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20.68 KB
- 文档页数:2
浅析校园景观环境规划和设计校园建设中所创造的人工景观须与保留、改造的自然景观相呼应、协调,形成完整的大景观构架,即天人合一。
校园景观设计的出发点不应是繁复的人工堆砌,清新的空气比人工景观造型本身更有实用价值。
本文通过校园环境规划的目标以及校园环境规划原则简述校园景观环境规划和设计。
标签校园;环境规划目标;规划原则一、生态系统完善1、加强生态优势从整体上把握校园现状的生态优势,进行适当改造和引导后,形成一个功能合理、景观优美的新的生态构架,原有地形地貌尽可能保持,减少土方量;原有水系要有序引导疏通;原有植物,尤其是大树,尽可能保留并养护好,避免施工时的伤害。
绿化的比例须达到规范要求,方能强化原有校园生态所具有之优势。
2、创造人工与自然和谐的绿色校园在校园四周应尽可能以高大植物加以围合,以植物墙遮挡校园外喧哗的社会环境,以利于内外空间的划分,适当在校园入口处点缀爬藤月季、蔷薇等开花的攀爬植物和花灌木,以色彩强化校园重点部位。
坐在校园内部小游园座椅上晨读是学生的最爱,如果所看到的是广阔天空自然为最佳选择。
复习疲惫时凝望天空少顷是眼科专家一致推荐的舒目良方,广阔的天空对疏解疲劳的确有神奇的妙用。
小游园如坐落于高地或视野广阔之处为最佳,设计者在规划时需详细考察地形。
若地形受限,小游园前方有遮挡建筑,仅能“以遮回遮”,整齐的绿篱可收束散乱的心续,但绿篱至少距离座椅三米以上,以免产生压抑。
学生在自修疲惫时以凝望绿篱调节身心。
绿篱若过于密实,仍会产生压抑感,在修剪上齐中有透,虚实呼应最为上乘。
二、功能组织合理校园的功能分区一般分为:校前区、教学区、行政区、文体区、学生生活区、教职工生活区、生态林区、湖泊水体区、科研生产区、后勤区等。
其构成形式可分为全集中型、主集中型、分散型等。
校园的外部环境空间包括校前区、入口大门、功能各异的广场、庭园、人行道与车行道、山地、水面、绿地、运动场、展示场、试验场、露天剧场、屋顶平台、屋顶花园等等,其中广场、庭园、露天剧场、展示场等是流线中的“亮点”,吸引学生停留、驻足,并由点带线,引导整个流线。
项目委托单位:湖南文理学院项目承担单位:上海同济建设科技服务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刘滨谊博士教授博导项目组成员:刘滨谊博士教授博导姚雪艳讲师博士生张敏硕士生李文敏副教授王宏远沈霞陈静娴冯文李晓熠徐波目录说明书部分序言一.现状研究1.历史的积淀2.原朴的自然环境二.规划范围三.规划方法四.规划目标五.校园新区总体规划调整六.校园新区的景观总格局1.自然生态的“园心”2.强调整体空间秩序的景观轴3.因地制宜地设置块状开放活动空间4.步移景易的带形休闲空间七.植物景观1.指导思想2.设计原则3.空间绿化景观序列4.物种多样性景观5.绿化植物表八.其他景观要素图版部分一、总平面图二、广场位置图三、入口广场设计图纸系列(3)四、湖滨广场设计图纸系列(9)五、科学广场设计图纸系列(9)六、实验楼广场设计图纸系列(7)七、图书馆广场设计图纸系列(7)八、碉堡广场(2)九、景观单体与小品设计——岸边水榭(2)、膜结构亭、门卫室、采菱船、草坪灯、岸边休息椅、校园主路和入口处花坛、花钵、停车场十、种植设计图纸系列(21)十一、景观照明设计十二、环境卫生公共设施布局图十三、分期建设规划湖南文理学院校园新区景观环境详细规划设计说明序言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建设和校园规模的扩大,常德师范学院于2003年2月正式更名为湖南文理学院。
与之相应,校园新区的环境建设也成为展现和提升校园新气象的重要举措。
如何在保持校园原有的文化精髓的前提下,将艺术、高雅的人文景观与生态、清新的自然景观相融合,塑造出清新、宜人的现代化高校环境,是湖南文理学院校区环境详细规划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湖南文理学院的新区用地规模为64.8公顷,区位良好,北近常德火车站并与城头山相接,东滨柳叶湖及洞庭湖,南面有宽阔的沅江穿城而过,加之新校区内及紧邻新校区的天然优质湖泊——白马湖的存在,更使校园处于优美的山水环境之中,是常德市区一处有益于教学及生活的适宜地域。
为了合理利用场地原有的优良环境,并加以科学引导和有序建设,亟需对校园新区的景观环境设计加以整合,建立生态、高质、富有特色的校园新区景观空间发展框架,使生态、绿色、自然与现代、科技、人文相结合,创造建筑与自然共生、协调谦和的新时代校园形象。
校园环境景观的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进入高校接受教育。
校园环境成为学生考虑继续深造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营造一个优美、宜居、宜学的校园环境对高校的吸引力和声誉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此,我们针对某高校的校园环境进行了调研和评估。
二、调研内容及方法1. 调研内容本次调查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园林景观:包括校园内的绿化、花坛、草坪、树木等。
(2) 建筑景观:包括校园内的图书馆、教学楼、学生公寓、餐厅、教学辅助设施等。
(3) 环境卫生:包括校园内的垃圾桶、卫生间、道路清洁等。
(4) 交通安全:包括校园内的车道、车位、交通标志等。
2. 调研方法(1) 实地考察:在校园内全面巡视,对各个角落进行拍照记录。
(2) 问卷调查:向校园内的师生发放问卷,获得更广泛的反馈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及分析1. 园林景观调研结果显示,该校园林景观优美,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加上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景色,让人感到舒适、愉悦。
但是,也存在一些缺点:一些树木未得到良好的保养,出现了倒伏或缺枝等情况;有些地方人车混行,挤占了花坛和草坪,破坏了园林景观的整体协调性。
2. 建筑景观调研结果显示,该校大部分建筑物的设计与色彩搭配较为协调,体现了现代建筑的风格特点。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些教学楼的设计过于集中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部分学生宿舍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交通不太方便。
3. 环境卫生调研结果显示,该校环境卫生工作比较到位,垃圾桶及时清理、卫生间清洁卫生得到保障。
但个别地方依旧存在卫生问题,如校园西侧的沟渠存在一定的垃圾积累。
