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1、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亦称经济法的主体,是指在经济管理和协调过程中依法独立享受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享有经济权利的当事人称为权利主体,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称为义务主体。是经济法律关系的第一要素。理解经济法主体的概念时,把握以下几点:

(1)、经济法主体能够以自己名义独立地参加经济法律关系。

(2)、经济法主体是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的担当者。

(3)、经济法主体能够独立地承担经济法律责任。

2、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资格

经济法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的主体资格。主体资格是指当事人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享受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资格或能力。只有具有经济法主体资格的当事人,才能参与经济法律关系,享受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

经济法对经济法主体资格的认可,一般采用法律规定一定条件或规定一定程序成立的方式予以确认。未取得经济法主体资格的组织不能参与经济法律关系,不能从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不受法律保护。

3、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范围

(1)、经济管理主体:主要是指国家经济管理机关。

(2)、经济活动主体:这类主体主要有,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体工商户和公民个人。

此外,经济组织的内部机构在一定条件下也是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国家机关和国家作为整体除作为经济管理的主体外,在一定条件下也是经济活动关系的主体。

(二)、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是经济法律关系的核心。

1、权利

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在法定范围内依照自己的利益需要,根据自己的意志实施一定的经济行为。(2)、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有权依法要求负有义务的人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以实现自己的利益。(3)、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在其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或不能实现时,有权依法请求国家有关机关给予强制力保护。

可分为原生权利和取得权利。原生权利,是指经济权利主体依照经济法律、法规、命令等直接取得的、不必依赖特定义务主体的行为即可行使和实现的权利。又称为"经济职权"。取得权利是指要参加经济法律关系才能获得的权利。权利的本质在于满足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经济利益,经济利益是权利的实质和核心内容。

2、义务

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义务主体必须作出或者不作出一定行为。

(2)、义务主体实施的义务行为是在法定的范围内进行的。

(3)、义务主体不依法履行义务,就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制裁。

经济义务可分为法定义务、约定义务。

(三)、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可概括为三大类:

(1)物,亦称有体物。注意:不能为人所控制或支配的物,或可为人们控制和支配,但无一定经济价值的物,都不能作为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2)经济行为。包括经济组织管理行为、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和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

(3)智力成果。如商标、专利发明、设计等等。

案例:2004年1月15日,原告虞某、孙某与被告徐某合伙经营一砂石经营部,并签订了一份协议书,约定:该砂石经营部为两原告与被告三人共同所有,共同经营管理,并对三人的投资额进行确定,三人按股份比例分配利润及分担亏损;一方未经同意,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退伙,如强行擅自退伙的,只按实际的出资额退还,不按实有财产退还。2005年1月19日,经营部停止经营。在合伙期间,原、被告未分配过利润,也未进行合伙清算。2006年4月3日,两原告基于合同关系起诉至法院,要求解除与被告签订的协议书,并要求被告返还投资款和赔偿损失。庭审中,双方对原、被告之间属个人合伙关系均没有异议。

争议:

本案在审理过程中,对于原、被告之间签订的合伙协议能否适用合同法的规定予以解除,形成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原告可以适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与被告签订的合伙协议。理由是:合同法上的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本案协议的主体即原、被告关系是平等的,协议内容是对原、被告的合伙经营事宜进行规定,故符合合同法的调整范围。原告要求解除协议,只要符合合同法规定的合同解除的条件,即可适用合同法予以解除。

另一种观点认为:原告不能适用合同法规定,解除与被告签订的合伙协议。合同法第2条第2款规定:“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规定。”合伙协议不仅具有一般合同的基本属性,而且是基于一定的身份关系而签订的。而且民法通则对合伙已有专门规定。故不应再适用合同法规定解除合伙协议。

评析:

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理由主要有:

首先,合伙协议属于特殊的合同。合伙协议体现了当事人自由处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的意思自治原则,具有合同的一般属性。但合伙协议又是一种特殊的合同,其特殊性表现在:一是合伙协议具有部分身份特征。合伙人共同经营、共同劳动,关系极为紧密且风险较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当事人对与之形成合伙关系的人选择较为慎重,不仅要考虑对方的财产、能力等,而且对对方的人品也有较高的要求。如合伙人对其他人入伙一般要求协商一致,合伙人对合伙财产形成一种共有关系,由合伙人统一管理和使用。因此,合伙人签订的合伙协议也具有部分身份特征。二是在对外关系上,合伙人是作为一个整体对外发生合同等业务关系。不管合伙人内部对利润分配、风险分担如何约定,但对于合伙债务合伙人对外均要依法承担连带责任,合伙人不能约定规避。这一点与一般合同关系严格区别。合同法第2 条第2款规定:“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规定。”

其中“等”字笔者认为也包括了合伙协议。

其次,按照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法律适用原则,应适用民法通则而不能适用合同法规定。本案原、被告是个人合伙关系,双方签订的合伙协议属于个人合伙的法律范畴。合伙协议作为一种合同,可适用合同法规定。但如上所述,合伙协议又是一种特殊的合同,对此民法通则作为专节规定。因此,对于个人合伙签订的合伙协议,在法律适用上,合同法与民法通则是普通法与特别法的关系,根据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法律适用的原则,应适用特别法的规定。因此,本案在适用上应适用民法通则而不是合同法。

最后,本案不存在请求权竞合的问题。请求权竞合的前提是同一个案件事实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的法律关系,当事人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法律关系并基于该种法律关系主张权利。原告认为本案既是一种合同关系,同时也是一种合伙关系。如果基于合伙关系选择退伙,由于经营亏损,势必血本无归,还是承担合伙债务的风险,而选择合同关系主张权利,只要符合合同法规定的解除条件,协议解除了,双方因此返还财产,有损失的还要赔偿损失。本案作为个人合伙的法律关系双方都认可,合伙协议是构成个人合伙的一个必要要件,它不能抛开合伙这一大的前提独立存在,犹如结婚协议不能离开婚姻关系这一法律关系而独立适用合同法一样。故本案只存在个人合伙关系而不存在合同法关系,原告不得任意肢解合伙关系,随意选择适用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