:2009-05-20 保罗?朱克(Paul ?Zucker)认为:广场是使社区成为社区的场所,而不仅仅是众多单个人的聚集地,也是人们聚会的场所,是人通过相互接触和交流而变得有教化和被赋予人性,广场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免于车流危险的庇护所和安全岛,是在繁忙的城市交通网络中,使人可以重获安全和自由一个场所[1]。人文景观学者L ?B ?杰克逊(Jackson)指出:广场绝不应仅仅理解为一个环境和展示性的舞台,广场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它至今仍然是当地社会秩序的显示,是人与人、市民与当权者之间关系的反映。广场使个体在社区中的地位和作用得以显现,它使每一个人在社会中的政治、信仰、消费归属和认同得以彰显,并使这种归属和认同得以强化。公共广场不仅仅是一个供人休闲和唤起人们环境意识的场所,它是唤起公民意识的场所[2]。 广场建设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广场的出现和存在首先是出于特定城市公共生活的需要,广场的形态与城市文化之间历来有着一种相依相存的关系;即使在 现代城市条件下,广场仍有可能成为既反映城市文化、生活和建筑的运作逻辑,又具有传统市民中心特点的公共空间,而非单纯的景观观赏物。1 重庆市三峡广场背景及概况 沙坪坝是重庆市的科教文化中心和商业中心。这里聚集着大量的高等院校、各级中小学和各种工业企业。2002年底,三峡广场建成,在沙坪坝商业中心区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公共开放空间。广场呈“十”字型布局,总面积 8.0万 ㎡,由三峡景观园、名人雕塑园、绿色艺术园和商业步行街四部分组成[3~4](图1)。三峡广场以悠久深厚的三峡文化为主线,通过水体、塑石、雕塑、铺地等景观形态结合与三峡相关的风光、历史、人文以及陪都文化来表达当地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征,并以其亲切的环境空间、便利的交通条件,成为了展现城市面貌和城市生活的窗口[4] 。2 三峡广场文化表达与形态的融合 广场从形态布局上以三峡水景为中心,场地设置结合广场功能逐步 展开,使三峡文化和陪都文化融入其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广场空间和易于识别的城市意象。 三峡广场由多条商业体闲步行街构成,整体呈“十”字型相交的布局形式,因为是由原来的城市道路改建而成,加上两侧沿街建筑的围合,总体上其街巷空间感和方向性很强。广场内水体、雕塑、植物等景观十分丰富。 地域文化是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人们心中的城市意象,是城市的灵魂。在三峡广场景观形态的塑造中,通过对重庆市的地域文化的探寻和挖掘而获得启示,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结合使之得以精神上升华,并融入到城市文化当中。对地域文化因素价值的肯定,有助于强化这种“亲密接触”,活跃景观的个性和人情味的同时,也增强市民对自己城市的认同感、自豪感。2.1 三峡景观园 三峡景观园是广场“十”字型中东西走向的横轴,是三峡广场的核心组成部分。该部分以长江三峡水景形态结合巴渝文化为主题,浓缩了三峡

一个完整、系统的景观方案设计

前些天,因为某公园报建景观设计文本的制作出现一些问题,我有了罗列以下"文本制作模板/范例"的念头。 我看过很多关于景观设计文本、建筑设计的文本,有的是大公司,有的是设计院的作品。但是文本内容中涵盖项目各分项图文的内容各不相同,是因为概念设计阶段比较简单而初设时又抛弃啦前面的部分?还是因为他们“因项目需要制宜”还是“因甲方口味制宜”的结果? 这里我不想讨论。 报建文本的制作应该完成一个什么样的设计工作量,和出图量,各个园林局想必都有规范。但是,如果要严谨的完成一个景观设计项目,要按部就班的进行每一个分项,那么我就要思考:一个完整、系统的景观方案设计必须涵盖那些工作?而一个完整文本的输出应该包含多少内容? 以下是我罗列的一份关于景观园林设计文本的目录,对“怎样逻辑的进行景观设计”和“一套完整景观设计文本应该包含的内容”作一个初探。及成为以后工作中的一个文本制作模板,也完善自己在景观设计过程中的逻辑性和严谨性。 封面(中英文项目名称;甲方名称,日期) 扉页(中英文项目名称;委托单位、设计单位;项目编号、日期;首席设计、方案设计、土建设计、植物水电设计等) 设计资质页(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资质**、工程设计**等)文本目录页 一. 项目概况 [文字为主,可加现场照片] 1.1 项目背景:(主要描述:位置、面积、地势、周边等,包含一些数据)1.2 场地概况:(环境概况:气候、季风、土质、水质等)(景观概况:地形地貌、植被,水系,建筑等) 二. 设计依据 [可添加一些规划局的城市规划图或分区规划图] (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城市和项目周边总体规划、相关设计规范、各设计控制指标等等) 三.设计原则 [文字为主] 四.设计指导思想 [文字为主] 五.设计目标 [一段话/一句口号;甲方的要求;城市的需要;使用者的心声] 六.前期基址分析 [对原始地形的分析,图文并茂] 6.1 区位分析(与城市分区、主干道、其他绿地系统以及发展规划的关系)(场地生态效益、绿地联动效应、交通沿线景观、未来发展规划分析)

