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一季度全区经济运行汇报材料
- 格式:doc
- 大小:8.06 KB
- 文档页数:4
2014年1季度北京市大兴区经济运行情况一季度,大兴区主要经济指标发展好于全市,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的区间。
财政收入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两位数增长,工业生产形势稳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小幅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升。
一、农业生产来势较好,工业生产形势稳定一季度,大兴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9.0亿元,同比增长14.2%,增幅高于上年同期5.7个百分点。
其中,林业产值2.2亿元,同比增长73.0%,是带动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长的重要因素。
大兴区规模以上工业一季度完成产值125.4亿元,同比增长8.4%,高于全市平均增速3.3个百分点。
分行业来看,汽车制造业贡献率最高,一季度完成产值20.1亿元,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贡献率为37.5%。
二、投资小幅增长,消费保持活跃一季度,大兴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位于全市第四位,共完成投资额81.6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增速1.2个百分点。
其中建安投资稳步增长,完成投资额43.9亿元,同比增长46.4%,较上年同期提高14.6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止跌回升,一季度,在平原造林项目的有力拉动下,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3.8亿元,同比增长53.1%,占比提高5.1个百分点。
一季度,大兴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62.2亿元,同比增长12.1%。
从各类商品销售情况看,家具类商品增速最高,零售额同比增长7倍,金银珠宝类和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商品也实现了高速增长,分别同比增长72.2%和88.8%。
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8.1亿元,同比增长19.0%,拉动大兴区零售额增长3.7个百分点。
三、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保持增长1-3月,大兴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0亿元,同比增长13.6%,增速快于1-2月9.2个百分点。
其中营业税实现财政收入7.9亿元,同比增长12.2%,占财政收入比例超四成,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为39.8%。
一季度,大兴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02元,同比增长10.7%,增速快于上年同期3.2个百分点。
2014年一季度全区商务工作运行情况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为主线,坚持“项目兴区”不动摇,按照“抓重点、拓渠道、调结构、促销费”的总体思路,突出招商选资、招商引智和招大引强,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着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加快商贸流通市场规范化建设,全区商务经济运行平稳。
一、基本情况一季度,全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7亿元,引进外来投资项目8个。
实际利用境外资金完成13万美元。
1-2月份,完成进出口4639万美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2.3%,其中出口4312万美元,同比增长23.9%;预计一季度完成进出口总额5600万美元,其中出口5300万美元。
1-2月份,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实现零售总额14.35亿元,可比增幅10.3%,预计1-3月份完成15.8亿元。
(一)走出去和请进来招商进展顺利。
区主要领导亲为、带头招商,先后赴北京、南京、上海、青岛等地开展不同规模的招商活动20余次,并与多家公司在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项目上达成了合作共识。
一季度,全区共接待来自北京、徐州、深圳、上海、台湾等地客商60余名。
(二)重点外贸企业和主导产品出口态势良好。
全区10家重点企业实现进出口3741万美元,占全区总额的80.6%。
纺织服装出口占据主导地位,完成出口2260万美元,增长25%,占全区总额的52.4%。
玩具礼品实现出口204万美元,增长4.3%。
化工产品出口增长幅度有所降低,完成1194万美元,增长0.9%。
(三)外贸出口保持平稳增长。
1-2月份,全区出口同比增长23.9%;由于受2月份春节放假影响,部分计划在节前出货的外贸企业订单提前,促使1月份出口快速增长,单月完成进出口3023万美元,同比增长29.9%。
(四)商贸流通市场运行平稳。
先后组织各类商家、门店(场所)开展促销让利活动达500多项,让利给消费者实惠达近1600余万元。
重点流通企业累计零售额实现1.2亿元,同期增长11.3%。
2014年1季度山西省太原市经济运行情况第一部分经济运行总体情况今年以来,太原市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努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季度,全市经济继续保持了增长态势,但与全国、全省一致,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了回落走势。
从经济总量看,一产平稳增长、二产负增长、三产增速减缓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527.49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1%。
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1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187.27亿元,下降6.0%;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336.81亿元,增长4.5%。
从社会生产看,农业生产平稳发展,规模以上工业负增长,建筑业实现较快增长一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
入春以来,降雨量比往年同期偏多,有效地改善了土壤墒情,为春耕备耕顺利开展和小麦返青拔节提供了有利条件。
