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形象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6
水浒传之李逵的豪情与义气解析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其丰富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而著名。
其中,李逵作为众多英雄人物中的一员,以其庞大的身躯和豪爽的性格深受读者喜爱。
本文将从李逵的豪情与义气两个方面来解析他在《水浒传》中的形象与作用。
一、李逵的豪情李逵作为一个江湖硬汉,具有豪情义气的特点是他个人形象中最为鲜明的一面。
他身高八尺,膀大腰圆,凶狠威猛,人称“黑旋风”,形象豪放。
这种豪情正是他成为众多人物中的佼佼者的关键特素。
首先,在战斗中,李逵表现出了无人可敌的勇猛。
他在水泊梁山的一百单八将中,是实力最强的战士之一。
在与敌人的激战中,李逵所展现的力量与勇气让人铭记。
他豪情四溢的拳脚功夫和震撼人心的武器运用使他成为梁山好汉中的杰出代表。
无论是与黑旋风李逵斗智斗勇,还是与蔡京、宋江等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李逵的豪情都深深打动着读者。
他无惧强敌,敢于担当,一直以义气和胜利为目标,从不退缩。
其次,在个人情感方面,李逵也表现出了深深的豪情。
尽管在替黑旋风打抱不平的时候常常失手,但他的情感纯真而深情。
他与梁山好汉的情谊,尤其与宋江的兄弟情谊,展现了他作为一个好友的独特魅力。
无论是为了宋江傲然面对祝家庄众人,还是为了救助替宋江身负巨债的杨雄等事,他都体现出了对情义的铭刻。
豪情带给他的是毫不犹豫地展现出自己真实情感的能力,他的豪情中充满了坚定、真挚、义正言辞等元素。
二、李逵的义气李逵的义气是他的另一个重要特质。
作为一个在梁山英雄聚集的地方,义气在梁山水泊梁山黑旋风李逵个人形象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正是他展现出的豪杰风范和对众多英雄的帮助和保护,使他成为了一位有义气的英雄。
首先,李逵以自己的勇猛和勇敢为众多英雄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作为梁山百将之一,李逵在梁山英雄们的共同抵御外敌和维护公义的战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他总是无所畏惧地投身于各种战斗之中,与同伴并肩作战,冲锋陷阵。
这种义气坚定的行为对其他好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使他成为自己伟大的英雄。
李逵形象分析范文李逵是《水浒传》中的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是宋江手下“梁山泊”中的一员,被称为“黑旋风”。
李逵的形象在整个小说中被描绘得十分生动,充满了矛盾和复杂性。
在分析李逵形象时,我们可以从他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以及行为表现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李逵的外貌特征是他形象最为鲜明和独特的地方之一、据《水浒传》中的描写,李逵是个矮个子,头大脸圆,面目狰狞,像个凶神恶煞一样。
他的体型矮小,但却有着惊人的力量。
李逵虽然外表丑陋,但他以其强壮的身体和独特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李逵的性格特点使得他成为一个复杂的角色。
一方面,李逵具有极高的勇气和战斗力。
他在梁山泊中属于武功出众的一员,擅长使刀及格斗。
李逵才疏学深,喜欢读书,聪明绝顶,深受宋江的赏识和信任。
但另一方面,李逵也有着暴力倾向和冲动的一面。
他容易因小事发怒,经常引发麻烦和争斗。
他的性格使得他在梁山泊中常常引起内部纠纷和麻烦。
此外,李逵的行为表现也对他的形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他在梁山泊中经常犯错误,做一些错误的决策,对此他常常表示后悔和忏悔。
比如,他曾因误杀自己的亲人而感到非常痛苦和内疚。
然而,他又是一个仗义的人。
他劫富济贫,为民除害,对抗不公和邪恶。
他的行为反映了一个正义的内心,尽管偶尔会因情绪波动而背离。
最后,李逵的形象也在小说中得到了一些转变和发展。
在受到朝廷通缉后,李逵渐渐从一个搏命的打手变成了一个具有担当和责任感的人。
