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欣赏
- 格式:docx
- 大小:18.25 KB
- 文档页数:4
100幅国宝级宋画,真过瘾!宋画之美,美在简单、含蓄、谦卑、轻柔的艺术态度,在困顿中浪漫,在缺憾中赞美,于人物、山川、花鸟中轻叩生命的价值。
▲《绣栊晓镜图》宋王诜团扇绢本设色纵24.2厘米横25厘米山水卷在整个中国绘画传统中,最独特最辉煌的成就正是山水画。
而宋代艺术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山水画。
▲《万壑松风图轴》北宋巨然200.1cm×77.6cm 现存于上海博物馆《万壑松风图》以水墨为基调,罩染清淡的黛青,景色葱郁氤氲。
以全景高远式构图,体现出水深林密的意境。
▲《读碑窠石图》北宋李成绢本水墨126.3cm×104.9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此画是李成与人物画家王晓的合作,画家在寒林平野中描写了几株历尽沧桑的老树和一座古碑。
从这件作品中不难看出,李成艺术的“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无不与他企图展示其敏感而丰富的内心世界紧密相关。
▲《溪山行旅图》北宋范宽绢本设色206.3cm×103.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范宽发展了荆浩的北方山水画派,并能独辟蹊径,因而宋人将其与关仝、李成并列,誉为“三家鼎峙,百代标程”。
在用笔上多采用“雨点皴”,再施以“抢笔”,在刻画北方山水的风骨方面可谓得天独厚。
▲《春山瑞松图》宋米芾轴纸本设色纵35厘米横4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米芾,祖籍山西太原,后迁居襄阳(今湖北襄樊),世称“米襄阳”。
其画擅山水,出自董源,天真烂漫,不求工细,多以水墨横点,人称“米点皴”,而其山水面貌多云烟变灭之景,人称“米家山水”,在中国山水画中别具一格。
▲《早春图》北宋郭熙绢本水墨158.3cm×108.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画表现出冬去春来,大地复苏的细致的季节变化。
在章法上兼有高远、深远、平远,层次分明。
画上有清乾隆皇帝御题诗:树绕岩叶溪开冻,楼阁仙居家上层。
不籍柳槐间点缀,春山早见气如蒸。
▲《万壑松风图》宋李唐绢本双拼188.7cm×139.8cm此画构图满实,有一种威压的力量欲突出画面,用浓墨重色画万松深壑,高岭飞泉,云雾峦嶂,山石作大斧劈皴,气势雄厚之极。
100幅中国名画赏析(二)11. 《游春图》/展子虔《游春图》是隋朝画家展子虔创作的绘画作品,绢本、青绿设色,画上有宋徽宗题写的“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绘画馆。
图中展现了水天相接的情形,上有青山叠翠,湖水融融,也有士人策马山径或驻足湖边,还有美丽的仕女泛舟水上,熏风和煦,水面上微波粼粼,岸上桃杏绽开,绿草如茵。
画家用青绿重着山水,用泥金描绘山脚,用赭石填染树干,遥摄全景,人物布局得当,开唐代金碧山水之先河,在早期的山水画中非常具有代表性。
该画是展子虔传世的唯一作品,也是迄今为止存世最古的画卷。
12.《历代帝王图》/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又名《列帝图》、《十三帝图》、《古列帝图卷》、《古帝王图》,传为唐代阎立本画作,绢本,设色,现存后人摹本。
画面为横卷是一幅历史人物肖像画。
摹本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此图绢本,设色,纵51.3厘米,横531厘米。
画面从右至左画有十三位帝王形象:前汉昭帝、汉光武帝、魏文帝曹丕、吴主孙权、蜀主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宣帝陈顼、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
从画像来看,虽仍有程式化的倾向,但在人物个性刻画上表现出很大的进步,不落俗套,而显得个性分明。
《历代帝王图》用重色设色和晕染衣纹的方法,有佛教艺术的影响。
13.《步辇图》(局部)/阎立本《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
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现存画作被认为是宋朝摹本。
)。
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
《步辇图》所绘的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
