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纲整理》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2.09 MB
- 文档页数:14
地理水平考知识点归纳2024
2024年地理水平考试的知识点归纳如下:
1. 地球的结构和特征:包括地球的层次结构(核、地幔、地壳)、地球的形状、地球
的自转和公转等。
2. 自然地理要素:包括陆地、水域和大气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分布和变化。
3. 人文地理要素:包括人口、城市、经济、文化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征、分布和变化。
4. 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的类型、分布和利用。
5. 环境问题: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等各种环境问
题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6. 区域地理:包括各个地理区域的地理特征、环境问题和发展特点。
7. 地理信息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等地理信息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以上是2024年地理水平考试可能涉及的主要知识点,考生可以在备考过程中重点关注这些内容。
同时,还应注意时事新闻和最新研究成果,以保持对地理学科发展的关注
和理解。
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知识点《2024 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知识点》说起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的知识点,那可真是五花八门,从地球的自转公转,到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再到复杂的地形地貌,每一个都让人又爱又恨。
就拿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来说吧,这可是基础中的基础。
地球自个儿绕着轴不停地转,一天就这么过去了,这一转就产生了昼夜交替。
你想想,要是地球突然不转了,那可就乱套啦!一半永远是白天,另一半永远是黑夜,估计大家都得疯掉。
而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呢,这一转就是一年,四季的变化就这么来的。
夏天热得要死,冬天冷得要命,全是因为地球公转时和太阳的距离在不断变化。
气候类型也是个让人头疼又有趣的部分。
热带雨林气候,那地方常年高温多雨,树木长得密密麻麻,像个巨大的绿色迷宫。
走进去,到处都是湿漉漉的,感觉空气都能拧出水来。
还有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住在那里的人估计都不怎么需要担心干旱的问题,雨伞估计是出门必备品。
再说说地形地貌。
山脉那可是大地的脊梁,雄伟壮观。
像喜马拉雅山,高耸入云,山顶上白雪皑皑,仿佛戴着一顶巨大的白色帽子。
山脚下呢,可能是郁郁葱葱的森林,再往下也许就是奔腾的河流。
而平原就像是大地的肚皮,平坦开阔,适合大规模的农业种植。
想象一下一大片金黄的麦田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那场面多壮观啊!我记得有一次,老师带我们去实地考察。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们来到了学校附近的一座小山丘。
老师指着山丘的岩层说:“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典型的沉积岩。
”我们凑近了仔细瞧,那一层层的岩石就像一本厚厚的史书,记录着地球的过往。
老师接着说:“这些岩层的倾斜方向和角度,可以告诉我们这里曾经发生过的地质运动。
”我当时就在想,这小小的山丘居然藏着这么多的秘密。
我们沿着小路往上爬,路边的野花野草随风摇曳,好像在跟我们打招呼。
老师又停下来,指着一棵歪脖子树说:“这棵树的生长方向受到了风向的影响,你们看它往一边倾斜,说明这边经常刮大风。
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详细)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第一单元地球的宇宙环境第1讲地球的宇宙环境一: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一、宇宙的组成物质----天体1天体的含义:宇宙中物体的存在形式。
类型多样,包括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
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天体。
比如:陨石,或者宇宙飞船二、天体系统的层次概念: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而相互饶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级别:总星系一、普通性1. 地球在太阳系中位置地球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其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及相互关系如右图所示:2. 表现从运动特征看,地球与其他行星绕日公转① 方向一致(同向性)② 轨道近似圆形(近圆性)③ 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共面性)(2)从结构特征看,地球与水星、金星和火星有许多相似之处。
二、特殊性1.表现: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2.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1)宇宙环境①安全的宇宙环境②稳定的太阳光照(2)自身条件①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②地表水多以液态存在。
③体积和质量适中,引力能使大量气体聚集形成地球大气层,经漫长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主④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使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都不太大,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发育。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发射能量,叫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辐射从理论上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递减 2.对地球的影响A.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B.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
c 太阳能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一种新能源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大气分层与太阳活动太阳活动的类型较多,其中最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周期约为11年,具体如图1-1所示: 2.太阳活动的影响(1)原因:太阳活动强烈时,产生的短波辐射和粒子流对地球电离层、地球磁场和地球大气状况均有影响。
理一I.宇宙中的地球天体系统的层次性I-地球,地月索月块「太阳系<I月球已「跟涧率- 7U它行小一系统II Lw・系统L汕『少卜系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1)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的稳定——光照稳定大小行星各行其道——比较安全(2)自身的物质条件:距日远近适中——适宜的温度体积质量适中一一适合呼吸的大气原始海洋形成——液态水太阳辐射能对地球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的主要能源太阳的大气分层从外到里分为日冕,色球和光球太阳活动及其对人类的影响(1)黑子(光球层),耀斑(色球层)(2)太阳活动产生的电磁波引起大气层的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形成极光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方向:自西向东周期:太阳日(360°59’24h)恒星日(360°23h56m4s)速度:角速度:15°/h (极点除外)线速度:由赤道到两极线速度逐渐变小;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方向:自西向东周期:真正的周期(恒星年):一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周期(回归年):一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速度:远日点(7月初)公转速度最慢,近日点(1月初)公转速度最快越接近近日点公转速度越快,越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越慢昼夜更替及时差的成因地球自转北京时间的含义东八区区时;东经120°地方时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某地地方时二已知地方时士(4分钟x 