他在梁山泊中承担重要的领导角色,策划和指挥许多重要的行动,展现出他作为一个顶礼脱俗的军事家的一面。
综上所述,李逵作为《水浒传》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形象充满了矛盾和复杂性。
他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以及行为表现都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虽然他有时做出错误的决策,但他的正义和勇气使得他成为一个深受人们喜爱和仰慕的角色。
李逵形象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是《水浒传》这部作品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为整个故事增添了层次和深度。
水浒传中的李逵李逵,又被称为“黑旋风”,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水浒传》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他是一个富有正义感、勇武过人的英雄,是水浒英雄中的代表之一。
在小说中,李逵不仅有着威武的形象,还展现出了深厚的情感和纯粹的人性。
本文将从李逵的人物形象、勇武精神以及情感与友情等方面对他进行探讨。
水浒传中的李逵是一个身形魁梧、脸上长满胡子的人,他的嘴巴又大又软,眼睛又亮又黑。
他的相貌给人一种凶悍的印象,但与此同时,李逵也是一个坚定正义的人。
他对欺凌弱小、压迫良善的行为感到十分愤怒,常常站出来为民除害。
他的勇武精神使他成为了水浒英雄中的强者,拥有着令人敬佩的力量。
李逵的勇武精神体现在他的战斗能力上。
他擅长使用弓箭和刀剑,出手迅猛准确,使敌人无法抵挡。
在与敌人交战时,他总是勇往直前,毫不畏惧,以自己的实力保护身边的人,并为了正义而战斗。
他的勇敢与战斗能力成为了他在水浒传中的代表形象。
除了勇敢的一面,李逵也有着纯真深情的一面。
他与其他水浒好汉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在水泊梁山的英雄聚会中,李逵与其他好汉一起吃酒、赋诗唱歌,互相认同和尊重。
他们经历了许多困难和危险,建立了彼此信任的友谊。
尤其是与宋江的关系最为突出,他们两人不仅是战友,更是兄弟。
李逵对宋江投桃报李,情谊深厚,无私的友情感动了许多读者。
在李逵的角色中,我们看到了菜花、船火等一众英雄与他的同仇敌忾,共同进退的精神。
他们都是被压迫、受欺负的底层人民,但他们并没有向命运低头。
相反,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用实际行动捍卫了正义和公平,成为了人民心中的英雄。
总之,水浒传中的李逵是一个具有正义感、勇武精神和深厚情感的英雄形象。
他的人物形象和勇武精神激励了无数读者,他与其他水浒好汉间的友情更是令人感动。
通过对李逵这一角色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水浒传》这部作品所传递的不仅是一个个英雄的故事,更是对正义、友情和勇气的讴歌,不断激励着人们追求公平与正义的信念。
水浒传中李逵的赏析水浒传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描写了农民起义领袖宋江带领一众英雄义士反抗压迫的故事。
在这些英雄中,李逵以其勇猛无比的个性和令人难以忘怀的形象而备受瞩目。
本文将对水浒传中李逵的形象和角色进行赏析。
首先,李逵的外貌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据水浒传的描写,李逵身高八尺,虎背熊腰,面黄刻骨,一头乱发,眉毛如钩。
他的形象可以说是极其狂野和威猛的,直接展现了他的力量和勇气。
与此同时,李逵也具备一副凶狠的面容,黑魆魆的眼睛中闪烁着凶光,这不禁让人心生畏惧。
整体而言,李逵的外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的角色更加生动。
其次,李逵的个性特点也是他形象的一部分。
李逵是一个性格豪迈的人物,他勇敢、直率、豪爽,对待朋友忠诚无比,但对敌人却残忍无比。
在水浒传的故事中,李逵不仅有着无人可敌的武艺,而且有一颗热血沸腾的心。
他不畏强敌,与敌人周旋时常常能够凭借着自己的勇猛和机智取得胜利。
然而,李逵也有着不可避免的缺点,比如酗酒、暴戾和轻易发怒等。
