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 43 寒潮练习 中图版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655.00 KB
- 文档页数:7
第三节寒潮中新网乌鲁木齐2014年4月16日电,受西西伯利亚南下较强冷空气影响,4月13日以来新疆南北部各地自西向东先后出现降水(雪)、大风及明显降温天气,部分地区遭受2014年春最强冷空气侵袭。
根据以上材料完成第1~2题。
1.请问以上降温、大风、暴雪主要是由哪一种气象灾害引起的?( )A.台风B.干旱C.龙卷风D.寒潮2.以上揭示的气象灾害的产生主要是( )A.强冷空气快速地由高纬度向低纬度移动引起的B.强冷空气快速地由低纬度向高纬度移动引起的C.较强的暖空气快速地由低纬度向高纬度移动引起的D.较强的暖空气快速地由高纬度向低纬度移动引起的解析:第1题,由寒潮定义可知,降温、大风、暴雪等天气现象是由寒潮引起的。
第2题,寒潮的产生与强冷空气的集聚与快速移动有关。
答案:1.D 2.A3.寒潮若在春季暴发,给华北地区造成的天气有( )①大风、降温天气②扬沙、沙暴天气③暴雨洪涝天气④干旱天气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解析:寒潮无论冬季还是春秋季暴发都会带来大风、降温天气,而春季的华北地区,由于空气干燥,降水很少,又有沙源,往往产生沙尘天气。
不可能产生暴雨现象,干旱是由降水少、用水量大造成的,不是寒潮导致的。
答案:A4.寒潮有“功”也有“过”,寒潮带来的益处可能有( )①有助于地球表面热量交换②强烈低温可冻死一些害虫③可缓解冬季旱情④能带来风力资源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对寒潮的影响要辩证地看待。
答案:D侵入我国的寒潮,主要来自北冰洋地区和西伯利亚北部。
从形成过程看,寒潮是冷性高压势力增强—减弱—再增强的过程。
据此完成第5~6题。
5.寒潮暴发会造成( )A.洪涝灾害B.低温、大风、暴雪天气C.南方沙尘暴天气D.水土严重流失6.关于寒潮灾害危害的说法,合理的是( )A.其影响范围较小,但多种灾害并发B.春季我国气候较为干燥,不会受寒潮的影响C.寒潮对我国影响最大的季节是夏季D.寒潮灾害在春秋两季对农作物的影响最大解析:寒潮是冬季暴发的快速南下的强冷空气,如果冷空气前缘的暖气团比较干燥,往往形成大风、降温天气,在北方会出现沙尘天气,南方则不会出现。
【高考领航】201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讲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管理练习中图版选修6一、选择题2012年某日,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雪预报:受冷暖空气的共同影响,今天白天到夜间,内蒙古河套地区、陕西北部、山西大部、河北西南部、河南北部和东部、山东北部等地有大雪。
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较强冷空气横扫河北,其中省会城市石家庄市降下了该市54年以来最大的一场雪,达到暴雪级别。
河北省气象台发布了暴雪红色预警信号,发布了道路结冰的红色预警信号。
据此回答1~2题。
1.在冬季,影响我国北方的强冷空气,除了能够带来大量降雪以外,还会出现( ) A.大风、降温 B.暴雨、寒潮C.沙尘暴、干旱 D.地震、泥石流解析:在我国北方冬季,强冷空气南下,往往会形成寒潮,伴随着大风、降温、暴雪、风暴潮等恶劣天气,与此同时,还可以缓解旱情;暴雨是在夏季形成的;地震与气象没有必然联系。
答案:A2.在我国北方冬季,出现上述天气时,农民燃烧柴草以产生浓烟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强地面辐射,防霜冻B.增强大气逆辐射,防霜冻C.减弱紫外线对农作物的伤害D.增加二氧化碳含量,促进小麦生长解析:燃烧柴草释放二氧化碳,可以增强大气逆辐射,起到保温作用。
答案:B自进入2012年以来,我国北方地区频频受强冷空气的影响,出现10℃以上的降温天气,结合某地区天气预报时呈现的我国海平面气压分布状况图,回答3~5题。
3.据图判断山东半岛北部的气压值可能是( )A.1 024百帕B.1 000百帕C.1 010百帕D.1 016百帕4.此时山东半岛北部正处在( )A.冷锋后B.暖锋后C.冷锋前D.暖锋前5.图中新疆地区此时的天气状况应为( )A.干冷、晴朗B.暖湿、阴天C.大风雪、阴天D.干冷、阴天解析:由图中气压分布特点可知,等气压差为4百帕。
由此可推知,山东半岛北部的气压值应在1 008~1 012百帕之间。
结合图中气压分布,可推知此时山东半岛北部正处在冷锋前。
第三节寒潮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据武汉中心气象台统计,2011年1月21日晚,湖北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了中到大雪,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暴雪,风力达5~6级,局部达8级。
十堰、襄樊、宜昌北部和恩施、黄冈、武汉的局部地区积雪深度超过10厘米。
除鄂西南外,湖北省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24小时内下降了10~13 ℃。
据此回答1~2题。
1.此次造成湖北省大部分地区降雪的天气系统可能是()2.大雪后的半小时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武汉市交通没有受阻现象②很多人到武汉东湖梅园“踏雪寻梅”③湖北大部分高速公路被封闭④黄冈市大街上水流成河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是自然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
灾前准备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救灾物品的种类和数量;二是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
