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地质构造对工程建筑物稳定性的影响
- 格式:ppt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19
1.谈一谈岩溶和土洞对建筑物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影响?(1)溶洞或土洞的埋深对地基稳定性影响;(2)抽水对土洞或溶洞顶板稳定的影响;(3)溶洞或土洞分布密度和发育情况2.泥石流的防护措施有哪些?1)预防:在上游汇水区,做好水土保持工作;调整地表径流,以降低流速;加固岸坡,尽力减少固体物质来源。
2)拦截:在中游流通区,设置一系列拦截构筑物,以阻挡泥石流中夹带的物质。
3)排导3.何谓崩塌?崩塌的防治措施有哪些?陡峻或极陡斜坡上,某些大块或巨石岩块,突然的崩落或滑落,顺山坡猛烈的翻滚跳跃,岩块相互撞击破碎,最后堆积于坡脚,这一系列过程称为崩塌。
防止产生的措施包括削坡·清除危石,胶结岩石裂隙,引导地表水流,以避免演示强度迅速变化,防止差异风化以避免斜坡进一步变形及提高斜坡稳定性等。
4.说出阶地的三大类型及其特点。
(1)侵蚀阶地,特点:阶面上的基岩毕露,或覆盖的冲击物很薄。
一般分布于山间河谷原始流速较大的河段,或者分布在河流的上游。
(2)堆积阶地,特点:完全由冲击所组成,土层深厚,阶地面不见基岩。
可分为上迭阶地,内迭阶地及嵌入阶地。
(3)基座阶地,特点:属于侵蚀阶地到堆积阶地的过渡类型。
阶地面上有冲积物覆盖,但在阶地陡坎的下部仍可见到基岩出露。
5.岩石风化治理的方法有哪些?(1)挖除方法:采取挖出一部分危及建筑物安全的风化厉害的岩层。
(2)采取防止风化作用继续发展,或采用人工加固风化岩的措施,如1)覆盖防止风化营力入侵的材料;2)灌注胶结和防水材料;3)整平地区,加强排水,这是以防为主的方法。
6.特殊性土有哪些种类?各自特点?(1)软土,特点:富含有机质,天然含水量w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
工程特性:高含水量和高孔隙性;渗透性低;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较显著的触变性和蠕变性(2)湿陷性黄土,特点:颜色多呈黄色,颗粒组成以粉粒土为主,约占60%~70%,颗粒大小较均匀,粘粒含量较少,一般仅占10%~20%;含碳酸盐,硫酸盐及少量易溶盐;含水量小,一般仅8%~20%;孔隙比大,一般在1.0左右。
第一章绪论1、概念(1)、工程地质学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以便科学评估,合理利用,有效改进和妥善保护地质环境的科学。
(2)、工程地质条件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
(3)、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条件与工程建筑物之间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4)、岩土工程土木工程中涉及岩石、土、地下、水中的部分称岩土工程。
2、简述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关系(1)地质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①影响工程活动的安全②影响工程建筑的稳定性和正常使用(2)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制约(工程活动破坏地质环境)(3)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人类开采矿产会对地质环境造成破坏,形成各类地质灾害。
地质环境影响人类工程活动,比如工程建设必须作地下水保护论证、渗漏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压覆矿产调查等等3、工程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哪些?①岩土类型及性质(地层岩性与性质)②地质构造(断层、褶皱、节理等)③地形地貌(平原、丘陵、山区等)④水文地质(地下水成因、埋藏、动态、成分等)⑤不良地质现象(滑坡、岩溶、泥石流等)⑥天然建筑材料(砂砾、石块等)4.工程地质问题主要包括哪些?①区域稳定性问题②地基稳定性问题③斜坡稳定性问题④围岩稳定性问题5.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是什么?(1)区域稳定性研究与评价一由内力地质作用引起的断裂活动,地震对工程建设地区稳定性的影响(2)地基稳定性研究与评价一指地基的牢固,坚实性(3)环境影响评价一指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总的来说就是研究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制约关系,促使矛盾转化和解决,既保证工程安全,经济,正常使用,又合理开发和利用地质条件6.说明工程地质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设计方案类型,施工工期的长短和工程投资的大小,影响基础建设7•何谓不良地质条件?为什么不良地质条件会导致建筑工程事故?对工程建设不利或有不良影响的动力地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它们既影响场地稳定性,也对地基基础、边坡工程、地下洞室等具体工程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不利。
