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之麋》与永氏之鼠
- 格式:docx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2
柳宗元三戒之《临江之麋》原文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临江之麋》是《三戒》中的第一篇,是柳宗元谪居永州时所写。
《三戒》借麋,驴,鼠三种动物的可悲结局,讽刺了社会上的三种人。
按作者在"序"中所说,"临江之麇"所讽刺的是"依势以干非其类",就是倚仗他人势力求得与对方要好的那种人。
《三戒》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写的一组寓言,包括《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三篇散文。
这组寓言是作者贬谪永州时所写。
题名“三戒”,可能是取《论语》“君子有三戒”之意。
另有词语“三戒”,在佛教、中医和古代文献中分别有不同的含义。
原文《临江之麋》临江之人畋①(tián)得麋(mí)麑(ní)②,畜③之。
入门,群犬垂涎④,扬尾⑤皆来。
其人怒。
怛(dá)⑦之。
自是⑧日⑨抱就⑩犬,习示之⑾,使勿动,稍⑿使与之戏。
积久,犬皆⑥如人意。
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⒀我友,抵触偃仆⒁,益⒂狎⒃。
犬畏主人,与之俯仰⒄甚⒅善⒆,然时啖其舌⒇。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21),走(22)欲与为戏。
外犬见而喜且怒(23),共(24)杀食之,狼藉(25)道上。
麋至死不悟。
注释1.畋(tián):打猎。
2.麋(mí)麑(ní):麋鹿。
麋,一种小型鹿类。
这里“麋”、“麑”同义。
3.畜(xù):饲养。
4.垂涎:流口水。
5.扬尾:摇尾巴。
6.皆:都。
7.怛(dá):惊吓,呵斥。
8.自是:从此。
自:从。
是:这。
9.日:天天、每天。
10.就:接近。
11.习示之:让狗看熟了。
习:熟悉(也可作“经常”理解)。
之:代词,指群犬。
12.稍:渐渐,逐渐。
13.良:的确。
14.抵触偃(yǎn)仆:碰撞翻滚。
抵触,相互亲近地碰撞。
偃(yǎn)仆:放倒。
15.益:更加。
16.狎:态度亲近而不庄重。
柳宗元临江①之人畋得麋麑,畜之。
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其人怒,怛②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③。
积久,犬皆如人意。
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④我友,抵触偃仆,益狎。
犬畏主人,与之俯仰⑤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外,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
外犬见而喜且怒,共食之,狼藉道上。
麋至死不悟。
【注】:①临江:地名,江西省清江县。
②怛(d ):恐吓。
③稍:渐渐。
使与之戏:即“使其与之戏”,让狗和小鹿一起玩耍。
④良:的确。
⑤俯仰:周旋,应付。
一、解释加点的词1.畋得麋麑,畜之( ) ( ) 2.自是日抱就犬( )3.习示之( ) 4。
然时啖其舌( )5.麋至死不悟( ) 6.走欲与为戏( )二、翻译1.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外犬见而喜且怒,共食之,狼藉道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永有某氏者,①畏日,拘忌异甚。
以为己生岁直②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③勿击鼠。
仓廪④庖厨⑤,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
某氏室无完器,椸⑥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
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
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
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⑦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
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注】①畏日:对日辰的迷信忌讳②直:同“值”正当。
③僮:仆役,奴役。
④仓廪:粮食仓库。
⑤庖厨:厨房。
⑥椸(yí):衣架。
⑦盗暴:盗吃食品、糟踏物品。
某恶鼠文言文翻译答案(6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某恶鼠文言文翻译答案的资料6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一:某恶鼠文言文翻译答案预习案答案1.晋侯、秦伯围攻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没有礼节。
2.从师学习的传统不被继承已经很久了!3.因为蔺相如功劳大,(赵王)任命他做上卿。
4.蚯蚓虽然没有锋利的爪牙,也没有强壮的筋骨。
5.沛公军队驻扎在霸上。
6.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微(卑)、见识浅薄(鄙)课堂探究答案第一组: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任命为上卿,凭着勇猛有气魄在诸侯各国闻名。
2、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
3、第二年秦军又攻打赵国,杀了赵国两万人。
总结一:第二组:1、作战,是靠勇气的。
