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设计实例
- 格式:doc
- 大小:306.50 KB
- 文档页数:5
教学设计方案范例大全(八篇)教学设计方案范例篇一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
按照新课程大纲的要求,这一领域应适当淡化专业技能的训练,而注重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探究各种表现方法,培养创造力。
因此,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初步理解明暗的根本规律即可,不往深度探究,而尽可能拓宽广度,帮助学生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表现出创意和个性。
在教学中,建议老师结合课本的文字和图片,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直观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及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理论,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去单独观察、探究和表现他们所发现或想象的事物,强化学生创新意识的表达。
另外,更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承受的实际情况,千万不要上成专业或纯技法素描课,要保护他们仅存的稚气,防止因过分强调传统素描的清规戒律而扼杀学生的创造性,争取做到作业无一雷同、各具特色、张扬个性。
理解明暗造型的根本知识.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出有一定创意和立体感的作品.进步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创造力和感受优秀素描作品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增强学生对未知世界探究和表现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表达学生的思想和感情,进步学生审美情趣和时代个性。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去理解物体的明暗和立体感,用表现手法的多样化进步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教学难点:淡化透视和三大面、五大调子,以详细的实例说明明暗产生的一般规律,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创作,使作品彰显学生的个性和时代特征。
教具:课件、范画、学生用石膏几何体、静物衬布、调光台灯。
学具:〔1〕搜集的图片、照片、下载的资料。
〔2〕喜欢的写生物品。
〔3〕自己爱好的明暗表现不同的材料和工具。
1、课前准备调试多媒体设备、准备范画、静物,组织教学。
学生准备资料、材料和学习工具。
2、引入新课请同学们尝试画一个圆和一个球体,比拟圆形和球体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答复:一个是平面的形,一个是有明暗的体积。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10篇教学设计方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课文。
3、理解课文寓意,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知道要听从朋友的提醒和忠告。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课文。
2、理解课文寓意,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目的和行动要一致。
知道要听从朋友的提醒和忠告。
教学过程:一、导入看大家坐的这么端正,那在上课前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看图猜寓言,男女生比赛。
出示图片(画蛇添足、盲人摸象、狐假虎威、揠苗助长、亡羊补牢)引出课题《南辕北辙》。
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1、什么是寓言?(小故事大道理)2、仔细观察“辕”和“辙”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都有车子旁,肯定与车有关。
)3、解释字面意思。
(南辕北辙:车子要像南走,车轮反而北行。
)4、南,目的;北,行动三、再读课文思考:《南辕北辙》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
出示第10段第一句,“硬”字也是我们要学的生字,仔细观察这个字,石字旁,石头硬不硬,可比石头更硬的就是这个固执的人了!是啊,多傻,多固执啊。
他硬要往北的原因是什么呢?马跑的快?车夫是个好把式?带的盘缠多(把不懂的词标上问号)4、那个人连续说了三个没关系,课件他有多固执啊,如果这人是你朋友,你要对他说什么?(即使……也?尽管……但?无论……都)四、归纳总结大家对他的劝告,他不予理睬,最终导致的结果(出示最后一段)。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目的和行动要一致,才能取得成功。
五、拓展交流1、生活中有什么事是一定要避免“南辕北辙”?2、小故事大道理,带来视频(魏国大臣季梁劝阻魏王攻打赵国的念头)3、出自于这本书《战国策》4、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避免南辕北辙这种错误,不管做什么目的和行动要一致。
教学设计方案篇二活动目标1、认识1和许多,了解他们的关系。
2、学习滚接大皮球。
课程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课程优秀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学习朗读并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象,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教师可利用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或参观调查有关自然、有关化石的内容,进一步解生物进化的过程,为学习__做铺垫。
【教学步骤】一、精心导入1、可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2、也可用音乐导入:《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它讲述美好……”同学们听歌曲,也会想象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万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石头真的能向我讲述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
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出示并板书课题。
课题:《化石吟》张峰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以上内容用多媒体大屏幕出示,学生朗读或默记目标内容。
)二、感知内容1、在听读前,检查预习练习“读一读,写一写”:葱茏〔cōnglóng〕奇幻〔huàn〕潜行〔qián〕裹〔guǒ〕雅幽〔yōuyǎ〕藏〔cáng〕海枯石烂〔kū〕骸骨〔hái〕猛犸〔měngm ǎ〕引颈长吼〔jǐng〕月转星移2、(过渡)《化石吟》是一首生动优美的科学抒情诗,它向我们展示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并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本诗前后呼应,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易于诵读,在诵读中能体会诗人的感情波澜。
第1篇一、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设计方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教学设计方案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科特点,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设计和实施的过程。
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探讨教学设计方案在实践中的运用。
二、教学设计方案的原则1. 科学性:教学设计方案应遵循教育规律,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实用性:教学设计方案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满足实际教学需求。