受宏观需求总体减弱、上年同期的高基数和今年生产需求不足、煤炭行业持续低迷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6.44亿元,运行在负增长区间(下降9.3%),但降幅比前2个月(下降16.0%)收窄6.7个百分点。
一季度,建筑业总产值231.97亿元,增长14.0 %,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水平。
从社会需求看,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引领增长,消费市场缓中趋稳,外贸出口增速放缓一季度,在服务业投资快速增长(43.6%)的带动下,全市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5.95亿元,增长25.5%,投资在引领率先转型跨越和增强经济发展潜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民间投资高速增长(增长80.2%,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9.4个百分点),大项目、新开工项目投资拉动作用显著(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建设项目投资、本年新开工项目投资分别增长29.9%、1.3倍,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8.2个和7.4个百分点),为全市投资持续较快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0.62亿元,增长11.6%,比上年同期(12.2%)回落0.6个百分点。
2014年1季度浙江省嘉兴市经济总体运行情况一季度,在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改中求活、转中求好”工作总基调, 着力推进转型发展,经济形势总体呈现:经济运行平稳,开局好于预期。
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676.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8%,增幅分别比2013年年度和去年同期回落1.5和2.5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44亿元,下降4.2%,第二产业增加值347.56亿元,增长8.6%,工业增加值308.87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306.92亿元,增长7.8%。
(一)农业生产保持平稳全市春播面积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
全市春播面积194.3万亩,增长0.3%。
粮食种植面积持续增长,小麦面积增长明显。
春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04.2万亩,增长5.1%,其中小麦种植面积61.7万亩,增长6.5%。
油菜籽种植面积继续下降,全市油菜籽种植面积24.2万亩,下降16.4%。
蔬菜种植面积3.8万亩,下降1.4%;果用瓜种植面积4.1万亩,下降8.1%;花卉苗木种植面积14.0万亩,增长14.5%。
(二)工业生产增速有所回落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5.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增幅同比回落4.3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轻、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6.9%、10.8%,重工业快于轻工业3.9个百分点。
全市规模以上内资、外资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3%、10.3%,内资企业慢于外资企业2.0个百分点。
超六成行业继续保持增长,新兴产业增长较快。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涉及的34个行业大类中,21个行业增速快于规模以上平均水平,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省标准)、装备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13.2%、10.3%、15.5%,分别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2、1.3、6.5个百分点。
经济效益增幅回落。
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分别为861.68亿元、59.46亿元和31.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6%、4.1%和-0.5%,增幅同比分别回落8.8、25.5和48.7个百分点;增幅比去年年度分别回落4.9、23.7和31.6个百分点。
2014年1季度宁夏经济运行情况今年以来,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全区多项指标增速回落,经济呈现“运行速度减缓、下行压力加大”的运行态势,实现经济平稳增长面临诸多挑战。
但我区经济增长的动力仍在不断聚集,转型升级初见成效、质量效益有所提升、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2.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6.9%。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7. 6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232.39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182.59亿元,增长5.0%。
一、农业经济稳中有增,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一季度,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4.0%。
其中,种植业15.89亿元,下降5.5%;林业0.11亿元,增长3.0%;畜牧业34.14亿元,增长8.0%;渔业1.90亿元,增长11.6%;农林牧渔服务业4.21亿元,增长8.6%。
设施农业平稳增长。
全区设施种植面积31.6万亩,增加1.0%;蔬菜产量37.9万吨,下降5.2%;鲜切花产量157.2万支,设施瓜果产量1.1万吨。
养殖、水产业健康发展。
全区牛出栏14.3万头,减少13.4%;羊出栏171.1万只,增长5.1%;猪出栏35.2万头,增长7.8%;家禽出栏260.4万只,减少5.4%;牛奶产量30.8万吨,增长26.2%;禽蛋产量2.1万吨,增长29.3%;水产品产量2.2万吨,增长11.4%。
农业生产的稳定增长为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和物价总水平的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企业效益有所提高一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01.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8.4%。