2、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的墓舍。
3、不理解文句,不能解答疑难问题。
总结二:第三组:1、臣下我今年四十四岁了。
2、在这时蔺相如走上前去,献上一个瓦缶。
3、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回声似的应和他,都带着粮食,影子似的跟着他总结三:第四组:1、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2、蚯蚓虽然没有锋利的爪牙,也没有强壮的筋骨。
3、月亮从东边山上生起,停留在斗宿和牛宿之间。
总结四:第五组:1、沛公对张良说:“……()估计我已回到军营时,你再进去。
2、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
3、作战是靠勇气的。
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士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衰竭了。
篇二:某恶鼠文言文翻译答案高二必修五重点句子翻译《陈情表》1、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祖母刘氏可怜我孤单弱小,亲自抚养。
2、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既没有叔叔伯伯也,又少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分又浅,很晚才得到儿子。
3、臣欲奉召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我想手捧召书马上赶路,但刘氏的病日重一日,想姑且迁就私情,但是报告申诉又得不到准许。
4、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材大学语文辅导练习(一年制)西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语文教研室编第一单元古代诗词1.《诗经三首》一、填空。
1、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由、、三部分构成,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传统。
2、汉代传《诗经》的有四家,现代流传的是。
3、《硕人》中的、两句成为历代描写美人的绝唱。
二、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1、摽.有梅摽。
2、求我庶.士庶。
3、迨.其吉兮迨。
4、顷筐曁.之曁。
5、硕人其颀.颀。
6、衣锦褧.衣褧。
7、领如蝤蛴..蝤蛴。
8、齿如瓠犀..瓠犀。
9、说.于农郊说。
10、朱幩镳镳..镳镳。
11、翟茀..濊濊。
..以朝翟茀。
12、施罛濊濊13、庶士有朅.朅。
14、牂.羊坟.首牂。
坟。
15、三星在罶.罶。
16、鲜.可以饱鲜。
三、试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2.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3.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四、具体分析《摽有梅》中是怎样具体刻画女主人公心情的变化的?五、分析《摽有梅》结构的特点。
六、《毛诗序》云:“《苕之华》,大夫闵时也。
幽工之时,西戎东夷交侵中国,师旅并起,因之以饥馑。
君子闵周室之将亡,伤己逢时,故作是诗也。
”根据这一段,分析《苕之华》一诗的主旨,并仔细分析这首诗是怎样表达这一主旨的。
七、分析《硕人》关于“赋”手法的运用。
4.《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一、试将下列诗句译成现代汉语。
1.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2.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3.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二、选择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各在天一涯(边)B.道路阻且长(而且,表示并列)C.胡马依北风(依恋)D.岁月忽已晚(傍晚)三、试分析诗中抒情主体的情感变化线索,并说出这一抒情主体有何特征。
四、本诗比兴手法的运用有什么特色?7.《归园田居》一、作者是如何通过简单的白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的?二、选择句中画横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野外罕人事(指与人交结往来之事)B、虚室绝尘想(世俗的念头)C、披草共来往(割除)D、桑麻日已长(一天天)12.《秋兴》(八首其一)一、结合以前学过的杜甫的作品,试分析作者“沉郁顿挫”的风格是如何在作品中体现的。
《临江之麋》原文及翻译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
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其人怒,怛之。
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
稍使与之戏。
积久,犬皆如人意。
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
犬畏主人,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
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
麋至死不悟。
选自《柳河东集•三戒•临江之麋》,临江有个人,打猎时捉到一只小麋鹿,把它带回家饲养。
刚一进门,一群狗流着口水,都翘着尾巴来了,那个人非常愤怒,便呵斥那群狗。
从此主人每天都抱着小麋鹿去接近狗,让狗看熟了,使狗不伤害它。
后来又逐渐让狗和小麋鹿在一起玩耍。
