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黄渤海域的商渔船碰撞事故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65 MB
- 文档页数:2
浅析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特点及对策措施作者:徐善雷周文涛来源:《航海》2017年第05期摘要:介绍了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特点,梳理总结事故的规律及内在致因,结合当前水上安全形势,从人员因素、船舶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个方面有针对性的提出预防商渔船碰撞事故防控的对策措施,以减少商、渔船碰撞事故的发生,促进水上运输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商船渔业船舶碰撞事故对策措施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沿海通航水域船舶流量和密度日益增大,与此同时,由于外部捕捞环境恶化,海上养殖和捕捞业多集中在沿海50 n.m.以内,造成沿海商船航线与渔船作业区重叠,大批渔船占据商船习惯航路锚泊、作业,商渔船碰撞事故时有发生。
商渔船碰撞事故的发生容易导致渔船即时沉没、渔船船民群死群伤,社会广泛关注和恶劣影响。
因此,探索减少和避免商渔船碰撞事故发生的对策措施势在必行。
本文通过对商、渔船碰撞事故特点和主要原因分析,从人员、船舶、环境和管理四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性对策措施。
1商、渔船碰撞事故特点根据海事部门水上交通事故年报(2015)统计,2015年共收到20件商、渔船碰撞事故的报告、死亡失踪93人、沉船27艘,同比2014年分别下降11.1%、上升10.7%、8.0%,经分析发现,该类事故主要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1夜间或能见度不良时事故多发按照事故时间来看,夜间(19:00-7:00)为商、渔船碰撞高发时期,事故件数占59.5%,死亡失踪人数占78.7%。
夜间事故中,午夜后(0:00-7:00)的事故比午夜前(19:00-24:00)发生的概率高,损失重,事故件数和死亡失踪人数同比分别多74.1%和157.1%。
从中国海事局所发布的通报来看,夜间或大雾等能见度不良时,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占比超过85%。
1.2该类事故中渔船损失通常较大从吨位、船体强度、航速来看,渔船与商船差距甚大,而且渔船上人员较多,基本在十人以上,一旦商渔船碰撞事故发生,常常导致渔船严重受损或沉没,船上人员伤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船舶碰撞事故案例分析船舶碰撞事故是指两艘或多艘船只在海上或水域中相撞造成的意外事件。
这类事故往往会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海上交通安全和环境保护造成严重影响。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实际案例来进行分析,以期加深对船舶碰撞事故的认识,并探讨如何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案例一,2018年南海发生的货轮与渔船相撞事故。
2018年,南海某海域发生了一起货轮与渔船相撞的事故。
据调查,当时货轮驾驶员在接近渔船时未能及时发现对方船只,导致碰撞事件的发生。
事故中,渔船上的数名渔民不幸遇难,货轮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调查结果显示,货轮驾驶员在航行过程中未能保持足够的警惕,未能正确执行避碰规则,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案例二,2019年北冰洋发生的两艘油轮相撞事故。
2019年,北冰洋某海域发生了一起两艘油轮相撞的事故。
据事故调查报告显示,当时两艘油轮在能见度较低的情况下,未能有效进行通讯和监控,最终导致了相撞事件的发生。
事故中,两艘油轮均受损,其中一艘油轮还发生了泄漏,造成了环境污染和财产损失。
调查结果表明,油轮船长和船员在能见度不佳的情况下未能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案例三,2020年地中海发生的客轮与渡轮相撞事故。
2020年,地中海某海域发生了一起客轮与渡轮相撞的事故。
据调查显示,当时客轮和渡轮在海上航行时,由于客轮船长未能正确判断对方船只的航向和速度,未能及时采取避让措施,最终导致了相撞事件的发生。
事故中,数十名乘客受伤,客轮和渡轮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调查结果表明,客轮船长未能正确判断对方船只的动向,并未能及时采取避让措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船舶碰撞事故往往是由于船员在航行过程中未能保持足够的警惕,未能正确执行避碰规则,未能正确判断对方船只的航向和速度,未能及时采取避让措施等原因导致的。