轻重工业双增长。
全区规模以上轻工业实现增加值25.7亿元,增长11.6%;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75.8亿元,增长8.0%。
八成以上工业部门保持增长。
在全区14个工业部门中,有12个保持增长。
2014年1季度浙江省宁波市经济总体运行情况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发展环境,全市上下以改革创新为统领,全面落实“双驱动四治理”决策部署,深入开展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消费增速回升,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创新驱动稳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
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7.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0%,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5.5亿元,下降0.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71.9亿元,增长4.9%,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688.7亿元,增长4.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40.3亿元,增长7.8%。
三次产业之比为3.1∶53.0∶43.9。
一、农业生产延续下降态势,春粮播种面积增幅明显受到去年罕见的高温干旱和“菲特”超强台风带来的洪涝及禽流感疫情等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据初步统计,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74.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下降1.2%。
春粮播种面积增幅明显,根据粮食监测数据,今年全市春季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5.7万亩,同比增长15.4%。
家禽生产受到重创,一季度家禽存栏1012.8万只,同比下降1.0%,家禽出栏494.6万只,下降35.6%。
渔业产量减少,一季度水产品总量22.1万吨,同比减少3.1%,其中海洋捕捞产量12.2万吨,减少6.0%。
二、工业经济稳中趋缓,创新转型取得进展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32.7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4.0个百分点。
规上工业35个行业大类中,有19个行业增加值增速超过3.1%的平均水平,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2%、9.5%和9.4%。
分经济类型看,私营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0%,高出规上工业平均增速8.9个百分点,比国有企业(-7.6%)、港澳台投资企业(3.5%)、外商投资企业(2.7%)分别高19.6、8.5和9.3个百分点。
鄂托克前旗2014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一、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越来越严峻,经济下行的压力不断加大,全旗经济在“稳中向好”的趋势下,仍稍有波动。
预计全旗地区生产总值12.8亿元,同比增长34.2%,其中第一产业0.3亿元,同比增长11.1%;第二产业7.5亿元,同比增长63.4%;第三产业5亿元,同比增长8.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00元,同比增长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041元,同比增长9.9%。
从农牧业发展看,今年全旗预计农作物耕地面积4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33.06万亩,油量作物1.9万亩,蔬菜种植4.1万亩,饲草料及其它作物8.94万亩。
目前,种子、肥料、农药、农膜、农机具等春耕物资储备较为充足,各项工作顺利展开。
截止3月底,全旗大小畜产仔77.8万头只,牲畜总数达到158.6万头只。
从工业运行看,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31.6亿元,同比增长165.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2亿元,同比增长80%。
工业用电量1.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降有升,1-3月份,我旗累计原煤产量190.5万吨,同比下降53.3%;焦炭产量26万吨,同比下降23%。
销售商品煤113.9万吨,同比下降58%;销售焦炭13.6万吨,同比下降50.7%。
天然气产量12万吨,同比增长20%。
煤炭价格持续降低,新矿内蒙能源公司和上海庙矿业公司煤炭平均价格分别为283.5元/吨和166元/吨,分别亏损168元和350.5元,较2013年分别亏损67元和60元。
焦炭平均价格593元/吨,较成本价格每吨亏损48元,较2012和2013年同期煤炭平均价格每吨分别低298元和164元。
从固定资产投资看,预计全旗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3亿元,同比增长16%,总量较去年增加0.33亿元,但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32.26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全部投向了第二产业。
华星40亿立方米煤制气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路条”,并列入自治区重点项目,正在协调落实资源配置等事宜,争取7月底前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久泰5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获得市发改委备案。
2014年1季度重庆市经济运行情况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外形势和全国经济下行压力,重庆市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发展动力,全面推进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项重点工作,加快推动转型发展,全市经济开局稳中向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