时间长了,那些狗也都按照主人的意愿做了。
麋鹿逐渐长大了,忘记了自己是只鹿,把狗当作自己真正的朋友,时常和狗互相碰撞在地上打滚,越来越亲近。
狗因为害怕主人,于是和麋鹿玩耍,和麋鹿十分友善,然而时常地舔自己的舌头(指想要吃掉麋鹿)。
三年之后,麋鹿走出家门,看见大路上有一群野狗,立刻跑过去想跟它们玩耍,这群野狗见了麋鹿既高兴又愤怒,一起把它杀了吃掉,麋鹿的尸骨七零八落地散落在路上,麋鹿至死都不明白自己死的原因。
畋(tián),打猎.麋(mí)麑(ní):小鹿。
之:代指麋鹿。
畜(xù):饲养。
垂涎:流口水。
扬尾:摇尾巴。
皆:都其人怒,怛之。
怛(dá),惊吓,呵斥。
其:那个。
之:代群犬。
是:这。
日:天天、每天。
习示之:之:代群犬。
良:的确。
自是:从此。
自:从。
是:这。
就:接近。
习:常常。
偃(yǎn):互相碰撞翻滚。
啖其舌:舔它自己的舌头(想吃鹿)啖(dàn),吃,这里的意思是舔。
稍:渐渐,逐渐。
善:友好,友善。
走:跑(过去)。
抵触:相互亲近地碰撞。
甚:很。
狎:态度亲近而不庄重。
使:让。
如:依照,按照。
益:更加。
就:接近。
俯仰:周旋,应付。
积久:日子一久。
涎(xián),唾沫,口水。
柳宗元是什么朝代的柳宗元是什么朝代的在诗歌上,柳宗元的代表作品有《江雪》和《鱼翁》,这两首诗歌都是绝句作品,吟唱度很高。
但是柳宗元是什么朝代的人呢?你知道吗?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柳宗元是什么朝代的?柳宗元是唐朝的。
【柳宗元简介】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柳宗元的故事】柳宗元(773年―519年)是中唐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他从政21年,经历了少年仕途得意,短暂体验了权力核心的风暴与争斗之后,柳宗元参与的历时仅半年的永贞改革失败,作为改革派的一员,被贬永州。
虽为永州司马,却是编制外人员,不得干涉政务,没有官舍,柳宗元历尽了身体的折磨与内心的摧残。
但从小所受儒家之教育,使他始终不忘自己辅时及物的志向,他立足现实,深入基层,重新审视为官之道,著诗立作,认为官吏乃是人民之仆役,官吏应该仁政爱民,实现自己为人、为官的价值。
《送薛存义之任序》是柳宗元论为官之道的名篇,其中,柳宗元提到:“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
”农民收入的十分之一拿来雇佣官吏,所以官吏乃是人民之佣吏,而不是人民的主人。
正如柳宗元所说:“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
他对现实中官吏之所作所为洞察很深,清醒的认识到,当时天下官吏拿了百姓的钱却不能尽职尽责,为人民办事,更有甚者,窃取老百姓的财产。
柳宗元比较了家佣与官吏,同样的是拿了百姓的'钱来为百姓办事儿,如果家佣偷了百姓的钱,肯定会受到责罚,但是官吏们贪**败,百姓却无能为力,拿他们没辙。
《黔之驴》唐柳宗元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加点词义。
(1)蔽林间窥之()()(2)慭慭然,莫相知()()(3)稍近益狎()()(4)以为且噬己也()()2、一词多义以船载以入()以为神()然庞然大物()然往来视之()之黔之驴()放之山下()计之曰()3、古今异义因跳踉大口阚。
古义: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古义:4、辨析词类活用船载以入()驴不胜怒,蹄之()5、翻译下列语句(1)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2)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
(3)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4)因跳踉大口阚。
8、文中写老虎“蔽林间窥之”,仔细体会“窥”表现了老虎怎样的心态。
9、从文中找出描写老虎心理变化的词句,依次为以为神→→→→→技止此耳从文中找出描写老虎行动变化的词句,依次为蔽林间窥之→→远遁→→→稍近益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由上述变化,可以把这个寓言故事的顺序归纳为老虎驴→驴→驴据此说说老虎具有怎样的特点。
从“虎”的角度说说本文的寓意文中对驴着笔不多,却也写得颇有特点,请用文中词语填空。
文中三次写到驴,先状其形:“”;再绘其声:“”;最后兜出其看家本领:“”。
据此说说黔驴具有怎样的特点。
从“驴”的角度说说本文的寓意。
永某氏之鼠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
以为己生岁值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
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
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
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
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
论柳宗元《三戒》之现实意义摘要:“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然卒迨于祸。
”柳宗元的《三戒》中所透露出来的观点、观念、见解等,直至今日仍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本质智慧韬光养晦依法治国世界上会有这样的人——无能而仗势,假威且作福:或依势忘本,乘物以逞,如临江之麋,;或身无真技,外强中干,如黔之驴;或狐假虎威,有恃无恐,如永州之鼠——到头来都只落得个悲惨结局。
柳宗元在他所生活的年代里,是思想战线上的先锋。
他的作品里体现出来的思想,无疑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思想遗产。