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
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
阎立本煞费苦心地加以生动细致的刻画,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
81幅著名中国书画赏析,一定要珍藏太珍贵了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一件好的书画作品,不论是古代的还是近现代的,都能起到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增进人们美好情操的作用。
因此可以认为书画鉴赏不仅是审美教育的内容,对于德育和智育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清华嵒《墨竹》立轴【赏析】华嵒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成就最高的画家之一。
画中有“山人写竹不加思,大叶长竿信笔为。
但恐吟堂霜月夜,老鸦来踏受风枝。
”简短四句诗,表现出画家豪放不羁的情怀。
画面可谓精当简洁,湖石瘦而透,出于随意变化的湿而整的笔致,修竹新篁,笔意隽逸。
2、胡崇贤《摩耶精舍荷花照片》 (张大千题字)【赏析】该照片由供职于励志社的蒋介石私人摄影师胡崇贤摄于张大千寓所摩耶精舍,照片上有张大千墨笔题字。
大千晚年对摄影颇有心得,常邀好友摄影师来家拍摄,并以诗文入影,别具一格。
3、慈禧书法【赏析】“望隆梅鼎资调燮,宠渥芝纶介寿康”。
这件作品用笔粗壮厚重,装裱华丽大气,较为恰当地显示了慈禧太后的特殊地位与作品内容的喜庆色彩。
4、秦桧书法《深心帖》【赏析】秦桧乃是宋朝一大奸臣,其丑行劣迹可谓家喻户晓,不必赘述。
但是他的书法却因此被埋没近千年。
此作用笔率意自然,松脱舒畅,结字顺势而就,不滞不板,不承认秦桧作书的法备态足,无愧于“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誉。
5、李可染《迎春图》镜心【赏析】李可染除以山水画名震中外画坛外,还非常喜欢画牛。
他画的牧牛图形神兼备,意境清新美妙,充满生趣和诗意。
牛背上,稚气的牧童悠然自得,寥寥数笔,他便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
6、米芾《淡墨秋山诗帖》【赏析】此帖运笔如刷,笔力雄健,结态造势宽展肥美,当为米芾中年书法之精品。
此帖流传有绪,历代著录于《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刻入《三希堂法帖》。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释文:淡墨秋山画远天,暮霞还照紫添烟。
故人好在重携手,不到平山谩五年。
7、傅抱石《屈原》【赏析】画中的屈原昂首独行,瑟瑟的秋风,吹拂着他的头发和衣衫。
中国传统绘画的名家作品赏析中国传统绘画拥有丰富而悠久的历史,其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名家和作品。
这些作品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巧,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表达,成为了中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本文将对几位中国传统绘画的名家作品进行赏析,展现其卓越的艺术成就。
一、顾恺之的《女史箴图》顾恺之(345年-406年)是中国东晋时期的著名画家之一,他以山水画和人物画著称。
《女史箴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该作以女史的形象为主题,通过精湛的技法展现了女性的美妙与智慧。
画中女史的面容秀丽,双眼含情而深邃,给人以灵动和思索的感觉。
整幅画色彩鲜明,构图合理,给人以饱满的艺术享受。
二、文征明的《千里江山图》文征明(1470年-1524年)是明代著名画家,他精通山水画和人物画。
《千里江山图》是他最广为人知的作品之一,以其群山叠嶂、江河起伏的创作手法而闻名。
画中的山水布局宏大而壮丽,每一个细节都表现出文征明对大自然的独到观察和绘画技巧。
观赏这幅作品时,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所带来的宏伟和恢弘。
三、仇英的《风雨图》仇英(1210年-1298年)是南宋时期的著名画家,他擅长花鸟画以及人物画。
《风雨图》是仇英的代表作之一,画中展现了一片暴风雨中的景象。
绘画中鲜明的对比色彩和流动的线条,表现出了风雨交加的气氛。