因此,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故发生,船员们需要加强对避碰规则的学习和理解,提高警惕意识,加强船舶通讯和监控,确保船只在航行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对方船只,并采取有效的避让措施,以确保航行安全和海上交通秩序。
一起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的剖析2014年5月X日2230左右希腊籍商船“XXX”(船长189.99m,满载排水量5万2千多吨,以下简称“商船”)与福建石狮籍渔船“XXX”(船长44.40m,以下简称“渔船”)在福建沿海乌丘屿南面附近海域发生碰撞。
事故造成渔船船体及生活区、螺旋桨及附件等破损,部分渔具丢失,失踪1人,造成商船船体擦伤。
该起事故看似简单,却具普遍性。
仅当年在我国沿海发生类似的事故达多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引起我国相关主管部门的重视。
本文就该起碰撞事故进行原因分析,寻找碰撞事故的责任,以及该事故引发的教训,旨在籍此教训以警示操作人员提高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自觉遵守有关公约和规则的要求,并期望能从公司管理上、海事监管上,以及教学和培训上引起重视,达到避免或减少发生类似海上事故的目的。
1.碰撞附近水域通航要素1. 1船舶适航性商船2014年5月6日0400从上海启航,到船舶发生碰撞时船上配员、当值船员和船长持有的适任证书、以及船舶技术证书和管理证明等均有效且满足相关规则要求。
商船在上海港刚接受过PSC检查,无影响航行缺陷,船舶处于适航状态,导航设备良好状态并正常工作。
渔船2014年5月7日1030从石狮市祥芝港出海生产,渔船职务船员持有适任证书、渔船技术证书均有效且满足相关规则要求。
1.2碰撞附近水域情况根据商船航海日志记录,发生碰撞事故的地点位于24°46.27′N/119°22.38′E即在福建莆田乌丘屿南面附近海域。
该水域为闽中渔场及台湾海峡南北习惯航路(福建沿海外航路),水域附近水深约50~65m,底质为沙泥,附近海域无碍航浅点及其他碍航物。
该水域未设置分道通航区。
沿岸航行使用航用海图为中版海图,图号14170。
碰撞事故水域地理位置示意图如图1。
1.3事发当时水域通航环境情况根据商船VDR资料显示,事发当时,商船附近没有其它商船与其存在避让关系,在其附近有零星渔船分布。
渤海湾客滚船火灾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渤海湾客滚船火灾事故是近几年来发生的一起重大海上事故,该事故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反思和警醒。
从该事故中我们不仅可以深刻认识到其原因,也可以探讨对策,从而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一、事故原因1.1 设备不良渤海湾客滚船火灾事故的发生,离不开客船内部的设备问题为主要原因。
据报道,船体吊篮的线路故障导致了电路短路。
同时,从事故后船模拟实验结果中发现,甲板灭火系统、泡沫炮的使用情况都不符合规范标准,大大增加了渤海湾客滚船火灾事故事发的概率。
1.2 安全管理不力此外,船员们在缓解事故、与乘客沟通及迅速向外撤离方面所展现的能力同样会降低类似事件的发生概率。
据报道,涉事汽车船当时只有4名轮机员在岗,而且该公司较为人性化地将轮班安排在晚上工作两天后,轮班人员可以在船上的休息站休息24小时,随后再重新上岗。
然而,轮岗制度的做法在当座发生重大事故时把握不准。
船员的工作状态不稳定、疲惫和身体状态等问题和管理不力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1.3 其它原因此外还有其它一些人为原因,比如过于重视节约成本,忽视船舶安全、违规搭载货物等等。
这些本身看似细节的问题,都可能成为导致事故的隐患。
二、对策2.1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安全意识,形成安全保障体系的观念,提高所有人员的安全标准和进口安全文化。
加大安全保障与检查力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全面检查电气设备,通过科学的评估与鉴定,对缺陷的处理和改造,保证船用电器设备的状态。
2.2 完善船舶小型灭火系统完善小型灭火系统,加强人工巡查与手动监控,保证小型灭火系统未被误触发。
并加强对甲板灭火系统、泡沫炮的检查,在加强检查和管理的基础上,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避免出现故障。
2.3 实行船员轮岗制在完善的轮班制度下准确把握各人员的工作量,倡导健康的生活习惯,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有显著的安全意识。
同时实施岗前培训和技术培训,掌握环境与设备安全管理知识。
2.4 强化监管管理在品质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管理等方面,鼓励技术创新,加强相关国际标准的调查与研究。
沉没渔船案例分析报告范文一、案例背景2023年5月10日,一艘名为“海洋之星”的渔船在执行捕捞任务时,在北纬34°23',东经120°47'的海域遭遇突发性恶劣天气,导致船体结构受损,最终不幸沉没。