文化广场规划设计说明书

文化广场规划设计说明书 一、现状分析 1、宜昌 “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宜昌古称夷陵,距今已2000多年历史。 据《史记.楚世家》载,楚倾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将白起遂拔我郢,烧先王墓夷陵。”夷陵之名始于此。《史记》索隐解释说:“夷陵,陵名,后为县,属南郡。”《括地志》云:“峡州夷陵县是也。在荆州西。”如上所述,夷陵是战国时代的楚邑,故有“全楚西塞第一关”之称。关于夷陵名字的由来,《汉书.地理志》说得很清楚:“夷陵城西北十五里有夷山,即西陵山而得名。”另有旧志说:“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因山川形势而得名。 据《宜昌府志》记载:夏、商、周三代,夷陵为古荆州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改夷陵置巫县。“汉承秦制”,西汉时夷陵属荆州南郡,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改夷陵为临江郡。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又改临江郡为宜都郡,领宜都(今宜昌)、秭归、枝江、夷道(今宜都)等四县。三国时,吴皇武元年(公元222年),改夷陵为西陵郡,也称宜都郡。晋太康年间(公元280-289年),改置为夷陵县。南北朝时,宋、齐皆称宜都郡、领夷陵、宜都、很出(今长阳)、宜昌四县。梁名宜州,西魏改名拓州,后周改为陕州,领夷陵、宜都、长阳、远安四县。到了隋代,改陕州为夷陵郡,仍领原四县。唐代初期仍为夷陵郡,到唐乾元二年(公元761年)复将夷陵郡改为陕州,亦仍原四县。五代时,始属前蜀,后属南平国,复更名为陕州。宋朝初年仍为陕州,到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年)改陕为峡,故名峡州,仍辖领原四县。元代置峡州路,明初始改名峡州府,领夷陵、秭归、巴东、宜都、长阳、远安六县,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改为夷陵州,仅领宜都、长阳、远安三县。清初仍为夷陵州,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因其忌讳“夷”字,故将夷陵的“夷”字改为“彝”。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改彝陵州为宜昌府,“宜昌”一名使用至今。 2、文化底蕴 历史悠久的宜昌,是古代巴文化的摇篮、楚文化的发祥地。这里是伟大爱国诗人、世界文化名人——屈原以及民族文化的使者——汉明妃王昭君的故乡。这片神奇的土地,记录了无数古往今来的历史名人。古城周围山传形胜天下称奇,历朝历代三十多位赫赫有名的文学家、诗人、学者先后来过宜昌。他们无不陶醉于此,流连于斯。 二、规划指导思想及广场定性 1、规划指导思想 ①创造集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整体形象,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唤起人们建设和保护家园的参与意识。

文化广场规划说明

西乡镇新城文化广场规划说明 一、规划背景 “城市的精华在于空”。这里的“空”主要是指城市形体环境的公共空间。这是城市中最易识别,最易记忆,最具活力的部分,是城市的魅力所在。但是,在目前大多数的城市建设中,我们看到的是鳞次栉比的广厦拔地而起。城市中的绿地则越来越少。于是居住在都市中的人们就越来越陌生,愈来愈想回归大自然。 现规划广场用地原属商业金融用地,拟建一大面积的高层商厦。但由于周边的两幢商厦销售情况不是太好,故现改为城市广场用地。这个决定无疑是明智和令人振奋的。因为我们需要的不仅是钢筋混凝土,我们更需要一片可以让身心放飞的天地。新城文化广场的建成不仅为市民提供一个休憩、娱乐的大型公共交往空间,更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空间环境质量,(藉此可令周边的商厦起死回生),确立了西乡镇富有特色、令人神往的行政、文化中心、增加城市的凝聚力最终为西乡镇的城市建设添上闪亮的一笔。 二、场地现状环境分析 规划用地位于107国道西乡镇路段一侧。正对着西乡镇人民政府办公用地。宝民路自东南向西北把规划用地划分为一大一小两部分,小的部分现为西乡镇政府办公楼前广场,较为空旷,只设置了部分停车场。小广场西北向有一片绿地。 大广场用地目前则为荒地,其西北向为体量较大的新城大厦。该大厦楼高二十米左右,外观设计采用大面积的绿玻幕墙与铝板,为现代主义风格。大厦的使用功能主要以商业销售为主。现规划用地把大厦主入口前的广场纳入规划范围。规划用地东南方向隔着流塘路则是目前尚未建成使用的河东大厦。该楼高四十多米,主体建筑由两个弧形构成。广场的设置无疑为这一片的商业活动提供了必要的集散、休憩的场所。必将大大改善两幢商厦的使用情况。规划用地的西南向穿过20米绿化带则到达107国道,该广场的建成将成