画家通过绘画技巧,将风雨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传达出生活的坎坷与困难,以及人类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脆弱。
四、吴昌硕的《虞美人图》吴昌硕(1844年-1927年)是晚清时期和民国初期的重要画家,擅长苏州花卉画。
《虞美人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该作以虞美人花为主题,表现了其柔美和娇媚的特点。
画中花瓣的色彩艳丽多彩,绘画细腻而精细。
整幅画给人以静谧和美好的感觉,展现了中国文化中对女性美的崇拜。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绘画的名家作品凭借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表达,成为了艺术史上的瑰宝。
从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到吴昌硕的《虞美人图》,每一幅作品都散发着艺术的光辉,给人以深深的震撼和思考。
10幅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001 《洛神赋图》东晋顾恺之宋人摹本绢本设色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顾恺之(345-406),字长康,昆陵人,诗文书画皆能。
画风细劲柔和,笔墨连绵不缀,有“游丝描”之称。
此画是以曹植的《洛神赋》为蓝本创作的。
此长卷采用连环画的形式,随着环境的变化让曹植和洛神重复出现。
从开头描写平静的水面上出现飘飘若仙、含情脉脉的洛神,似来又去与曹植处于可望而不可及的无限惆怅之中。
后几段画洛神在云间遨游,或与曹植在一起游赏。
最后画洛神驾六龙云车而去,曹植坐舟追寻。
此画用色凝重古朴,具有工笔重彩画的特色。
山水树石均用线勾勒,而无皴擦,与画史所记载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时代风格相吻合。
002 《游春图》隋展子虔唐人摹本绢本设色纵43厘米横80.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展子虔, 渤海(今山东阳信)人。
历北齐、北周、隋三个朝代。
擅长画道释、人物、鞍马、楼阁和山水,创立新意,是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绘画大师。
此画描绘达官贵人在风和日丽的春天踏青游乐的情景。
《游春图》的艺术表现手法有两大特点: 一是青绿勾填技法的运用。
山石树林有勾无皴, 填以青绿色为主的厚重色彩,二是在构图上, 脱离了魏晋时期作为人物画背景的“人大于山, 水不容泛”的处理方式, 而变为以山水为主, 人物只作点景出现的独立完整的山水画, 具有与自然景物的空间关系相适应的“远近山水, 咫尺千里”的画面效果。
003 《江帆楼阁图》唐李思训绢本设色纵101.9厘米横54.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表现游春情景, 近景山岭间有长松桃竹掩映,山外江天空阔, 烟水浩淼,意境深远。
整个画面山势起伏, 江天辽阔很有气势。
山石林木以曲折的细笔勾勒, 画树交叉取势, 变化多姿。
山水构图的整体大势与局部“豆马寸人, 须眉毕露”的一丝不苟的精致描写, 统一在一起。
山石着色, 以石青、石绿两种浓重色彩, 显得金碧辉煌。
李思训继承和发扬了展子虔的青绿山水画技法, 已形成“青绿山水”或“金碧山水”。
名画欣赏(珍藏版)2017-12-18 08:19:03《千里江山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古代的绘画作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艺术的瑰宝。
上溯萌发绘画的上古时期,下至晚清,上下四千年。
中国绘画的历史长河源远流长、延绵不断,并此起彼伏地闪烁着绚丽的光彩。
▽马远《月下把杯图2》▽佚名《金明池争标图》▽佚名《花石草虫图》▽佚名《盥手观花图》▽华嵒《疏树归禽图》▽任颐《绣球图》(花卉十二开)▽任颐《芙蓉、丁香图》(花卉十二开)▽任颐《天子万年图》(花卉十二开)▽李鱓《水仙图》(花卉十一开)▽邹一桂恽兰溪《竹子桃花图》(花卉八开)▽邹一桂恽兰溪《桃花图》(花卉八开)▽邹一桂恽兰溪《牡丹图》(花卉八开)▽邹一桂恽兰溪《菊花图》(花卉八开)▽邹一桂恽兰溪《牵牛花图》(花卉八开)▽邹一桂恽兰溪《梅花图》(花卉八开)▽邹一桂恽兰溪《芙蓉竹子图》(花卉八开)▽邹一桂恽兰溪《天竺水仙花》(花卉八开)▽任熊《十万图册(14开)局部》4▽任熊《十万图册(14开)局部》6▽任熊《十万图册(14开)局部》7▽余穉《花鸟册(12页)》1▽余穉《花鸟册(12页)》10▽余穉《花鸟册(12页)》12▽余穉《花鸟册(12页)》11▽余穉《花鸟册(12页)》2▽余穉《花鸟册(12页)》3▽余穉《花鸟册(12页)》4▽余穉《花鸟册(12页)》5▽余穉《花鸟册(12页)》6▽余穉《花鸟册(12页)》7▽余穉《花鸟册(12页)》8▽余穉《花鸟册(12页)》9▽宋人《乳鸭图》(宋画翎毛花鸟走兽选集全20页)▽宋人《太液荷风图》(宋画翎毛花鸟走兽选集全20页)▽宋人《山茶荠雪图》(宋花卉草虫选集全12页)▽宋人《山阁晴岚图》(宋人山水画册选全20页)。