灾中应急行动见下图。
据此回答3~4题。
3.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
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A.寒潮B.泥石流C.旱灾D.水灾4.影响应急时间的主要因素是( )①储备基地到灾区的距离②自然灾害的种类③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④储备基地的位置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下图为我国2007年7月主要天气气候事件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从图中可知( )A.塔里木河正值丰水期B.四川盆地受台风影响暴雨较多C.云南的暴雨与昆明准静止锋有关D.东南沿海地区的龙卷风是副热带高气压造成的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降水量大的地方水土流失一定严重B.干旱半干旱地区不会发生泥石流C.沙尘暴只发生在春天D.降水量大的地区也会出现旱情严重现象日记一则:“今日风止天晴,气温骤降,田地里的塑料大棚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尘土,有的塑料大棚被撕裂,有的塑料大棚被吹塌。
夜间,在附近刚刚返青的麦田里,不少农民正在燃起一堆堆的柴草,浓烟遮盖了田野……”据此回答7~9题。
第三节寒潮课后作业提升2022年1月2日,新疆塔城地区遭暴风雪攻击,风力达10级,个别路段能见度为零,导致235名旅客和63辆车被困。
据此完成第1~2题。
1.降温、大风、暴雪主要是由哪一种气象灾难引起的?()A.台风B.干旱C.龙卷风D.寒潮2.以下关于此种气象灾难主要危害的说法,合理的是()A.其影响的范围较小,只会对我国北方的少数几个省份造成较大的影响B.其对我国影响最大的季节是夏季C.春季我国气候较为干燥,所以在春季不会受到此种气象灾难的影响D.此种气象灾难在春、秋两季对农作物的影响最大解析:第1题,由寒潮定义可知,降温、大风、暴雪等天气现象是由寒潮引起的。
第2题,寒潮对我国的影响很大,影响的范围很广,从北向南,经常会影响我国几个甚至十几个省份。
寒潮多发生在冬、春两季,而以初春、深秋的寒潮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影响最为严峻。
答案:1.D 2.D3.寒潮若在春秋季爆发,给华北地区造成的是()①大风降温天气②扬沙、沙暴天气③暴雨洪涝天气④干旱天气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解析:寒潮无论冬季还是春秋季爆发都会带来大风降温天气,而春秋季的华北地区,由于空气干燥,降水很少,又有沙源,往往产生沙尘天气。
不行能产生暴雨现象,干旱是由降水少、用水量大造成的,不是寒潮导致的。
答案:A4.美国和中国都是北半球中纬度的国家,寒潮是其经常患病的气象灾难,但它能在美国长驱南下,其影响因素除大气环流外,主要还有()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分布D.洋流分布解析:北美中部平原纵贯南北,山脉多南北走向,使寒潮可长驱南下。
答案:C2022年1月21日,湖北省迎来2022年首场降雪,全省大部分地区都毁灭明显降雪,武汉市大雪纷纷扬扬。
全省平均气温降到0 ℃左右,最低气温-5 ℃。
据此完成第5~7题。
5.造成湖北省部分地区降雪的天气系统可能是()6.大雪后的半小时内,下列叙述正确的有()①武汉市交通没有受阻现象②很多人到武汉市东湖梅园“踏雪寻梅”③湖北省部分高速大路被封闭④宜昌市大街上水流成河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7.寒潮有“功”也有“过”,寒潮带来的好处可能有()①有助于地表热量交换②低温可冻死一些害虫③可缓解冬季涝灾④能带来风力资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第5题,依据材料,湖北省毁灭降温、降雪天气,为冷锋天气。
4.3《寒潮》练习一、单选题倒春寒是指春季回暖过程中由冷空气活动造成的气温持续低于同时期气温平均值,并对农业生产等造成影响的气象灾害。
某年年初由于倒春寒的影响,安徽某地茶园遭受重创。
结合该地此次倒春寒前后时段逐日平均气温示意图,完成问题。
1.该地受这次倒春寒影响的时间是图中的A. ①时段B. ②时段C. ③时段D. ④时段2.为防护茶园春季冻害威胁,下列措施正确的是A. 增大茶园的通风条件B. 用塑料薄膜覆盖C. 给茶树培土D. 大量施肥、施药【答案】【小题1】C【小题2】B【解析】本题考查气象灾害和读图分析能力。
据材料知,倒春寒是指春季回暖过程中由冷空气活动造成的气温持续低于同时期气温平均值,并对农业生产等造成影响的气象灾害。
所以发生倒春寒时,应该是气温下降的时期,图示①时段和④时段时气温上升,不会发生倒春寒,AD错误;②时段平均气温较高,而③时段气温下降,且气温较低,所以易发生倒春寒,B错误,C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防护茶园春季冻害威胁,采取的措施主要就是保温。
塑料薄膜可以阻止地面长波辐射透过,增加大气逆辐射,有很强的保温作用,可以防护茶园春季冻害威胁,B正确;增大通风条件、大量施肥、施药都不会增加热量条件,不能防寒保温,AD错误;给茶树培土,虽能保护根部,但不能保护干、枝、叶部分,C错误。
故选B。
3.2018 年元旦前夜,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主体全线亮灯标志若大桥具备通车条件。
在大桥的设计建造过程中,需要重点预防的自然灾害是()A. 高温B. 海啸C. 台风D. 寒湖【答案】C【解析】解:伶仃洋蕴藏着强大的能量,台风,巨浪,每一个力量都直接威胁大桥的安全。
伶仃洋海域是台风的多发地。
每年超过6级以上的风速时间接近200天。
韧性强的钢梁会在风力的作用下自然摆动。
一旦造成频率相同就会共振,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在大桥的设计建造过程中,需要重点预防的自然灾害是台风。