两地经度差)/1°【若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的东 边,则用"+",反之用"-”】 某地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x 1小时【东加西减】 地转偏向力及其影响地转偏向力:大小:由赤道向两极递增方向:南左北右赤不偏影响: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不偏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昼夜长短: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同时有极昼现象【纬度越 高昼越长,夜越短】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春分秋分由赤道向南北两侧 递减;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 南、北两侧递减计算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时间3月21日前后春分日 6月22日前后夏至日 9月23日前后秋分日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 太阳直射点位置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南回归线 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 向北移动到达最北,开始南移 向南移动到达最南,开始北移季节的成因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划分依据:地震波2,自然地理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区分三大类岩石士“今士 , /三 \ 士 r-H-UJL _I i_i_i 1岩浆岩.侵入岩【花岗岩】喷出岩【玄武岩,流纹岩】速度(km/M 深度任2 (XX)3 0004 (X)0 6 000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屋的划分岩石圈的空间分布范围5 000横波,纵波 的传播 । .速度都明昊’ 增加横被不能通过纵液传播速 度突然卜僻 助注完全消'广沉积岩:【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变质岩:【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三大类岩石及其与岩浆间相互转换关系---- 帆化、侵她.梅鸣、处例、-------------1主要内外、外力因素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内力作用: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面变得高低不平,形成高山或盆地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是重力能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面趋于平坦褶皱,断层与地表形态的关系褶皱:基本形态是背斜和向斜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部分岩层较新【隧道,天然气,石油】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部分岩层较老【地下水】断块山:断层发育形成的山岭和谷地地垒:上升岩块【华山,庐山,泰山】地堑:下沉岩块【渭河平原,汾河谷地,东非大裂谷】六大板块的分布流水、风等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主要地貌类型流水:流水侵蚀【溯源侵蚀,下蚀,侧蚀】流水搬运流水堆积:洪积一一冲击平原(山区)河漫滩平原(中下游)河口三角洲(入海口处的海滨地区)风:风力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戈壁,风蚀柱,风蚀蘑菇】风力搬运风力堆积【沙丘,沙垄】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大气热力环流过程示意图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及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分布规律 成因气候特征地中海 气候 南北纬 30*—40° 大陆西岸 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 带控制.冬季,受西风 带控制曳季炎热尸燥,冬季 海和多雨(300— 1 000 mm )热带草 原气候同二N. 10°—20°之间干季时受信风带控 制*湿季口寸受赤道低 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 十湿两季( 750— 1 000 num),1热带喜气后带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全球气压带、风带及其移动规律赤泪低气压带MB晒驷F 极地高气后带三圈环流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关系好极地高气压带刷极地低气压带s y /西风带//腐i 露角雁、 西风带、、剑刘点的位置季风气候的成因、特征和分布夏高温多雨夏高温多雨不同天气系统的天气特点 锋与天气:比较项目 锋面剖面 冷气团在锋下,暖气团在锋上(冷气团密度大,暖气团密度小)锋面坡度 较大 较小 很小降水区的 位置* ,后 IK 后方要侨褥降为主任「伸饰很能磔比较项 目冷锋腺钱■淮静止号过境 火理被冷气团抬升,常田现 云、雨、雪、强风等大豌 暧气团沿冷气团徐徐雁 升r 冷知凝结产生云,孑时雨,多为连续性降水或 雾 降水强度小1 明南国第年^5&娠■过境 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位、置,气压升尚, ]暧气团占据了原来 也团的位置,气温升高后 气温骤降,天气转好_、气压隆低_、天气 转睛我国典 ①北方夏季的暴雨②北方冬季的大风或沙暴①华南地区:春眼多晴, ①厦初,长江 中下游地区的 型的镂 天气 春寒雨起 博用大气 面天气③冬季爆发的寒潮 ④一场秋雨一场塞②一场春雨一场腮■ f②卷半年,班 阳多阴硬匕天 气成因特征 分布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和差异 全年高温 10°N-北回归线大陆东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旱雨季分明 亚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和差异冬温和少雨 南北纬25°-35°大陆东温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和差异 冬寒冷干燥 35°N-55°N 大陆东锋面符号 气团位置 准静止锋带动却度柜小的株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即从总体来看,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纲整理知识点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科学。
地理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地球的表面地貌、气候、植被、动物、人口、城市、交通、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
下面是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纲整理知识点。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略扁球面,由于地球每天自转,使得地球的赤道半径略大于两个极半径。
-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
2.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地壳是地球上最外层的一层固体壳状岩石层,分为陆壳和海壳。
-地幔:地幔位于地壳之下,是一层具有高温高压的可塑性岩石层。
-地核: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是液态,内核是固态。
3.地球的地理格局-地球的地理格局包括陆地和海洋的分布。
-陆地的分布: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分布较广的大陆有亚洲、非洲和北美洲。
-海洋的分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太平洋为最大的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约30%。
4.地球的气候系统-气候是指地球一定地区长期平均的天气状况。
-气候因素:气候主要受到纬度、海洋和陆地的影响。
-气候区划:地球可以根据气候特征划分为寒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等气候带。
5.地球的地貌-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自然形态。
-地质作用:地貌的形成受到地质作用的影响,包括构造作用、风化作用、溶蚀作用、沉积作用等。
-地貌类型:地球表面主要有山地、高原、平原、河谷、湖泊、岛屿等地貌类型。
6.人口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研究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