中国名画赏析
中国名画赏析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代表作品的简要介绍:
1. 《清明上河图》: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绘,描绘了北宋时期汴京(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 的市井景象和社会生活场景。
该画场面宏大,细节精致,被誉为中国古代绘画的杰作之一。
2. 《千里江山图》:北宋画家王希孟所绘,以长卷的形式展现了千里江山的壮丽景色。
该画构图宏大,笔墨精湛,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3. 《蒙娜丽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所绘,是一幅肖像画,描绘了一个微笑的女性形象。
该画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成就之一,也是世界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4. 《向日葵》: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所绘,描绘了一束鲜艳的向日葵。
该画以其强烈的色彩和夸张的线条著称,是梵高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现代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5. 《开国大典》:中国著名油画家董希文所绘,描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场景。
该画气势磅礴,宏伟壮丽,是中国现代油画的经典之作。
6. 《晚风》:中国著名画家刘大为所绘,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
该画笔墨精湛,构图简洁明快,是中国当代绘画的经典之作。
这些代表作品展现了中国古代和现代绘画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成就,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古代名画欣赏(高清大图)每天查看更多国画精彩内容明宋旭《峨嵋万玉图》197×110cm 高清详解明宋旭峨嵋万玉图197×110cm此图写西南峨眉雪景,松高林密,山势巍峨,谷深路险。
重岭叠巘,映带回环,有可游可居的生活气息。
虽画雪景,皴染较少而精气充溢,令人有仰至之感。
山石仅以劲笔勾皴,绝少晕染,空灵淡荡,一派清秋景象。
稍晚之恽香山、邹臣虎、吴岱观诸家,亦多有简笔勾皴而不作烘染者,一时成为风气,宋旭当是开其先河者。
万历癸卯,作者七十九岁,是其晚作中之精者。
题识:峨嵋万玉。
皇明万历癸卯腊月之吉,石门山人宋旭初阳写。
明宋旭峨嵋万玉图局部明宋旭峨嵋万玉图局部明宋旭峨嵋万玉图局部明宋旭峨嵋万玉图局部明宋旭峨嵋万玉图局部明宋旭峨嵋万玉图局部宋旭(1525-1606后),字初旸,号石门、石门山人,后为僧,法名祖玄,又号天池发僧、景西居士。
浙江嘉兴人,居松江。
明万历年间名画家。
工山水,兼长人物。
师法“吴门四家”之一的沈周,画风似沈氏而又独具个性,亦宗法巨然、王蒙。
其山水高华苍蔚,笔墨苍劲古朴,意境幽深,所作巨幅大幛,气势磅礴,开“苏松画派”之先声,万历年间名重海内。
宋旭生活的时代正是浙派风行,戴进、吴伟、张路等人影响甚炽之时。
然他却能不为浙派所囿,极有见地地把触角伸向吴门绘画,更从元代王蒙、吴镇这些浙江先贤画中汲取养份,陶冶融汇,卓然自立,中年时已名动江浙,时人极重之。
赵左、沈士充、宋懋晋等俱出自其门下,此后影响一时的松江画派,宋旭其实是真正的开启者。
元赵孟頫《双松平远图卷》26.7×107.3cm元代赵孟頫字画赏析《双松平远图卷》,纸本26.7×107.3厘米,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图中近景绘乔松二株及枯木坡石,隔水为起伏的山丘,画境简洁清旷,淡雅空灵。
双松的画法稍工,山石则以带有飞白松动笔触勾括,略皴而无染。