故选:C。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分层达标·训练【基础达标】受寒潮影响,2012年2月5日夜间至7日我国中东部地区自北向南先后出现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
据此完成1、2题。
1.造成此次寒潮天气的天气系统是()2.受其影响,行驶在长江口的货船遇到的最大困难是()A.气温太低 B.长江封冻C.能见度低 D.风大浪急3.我国广大农民对寒潮的防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采用熏烟法减轻寒潮对农作物造成的冻害,其原理是()A.增强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B.让作物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C.增强大气逆辐射D.加热地表,提高土壤温度寒潮是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剧烈降温现象。
据此回答4、5题。
4.关于寒潮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在冬季出现B.属于一种冷锋天气C.影响的范围不大,但可能导致多种灾害同时发生D.在我国冬季发生的寒潮对农作物影响最大5.寒潮有“功”也有“过”,寒潮带来的益处可能有()①有助于地表热量交换②强烈低温可冻死一些害虫③可缓解冬季旱情④能带来风力资源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6.下图是我国2011年1月3日近地面气压状况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高”“低”气压中心。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2)图中所示的锋面类型是_________。
(3)此图所示天气系统出现的季节是__________。
(4)来自西伯利亚的_________空气前锋已经移到蒙古国中部,以及我国内蒙古西部、青海西北部一带。
未来两天内,冷空气将继续向东南方向移动,受其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将出现_________天气,气温将明显___________,这种天气过程叫____________。
(5)这种天气过程会给人们的经济活动带来什么影响?【能力提升】一、选择题下图是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气压状况图。
读图,回答1、2题。
第三节寒潮一、选择题2010年1月4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橙色警报,强冷空气再度袭击我国大部分地区,大风降温天气成了春节前的主旋律。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寒潮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B.寒潮影响的范围小C.寒潮能够引发多种灾害D.寒潮影响范围在陆地2.我国寒潮标准不一致的原因是( )A.寒潮源地不同B.产生寒潮的天气系统不同C.国家缺乏统一管理D.南北气候差异大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某种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的次数等值线图”。
读图完成3~5题。
3.这种气象灾害有可能同时具备的“身份”是( )A.台风、洪涝 B.寒潮、沙尘暴C.沙尘暴、台风 D.干旱、洪涝4.甲地受该气象灾害的影响很小,主要原因是( )A.地形为盆地 B.受盛行西风影响小C.距离海洋较远 D.纬度较低5.预防该灾害的有效措施是( )A.发布准确的信息和警报B.提前撤离C.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D.发展耐旱作物6.春季寒潮可能影响到的农业生产活动有( )①山东半岛的水果生产②华北地区冬小麦的播种③江淮地区早稻的种植④海南岛的橡胶生产⑤渭河平原小麦的生长A.①②④ B.①②⑤C.③④⑤ D.①③⑤7.下表为我国东北地区某城市某年从3月2日至3月6日的天气状况记录,这种天气系日期平均气温(°C)气压(百帕)天气风向3月2日 4.5 1 017 晴偏南3月3日 4 1 019 晴转阴偏南3月4日 1.1 1 023 小雨转雨多变夹雪3月5日-12.3 1 026 中雪转晴偏北3月6日-16.2 1 030 晴偏北A.暴雨 B.沙尘暴 C.寒潮 D.干旱2010年春节前夕,一场有史以来最强的暴雪影响了众多百姓的生活,暴雪、冻雨使得交通堵塞、飞机停飞、通信设备受损,内蒙古、北京等地都已经启动了最高级别的预警。
据此回答8~9题。
8.下列关于雪灾成因以及同期相关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南下冷空气势力偏强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同期偏强③全球变暖大背景下极端灾害发生的频率增加④三峡水库的修建⑤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域水温降低⑥我国南方地区气温的距平值为正值(注:距平值为实际值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③⑤⑥ D.③④⑤⑥9.当空中的雨落到近地面的物体和地面上时,立即凝结成冰,这就是冻雨。
4.3 寒潮专题专练(中图版必修1)
下图为“我国洪涝灾害和旱灾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受洪涝灾害影响最广的地区是________和________平原,此外________流域、________盆地及东北平原也常遭受洪涝灾害。
(2)受风暴潮灾害影响最大的地区有东南沿海的________省、________省、________省及江苏省南部和上海市。
(3)干旱频次大于30的地区是________平原、________________平原及________流域。
