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5.38 MB
- 文档页数:90
一. 问答题1.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第三章 P76)根的初生结构:初生分生组织( 1、厚表皮:表皮。
2、厚基本组织:皮层。
3、厚形成层:维管柱(中柱)有顶端分生组织分裂产生的细胞经生长分化形成的构造叫初生构造。
(1)表皮:位于根面,排列紧密。
从纵切看,长株形,横切看长方形壁薄,有的形成根毛,扩大了吸收面积。
(吸收组织)(2)皮层:位于表皮以内,维管柱以外的薄壁细胞,占比例较大。
外皮层:一层或几层,排列紧密,无间隙。
但根毛枯死后,表皮细胞被破坏,外表皮层细胞株质化增厚,保护。
薄壁细胞:排列疏松,贮藏,通道。
内皮层:最内一层排列整齐的形状较小的细胞常发生木质化,木质化增厚——凯氏带。
(内外切向壁,左右侧向壁,上下横壁。
)(3)维管柱(中柱)(4)中柱鞘:一层或几层薄细胞,使侧根,不定芽,形成层,木栓,形成层木栓性发生处。
初生木质部:位于中尖,呈辐射状分布。
(后生木质部:导管孔径小。
后生木质部:导管孔径大。
)初生韧皮部 :位于初生木质部辐射尖之间。
薄壁细胞:初生韧皮部和 [初生木质部之间,或可数双子叶植物根的中心也有薄壁细胞。
功能:产生侧根,不定芽 ;侧面分生组织;输导(纵向)2.禾本科植物根的初生结构(第三章 p77)在基本组成方面与双子叶植物类似,也分为表皮、皮层和中柱三部分。
(1)表皮(2)皮层靠近表皮的几层细胞较小,排列紧密,称为外皮层。
内皮层细胞大多五面加厚。
通道细胞:单子叶禾本科植物根的内皮层,对着初生木质部的内皮层细胞常停留在具有凯氏带阶段,保持薄壁状态,称通道细胞。
(3)中柱中柱鞘在根的发育后期常部分或全部木化,维管柱为多原型。
3.双子叶根的初生结构与禾本科根的初生结构比较(好像不是大题)(第三章 p77)比较: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内皮层具凯氏带五面细胞壁增厚次生生长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有薄壁细胞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无薄壁细胞能进行次生生长不能进行次生生长木质部辐射角少于 6 个多原型( 6 个以上)4.维管形成层的发生活动结果(第三章 p83 )发生部位:主要部分由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的未分化的薄壁细胞转变而成,另一个小部分由正对原生木质部的中柱鞘细胞恢复分裂形成。
初中生物必过知识点:植物根系根的结构根分为根尖结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三部分。
根尖是主根或侧根尖端,是根的最幼嫩、生命活动最旺盛的部分,也是根的生长、延长及吸收水分的主要部分。
根尖分成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伸长区的细胞来自分生区。
由根尖顶端分生组织经过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形成了根的成熟结构,这种生长过程为初生生长。
在初生生长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熟组织属初生组织,由它们构成根的结构,就是根的初生结构。
若从根尖成熟区作一横切面可观察到根的全部初生结构,从外至内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
有形成层细胞分裂形成的结构与根尖、茎尖生长椎分生组织细胞分裂形成的初生结构相区别,称它们为次生结构。
一株植物全部根的总称。
胚胎的胚根形成的根是植物的主根。
后来当植物发育到一定阶段,中柱的中柱鞘活动产生侧根。
按其形态,可分为轴根系(Tap root system)和须根系(Fibrous root system)。
植物的生存环境,如土壤情况和水分分布,和气候状况,如湿度和温度,影响着根系的形态。
一般来说,轴根系的深入土壤的深度大于须根系。
一般木本植物的根深达10-12米。
而生活在沙漠地区的骆驼刺可深入地下20米,以吸收地下水。
单子叶植物,如禾本科的植物,其须根入土只有20-30厘米。
论伸展的直径,本科植物可达10-18米,超过其树冠直径。
禾本科植物只有40-60厘米。
木本科植物的根吸收面积可达400平方米。
导管的位置和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1、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上而下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当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一定方式进入根部的导管,然后植物就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把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2、而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根毛的分布位置和功能根毛的数量很多,集生于根尖的一定区域,主要位于根尖的成熟区,形成根毛区,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简述根的初生结构根的初生结构由根尖的顶端分生组织,经过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形成的根的成熟结构。
通过根尖的成熟区作一横切,可观察到根的全部初生结构。
从外到内可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
表皮根最外一层细胞,由原表皮发育而来。
细胞砖形,排列整齐,无胞间隙,壁较薄,一般无角质膜,部分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根毛,具有吸收作用,但无气孔。
