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1 认识计算机网络
- 格式:ppt
- 大小:9.57 MB
- 文档页数:90
计算机网络的认识理解姓名:学号:班级:引言: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日益广泛,并且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的生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中,认识理解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
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就是指独立自治、相互连接的计算机集合。
自治是指每台计算机的功能是完整的,可以独立工作,其中任何一台计算机都不能干预其他计算机的工作(例如,计算机启动、关闭或运行等),任何两台计算机之间没有主从关系(这就将主从系统和主机终端系统排除在计算机网络之外)。
简单地说计算机网络通过电缆、电线或无线通讯两台上计算机互连起来集合。
二、计算机网络的的主要功能1、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主要提供传真、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公告牌(BBS)、远程登录和浏览等数据通信服务。
2、资源共享凡是入网用户均能享受网络中各个计算机系统的全部或部分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为最本质的功能。
3、提高性能网络中的每台计算机都可通过网络相互成为后备机。
一旦某台计算机出现故障,它的任务就可由其他的计算机代为完成,这样可以避免在单机情况下,一台计算机发生故障引起整个系统瘫痪的现象,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而当网络中的某台计算机负担过重时,网络又可以将新的任务交给较空闲的计算机完成,均衡负载,从而提高了每台计算机的可用性。
4、分布处理通过算法将大型的综合性问题交给不同的计算机同时进行处理。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合理选择网络资源,就近快速地进行处理。
三、计算机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与发展,将人类带入了数字化时代,拓展了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网络社会。
在这里,强调以“自我”为中心,个性的张扬,平等的交流,避免了直面交流的摩擦与伤害,满足了人们追求便捷与舒适的享受。
计算机网络是开放性的。
计算机网络上全球各种信息汇集、古今中外各种文化共存。
它是一个随时变换的开放信息系统。
任何人只要遵守一定的协议,随时随地都可以从网上获取自己所需的任何信息。
计算机网络教学计划_工作计划计算机网络教学计划(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包含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两部分的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数据通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能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协议和体系结构,并对TCP/IP体系结构有较深的理解,并能组建局域网,配置服务器,从而为今后从事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设计与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培养目标使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网络协议,能组建简单的局域网,会在windows 2003上配置简单的服务器,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课程教学内容主要知识点:网络组成、分类、结构、组建局域网、配置服务器;通信系统构成、基本方式;网络协议层。
能力要求:了解通信基本概念、熟悉网络的基本组成、理解网络协议层概念和基本要求、了解协议和体系结构的概念;理解ISO/OSI参考模型;掌握TCP/IP参考模型;组建局域网;配置服务器。
课程实施建议学时:150学时,其中理论90学时,实训60学时。
实验实训条件:应用网络工程实训室,要求具备网络协议分析试验设备。
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课程在多媒体课室和教室完成,实训课程按照实训操作规范。
考核与成绩评定:笔试和实践相结合。
课程考核成绩=平时实训项目(10%)+期末实操考核测验(20%)+平时学习表现与作业(10%)+期末笔试闭卷成绩(60%)计算机网络教学计划(二)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课程。
重点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组网方法。
全书共由9个章节组成。
介绍了数据通信基础知识、网络体系结构、TCPIP等协议的结构及功能、网络硬件等组建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知识,还介绍了简单计算机网络的规划与布线施工以及操作系统安装与设置、局域网组建等。
最后详细介绍了internet的应用以及常用维护软件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运用于实际应用当中。
《认识计算机网络》教案《认识计算机网络》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
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协议。
3、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和防范措施。
二、教学内容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
2、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协议。
3、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和防范措施。
三、教学重点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
2、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协议。
四、教学难点1、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协议。
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和防范措施。
五、教学方法1、讲解法。
2、演示法。
3、实践操作法。
六、教学步骤1、引入课题: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和重要性。
2、讲解内容:详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协议,包括网络设备、协议概念、IP地址等。
3、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室或模拟器让学生亲自动手组建计算机网络,加深对网络设备和协议的理解。
4、深入探讨: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和防范措施,让学生了解如何保障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5、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总结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基本组成和协议以及安全问题。
6、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计算机网络应用和安全防范的短文,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七、教学反思1、回顾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总结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3、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问题所在并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4、通过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估教学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八、教学评估1、课堂提问:通过提问检测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的掌握情况。
2、小测验:在课程进行到一定阶段时,进行一次小测验,检验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掌握程度。
3、作业评估:检查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估他们对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和安全防范的掌握程度。
4、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他们的学习状态和教学效果。
九、教学资源1、PPT课件:用于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