他的作品中,如《三戒》,所透露出来的思想,直至今日仍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柳宗元21岁考取了进士,后又考取了博学鸿词科,被派为集贤殿书院正字,替唐王朝编辑、整理图书,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
【1】接着柳宗元被升为礼部员外郎,成为王叔文集团的要员,与刘禹锡等一起推行了政治改革,对打击宦官、藩镇和大地主大官僚的势力起到一定的作用——这就是著名的“永贞革新”。
后来由于支持者李诵病重被逼让位,改革也被迫停止,王叔文、柳宗元、刘禹锡等革新集团主要领导人物也都被贬谪远方。
仕途一直顺畅的柳宗元,仿佛从天堂掉进了漆黑的无底洞。
虽然碰上了“天下大赦”,柳宗元等八人也无法脱离苦海。
这种不平的遭遇和社会地位的巨大变化极大地打击了柳宗元。
那场导致自己终身沉沦的政治悲剧让柳宗元始终耿耿于怀。
而《三戒》就是他被贬永州时所作的。
柳宗元的《三戒》——所谓”戒“,就是”戒鉴“之意,通过揭示反面的教训来引起人加以戒鉴。
作者通过寓言的形式,借麋、驴、鼠这三中动物的悲剧,对社会上的那些倚仗权势、外强中干、色厉内荏、为非作歹的人加以尖锐的嘲讽,留给读者以无限的思考。
结合作者的人生遭遇来看,他作《三戒》的用意,不能排除有以下的可能:一是在政治方面,借动物的行为来影射讽刺那些在位的宦官、藩镇和大地主大官僚等,以及对“永贞革新”运动失败的总结和反思;二是处于个人角度,苦于无人可倾诉,借之来抒发自己心中的苦楚和不平,以及对自己的过去、对当时的社会和对人生的反省与思考。
三戒(并序)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柳宗元【原文】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1),而乘物以逞(2),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3),然卒迨于祸(4)。
有客谈麋、驴、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
临江之麋临江之人畋(5),得麋麑,畜之。
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其人怒,怛之(6)。
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
积久,犬皆如人意。
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7),益狎。
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
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黔之驴黔无驴(8),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9)。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10),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永某氏之鼠永有某氏者(11),畏日,拘忌异甚。
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12)。
仓廪庖厨(13),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
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14),饮食大率鼠之馀也。
昼累累与人兼行(15),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
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
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16),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注释】(1)推己之本:审察自己的实际能力。
推,推求。
(2)乘物以逞:依靠别的东西来逞强。
(3)窃时:趁机。
肆暴:放肆地做坏事。
(4)迨及,遭到。
(5)临江:唐县名,在今江西省清江县。
《临江之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篇一: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临江之麋》原文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
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其人怒,怛之。
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
稍使与之戏。
积久,犬皆如人意。
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
犬畏主人,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
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
麋至死不悟。
翻译江西省清江县有个打猎的人,捉到一只小麋鹿,把它带回家饲养。
刚一进门,一群狗流着口水,都翘着尾巴来了,那个人非常愤怒,便恐吓那群狗。
从此主人每天都抱着小鹿去接近狗,让狗看熟了,使狗不伤害它。
后来又逐渐让狗和小麋鹿在一起玩耍。
时间长了,那些狗也都按照主人的意愿做了。
麋鹿逐渐长大了,忘记了自己是只鹿,把狗当作自己真正的朋友,时常和狗互相碰撞在地上打滚,越来越亲近。
狗因为害怕主人,于是和麋鹿玩耍,和麋鹿低头抬头十分友善,然而时常地舔自己的嘴唇,想要吃掉麋鹿。
三年之后,麋鹿走出家门,看见大路上有一群野狗,立刻跑过去想跟它们玩耍,这群野狗见了麋鹿既高兴又愤怒,一起把它杀了吃掉,麋鹿的尸体七零八落地散落在路上,麋鹿至死都不明白自己死的原因。
《永某氏之鼠》原文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