这些特点使得他的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外,李逵在水浒传中的角色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他代表着中国古代社会被压迫阶层的力量和反抗精神。
作为一个山寨首领,李逵无疑代表了那些为生活所困、想要摆脱贫困和不公平对待的人们。
他在水浒传的故事中,与一众志同道合的英雄义士一起,发起了对权贵势力的反抗,最终为农民起义中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因此,李逵的形象和角色给人以勇敢、坚韧和正义的印象。
总结起来,水浒传中李逵的形象和角色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外貌形象狂野威猛,个性特点勇敢直率,角色具有反抗精神和象征意义。
通过对李逵的赏析,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他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李逵人物形象的分析李逵人物形象的分析一、李逵之莽李逵之莽,李逵做事非常莽撞,从来不思考前因后果。
只要认为自己应该就去做,如为招待宋江去强讨鲜鱼,与张顺发生争斗时,李逵莽撞地上了渔船到了江心去与张顺打斗,最后被张顺弄得吃了一肚子水,差点被淹死。
幸亏宋江有张横的家书,唤住张顺,并将李逵救上岸来,不然就会被淹死。
这正是李逵莽撞所造成的。
明知自己捉不到鱼,偏要到船上去捉,最后弄得鱼都跑了;明知自己的水性不如张顺,却莽撞地到江心去与其打斗,最后弄得自己“喘作一团,口里只吐白水。
”捉鱼莽撞的结果只是让自己一个人吃了亏,然而劫法场救宋江由于莽撞差点儿让大家逃不掉。
当大家救了宋江后,由于不认识路跟着李逵走时,李逵不想着引大家赶快逃走,而是只顾自己杀人直到前面尽是淘淘一派江水,无旱路时,才想到救大家。
更绝的是,他想到的不是救大家尽快逃走那是非之地,而是再杀入城去,不顾城内有五七千军马要和蔡九知府一发都砍了。
弄得大家不知怎么好,幸好张顺带着舰队及时赶到,救下大家,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可见,李逵真的是一个很莽撞的人,而且差点还因为自己的莽撞丢了性命。
二、李逵之粗鲁李逵的莽撞是大家所共知的,同样李逵的粗鲁也是闻名天下的。
李逵的粗鲁也非常具有个性化。
他与鲁智深不同,鲁智深在与别人交往的时候开始总说一句“洒家是个粗人。
”而李逵呢?有时承认自己粗鲁,如第一次遇见晁盖说:“大哥休怪铁牛粗卤。
”也有时却不承认自己是粗人,如与宋江第一次见面时,戴宗说他粗卤,他却说:“我问大哥,怎地是粗卤。
”还有就是鲁智深的粗鲁是粗中有细,粗中有机警,而李逵则是纯朴式的粗鲁。
李逵的`粗鲁表现在,如他遇到李鬼时听说李鬼有九十岁的老母要养时,只给了李鬼十两银子,也不管这银子是否会被别人抢去或这银子是否真会用来养母,这点就说明了李逵的粗鲁是纯朴的粗鲁,直性子的粗鲁,可爱的粗鲁。
《水浒传》作为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它最大的价值在描绘了梁山英雄中许多具有反抗精神、崇高品质和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
评价李逵
李逵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也是一个备受关注和争议的角色。
他性格豪爽、直率,有着强烈的正义感和忠诚心,但同时也有一些暴躁、冲动和鲁莽的缺点。
在小说中,李逵是一个典型的“草莽英雄”,他出身贫苦,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但却有着非凡的武艺和勇气。
他因为打死了人,被迫流落江湖,最终加入了梁山好汉的队伍。
他为人正直、忠诚,对梁山泊的首领宋江忠心耿耿,为梁山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李逵也有着一些缺点和不足之处。
他有时候过于冲动和鲁莽,缺乏理智和冷静的思考,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和牺牲。
同时,他的暴躁性格也经常让他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给梁山好汉的形象和声誉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总的来说,李逵是一个具有复杂性格和多重特点的人物形象。