《土木工程地质学习指南》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1月3日目录第一部分概述 (2)第二部分各章节知识点 (4)绪论 (4)第一章矿物和岩石 (4)第二章地层与地质构造 (7)第三章水的地质作用 (12)第四章岩石及特殊土的工程性质 (13)第五章不良地质现象及防治 (17)第六章地下工程地质问题 (21)第七章地基工程地质问题 (24)第八章边坡工程地质问题 (25)第九章工程地质勘察 (27)第三部分有关考试的几个问题 (29)一试卷能力层次及难易程度的比例 (29)二考题类型 (29)三其它 (30)第四部分考试复习提纲 (30)《土木工程地质学习指南》第一部分概述《土木工程地质》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土木工程地质是应用工程地质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解决土木工程建筑在勘察、设计、施工及使用过程中的工程地质问题的一门学科。
为保证土木工程建筑的安全稳定和正常使用,必须查清建筑场地及其环境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工程地质条件的优劣和发展趋势作出正确分析与评价,对可能产生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相应的工程措施。
因此,土木工程地质被列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
《土木工程地质》课由基础地质、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地质问题、岩土工程勘察四大部分组成。
基础地质包括:矿物、岩石、地质构造、地质图、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工程地质包括:岩石及岩体工程性质、特殊土工程性质、不良地质现象及其防治。
岩土工程地质问题包括:地下工程地质问题、地基工程地质问题、边坡工程地质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包括:工程地质调查测绘内容及方法、勘探内容及方法、试验内容及方法、监测内容及方法、勘察资料整理内容及方法。
各部分自成体系又相互联系,必须相互融会贯通,全面消化和掌握。
重点应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定义、基本分类和基本特征,并能综合应用、分析判断,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
土木工程地质课建议应放在“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土木工程概论”、“工程测量”等基础课以后再开设为宜。
工程地质1、岩层在空间的水平延伸方向即倾向。
()A. 是B. 否正确答案:B2、被陡倾结构面切割的斜坡前缘的部分岩体,突然脱离母体,翻滚而下的地质现象称为崩塌。
()A. 是B. 否正确答案:A3、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既为地的设计和利用提供可靠的依据,也是础施工的参考资料和编制基础工程预决算的依据之一。
()A. 是B. 否正确答案:A4、动力触探试验适用千强风化、全风化的硬质岩石,各种软质岩石及各类土。
()A. 是B. 否正确答案:A5、什么是潜水的等水位线图?如何根据等水位线确定水流方向和水力梯度?正确答案:潜水面的形状可用等高线表示,称潜水等位线图。
确定潜水方向:潜水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所以,垂直于等水位线的直线方向,即是潜水的流向。
确定潜水的水力梯度:在潜水的流向上,相临两等水位线的高程与水平距离之比,即为该距离段内潜水的水力梯度。
6、河流的侵蚀作用是指( )A. 河流将所携带的物质向下游方向搬运的过程B. 水直接溶解岩石中矿物的作用C. 河流搬运物从水中沉积下来的过程D. 河水冲刷河床,使岩石发生破坏的作用正确答案:D7、土的结构一般分为()A. 单粒结构、蜂窝状结构和絮状结构B. 层状结构、结核状结构和絮状结构C. 晶体结构、结核状结构和絮状结构D. 层状结构、纤维状结构和絮状结构正确答案:A8、按形成原因,斜坡一般可分为()A. 土质斜坡和天然斜坡B. 天然斜坡和人工斜坡C. 土质斜坡和岩质斜坡D. 岩质斜坡和人工斜坡正确答案:B9、角度不整合接触即侵入接触。
( )A. 是B. 否正确答案:B10、下列关于泥石流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B. 水石流是指含大量粘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C. 稀性泥石流,以水为主要成分,粘性土含量少,固体物质占10%-40%, 有很大分散性D. 粘性泥石流中的水不是搬运介质,而是组成物质正确答案:B11、地下水渗透破坏形式的流土破坏又可称为()A. 冲刷B. 风化C. 管涌D. 流沙正确答案:D12、所谓原位测试就是在土层原来所处的位置基本保持土体的天然构、天然含水及天然应力状态下,测定土的工程力学性质指标。
联系QQ:79教材内容:第一章工程地质考试大纲1、熟悉工程地质对建设工程的影响。