4. 交通安全调研结果显示,该校的交通安全问题还需注意,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停车、乱穿马路等危险行为,建议学校加强交通安全宣传和管理。
四、建议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增加绿化面积,完善园林景观,对于树木护理加强管理,避免老树倒伏等危险事件的发生。
2. 加强教学楼设计,包括建筑安全、空间配置和全局规划等方面的问题。
大学校园景观的整体设计校园景观中的外部空间设计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大学校园景观的整体设计,特别关注校园景观中的外部空间设计。
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优化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大学校园已不再是单纯的教育场所,而是集教育、生活、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空间。
因此,对校园景观的整体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满足教育功能的需求,还要兼顾师生的生活体验和心理需求。
外部空间作为校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直接关系到校园的整体风貌、生态环境以及师生的日常活动。
良好的外部空间设计能够提升校园的整体品质,增强校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对师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校园景观的整体设计出发,分析外部空间设计的原则、方法和实践案例,探讨如何通过合理的空间设计,打造出一个功能完善、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的大学校园。
本文还将关注外部空间设计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以及如何通过空间设计来传承和弘扬大学的特色和精神。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大学校园景观的整体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大学校园景观的整体设计原则大学校园景观的整体设计,应以创建具有教育意义、生态可持续、文化丰富、功能多样且美观宜人的校园环境为目标。
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功能性与实用性原则:校园景观的设计应满足师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需求,如提供足够的绿地、运动场所、休息区域等。
同时,景观设施的设计也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方便使用。
教育性原则: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大学校园景观应蕴含丰富的教育元素。
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探索性的景观,引导学生们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生态性原则:在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生态可持续性,采用环保材料和绿色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通过植被覆盖、雨水收集等手段,提高校园的生态质量,为师生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文化性原则:大学校园景观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应在设计中融入学校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特色。
学校校园景观规划方案一、校园景观规划的背景分析随着教育的发展,学校的校园景观规划变得越发重要。
学校校园景观规划方案旨在打造一个积极、舒适和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
本文将探讨校园景观规划方案的重要性,并提出几个关键的设计原则。
二、创建绿色环保的校园绿化是校园景观规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校应该重视种植各类植物,创造一个环保的校园环境。
不仅可以提供优美的视觉效果,绿色植物还能净化空气,并为师生提供休憩的场所。
三、校园景观的艺术性设计校园景观的艺术性设计旨在为师生创造一个美丽、舒适和激发灵感的学习环境。
设计师可以使用雕塑、壁画等艺术元素,营造出独特的校园氛围。
此外,色彩搭配、材质选择等方面也需要考虑,以增强校园的艺术感。
四、多样化的功能区划在校园景观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到不同功能区域的需求。
例如,设计一个专门的运动场地或阅览区域,提供师生进行体育锻炼和休闲阅读的地方。
这样,各种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学校校园将成为一个多元化的学习场所。
五、注重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学校校园景观规划方案必须注重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在设计中应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安全。
例如,设置合理的行车和步行通道,以及设立安全的围栏等。
此外,校园景观规划也应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例如合理利用雨水等。
六、创造社交互动空间学校应以社交互动为核心,为师生提供丰富的交流和学习的空间。
设计师可以创建休闲座椅、休息亭等,供师生在课间休息时聚集交流。
此外,可以设置户外活动场所,为课外活动和社团组织提供空间。
七、强调可访问性和无障碍设施尽管学校校园景观规划应注重美观,但也不能忽视可访问性和无障碍设施的设计。
学校应为行动不便的人士提供无障碍设施,例如坡道、扶手等。
这样,学校才能包容每一个人,并让每个人享受到学校提供的资源。
八、利用科技提升校园景观随着科技的进步,学校校园景观也可以利用科技手段进行提升。