3. 创新性:教学设计方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个性化:教学设计方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教学设计方案实践案例1. 课程:《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生字,学会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秋天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
(2)新课讲授①生字词教学教师带领学生认识生字,讲解字词含义,让学生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②课文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③讨论交流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巩固练习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练习生字词,巩固所学知识。
2. 课程:《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平行四边形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新课讲授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总结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
最新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方案(优秀4篇)教学活动设计方案篇一活动目标1、在探索同数分解规律的游戏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使幼儿感受同数分解的数量关系,理解同数分解的实际意义,了解大数对小数的包含关系。
3、培养幼儿合作意识、规则意识和归纳概括及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操作学具:人手一份与课件相配套的6朵小花卡片;人手一份10以内不同数量的蝴蝶卡片。
课件:与操作活动和游戏结合使用的课件。
活动过程实录一、问答游戏“编花篮”,复习6的分解组成。
师:“今天我们来玩编花篮的游戏好吗?小朋友编的数和老师编的数合起来是6.”师:“编、编、编花篮,编个花篮采花甜,我编1,你编几?”幼:“你编1我编5,1和5和起来是6.”二、分花操作游戏使幼儿发现6的同数分解。
1、出示电脑动画6朵花,引导幼儿学习。
2、师: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幼:花朵师:一共有几朵花?幼:6朵花。
这些花有什么不同?幼: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
(幼儿很容易的发现花的形状、大小、颜色不同。
)3、游戏“分花”,使幼儿通过操作学具能够找出6的同数分解。
师:“老师也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相同的6朵花,请小朋友根据特征将它分一分,看看都能分成几和几?”幼:6能分成3和3,6能分成2和2和2,6能分成6个1.(幼儿找出了6的所有同数分解。
)4、幼儿说出操作结果,教师在电脑上演示组成式。
5、引导幼儿观察组成式发现同数分解的特点。
师:“在这三个组成式中,有一个小秘密,谁发现了?”幼:有6个1.幼:1是一样的。
幼;1、2、3都比6小。
(幼儿都能发现同数分解的部分数相同。
)教师小结:这三个组成式有的分成两部分,有的分成几部分,它们的部分数都相同,而且都比总数小。
象这样把一个数分成相同的几部分的分解组成叫同数分解。
6、出示电脑动画,区分同数分解与其他的分解组成。
请幼儿找出哪些是同数分解,哪些不是同数分解。
(幼儿能正确的找出同数分解。
)三、游戏“蝴蝶找朋友”,通过操作学具使幼儿发现10以内数的同数分解1、教师为幼儿准备不同数量的蝴蝶,请幼儿找到10以内数的同数分解。
第1篇一、课程背景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机械设计与创新实验课程在工程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创新意识和实验技能,使其能够适应未来工程实践的需求。
本案例以机械设计与创新实验课程为例,设计了一堂实践性强的教学活动。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了解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流程;- 熟悉常用机械设计软件的应用。
2. 能力目标:- 具备独立完成机械设计的能力;- 能够运用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工程伦理意识。
三、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 机械运动学- 机械动力学- 机械强度计算- 机械系统分析2. 机械创新设计方法- 创新设计思维- 创新设计方法- 创新设计流程3. 常用机械设计软件- SolidWorks- AutoCAD- ANSYS四、教学过程1. 导入- 结合实际案例,引入机械设计与创新实验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验准备- 教师讲解实验原理、步骤和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明确分工。
3. 实验操作- 学生根据实验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机械设计,包括:- 设计方案确定- 原理图绘制- 三维建模- 结构分析- 仿真实验4. 结果分析- 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设计方案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措施。
5. 总结与反思- 教师点评实验过程,总结实验成果,引导学生反思实验中的不足。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 实验报告:考察学生对实验原理、步骤和结果的掌握程度;- 团队协作:考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沟通、协作能力。
2. 结果评价- 实验成果:考察学生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创新性;- 仿真实验:考察学生对实验软件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2. 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 加强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4. 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伦理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
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设计(精选3篇)1.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的】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认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幻灯片、图片、录音朗诵、古筝曲。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传说白居易16岁时自江南赴长安应试举人,拿着自己的诗作去拜访当时的大名士顾况。
顾况看了他的姓名,笑说:“长安米介正贵,在这里居住可不太容易啊!”等到展开白居易的诗作,读到《赋得古原草送别》不由得赞叹道:“能做出这样的诗语,居亦易矣?”白居易自此名声大振。
这节语文课,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的《草》(板题)。
这是从原诗中截取的一部分。
二、范读课文,学生领会师范读古诗,生认真听生字读音。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1、自读古诗,要把字音读准。
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四、理解诗句,熟读成诵1、指读古诗,要求把字音读准。
2、幻灯出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⑴生诵读诗句。
⑵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把“枯”和“荣”分别贴在相应图片的下面,并说出理由。
⑶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离离”。
⑷谁知道“岁”是什么意思?⑸指导朗读。
读出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辽阔。
⑹生练读、指读、评价读。
3、幻灯出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⑴你怎么理解“烧不尽”、“吹又生”?⑵指导朗读,读出野火的无情、野草的顽强。
