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工作量评估表
- 格式:xls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1
说明请填写本模板中黄色高亮部分进行项目报价,如此表不适用,请联系采购管理相关人员。
如某些需填写
项目不适用,请留空或填写“不适用”。
阶段工作量分布
目大的工作阶段工作量权重需要遵照下列比例,权重偏差严格控制在10%之内。
角色工作量权重及人天单价
在整个项目中的工作量权重需要遵照下列比例,权重偏差严格控制在10%之内。
2.请在下表中填写项目角色对应的人天单价,如需要,请增加/删改相关角色信息并在报价书相应位置增加/删改角色名称。
大小估算 - FP简单个数一般个数复杂个数简单系数一般系数复杂系数外部输入(EI)100346外部输出(EO)010457外部查询(EQ)000346内部逻辑文件(ILF)01071015外部接口文件(EIF)00105710未调整FP个数(UFP)315100未调整FP合计:118UFP:未调整的功能点影响因数:分数 (0-5)理由分数: Data Communications(数据通信)00 = 无影响Distributed Functions(分布式数据处理)31 = 一般影响Performance(系统响应速度及处理能力)32 = 中等影响Heavily Used(大量使用)33 = 平均影响Transaction Rate(事务比率)34 = 重大影响Online Data Entry(在线数据输入)35 = 严重影响End-user Efficiency(用户友好度)3 Online Update(在线升级)0 通常请使用这里的缺省值,红色部分为重点考虑因数!Complex Processing(复杂处理)3 Reusability(复用性)3 Installation Ease(易安装性)3Operational Ease(易运行性)3 Multiple Sites(多站点支持)0 Facilitate Change(易改变性)3总分:33TDI:总的影响程度调整的FP合计:116根据公式计算:VAF = (TDI*0.01)+0.65 FP=UFP*VAFTDI:总的影响程度UFP:未调整的功能点VAF:价值调整因素FP转换成SLOC编程语言JavaSLOC/FP55(从 Capers Jones table 中找到合适的值)Total SLOC:6360软件风险:注释/前提条件:注意:1. 如果你可以用历史数据,我们建议你使用它。
例如,当你设定影响因数时,你可以参考一些历史的项目。
工作量表格范本工作量表格范本(700字)工作量表格是一种用来记录和统计员工工作内容和工作量的工具,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和评估员工的工作情况。
下面是一个工作量表格的范本,该范本包含了以下几个部分:1. 员工信息:包括员工姓名、工号、职位等基本信息。
2. 时间段:记录每一项工作的具体起止时间。
3. 工作内容:记录每一项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4. 工作量:根据工作内容和要求,填写相应的工作量指标。
5. 完成情况:记录员工的工作完成情况,是否按时完成,是否达到要求。
6. 备注:用于记录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下面是一个具体的工作量表格范本:员工信息:员工姓名:张三工号:123456职位:销售代表时间段工作内容工作量完成情况备注8:00-8:30 电话销售 15个完成无8:30-10:00 客户拜访 2家完成无10:00-10:30 产品演示 1次完成无10:30-11:00 销售报告撰写 1份完成无11:00-12:00 客户需求分析 1份延迟客户未能准时提供资料12:00-13:30 午餐休息无无13:30-15:00 电话销售 12个完成无15:00-17:00 销售培训 2小时完成无17:00-17:30 销售总结写作 1份完成无以上为张三销售代表的一天的工作量表格范本。
通过使用工作量表格,企业可以清晰地了解员工在每个时间段的具体工作内容和工作量,并能对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
同时,员工在填写工作量表格时也会更加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和要求,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当然,这只是一个工作量表格的简单范本,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调整和修改。
例如,可以添加更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量指标,或者增加其他需要记录的信息。
重要的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和使用工作量表格,以便更好地管理员工的工作。
工作量统计表工作量统计表是一种记录和统计工作量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清晰地了解到每个人在工作中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从而更好地进行工作安排和资源调配。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用到工作量统计表来进行工作量的分析和评估,以便更好地掌握工作的进展和效率。
首先,工作量统计表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工作项目、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人员等。
在填写工作量统计表时,我们需要将工作项目进行详细的列举,包括每个工作项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以及所需的工作时间和人员。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到每个工作项目的具体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工作安排和协调。
其次,工作量统计表还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工作量的统计和分析。