虽略存李郭画风之形,但简括异常,实属新体。
画法上更具书法笔趣和文人墨戏的意味。
中国传世十大名画中国画,作为中华民族的传世瑰宝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在世界范围内也享有极高的赞誉。
数千年来,中华大地上诞生了无数杰出画家,也留下了无数精美绝伦的画作,在中国及世界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画在古代被称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
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
中国画主要分为人物、花鸟、山水等三大类,而之所以分为这三大类,其实是由艺术升华的哲学思考,三者之合构成了宇宙的整体,相得益彰,是艺术之为艺术的真谛所在。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国的十大传世名画。
《洛神赋图》1、《洛神赋图》,由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所作,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但是原卷现在已经遗失。
《洛神赋图》开创了中国传统绘画长卷的先河,被誉为“中国绘画始祖”。
其传世作品主要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二件)、辽宁省博物馆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前段时间《国家宝藏》节目中便有一期介绍了辽宁博物馆的《洛神赋图》,故事情节真挚动人。
2、《步辇图》是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内容反映的是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
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唐宫仕女图》3、《唐宫仕女图》描述的是唐代美女众生像,最杰出的包括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以及晚唐的《宫乐图》。
主要表现唐代贵族妇女生活情调,成为唐代仕女画的主要艺术特征。
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那时候的仕女画以其端庄华丽、雍容典雅著称。
《唐宫仕女图》为后世研究唐代贵族社会生活提供了珍贵的佐证材料。
中国绘画艺术欣赏
中国的绘画与希腊的雕刻、德国的音乐称之为世界文化史上鼎足而立的三大艺术,其具有独特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完整的画学体系, 是华夏文化与创造的结晶, 是民族精神的闪光。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上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期,最早的绘画约产生于四到八千年前的仰韶彩陶,这些绘画图案基本上刻在陶器上。
上面的图案主要有蛇、鱼、鸟、虫、蛙等,这些图案都是一些带有崇拜暗示的意象符号。
例如出土于江苏连云港的新时期中晚期岩画《稷神崇拜图》,就是一种对植物的崇拜,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之,中国艺术的美是均衡。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绘画附着的载体日益丰富,夏商周时期青铜文化发展起来,慢慢发展出在帛巾,木材等上绘画,直至秦汉时期,由于国势强盛,加上丝绸之路沟通着中外艺术交流,中国的绘画艺术达到了空前的发展与繁荣。
这一时期的绘画注重政治与伦理的教化功能。
汉代盛行厚葬之风,装饰墓葬,歌颂墓主人的绘画形式颇多,墓室壁画及画像砖画像石以及随葬帛画,生动塑造了现实、历史、神话人物形象,具有动态性、情节性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如西汉名将霍去病墓室,现今发现的有16件石雕,这些石雕依形而做,讲究完整性,整体造型饱满。
这期间绘画品类繁多,帛画、壁画、画像石、画像砖,异彩纷呈。
进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绘画发展进入一个重要的转变时期。
佛教公元一世纪进入中国,八世纪它在艺术领域已经展现了卓著的效应,尤其在大型宗教塑像方面。
在这个中国最动荡的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确犹如雨后的春笋。