优秀别墅庭院景观设计方案文本

优秀别墅庭院景观设计方案文本

地形地貌:平地绿地类型:别墅绿地,庭院绿地项目位置:江苏设计风格:现代风格 图纸格式:JPG 图纸张数:12张张 作图方式:PS,SU 景观设施:亭?廊?花架,平台?栈 道?汀步,座凳?座椅,景墙?围墙, 驳岸?挡土墙,大门,栏杆,树池? 花坛?花钵,雕塑,水景设计,景观 照明,停车场,管理用房,公用厕 所,标识系统,铺装设计 包括设计愿景及理念、功能分区、高程流线、平面图、意向图片、剖面图、节点深化、原场地植物移植图、植栽设计。 详细内容: 广州教堂周边地区城市景观设计文本

绿地类型:附属绿地图纸深度:方案(初设图) 项目位置:广东设计风格:欧陆风格 图纸格式:JPG 图纸张数:74 张 景观设施:亭?廊?花架,平台?栈道?汀步,座凳?座椅,景墙? 围墙,栏杆,树池?花坛?花钵,水景设计,景观照明,自行车 棚,停车场,管理用房,公用电话,公用厕所,标识系统,铺装 设计 教堂为广州著名的天主教堂,也是全国最大的哥特式石构建筑物。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6.3公顷。研究范围为38.5公顷。该方案包括项目背景、环境分析、产业研究、规划探索、规划设计、重点设计六大部分。共有74张设计、分析图纸 详细内容:

地形地貌:平地绿地类型:庭院绿地,花园绿地项目位置:北京设计风格:现代风格 图纸格式:JPG 图纸张数:21 张 作图方式:手绘,PS,SU 景观设施:亭?廊?花架,平台?栈 道?汀步,座凳?座椅,景墙?围墙, 驳岸?挡土墙,大门,树池?花坛? 花钵,雕塑,水景设计,景观照明, 停车场,管理用房,公用厕所,标 识系统,铺装设计 由国际著名景观设计公司打造的一套酒店庭院环境景观设计,设计小巧而精致,手绘设计,画风经典,庭院景观设计体现出自然的清新气息,为现代都市生活的人提供度假休闲的婷逸生活场景。设计风格古典典雅并融入现代手法而相得益彰,在元素的运用上一造型的绿化栽植作为体和面,而以水和雕塑作为线和点,形成丰富的景观感受层次。本套图纸包括平面位置、总平设

沙坪坝区土地市场分析

第二部分 沙坪坝区土地市场分析 一、 沙坪坝区近年土地市场情况 1、土地成交量 沙坪坝区近几年来的房地产相关用地成交都集中在2006年,从2007年开始出让的房地产相关用地宗数虽多面积却相对较小。2009年和2010年相对有所增加,但在2011年,由于市场萧条,土地成交量较小,上半年出现房地产相关用地出让为零的情况,到8月份才有土地的出让,截至目前为止,出让土地3宗,总计9.6975万平方米。 2006年沙区成交房地产相关用地虽只有18宗,成交土地面积却达到446万平方米,其中富力、龙湖和融汇的三宗分别为3800亩、1281亩和1244亩的土地均在当年取得。2007年开始沙区成交的房地产相关用地宗数虽多却都为小面积土地,最大的一宗仅200余亩。2008年则区内成交的房地产相关用地仅3宗,均位于沙区中心位置。2009年区内土地市场恢复,龙湖、金科均大学城有882和1022亩的土地成交,但沙区的房地产相关用地成交量也仅有2006年的一半左右。2010年土地出让量和2009年相当,为15宗,面积约为179万平方米 图一:沙坪坝区2006-2010年房地产相关用地出让面积 数据来源:重庆市土地交易中心 2、土地成交价格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土地面积(万平方米) 可建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房地产市场行情好时,沙坪坝区的西永大学城则均有大面积的低价土地成交,行情稍差时,沙坪坝中心位置的小面积高价土地则更受欢迎,造成了沙坪坝区近年来房产相关用地的成交价格与成交量几近成反比:成交量最大的2006年价格最低的,每亩仅53万元;成交量最小的2008年的土地价格却是历史最高,达到每亩436万元。2009年2010,由于房地产市场没有受到宏观调控的冲击,地价持续增涨 图2:沙坪坝区2006-2010年房地产相关用地出让地价 单位:万元/亩 数据来源:重庆市土地交易中心 图3:沙坪坝区2006-2010年房地产相关用地出让楼面地价 单位:元/平方米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地价(万元/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