-人口分布: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河流流域,大城市人口密度较高。
-人口迁移:人口迁移主要包括农村向城市的迁移、国际间的人口迁移等。
7.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研究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和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发展:城市作为经济中心,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资源。
-区域经济发展:地理环境条件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如资源丰富的地区更容易发展。
《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纲整理》知识点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地球内部构造与发展规律的科学。
地理学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大的方向。
学习地理学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概念,下面来整理一下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的考纲。
1.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理学的定义、地理学的对象、研究方法和意义等。
2.自然地理学的知识点(1)大地构造和地球板块学说大陆漂移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边界类型和特征等。
(2)地质作用和地貌学地球的内外热源、地壳运动、地球的动力学内外力的作用、地貌变化与发展规律等。
(3)气候和气候变化气候要素、气候带、气候类型、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等。
(4)水文地理学和水资源世界的水资源分布、地下水、河流水系、湖泊与水库、冰川与冰雪资源等。
(5)地理环境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与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及实践等。
3.人文地理学的知识点(1)人口地理学人口数量与分布、人口迁移与城市化、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等。
(2)经济地理学农业地理、工业地理、交通运输与通信、城市与区域发展等。
(3)城市地理学城市的概念与特征、城市化过程与城市功能、城市规模与结构发展、城市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
(4)农业地理学农业类型与分布、农业方式与发展、农业资源与环境问题等。
(5)区域地理学区域的概念与特征、区域发展的基本模式与规律、地域差异与区域规划等。
除了上述的具体知识点,地理学考试还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能力要求(1)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2)对地理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3)对地理现象和事件的观察与观察能力(4)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5)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和运用能力3.实地考察对于一些具体的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实地考察和观察能力。
4.地理信息技术要求考生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总而言之,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考察的不仅是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考察对地理学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的理解,以及对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高中地理水平考知识点归纳2024
2024年高中地理水平考试的知识点归纳如下:
1.地球的形状与结构:了解地球的形状是近似于椭球体,并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包
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地球上的自然环境:认识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环境,包括陆地、海洋、大气和生物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3.地球上的人类活动:了解人类在地球上的各种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城市
化等,并了解这些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4.地球的气候与气象:了解地球的气候带和气候要素,以及它们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同时,了解气象学中的常见气象现象,如气压、温度、湿度、风等,并能解释它
们的形成与变化。
5.地球上的资源与利用:了解地球上的各种资源,如水资源、能源、矿产资源等,并
了解它们的分布、开发利用和环境问题。
6.地球上的人口与城市化:了解地球上的人口分布与迁移、人口增长与控制等问题,
以及城市化的发展与影响。
7.地球上的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了解地球上的国家与地区的地理位置、资源和经济
发展状况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地缘政治问题。
这些知识点是高中地理水平考试的重点内容,考生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有针对性地进
行复习。
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知识点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知识点一、地理学基本概念1、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及其自然现象、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学科,旨在揭示地理环境的规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集成了地理空间数据和信息系统的技术,可用于存储、管理、分析和显示地理信息。
二、地球的基本知识1、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等圈层。
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公转产生四季交替现象。
3、地球的纬度、经度和海拔高度:用于描述地球表面的位置和方向。
三、自然地理环境1、气候:主要受到纬度、海拔、地形和洋流等因素的影响,有热带、温带和寒带等不同类型。
2、水文: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在地球表面分布,形成不同的水文环境。
3、植被和土壤:受到气候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有不同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
4、自然地理区域:根据自然环境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划分为不同的自然地理区域,如山脉、河流、湖泊等。
四、人文地理环境1、人口分布:人口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北美洲等地区。
2、城市化: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加速。
3、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4、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如土地利用、资源开发等。
五、地理环境问题1、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2、生态破坏:森林砍伐、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问题日益突出。
3、资源短缺: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等资源面临短缺问题。
4、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严重影响。
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1、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满足需求的能力。