(4)我国水旱灾害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比较湿润的________气候区,其原因是________的进退变化,常造成旱涝灾害。
(5)为了减轻旱涝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你认为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解决该题关键是熟练掌握我国最常见、危害范围较广的洪涝和干旱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危害与防御措施。
答案:(1)黄淮海长江中下游珠江四川
(2)广东福建浙江
(3)华北长江中下游珠江
(4)东部季风夏季风
(5)①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②加强工程措施,重视大江大河的治理,发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③强化非工程措施,对洪泛区和干旱多发地区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整治等。
【高考领航】201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讲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管理
练习中图版选修6
一、选择题
2012年某日,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雪预报:受冷暖空气的共同影响,今天白天到夜间,内蒙古河套地区、陕西北部、山西大部、河北西南部、河南北部和东部、山东北部等地有大雪。
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较强冷空气横扫河北,其中省会城市石家庄市降下了该市54年以来最大的一场雪,达到暴雪级别。
河北省气象台发布了暴雪红色预警信号,发布了道路结冰的红色预警信号。
据此回答1~2题。
1.在冬季,影响我国北方的强冷空气,除了能够带来大量降雪以外,还会出现( ) A.大风、降温 B.暴雨、寒潮
C.沙尘暴、干旱 D.地震、泥石流
解析:在我国北方冬季,强冷空气南下,往往会形成寒潮,伴随着大风、降温、暴雪、
风暴潮等恶劣天气,与此同时,还可以缓解旱情;暴雨是在夏季形成的;地震与气象
没有必然联系。
答案:A
2.在我国北方冬季,出现上述天气时,农民燃烧柴草以产生浓烟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强地面辐射,防霜冻
B.增强大气逆辐射,防霜冻
C.减弱紫外线对农作物的伤害
D.增加二氧化碳含量,促进小麦生长
解析:燃烧柴草释放二氧化碳,可以增强大气逆辐射,起到保温作用。
答案:B
自进入2012年以来,我国北方地区频频受强冷空气的影响,出现10℃以上的降温天气,结合某地区天气预报时呈现的我国海平面气压分布状况图,回答3~5题。
3.据图判断山东半岛北部的气压值可能是( )
A.1 024百帕B.1 000百帕
C.1 010百帕D.1 016百帕
4.此时山东半岛北部正处在( )
A.冷锋后B.暖锋后
C.冷锋前D.暖锋前
5.图中新疆地区此时的天气状况应为( )
A.干冷、晴朗B.暖湿、阴天
C.大风雪、阴天D.干冷、阴天
解析:由图中气压分布特点可知,等气压差为4百帕。
由此可推知,山东半岛北部的
气压值应在1 008~1 012百帕之间。
结合图中气压分布,可推知此时山东半岛北部正
处在冷锋前。
图中显示新疆地区正处于单一冷气团控制下,气压较高,天气状况应为
干冷、晴朗。
答案:3.C 4.C 5.A
(2012年江西新余一中二模)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霜冻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
下图是他们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
据此回答6~8题。
6.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
A.作物品种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D.地形
解析: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南北受到太阳辐射差异大,南北温差大,在初霜和终霜出
现的时间差异很大。
答案:B
7.不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 )
A.天气严寒B.地面辐射强
C.微风D.大气逆辐射强
解析:大气逆辐射强,可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性能,会使地面气温升高,霜冻出现
的几率会减小。
答案:D
8.为了探究霜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小组成员在棉花试验田上铺了一层粗砂进行试验。
与不铺砂
的棉田相比,铺砂棉田的( )
A.霜冻发生几率增加B.霜冻发生几率减少
C.棉花花期不变D.棉花花期滞后
解析:棉田中铺砂,可以增加田间地温,棉田的花期也会提前,霜冻几率减少。
答案:B
9.下图为“冻雨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①②③层的降水形态依次是( )
A.雪花形成、融化成水滴、附着物体冻结
B.雪花形成、融化成水滴、冻结成冰粒
C.雨滴形成、结晶成雪花、附着物体冻结
D.雨滴形成、结晶成雪花、冻结成冰粒
解析:雨滴与地面或地物、飞机等物相碰而即刻冻结的雨称为冻雨。
这种雨从天空落
下时是低于0℃的过冷水滴,在碰到树枝、电线、枯草或其他地上物时,就会在这些物
体上冻结。
答案:A
10.沙尘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华北地区沙尘暴的降尘会( )
A.导致气候变暖B.引发草场退化
C.引起地表水体酸化D.增加土壤肥力
解析:沙尘暴将地表土层物质带走,使当地土壤肥力下降,因此,降尘可以增加土壤
肥力。