一、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一季度,重庆经济形势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82.71亿元,同比增长10.9%。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7.05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688.37亿元,增长12.9%,其中工业增加值1438.66亿元,增长12.7%;第三产业增加值1177.29亿元,增长7.7%。
与全国相比,多项主要指标增速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名列全国前茅。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国3.5个百分点,位列全国第1;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速分别高于全国86.0、67.5和130.2个百分点,均列全国第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4.3个百分点,列全国第1;规上工业利润增速高于全国62.3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低于全国0.6个百分点。
各项指标均显示,全市经济运行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全年经济开局良好。
二、需求、产业共同支撑全市经济稳定增长(一)从需求支撑看1.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工业投资带动有力一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2.25亿元,同比增长18.1%,较1-2月加快0.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
工业投资较快增长是全市投资保持平稳的关键。
一季度全市工业投资609.74亿元,同比增长20.4%,较1-2月提高6.0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为30.5%,对全市投资的贡献率为33.7%,带动全市投资增长6.1个百分点。
工业中制造业仍是全市投资增长的重要支撑,共完成投资503.53亿元,增长21.6%,占工业投资总量的82.6%。
2014年1季度云南省经济运行情况2014年1季度云南省把改革创新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全省经济运行开局平稳。
但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实体经济面临的困难较多,多数经济指标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经济下行压力亟待化解,全省稳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
一、经济运行开局平稳初步核算,一季度云南生产总值(GDP)完成2454.73亿元,同比增长7.7%,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4.9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3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3.01亿元,增长5.0%,增速比全国高1.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192.39亿元,增长7.9%,增速比全国高0.6个百分点;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943.1亿元,增长6.0%;建筑业增加值249.29亿元,增长17.0%;第三产业增加值1039.33亿元,增长8.0%,增速比全国高0.2个百分点。
二、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头三个月,全省风调雨顺,农资供应充足,小春粮食丰收在望,大春生产落实较好。
林业生产发展稳定,畜牧业生产总体平稳,渔业生产发展较快,与此同时,优势特色产业量价齐升,农产品加工企业经营形势良好。
一季度,全省第一产业完成总产值450.90亿元,同比增长5.0%。
三、工业经济下行压力有待缓解一季度,全省工业生产增速回落。
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846.87亿元,同比增长6.5%,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8.4个百分点,比全国低2.2个百分点。
(1)采矿业、制造业生产乏力,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形势较好。
初步统计,一季度采矿业累计完成增加值87.08亿元,同比增长4.3%,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0.47个百分点,增长的贡献率为7.2%;制造业累计完成增加值644.58亿元,同比增长5.9%,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4.55个百分点,增长的贡献率为69.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15.21亿元,同比增长12.5%,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49个百分点,增长的贡献率为22.9%。
2014年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一、背景2014年,我国工业经济面临多种挑战。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期间的环境变化使得许多行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同时,国际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
如何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应对挑战是当前工业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
二、总体回顾1. 生产2014年一季度,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8%。
其中,重点监测的41个行业中,有34个行业实现了增长。
但是,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一些行业仍然面临产能过剩、销售不振等问题。
2. 投资2014年一季度,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6%。
而钢铁、煤炭、水泥等传统行业的投资增速则呈现下降趋势。
随着政府加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未来传统行业的投资增速将逐步下降。
3. 利润2014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938亿元,同比增长9.4%。
其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利润增长较快,制造业利润增速则略有下降。