通过对工作量统计表的汇总和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每个人在工作中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以及每个工作项目的完成情况和效率。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和瓶颈,以便及时调整工作计划和资源配置,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另外,工作量统计表还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工作量的评估和考核。
通过对工作量统计表的分析和比对,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每个人在工作中的表现和贡献,以及每个工作项目的完成情况和质量。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客观地进行工作量的评估和考核,以便更好地激励和奖励优秀的员工,同时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
最后,工作量统计表还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工作量的预测和规划。
通过对工作量统计表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比对,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每个工作项目的完成情况和效率,以便更准确地进行工作量的预测和规划。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工作的进展和趋势,以便更好地进行工作安排和资源调配。
综上所述,工作量统计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作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到每个人在工作中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以及每个工作项目的完成情况和效率。
通过对工作量统计表的记录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工作安排和协调,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该重视工作量统计表的使用,以便更好地进行工作管理和控制。
工作量分析一表搞定工作饱和度评估一、效率为本评估员工工作饱和度的方式其实很多。
但是,在评估之前,有一个问题必须考虑,就是工作效率的问题。
不要笼统的把工作效率当做一个“常值”,每个公司对效率的理解存在着本质的差异。
也就是对8小时工作所包含的内容分量有多重,看法不一。
即便是在一个公司内部,这种理解也存在差异,所以在做工作饱和度评估之前,一定要弄清楚这一点。
二、工作量分析我们常用的工作量分析,是把一个岗位的工作尽可能拆分到最小单元,每一个工作事项,或者一个动作,拆分到最小“0.5H”,以此为单位来累计一天的工作量。
比如下表。
这个表的制作有几点需要关注:1、制作的前提,是岗位内容明确。
一个岗位究竟要做哪些事,是很明确的。
只有属于这个岗位的内容,才需要做拆分与罗列。
做这件事有两个好处:①能让这个岗位上的人,明确知道自己在每个工作类型上,要做哪些动作。
②能让工作有衔接的其他人员知道,在哪些环节上可以合作。
2、时长一定是小时。
有些工作的周期很长,或者有临时事项,亟需解决,就需要突击开展。
这样的情况并不好做时间评估。
那要怎么做呢?依然遵循分解原则。
比如校园招聘方案,肯定不是一两天能完成的,但它一定有个时限。
比如一周。
那一周平均下来,一天会有多少个小时投入在这个事项里,就写几个小时。
这种评估虽然主观,但拆解后的数值是否符合实际,是能够看出来的。
这就是最开始说到的效率问题。
本身工作评估,就不是很客观的一件事。
效率高和效率低的差异,可能非常大,不结合实际,就是空口胡说。
3、频率跟工作实际挂钩拆解下来的工作时长,累加起来肯定超过8小时,如何评估一天的工作量,需要和频率挂钩。
原则是优先算每天,当每天的工作时长达到6个小时,其实就已经足够了。
因为还有额外的活动时间,可以用来对付每周、每月的工作内容。
实际上,满打满算的8小时,根本不可能。
别说一个人的精力不允许了,员工实际上也不会这么干。
另外,之所以计算工作量,主要是针对那些工作不饱和,同时还喜欢找借口的员工。
项⽬管理中,⼏种⼯作量评估⽅法在测试项⽬管理中或编写测试计划时,经常需要对某个测试⼯作进⾏⼯作量的预算,很多时候都是凭个⼈的⼯作经验进⾏估算的,如能结合⼀些常规的估算⽅法,有助于估算的精确度。
以下是⽹上找到的⼀些常规的估算测试⼯作量的⽅法: 1、 Ad-hoc⽅法 这种⽅法下的测试⼯作量不基于任何确定的期限。
⼯作⼀直继续直到达到⼀些由管理或市场⼈员预先定下的时间表。
或者,⼀直到⽤完了预算的经费。
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于⾮常不成熟的组织,并且时常有100%的错误差数。
2、开发时间的百分⽐法Percentage of development time。
这个⽅法的基本前提是测试⼯作量依赖于开发时间/开发⼯作量。
⾸先,开发⼯作量使⽤例如LOC或FP⽅法被估算出来,然后使⽤⼀些探索性的⽅法来限制测试的⼯作量。
这种⽅法变化⽐较⼤⽽且通常基于以前的经验。
通常预留项⽬的总花费时间的35%给测试。
? 5-7%给组件和集成测试? 18-20%给系统测试? 10%给接收测试(或回归测试等) 3、类⽐法(经验值法或历史数据法) 根据以前或相似项⽬(主要在项⽬性质,领域,规模上有相似)所积累的经验或历史数据来估算⼯作量。
类⽐法估计结果的精确度取决于历史项⽬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度,因此,⽤好类⽐法的前提条件之⼀是组织建⽴起较好的项⽬后评价与分析机制,对历史项⽬的数据分析是可信赖的。
需要收集以下相关的历史数据:?在设计和实现阶段花费的时间?测试⼯作的规模,例如⽤户需求的数量,页⾯数,功能点?数据样式,例如实体,字段的数量?屏幕或字段数量?测试对象的规模,例如KLOC 4、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估算法 将项⽬或产品分解为具体的⼯作,然后分别对各个⼯作进⾏时间估算,最终求和得出项⽬或产品的测试⼯作量/时间。
5、Delphi法 Delphi法是最流⾏的专家评估技术,在没有历史数据的情况下,这种⽅式可以减轻估算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