2、了解地质岩性和地质构造。
3、掌握岩体特征,地下水特征及对建筑物的影响。
第一节工程地质对建设工程的影响一、工程地质对建设工程选址的影响工程地质对建设工程选址的影响,主要是各种地质缺陷对工程安全和工程技术经济的影响。
1、一般中小型建设工程的选址一定范围内考虑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形成的地质问题对工程的影响。
2、大型建设工程的选址还要考虑区域地质构造和地质岩性形成的整体滑坡,地下水的性质、状态和活动对地基的危害。
3、特殊重要的工业、能源、国防、科技和教育等方面新建项目的工程选址要高度重视地区的地震烈度,尽量避免在高烈度地区建设。
4、地下工程的选址工程地质的影响要考虑区域稳定性的问题。
注意区域性深大断裂交汇、近期活动断层和现代构造运动较为强烈的地段。
注意避免工程走向与岩层走向交角太小甚至近乎平行的地质构造。
5、道路选线道路选线尽量避开断层裂谷边坡,尤其是不稳定边坡;避开岩层倾向与坡面倾向一致的顺向坡,尤其是岩层倾角小于坡面倾角的顺向坡;避免路线与主要裂隙发育方向平行,尤其是裂隙倾向与边坡倾向一致的;避免经过大型滑坡体、不稳定岩堆和泥石流地段及其下方【2010】1.道路选线难以避开地质缺陷,但尽可能使路线()A.处于顺向坡上方B.处于顺向坡下方C.与岩层走向接近正交D.与岩层走向接近平行解析:A\B显然是不对的。
只剩下CD,二选一,正交影响范围小,平行影响范围大。
【例题】某地准备新建一所国家级特殊能源研究所,新建项目的工程选址要高度重视地区的()A.地层岩性B.地质构造C.地震烈度D.地震震级答案:C.分析:特殊重要的工业、能源、国防、科技和教育等方面新建项目的工程选址要高度重视地区的地震烈度,尽量避免在高烈度地区建设。
这时教材的一句话,要理解记忆。
二、工程地质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工程地质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主要是地质缺陷和地下水造成的影响。
第 3 章地质结构及对工程的影响地壳运动:指因为地球内动力而惹起的地壳变形和变位。
包含:起落运动:指垂直地表的运动(沿地球半径方向的上涨或降落运动)。
水平运动:指平行于地表的运动(沿地球切线方向或沿水平方向的结构运动)。
地壳运动的结果:致使地壳岩石产生变形和变位,并形成各样地质结构( 结构改动在岩层和岩体中遗留下来的各样结构踪迹)。
第一节水平结构和单斜结构一、观点堆积岩层形成时的原始产出状态 ( 即产状 ) 大部分是水平或近于水平。
假如经受地壳运动(垂直抬升)的影响,改变了原始形成时的地点,但仍保持水平产状的一套水平岩层构成的结构,称为水平结构。
岩层受结构运动的影响,不单改变了岩层形成时的地点,并且改变了原有的水平状态,使岩层面向同一方向倾斜,并与水平面拥有必定的交角,便形成了单斜结构。
常常是构成其余结构 ( 褶曲一翼,断层一盘等 ) 的一部分。
二、岩层产状岩层的产状常用岩层的走向、偏向、倾角来确立,这三者称为产状因素。
在野外产状因素直接用地质罗盘进行丈量。
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称走向线走向线两头所指的方向称走向产偏向垂直于走向线沿层面向下所引的直线,称状要倾斜线。
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方向,称素为偏向倾角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第二章褶皱结构褶皱指构成地壳的岩层,受结构应力的激烈作用,使岩层形成一系列波状曲折而未丧失其连续性的结构。
岩层的连续性整性末遇到损坏,是岩石塑性变形的表现。
褶皱结构的基本种类一、褶曲:褶皱结构中的一个曲折核:褶皱中心部分的地层褶翼:核部双侧对称出露的地层曲的轴面:指大概均分褶皱的一个设想面要素轴线:轴面与地面的交线枢纽:轴面与层面的交线枢纽在空间上的产出状态:枢纽水平、枢纽倾斜二、褶曲的种类1、褶曲的基本形态是背斜和向斜。
背斜指岩层向上拱弯,形成中心部位岩层的时代老,外侧岩层时代新的褶皱。
向斜指岩层向下凹曲,形成中心部位岩层的时代新,外侧岩层时代老的褶皱。
第一章矿物与岩石习题一、填空题1.工程地质条件是一综合概念,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物理(自然)地质现象,天然建筑材料,地质物理环境(地应力及其地热等)。
2.矿物的光学性质有:颜色、条痕、光泽和透明度;力学性质有:硬度、解理、和断口。
3.岩石的工程性质包括: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和力学性质。
4.风化作用按照破坏岩石的方式可分为:①物理风化作用、②化学风化作用和③生物风化作用。
其中①物理风化作用包括气温变化、冰劈作用和盐类结晶作用三个主要作用因素;②化学风化作用则主要包括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氧化作用和碳酸化作用四种风化作用。
5.确定岩石风化程度主要依据的是矿物颜色变化、矿物成分改变、岩石破碎程度和岩石强度变化四个方面的特征变化情况;根据对上述4个方面的判断,可以将岩石风化程度划分为未风化、微风化、弱风化、强风化和全风化。
四个方面的特征变化情况;根据对上述4个方面的判断,可以将岩石风化程度划分为未风化、微风化、弱风化、强风化和全风化。
6.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压力、化学活泼性流体。
7.岩浆岩按照SiO2的含量分为酸性、中性、基性、超基性。