他的形象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和不公,同时也展现出了他们的正义、勇敢和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
在文化传承上,李逵的形象和故事也是中国文学艺术中的重要遗产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
水浒传李逵形象分析水浒传李逵形象分析水浒传李逵形象分析 [篇1]一、野蛮背后的可爱众所周知,李逵在《水浒传》中是个最为野蛮粗鲁的角色,由于他只知杀人,不问好坏的性格,只要在江湖上提起他的名字,神鬼也怕。
但我却认为,他的野蛮背后有着无比大的可爱。
和其他107将不同,李逵上梁山,成为梁林好汉,并不是出于对革命事业的忠诚,革命思想的彻底,而仅仅是为了两个字“快活”。
可以毫不牵强地说,李逵的行事,主要遵循的就是快乐原则,黑旋风最常挂在嘴边的词,就是“快活”!他生割了黄文炳后称“吃我割得快活”,他屠了扈三娘一家后道“吃我杀得快活”,杀人不是为了复仇,不是出于战阵厮杀的需要,而竟仅仅是为了快活!此外,李逵回家接老母时遇到回家的哥哥李达,就劝李达“同上山去快活”。
就连黑旋风那最被一些人称道的一番话,即李逵初上梁山时叫嚷的“放着我们有许多军马,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做了大皇帝,宋江哥哥做了小皇帝,杀去东京,夺了鸟位”,这一番话,也远不是出于什么彻底革命的高尚动机,因为就在“夺了鸟位”句后还有最关键的一句:“在那里快活,却不好?” 说来说去,所有的目的就在于此,杀去东京,夺了鸟位,不是为了等贵贱均贫富,不是为了打土豪分田地,而是为了喝更大碗儿的酒,吃更大块儿的肉,这才是李逵的心思所在,什么坚决的农民思想根本谈不上。
总之,李逵行事几乎全凭“快活”二字,少理性,无算计,率性而为,因此他的举动有近于童趣的天真烂漫的一面,所以说他可爱也不无道理。
二、忠诚背后的依恋也许你会认为李逵能至死不渝地追随宋江,不顾一切地替他卖命帮他打江山,是出于他对宋江那种格外的、特殊的忠心。
但我觉得与其说是忠诚,还不如说是种依恋。
因为对于李逵来说他同样需要一个价值的标尺,一个能确认他存在意义的精神之父。
你一定记得当他仰慕已久的宋江出现在他面前的那一刻,他是何等的狂喜,兴奋。
而宋江也是又送银子,又带李逵喝酒,对他那鲁莽的行事一味微笑着任从,你说需要银子还债,便给你银子还债,你说小盏吃酒不过瘾,便吩咐酒保专给你换大碗,看你吃鱼吃不饱,又专为你要了两斤肉,临别还送了五十两一锭大银。
《水浒传》中李逵人物形象赏析
李逵是《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是一个英勇善战的英雄角色,深受读者的喜爱。
首先,李逵是一个勇猛无敌的斗士。
他身材魁梧,力大无穷,擅长武艺,特别擅长使刀。
无论是面对敌人的进攻还是保护自己的同伴,他都展现出了非凡的战斗能力。
他的勇敢和无畏精神令人敬佩,使他成为了梁山英雄中的领军人物之一。
其次,李逵有着坚定的正义感和豪爽的性格。
虽然他在江湖上行侠仗义,但他从不背离自己心中的价值观。
他善良而正直,对待朋友忠诚,对待敌人狠辣果断。
他与梁山好汉一道,为苍生正义而战,被读者称为“豪杰中之豪杰”。
最后,李逵的形象也呈现出复杂的一面。
虽然他是一个具有英雄气概的角色,但他也有着自己的弱点和矛盾之处。
他有时候性情暴躁,容易冲动,对待一些事情不能冷静思考。
但这些缺点并没有掩盖他的英勇和正义,反而使他更加真实和可亲。
总的来说,李逵是《水浒传》中一个具有多重特点的人物形象。
他的勇猛无敌、坚定的正义感和豪爽的性格使得他成为读者心目中
的英雄。
在这个古老的故事中,李逵的形象将继续为人们所铭记。
李逵李鬼引言在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李逵和李鬼都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传奇人物。
他们的故事不仅在明代小说《水浒传》中被广泛传颂,也成为了民间故事和曲艺作品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以《水浒传》为基础,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即李逵和李鬼,来探讨他们的形象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
一、李逵的形象及文化意义1. 李逵的传奇形象李逵是《水浒传》中的一位反英雄角色,他是土匪中的头目,以武力、机智和英勇而闻名。