气候变暖的原因是温室效应增强,水体酸化的原因是酸雨造成。
华北地区主要
是农耕区,缺少草场,因此不会引起草场退化。
答案:D
2012年3月19日到20日11时,中国大约有18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2.7亿人口遭受了一场2009年以来影响范围最大、强度最强的沙尘天气侵扰。
下图甲为此次沙尘天气的分布区,图乙是P 地40年来的大风与沙尘暴年日数变化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此次沙尘天气分布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位于非季风区
②都位于内流区域
③都是气候干旱、植被稀少的地区
④都位于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范围之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由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和内、外流区域的界线可知选项①②错。
答案:C
12.图乙显示该地40年间( )
A.大风年日数均多于沙尘暴年日数
B.大风年日数与沙尘暴年日数大体呈正相关
C.大风年日数均少于沙尘暴年日数
D.大风年日数与沙尘暴年日数大体呈负相关
解析:由图乙可知两条折线大致重合,说明大体呈正相关。
答案:B
读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完成13~15题。
13.在各种气象灾害中,我国分布最广泛的是( )
A.干旱B.洪涝
C.暴雨D.冰雹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干旱的发生。
答案:A
14.我国华南地区纬度位置较低,但有时也会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①春季多阴雨②冷空气势力强大③农事活动较早④梅雨提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华南地区的春季多阴雨天气,云层削弱了太阳辐射;冷空气势力强大,都会使
华南地区遭受低温冷害。
答案:A
15.为减轻图中各种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下列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 A.修筑水库和分洪工程
B.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
C.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
D.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
解析: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不现实。
答案:B
二、综合题
16.(2011年山东文综)下图为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
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当地菜农在寒潮到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
理是什么?
解析:(1)等值线分布特征从数值大小、数值变化、弯曲状况及延伸方向几方面去分析,
依等值线的特征再分析寒潮发生次数的空间分布。
结合地形及纬度分析原因。
(2)水的热容量较大,可减小地温下降幅度。
答案:(1)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
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太行山以东地区)。
纬度位置;地形。
(2)水的热容量大,可减小地
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
(若答出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
水汽凝结释放热量等也可酌情给分)
17.读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气象部门规定,日降水量大于50 mm称为暴雨,100~200 mm称为大暴雨,大于200 mm称为特大暴雨。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mm)分布图。
(1)说出图示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
(2)分析我国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成为洪水重灾区的原因。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读图获取信息及描述阐释事物的能力。
第(1)题,图示地区多年平
均最大日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这与各地地理位置及受夏季风影响程度
的不同有关。
第(2)题,主要从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回答。
答案:(1)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弱;东南沿海夏秋多热带气旋(台风)。
(2)①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②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③不合理的围湖造田、建垸;④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湖水库阻塞;⑤在下游低洼地过度开发等;⑥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