8.粘土矿物主要是指伊犁石、高岭石、蒙托石。
9.碎屑岩的胶结方式有孔隙式、基底式、接触式。
二、名词解释矿物:天然生成的化合物或单质,具有一定物理性质和一定化学成分,是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单位。
岩石:矿物在地壳中按一定的规律共生组合在一起,形成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天然集合体称为岩石。
层理:由于沉积环境的变化,先后沉积下来的岩石沿垂直方向在大小、形状、成分、颜色、结构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成层现象。
岩石的抗压强度:干燥岩石试样在单轴压缩下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应力岩石的抗拉强度:岩石试样在单轴拉伸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应力。
岩石的抗剪强度:岩石试样在一定法向压应力作用下能够承受的最大剪应力。
岩石的变形模量:单轴压缩下任一时刻的轴向应力与应变之比岩石的弹性模量:极限破坏应力值一半所对应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即岩石的弹性模量。
XXX《工程地质》阶段性学习测验1-4参考答案(下载可编辑)XXX《工程地质》阶段性研究测验1-4参考答案(下载可编辑)阶段性研究测验1一、选择题(30分)1.工程地质条件即()A.工程活动的地质环境B.工程地质问题C.地质结构和构造D.地形地貌2.下列不属于工程地质条件的是()A.岩土的工程特性B.地质作用C.基础形式D.水文地质条件3.地基稳定性问题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常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它包括两方面内容,分别是()A.强度和温度敏感性B.强度和耐久性C.变形和耐久性D.强度和变形4.下列不属于工程地质学研究内容的一项是()A.区域工程地质B.岩土工程性子的研讨C.结构可靠度D.工程地质勘察理论和方法5.下列关于工程地质相关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在工程地质学中,对人类工程活动有影响的地质环境常用工程地质条件来描述B.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与工程有关的地质条件、地质问题的学科C.工程地质学是一门办理地质条件与人类工程举动之间矛盾的实用性很强的学科D.虽然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但工程地质问题几乎相同6.地球的内圈中厚度最小的圈层是()A.地壳B.地核C.地幔D.不能确定7.下列各地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的是()A.风化作用B.变质作用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8.岩石按生成原因可以分为()A.岩浆岩、石灰岩、变质岩B.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C.沉积岩、石灰岩、变质岩D.岩浆岩、石灰岩、沉积岩9.碎屑物资被胶结物胶结当前所形成的结构称为(A.碎屑结构B.斑状结构C.沉积结构D.碎裂结构10.矿物抵抗刻划、研磨的能力称为()A.刚度B.硬度C.强度)D.耐磨性11.岩浆岩体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接触干系、形成时所处的地质构造环境等统称为()A.岩浆岩结构B.岩浆岩构造C.岩浆岩产状D.岩浆岩的解理12.沉积岩的形成的四个阶段首要包孕()A.风化剥蚀阶段、搬运阶段、沉积阶段、硬结成岩B.风化剥蚀阶段、搬运阶段、变质阶段、硬结成岩C.风化剥蚀阶段、变质阶段、沉积阶段、硬结成岩D.变质阶段、搬运阶段、沉积阶段、硬结成岩13.根据变质作用的首要身分和地质条件,可将变质作用分为()A.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动力变质作用B.非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沉积作用、静力变质作用C.接触变质作用、非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静力变质作用D.非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动力变质作用14.岩石在常压下吸入水的重量与枯燥岩石重量之比,称为岩石的()A.吸水率B.吸水系数C.饱水系数D.饱水率15.地球以地表为界分为外圈和内圈,以下各项属于外圈的是()A.地壳B.地幔C.大气圈D.地核二、判断题(20分)(√)1.地应力是存在于地壳中的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也称岩体初始应力、绝对应力或原岩应力,广义上地应力是指地球体内的应力。
工程地质条件对建筑工程的影响摘要: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我国加快了基础建筑工程建设的步伐,这不仅仅要对建筑物本身的结构属性要求严格,更要对建筑物所处的工程地质条件加以充分研究利用,以保障建筑工程项目安全、适用、高效的实施。