他身高八尺,面黑如铁,眼中精光闪烁,手持钢刀威风凛凛。
李逵的传奇故事在《水浒传》中被生动地描述出来,令人印象深刻。
他不仅善于战斗和谋略,还展现出对义气的重视和对弱者的关怀,使得他在广大读者中受到喜爱。
2. 李逵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李逵的形象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他被视为一个对抗不公正社会的英雄。
他来自农民出身,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下,贫富差距悬殊,贫苦的农民往往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李逵的形象代表了这部分人群的利益维护者,他们拒绝被压迫,通过反抗来寻求公平和正义。
这种精神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其次,李逵也被视为一个充满人情味的人物。
他对于义气和情感的重视,以及对于弱者和受压迫人群的关心,使得他在民间文化中被塑造成一个勇猛无畏但又温情脉脉的形象。
这种李逵式的人物形象在中国文学、戏曲和电影中经常出现,通过反映社会现象和人性,触动着观众的内心。
二、李鬼的形象及文化意义1. 李鬼的传奇形象李鬼是《水浒传》中的一位神秘人物,他被描述为一个瘦弱而丑陋的人,眼中闪烁着不可捉摸的光芒。
他才疏学浅,但却拥有超乎常人的智慧和能力。
李鬼的身份和来历一直是个谜,他的出现总是让人感到隐藏着某种神秘的力量。
2. 李鬼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李鬼的形象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首先,他代表了社会中普通人的力量。
尽管李鬼没有豪杰们的英勇和武艺,但他凭借着自己的智谋和聪明才智,成功地在复杂的社会中生存和立足。
他的形象告诉人们,普通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克服困难和挑战,实现自己的价值。
水浒传中的英雄形象及其价值观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第一英雄传”。
小说以捕快宋江为主角,描绘了百余位英雄豪杰的生活和事迹。
这些英雄形象不仅个性鲜明,各具特色,而且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
本文将探讨水浒传中的英雄形象及其所传达的价值观。
1. 李逵:放荡不羁的豪杰李逵是水浒传中最具代表性的英雄之一,他是一个放荡不羁、轻财重义的豪杰形象。
他虽然为人豪爽直率,但内心却有一种执着的正义感。
他为朋友义不容辞,为正义而战。
李逵的形象凸显了中国人传统的侠义精神和对友情的珍视。
2. 林冲:忠诚正直的英雄林冲是勇猛果敢、忠诚正直的英雄形象。
他在水浒传中被称为“豹子头”,以其勇猛善战的形象而闻名。
林冲的忠诚和正直体现了中国传统价值观中对忠诚和诚实的重视。
他始终站在正义的一方,不畏强权,为民除害,表达了中国人崇尚正义和公正的价值观。
3. 关胜:仁爱与智慧并重关胜是水浒传中一个兼具仁爱和智慧的英雄形象。
他是智囊团中的重要人物,以聪明才智和高度的智慧而受人尊敬。
他对兄弟们的仁爱和关怀也是有口皆碑。
关胜的形象凸显了中国传统价值观中对智慧和仁爱的推崇和追求。
4. 鲁智深:义薄云天的罗汉鲁智深是水浒传中的一位具有佛教色彩的英雄形象。
他是一个修行有果的武僧,以其武艺高强和义薄云天的精神而被赞誉。
鲁智深体现了中国传统价值观中对于宽容、慈悲和修心养性的追求。
5. 公孙胜:正直勇敢的少年英雄公孙胜是水浒传中一个勇敢正直的少年英雄。
尽管他年幼,但他敢于与权贵斗争,英勇无畏。
公孙胜的形象展示了中国传统价值观中对正直和勇敢的推崇。
他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命运,向人们传达了“天道酬勤”的价值理念。
水浒传中的这些英雄形象塑造了一幅热血沸腾、充满传奇色彩的画卷。
他们各自展示的品质和精神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如侠义精神、忠诚、正直、仁爱、智慧等。
通过他们的事迹和形象,水浒传向读者传递了崇尚正义、讲究人伦关系和勇往直前的价值观。
简析《水浒传》中李逵的形象及其悲剧性
初次与李逵相识,是在《水浒传》的第三十八回,他虽只是个不起眼的小牢子,但却拥有殊于一般人的外貌:黑熊般的一身粗肉,铁牛似的遍体顽皮。