船上共有船员15名,其中7名船员在事故发生后成功获救,其余8名船员不幸遇难。
该事件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相关部门迅速启动了事故调查程序。
二、事故发生原因分析1. 恶劣天气影响:根据气象部门的记录,事故发生时,该海域出现了罕见的强风和巨浪,风速达到12级,海浪高达8米,这种极端天气条件对船体结构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2. 船体结构问题:经调查发现,“海洋之星”号船体存在结构性缺陷,船体强度不足以抵御如此恶劣的天气条件,导致船体在巨浪冲击下出现裂缝,最终导致沉船。
3. 船员操作失误:在事故发生前,船员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恶劣天气,如降低船速、调整航向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船体受损的程度。
4. 安全管理漏洞:船上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船员安全意识不强,未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
三、救援行动概述事故发生后,海事部门迅速启动了应急预案,协调周边船只和救援力量进行搜救。
救援船只和直升机在接到求救信号后,立即赶往事故现场,成功救起了7名船员。
但由于天气恶劣和搜救条件受限,未能及时救起其余船员。
四、事故处理及后续措施1. 事故调查:成立事故调查小组,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调查,查明事故责任,为今后的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2. 家属安抚:对遇难船员家属进行慰问,提供必要的经济补偿和心理援助,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3. 安全教育:加强对船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船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4. 船舶安全检查:对所有渔船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船体结构和设备符合安全标准,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5. 完善应急预案: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性恶劣天气的能力,确保船员生命安全。
五、结论“海洋之星”号沉船事故是一起严重的海上安全事故,给遇难船员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悲痛,也给渔业行业敲响了警钟。
海洋渔业事故鉴定报告根据委托方提供的相关材料和我方的现场调查结果,我们对发生在某海洋渔业公司的事故进行了鉴定和分析。
以下是我们对该事故的调查结果和结论:一、事故背景和经过该海洋渔业事故发生于2021年某月某日,地点位于某渔业公司的渔船上。
事故时,船上共有30名船员,主要从事渔业捕捞工作。
根据事故报告和现场调查,我们了解到事故经过如下:1. 某月某日,该渔船正常出海进行捕捞作业。
2. 在作业过程中,渔船突然遭遇恶劣天气,海浪异常剧烈,对船只造成较大冲击。
3. 渔船在被大浪冲击后发生船体损坏,导致船舶失去平衡,随后翻覆。
4. 部分船员在事故中失去联系,其他船员立即发出求救信号并进行互助救援。
5. 事故后,海警和相关救援部门紧急赶到现场营救被困船员,成功救起了大部分幸存者。
二、事故原因分析经过对该事故的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以下因素可能导致了事故的发生:1. 天气突变:事故当天,遭遇恶劣天气,强风和海浪剧烈冲击了渔船,对船只造成了巨大影响和损坏。
2. 船只结构问题:根据初步检查和相关船检资料,我们发现渔船的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船体强度不足、船舶稳定性较弱等。
3. 船员安全意识不足:部分船员可能没有及时做好安全防范措施,未在恶劣天气来临前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导致事故发生后的处置不及时。
三、事故责任根据我方调查结果,我们认为事故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渔船管理责任:渔船所属公司在船舶设备维护、船员安全培训和应急处置等方面存在一定责任,应加强船舶管理措施的完善。
2. 船舶设计责任:渔船的设计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需要船舶设计单位对渔船结构进行改进和完善。