例如,在校园种植太阳能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以供学校使用。
中小学校园环境的生态景观规划模式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小学校园环境对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重要。
而校园生态景观规划作为一种将自然与人工环境相结合的模式,已成为了中小学校园规划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生态景观规划的意义、现状以及规划模式的研究方面进行浅谈。
一、校园生态景观规划的意义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生态景观规划为主要目的的校园规划能够改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通过绿地、花坛等自然景观的设置,不仅可以美化校园环境,而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很大的帮助。
研究表明,绿色植物能够缓解学生的压力、焦虑、疲劳等不良情绪,并且有着诸多的健康功效。
2、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校园生态景观规划不仅能够美化校园环境,更重要的是带来环保教育方面的启示。
在规划校园生态景观时,不仅要考虑人们的需求,更要思考自然环境的保护。
通过绿地的设置、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等方式,让学生在欣赏校园美景的同时,自然地接受环保意识的培养。
3、提高校园文化品质校园生态景观规划有利于提高校园文化品质。
在绿化设计中,校园艺术园林、雕塑等文化元素的加入,不仅美化了校园环境,也能为学校的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学生们在这种文化氛围下学习、生活,也更容易得到全面的人文素质的塑造和提升。
二、现状分析目前,由于中小学规划建设的特殊性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一些学校在设计校园环境时,往往重工业化、灰色、单调,缺乏生态景观特色。
同时,也有一些学校虽然进行了规划设计,但生态景观在校园中的体现还较为薄弱。
这些现状的存在导致学生们在校园里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受到了限制,缺乏自然的元素,反而学习和生活受到了一定的压抑。
因此,以生态景观规划为主的中小学校园规划,应该大力发展,以改善校园环境,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水平。
三、规划模式研究本文从建筑、绿化、景观的无机结合,采用多种规划模式,旨在探讨中小学校园环境的生态景观规划。
1、生态园林模式生态园林模式是一种以生态为主要设计理念的校园规划模式。
校园景观环境规划和设计探析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学校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综合能力的功能应大于其传播知识的功能,其中校园环境对师生的影响尤为重要。
校园环境是一个功能复杂的综合体,不仅要为学习及学术活动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为塑造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一定的场所背景。
经校区西部,将实验区和教学区分隔开,水源为金坑岭水库(饮用水水源),其水质优良。
现状有水杉、松树、香樟等树种或孤植或片林式点缀其间。
总绿化面积约为7公顷。
(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浙江金华*****)2校园环境规划总体设计理念本方案以“传承人文,感受灵动”为规划设计理念,以生态环保意识为指导,力求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校园环境。
在规划设计中1 校园环境现状分析浦江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址位于浦江经济开发区的北面,月泉东路以北、上五里村以东,背靠浦江仙华山,西面为规划道路,交通十分便利。
新校区坐落在仙华山风景区,地域环境优美,总体地势为中间高,四周低,主要由坡地和溪流(黄龙溪)构成。
黄龙溪由北向南流收稿日期:2009-01-12结合浦江职业技术学校的两大特色专业――“艺术”和“机电”以及浦江自身的文化特色,突出学校依托“书画之乡”源远流长的文化特色,展现出浦江职业技术学校的艺术灵性、办学特色和精神面貌,力求为师生们创造出一个独具魅力的校园生活环境。
633 校园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为了体现“传承人文,感受灵动”的规划设计理念,突出浦江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特色和精神面貌,在环境设计方案中遵循以下设计原则:3.1生态性原则生态是环境景观设计永恒的主题。
充分尊重、保护和利用现有的校园自然景观资源,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相得益彰、互为补充是校园环境规划的最基本原则。
通过经济合理地利用土地和其它自然资源,实现向自然适度索取与最优回报间的平衡,从而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共生、共荣、共存、共乐、共雅。
校园中固有的山坡、河流、湖泊、凹地、绿地、树林等自然景观作为校园景观环境格局的构架,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和植被,以植物造景为主营造出一个山青水绿、天蓝云卷、草木迭翠的生态校园。
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摘要】本文对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的价值与原则、景观规划设计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
旨在提升大学校园整体形象、丰富校园文化和环境。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对于提高高校整体形象,营造校园文化起到帮助作用。