2、重要性: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保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措施:采取环境保护措施,节约资源,促进绿色发展,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以上是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知识点,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重理解和应用,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整理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详细版资料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考试说明要求: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主要知识点:1、天体的类型有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卫星、星际物质等。
2、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2、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见右图)4、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月球,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5、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名称和位置示意图(见右图)(1)距离太阳由近及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的轨道之间。
..(3)哈雷彗星公转周期76年,公转方向自东向西(顺时针方向),其彗尾背向太阳延伸,离太阳越远,彗尾越短。
6、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是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7、八大行星按照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包括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包括天王星、海王星)。
8、地球是太阳系中特殊行星的原因是存在生命。
9、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1)太阳光照稳定;(2)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内部前提:(1)适宜的温度(原因:日地距离适中);(2)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原因:地球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大气经过漫长的演化);(3)有液态水(原因: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地球内部温度升高,不断产生的水汽逸出地表,形成降水,最终形成原始的海洋)。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考试说明要求:1、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主要知识点:1、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2、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成为太阳辐射。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2)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举动的主要动力;5、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即太阳的内部结构),从里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2024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知识点地理是一门既有趣又实用的学科,它涵盖了地球的方方面面。
对于即将参加 2024 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的同学们来说,掌握以下这些重要的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1、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按照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可观测宇宙。
2、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其中,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远日行星包括天王星和海王星。
3、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普通在于地球在体积、质量、密度等方面与其他行星相比,并没有太大的独特之处;特殊在于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道的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这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和自身条件密切相关。
二、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的固体外壳,平均厚度约 17 千米。
地幔位于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
2、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水圈是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三、地球上的大气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氧、二氧化碳、水汽等。
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气流平稳,适合飞机飞行;高层大气中有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吸收、反射和散射。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升温,同时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向外释放能量,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升温,这就是大气的受热过程。
地理一1.宇宙中的地球天体系统的层次性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1)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的稳定——光照稳定大小行星各行其道——比较安全(2)自身的物质条件:距日远近适中——适宜的温度体积质量适中——适合呼吸的大气原始海洋形成——液态水太阳辐射能对地球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的主要能源太阳的大气分层从外到里分为日冕,色球和光球太阳活动及其对人类的影响(1)黑子(光球层),耀斑(色球层)(2)太阳活动产生的电磁波引起大气层的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形成极光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方向:自西向东周期:太阳日(360°59’ 24h)恒星日(360° 23h56m4s)速度:角速度:15°/h(极点除外)线速度:由赤道到两极线速度逐渐变小;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方向:自西向东周期:真正的周期(恒星年):一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周期(回归年):一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速度:远日点(7月初)公转速度最慢,近日点(1月初)公转速度最快越接近近日点公转速度越快,越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越慢昼夜更替及时差的成因地球自转时间的含义东八区区时;东经120°地方时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1°【若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的东边,则用“+”,反之用“-”】某地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1小时【东加西减】地转偏向力及其影响地转偏向力:大小:由赤道向两极递增方向:南左北右赤不偏影响: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不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时间太阳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3月21日前后春分日赤道向北移动6月22日前后夏至日北回归线到达最北,开始南移9月23日前后秋分日赤道向南移动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南回归线到达最南,开始北移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昼夜长短: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同时有极昼现象【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春分秋分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计算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季节的成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地球部圈层的划分划分依据:地震波岩石圈的空间分布围2.