皮层在表皮的里面,占根组织的相当大部分,由多层薄壁细胞组成。
来源于初生分生组织中的基本分生组织,细胞排列疏松,有明显的细胞间隙。
根据皮层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不同,又可将其分为:(1)外皮层,为紧靠表皮的1至多层细胞,排列紧密。
当根毛枯死后,表皮被破坏,外皮层细胞的壁可以增厚并栓质化,能代替原来的表皮成为根的保护层。
(2)内皮层,是皮层最里面的一层细胞,排列紧密而整齐,无胞间隙,结构比较特殊,其细胞的部分次生壁上常有栓质化和木质化的增厚,并呈带状,贴附环绕在这层细胞的径向壁和上下横壁之内,形成一圈完整的带状结构,特称凯氏带(Casparian strip)这一结构对根的吸收作用有重要的意义,具有加强控制根吸收的物质转移的作用。
(3)皮层中部,主要是薄壁组织,胞间隙明显,是根毛吸收水和无机盐后输送到维管柱的必经途径,也是根贮藏营养物质的场所,并有一定的通气作用。
维管柱根的中轴部分,过去称中柱,由初生分生组织中的原形成层发育而来。
结构比较复杂,但占有的面积比茎的维管柱小很多,它包括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有些植物根还具有髓。
(1)中柱鞘,紧接内皮层,由1~2层薄壁细胞组成,是中柱外围的、有潜在分生能力的组织,可由此产生侧根、不定根、不定芽,以及一部分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等。
(2)初生木质部,是根中具有输导水分和无机盐功能并兼有支持作用的复合组织。
在一般被子植物中由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和木纤维组成。
(3)初生韧皮部,是根中具有输导营养物质功能并兼有支持作用的复合组织。
五 植物的营养器官——根的形态结构及其发育一、实验原理根是植物的地下器官,具有固着支持、吸收、输导、合成及贮藏的功能。
根的最先端是根尖,由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组成。
根的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柱。
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相间排列,两者之间保留有未分化的原形成层。
由于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活动,形成根的次生结构。
根的次生结构包括周皮、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和初生木质部。
二、实验目的1 、通过对根尖的形态结构的观察,掌握根的基本形态和结构及其发育的特点。
2 、掌握侧根发育的特点与基本规律。
3 、掌握不同类群植物根系和根的结构特点,了解常见变态根。
三、实验用品1 .材料:蚕豆(油菜)、小麦(玉米、水稻)幼苗标本、洋葱(玉米)根尖纵切永久制片,毛莨(蚕豆)根成熟区横切永久制片、洋葱根横切永久制片、萝卜幼根横切永久制片、菟丝子寄生根纵切永久制片、萝卜、胡萝卜、白薯等。
2 .仪器设备:放大镜、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刀片、滤纸等。
四、方法和步骤1 .根系观察蚕豆和小麦、水稻的幼苗标本。
2 .根尖的外形与结构取玉米或洋葱根尖纵切永久制片,置于显微镜下,由根的最先端逐渐向上观察根尖的各区,注意各区细胞的物点。
3 .根的初生结构( 1 )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取毛莨或蚕豆根的成熟区横切片观察,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①表皮②皮层③维管柱 幼根的中央部分是维管柱,由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构成。
观察毛莨根横切永久制片与蚕豆根的区别。
特别注意内皮层细胞壁的加厚情况,其细胞壁为全面加厚。
内皮层中不加厚的细胞是通道细胞,根的物质交换通过内皮层的通道细胞进入维管柱。
( 2 )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取洋葱或苡仁根横切永久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由外向内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
其维管柱 由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组成。
中柱鞘为紧贴内皮层的一层薄壁细胞。
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相间排列,木质部脊数目较多,为多原型。
在生物学中,初生生长指的是植物或动物在最初的生长阶段,特指从种子、卵或胚胎开始的生长过程。
初生结构是指在这个生长过程中最早形成的组织或器官。
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直接关系到生物体的发育和形态特征。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的含义、过程以及其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1. 初生生长的定义初生生长是指植物或动物从种子、卵或胚胎开始的生长过程。
在植物中,初生生长主要指的是幼苗从种子中发芽,并开始根、茎和叶的生长。
在动物中,初生生长则是指从受精卵到胚胎形成的过程。
这一阶段的生长是生物生命中最基本、最关键的阶段,也决定了后续发育的方向和特征。
2. 初生结构的形成初生结构是在初生生长过程中最早形成的组织或器官。
在植物中,初生结构包括了种子、根、茎和叶等基本组织;在动物中,初生结构则包括了胚胎中最早形成的各种器官和组织。
这些初生结构在后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决定了生物体的整体结构和功能。