三、行业分析1. 钢铁行业2014年一季度,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但是,随着政府对行业的整顿和去产能政策逐步推进,钢铁企业加速兼并重组和市场化改革,促进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2. 煤炭行业2014年一季度,煤炭行业面临的压力也比较大。
主要表现在煤炭产量过剩、库存过高以及产能过剩等问题。
但是,随着冰雪天气和环保影响,今年一季度煤炭价格出现了上涨。
未来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煤炭企业将不断开展技术创新,实现优化升级。
3. 汽车行业2014年一季度,汽车行业总体保持了稳步增长。
受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影响,客车和货车市场增速有所放缓,但是乘用车市场增长迅速。
未来随着我国汽车市场市场的成熟,汽车企业将加强技术革新,进一步推动市场的发展。
四、未来展望2014年一季度,中国工业经济的总体运行基本稳定,但是也面临较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中国工业企业要加强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的能力,积极应对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并进一步加速转型升级,推动工业经济的发展。
今年以来,经济形势更趋复杂,宏观经济数据集中下行,一季度,全国gdp增速7.4%,低于年度目标0.1个百分点。
在此背景下,我区经济开局平稳,增速趋缓,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
一、一季度全区经济运行情况一季度,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6.85亿元,同比增长9.1%,比去年同期回落2.9个百分点,低于全年预期目标0.9百分点。
三次产业实现增加值分别为0.86亿元、51.48亿元、54.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8.9%、9.5%,分别比去年同期回落0.7个、2.8个和3个百分点。
全区经济季度增速跌破10%,表明了当前全区面临的经济发展环境十分复杂。
一季度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为:一是工业经济运行趋“稳”。
1-3月份,规模工业实现产值323.4亿元,同比增长11.34%。
实现开票销售89.3亿元,同比增长7.05%,比上月环比提高0.62个百分点,扭转去年同期负增长局面。
12个主要行业中,食品、建材、金属制品3个行业开票负增长,光伏、电子设备、汽摩配件、冶金实现开票销售同比分别增长42.35%、18.69%、12%、21.48%,保持良好态势。
9家重点企业中仅罡阳股份开票略有下降,泰通工业、海阳化纤、春兰、林海实现开票销售同比分别增长42.99%、23.38%、188.5%、34.77%。
二是固定资产投资趋“降”。
1-3月份,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88亿元,同比下降23.54%,完成年度目标13.72%,增幅排名位居三市四区末位。
从项目构成上看,规模以上项目完成投资21.46亿元,同比下降40.45%,房地产完成投资15.43亿元,同比增长26.38%。
从产业构成上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额1040万元,同比下降69.8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额14.67亿元,同比下降30.3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额22.11亿元,同比下降13.31%。
从区域构成上看,11个镇街园区合计完成投资21.46亿元,同比下降40.45%,仅完成年度计划10.19%。
三是财税收入趋“紧”。
一季度,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15.02亿元,同比下降20.6%,完成财政公共预算收入8.77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完成税收收入6.89亿元,同比下降2.42%。
从趋势看,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月份增长25.1%,2月份增长11.7%,3月份下降13.1%,呈逐月下降趋势。
从税种看,增值税、营业税、企业税三大主体税种完成3.6亿元,同比下降15.5%,其中:增值税地方部分下降1.6%,如剔除“营改增”因素实际下降10.9%,营业税下降24.1%。
1月份,碧桂园两宗地块、东风南路西侧地块上市,带动了土地契税的增长。
1-3月份契税入库1.47亿元,增收7548万元,增长105.4%。
从行业看,一季度,全区商业零售业入库税收9328万元,增长12.7%,其中:金鹰商贸入库税收1775万元,增长218.8%。
工业企业税收5.41亿元,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9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5.9%和5.2%,工业税收占全区税收比重也由去年的47.8%下降至43.4%。
从企业看,一季度,全区33家成长型企业入库税收4126万元,同比增长7.6%。
9家重点工业企业入库税收3.58亿元,同比下降24.5%。
原市直企业中海沥青、春兰、乐金等7家重点工业企业入库税收3.52亿元,同比下降22.7%。
其中:税收大户中海沥青由于产品效益下降,入库税收2.41亿元,同比下降27.1%。
四是社会消费趋“缓”。
一季度,全区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51.79亿元,同比增长10%,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2.9个百分点。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5.93亿元,同比下降3.7%,茂业百货、金鹰商贸、苏宁电器、文峰零售额同比分别下降4.5%、2.7%、13%、4.8%。
限额以上餐饮业实现零售额0.92亿元,同比下降2.7%,会宾楼、美丽华、亚细亚零售额同比分别下降42%、4.2%和31.9%。
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下滑,既有国家宏观经济“三期叠加”的影响,也与全区目前处于转型升级阶段有关。
但总体来看,全区经济依然具备遏制下行、阶段蓄势、转型加快发展的潜力与自信。
一是物价稳定,工业用电量持续增长,经济运行基本面保持稳健。
一季度,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1.7%,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02.3%,消费品价格指数101.4%。
全区工业用电量48983.4万千瓦时,同比增长8.5%。
光伏制造、汽摩配件、电子设备、化工等主要行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9.97%、4.89%、36.01%、7.17%,主要行业用电量保持增长。
二是产业结构加快调整,经济转型发展的动力正在凝聚。
一季度,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0.8:48.2:51,服务业占gdp比重比去年提高4个百分点。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5%,发展速度高于全区gdp0.4个百分点。