自然地理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区分三大类岩石岩浆岩:侵入岩【花岗岩】喷出岩【玄武岩,流纹岩】沉积岩:【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变质岩:【麻岩,岩,石英岩,板岩】三大类岩石及其与岩浆间相互转换关系主要外、外力因素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力作用:能量来源:地球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面变得高低不平,形成高山或盆地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是重力能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面趋于平坦褶皱,断层与地表形态的关系褶皱:基本形态是背斜和向斜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部分岩层较新【隧道,天然气,石油】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部分岩层较老【地下水】断块山:断层发育形成的山岭和谷地地垒:上升岩块【华山,庐山,泰山】地堑:下沉岩块【渭河平原,汾河谷地,东非大裂谷】六大板块的分布流水、风等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主要地貌类型流水:流水侵蚀【溯源侵蚀,下蚀,侧蚀】流水搬运流水堆积:洪积——冲击平原(山区)河漫滩平原(中下游)河口三角洲(入处的海滨地区)风:风力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戈壁,风蚀柱,风蚀蘑菇】风力搬运风力堆积【沙丘,沙垄】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的因素力作用外力作用大气受热的过程太阳暖暖大气大气还大气热力环流过程示意图三圈环流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关系全球气压带、风带及其移动规律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及移动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季风气候的成因、特征和分布成因特征分布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和差异全年高温 10°N-北回归线大陆东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旱雨季分明亚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和差异冬温和少雨南北纬25°-35°大陆东夏高温多雨温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和差异冬寒冷干燥 35°N-55°N 大陆东夏高温多雨不同天气系统的天气特点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即从总体来看,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通过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
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区分不同性质的洋流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全球热量输送、沿岸气候、渔场、海洋航行和海洋污染的影响洋流影响全球热量输送:在高低纬之间进行热量输送交换,对全球热量平衡有重要的意义,如洋流带走大量热量,使低纬度海区温度不会持续上升。
洋流影响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西部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有重大影响】寒流降温减湿洋流影响海洋生物(渔场):寒暖流交汇和上升流都可以把深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为海洋生物提供丰富的饵料,从而形成著名的渔场洋流影响航行:顺洋流航行速度快,逆洋流航行速度慢洋流影响海洋环境:洋流加快海水净化速度,也扩大海水污染围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组成陆地自然地理环境的自然地理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生物,土壤,地形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的基本途径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环境各个要素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陆地自然带及分布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规律:大致沿纬线(东西)方向延伸,沿纬度变化的方向(南北)更替成因: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以热量为基础划分中纬度地区由沿海到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规律:大致沿经线(南北)方向延伸,沿经度变化的方向(东西)更替成因:从沿海向陆,干湿状况差异很大,以水分为基础划分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规律:各自然带大致沿与等高线平行的方向(水平)延伸,沿垂直方向更替成因: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4.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结合山区、河谷、平原等聚落、交通线的分布特点,说明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平原是聚落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一般会沿河或者沿海分布;高原的聚落大多呈带状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山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
平原是聚落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一般会沿河或者沿海分布;高原的聚落大多呈带状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山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
用图表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可能影响原因:自然原因:全球气温的周期性变化人为原因: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原因:燃烧矿物燃料排放;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影响:生态环境:引起海平面上升(海水膨胀及极冰融化),对沿海低地国家和地区构成威胁。
社会经济:世界各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温带地区干旱使农业发达地区的耕地变为草地、高纬地区降水增加,适宜温带作物生长)。
以某种自然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开发利用程度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以水资源为例(1) 定义: 通常所说水资源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人们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 我国水资源分布很不均衡: 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
(3)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自然原因:总量少,时空分布不均。
人为原因: 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大; 水资源浪费以及污染严重。
(4) 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包括两个方面:开源措施: 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 修筑水库: 跨流域调水: 海水淡化: 人工增雨等。
节流措施: 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 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