【关键词】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价值;策略
从普及高等教育和高校扩招开始,我国大学校园改造升级建设进入了高潮期。
老校区改建、新校区建设遍地开花。
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是校园整体规划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营造优质的校园文化,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
但在实际建设中,出现了许多不伦不类的景观设计,例如湖北某民办高校中的假长城景观令人啼笑皆非,许多校园景观求大求新,忽视了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和价值,“千校一面”的情况突出。
鉴于此,对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进行分析研究很有必要,使校园环境景观不仅承载生态、美观的功能性作用,更能体现校园文化,使大学师生在适宜的校园环境中生活、学习。
一、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的价值与原则
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是校园整体规划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自成体系的系统化工程。
在师生对校园环境设计要求越来越高的当下,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的价值也更加显现。
一方面,学校教育的范畴不仅仅是若干平米的教室,而是整个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具有审美意蕴、功能性和文化传承性,能够营造更好的教育环境、交流环境、生活环境和人文环境;另一方面,其价值体现在学校软实力上,例如北京大学的未名湖、武汉大学的樱花,成为推广大学品牌的助推器。
同时校园环境景观也能激发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人文力量更强。
所以说,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不是简单的景观元素堆砌,更要结合校园的地域性、文化积淀,设计出适合自身的环境景观。
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需要有个性、凸显自身优势,但其设计共性和原则基本一致,就其规划设计原则来说,有以下几点:
第一,整体性规划设计。
校园环境景观设计需要考虑与校园整体风格一致,在保证功能性的前提下,色彩、设计语言、形态要与校园建筑、校园文化协调统一。
景观个性不能掩盖整体性风格,要实现校园环境的完整。
第二,文化性规划设计。
校园文化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校园历史文化的积淀传承性,另一方面是营造积极、开放的校园文化。
所以校园环境景观设计要体现校园文化的厚重感,同时要考虑满足师生学习交流、生活活动的需求和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
第三,生态性。
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要与地域性、经济性和绿色可持续相联系。
凭借校园地理特性,“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尊重地域气候特点和植被规律,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设计,避免大拆大建。
使建设成本、后期维护成本减低,同时要融入绿色可持续理念,使之能良性循环。
二、校�@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策略
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的元素众多,例如交通道路、雕塑小品、植被、建筑等,本文从大学校园几处代表性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场所入手进行策略分析。
【精品文档】
第一,校园入口。
校园入口是校园环境和形象的第一个展示空间,所以对校园入口的环境景观设计要凸显校园的特点。
在设计上多以道路为轴心,进行对称性展示。
宽敞的入口道路两旁或为草坪,或为常绿植物,同时借助景观植物和雕塑、小品等进行搭配设计,在道路的延伸线上以水体、山体等为依托。
例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园入口的景观设计,在进入校园后道路设计成环岛,环岛中央是大片的草坪和绿植,一方面起到分流车辆的功能作用,另一方面在视觉表达上大气稳重。
在道路两侧也是草坪,其中有学校第一任校长的铜雕像,凸显校园的文化性和气质。
第二,校园中心区。
中心区是高校教学楼、行政楼的集中区域,在这一区域内的环境景观设计一方面要体现功能性,例如多条步道的设计、座椅的设计和小品、绿植的设计。
设计时将多栋建筑中的空间划分层次不同的功能区域,利用水体、坡地等进行划分。
第三,开放空间区域。
这一区域是高校内学生组织活动、休闲、交流的场所。
所以这一区域的景观设计种类多、功能多、承载的文化性重。
以武汉大学为例,武汉大学依山傍水,依靠珞珈山和东湖,在开放空间区域的景观设计上充分利用山地、坡地和水资源,以草坪、树木和喷泉、湖泊为景观重点,在湖光山色中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观环境。
三、结语
总而言之,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不是孤立的设计,更不是脱离校园实际的设计。
以校园环境整体性为基础,突出校园地域性和文化优势,体现景观规划设计的价值和功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为校园师生营造出精神愉悦、功能满足的校园环境,体现高校自身的文化特点,展现独有的风格。
参考文献:
[1]张洪征,李东东,孙妍.现代高校对校园景观的要求[J].河北农机,2017(03).
[2]古立刚,叶树能.高校校园景观建设的几点思索[J].科技风,2015(19).
[3]熊晶晶,陈小斐,李华.关注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创造具有生态、文化、教育功能的独特校园景观[J].艺术教育,2015(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