3. 船员责任:对于船员而言,应加强安全意识培养和应急反应能力的训练,提高应对恶劣天气和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事故教训和建议基于对事故的调查和分析,我们提出以下教训和建议作为改善未来类似事故的参考:1. 渔船管理方应完善船舶维护保养计划,定期检查船舶结构和设备,确保船只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船舶碰撞事故案例分析船舶碰撞事故是一种严重的海上安全事故,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世界各地发生了许多船舶碰撞事故,这些事故给航运业和海上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起船舶碰撞事故案例,探讨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类似的事故。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起发生在北海的船舶碰撞事故。
在这起事故中,一艘货轮与一艘渔船发生了碰撞,导致渔船沉没,造成了数名渔民的伤亡。
经过调查,事故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货轮在能见度较差的情况下没有及时发现渔船,也没有采取有效的规避措施。
此外,渔船的船长和船员也未能及时意识到货轮的存在,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另一起船舶碰撞事故发生在亚洲某海域,一艘油轮与一艘货轮发生了严重碰撞,造成了大量的石油泄漏和海洋环境污染。
经过调查,事故的原因是因为油轮和货轮在接近时未能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也没有通过通讯设备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这导致了两艘船在狭窄的海域内发生了碰撞,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从以上两起船舶碰撞事故案例可以看出,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
首先,船舶在航行过程中需要保持足够的警惕,尤其是在能见度较差或者复杂的海域内。
其次,船舶之间需要通过通讯设备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以避免发生碰撞事故。
此外,船舶的船长和船员需要具备丰富的航海经验和应急处置能力,以应对突发情况。
为了避免类似的船舶碰撞事故再次发生,航运业和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船舶的监管和管理。
同时,船舶的船长和船员需要接受更加严格和系统化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意识和应对能力。
此外,船舶在航行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航行规则和标准,确保船舶的安全航行。
总之,船舶碰撞事故是一种严重的海上安全事故,可能给航运业和海上交通带来巨大的影响。
通过对几起船舶碰撞事故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类似的事故。
船舶的安全航行是航运业和海上交通的重要课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共同维护海上安全。
渔船碰撞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事故风险分析1.1事故类型渔船碰撞、火灾、柴油泄漏等。
1.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发生渔船碰撞事故的区域、地点为:港内或进去港口区域等。
1.3事故可能发生的时间、造成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1.3.1事故可能发生的时间渔船出港进港、渔船停靠港口时。
1.3.2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渔船相互碰撞造成海上交通瘫痪。
渔船相关碰撞造成柴油泄漏,发生环境污染事件。
严重的碰撞可能发生沉船,或碰撞后发生火灾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
影响范围:碰撞渔船渔港通行区域。
1.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预兆雾天进出渔港,不听从中心渔港调度停靠、进出渔港时加塞、违章行驶、速度过快等。
1.5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渔船互相碰撞,造成相关海上区域交通瘫痪,碰撞严重导致大量泄漏的柴油流入海里,可能会对海水生物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2.应急工作职责2.1应急处置组织体系现场处置小组组长:事故区域主要负责人现场处置小组成员:事故渔船的作业人员2.2职责2.2.1组长职责(1)组织协调区域内成员进行应急救援工作。
(2)根据事故现场的情况,确保应急资源配备投入到位。
(3)如果事故有扩大、发展趋势,超出小组应急处置能力,应立即报告应急办公室,启动综合应急预案,请求上级部门支援。
(4)对事故应急处置进行总结。
(5)将事故情况上报应急办公室,配合事故原因调查。
2.2.2成员职责(1)负责受伤人员的应急抢救。
(2)协助组长做好物资供应,做好应急救援准备。