3. 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的重要性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是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阶段。
它们直接决定了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结构和功能。
通过对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的发育规律和形态变化,为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对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的深入研究也有助于揭示生物体内部的发育机制和规律,对医学和生物工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意义。
4.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是生物学中极为重要的概念和阶段,它们直接关系到生物体的整体发育和形态特征。
对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我们解开生物发育的奥秘,为农业、医学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会继续关注和深入研究这一领域,为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关系到生物个体的发育过程和形态特征。
根的初生结构和初生生长根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初生结构和初生生长。
下面将详细讨论根的初生结构和初生生长的过程。
1.根毛:根毛是由根的外生生长区的细胞发育而来的,通常位于根尖附近。
根毛主要起到吸收水分和矿质营养的作用。
根毛具有扩大根的吸收面积的功能,可以增加与土壤颗粒的接触面积,提高水分和营养的吸收效率。
2.根冠:根冠是由根的初生结构发育而成的。
它是根的上部可见的部分,通常呈锥形,和茎梗相连。
根冠的表面通常有一层细弱的保护层,称为根冠皮。
根冠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支撑和固定植物体的作用。
3.根冠下区:根冠下区位于根冠和根的初生生长区之间。
在这一区域,根的细胞已经开始分化,并形成了不同的外形、结构和功能的细胞类型。
在根冠下区发生的细胞分化和组织发达,为植物根的功能提供支持。
根的初生生长:根的初生生长是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来实现的。
1.细胞分裂:在根尖的细胞分裂区,细胞会不断地进行有丝分裂产生新的细胞。
这些新细胞会不断地向外延伸,同时旧细胞也会向后移动,形成根的初生生长。
细胞分裂主要发生在根尖的增长锥区,这个区域主要由活跃的形成细胞组成。
2.细胞伸长:在根尖的细胞分裂区产生的新细胞会向外伸展,从而使根尖不断延长。
细胞伸长是通过细胞内压力的增加和胶原物质的逐渐软化来实现的。
细胞的伸长主要发生在根的生长锥的后部,这个区域主要由伸长区细胞组成。
在初生生长过程中,根的细胞会逐渐分化成不同的细胞类型和组织。
这些细胞和组织会形成不同的根结构,如导管细胞、树皮组织和维管束等。
这些根结构的形成和发育直接影响到根的吸收水分和营养的能力,也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总结起来,根的初生结构主要包括根毛、根冠和根冠下区。
根的初生生长是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来实现的。
根的初生结构和初生生长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的伸长生长与初生构造初生分生组织分裂、生长和分化的过程,称为初生生长。
经初生生长所形成的成熟组织称为初生组织。
由初生组织组成植物的构造称为初生构造。
根的初生构造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
(一)表皮:源于初生分生组织的原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薄,水和无机盐可以自由通过,表皮细胞的外壁向外伸长,形成根毛,扩大了根的吸收面积。
植物移栽时,常因根毛损伤而影响水分吸收,使植物由于失水而暂时萎蔫。
(二)皮层:位于表皮与维管柱之间,占初生构造大部分,由多层薄壁细胞组成。
有贮藏营养物质和通气的作用。
当根毛枯死,表皮细胞遭到破坏,外皮层细胞的胞壁栓化,代替表皮起保护结构。
内皮层的细胞侧壁(茎向壁)和上下的细胞壁(横向壁)有木化和栓化的带状增厚,称为凯氏带。
在横切面上、棉,其侧壁增厚的部分呈点状,叫凯氏点。
凯式带的这种结构,使由皮层进入中柱的水分和无机盐被凯式带阻隔,不能通过胞间隙、细胞壁或壁与质膜之间进入,而必须全部经过内皮层的质膜及原生质体系统才能进入中柱,不仅起到了控制作用,同时也减少水分和溶液的散失而保证其进入导管中。
许多单子叶植物和少数双子叶植物的胞壁五面(两个侧壁、上下壁、内壁)增厚,只有靠近皮层的外壁不增厚,所以横切面呈马蹄形。
这种细胞为死细胞,物质很难通过。
在正对中柱木质部的一些内皮层细胞仍保持薄壁状态,这种细胞为通道细胞。
皮层的水分和无机盐可通过通道细胞进入中柱木质部导管。
(三)维管柱:也称中柱,指皮层以内部分,由原形成层发育而来。
包括中柱鞘、维管束和髓。
1.中柱鞘:中柱在外层,紧靠内表皮,通常由一层薄壁细胞组成,也可多层。
有潜在分生能力,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侧根、不定芽、木栓形成层、形成层的一部分、乳汁管和树脂道。
2.维管束:维管束内,由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组成。
初生木质部呈辐射状,初生韧皮部则在两个初生木质部辐射角之间,中间有薄壁组织相隔,这种排列为根所特有。
有次生生长的植物,这种薄壁组织可转化为形成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