它不但继承了壁画的成就,而且在壁画的基础上引入了进入中国的佛教文化,其中重要的代表有新疆克孜尔石窟、甘肃麦积山石窟和敦煌莫高窟。
大量的壁画和泥塑,在描绘宗教内容的同时,反映着现实的生活。
除民间画工外,士林画家大量涌现。
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是早期人物画的代表作,该画用笔如春蚕吐丝,紧劲连绵,形神兼备,格调古意,内容是宣传封建女性的德行修养。
而隋唐时期,中国绘画进入全面发展的时期。
杨隋和李唐相继开疆扩土,君威四震,建立起的隋唐大帝国登上了空前壮阔的历史舞台,中国文化进入了气度辉煌史诗般壮丽的时代。
隋代绘画总的风格是“细密精致而臻丽”。
人物画的表
现能力有所提高;山水画也已脱离“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幼稚状态,比例趋于合度,较好地表现了“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真实空间感。
著名画家有郑法士、董伯仁、展子虔。
但现惟有展氏的《游春图》存世。
以强盛的国力为依据,唐文化造就了一个丰富浓郁的世界,绘画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绘画方面,山水人物花鸟各自独立发展,且都有各自的名家。
水墨画开始出现并得到初步发展,并出现新的绘画技法。
唐代人物画最为兴隆。
所取题材广泛,计有道释、肖像、仕女、历史故事、贵族生活等。
不同时期均有名家涌现,并形成不同的阶段特色和迥异的个人风格。
初唐阎立本发扬中原作风,而尉迟乙僧则代表了边陲作风。
而在这一段时期我最感兴趣则是南北朝时期到隋唐的佛教石窟艺术。
因为本科时期在洛阳,所以经常会去龙门石窟,每次去龙门石窟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被大佛的庄严肃穆所震撼,会让人心生敬畏。
相比于其他朝代石窟艺术的发展,佛教雕塑盛行的这段时期更为吸引人。
回顾佛教传入中国的发展历程,东汉永平年间传入,在南北朝时期,由于统治者的大力扶持和提倡,佛教雕塑在南北朝时期形成一个发展的高潮。
不同朝代的石窟雕像的线条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结合印度佛教造像的特点,加入中国文化特色,逐渐的发展出不同的中国风。
莫高窟、云冈、龙门、麦积山石窟我国四大石窟,我最喜欢也是最熟悉的是龙门石窟。
其中开凿最早的是古阳洞,依据天然溶洞开凿,洞中正壁造有三尊像,这些像面容清瘦,身披袈裟,坐于高台之上,左右立的菩萨,头戴宝冠,这三尊佛像都透出清秀,身着袈裟。
这些细致传神的雕刻,类似绘画般的线刻形式,都可以与敦煌或新疆石窟中的壁画相媲美。
除此之外,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还有莲花洞窟顶中央雕刻的大莲花。
莲花周围环绕着六个飞天,莲花的线条细腻流畅,看到飞天瞬间就联想到了敦煌的莫高窟,敦煌飞天是敦煌艺术的标志。
到了初唐和盛唐时期,达到了龙门石窟开凿最兴盛的时期。
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的要数奉先寺,每个第一次见到他的人都会被他所震撼。
在南北宽36 米,进身深40 米的崖面上雕凿出了巨大的九尊像。
入眼的第一感觉的凶,再细细观察品味并不是这样。
主像脸型略呈,整体姿态看,庄重安详,其造型有着蓬松的发髻,纤美的口唇,分明是一种温厚的女性化形象。
两侧的佛像各种脸型和表情和中央坐佛相似,但又更添加了一些和蔼可亲的神态。
这一组雕像展现出异常精彩的雕刻技艺。
对于龙门石窟的总体感知来自于各种资料加之自己的理解感受,刚开始去的时候就被古代
人民的大智慧所震撼,如此气势磅礴的雕刻,外加精美线条所勾勒出的饱含寓意的祈望是中华民族不会可多得艺术瑰宝。
除了我所喜爱的石窟雕塑之外,中国绘画寥寥数笔所勾勒出来的作品更让人浮想联翩,韵味无穷。
作品给人留下足够多的想象空间,留白写意的绘画技巧充分表现出了东方人的智慧。
一副好的画作只有在意境上达到融合时才能使欣赏的人与画家产生共鸣。
中国画承载着中华名族的历史以及文化,是中国文化中很灿烂的一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是中华名族宝贵的文化艺术财富。
受着儒家文化的影响以及中国美学的规范,使得中国画有着与西方化截然不同的个性和特色。
我们应该认识并发扬中国画的传统美,坚持将中国画的独有魅力传递给更多的人,将中国画发扬光大。
中
国
绘
画
艺
术
欣
赏
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
姓名:岳方雅
学号:SY1519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