(3)负责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的警戒疏散。
(4)根据现场处置小组组长命令,对事故点进行处理,并及时关闭相关阀门。
(5)协助做好灾后恢复生产工作,对发生灾害的罐体、管道、阀门等设备、区域与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清理。
(6)配合事故原因调查。
3.应急处置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1)渔港内出现渔船碰撞事故发生时,渔船驾驶员立即停船稳舵,报告船长,并立即电话通知中心渔港调度中心。
船舶碰撞事故案例分析船舶碰撞事故是指两艘或多艘船只在航行过程中发生相互碰撞的意外事件。
这类事故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于船舶安全和航行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下面我们将通过分析几起船舶碰撞事故案例,探讨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避免类似事故的措施。
案例一,2018年南海一起货轮与渔船相撞事故。
2018年,南海某海域发生了一起货轮与渔船相撞的事故,造成多名渔民死亡和失踪。
经调查发现,货轮在航行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渔船,也未能采取有效的避让措施,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货轮船长和船员对于海上交通规则的不熟悉,以及船舶雷达设备的故障。
对于这起事故,船舶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船员的培训,提高其对于海上交通规则的认识,同时加强对船舶设备的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案例二,2017年东海一起客轮与货轮相撞事故。
2017年,东海某海域发生了一起客轮与货轮相撞的事故,造成大量乘客受伤和船只受损。
经调查发现,客轮在航行过程中未能及时调整航向,也未能及时发出避让信号,最终与货轮相撞。
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客轮船长和船员的疏忽大意,以及船舶航行监控系统的不完善。
针对这起事故,船舶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船员的岗前培训,提高其对于船舶航行监控系统的操作能力,同时完善船舶航行监控系统,提高其对船舶航行状态的监测和预警能力。
综上所述,船舶碰撞事故往往是由于船员的疏忽大意、对于航行规则的不熟悉以及船舶设备的故障等原因造成的。
为了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船舶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船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其对于航行规则和船舶设备的认识和操作能力,同时加强对船舶设备的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船舶碰撞事故的预防和应对能力,确保船舶和船员的安全。
基于黄渤海域的商渔船碰撞事故分析
苏六十
(交通运输部北海救助局,山东 烟台 264000)
摘 要:中国北部海域气候条件恶劣,是海雾多发区域;北方的寒潮之季正是在捕鱼期中,导致海上风浪较大,影响船舶的航行。
另外海上交通混乱,最为典型的海域为渤海与黄海西北部,那里的传统渔区与商客船航线重叠交叉,是商渔船碰撞的高发海域。
笔者根据实际地理情况,通过对天气、时间、空间等自然因素导致商渔船碰撞事故进行分析,挖掘出引发事故的原因。
关键词:商渔船碰撞;黄渤海域;气候;时间;位置;事故原因
中图分类号:U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9)09-0033-02
DOI编码:10.13646/ki.42-1395/u.2019.09.012
据中国渔业互保协会统计,从1999至2003这五年期间黄渤海域的各沿海城市发生渔船碰撞事故为4448艘次,约占中国沿海城市渔船碰撞事故的72.2%[1]。
碰撞事故中受损的以山东、辽宁和河北省的渔船居多,区域相对集中在威海、烟台和青岛沿海。
商渔船在结构上相差悬殊,发生碰撞时,大都会造成渔船顷刻沉没,船毁人亡。
1 气候对商渔船碰撞的影响分析
黄渤海域的气候对船舶航行影响最大的时段为9月至翌年的1月,该时段为北方“寒潮”季节,受西伯利亚一带的冷空气影响,渤海、渤海海峡、黄海北部海域的偏北风以6~7级、阵风8~9级风力居多,占总大风日数的63%[2]。
其次是大雾天气,根据气象统计,冬季黄海、渤海的海雾时常发生。
在11月至翌年1月存在一个海雾多发时段,渔船的碰撞事故大都发生在能见度不良(可视距离在2海里以内)的情况下,据碰撞事故统计,因能见度不良因素导致渔船碰撞事故次数占总碰撞事故的64.94%[3]。
原因分析:①不论是风浪还是海雾,都会严重影响船舶的正常航行,这两者都会严重影响瞭望与雷达的探测。
受海浪的影响,渔船反射回来的雷达微波无法分别清楚,加上渔船随着海浪高度起伏,增加瞭望难度,这将导致商船的驾驶员无法及时发现渔船并做出避碰预案。
②商渔船无法建议正常的沟通。