本文通过对地质灾害问题以及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简单阐述对建筑工程项目所带来的影响及处理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地质;岩土工程0引言地质环境可以以一定的方式影响工程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和正常存在,在建成之初,也可以由于某些地质条件欠佳而提高工程造价。
已经建成的工程又可能以各种方式影响地质环境,造成地质环境自然演化规律的变异和破坏。
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影响原有的、或在建的工程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和正常运营。
地质灾害工程是对于地质有着直接连地的工程施工过程的研究,一般来说,包含地质灾害防治与岩土两方面。
岩土工程指的是施工期间会设计到开挖岩土体或者是对岩土体进行加固处理。
防治地质灾害,主要是对存在有害的地质现象,从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目前我国对资源的开发逐年增多,但在开发的过程中部分企业重视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过分索取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这就导致了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给人类的生存境地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这其中因为岩土工程而导致的自然灾害就是其中一种,所以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止技术和治理策略的分析十分有必要。
所以,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根据具体地质环境和工程建设方式、规模和类型,预见到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基本形式和规律,从而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并妥善保护好地质环境。
1板块构造及队工程地质的影响1.1定义构造运动是主要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组成地球物质的机械运动。
构造运动使地壳或岩石圈的物质发生变形和变位,其结果一方面引起了地表形态的剧烈变化,如山脉形成、海陆变迁、大陆分裂与大洋扩张等;另一方面在岩石圈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岩石变形,如地层的倾斜与弯曲、岩石块体的破裂与相对错动等。
237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地质灾害导致的边坡稳定性问题及施工措施尹巍巍(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九三三队,广东 肇庆 526060)摘 要:以地质动力活动或地质环境日常变化为主要成因的自然灾害,在地球内动力、外动力或人文地质动力作用下,地球发生异常能力释放、物质运动、岩土体变形位移以及环境变化、从而影响到边坡稳定性,危害人类生命财产、生活与经济活动和破坏人类赖以生存家园。
对于治理地质灾害导致的边坡稳定性问题采取必要的施工措施,为日后地质灾害边坡稳定性的维护提供经验。
关键词:地质灾害;边坡稳定性;施工措施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1)21-0237-2收稿日期:2021-11作者简介:尹巍巍,男,生于1984年,汉族,宁夏隆德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矿产勘查及水工环。
地质灾害的分类,有不同的角度与标准,十分复杂,就地质环境或地质变化的速度而言,可分为突发性地质灾害与缓慢性地质灾害两大类。
前者产生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后者如人们对边坡的挖掘力度逐渐加大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崩塌等。
就此必须对地质灾害和边坡稳定性及时治理,进行探析并采取应急防护措施[1]。
1 边坡稳定性的重要意义由于地质结构不同,所致边坡的稳定性也有所不同,边坡失稳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一方面:露天情况下,边坡到达一定的倾斜角度时,上面的岩土体就会发生落滑,造成塌方。
当它的倾斜角度越大,所带来的危害也越大;另一方面:当人工设计的边坡不合理不科学时,边坡的稳定性会大大降低。
综上所述,边坡失稳的主要因素除了地质结构面组合边界的剪切滑移、张拉破坏和错动变形以及人工破坏是造成边坡失稳的主要原因。
结合以上原因,我们就要在预防地质灾害的过程中,针对滑落类型、岩体强度做好调查工作,勘测和分析,来进一步的展开工作,保证人们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与此同时对现场的勘测情况做出合理的防范措施,做好防护工作。