4、配乐诵读全诗:个人读;评价读;小组比赛读。
5、背诵诗句。
(男女生比赛读。
)五、指导书写1、认读“枯、荣、烧”。
2、练习组词,并用“光荣”造句。
3、观察每个字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4、讲解、示范、指导。
5、学生描红、临摹。
六、你还知道白居易的哪些诗作七、课堂总结(略)。
第二课时一、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插图:你看到了什么,用完整、连贯的话说一说。
精品课程教学设计案例精品课程教学设计案例:1. 课程名称:《创意写作与思维拓展》教学目标: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其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创意写作技巧、思维拓展方法、文学作品欣赏、写作练习等。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小组合作、写作指导等。
教学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课堂参与度、课后反馈等。
2. 课程名称:《科学实验探究》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其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科学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技巧、数据分析与展示、实验报告撰写等。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实验操作、讨论、实验报告评价等。
教学评价: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实验报告的质量等。
3. 课程名称:《数学思维培养》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数学学科兴趣。
教学内容:数学思维方法、问题解决策略、数学推理与证明、数学竞赛技巧等。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数学建模、数学竞赛辅导等。
教学评价:数学思维的运用、问题解决的能力、数学竞赛成绩等。
4. 课程名称:《英语口语表达与演讲》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演讲技巧,培养其英语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口语表达技巧、演讲结构与内容、声音语调与肢体语言等。
教学方法:示范、角色扮演、演讲比赛、讲评等。
教学评价:口语表达的流利度、演讲的说服力、演讲成绩等。
5. 课程名称:《创业与就业指导》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创业与就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创业就业竞争力。
教学内容:创业与就业市场分析、创业与就业策略、创业与就业资源获取等。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团队合作、创业项目策划、模拟面试等。
教学评价:创业项目的可行性、就业能力的提升、模拟面试表现等。
6. 课程名称:《艺术欣赏与创作》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提高其审美水平。
教学内容:艺术作品欣赏、艺术创作技巧、艺术史知识、艺术展览参观等。
教学方法:观摩、实践、讨论、创作指导等。
精品课程教学设计案例精品课程教学设计案例1. 课程名称:创意写作设计理念:通过创意写作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写作技巧和创意表达方式,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和思想深度的作品。
教学内容:创意写作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创意写作的表达方式、创意写作的练习和作品创作。
教学方法:讲授与实践相结合,课堂讲解与作品创作相结合,个别指导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作品评价和口头表达评价,评估学生的创造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程度。
2. 课程名称:科学实验设计理念:通过科学实验的教学,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能力。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教学内容: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实验器材的使用和安全操作、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教学方法:讲授与实践相结合,实验演示与学生实验相结合,个别指导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价和实验操作评价,评估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能力的提升程度。
3. 课程名称:艺术欣赏设计理念:通过艺术欣赏的教学,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欣赏和解读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能够理解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意义。
教学内容: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的欣赏与解读。
教学方法:讲授与实践相结合,艺术作品解读与学生欣赏相结合,个别指导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艺术作品解读和口头表达评价,评估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提升程度。
4. 课程名称:数学思维设计理念:通过数学思维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教学内容:数学思维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数学思维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数学思维的练习和问题解决。
第1篇一、课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某高校某专业课程为例,设计一套实践教学方案,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课程简介课程名称:XX专业课程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XX专业的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内容:1. XX专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2. XX专业的实际应用案例;3. XX专业的实践操作技能;4. XX专业的创新设计与团队协作。
三、实践教学设计1. 实践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掌握XX专业的实际操作技能;(2)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3)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实践教学内容(1)XX专业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的学习与实践;(2)XX专业实际应用案例分析与实践;(3)XX专业实践操作技能训练;(4)XX专业创新设计与团队协作实践。
3. 实践教学过程(1)教学准备阶段1)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2)教师准备实践教学内容所需的实验设备、实验材料等;3)学生了解实践教学计划,明确实践要求,做好实践前的准备工作。
(2)教学实施阶段1)教师讲解XX专业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2)教师分析XX专业实际应用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与实践;3)教师指导学生进行XX专业实践操作技能训练,确保学生掌握实践操作技能;4)教师组织学生进行XX专业创新设计与团队协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教学评价阶段1)教师根据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创新设计与团队协作情况进行评价;2)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总结实践经验,提高自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