从行业看,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3.19亿元,同比增长14.1%,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0.33亿元,同比增长11%,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3.06亿元,同比增长11.4%。
一季度,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39.07亿元,同比增长13.8%,高于全区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44.8%,比去年同期提高1.12个百分点。
三是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在谈储备项目增多,经济发展趋好的信心增强。
一季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85元,同比增加520元,同比增长9.1%,实现与经济增长同步。
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3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96元,同比分别增长10.9%和8.8%。
当前,从各单位反馈的情况看,全区拟建内资项目18个,总投资58.85亿元;在谈项目37个,总投资224.85亿元。
下一阶段,如迅速将在谈的重大项目转化为在建或营运项目,经济增速将呈现向好的趋势。
二、关注经济运行中的几点问题一是工业经济稳定性仍不牢固。
从宏观上看,中国制造业pmi指数1月份为50.5%,2月份为50.2%,3月份为50.3%,仅略高于荣枯线。
3月份ppi同比下降2.3%,环比下降0.3%,延续下行态势。
从我区企业监测点反馈情况分析,50家企业中,35家对当前宏观形势和行业环境判断为一般,15家判断为较差,只有5家企业近期有投资意向。
从我区重点行业来看,化工行业开票销售占全区总量33%左右,但1-3月份开票仅增长0.18%。
受到规划限制,城西化工集中区部分企业产能受到压制,海力化工、祥晟石化开票同比分别下降33.19%、40.38%。
1-3月份,泰通工业实现开票销售5.98亿元,同比增长42.99%。
但由于美国将在6月份宣布“双反”调查结果,光伏行业发展不确定性较大。
二是内需拉动“心有余而力不足”。
受中央厉行节约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全区消费品市场总体疲软,限额以上批零业销售额难以增长,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持续下降。
房地产销售有下滑趋势。
一季度,全区商品房销售16.62万平方米,实现商品房销售额10.77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8.6%、29%。
全区房地产入库税收2.12亿元,同比下降4.1%。
房地产市场低迷,将制约投资与消费的增长。
三是项目建设难度加大。
一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入库项目99个,同比减少60个,其中:新开工项目44个,同比减少40个,完成投资12.82亿元,同比下降30.06%。
从前期调研看,2014年各镇街园区已排定项目共124个,年度投资额为88.6亿元,同比下降35.1%,镇街园区完成年度计划目标缺口达120亿元。
从项目审批看,一季度本委审批产业项目1个,审批个数同比减少8个,投资总额同比下降66.10%;审批基础设施项目9个,审批个数同比减少8个,投资总额同比下降70.08%。
三、下一阶段工作建议下一阶段,我们要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增强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全力抓好主要经济指标“双过半”。
1、进一步加大招商选资。
一方面,深入开展“项目招引突破年”活动,邀请大公司、大集团和投资机构来我区考察洽谈,针对产业转移趋势和特点,开展专题招商活动。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市场倒逼机制,调动企业增资转型的积极性,鼓励传统企业与国际国内一流企业集团开展战略合作、“高端嫁接”,让企业成为招商的主体和转型的重要力量。
切实把招商选资与优化税源结构相结合,注重投资规模、亩均投资强度与税收贡献率相协调,实现经济发展与增加地方税收同步良性增长。
2、强化项目建设。
加快在谈项目的签约落户,同时对拟建项目逐一梳理,分析原因,强化协调与督查,做到重大项目“一个项目、一班人马、一套方案、一抓到底”。
通过前期走访,部分项目单位反应,虽然我区设立“一站式”行政服务的品牌较响,真正办理手续还有诸多的“难言之隐”。
下一阶段,要进一步加大重大项目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全区重大项目和重点产品储备库。
一方面,引导企业进行产品升级改造,一方面强化服务,全力上争。
定期召开重大项目评审会,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重大项目采取部门预审制。
预审原则通过后,对规划、环保、国土、施工许可等手续同步办理,缩短重大项目办结时限。
3、加强运行监测。
下一阶段,宏观形势依然复杂,我们要加强宏观形势研判。
对工业重点企业一企一策,引导企业提高盈利产品生产比重,力争重点税源企业保持平稳增长;鼓励房企以价换量,进行优惠促销,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对于重点商贸企业,引导错位经营,鼓励增加餐饮、娱乐、亲子教育等功能,集聚人气;引导高档酒店调整菜品结构,增加大厅散客的接待,加强与旅游社合作,走亲民路线。
4、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
通过前期走访,我区产业项目受规划制约较大,尤其是城西与苏陈更为明显。
今年是启动“十三五”规划的调研之年。
当前,市政府也在谋划市区生产力布局。
我区要积极推动市层面尽快编制市区产业布局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在空间规划、产业布局、重大功能项目布局实现市区“一盘棋”。
推动苏陈镇总体规划编制,市区共同研究城西化工集中区问题,是控制是搬迁还是优化发展,尽快落实举措,解决化工企业进退两难的局面。
5、努力化解要素制约。
土地是全区发展最大的制约。
推动城区内的工业企业“退二进三”,做好土地收储。
积极包装项目,采取点供或独立选址等方式上争土地计划,避免让重大优质项目等土地的现象。
加强土地流转。
对城市规划区的土地采取“空地变绿地”,由政府平台对其掌控。
对一些人口密度偏小的村进行集中安置试点工作,根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对农民宅基地进行复垦,换取城镇建设用地指标。
对于资金,企业普遍反应是权证办理问题。
进一步加强银企对接。
对企业诚信度高、产品确有市场潜力的企业,由相关商业银行一次性授信,政府性融资平台为其担保,担保额与其开票销售挂钩。
抓住市群众工作团及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的契机,各镇街园区对所属企业遗留问题进行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