③商渔船未按《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简称《规则》)鸣放雾笛或避让。
2 时间对商渔船碰撞的影响分析
黄渤海域发生商渔船碰撞事故在从1999至2003这五年期间事故发生率波动较为明显,如图1,其中5、6月份是渔船发生碰撞事故的高峰期,为1420艘次,约占全年的碰撞事故的32%[4];2月、7月、8月发生碰撞事故较少;碰撞事故从9月份开始增多,并在10月、11月和12月这三个月的碰撞事故发生率趋于平稳。
根据平均日常商渔船的碰撞时段分析,可知商渔船碰撞事故发生最多的在22:00-23:00这个时段,占日均总数的13.83%;其次是23:00-24:00时段,为9.48%;而事故发生率最低的却是00:00-01:00时段,仅占0.8%[5]。
图1 各月份碰撞事故分析图
C W T中国水运2019·0933
34 C W T 中国水运 2019·09
原因分析:①我国渔业行政主管机关规定:北纬35°以北的渤海、黄海海域每年的5月1日至9月1日为伏季休渔期,所有休渔渔船必须在休渔开始前进港集中,休渔期不得擅自离港或转移停泊地点。
因此大量渔船集中在5、6月份进港,容易发生商渔船碰撞事故。
同理,开放捕鱼期在9月初,渔船陆续出港捕鱼,因此在9月之后商渔船碰撞事故明显增加。
②根据商船的船员工作时间可知,三副的值班时间为20:00—24:00,二副的值班时间为00:00-04:00,一般交班时间为23:45。
而在23:45前后,值班船员的身体已经进入一个疲劳状态,瞭望准确性较差;此外,三副大都缺乏航海经验,船艺不精,处理事故的能力较弱。
③夜间视线较差,给瞭望带来极大难度。
④渔船船员持续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在捕鱼作业过程中,通常是船长一个在驾驶室操船航行,身体容易疲劳。
⑤渔船在航行过程中未正确使用号灯号型。
3 位置对商渔船碰撞的影响分析
黄渤海域渔场是中国五大沿海渔场之一,辽、津、冀、鲁各省渔业船舶均在此区域活动。
以山东省为例,涵盖 24处以上港口,进出港的商船繁多;同时在该省的主要渔场就囊括了11处之多,各类渔船多达4万余艘,如图2所示。
在成山头水域的石岛渔场和烟威渔场及附近海域,日均流量800余艘,渔船流量年均约25万到30万艘次[6]。
图2 老铁山水道及附近海域渔船分布图
商船习惯航线与渔船作业路径频繁交汇,而每年通过成山头水道的商船平均为12万艘次,日均流量400余艘[7]。
然而进出渤海湾仅有老铁山、长山和登州三条水道可供船舶航行,如图3,商船主要集中在老铁山水道和长山水道这两条重要航线,船舶交通更加密集;另外,烟台、威海等地至大连客滚航线与上述航路交叉,使同航环境变得更加复杂。
而这
些船舶航线都在渔船船的捕鱼区附近,因此增加碰撞风险。
图3 老铁山水道及附近海域商船分布图
根据渔船碰撞事故发生的位置统计数据可知,在港口、港口附近海域的碰撞事故占总碰撞事故的57.93%;而发生在其他海域的碰撞事故,占42.07%[8],这当中还包括在商船习惯航线内与船舶的航道内的碰撞事故。
原因分析:①港口附近海域渔船较为密集,风、潮、流情况复杂,且传统渔场与商船航道重叠交叉。
②商船不熟悉渔船作业规律,在确定航线时未能避开渔区;③商船进入渔区或在能见度较低的情况下未遵守《规则》使用安全航速;④部分渔船在商船习惯航线上乱设渔具,抢占商船航道,造成大量网具漂浮或固定在商船航线上,致使商船螺旋桨或舵叶被网具缠绕而发生险情和事故[9]。
⑤渔船船员迷信观念重,喜欢盲目抢越船头。
4结论
根据黄渤海域地域情况对碰撞事故在气候、时间、空间上的数据统计及数据中涵盖的规律进行分析,剖析事故发生的特点与原因。
使船舶更加规范化,减少因通航资源和渔业资源之间的矛盾导致航行安全冲突,为达到平安航行做铺垫,并为其他学者在避碰办法研究上提供参考依据。
笔者建议在研究避碰策略的方法上可集中在人为因素,规章制度及设备因素展开分析。
促使船舶更加规范化,减少因通航资源和渔业资源之间的矛盾导致航行安全冲突,为达到平安航行做铺垫。
参考文献:
[1][4][5][8] 渔船碰撞事故分析[A]. 中国航海学会海洋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海洋船舶避碰论文集[C].中国航海学会海洋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中国航海学会,2005:11.
[2] 邓振斌. 烟台北部海域大风天气锚泊船舶安全管理研
究:(硕士论文).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4.9
[3] 孙颖士. 渔船碰撞事故分析[A]. 中国航海学会.中国航海学会2007年度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中国航海学会:中国航海学会,2007:7.
[6] 严哲. 碰撞渔船事故分析及避碰措施[A]. 中国航海学会.中国航海学会2001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航海学会:中国航海学会,2001:5.
[7]黄渤海伏休结束:渔船谨防与商船碰撞. /china/20120901/102326.shtml,2012-9-1.
[9] 徐善雷,周文涛.浅析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特点及对策措施[J].航海,2017(05):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