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
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天蓬恶杀下云梯。
单此一点,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逵不像宋江,没有统领众将的气魄与智慧;不像燕青,生来就是一脸清秀聪慧;更不像林冲,骨子里便透着沉着稳重的气息。
他鲁莽、不知礼数,但却仗义、粗豪爽直;他嗜酒成性、错杀无辜,但狂放不羁、敢作敢当……
通读《水浒传》,李逵的形象总是在喜剧与悲剧之间游离,喜剧角色的他总是在情势危急中给人以放松,但这能说明他就是个喜剧人物吗?恰恰相反,他只是一个具有喜剧性格的悲剧人物而已,他的悲情性时时触动着我的同情神经。
他虽憨厚耿直,对宋江这位哥哥忠心不二,但这其中透露出的却是他头脑简单、撒泼无礼、粗鲁蛮干的落后面,他对于宋江的忠只是一种愚忠,而恰巧就是他这些落后面与愚忠指引他一步步走向死亡。
所以,我们是不能单凭他时时给我们带来的笑料就断定他的喜剧性。
对于李逵的出生,我们只能从书里戴宗口中得知一些:戴宗身边的小牢子,姓李,名逵,祖贯是沂州沂水县百丈村人氏(据考证为今山东临沂地区沂水县百丈村)。
本身是一个异名,唤做黑旋风李逵,他乡中都叫做李铁牛。
李逵家中有一老母,但眼睛却看不见,上面还
有一位长兄,唤作李达,但由于家徒四壁,为养家糊口,哥哥不得不“在人家做长工,止博得些饭食吃,养娘全不济事”,也是由于生活所迫,李逵很早就出外闯荡,这也不得不让人联想起他当时生活的年代----北宋末年。
这本是个积贫积弱的年代,而当政皇帝的昏庸无道与奸佞朝臣的贪污腐败更是加重了百姓的贫困,致使民不聊生、社会千疮百孔、贪官污吏横行于光天化日,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也反映出李逵等一百单八将被逼上梁上之举的无奈与心酸。
而与他人不同的是,李逵是出生在社会的最底层,是《水浒传》中最具代表性的农民形象,即典型的农民阶级,而其他人大多是在社会上有一官半职的,比如林冲,他可是当时威风凛凛的八十万禁军教头,而李逵却只是个“因为打死了人,逃走出来,虽遇赦宥,流落在此江州,不曾还乡”无处安身,又由于“能使两把板斧,及会拳棍”所以“见今在此牢里勾当”的小牢子,根本算不上什么官。
李逵所使用的兵器是两把板斧,这不禁让人想到以砍柴为生的樵夫,李逵打起仗来根本无章法可循,而且尽使蛮力,一斧便将人砍翻,如庄稼汉子打架,常常是打急眼了,就甩了衣服,赤膊上阵,而这恰能反映出他身上纯直的农民本性。
正如恩格斯所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而李逵就符合了这一点,而作者又将李逵赋予了多重性的复杂的性格,这就使整个人物变得丰满生动,读来总觉人物跃然纸上,使人时而嬉笑时而怒骂。
对于李逵,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对家中老母的孝心。
初上梁山几日,李逵见宋江接其老父上山,晁盖又去探望其老母,不由心中酸楚,在梁山席散后“放声大哭起来”,宋江问起,哭道“干鸟气么!这个也去
取爷,那个也去望娘,偏铁牛是土掘坑里钻出来的”“我只有一个老娘在家里。
我的哥哥额,又在别人家里做长工如何养得我娘快乐?我要去取他来这里快乐几时也好。
”读到此,也让人大为感动,这个错杀无数无辜的傻乎乎的黑汉子竟也有如此细腻的一面,可爱矣,可敬矣。
而在李逵下山接娘途中遇李鬼一事里,我们也完全能够体会到李逵的至孝之心。
李逵见李鬼假冒自己打劫,败坏了自己的名声,本已“劈手夺过一把斧来”要砍,但一听那李鬼也有一九十老母要赡养,迫不得已才干此勾当,这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君”便动了恻隐之心,不但没有杀死李鬼,而且“取出一锭银子,把与李鬼”要他“自回家改业”去。
将之与宋江相比,李逵虽及不上宋江仗义疏财等各种“优秀品德”中的任意一点,但宋江却因自己与晁盖的通信落入妻子手中而失手杀害了妻子。
所谓一日夫妻百日恩,即便是小妾,那也是妻子,也是自己的亲人,如何才能将自己的亲人狠心杀害呢?恐怕这世界上也只有那极少数的嗜杀者才能道得出此中的缘由吧!就此点来说,宋江与李逵就相差甚远了。
在社会交往中,李逵也有一套自己的做人原则。
比如他面对世间善恶,从来都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正如歌中所唱“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比如李逵与燕青二人从东京回梁山途中,夜里借宿张太公庄里,得知其女被“梁山头领宋江”夺去,当即怒火中烧,速速回了梁山找那个“口是心非,不是好人”的宋哥哥要人。