以为己生岁值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
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
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
饮食,大率鼠之余也。
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
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
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
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翻译永州(地名)有个姓某的人,畏惧生辰,拘泥于禁忌特别厉害。
认为自己生辰年是子年,鼠,是子年的神啊,因此爱惜老鼠,不养猫狗,禁令童仆:不准打老鼠。
仓库厨房,都让老鼠随意出入,不与干涉。
原文
《临江之麋》
临江之人畋①(tián)得麋(mí)麑(ní)②,畜③之。
入门,群犬垂涎④,扬尾⑤皆来。
其人怒。
怛(dá)⑦之。
自是⑧日⑨抱就⑩犬,习示之⑾,使勿动,稍⑿使与之戏。
积久,犬皆⑥如人意。
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⒀我友,抵触偃仆⒁,益⒂狎⒃。
犬畏主人,与之俯仰⒄甚⒅善⒆,然时啖其舌⒇。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21),走(22)欲与为戏。
外犬见而喜且怒(23),共(24)杀食之,狼藉(25)道上。
麋至死不悟。
注释
1.畋(tián):打猎。
2.麋(mí)麑(ní):麋鹿。
麋,一种小型鹿类。
这里“麋”、“麑”同义。
3.畜(xù):饲养。
4.垂涎:流口水。
5.扬尾:摇尾巴。
6.皆:都。
7.怛(dá):惊吓,呵斥。
8.自是:从此。
自:从。
是:这。
9.日:天天、每天。
10.就:接近。
11.习示之:让狗看熟了。
习:熟悉(也可作“经常”理解)。
之:代词,指群犬。
12.稍:渐渐,逐渐。
13.良:的确。
14.抵触偃(yǎn)仆:碰撞翻滚。
抵触,相互亲近地碰撞。
偃(yǎn)仆:放倒。
15.益:更加。
16.狎:态度亲近而不庄重。
17.俯仰:周旋,应付。
18.甚:很。
19.善:友好,友善。
20.然时啖其舌:然:表转折。
时:经常,常常。
啖其舌:舔它自己的舌头(想吃麋鹿)。
啖:吃,这里的意思是"舔"的意思。
其:自己的。
21.众:众多。
22走:跑。
23.喜而怒:既高兴又恼火。
24.共:一起。
25.狼藉:散乱,这里指尸体散乱不整。
翻译
临江有个人,打猎时捉到一只麋鹿,把它带回家饲养。
刚一进门,一群狗流着口水,都摇着尾巴来了,那个人非常愤怒,便恐吓那群狗。
从此主人每天都抱着小鹿接近狗,让狗看熟了,使狗不伤害它。
后来又逐渐让狗和小鹿在一起玩耍。
时间长了,那些狗也都按照主人的意愿做了。
麋鹿逐渐长大,忘记了自己是糜,以为狗真的是自己的朋友,时常和狗互相碰撞在地上打滚,越来越亲近。
狗害怕主人,于是和鹿玩耍,和鹿十分友善,但时常地舔自己的嘴唇。
多年之后,鹿走出家门,看见外面的很多狗在路上,跑过去想跟狗玩耍。
这群野狗见了鹿既高兴又愤怒,一起把它吃掉,路上一片狼藉。
鹿到死也不明白自己死的原因。
寓意
作者对封建守旧势力及其爪牙深恶痛绝,采用寓言的形式,对他们进行辛辣的讽刺和深刻的揭露。
作者通过这则寓言尖锐地讽刺了那些倚仗权贵而得意忘形的小人物,指出他们必败的命运。
也讽刺了那些无自知之明、认敌为友、结果招致灭亡的人。
[2] "至死不悟"四个字,既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也勾画出麋的可怜与可悲.这则寓言故事在写法上突出的是细致逼真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如"外犬见而喜且怒",用拟人的笔触刻画犬的心理活动.。
麑至死不悟的原因是:它忘却了自己的种群本性,而且在养尊处优的情况下没有学会区分敌我。
永某氏之鼠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
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
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
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
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
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
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
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上自下死)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译文】永州有某人,怕犯日忌,拘执禁忌特别过分。
认为自己出生的年分正当子年,而老鼠又是子年的生肖,因此爱护老鼠,家中不养猫狗,也不准仆人伤害它们。
他家的粮仓和厨房,都任凭老鼠横行,从不过问。
因此老鼠就相互转告,都跑到某人家里,既能吃饱肚子,又很安全。
某人家中没有一件完好无损的器物,笼筐箱架中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吃的大都是老鼠吃剩下的东西。
白天老鼠成群结队地与人同行,夜里则偷咬东西,争斗打闹,各种各样的叫声,吵得人无法睡觉。
但某人始终不觉得老鼠讨厌。
过了几年,某人搬到了别的地方。
后面的人住进来后,老鼠的猖獗仍和过去一样。
那人就说:“老鼠是在阴暗角落活动的可恶动物,这里的老鼠偷咬吵闹又特别厉害,为什么会达到这样严重的程度呢?”于是借来了五六只猫,关上屋门,翻开瓦片,用水灌洞,奖励仆人四面围捕。
捕杀到的老鼠,堆得象座小山。
都丢弃在隐蔽无人的地方,臭气散发了数月才停止。
唉!那些老鼠以为吃得饱饱的而又没有灾祸,那是可以长久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