来到忠义堂上,他“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
袁无涯刻本中也有如此评价:昔日江州冒
血刃、劫法场,出万死一生,虽粉骨碎身亦不顾;今日俨然寨主,威灵煊赫,竟以双斧相向,李逵人品超绝。
可见李逵做人的原则性之强,就是自己敬重的宋江哥哥也要与他人公平对待。
李逵就是这样的人,只要路遇不平,不管认识不认识,他总是头一个冲上前去。
这种难能可贵的精神也是我们当今社会值得学习并大力发扬的。
还有一方面要说的是他耿直可爱的一面。
前文说到,李逵是《水浒传》中典型的农民阶级形象,而农民的形象便就是李逵这个样子的:有话直说,敢作敢当,有错必改。
也是在张太公女儿被虏一事中,李逵与宋江在忠义堂上对质,李逵不顾宋哥哥颜面,当着众兄弟的面直说“我闲常把你做好汉,你原来却是畜生!你做得这等好事!”“我当初敬你是个不贪色欲的好汉,你原来是酒色之徒:杀了阎婆惜,便是小样;去东京养李师师,便是大样。
你不要赖,早早把女儿送还老刘,倒有个商量。
你若不把女儿还他时,我早做早杀了你,晚做晚杀了你。
”而在张太公与宋江当面对质后得知,其女“都是吃假名托姓的骗将去了”的真相后,听从了燕青的意见,脱得赤条条,背了一把荆仗跪与忠义堂前与宋江承认错误。
可见,李逵确实是个真性情的汉子,虽无章法,不识大礼,但他敢作敢当,知错能改的优点也是值得一提的。
而在在这一百单八将中,各个都可谓是英雄豪杰,他们各有所长,但惟独这个排名第一位的头领宋江着实让人不服气。
在许多名家点评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对“宋江+李逵”这样的典型搭配评价的身影,而这种搭配恰巧也是众多作家写作中常常采用的写法。
曾经看到过一篇论文,作者在其中提到了一点,“李逵一生最大的劫数就是遇见宋
江”,虽说这种说法是有点偏激,但不得不说这位作者的观点真是一针见血。
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宋江确实是葬送了梁山百位好汉的罪魁祸首,在这些人当中,李逵又是死的最“窝囊”、最“可悲”的,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在宋江喝了毒酒临死之时,第一个想起的确实是李逵,那么多兄弟为何第一个想起了又蛮又蠢的李逵呢?的确,想到李逵是因为他怕在他死后李逵得知死因会把他等“一世清名忠义之事坏了”,遂连夜派人去润州唤取李逵,却只说有事要议。
在李逵到来后,得知毒酒之事,也知道自己也已经喝了毒酒,却没有做出任何过激的反应,只是垂泪道:“罢,罢,罢!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的一个小鬼!”言讫泪下。
为什么李逵会如此平静?这着实是不符合他的性格啊。
做出如此反应,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第一,李逵是个头脑简单,只认死理的人。
这种性格的他,对于宋哥哥的关照,肯定是万分感激的,在他身处窘迫时,宋江能够慷慨解囊,这对李逵来说绝对是个心灵触动,所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第二,李逵是个对兄弟绝对仗义的人。
一直以来,无论是兄弟有难还是路见不平,第一个冲上前去拔刀相助的永远都是李逵,而现今,头领宋哥哥被奸人陷害喝了毒酒,况且宋江又召他来也与他喝了毒酒,做兄弟的怎么能够不陪着哥哥走这段黄泉路呢;第三,李逵虽杀人不眨眼,无所畏惧,但对于权势,依然是有所畏惧的。
李逵乃一介草民,虽有巨人一般的力气,也敌不过这个手无寸铁的宋江,宋江最初为郓城县押司,上梁山后,晁盖死后当上梁山头领,而在接受招安后,在朝廷又屡屡立下汗马功劳。
而对于头领的指示,作为平民的李逵又怎敢不听呢?
对于李逵的死,大多数读者都是为他惋惜的,也有又爱又恨的情感掺杂于中。
虽然再没有机会和好汉们重上梁山共过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想反就反的痛快日子,但总的来说,故事的结局也是随了李逵之愿的,即生死服侍宋哥哥,做其部下的小鬼。
所以,我们也没必要为其哀叹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路虽相同,但留下的脚印却是千差万别的,而李逵同样也选择了那条自己的路,然后自己走下去,或喜或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